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北京顺义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

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颠簸(bo)幡(fan)然悔悟襁(qiang)褓寒噤(jin)

B.哺(bii)育殒(yiin)身不恤窒(zhi)息跌宕(dang)

C.罹(If)难一年半载(zai)磐(ban)石颤(chan)抖

D.婆娑(su)运筹帷幄(wo)复辟(pi)供(go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孤苦伶仃众志成诚惦记寒喧

B.横征暴敛同舟共济札记¥而详

C.仁至义尽如履薄冰账簿豢养

D.谆谆告诫披荆斩棘端倪淬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各族儿女。

②他不顾朋友的劝阻,走入钱塘江观潮的禁区。浪头扑面而来,

瞬间不见了他的身影。

③在创业中,下岗工人备尝,但大家齐心协力,逐步获得成

功。

④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

的。

A.抚育径自艰苦遗迹

B.哺育径自艰苦陈迹

C.哺育径直坚苦陈迹

D.抚育径直坚苦遗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令世人瞩目的“侵华日军细菌战赔偿诉讼”二审判决将于7月19日下达,浙江“声

援团”一行32人将从萧山国际机场启程飞往东京。

B.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如何,我们只能侧目而视了。

C.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口在家门口就业,既不用背井离乡,还能增收脱贫。

D.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定论,还应该特别注意研

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5.下列各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也叫消息,是报纸上常用的体裁。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特点,一

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部分组成。标题是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一般是第一

句话或第一段文字。

B.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

问题发表的评论。社论有三个要点:代表报社;评论对象是重大新闻事实和重大时政;

目的是引导舆论。如《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就是一篇社论。

C.通讯是一种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或者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综合运用叙述、描

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的新闻报道形式。它

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例如《县委书记的榜样一

一焦裕禄》就是一篇通讯。

D.“四书”指《论语》《孟子》《春秋》《大学》四部作品,“五经”指《诗经》《尚

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为“门辟九

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两旁。

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产生

虑而后能得得:收获,心得

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知至而后有定定:志向坚定不移

C.居无求安居:居住的环境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律,一概

D,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

大学之道道:宗旨、原则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交:结交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誉:博取名誉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安定

C.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

原理

颜渊曰:“请问其目。”目:纲目

D.有是四端而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贼:偷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懂得

9.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蟹六跪而二螯

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C.非恶其声而然也若火之始然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楚也。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定而后能静

B.就有道而正焉金就砺则利

C.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物有本末,事有先后

D.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

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

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

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

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②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日:“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

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载拜受赐

日:“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

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目:“此千金

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日:“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

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

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日:“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

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

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口:“此野人之宝也,愿相

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日:“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日:

“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挂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挂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

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

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

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我死,王则封汝贝!I:如果

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知:巧诈

C.见一丈人,刺小船刺:用篙撑

D.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见识浅陋的人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⑤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⑥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①④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

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

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

的道理。

14.孙叔敖之智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名著阅读。(20分)

15.对下列句中词语的注音及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愠:wEn,恼怒、怨恨。

B.其为人也孝弟弟:ti同“悌”,尊敬兄长。

C.巧言令色,鲜矣仁鲜:xian,少。

D.吾日三省吾身省:xing,观察。

16.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语言迟钝

B.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孤:孤单孤立

C.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迷惘

D.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方式方法

17.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蔽:概括

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患:忧虑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齐:约束

D.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逮:抓捕

18.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真不知道他能做什么。

B.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啊,我对道的追求一直没改变啊。

C.以约失之者,鲜矣!因为对自己节制、约束而犯过失的人是很少见的.

D.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个器皿一样作用仅仅限于一个方面。

1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A.曾子说:当政者要是能够谨慎地对待事情最终的结果,又能追念远代祖先,那么百

姓的道德就会归于醇厚了。

B.曾子说:当政者要是能够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又能追念远方的人们,那么百姓

的道德就会归于醇厚了。

C.曾子说:当政者要是能够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又能追念远代祖先,那么百姓的

道德就会归于醇厚了。

D.曾子说:当政者要是能够谨慎地对待事情的结果,又能够追回来远方的人们,那么

百姓的道德就会值得称赞了。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e也。贫与残,是人之所恶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

20.“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

想?

2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

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

别解释句意。

2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宁荣两府,说道:

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

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

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

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

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1)下列哪位人物不属于这里说的“安富尊荣者”()

A.贾敬B.贾赦C.贾政D.贾珍

(2)小说的后续情节中有哪些属于冷子兴所说的“大事”?结合原著,请举两例说

明。

四、默写。(10分)

23.根据原文填空。

(1)《无衣》中描写战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O

(2)《江城子》中“"一句道出词人对亡妻阴阳两隔、再无聚首之日的哀

痛和慨叹,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

(3)《将进酒》中,诗人以黄河之水开篇,气势磅礴,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

,。

(4)《将进酒》中,由悲而乐,表面上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

醉酒乡的诗句是:“,o”

(5)《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

(6)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的句是:

“,。,,

(7)《〈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孔子主张的“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的句子是:“,。”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

的原因的句子是:“,。”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这样解释“恕":",。”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所说的“,"两

句,就是现在所提倡的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

省,引以为戒。

五、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

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

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

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

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

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

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

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

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

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

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

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

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

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

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糖的马车声

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人类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撒到西方的长卷。

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

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

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

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

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

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

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

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细。思

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

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

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

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

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

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

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大量篇幅描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看似闲笔,实则是为了突出孔子及其弟

子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的激情。

B.文章以“木车的激情”为题,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

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C.孔子乘坐的木车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

“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D.在作者看来,孔子是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集中表现为承载渊博思想的《论语》

和颠簸却不断前行的木车。

25.阅读全文,解释划线句子“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在文中

的含意。

26.文章怀想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用意何在?

六、作文。(50分)

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

27.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

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

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

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以“有那么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28.完成写作。

近几年,人脸识别、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使用这些技术已经

成为潮流。

科技潮流给很大一部分人带来了便捷和乐趣:科普爱好者穿梭在各种专业网站之间获

取知识、分享智慧;卖瓜菜的小摊贩们都在各自捧位前贴上二维码,无现金交易方便

省事;有的老年人戴上VR眼镜玩无人机航拍,享受新时代的退休生活……

然而,科技潮流也给一小部分人带来了困难:有些老年人在自助银行里无所适从,或

者因为不会下载手机APP而无法预约挂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为题,联系现实

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颠簸"的'‘簸''应读"bo”;“襁褓”的“襁”应读"qimng";“寒噤”中的“噤”

应读“jin”;

C.“一年半载”中的“载”应读“z&i”;“磐石”中的“磐”应读“pGn”;

D.“婆娑”中的“娑”应读“su6”;“复辟”中的“辟”应读“bi”。

故选Bo

2.【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众志成诚”的“诚”应为“城”;“寒喧”的“喧”应为“暄”。

故选A»

3.【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哺育:①喂养;②比喻培养。抚育:照料儿童或动植物,使健康地成长。依据前文“用

甘甜的乳汁”可知,应选“哺育”。

径直:一指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二指直接进行某事,不在事前

费尽周折。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或自作主张。依据前文“不顾朋友的劝阻”可知,

这里应选“径自”。

艰苦:艰难地过日子,指生活困苦。坚苦:心志坚定,刻苦从事。下岗工人应是备

尝了生活的困苦,应选“艰苦”。

遗迹:指遗留下来的痕迹。陈迹:意思是过去的事迹。“白色建筑”并非历史遗留下

来的,而是说“白色建筑”标志着英国统治香港的历史成为了过去。所以选“陈迹”。

故选Bo

4.【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语境说的是“侵

华日军细菌战赔偿诉讼”的二审判决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使用正确。

B.“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或又怕又愤恨。语境没有令人畏惧害怕或

愤恨之意,应是拭目而待,使用错误。

C.“背井离乡”,离开家乡到外地。语境指在家门口就业无需离开家乡,使用正确。

D.“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语境强调在评价某些历

史人物时不能简单的做出结论,使用正确。

故选B

5.【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D.“'四书'指《论语》《孟子》《春秋》《大学》四部作品”错误。“四书”指《大

学》《中唐》《论语》《孟子》,没有《春秋》.

故选D。

6.【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本段话围绕“南天门”展开,话题为“南天门”,故"元代石刻‘天门铭'"不能承

接上文“南天门”,排除AC;

依据下文引号中内容可知,“为”的主语应该是“对联”,承前宾语省略衔接更为紧

密,排除D。

且选项中的两个句子的主语“门外西侧”“门两旁”是分承上文“南天门”的,线索

十分清楚,联系十分自然。

故选B»

7.【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兴,指激发人的感情;句意: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

得,处事合宜;句意: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

故选Ao

8.【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贼”,伤害;句意:有了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明”,彰明;句意: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故选D。

9.【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连词,表并列。句意: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

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遥远。/“而”:连词,表并列。螃蟹有六条腿,两个

蟹钳。

B.“之”:结构助词,的。句意:如果没有同情心,不能算是人。/“之”: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人有这四种开端。

C.“然”:代词,这样。句意: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

理的./“然”:通“燃”,动词,燃烧。句意:像火刚刚燃烧起来一样。

D.“以”:介词,把。句意: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以”:介词,因为。句

意: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无礼,而且从属楚国却对其怀有二心。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句意: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有什么意义。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B.都是动词,“接近、靠近”的意思。句意: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金属制

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

C.动词,侍奉;名词,事情。句意: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

D.正确,跟“非”相对;这。句意:没有是非善恶的心,就不能算是人。/人有这四

种发端。

故选Bo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答案】11.A12.C13.D

14.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道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

久保有等)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的能力。

A.“则”,就•句意: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蜴给你土地。

故选A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①句意: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表现的是古

今对宝物的不同看法,不符合题意。

②句意:楚王果然把肥沃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孙叔敖之

子推掉肥美土地的赏赐,而愿接受一般人都不愿意接受的贫瘠土地,表现了“以不受

为宝”,故符合题意。

③句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老人救了伍员却推辞了价值千金

的宝剑,表现了“以不受为宝”,故符合题意。

④句意: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表现对老人助人却无所求美德的赞叹,故不符

合题意。

⑤句意: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表现子罕不接受人之所认为的宝物,故符

合题意。

⑥句意: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表现越有智慧的人接受之物越珍

贵,故不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的有②③⑤。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夹叙夹议”错误。选文第一段提出作者“古之人……所宝者异也”的见解,并用

孙叔敖的例子进行论证。第四段的评论“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

弥粗”是对作者观点的升华。第二、三段分别用江上丈人和子罕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见

解的正确。本文为古代议论文,所以“夹叙夹议”这种说法不当。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

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

不失”可知,孙叔敖之智体现在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

寝之丘”。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不要承受肥沃的封地,反而接受贫瘠的“寝之丘”,

且能够不失其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

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即知道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知道做

人不可贪心不足,才能长久的保有。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

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

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

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入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

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沃的土地赐给

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

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

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

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

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

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路过

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

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

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

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

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

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伍

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

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

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这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宋国一个农夫耕地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军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

是我的宝物,希望相国赏小人脸而把它收下。”于罕说:“你把玉当作宝物,我把不

接受别人的赠物当作宝物。”所以宋国德高望重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

他当作宝物的东西与别人不同啊!”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把和氏之壁和

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壁和关于道德的

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

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三、名著阅读。(20分)

15.【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读音和含义的能力。

A.“愠”,应读作“ytin”。

C.“鲜”,应读作“xi*n”。

D.“省”,应读作“xing”,是“反省”的意思。

故选Bo

16.【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方”,去处,方向;句意: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

所去的地方。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D.逮:及,赶上。句意: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

耻。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一以贯之”,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始至终都不会改变。句意:参啊,

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