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安二中高2022级2023年秋第二次月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年夏天,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火热程度较之往年更甚。从研学团的学生,到亲子游的家长,再到慕名而来的游客,都把博物馆作为暑期出游的首选之地。曾经小众冷门的风雅之地,如今成为大众青睐的热门之选。常州博物馆副馆长路亚北认为,一方面青少年博物馆研学热确实带动了部分“博物馆热”,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群体走进博物馆。另一方面,大多数博物馆类的研学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机构以盈利为目的,最后将博物馆研学产品做得流于形式,消耗了青少年的热情。博物馆最大的观众群体是亲子家庭观众,说明博物馆的教育力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博物馆已经成为公众学习和教育、进行文化旅游、知识提升的最佳目的地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罗翔表示:“博物馆提供了生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和教育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互动来更好地理解历史、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博物馆还经常举办教育计划、工作坊和导览活动,帮助学生和教育者深入研究特定主题。”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国家对国有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这是导致博物馆持续升温的最大的初始推动力。这一政策非常有助于公众文明素养、文化素养的提升。加上《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上新了,故宫》等节目的兴起,在整个社会上掀起了“博物馆热”。可以说,近年来的“博物馆热”是国家政策的结果和成果,反映了公众文化消费的升级。“博物馆持续升温是我们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具体体现。”李文初表示。博物馆作为承载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古今的重要场所,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今天我们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愿意走进博物馆,近距离了解文化遗产。所以“博物馆热”不会仅仅是一时的潮流,它会随着我们文化自信力的增强持续发展。在免费政策的初始作用力下,各地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博物馆热”将产生加速效应。未来即使博物馆恢复收费参观的政策,这一文化现象也会持续繁荣下去。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于“博物馆热”要有清醒的认识。目前,“博物馆热”并非指所有博物馆都热。全国6565座博物馆,真正热起来的是国家级、省级的大馆,以及部分地市级博物馆,很多县、区级博物馆和行业专题馆还是门可罗雀。中小型博物馆则主要依靠临时展览和社教活动吸引观众。(摘编自刚罡《博物馆热:从“升温”到“恒温”》)材料二:暑期“博物馆热”的出现,不仅反映出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更体现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广大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感和焦虑感。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这本是一件好事。不过,看似美好的“博物馆热”,在现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每逢假期,尽管博物馆在“限量、预约、错峰”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仍有许多热门场馆或展览一票难求,甚至出现“黄牛”恶意抢票、倒票等违法行为。一些博物馆应对客流高峰“措手不及”,欠缺有效服务机制,让博物馆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有些博物馆还陷入了追求“出圈”的误区,过于注重热度、人气、轰动效应,变成了网红拍照打卡点,弱化了其文化教育的本质。随着“研学游”需求不断释放,一些团队和机构蜂拥而上,纷纷争抢这块“香饽饽”。相较于一般的旅行团,但凡带上“研学”字样的,价格就要高一些。不仅如此,博物馆课程的讲解专业程度参差不齐,一些讲师水平有限,搜罗些网络资料就敢上场讲给孩子们听,甚至还有机构冒用博物馆名义进行虚假营销。大增的客流量,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热衷程度的直观展现,但也给原本肃穆的博物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暑假期间,不少小朋友在展厅内四处奔跑吵闹。人群中大都是青少年,其中不乏戴着同色帽子、身穿同色T恤的研学团成员。在人潮涌动中,这些青少年几乎只能走马观花地瞧一瞧看一看,每到一处匆匆记上几笔,难以安静下来细致观察展陈物品。无论是亲子游还是研学游,如何真正用好博物馆资源,部分家长仍不得要领。比如在一些父母看来,“到过即学过”,只要孩子到了博物馆,就算是完成了一次教育。还有一些父母认为“看过即学过”,跟在孩子后头,催促他们看这个看那个,却不顾孩子的兴趣在哪里。这样的参观方式,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会让孩子对博物馆产生恐惧和抗拒的心理。(摘编自杭轩《博物馆不应止于热闹》)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物馆热度的升高反映了我们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能让我们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B.青少年暑期研学活动致使“博物馆热”形成,这一现象说明大众普遍认可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博物馆已经成为公众选择学习、教育、旅游、提升知识的目的地。C.暑期“博物馆热”的出现,反映出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体现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也折射出广大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焦虑感。D.面对“博物馆热”,一方面要看到其体现出的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愈发重视,另一方面也应该关注看似“热度”之下出现的诸多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对国有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不仅是公众文明素养、文化素养的提升的重要助推力,还是导致博物馆持续升温的核心推动力。B.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借助了免费政策力量,未来如果各地博物馆恢复收费参观,那么博物馆受人们青睐的状况能否持续令人担忧。C.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只要孩子到了博物馆,就意味着完成了一次教育。D.“博物馆热”覆盖的对象只是少数博物馆,如国家级、省级的大馆,以及部分地市级博物馆,很多的中小型博物馆依旧处于少人问津的状态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中“博物馆热”成因的一项是()A.近日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某短视频平台爆火出圈。B.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联合武汉东湖小学筹办研学教育活动。C.中国考古博物馆自9月16日起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D.《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于2023年元旦播出。4.请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5.如果你是博物馆馆长,你认为博物馆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以应对“博物馆热”?【答案】1.B2.D3.A4.总分式结构。开篇总起,介绍“博物馆热”现象的社会价值并指出这一现象存在现实问题。然后分别从四个方面指出当前存在的部分博物馆一票难求、研学活动名不副实、参观体验感差和家长指导孩子参观无方问题。5.①面对有限的文化资源和旺盛的参观需求之间的矛盾,博物馆要不断提升接待能力,探索优化开放服务,完善预约机制,逐步提升预约管理水平。②针对恶意抢票、囤票、倒票、爽约等行为,博物馆应积极联合相关监管部门、执法部门和第三方平台加大对“黄牛党”违规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③博物馆应提高合作门槛和筛选标准,加大对相关合作团队机构的约束力,同时应增强对岗位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将自身专业水准维持在较高水平。④博物馆间应加强合作交流,尤其是热门博物馆要利用自身热度对不太热门的场馆进行推介引流,促进地区博物馆共同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青少年暑期研学活动致使‘博物馆热’的形成”原因表述不全面。根据材料一“青少年博物馆研学热确实带动了部分‘博物馆热’”“国家对国有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这是导致博物馆持续升温的最大的初始推动力”“近年来的‘博物馆热'是国家政策的结果和成果,反映了公众文化消费的升级”可知,选项表述“青少年暑期研学活动致使‘博物馆热'的形成”过于绝对,还有其他原因。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还是导致博物馆持续升温的核心推动力”范围扩大,原文表述为“这是导致博物馆持续升温的最大的初始推动力”。B.“未来如果各地博物馆恢复收费参观的政策,那么博物馆受人们青睐的状况能否持续令人担忧”与原文不符,原文表述为“在免费政策的初始作用力下,各地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博物馆热将产生加速效应。未来即使博物馆恢复收费参观的政策,这一文化现象也会持续繁荣下去”。C.“因此只要孩子到了博物馆,就意味着完成了一次教育”表述绝对化,材料二给出的“只要孩子到了博物馆,就算是完成了一次教育”为其论证“无论是亲子游还是研学游,如何真正用好博物馆资源,部分家长仍不得要领”的反面事例。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博物馆热”的成因包括:“青少年博物馆研学热”“国家对国有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历史文物介绍类节目的兴起”。BCD三个选项均符合,A项不是“博物馆热”原因,而是表现。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开篇总起,“暑期‘博物馆热’的出现,不仅反映出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更体现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广大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感和焦虑感……不过,看似美好的‘博物馆热’,在现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介绍“博物馆热”现象的社会价值并指出这一现象存在现实问题。然后“每逢假期,尽管博物馆在‘限量、预约、错峰’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仍有许多热门场馆或展览一票难求,甚至出现‘黄牛’恶意抢票、倒票等违法行为”“随着‘研学游’需求不断释放,一些团队和机构蜂拥而上,纷纷争抢这块‘香饽饽’……一些讲师水平有限,搜罗些网络资料就敢上场讲给孩子们听,甚至还有机构冒用博物馆名义进行虚假营销”“大增的客流量,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热衷程度的直观展现,但也给原本肃穆的博物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暑假期间,不少小朋友在展厅内四处奔跑吵闹……在人潮涌动中,这些青少年几乎只能走马观花地瞧一瞧看一看,每到一处匆匆记上几笔,难以安静下来细致观察展陈物品”“无论是亲子游还是研学游,如何真正用好博物馆资源,部分家长仍不得要领。比如……这样的参观方式,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会让孩子对博物馆产生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分别从四个方面指出当前存在的部分博物馆一票难求、研学活动名不副实、参观体验感差和家长指导孩子参观无方问题。【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大增的客流量,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热衷程度的直观展现,但也给原本肃穆的博物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暑假期间,不少小朋友在展厅内四处奔跑吵闹。人群中大都是青少年,其中不乏戴着同色帽子、身穿同色T恤的研学团成员。在人潮涌动中,这些青少年几乎只能走马观花地瞧一瞧看一看,每到一处匆匆记上几笔,难以安静下来细致观察展陈物品”等可知,面对有限的文化资源和旺盛的参观需求之间的矛盾,博物馆要不断提升接待能力,探索优化开放服务,完善预约机制,逐步提升预约管理水平。②由“每逢假期,尽管博物馆在‘限量、预约、错峰’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仍有许多热门场馆或展览一票难求,甚至出现‘黄牛’恶意抢票、倒票等违法行为”可知,针对恶意抢票、囤票、倒票、爽约等行为,博物馆应积极联合相关监管部门、执法部门和第三方平台加大对“黄牛党”违规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③由“随着‘研学游’需求不断释放,一些团队和机构蜂拥而上,纷纷争抢这块‘香饽饽’……一些讲师水平有限,搜罗些网络资料就敢上场讲给孩子们听,甚至还有机构冒用博物馆名义进行虚假营销”可知,博物馆应提高合作门槛和筛选标准,加大对相关合作团队机构的约束力,同时应增强对岗位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将自身专业水准维持在较高水平。④由“目前,‘博物馆热’并非指所有博物馆都热。全国6565座博物馆,真正热起来的是国家级、省级的大馆,以及部分地市级博物馆,很多县、区级博物馆和行业专题馆还是门可罗雀”可知,博物馆间应加强合作交流,尤其是热门博物馆要利用自身热度对不太热门的场馆进行推介引流,促进地区博物馆共同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面摊陈映真“忍住些,”妈妈说,一边满面忧愁地拍着孩子的背,“能忍,就忍住吧。”但他终于没能忍住喉咙里轻轻的痒,而爆发了一串长长的呛咳。等到他将一口温温的血块吐在妈妈托着的手帕中时,妈妈已经把他抱进一条窄窄的巷子里。黄昏正在下降。他的双手环抱着妈妈的肩膀,半边脸偎着妈妈长长的颈项,目光吃力而愉快地爬过巷子两边高高的墙。墙的后面衬着靛蓝色的天空,天空上镶着一颗橙红橙红的星星。“星星。”他说。他那双盯着星星的眼睛,似乎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晶亮。妈妈抱着他回来的时候,爸爸正弯着腰,扇着摊子下面的火炉。大圆锅里堆着牛肉,旁边放着一箩筐圆面饼,大大小小的瓶子里盛着各种作料。“又吐了吗?”男人直起腰来忧愁地说,一面皱着脸用右袖口揩去一脸的汗水。牛肉温温地冒起热气来。黄昏变得浓郁起来,不一会儿,沿着通衢要道,亮起了两排长长的、兴奋的街灯,高楼林立的西门町逐渐沸腾起来。妈妈没有说什么。肉汤沸滚起来的时候,摊旁已经有两三个人坐着。“加个面饼吗?”“您吃香菜吧?”“辣椒?有的。”男人独自说着,女人和孩子坐在摊子后面。虽然他们来到这个都会已有半个多月,但是繁华的夜市对孩子来说,每天都有新的亢奋点。他默默地倾听着各种喇叭声、三轮车的铜铃声和杂乱的脚步声。他也透过热汤的白气看着台子上不同的脸,看到他们都用心地吃着他们的面。天上开始亮起更多的星星之后,忽然从对街传来匆促的辘辘声,两三个摊主正推着摊车朝这边跑来。这骚动立刻传染了远近的食摊,辘辘声越聚越大。爸爸也推着他的安着没有削圆的木轮的摊车,咯噔咯噔地走到街那边去了。女人和孩子依旧坐在原来的地方,不一会儿果然看见一个戴白盔的警官。他是个瘦削的年轻人,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困倦而充满热情。他看见了这对正凝视着他的母子,慢慢地,他的嘴唇弯出一个倦怠的微笑。这个微笑尚未平复的时候,他已经走开了。至少女人是认识这个面孔的。那是他们开市的第一天,毫无经验的他们便被一个肥胖而凶悍的警官带进派出所。那门口已停放着两个面摊和一个冰水摊。“我是初犯,我们五天前才来到台北……”爸爸边走边说着,赔着皱皱的笑脸,然而那个胖警官似乎没有听见,猛力地摇起扇子。“到这里来!”爸爸于是触电一般地向高高的柜台走去。柜台后面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低着头不住地写。他抬起头时,那是有着一对大大的眼睛,困倦而温情。他们不得不留下六十元的罚款,这才带走了他们的摊车。当妈妈掏钱的时候,那个大眼睛的警官忽然又埋头去写什么了。“这个警察,不抓人呢。”孩子说。那个年轻的警官已经消失在街角。妈妈没有说话,只是把孩子抱得更紧。他们换过许多地方,最后停在了一个街口。行人开始渐渐稀少,汽车的喇叭声和三轮车的铜铃声就显得刺耳起来。孩子看见长长的一排脚踏车,似乎都在昏黄的路灯下打瞌睡。“加个面饼吗?”“……”“您吃香菜吧?”“……”“辣椒?啊,您!”孩子和女人都抬起头来望向摊子。爸爸正皱着脸笑着,客人——那个年轻的警官——也新奇地望着爸爸,他抿一抿温情的嘴,微笑起来。女人和孩子都兴奋地望着那个疲惫的警官开始热情地吃他的点心。爸爸带着皱皱的笑脸,替他添了两次肉汤。年轻的警官满意地直起身来,放下十块钱,起身走了。“啊,啊!不要——啊!”爸爸着急地拿着十块钱追了几步,又跑了回来,“那也得找钱呀——”慌忙拿了一张五元钞要再追上去。“啊,啊!金莲!你快追呀!”爸爸又忙着招呼客人,“金莲,快追!”爸爸喊着说。妈妈默默地接过五元钞,不一会儿便消失在黑暗里。孩子独自坐在角落里,看着川流不息的人潮,看着台子边不同顾客的脸。夜市最末的人潮,也终于渐渐地消退下去,甚至连车声都变得稀落了。妈妈悄悄地走了回来。她低着头走近孩子,将他抱在怀里。他用双手围住妈妈的肩,半边脸偎着妈妈长长的颈项。妈妈把他抱得更紧了。“他不要钱吗?”孩子说。“追上了吗?”爸爸说,“啊——他是个好心人。”送走了最后一个顾客,他们推着那咯噔作响的车子离开街口时,西门町似乎已经沉睡下去。街上只剩下稀落的木屐声,显得十分寂寥。“他是个好心人,”爸爸说,“好心人。”妈妈只是默默地走着,紧紧地抱住孩子。而不幸的,孩子又爆发了一串长长的呛咳。爸妈和咯噔作响的摊车都停了下来。痛苦的咳声停止后,只留下妈妈轻轻拍着孩子背的声音。“吐到地上去吧。”妈妈说。也不知为什么,女人突然觉得心头一酸,就簌簌地淌下了泪,她甚至不确定,这眼泪是否是由于怜悯自己的病儿而流。她只是想哭罢了。夜确乎很深了。孩子在睡意蒙眬间,仿佛又从天边寻到几颗橙红的星,在夜空中闪烁着。“星星。”他虚弱地说。夜雾更加浓厚。孩子偎着妈妈软软的胸怀睡着了。可以听出,那摊车似乎又拐了一个弯,而且渐去渐远了。咯噔,咯噔……1959年,台北(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食客们用心吃面,面摊主人的孩子却只能在旁边看着,这一情景让人深感社会不公。B.警察巡视时摊主纷纷躲避的情况,说明主人公一家的命运遭际在当时有一定普遍性。C.年轻警官为同事胖警官的做法感到羞愧,所以当女人掏钱交罚款时,他低下头去。D.回家路上女人心酸流泪,不是因为怜悯自己的病儿,而是感动于那年轻警官的好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首尾两处写到“橙红的星”,前面是孩子眼中所见,后面则亦真亦幻,它们是孩子心理的映射,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B.小说着重从神态和行为上刻画年轻的警官,尤其突出了他温情的微笑,文中的他没说一句话,却仍然给人以鲜明的印象。C.“西门町逐渐沸腾起来”“西门町似乎已经沉睡下去”两句都恰当运用了拟人手法,且前后呼应,表现了都市环境的变化。D.妈妈抱紧孩子的动作在文中多次出现,相同的行为却透露出人物并不完全相同的心情,体现了作品细节描写的表现力。8.小说中对车轮、脚步等各种声音作了较多描写,有哪些作用?9.作者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应该能……让忧伤的人得到安慰,让绝望的人重新点燃希望的灯火”。这篇小说是怎样体现作者这一文学观的?【答案】6.B7.C8.①声音描写使小说中的都市环境更加生动鲜活,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②小说中的声音变化体现了时间与情节的推移,烘托了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情。9.①小说中的主人公一家虽然生活穷苦,处境艰难,但他们辛勤劳动,诚信经营,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量;②虽然他们经常遭遇各种磨难,但也有好心的警官友善地对待和帮助他们。③在作者笔下,生命既让人满怀悲悯又让人心生敬意,世界虽然有些冷酷但也不乏温情和善良,让人从忧伤中得到了安慰,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孩子却只能在旁边看着”曲解文意,原文是客观描述“他也透过热汤的白气看着台子上不同的脸,看到他们都用心地吃着他们的面”,表现的是孩子的好奇;“深感社会不公”自然也就无从谈起;C.“为同事胖警官的做法感到羞愧”无中生有,年轻警官低头应该是出于同情心;D.“不是因为怜悯自己的病儿”错误,原文说“她甚至不确定,这眼泪是否是由于怜悯自己的病儿而流。她只是想哭罢了”,女人此时的情感比较复杂,但不能就此说她的流泪与自己的孩子无关。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两句都恰当运用了拟人手法”错。“西门町逐渐沸腾起来”运用的是比拟中的拟物,不是拟人。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首先找出关于车轮、脚步的描写,如“他默默地倾听着各种喇叭声、三轮车的铜铃声和杂乱的脚步声”,通过孩子专注地倾听各种声音,表现都市的热闹;“天上开始亮起更多的星星之后,忽然从对街传来匆促的辘辘声,两三个摊主正推着摊车朝这边跑来。这骚动立刻传染了远近的食摊,辘辘声越聚越大。爸爸也推着他的安着没有削圆的木轮的摊车,咯噔咯噔地走到街那边去了”,“从对街传来匆促的辘辘声”“辘辘声越聚越大”“咯噔咯噔”,这些关于声音的描写很生动鲜活,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第一次描写声音,是孩子和妈妈刚刚坐在面摊旁边时孩子听到的,对于一个刚到台北的孩子来说,这一切很新鲜,写出他对台北的新奇;第二次描写时有一句表现时间的句子“天上开始亮起更多的星星之后”,后面开始写辘辘的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变大,还有爸爸推车到对面去的“咯噔咯噔”的声音,结合后面“不一会儿果然看见一个戴白盔的警官”可知,原来是警察来查街了,这声音表现出出摊人躲避时的慌乱,写出人们的紧张心情;第三次也有表现时间的句子,“行人开始渐渐稀少,汽车的喇叭声和三轮车的铜铃声就显得刺耳起来”,还有第四次“送走了最后一个顾客,他们推着那咯噔作响的车子离开街口时,西门町似乎已经沉睡下去。街上只剩下稀落的木屐声,显得十分寂寥”,以及最后一次“可以听出,那摊车似乎又拐了一个弯,而且渐去渐远了。咯噔,咯噔……”,借助声音表现这一家三口初来台北的孤独,加上有个病儿,生活十分不易。总之,这些声音变化体现了时间与情节的推移,烘托了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及分析评价作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找出文章能体现“让忧伤的人得到安慰,让绝望的人重新点燃希望的灯火”的情节或者人物精神品格加以分析。小说主人公是一家三口,他们“五天前才来到台北”,本想摆面摊维持生计,但却被罚了款,“那是他们开市的第一天,毫无经验的他们便被一个肥胖而凶悍的警官带进派出所”“他们不得不留下六十元的罚款,这才带走了他们的摊车”;而且他们还有一个病孩,“他终于没能忍住喉咙里轻轻的痒,而爆发了一串长长的呛咳。等到他将一口温温的血块吐在妈妈托着的手帕中时……”。但是这样一个生活穷苦的人家,却依然努力生活,他们早早就出摊,很晚才收摊,“送走了最后一个顾客,他们推着那咯噔作响的车子离开街口时,西门町似乎已经沉睡下去。街上只剩下稀落的木屐声,显得十分寂寥”;而且不想要别人多给的钱,“‘啊,啊!不要——啊!’爸爸着急地拿着十块钱追了几步,又跑了回来,‘那也得找钱呀——’慌忙拿了一张五元钞要再追上去”。总之,小说中的主人公一家虽然生活穷苦,处境艰难,但他们辛勤劳动,诚信经营,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量。文章设计了一个年轻警察,这个人物很温情,在他们初次出摊被抓时就注意到他“有着一对大大的眼睛,困倦而温情”;而且他巡街不抓人,连孩子都说“这个警察,不抓人呢”;他看到这对母子“嘴唇弯出一个倦怠的微笑”,吃他们家的面多给了钱,“年轻的警官满意地直起身来,放下十块钱,起身走了”。因此虽然他们经常遭遇各种磨难,但也有好心的警官友善地对待和帮助他们。总之,这一家三口的命运让人心生怜悯与同情,但他们虽然普通平凡却在努力生活,用自己的勤劳和美好的品德与命运抗争,让人心生敬意;尽管这个世界生存不易,也有像胖警察那样的冷酷人,但也有像年轻警察这样的温情和善良的人。这些都让人从忧伤中得到了安慰,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忠臣烈士,何代无之。公等知隋朝谁为忠贞?”王珪曰:“臣闻有虎贲郎中独孤盛在江都宿卫,宇文化及起逆,盛惟一身,抗拒而死。”太宗曰:“屈突通为隋将共国家战于潼关闻京城陷乃引兵东走。义兵追及于桃林,朕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杀其奴。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驱使,已事两帝,今者吾死节之秋,汝旧于我家为父子,今则于我家为仇雠。’因射之,其子避走,所领士卒多溃散。通惟一身,向东南恸哭尽哀。曰:‘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言尽,追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辞。此之忠节,足可嘉尚。”因敕所司,采访大业中直谏被诛者子孙闻奏。(节选自《贞观政要》)材料二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蹇,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为奏王行军元帅长史。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东略属公,如二子何?”通曰:“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帝太息曰:“烈士徇节,吾今见之。”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世充平,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节选自《新唐书·屈突通传》)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屈突通为隋A将B共国家C战D于潼关E闻京城F陷G乃引兵H东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朕,唐太宗的自称。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B.采访,此指搜求寻访;现代为新闻用语,指记者为获取新闻材料而进行调查等活动。C.济,指过河、渡,与李白《行路难》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相同。D.属,指托付、委托,与苏轼《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属”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认为每个朝代都有忠臣烈士,并询问隋朝谁是忠贞之人。王珪说,独孤盛在江都做卫士时遇到宇文化及谋反,孤身一人抵抗至死。B.唐太宗派屈家家奴去招降屈突通,结果被他杀掉;后来又派其子去劝降,屈突通却对儿子说如今他们不是父子而是仇敌,并用箭射儿子。C.平定薛仁杲时,众将争相夺取贼人的珍宝,只有屈突通一无所取。皇帝听说后,称赞屈突通清廉奉国,名不虚传,并且赏赐他很多财物。D.征讨王世充,屈突通功劳最大,因此封官晋爵,被召入朝廷担任刑部尚书,但他自认为不熟习法令条文,坚决推辞,后改任工部尚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2)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14.屈突通的谥号为“忠”。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其“忠”的具体表现。【答案】10.BEG11.D12.D13.(1)我蒙受国家恩惠,担当统帅,智慧力气都用完了,导致这次失败,不是我对国家不忠诚。(2)等到窦建德来援救贼人,秦王分出一半部下隶属于屈突通,让他与齐王包围洛阳。14.①面对劝降,他断然拒绝,决意以死报国。②被擒后,面对高祖的慰劳,他痛哭自己未能尽节,令隋朝蒙羞。③征讨王世充,尽管二子在洛阳,但他决心以死许国,绝不以私害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屈突通为隋将,与我军在潼关作战,听说京城陷落,便带领军队向东逃窜。“屈突通为隋将”语意完整,“隋将”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故B处断;“共国家战于潼关”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共国家于潼关战”,“于潼关”做“战”的状语,后面断开,故E处断;“闻京城陷”语意完整,“京城陷”这一主谓结构做“闻”的宾语,故G处断。综上,BEG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B.正确。C.正确。句意:于是渡过黄河。/高高挂起云帆,渡过大海。D.错误。托付、委托。/劝酒。句意:现在将东讨的重任交给你。/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因此……被召入朝廷担任刑部尚书”概述不正确。根据材料二,屈突通召为刑部尚书已是数年之后的事。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荷”,蒙受;“俱”,都;“非臣不竭诚于国”,判断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非臣于国不竭诚”,不是我对国家不忠诚。(2)“及”,等到;“麾下”,部下;“俾”,使、让。【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可得出:面对劝降,他断然拒绝,决意以死报国。由“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可得出:被擒后,面对高祖的慰劳,他痛哭自己未能尽节,令隋朝蒙羞。由“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可得出:征讨王世充,尽管二子在洛阳,但他决心以死许国,绝不以私害义。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五年,太宗对侍臣们说:“忠臣烈士,哪一个朝代没有呢?你们知道隋朝谁是忠孝贤良的人吗?”王珪说:“我听说虎贲郎中独孤盛在江都做卫士,当宇文化及起兵叛逆时,仅剩独孤盛一人,抵抗敌人被杀死。”太宗说:“屈突通为隋将,与我军在潼关作战,听说京城陷落,便带领军队向东逃窜。当我们的军队追到桃林的时候,我派遣他的家奴前去招安,他就杀掉他的家奴。后来我们又派遣他的儿子去,他却说:‘我蒙受隋朝任用,已经侍奉两代帝王。现在是我以死保全气节的时候,你我过去是父子,现在我们是仇敌。’于是拿箭射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只好逃走了,他所带领的士兵全都溃散了。只剩屈突通一人,向东南方向大声痛哭着说:‘我蒙受国家恩惠,担当统帅,智慧力气都用完了,导致这次失败,不是我对国家不忠诚。’话说完,我们追赶的士兵就擒住了他。太上皇授给他官职,他常常假托生病坚决推辞。这样忠贞的节操,值得受到称赞崇尚。”因而命令主管官署,查访隋炀帝大业年间敢于直言劝谏而被诛死者的子孙,向朝廷报告。材料二: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迁居长安。出仕隋朝虎贲郎将。高祖起兵,隋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交战后久攻不下,高祖于是留下部分兵力包围河东,于是渡过黄河,在饮马泉打败了他的将领桑显和。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罢了!”众人全都丢掉兵器。屈突通知道无法解脱,于是被俘,押送到长安。皇帝慰劳他说:“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屈突通哭着说:“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皇帝说:“这是隋朝的忠臣哪!”释放了他,授职为兵部尚书,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跟随平定薛仁杲,当时贼人的珍宝物品堆积如山,各将领争相夺取,唯独屈突通没有拿。皇帝听说后,说:“以清廉事奉国家,名声肯定不虚假。”特地赠予他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跟随讨伐王世充。当时屈突通的两个儿子在洛阳,皇帝说:“现在将东讨的重任交给你,两个儿子怎么办?”屈突通说:“从前陛下释放我这个俘虏,加以恩待礼遇,蒙受再生之恩,这时心口一致发誓,以身许国。今天的出讨,正应当做先驱,两个儿子的死自是他们的天分,终究不能因私情损害节义。”皇帝长叹说:“烈士以身殉节,我今天见到了。”等到窦建德来援救贼人,秦王分出一半部下隶属于屈突通,让他与齐王包围洛阳。平定王世充后,论功劳他是第一,授任为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守东都。几年后,召入朝廷任刑部尚书。自认为不熟习法令条文,坚决辞让,改任工部尚书。去世时,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叫忠。(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牛渚西江①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①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②谢将军:即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吟咏袁宏自己的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点明地点、时间,寥廓的天宇在夜色中与西江融为一体,显得空阔渺远。B.诗人登舟望月,由实入虚,回忆古人,用“空”字抒发了怀古之幽情。C.诗人认为自己和袁宏一样有高超文学才华,但是遗憾谢将军再也听不到了。D.本诗明朗单纯,却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写景疏朗有致,写情含蓄不露。16.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感情,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用典。诗人泛舟赏月想到了谢将军,忆起谢将军能不顾及身份同孤贫的袁宏彻夜长谈,表达了对谢将军这种没有尊卑之分,以才结友,赏识人才做法的赞美之情;②对比。“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将自身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和袁宏能被谢将军这样的伯乐赏识进行对比,内心充满了怀才不遇的哀伤、无奈;③想象(虚写)。诗人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抒发了难遇知音的孤独、落寞之情。④以景结情。枫叶纷纷飘落,结句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但是遗憾谢将军再也听不到了”错误,诗人是渴望有像谢将军那样识才人发现自己。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典故。“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写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将军。结合注释②可知典故内容,袁宏得到了谢尚的赏识,而自己虽像袁宏那样有文学才华,可惜没有谢尚那样的知音,所以只能“空忆”。谢将军能不顾及身份同孤贫的袁宏彻夜长谈,表达了对谢将军这种没有尊卑之分,以才结友,赏识人才做法的赞美之情。对比。“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写我也是一个善于吟唱的高手,但识贤的谢尚如今难得有闻。将自身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和袁宏能被谢将军这样的伯乐赏识进行对比,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内心充满了怀才不遇的哀伤、无奈。想象。“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知音难遇明早只好挂帆远去,前景宛若深秋枫叶飘落纷纷。诗人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抒发了难遇知音的孤独、落寞之情。以景结情。“枫叶落纷纷”描绘了满天枫叶飘落纷纷的景象,以景结情,有声有形,借“纷纷落叶”营造了秋日冷寂凄清的意境,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子》在列举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钟鼓馔玉不足贵②.但愿长醉不复醒③.质胜文则野④.文胜质则史⑤.故有之以为利⑥.无之以为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馔”“醉”“野”“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它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闪光品质,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预防便秘。此外,绿豆中钙的含量在杂豆中也算优秀,分别是红豆和白扁豆的1.1倍和1.2倍;绿豆的铁含量是鹰嘴豆的近2倍,素食主义者常吃可以补一补铁。绿豆如此受欢迎,还要归功于它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②_,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缓解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特别是在绿豆皮中存在的类黄酮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还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绿豆是夏季解暑“小能手”,闷热的三伏天儿,③,不仅能“带走”热气,还能补充水分和营养,简直美妙极了。绿豆中的钾和维生素B族营养都不错,正好可以弥补高温出汗导致的这部分营养流失。所以,绿豆汤“解暑”的说法是有道理的。18.下列句子中的“还要”与文中加点的“还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干舌燥人明知水里有毒却还要喝。B.上天看到一个痛悔的罪人,比看到一百位从不犯罪的人还要高兴。C.我们每星期就只放一天假,一天就一天吧,好歹还要休息一天。D.除了食疗,医生建议他还要注意休息,再就是日常补充微量元素。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D19.①从绿豆的营养来看/绿豆富含营养②这让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③喝上一碗清爽的绿豆汤【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的“还要”表示“又要”。A.“还要”表示“仍然要”;B.“还要”表示“更要”;C.“还要”表示“尚且要”;D.“还要”表示“又要”。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下句“它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闪光品质,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预防便秘”可知,讲的是绿豆富含营养,所以此处可以填写“从绿豆的营养来看”或者“绿豆富含营养”。第二空,结合下句“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缓解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可知,讲的是抗氧化活性,说明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所以此处可填写“这让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第三空,结合下句“不仅能‘带走’热气,还能补充水分和营养,简直美妙极了”可知,讲的是喝绿豆汤的价值意义,所以此处可填写“喝上一碗清爽的绿豆汤”。(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连日来,广东依托几万个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受到广泛好评。一支支多层次、立体化、特色鲜明的志愿者宣讲队伍深入基层各个领域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同干部群众面对面谈学习体会、谈思想认识、谈贯彻落实,力求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南粤这片沃土上①。在声情并茂的朗诵声中,肇庆市文联“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志愿者走进端州区前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群众②的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进千家万户。“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日前,在东莞市大岭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战功”获得者汤超荣站上讲台,将自己参与越战的故事和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认识理解③,不时赢得与会人员经久不息的掌声。从城市到乡间,从机关到企业,从工厂到学校……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广东各地的宣讲队伍,用“接地气”“带露珠”的语言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讲述过去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在全省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文中画横线处的两个词语,形象地描述了宣讲语言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0.①落地生根②喜闻乐见③娓娓道来21.广东依托全省几万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受到广泛好评。22.①“接地气”突出了宣讲语言贴近实标,通俗易懂的特点,使广大干部群众易于消化接受。②“带露珠”突出了宣讲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能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用来形容“二十大精神在南粤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应用“落地生根”。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第二空,此处用来形容“文艺志愿者”用群众们欢迎的方式宣传二十大精神,应用“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第三空。这里用来形容汤超荣同志生动地表达“自己参与越战的故事和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认识理解”应用“娓娓道来”。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共两处语病:①语序不当,“几万个”应置于“全省”之后;②结构混乱,“受到广泛好评”应另起一句,或者把“推出了”改为“推出的”。【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接地气”一词为民间谚语,意思是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用大众的生活习惯、用语等,而不是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浮于表面,是踏踏实实,深入人心,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盲目行事。用在此处突出了宣讲语言贴近老百姓生活,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利于广大干部群众消化和接受。“带露珠”指说话内容生动形象、鲜活易接受。用在此处,突出了宣讲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能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更好地领会宣讲队伍关于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内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竞争是一切事物的源流与主宰。”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这样描述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道德经》有云:“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又言:“水利万物而不争。”“争与不争”,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争是智勇,不争是淡泊千年前,老子悠悠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教导人应如水一般,不争而为善;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却说:“竞争是一切事物的源流与主宰。”不满,敢争,方能激人自强上进,好争是鲁莽者的表现,完全不争又难免庸碌不为。依我看,适时的争与适时的不争,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