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运东七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0月期中考试 历史_第1页
河北省沧州运东七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0月期中考试 历史_第2页
河北省沧州运东七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0月期中考试 历史_第3页
河北省沧州运东七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0月期中考试 历史_第4页
河北省沧州运东七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0月期中考试 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哀版《羊外历支纲■》(‘上),一、二单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

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只有四

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A.经济发展繁荣B.文化礼制产生

C.手工技艺高超D.阶级分化明显

2.在《尚书•多士》篇中,周成王告诫殷商遗民说:“尔殷遗多士,弗吊(善)旻天(上苍),大将丧于

殷。我有周佑命(助天行道),将(奉行)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据此可知,周成王

旨在

A.批判殷商敬鬼事神观念B.指出殷商因暴政而亡

C.论证周革商命的合法性D.借助宗法制维护统治

3.春秋战国时期,夷狄文化在西周贵族中逐渐流传:如鲁襄公由楚归而“作楚宫”;陈灵公“弃衮

冕而南冠(楚人之冠)以出”;作为禹夏后裔的杞国,因毗邻东夷而杂用夷礼等。孟子曾愤然

道:“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民族交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B.贵族推弃了“夷夏有别”理念

C.夷狄文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D.传统宗法理念已经出现崩塌

4.墨子通过“当此之时,世不渝(改变)而民不变……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的

史实论证了国家兴衰治乱与天命无关,并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死”的主张。墨子的

这一思想

A.否定了宗教神学理念B.体现了其节用尚贤的治国观念

C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D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第1页(共6页)】

5.下表反映了秦统一后所立石刻中部分文字出现的次数。由此可推知,秦朝

仁/孝良/文德礼义诛/灭成/武禁/刑法/度/式/矩功/利

2491910931510

A.皇权专制统治具有一定随意性B.重视当时社会秩序的构建

C.政治体制的建设仍需不断完善D.奉行“外法内儒”统治政策

6.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东穷燕齐,南极吴楚”的驰道;公元前212年,又命蒙恬开筑

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埋谷,直通之”。这些举措

A.加速了国家统一进程B.彻底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C.实现了秦的长治久安D.有利于促进疆域内地区的交流

7.下表反映了西汉诸侯国“相”履职重心的演变情况。这折射出当时

时期相的主要职能

汉高祖辅助诸侯王国的建立与巩固

文景时期侧重对诸侯王国兵权的控制

景、武时期侧重于中央“汉法”在诸侯王国的推行

宣帝及以后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

A.地方兵权被收归中央B.汉文化开始向边境传播

C,中央集权制已经完善D王国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8.东汉时期,有这样一群人拥有特权,朝廷用人主要从他们当中选取,累世尊贵显达。另外他们

还广占土地,隐庇人口,拥有私人武装,横行郡县,权势有时超过官府。材料可用来印证东汉

时期

A.外戚宦官相互勾结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地方豪强势力膨胀D.边疆地区动荡不安

9.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图。这两幅图中农牧分界线的

变化

图1汉武帝时期农牧分界线图2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

A.反映出南北经济的不平衡B.受政治局势的影响

C.表明北方经济结构的优化D.说明中外交流加快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第2页(共6页)】

10.下表是《礼记》与魏晋时期天师道《老君说一百八卜戒》部分内容的比较。由此可知,魏晋

时期

《礼记》《老君说一百八十戒》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第95戒: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

男女不杂坐、不同槌枷、不同巾栉、不亲授、

第164戒:凡男女不得共坐食饮、交手授受

叔嫂不通问

第157〜159戒:若入他处,必先问贤人善士,当亲依

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之.不得自负;若入它处,必先问其国所禁忌;凡人人

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

A.儒学走向了世俗化转型之路B.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儒道思想出现了一定的融合D.儒道殊途同归并无本质上分歧

11.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

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

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12.唐太宗认为“人才有长短”,“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于是任命刚正不阿的李

道裕为刑部侍郎,不通经史但能秉公办事的戴胄担任大理寺少卿一职;他还提拔了不少关东

的普通地主,如魏征等,并广泛听取官员的意见。这说明唐太宗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不兴土木,休养生息D.保证农时,轻徭薄赋

13.白居易在《省官并俸减使职》中日:“兵兴以来,诸道使府,或因权宜而置职,一置而不停;或因

暂劳而加俸,一加而无减。致使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藩镇势力日趋膨胀B.外重内轻局面初步形成

C.中央财政危机凸显D.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14.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不论家庭出身和品级等第.只要通过科举博取

功名,就能跻身官僚阶层。这样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土庶天隔”的九品中正

制有天壤之别。据此可知,科举制

A.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B.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C.消除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15.据《新唐书》记载:“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日

'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这一现象

A.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B.表明三省分工合作互相监督

C.使得冗官问题逐渐凸显D.说明权力制衡体制渐趋混乱

16.据考古发现,吐鲁番出土的唐代食品中有饺子、糕点等食品;汉族的服饰、妆容方式等在绘画

中时有发现;娱乐方式如围棋、双陆也流行于这一地区。这一现象说明唐朝

A.对外交流繁荣开放B.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C.经济重心实现南移D.蛮夷观念已经消亡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第3页(共6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

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周时期,由于是以周王朝为核心的部族联盟灭棹了商朝,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不同,由此形成了以“封邦建国.屏藩周室”为核心的分封思想。全国各地被成百上千个邦国

所分割,他们虽然名义上有一个共主——周天子.可在邦国之内却独立行使统治权,兵役、劳

役等事项周天子无权过问。而秦末汉初之时形成的新型分封思想,则是主张分封制、郡县制

并存的一种政权构建方式。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像西周的邦国那样保持行政上的独立完整

性,总是或多或少地要受中央政权的干预与制约。此外,新型分封思想主张下的诸侯分封仅

限于同姓子弟,而西周时期旧的分封思想则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功臣、先代贵族后裔。几十

年后,“七国之乱”爆发,分封的诸侯国由此经历了大的转变。

——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材料二

《史记•秦本纪》中日:“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其国家

的形态结构与夏商西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

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是一种“中央一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全国境

内的“多民族”被纳入郡县这样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由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统合可

打散乃至融化族群上的差异。郡县控制了地方,有利于集权和统一。

——摘编自王震中《“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

(D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异同。(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的特点及其影响。(8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

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

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第4页(共6页)】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通经常道,并提出思想大一统——独尊儒术的建议:“臣愚

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

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倡导的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对中华文化走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当然,独尊儒学后来走

向极端,把儒学神学化、宗教化,也有其显著的弊端,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

负面影响。

摘编自刘丹忱《董仲舒"大一统''理论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则材料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出现的

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主张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下面是(部分)历史学家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人物评价

“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认为孝文帝一味学习汉族制度礼仪.

(清)赵翼

以文治国,丢弃了鲜卑族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国势由盛而衰。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

陈寅恪

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

钱穆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

难孝文!"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通过汲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

白寿彝

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第5页(共6页)】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唐人陆贽论及租庸调制时说:“丁男一人,授由百亩,但岁纳租税二石而已。言以公田假

人,而收其租入,故谓之租”。租庸调征缴只以丁身为依据,而不计其余,并不考虑农户的实

际占有土地情况,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而且租庸调的征收额由唐朝统一确定,长期以来一

直保持不变,虽然有其稳定性,但其不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有其不

能根据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变化而主动调整,存有明显的僵化缺陷。唐制规定贵族、官僚户

和其他特殊身份之人可以免除租调徭役,而一些人庇荫在这些特权户之下,逃税、避税,使国

家征税额也随之减少。公元780年,租庸调制因为实际上的完全废坏而被两税法所取代。

摘编自钊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制度抹陷和执行弊端》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税制的特点是,'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在这种税制下,皇

室责成、官僚贵族、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逃户流民为了生存投靠地主豪强做荫户,不承担国

家的租税徭役。由此,只有30%至50%的户和14%的人口承担国家的全部租税.租税负担

处于极不合理状态。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

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找数多少,为夏、秋两税两税法在预算上实行“量出为入''的原则。

每年财政经费先计算数额,然后按照各地的土地、人口、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分配时坚

持贫富有差,税负均等。这一原则防止了地方官吏强取豪夺,多收多征,加重民众的负担。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租庸调制推行的基础,并分析租庸调制废坏的原

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说明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8分)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第6页(共6页)】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l.D2.C3.A4.C5.B6.D7.D8.C9.B10.C11.B12.A13.A14.D15.A16.B

17.(1)同:目的都是为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王朝统治;都以分封同姓子弟为主,都对中央政府统治造

成一定冲击。(2分,任答一点即可)异: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在行政L:具有独立完整性,而汉初的诸侯国受到

了一定制约;西周分封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而汉初分封的异姓王逐渐被刘姓子弟取代;西周后期,

随着诸侯国力量增强,周王室权威下降,而汉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使封国力量得到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实行官僚政治。(4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强化

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

要影响。(4分)

18.(D相同之处:都主张思想大一统。(2分)原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民族交融和

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统•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发展的需要。(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影响: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后期走向极端,弊端明显,阻滞了学术思想

的自由发展;思想大一统的主张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

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

19.示例一••

认识:孝文帝改革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2分)

阐述:孝文帝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通过经济方面的改革,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迁都洛阳

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制度,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