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范文)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范文)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范文)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范文)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范文)

01【模拟文题】

有人认为唐诗《春江花月夜》中的“江”与“夜”是因为“春”“花月”

的映衬才美;也有人认为应该是“春/江/花/月/夜”,每一字各自独立

才美。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一题比较难,同时体现了教考衔接。材料引用了不同的人对

于“春江花月夜”所呈现出的美的不同观点——“江”与“夜”是因为

“春”“花月”的映衬才美,而“春/江/花/月/夜”,每一字各自独立才美。

引出了本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映衬的美”与“独立的美”,引导考

生思考“映衬”“独立”与“美”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分析出不同的立意,

如“美丽需要映衬”“各美其美,独立成美”或者“映衬与独立交相辉映,

合成大美”等。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映衬的美”与“独立的美”

的内涵,“映衬”“独立”与“美”之间的关系,如何活出人生之美等角度

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证“如何活出人生之美”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

1

入分析,如活出人生之美需要我们融入集体、相互映衬;需要我们

坚定内心,活出自我等。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

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张梅“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

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以及陈果教授“我自风情万种,与世

无争。”的言论,论证独立之美的内涵。也可以列举伯牙在钟子期

的映衬下弹出世间绝唱,成就高山流水的美谈以及红花在绿叶的映

衬下更显魅力的例子,论证映衬之美的内涵与意义。

【立意参考】

1.各美其美,独立成美。

2.美丽需要修饰与映衬。

3.在映衬中凸显自我,于独立中彰显个性。

4.兼顾独立与映衬,成就人生之美。

【优秀范文】

美且独立,美不胜收

我们总是担心这世界美得还不够,于是喜欢锦上添花,比如对

于“春江花月夜”的断句,多数人的观点是“春江、花月夜”——春天

的江水多么澎湃深情,花香月明的夜多么浪漫合乎时宜。

2

笔者却倾向和欣赏另一种解读:美且独立,美不胜收。

蒋勋先生,在他的《说唐诗》一书中认为,“春江花月夜”应该

断为“春、江、花、月、夜”,“这是五个独立的名词,它们应该是并

列关系,不是主从的修饰关系。”他说,“我不喜欢用春天形容江水,

也不喜欢用花朵月亮形容夜晚,因为它们各自独立,并且有各自独

立的美。”

是的,世间万物,独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饰和形容,更

不必依附于其他。只是,俗世里的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完美,或者

不如别人美,所以,停不下一颗追逐甚至贪恋的心。我们树立榜样,

希望有朝一日,那些修饰别人的美好词句也能用来修饰自己;我们

总想把那些金光闪闪的代表成功和高贵的标志,移植装饰于自己周

身,让自我的形象更加明亮、璀璨。

追逐美好固然美好,唯愿在追逐中不失自己、不忘本真。就像

这样一幅美妙情境——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互为风景,

彼此欣赏。可是,你看,有谁因为谁停止了奔流?有谁因为谁忘记

了绽放?有谁因为谁紊乱了圆缺?

我想,当有一天,你也成为人群中受人瞩目的风景,能于千万

人中辨识出你一身的,是你微笑和成熟的面孔;能于千万个灵魂中

独立出你一人的,是你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平和且高贵的性格、修养、

思想。你自身的美好,只与你的本真有关,与形容无关,与修饰无

关,与自身以外的世界无关。就像,如果你是一条江,你的不舍昼

3

夜奔流赴海,与春无关;如果你沉醉于夜,那份安详和静谧,与花

月无关。

揆诸当下,且看林清玄先生在拿遍所有大奖之后转身离去,在

与自己的独处中学佛参禅,温一壶月光下酒,俯瞰百合花开,细品

桃花心木,独留潇洒背影人间;君不见陈贝儿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

身,让双脚沾满泥土,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镜头记录最真实的中国,

展现出个体独立张扬的美……你内心一定有某种火焰,将你和其他

人区分开来。当你内心的炽热与时代的观念矛盾时,当自我价值的

实现需要舍弃人际交往时,不妨大胆些,保持自我的独立,与万千

个独立的自我一起汇成一个异彩纷呈的时代。

美且独立,美不胜收。

02

【模拟文题】

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典型的极简型作文题。同时也是思辨类。“再多的马车加

在一起蹴是“马车的积累”,“也得不到一列火车”指的是从量变到质

变的突破。整个句子理解起来就是:马车就是马车,多个马车积累

4

在一起也不会是火车,火车就是火车,二者的属性是不一样的。马

车和火车在大方向是属于同一个大领域的,即都是运输工具,这样

才具有可比性。

但是,两者是属于不同的性质层面的。相对而言,马车运用畜

力,应该是一种原始的、简单的、源自于生活的,较为低级的运输

工具,我们简称为低质层的事物;而火车则运用煤、电等能源,应

该是一种复杂的、有较多科技含量、建立在精深的专业知识的基础

上的运输工具,我们称为高质层的事物。高质层的事物比低质层的

事物更具复杂性,知识技术机能的含金量要高得多,所包含的人类

的有价值的思维思考要多得多,也就更具有功效性,更具有价值意

义。

而低质层的事物因为其自身的特质,即使累积的量再多,可能

也比不上一个高质层的事物。因为有时创造的低质层的事物量再多,

也只是在一个低层面上简单重复,也发展不出高质层的事物,无法

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所以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透彻理解“马车”的

内涵与象征。这不是“量”上的一个变化,而是“质”的变化。我们可

以把它扩展到理论经验和实践上,如中国古人只重视生活经验而不

注重逻辑或理论的事实,再进一步联想到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生

活领域也有这样的现象。这样一想,思路大开。

写作时,可以先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佐证作文材料,或是

直接对作文材料予以解释。比如,马车是古时经验,拼加马车是无

5

谓重复,是机械堆叠;火车是现代工业,利用火车是科技创造,是

突破超越。两者虽共一“车”字称谓,却有云泥之别。

然后一语说清本质“世界的发展未必是量变到质变,或者说,

许多质量可能基本不需要那些简单的‘量”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分

析能够促成“质变”的因素,比如理性思考探索的热情和内驱动力,

迎接新事物的格局、眼界与勇气,开放的社会氛围等等。对此,可

考虑适当列举瓦特、爱迪生等人物事例进行论证,说明创新创造的

重要性及其助力因素。

最后,还可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促

进由量到质,由低到高突破发展。对此,仍可以从激发内驱动力、

提升思维品质、与其他思想碰撞互动、提供鼓励质量创新的制度保

障、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等等来谈。

【立意参考】

1.技术的进化不是连续的。

2.无谓量变无法造就质变。

3.方向错了,再怎么花力气也没用。

4.量变不一定产生质变。

【优秀范文】

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

6

量变引起质变,这已然成为了一个真理。然而,就如同再多的

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那样,量变中的量与质有着本质区

别时,那么就算将量做到极致也无法真正地触及到质。

马车是传统者、平庸者,而火车是先进者、创新者,这便是二

者的本质区别。传统者的数量再如何积累,也无法真正地突破从而

得到新的事物。

创新者与平庸者,不过一步之遥,然而火车走在前面,马车跟

在后面,于是量与质产生了本质的区别。阿尔贝•加缪曾言:“青年

人不知道,经验是一种失败,只有丢弃一切,才能知晓一点东西。”

新事物无法由旧事物叠加而来,再锋利的刀剑也抵不过一把普通的

左轮手枪,再厉害的冷兵器也干不过热兵器,这是两个文明的代差。

1881年唐胥铁路上的马拉火车事件,之所以发生得如此荒唐而又

在意料之中,也不过是因为被传统思想束缚久了的人们天真地以为,

马车与火车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忽视了火车所代表的跨时代意义。

被马车束缚,禁锢了自己的思想,必将画地成牢,反之主动研

究火车,探索真正的质变,却能迎来新的突破。在科学发展史上,

禁锢思想而阻碍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将科学视为奇技淫巧,而

沉浸在已有的技术荣光中无法自拔,却未曾料到,自己甚至连现代

科学的边都没有触及到,一味沉浸在已经挤不出多少水分,几近枯

竭的传统技术海绵,挤得再用力,也无法得到新的火车,技术也无

法转化为科学。

7

永远缺乏冲破桎梏的勇气,仅仅希望从固有的东西中获取成功,

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因此,这些人永远只能成为平庸者,只能沿

着创新者留下的脚印缓慢前行。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

者,只有不断地进取创新,才能真正得到火车。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真正意识到创

新的意义,不再过分沉醉于传统的马车,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

至于渐渐地落在渐行渐远的马车后面。

语文匠曾言,做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蚕壳以外的世界的。墨守

成规的人即是这蚕,他们被那严丝合缝的茧壳遮住了视线,心心念念

地想着自己的“马车”,一切新事物都能被他们理解为用旧事物叠加而

能带来,我们应该撕去这层厚重的茧壳,而去追随“火车”。

03

【模拟文题】

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

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识;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

对方立场,不如选择沉默。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8

作文题分为观点表述和写作提示两个部分。从观点表述上看,

给出了两种相反的观点,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

是保持沉默。这是写作必须牢牢抓住的中心话题,不可偏离。

第一,“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这是对现实生活

中一类现象的抽象和概括,是种种“具冢'的一种‘抽象",是后面两

种观点得以生发的“对象”。因此它是写作时不能在思考中丢下的一

个“大前提”“大条件”,也就是不能孤立地分析辩论或是沉默的好坏、

优劣、长短等,选择辩论还是沉默必须以“面对不同观点立场”为前

提条件。如何看待“人们对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立场”?这与每个人

所经历的生活有关,每个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对生活的感受和理

解也就不一样;哪怕面对宏观层面的共同的社会生活,又因个人的

生活愿景、追求的不同,以及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

差异而产生对生活不一样的感受。

第二,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

辩论统一认识;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对方立场,

不如选择沉默。每个观点两句话内部形成前因后果关系。从前一观

点而言,其成立的内在逻辑在于:辩论让不同的观点立场相互交锋,

让不同看法进行比对,以明真假,辨善恶,现美丑,从而激浊扬清,

让道理统一于符合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层面。从后一观点来看,

有说服力却难以改变对方立场,背后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对方立场

之坚定,每人都固守自己的原则、底线和认识生活的逻辑、对生活

9

的价值诉求;另一方面,自己所谓的“说服力”也可能仅仅是自己相

信坚守的立场和逻辑,可能因自己的认知缺陷和偏误,导致“说服

力”不强而不自知,更大的可能性其实是不同人的认知和理解差异,

加上人人固守自我,因而难以达成理解上的和解、认同或一致。再

仔细看,前一观点说“通过辩论统一认识”,“辩论”是途径,而“统一

认识”是目的;细看后一观点,“沉默”其实是‘难以改变对方立场”后

采取的做法。综合看,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也有统一之处,即改

变对方立场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

对立之处在于两点:一是方式的区别,即辩论和沉默的区别;

二是结果的区别,即前一观点中辩论双方可能达成统一或者达不成

统一,后一观点中则达不成统一。“辩论”,它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

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

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可见辩论的价值恐怕不在于说服对方,更不

在于把不同的认识统一起来,而在于让真理越辩越明,来求同存异

并在某些方面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认识、观点和立场。“沉默”,

大意为“不说话域“不爱说话”。“不说话”不等于对不同观点没有判断

和选择,可能恰是对某种观点立场的无声的反对和无法改变的无奈,

也或者是某种限度之内的默许。“不爱说话”也不等于没有对矛盾想

法的思维纠葛、碰撞,可能是不屑于改变别人观点的无奈或愤怒;

也可能是苦于找不出摒弃假恶丑以回归真善美的观点立场之办法

和策略时的苦闷、无助。辩论和沉默看似不同的选择,也可能都是

10

面对错误立场观点的反对和不赞同,还可能是对道理、真理的不同

坚守方式。

写作时应当站在以“面对不同观点立场”为前提条件,分析为何

会采取“辩论”或者“沉默”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再进一步阐述何时何事面对何人可以“辩论”,哪种情况下“沉默”。

最后要论述清楚“辩论”不是胡搅蛮缠,而是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而“沉默”不应是不敢发声的怯懦。

【立意参考】

1.学会辩论,成就人生。

2.当辩则辩,当默则默。

3.懂得辩论,展现自我。

4.沉默也是一种反击。

【优秀范文】

理,越辩越明

生活中总是充满“不同”之间的碰撞。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

之情也。”有人认为,展开辩论才能走向统一;也有人认为改变艰

难,不如在沉默中存异。我认为,在交锋的火花中才会迸出真理,

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展开辩论,理越辩越明。

11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一定也坚守着“理越辩越明”的观点。为

了寻求真理,他常常在集市中、在大街上拦住行人,向他们发问并

要求回答。对待学生,他依旧以问引导,在“问”中引发思考,在“辩”

中深化思考。在辩论中,我们的目光不囿于自己的观点,而是放开

眼界,向对立面中寻找正误。在不断向外探索的过程中同时向内审

视,辩论强迫我们看见对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