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体记者的法治思维与风险防范课件目录
一、媒体记者与“法治思维”二、时代呼唤《新闻法》出台三、媒体记者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3/26/2024一、媒体记者与“法治思维”3/26/2024一
1、从法律视角看公交车让座小故事:
今年7月16日,重庆276路公交车上,一名老人把空座位给自己16岁的孙子坐,并要求旁边的女大学生给他让座,见对方没让,老人便大声抱怨其没教养。整个过程中,老人的孙子一直坐着玩手机。1.1你认为这名大学生不让座给那位老人,合适吗?1.2假如是老弱孕妇专座,该不该让座?1.3假如故事改写一下,女生把座位让给老人,老人自己没做,让给16岁孙子坐,女生可否主张要回座位?3/26/2024一
道德评判标准: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让座是自愿行为,不应强制他人。
法律评判标准:a合同法(债权)乘客与公交公司的交通运输合同法律关系。b物权法(物权)座位的物权性,所有权在公交公司,乘客享有占有、使用、处分等权利。收益、出租
3/26/2024一2、人治与法治公元前5世纪,世界文明史巅峰: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一起诞生。孔子比释迦牟尼小14岁,孔子死后10年苏格拉底诞生,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阿基米德与韩非子差7岁---中华文明之哲学家:人和人的关系;古希腊文明之哲学家:人和物的关系;古印度文明之哲学家:人和神的关系。
3/26/2024一2.1儒家人治观
《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亡政息,人存政举”。
这句话可谓典型地反映了一种人治思想,也代表了先秦儒家关于人治问题的共同看法。先秦儒家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其人治思想经历了从德政到仁政再到礼治的发展过程。孔子关于德政的思想纲领体现在《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26/2024一
同类的记载还有:《论语·颜渊》“季康子患盗,问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季康子是鲁三桓之一,手中掌握着鲁国军政大权。由于自身言行不端,而致盗贼四起。于是他来征求孔子意见,想用杀一儆百的办法来制止偷盗。孔子反对季康子这种想法,强调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这是因为:“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见《论语集注》)可见,使民无讼正是德政的最好体现和最高境界。3/26/2024一
2.2法家韩非子的法治观法家明确提出了“以法治国”的命题:“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韩非子认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说明,“以法治国”是法家的基本国策。先秦法家所谓“法”主要包含三个含义:其一,法是一种规则的成文形式;其二,法在最基本的意义上等同于刑;其三,法是帝王治民之具。由此可见,法家所谓“法”,它的主权不属于公民,而在于帝王;它的制订不是为了保护公民权利,而是为了保护帝王权利。所以,法家所谓“法治”实质是帝王人治。3/26/2024一《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或称雅克-路易·大卫)在178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苏格拉底之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他是西方历史上(或许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思想和言论而被处死的哲学家。3/26/2024一
2.3古希腊人治与法治观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但却与当局统治相向。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3/26/2024一
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苏格拉底为了正义死了,但他的死是值得的。其政治思想主要是一种道德政治论、贤人政治论,强调统治者必须懂得政治技艺,换句话说,必须由知识渊博而又富有道德的贤人来做执政者。这表明了苏格拉底政治思想中的一种人治倾向。3/26/2024一
柏拉图关于人治与法治问题的看法,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强调哲学王统治,这显然意味着人治,只不过这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治观。在《政治家篇》中虽然还是认为人治比法治好,但已开始认识到自己心目中的政治家实际上是很难产生的。到了《法律篇》,柏拉图认为统治者能不能服从法律乃是决定城邦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因此,必须使法律的力量高于统治者的权力,而不能让统治者的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这表明柏拉图实际上已经意识到理想化的人治是很难实现的,因而只能实行法治。
3/26/2024一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不但述及法治的应然性(即必然性),而且还详细阐述了法治的实然性,他从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各个环节论述了如何在一个城邦国家实行法律统治。亚里士多德首创了法治理论的完整而系统的体系,其深远影响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为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实践提供了积极的思路。当代法治理论中的权力制衡说也可以从其论述中找到源头。
在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中,法律才是最终、至上的权威。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是与他的民主思想紧密相关的。民主思想是他的法治观的重要基础。3/26/2024一3、何为“法治思维”
十八大四中全会决定解读: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央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概念。法治体系和法律体系最大的差别,就是法治体系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完整的体系,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而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文本体系。法治体系的5大具体内容,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3/26/2024一看点一
明确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制度看点二
建立领导干预司法、插手案件记录看点三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看点四
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看点五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判权与执行权分离,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申诉案件律师代理制度看点六编纂《民法典》,授予企业拒绝权(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3/26/2024一1997年十五大,即已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在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上,对依法治国都有进一步的表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首次提出:“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3/26/2024何为“法治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法治思维是通过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对法律现象的反映、认识和思考;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法治思维就是按照法律的逻辑(包括法律的规范、原则和精神)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
按照徐显明的阐释(从“法制”到“法治”—解读十八大报告):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判断起点而以公平正义为判断重点的一种逻辑推理方式。法治思维可以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二3/26/20243.1合法性思维是规则思维,也是制度思维,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事管人管权,就是这种思维的表现。3.2程序思维
要求权力必须在既定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通俗说法“把权力关进笼子”。3.3权利与义务思维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在法律上是权利义务主体,而不是可以随意侵犯的客体,对他们的权利应予以尊重、维护和保护,漠视、蔑视其权利,任意剥夺、侵犯其权利,就不是法治思维,而是典型的人治思维。一3/26/2024一
3.4公平正义思维指在决策工作中不应忽视公众意见和利益,不能刻意袒护个别利益群体,在行政执法中不能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
4、如何培养法治思维?4.1关键在于培育对法律的尊重与敬畏之心3/26/2024一法律名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是一句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它出自英国的一位首相威廉·皮特。皮特用它来形容财产权对穷苦人的重要性和神圣性。
Thepoorestmanmayinhiscottagebiddefiancetoalltheforcesofthecrown.Itmaybefrail-itsroofmayshake-thewindmayblowthroughit-thestormmayenter-therainmayenter-buttheKingofEnglandcannotenter.
3/26/2024一原文:“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道出了一个基本常识,那就是公权力和私权力有明确的的界限,必须恪守“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当然,不是说公权力不能进入私领域。公权力进入私领域有一个原则,那就是“非请莫入”。3/26/2024一法律故事:磨坊主与国王的故事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当年在距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这位皇帝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视线却被紧挨着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这让他非常扫兴,于是派人与磨坊的主人协商,想买下这座磨坊。不料,磨坊主人就是不卖。威廉震怒,派警卫把磨坊给拆了。第二天,磨坊主竟把威廉告上了法庭,判决结果居然是皇帝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把磨坊复原。后来威廉一世和磨坊主都死了,磨坊主的儿子希望把磨坊卖了,就给威廉二世写了一封信。威廉二世回信道:“亲爱的邻居,你说要把磨坊卖掉,我以为不可。毕竟这间磨坊已经成为我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世代保留在你家。随信送上3000马克”。3/26/2024一
一个倔强得近乎刁民的德国老汉,一名英武得近乎独裁的千古一帝,因一座已成废墟的磨坊相会了。普通得近乎无闻的法庭,用朴实但确切的语言,述说着法律圣洁而荣耀的光芒。
2020/9/17星期四2020/9/17星期四一
4.2关键在于执政者依法行事
习近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3/26/2024一
李克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全国人大十二届二次全会答记者问)3/26/2024二、时代呼唤《新闻法》出台1、法制与法治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形成。但是,著名法学家江平曾不止一次评价,中国的法律体系再加上一部《新闻法》,那才真正算是形成体系。3/26/2024二
中国历史上是有新闻法的,只是1949年以后没有。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或者说清朝最后几年中,是做了一些努力的。有《大清出版物专律》,有《大清报律》。1908年的《大清报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新闻法”。后来在北洋时期有出版法,国民政府时期有出版法,就是管图书报刊的。所以并不是中国从来没有新闻法,而是1949年以后没有新闻法。3/26/2024二
2.230年坎坷立法路建国后新闻立法的动议始于1980年。由于所有的新闻、出版、广播机构从1953年起全部转为国有,特别是新闻传播机构,基本上是党政机关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社会行业,故不存在制订新闻法的需要。1980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代表和委员提交新闻立法的提案。1984年,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新闻立法工作开始启动。3/26/2024二1989年,时任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的杜导正正式宣布,新闻法的“正式草案”将力争于年底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次搁置之后再被提起已经是1994年,中央批准的八届人大期间(1992年~1997年)的立法规划中就有新闻法、出版法。1998年12月初,李鹏委员长在会见德国《商报》记者时说:“我们将按照法定程序制定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法。”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仅仅依靠一部新闻法就能调整大众传媒与社会关系。但在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社会,没有新闻法,要管理发展迅猛、影响广大的媒体,难!
3/26/2024二
3.3新闻法难产原因立法技术上:新闻言论自由与危害国家安全及泄露国家机密的界限不明晰;新闻审查与新闻出版(包括广播电视)垄断、诽谤及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与合理的新闻监督之间的界限问题不确定。这两个问题,是影响新闻法立法的二大障碍。深层次:政治体制改革滞后。3/26/2024二
3.4网络时代急需新闻法
3.4.170年前的新闻状况
1945年9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时评《为笔的解放而斗争--“九一”记者节所感》:新闻从业者戴着重重的枷锁:有消息不能报道,有意见不能发表,每天做应声虫,发公式稿,替人圆谎,代人受罪,在老百姓中间造成了‘报纸上的话靠不住’的印象,圆谎八年,把中国新闻事业的声誉和地位作践无余;而使我们羞惭的是在这么长的年月中,中国新闻记者竟默认了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不仅不能用集体的力量来打碎这种铐在手上的链子,挣脱缚在喉间的绳索,居然有不少自称新闻记者的人为这种制度辩护,用国情不同之类的话来替这种制度开脱。
3/26/2024二
3.4.2新闻管控现状
中国拥有最复杂的新闻管控机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推动中国媒体向世界说明中国、通过指导协调媒体对外报道、协助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推动海外媒体客观、准确地报道中国等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这两个机构2013年3月提出整合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即文广新局,但职能不变。3/26/2024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职能第三条是:监管出版活动,组织查处严重违规出版物和重大违法违规出版活动。第四条,负责对新闻出版单位进行行业监管,实施准入和退出管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职能第一条是:研究并拟定广播电视宣传和影视创作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指导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影视创作并协调其题材规划。
涉及到网络信息安全等事宜的还有工业信息化部进行协同监管,工信部职责第十三条:承担通信网络安全及相关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3/26/2024二3/26/2024二
3.4.3记者是如何从“无冕之王”跌落神坛权力扩大及网络时代到来导致记者已经不再是一种公益的和公共的职业;而媒体转入自负盈亏模式后,维护自身生存成为重点,这导致记者站入行门槛变低,记者队伍鱼龙混杂。中国当代著名揭黑记者王克勤:“其实真假记者不是靠证来界定的,就像你是残疾人,但是你没有拿到民政部门颁发的残疾证,就不是残疾人了。说真话的记者就是真记者,讲假话的记者就是假记者。以记者身份,以报道名义,从事违法犯罪的新闻从业人均为黑记者。”3/26/2024二
3.4.4“恶法”管控自媒体苍白无力将新闻管控原则应用到自媒体上则是明显不对的,进入“全民记者”的自媒体时代,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网上时而也有“该杀”的微薄,但自媒体与具有权威性的新闻机构发布言论的性质有本质不同的。《康熙王朝》上有一段故事,买豆腐脑的婉儿因为唱曲中写了自己的冤屈,被几个刑部官员抓走,康熙知道了直骂这些官员是猪。婉儿的唱词就像今天的自媒体,它是纯粹的个人行为,国家必须要让百姓说话。
十八大四中全会公报: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3/26/2024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9次会议、2013年9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这是愚蠢可笑的法规,自媒体是否涉及侵犯名誉权和人格权本身不能用量的指标来定性,首先是因为一个评论发出后其影响力不是发出者本身能决定的,其次,这里所谓的名誉权和人格权不应以政府调控来确定。3/26/2024三、媒体记者的法律风险与防范3/26/2024三“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刊载于1999年1月1日的《南方周末》)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瞧,那些新闻的圣徒——《21世纪书系》序
-------即使新闻死了,也会留下圣徒无数。三新华社追踪21世纪案沈颢央视露面承担责任
2014-09-3009:55:27来源:财新网昨日(9月29日)晚20点,新华社发文,对9月25日二十一世纪传媒总裁沈颢和总经理陈东阳因涉21世纪网新闻敲诈案遭刑事强制措施进行了追踪报道。随后在20时30分左右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中,沈颢亦面对镜头承认,他明知“这种新闻敲诈行为涉嫌经济犯罪”,但出于公司生存和盈利的考虑,还是在这条非法牟利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在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没有沈颢、刘冬等30多名犯罪嫌疑人的律师出面发表意见。有多名参与此案的律师向财新记者证实,截至目前,尚无法与牵涉此案的委托人(即被带走的21世纪网员工等人)见面。3/26/2024
1、记者权利与职业伦理1.1新闻记者的权利,在我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甚至官方也没有统一说法。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称:“新闻机构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这些权利定为新闻机构法人权利。《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新闻记者权利:依法保障新闻记者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只涉及记者的采访权利。
三
新闻传播权从法律本源上分析来源于宪法上公民最基本的政治自由==言论与出版自由。因此,新闻传播权从法律属性上属于政治自由范畴。记者如同律师、医生等职业类似,其职业权利既有一般民事权利的属性,又具有社会公共权利的属性,应担负特殊的社会职能。权利的二重属性===私权与公权。公共性、政治性的特殊民事权利===民事性质的特殊公共政治权利。公共秩序与公共利益成为权利行使的落脚点。三3/26/2024托马斯·杰斐逊:“自由报刊应成为对行政、立法、司法三权起制衡作用的第四种权力。”(这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出的,并非出自哪本著作或论文。)
“第四等级”(FourthEstate)或“第四种权力”(FourthPower),是欧美西方社会对于新闻媒体在社会中地位的表述,是指在立法、行政、司法这三种权力之外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其社会职能对上述三种社会权力进行舆论监督,以保证这三种权力的运作透明,以及社会肌体的健康运行。无论哪种表述,都与媒体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有关。这种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就是新闻自由的思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第四种权力”是“新闻自由”思想之子。三3/26/2024
1.2“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新闻记者的职业底线在哪里?记者是新闻事实的记录者。范长江:“记者采写,要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记者的社会职责为公共利益服务。邹韬奋:“记者说到底,是社会的良心---。”
三3/26/2024三
2、记者的刑事法律风险2.1让业界蒙羞的“陈永洲事件”3/26/2024三
罗昌平:一个无所不往的警察系统,两个瑕疵不断的上市公司,几家难被尊重的新闻机构,以及隐身其后的高层权力对赌等,构成了这宗企、警、媒公共事件的关键要素。市场精神与法治精神被蹂躏,被遗弃。
以斗恶扭曲市场,以结果扭曲程序;用道德取代法律,用警权取代司法,这是陈永洲事件表现出的多层复杂结构。很遗憾,在这个局中,没有谁是赢家,真正损害中联重科商业信誉的不是报馆与记者,而是它自己与警方。2014年10月17日上午,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陈永洲损害商业信誉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卓志强损害商业信誉一案作出一审判决,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
三
2.2侵犯商业信誉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了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尽管市场中损害商业信誉的事例时有发生,但司法实践中损害商业信誉罪案例却并不多
2010年,《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因为报道上市公司凯恩股份关联交易内幕,被凯恩股份所在地浙江省遂昌县公安局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刑拘,后丽水市公安局责令遂昌县公安局撤销了刑事拘留决定。3/26/2024三2.3强迫交易罪根据《刑法》第226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构成强迫交易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231条规定,单位构成强迫交易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强迫交易罪是1997年刑法修订后增加的罪名,生活中的强迫交易行为很多,必须达到了情节严重程度才能追究刑责。强迫交易罪中情节严重主要指:非法获利数额较大、多次强迫交易、社会影响恶劣、造成严重后果3/26/2024三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等。2008年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二十八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被害人轻微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千元以上的;(三)强迫交易三次以上或者强迫三人以上交易的;(四)强迫交易数额一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二千元以上的;(五)强迫他人购买伪劣商品数额五千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一千元以上的;(六)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三
2.4敲诈勒索罪根据《刑法》第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强迫交易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看,强迫交易罪行为人实施强迫交易行为主观上是为了达成交易,牟取不法利益,而敲诈勒索罪行为人主观上则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3/26/2024三强迫交易罪行为人在强迫对方达成交易后一般会给付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或商品作为代价;而敲诈勒索罪的行为人则完全是无偿占有被害人财物;敲诈勒索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单位不构成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则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且对单位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实行双罚制。
3/26/2024三
2.5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法》第163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法制晚报9月29讯(记者汪红)继今年8月14日,网络推手“立二拆四”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在朝阳法院受审后,其并不高明的炒作手法也被披露,而在幕后帮助立二拆四的尔码公司推荐并发布网络视频到网站首页进行炒作的新浪网站编辑吴某,今天上午,被控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在朝阳法院受审。3/26/2024三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索取或者收受贿赂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索取或者收受贿赂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据检方指控称,吴某在2010年11月至2013年8月间,多次接受北京尔玛天仙公司、北京尔玛公司的委托,利用其担任网站视频编辑的职务便利,为尔玛两公司在新浪网推荐、发布视频,并收受尔玛公司给付的5万余元。3/26/2024三
2.6诽谤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法律实践中突出的问题:
滥用公权力:随意运用公诉权对公民自诉案件介入,甚至是政府机关之间因为利益关系或者形象问题因此强行介入案件,这样就违背了罪刑法定的基本功能——限制司法权,由于司法权本身具有扩张和膨胀的可能,3/26/2024三再加之司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决定了不正当的行使公权力将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形象。
随意扩大解释刑法246条2款的但书条款:把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检举控诉也当做侮辱、诽谤罪提起公诉。但书条款。“对此赵秉志教授认为“但书”宜作严格解释,其所指的严重程度应当区别于诽谤行为入罪的情节严重。”诽谤地方党政领导人一般不属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除非造成当事人精神失常或者自杀等严重后果。“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范围的确定,不能局限于仅从后果、对象的角度进行解释。”3/26/2024三
3行政法律风险“带着脚镣跳舞”,是大陆媒体人生存状态的形象阐释——一面是“铁手担道义,辣手着文章”的新闻理想,另一面却是宣传部门不断下发的禁令之下的无言以对。理想跟现实好似冰与火,一旦相遇便呈现两重天。
3.1新闻出版总署通报6家报刊违法活动查处情况
2012-01-2010:29:13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光明日报北京1月19日电(记者李苑)新闻出版总署在2011年集中开展报刊记者站专项治理“百日行动”,日前,新闻出版总署通报了查处《中国城市经济》等6家报刊违法违规案件的情况。
三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被吊销期刊出版许可证。《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被警告、罚款、撤销两家记者站。《中国食品》杂志社被警告、罚款、停业整顿3个月。中国技术市场报社被警告、罚款、撤销北京记者站。企业党建参考报被警告、罚款。《山东法制报》被警告、罚款,取缔非法设立的分支机构。3.21995年《信息快报》虚假新闻事件自己亲身经历
3/26/2024三4、民事法律风险案例: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新闻自由的里程碑式案例3/26/2024三
[案情梗概]
1960年3月29日《纽约时报》用一个整版篇幅,刊登了题为《倾听他们的呼声》的宣传广告,呼吁为民权运动募捐基金。广告的列举了南方各州政府抵制民权运动的恶劣行径。其中提到蒙哥马利市动用“配有枪支和催泪弹的警察”包围示威学生,把参加示威活动的学生领袖逐出校园。而实际上,这则广告的细节之处与事实存在差距。负责公共事务的专员沙利文认为,该广告内容含有不实之词,构成了对他本的诽谤,据此向亚拉巴马州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50万美元。州法院一审和州高级法院二审都支持了沙利文的这一请求。后该案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在审理之后一致裁定,在官员就针对其职务行为而提起的诽谤诉讼中,除非官员能够证明对方存在“实际恶意”,否则不得据此要求赔偿。
3/26/2024三【判决理由】“公民履行批评官员的职责,如同官员恪尽管理社会之责”布伦南法官就该案所作出的多数意见:他指出,本案需要确定的是,宪法关于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保护,在何种程度上,限制各州制定法律,对官员就指向其履行职务行为的批评而提起的诽谤诉讼给予赔偿。布伦南法官认为,对公共事务的辩论应当是不受阻碍的、强有力的、广泛而公开的;它包括涵盖热情的,刻薄的,有时甚至包括对政府和公共关于的毫不客气的尖锐攻击。这正是最高法院已经确立的原则。本案中的广告,表达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公共问题之一的不满和抗议,很显然应当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之保护。问题在于,这一保护是否会由于表述事实存在瑕疵或者据称构成诽谤,而就此丧失?3/26/2024三
案例: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互诉案2014-04-1518:02:54来源:网易财经
据网易财经了解,备受外界关注的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的名誉侵权纠纷案件,16日上午将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再次开庭,法院方面将再次同时审理农夫山泉起诉京华时报和京华时报起诉农夫山泉两起案件。在去年11月29日进行的首次开庭中,诉讼双方陈述了自己的起诉和答辩意见,法院方面对相应内容进行了梳理,庭审过程中双方并没有交换证据,也没有提交新的证据。在该案件中,双方的索赔额也呈现出极大的悬殊,此次案件也被外界称为是一场索赔额2亿元“pk”索赔额1元的官司。3/26/2024三《京华时报》2013年4月19日与5月7日版面3/26/2024三在起诉书中,农夫山泉方面表示,2013年4月10日至5月7日期间,京华时报刊发系列不实报道,降低了农夫山泉的社会评价,严重侵犯了其名誉权,并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求京华时报停止侵犯其名誉权行为,删除相关系列报道,在《京华时报》和“京华网”连续30日公开进行书面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2亿余元。而京华时报的起诉书则显示,在2013年4月《京华时报》刊登了有关农夫山泉适用标准的系列报道后,农夫山泉于2013年4月12日至4月19日在微博和全国各大媒体发布消息,称京华时报报道失实、报社和记者缺失“新闻道德良心”。京华时报认为农夫山泉的行为严重侵害了京华时报的名誉权;要求农夫山泉恢复京华时报名誉,即农夫山泉需在京华时报方面指定的媒体版面、规格、位置刊登致歉声明,以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1元。3/26/2024三截至5月7日,连续28天,73个版面,狂轰滥炸,京华时报创造了“一个媒体史上的奇迹”……(我认为这是中国新闻人的耻辱!)而这起风波的历史要追溯到年2013年3月份《21世纪网》一篇有关农夫山泉出现黑色沉淀物的报道,随后农夫将矛头指向华润怡宝称其是幕后黑手,很快京华时报加入对战,农夫也一改13年前“单挑”中国纯净水联盟,成为了现在看到的“悲情角色”。矿泉水、桶装水的标准问题,是政府部门的问题。标准问题,应该不是农夫山泉一家企业的事情。媒体有监督企业的权力,但《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穷追不舍的“韧性战斗”精神,也让人对这样的媒体行为和报道动机产生怀疑。钟睒睒,这位曾经在《浙江日报》做过多年记者的浙江诸暨人,在企业出现的每一起质量危机中,均是以强硬姿态激烈应对。如何更有效地应对企业危机,是下一步农夫山泉必须学习的。3/26/2024三
4.1相关法规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第5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民法通则: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第100条)。公民、法人3/26/2024三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101条)。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第120条)。
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也有多处涉及到名誉权的保护与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的规定,在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方面,将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大致分为三种:1、宣扬他人隐私;2、捏造事实丑化他人人格;3、侮辱、诽谤等。对法人名誉的侵害方式,主要是诋毁和诽谤。《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3/26/2024三和1998年《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新闻媒介、出版机构、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涉及侵害名誉权的问题作了相关明确规定。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分别对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侵犯著作权行为有所认定。
2013年9月,“两高”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4年10月,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将网络上的自然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列为受司法保护范围。尤其是对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等信息的司法保护,无疑延伸了原有公民名誉权、隐私权的权利范畴。3/26/2024三
4.2新闻侵权防范与抗辩4.2.1第1招——“事实基本真实”“事实基本真实”,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确定的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时承担着事实真实的审查义务,而该审查义务的标准是“事实基本真实”。要注意“事实基本真实”并不是客观真实,而是法律真实,即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这就要求采访报道中要把证据意识放到首位,事实性报道中一定要有证据证明,尤其负面性的新闻报道,否则可能引火上身。3/26/2024三而判定“事实基本真实”的标准则是合理相信,要做到合理相信应具备以下条件:a新闻媒体揭示的事实的主要经过、主要内容和客观后果基本属实,不是虚构、传言或者谣言等,在主要问题上不存在虚伪不实;b新闻媒体确有证据证明,可以合理相信这个事实是真实的;c新闻媒体进行的报道和批评具有善良目的,不具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恶意和重大过失。3/26/2024三4.2.2第2招——权威消息来源
即消息来源具有权威性,新闻媒体报道的事实即使是不真实的,如果具有权威消息来源,也不构成新闻侵权责任。
构成权威消息来源应具备的条件:
a
发布消息的机关是权威的;b消息真实性由发布消息的权威机关负责,媒体不必进行调查核实,不必进行审查,可以直接进行报道;c媒体报道时未添加其他不实事实或者诽谤、侮辱性文字,或者没有删减事实。3/26/2024三
4.2.3第3招--连续报道
符合连续报道要求的新闻报道,可以完全对抗新闻侵权请求权,不构成新闻侵权责任。对此,我国法院判决的范志毅涉嫌赌球的新闻侵权案,已经作出了肯定结论,认为这是“根据新闻传闻做的求证式报道,且被告经过一系列的报道后,最终又及时地以《真相大白:范志毅没有涉嫌赌球》为题为原告澄清了传闻,给社会公众以真相,端正了视听。被告的系列报道是有机的、连续的,它客观地反映了事件的全部情况,是一组完整的连续报道”。构成连续报道,应当具备以下条件:3/26/2024三
a前导报道的消息来源不是一个肯定的事实,而是一个推测或者传闻的事实;b后续报道是及时的;c连续报道的最终结论是肯定性的、真实的,不涉及到侵害被报道人的人格权问题;d媒体报道时应具有善良目的,态度实事求是,为事件真实而进行公正报道,不具有侵权的故意;e连续报道的各次报道在版面上处理适当,不得将否定性的报道使用突出的版面,肯定性的报道使用不突出的版面。3/26/2024三4.2.4第4招:报道特许发言是指新闻媒体在报道具有特许权的新闻人物的发言时,由于该新闻人物具有特许权(豁免权),即使其发言有侵权的内容,新闻媒体对其报道也有了一个侵权责任的“豁免权”,任何人不得追究其侵权责任。享有特许(豁免)发言的范围: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发言;b各级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的发言;c法官、陪审员、检察官、律师在法庭上的发言;d司法程序中的当事人、证人。3/26/2024三
4.2.5第5招:公正评论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结合重要的新闻事实,针对普遍性关注的实际问题发表的论说性的意见,诸如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等。应当具备以下要件:a评论的基础事实须为公开传播的事实,即已揭露的事实;b评论须公正。评论的内容应当没有侮辱、诽谤等有损人格尊严的言辞;c评论须出于社会和公共利益目的,没有侵权的故意。3/26/2024三4.2.6第6招:满足公众知情权知情权给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新闻事件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是“公众人物、新闻事件等具有公共利益或正当的公众兴趣的领域,视为自然人私生活领域的例外”。满足公众知情权需要具备三个要件:a报道的须是一个正在发生、发展、结果的新闻事件或者与新闻事件有关的背景;b报道的事项须为不特定的多数人对此抱有兴趣,c媒体进行报道须符合媒体的职责要求,不违反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不具有侵权的恶意。3/26/2024三
4.2.7第7招:公众人物
是指因其特殊地位或者表现而为公众所瞩目的人物,如各级政府官员、体育艺术明星、企业家等。他们的表现或与公共利益有重大关系,或为大众关心的焦点,因此自愿暴露在公众面前,应对公众的评论有所容忍。界定公众人物作为新闻侵权抗辩事由,应当具备以下要件:a被报道的人物须是公众人物;b报道不具有恶意或者明显的放任或者重大疏忽;c不超过保护人格尊严的必要限度。3/26/2024三4.2.8第8招:批评公权力机关按照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公权力机关应当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媒体开展新闻批评,是依法行使新闻监督的权利,即使存在过失,造成批评的事实失实,新闻媒体也不应承担侵权责任。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尽管都是法人,都享有《民法通则》规定的名誉权,但是,这些机关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也不是依赖于社会大众的财政支持,不能利用名誉权而拒绝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批评公权力机关成为抗辩理由,可阻却公权力拒绝批评的新闻侵权请求权,给媒体“更大的喘息空间”。3/26/2024三
4.2.9第9招:公众利益目的就是关系到不特定的多数人利益的目的,是新闻侵权抗辩的一个重要事由,能够全面对抗新闻侵权请求权,是完全抗辩。特别是在批评性的新闻报道中,公共利益目的完全可以对抗新闻侵权请求权,免除新闻媒体的侵权责任。公共利益目的,作为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应当具备的要件是:a须具有公共利益目的。媒体发布一个新闻报道,进行一个新闻批评,或者使用一幅新闻照片,须出于公共3/26/2024三利益的目的,而不是其他不正当目的,更不得具有侮辱、诽谤或者侵害他人人格权的非法目的。b须没有有损于他人人格的语言和言辞,不得借公共利益目的之机而侮辱、诽谤他人。偷拍、偷录的新闻报道是否构成新闻侵权?即使是偷拍、偷录的新闻报道,公共利益目的也是一个可以成立的抗辩事由。如果是真正出于公众利益目的而进行善意批评,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偷拍、偷录,用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批评社会的负面行为,不能认为是新闻侵权。3/26/2024三
4.2.10第10招:“对号入座”“对号入座”,是指作品中所报道或者描写的人物本不是原告,而原告强硬地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特征与作品中人物的特点和特征“挂钩”,主张文中揭载的人物就是本人(即“入座”)。构成“对号入座”应当具备以下要件:a新闻作品中的人物为特指,不论是使用真实姓名,还是使用非真实姓名,人物都须确有其人。b新闻作品中的人物并非确指原告。c新闻媒体没有侵害原告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3/26/2024三4.2.11第11招:报道、批评对象不特定报道、批评对象不特定,是指媒体所报道的、所批评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无法确定侵权行为的受害人。因此,报道、批评对象不特定是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最典型的案例,是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判决。郭宝昌的电视剧《大宅门》以及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四字语分类写作词典》中,都使用了“蒙古大夫”的用语或解释,引起该县189名蒙古医生的不满,向法院起诉。一审法院判决郭宝昌和该出版社败诉。对此,舆论议论纷纷,认为不构成侵权。3/26/2024三构成报道、批评对象不特定,应当具备的要件是:a报道、批评的对象是一群人或者一类人,不是特定的人;b一群人或者一类人不能合理地理解为指其中的一个人或者特定的几个人,不能合理地推论特别提及了一个人或者特定的几个人;c报道或者批评没有侵害特定人合法权益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以“蒙古大夫”案为例,该词是一个熟语,在民间以及作品中常用,尽管这个词对一群人或者一类人具有一定的贬损性,但不能够认为凡是使用这个词的,就构成侵权。3/26/2024三4.2.12第12招:配图与内容无关、配图内容有关
配图与内容无关作为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应当严格把握。应当具备的要件是:a配图与新闻报道的内容须完全没有关联,;b在配图时须加“配图与内容无关”的明确说明;c配图不能引发涉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质量主题年活动
- 武术教练员培训
- 环境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医院检验科年终总结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中国商业伦理学:全球视野与本土重构
- 【课件】Unit+3+SectionB+Reading+plus课件+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1单元黄鹂-病期琐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ADK广告东南菱利全新上市整合传播建议案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5.4 任务3 配置客户端访问web和ftp站点
- 智能化煤矿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 【基于PLC的物料检测与分拣系统设计研究7900字(论文)】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知识考试参考题库(350题)
- 肖申克的救赎中英双语字幕
- 三角债支付协议书
- 《基于核心素养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报告
- 《神奇的科幻画》课件-1
- 战略发展部经理岗位职责
- 故事《快乐的小青蛙》
- 地下停车场交安设施施工方案车库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方案标志标线交通设施
- 旧约概论列王记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