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3高新区西部生态城城乡一体化产业开展规划摘要统筹城乡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苏州,西部23之一,按照苏州一体化要求,到“十二五〞期末,率先建立起一个符合时代特征、具有领先优势、表达苏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标志,把苏州生态城建成更具“鱼米之乡〞魅力的新农村,让广阔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本设计采用献阅读、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苏州西部生态城产业开展现状、研究产业开展的优势、存在问题,并提出产业开展的定位、目标、空间布局、产业开展重点方向、保障措施。关键词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城乡一体化AbstractCoordinatingurbanandruraldevelopmentandpromotingurbanandruralintegrationisanimportantsteptowardbreakingdownthedualurban-ruralstructureandperfecting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system.Suzhou,inaccordancewiththeintegrationrequirementsofSuzhou,to"Twelve-Five"thefinal,tooktheleadinestablishingaconform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times,withleadingedge,embodyingthecharacteristicsofmodernagriculturalindustrysysteminSuzhou,modernagriculturebecameimportantsymbolsofurban-ruralintegration,moreruralinSuzhoubuilt"landof"newruralcharm,makebetterhappylifeforpeasants.Thisdesignusesthepresentreading,investigationmethod,analysiswesternSuzhouecologicalcityindustry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studytheadvantagesofindustrydevelopment,existingproblems,andputsforwardthedevelopmentorientation,target,layout,keyindustrydevelopmentdirection,safeguardmeasures.Keywordurban-ruralintegration;industrialplanning;industrialdistribution目录TOC\o"1-3"\h\u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1总那么 5 5 5 6 62研究理论 7 7 8 93苏州高新区西部区域概况 10 10 10 11 11 11 12 134.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城乡一体化产业开展规划内容 14 14 14 16 18 18 20 21 21 22 22 23 24 25结语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291总那么规划背景城市化的迅猛开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环境破坏污染、资源过度消耗、交通拥挤堵塞等,这些严峻的现状迫使人们必须开始反思先前的城市建设理念。但是城市居民一方面不愿放弃城市舒适便利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拥有安静祥和的生活。这种现象就促成是生态城市思想理论的萌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正式提出生态城的理念理论体系,并开展的越来越完善。如今,生态城市被普遍认为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最正确方式,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新的聚居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根底的节能、环保型城市,顺应着时代开展,逐步成为了在国内外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全新城市开展模式。随着生态城体系的提出,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提出“统筹城乡开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战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以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导致社会经济开展中城乡分割、社会相对隔离,生活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突出表现在工农业产值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和储蓄差距等等很多方面,城市拥有和享受丰富的物质根底和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农村在这些方面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统筹城乡开展这个战略决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的方式转变,强调了统筹城乡关系,保障城乡协调开展已经在国民经济开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开展的必然方向,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协调开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已成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期内亟待解决的主要任务。苏州高新区东临石湖和京杭大运河,与沧浪区友新街道,金阊区三元街道、白洋湾街道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与金阊区虎丘街道,相城区黄桥街道的青台、民安、大庄、陈旗、下庄5个村毗邻;南与吴中区越溪街道的莫舍、张宅、吴山、张桥4个村,木渎镇的金山、天平2个村,藏书镇的五峰、天池、篁村、官桥等村,光福镇的枫浜、浩度、安山等村接壤;西及西北濒太湖;北与相城区黄埭镇的长泾、潘阳2个村,东桥镇的方桥、埝桥、桑浜、罗埂、矫埂等村,望亭镇的堰头、华阳、巨庄、吴泗泾、孟河等村毗邻。行政面积223.36平方公里,2021年末区域总人口72.51万,其中常住人口33.57万,暂住人口38.16万,外籍人口0.78万。下辖狮山、枫桥、横塘、镇湖4个街道及浒墅关、通安、东渚3个镇,下设科技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苏州西部生态城、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高新区管委会、虎丘区人民政府驻地在运河路。 按照苏州经济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开展要求,到“十二五〞期末,率先建立起一个符合时代特征、具有领先优势、表达苏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标志,把苏州农村建成更具“鱼米之乡〞魅力的新农村,让广阔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21-2021年。1.4规划目的新区提出西部生态城“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新型产业与绿色生态相得益彰的生态山水新城〞的定位,以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西部生态城建设〞为契机,以“富民〞为核心,直面困难,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加快开展,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全面提升生态宜居水平,一手抓根底建设,一手抓经济开展,深入推进苏州高新区提出西部城市化进程。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围绕“三区三城〞总目标总要求,以城乡一体化统揽全局,按照科技农业、职业农民、生态农村布局“三农〞任务,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四生〞功能定位,坚持合作化、农场化、园区化开展,着力构建以“高效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到“十二五〞期末,率先根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把苏州建设成为立足江苏、引领全国的现代农业样板区,农业科技研发集聚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农村生态宜居区,成为现代农业开展的“领跑者〞。 2研究理论从古到今,生态城市的理论与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开展。从近期看来,生态城市(Eco-city)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方案〞研究过程中提出的。该方案提出要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研究课题,内容涉及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气候、生物、迁移、空间、代谢、污染等。这一概念受到全球的关注,其理念产生于人类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和地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深刻反省与思考,是人类对自我生存生活方式、城市建设开展模式的一次重新评估,代表了当代以及未来国际城市开展的方向。随着生态城市理论的不断开展和国际上各种生态建设会议的召开,不仅扩大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也使许多国家都积极的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从而使生态城市的理论日益完善。国际上城市生态建设学术思想却有很长的开展历史。1984年,原苏联生态学家扬诺斯基提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运作模式,是人为技术与自然生态的充分融合,人的生产和创造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资源、能量、信息得到有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一种理想环境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在同一年,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城市是社会系统合理、自然系统完好、经济系统有效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1987年,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那么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城市,是密切连接、充满活力、节约能源并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充满健康活力的聚居地McgranahanG.SatterthwaiteD.Urbancenters:anassessmentofsustainability.AnnualReviseEnvironmentResource,2003,28。生态研究专家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社会工程,生态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开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6〕。2003年王如松提出生态城市是一类具有经济兴旺、产值较高、生态环保的产业,系统完善、社会和谐的文化,结构积极向上、生命力强的景观行政单元。生态城市是以系统工程学和生态经济学为根底理论,通过改变生产的方法与形式、消费行为和策略方法,实现在当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的可持续的、健康的人类生态过程体制整合、科技开展、企业投资。公众参与和政府引导是生态城市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McgranahanG.SatterthwaiteD.Urbancenters:anassessmentofsustainability.AnnualReviseEnvironmentResource,2003,28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6〕综合以上研究,生态城市应该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城市,实现了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开展的优化整合。“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开展的最高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生态城市的理论也会随之更加深入。城乡一体化思想早在19世纪中期就己经成为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开展的主流。而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是在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那时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经济飞速开展,呈现出乡镇工业的开展速度与规模超过农业开展的趋势,城市和乡村之间于各个方面的交往都非常密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差距也在逐渐的缩小。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凸显,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才逐渐受到重视,许多的专家和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见仁见智。城乡一体化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开展的条件下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相对于当前城乡在经济社会开展中存在的二元结构和城乡关系的隔离状况而提出。它是指从区域角度出发,在成认城市与乡村这两个不同特质的经济社会单元之间的差异和明确城乡功能互补的根底上,谋求融合开展、协调共生,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开展、共同繁荣,创造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可持续开展的的新型城乡关系途径;是使人口、资金、信息和物质等要素在城乡间有效聚集、有效扩散、自由流动,到达城乡高度协作网络化的过程与目标。主要内容包括:(1)城乡社会文化一体化:是指在成认城乡有差异的根底上,国家或省地区出于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开展的现实考虑,而通过一些措施和政策使城乡到达协调开展的过程和目标。(2)城乡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城乡明确分工的根底上,通过市场机制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有序、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城乡间经济到达空间一体化的过程和目标。(3)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是指在区域和人的根本需求角度的根底上,在区域空间内建立城乡共有、共建、共享,到达与社会生产相协调、可持续开展的城乡生态环境系统的过程和目标。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开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一项深刻而重大的社会变革,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转变开展思路与增长方式,改革体制和调整政策,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开展、市场信息、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的一体化,这是一种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加强城乡联系,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开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城乡一体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预知未来不是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运用科学的分析和前人的经验判断来预见和预想未来。规划不仅仅只是分析和判断,一个成功的规划应包含为实现这种预期的行动内容,以及时规划变为行动的人和组织框架。产业开展和规划既是一种自然的开展过程,也是表达各种组织利益和期望的有组织的行动结果。产业开展不同于产业增长,产业开展不仅是指产业整体或不同产业量的增长,也包含了产业质量的提升。换言之,产业开展是指产业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规划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开展影响意义深远看,科学合理、符合国情和当地实情的产业规划会促进优势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开展,进而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带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开展。产业规划研究主要是从对生态城内的产业进行分析,调整,优化,以到达生态城可持续开展之目标,产业规划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产业开展的预知和设想,是建立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地位、产业开展、产业布局、产业现状的要素观察、国际和国内开展态势和市场潜力等理性分析和经验判断根底上的。产业规划既包括产业开展目标,又包括产业开展的限制条件、组织形式和开展途径。产业规划是目标与约束、组织与过程的综合体。成功的规划不仅要反映出规划者和实施者的理念,也要最大限度地表达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其中涉及到社会学、产业经济学、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不同层级的政府决策和行为也是影响和左右产业规划的重要因素。3苏州高新区西部区域概况概况苏州西部生态城位于苏州高新区230省道以西。作为苏州全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的重要组成局部,西部生态城规划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15平方公里区域为建设区。西部生态城将以太湖湿地公园为“绿心〞、生态廊道为“绿链〞、滨湖景观带为“绿环〞,建成一座集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民间工艺及高品质居住、办公于一体的低碳生态型山水新城。
图1西部生态城区位图苏州西部生态城位于苏州高新区,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清楚,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1038.2毫米,年平均温度17.7摄氏度,无霜期241天。3.2社会经济概况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积极贯彻落实“优质效劳年〞的活动精神,坚持按照“保增长、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强效劳〞的要求,在逆境中发现机遇,在孕育中寻求突破,坚持开展“三大产业〞不动摇,创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全面开展省级卫生街道创立。经过努力,街道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开展,根底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面貌再度提升,社区效劳进一步改善,社会更加安定和谐,群众更加安居乐业,整体开展态势持续向好。3.2.1经济规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亿元左右,“十一五〞%。完成工业总产值2101.6亿元,年均增长1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到达57.1亿元,年均增长1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0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3倍。图2“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到达29219元和14409元左右。图3“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3.2图3“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开展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四生〞功能定位,加快落实“四个百万亩〞布局规划,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开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现代农业呈现出破题式加快开展的良好局面。图42021年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农业产业面积分布3.2.3三产比重三次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是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产业交融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开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要从本质上改变城乡孤立隔膜开展,农村只开展农业,城市只开展工商业的局面,必然要求在西部生态城范围内将工商业和农村工商业合理布局,加速农村以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开展。近些年来,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积极适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开展的趋势,统筹规划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展。单位数值增长%生产总值(GDP)亿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10第二产业:工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表12021年苏州高新区生态城三次产业产值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城乡一体化产业开展规划内容4.2优势〔1〕农业苏州西部生态城农业开展目前以农业和渔业为主。苏州地处温带,四季清楚,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是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方面以种植水稻为主。由于西部生态市又位于太湖边上,所以淡水养殖业十分兴旺,主要以养殖鱼虾,大闸蟹等水产。镇湖黄桃,玉屏生态鸡,翠冠梨,云泉茶都是西部生态城里的特色农业,当地也大量种植养殖这些特色产品。图5水稻种植〔2〕工业西部生态城始终坚持“开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那么,以“开展生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切入点,把环境保护与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工作结合起来。工业生态化建设进程中,通过创新招商模式,倡导“科学招商,理性引资〞,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注意引进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低消耗的工程。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大力开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已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超过70%。加大环保产业开展力度,高标准建设国家环保产业园,江苏省环科院等一批国内一流的环保科研机构先后进驻产业园,苏净集团等国内环保旗舰型企业成为区内企业主力〔3〕效劳业,旅游业西部生态城注重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以树山观光农业、镇湖休闲农业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形成一批集生态观光、休闲农耕为一体的核心景点,培育了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新模式。以调软调优为主线开展现代效劳业。将大力开展现代效劳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产业开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生产性效劳业开展、效劳业集聚区建设、效劳业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大力开展以现代物流为主导的生产性效劳业,建设了保税物流中心、中外运高新物流、赛格电子市场等一批重大效劳业工程,提高了区域物流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图6绣品街图7湿地公园4.3存在问题〔1〕农业1.科技农业开展还未有效突破。开展现代农业还缺乏领军人才,生物农业、创意农业、智能农业才刚刚开始起步。地方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新技术不多,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发挥还不够。科技型、创新型市场主体缺乏。2.农业经营者素质急需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导致务农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大局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老化,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对农业生产形成制约。3.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压力增大。苏州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防止,农产品自给率水平不断下降,目前,全市口粮自给水平在三分之一左右,生猪自给水平缺乏四分之一,叶菜类蔬菜自给水平三分之二左右。同时,市场业态尚处于初级阶段,信息、物流建设比拟滞后,农产品还主要依靠市场自主流通,来源不稳,价格波动大,保供给、稳物价的压力越来越大。设施装备水平还不平衡。农田根底设施比拟陈旧,高标准农田仅占38%,标准化池塘改造任务还十分艰巨。农机装备水平还有待提高,农作物施肥、蔬菜等园艺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可利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资源保护和农业农村环境压力依然较大。〔2〕工业一是局部领导干部对开展工业的重要性熟悉不到位,紧迫感不强;二是根底设施滞后;三是企业相对小、散、弱,缺少大而强的龙头带动企业;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五是受国家宏观调控、“地根〞、“银根〞紧缩的影响,工业用地审批、工业投入资金筹措难;六是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缺乏优质的工业资源和人才资源〔3〕旅游业,效劳业1.旅游产品单一,开发深度不够。西部生态城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以赏花、采果、休闲等工程吸引游客,旅游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农业资源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旅游活动仅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的层面上,缺乏对景区内生态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筹划包装不力,宣传促销乏术,使得一些旅游景点虽然能兴盛一时,但由于旅游开发规模较小、文化延续出现断层以及旅游开发的短视行为,导致局部景区景点不断衰落,甚至丧失旅游价值,从而影响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开展的后劲。2.旅游活动参与程度低,知识含量不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目前,景区内的旅游活动主要以观花采果为主,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事活动,使旅游工程贴近农家生活;大多数游客只能玩牌、聊天,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活动不多,没有结合生态农业的特点,推出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旅游工程,难以使游客产生深刻的体验,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晶位的旅游需求。3.农家乐无序开展,效劳质量不高。西部生态城农家乐的开展起步早,但因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引导,任由开展,使得农家乐遍地开花。由于大多数农家乐设施设备简易、经营内容雷同,品位不该高,彼此竞争剧烈,使得效劳质量难以保证,从而破坏了景区旅游形象。4.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不明显,未形成产业化生产。近年来,在西部生态城风景区内,旅游纪念品开始生产。但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种类不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其生产也主要停留在家庭作坊水平,没有形成产业化生产,经济效益不明显。〔1〕指导思想首先要进行产业定位,意思是指准确确定各产业在全国、全省或者地区中所占据的地位、承当的功能、发挥的作用等。产业开展定位的立足要长远,从不同空间尺度,科学分析各个产业在全国、全省或者大区域等不同空间尺度总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产业定位要表达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层次性,由大而小层层定位,如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个产业可能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等;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拘泥于行业和区域自身的开展现状,从未来产业开展潜力和对周边区域开展可能带来的机遇进行定位;三是要表达未来性,产业开展要有未来,从长远的开展趋势和开展前景看各个产业可能发挥的作用或承当的功能。大力开展刺绣产业,夯实富民根底。要加快产业提升,促进促进产业集群化。1、在做好为绣娘的根底效劳性工作同时,完善?刺绣产业开展三年规划?,并报送省发改委,用3年时间促使镇湖刺绣产业开展在产业规模、品牌影响、人才培养、产业集群等6个方面再上新台阶,开创刺绣产业开展的新局面。2、尽快完成“镇湖刺绣〞地理标志的管理工作,使镇湖刺绣的地理标志产生经济效益,并使保护做到有法可依。3、积极倡导刺绣消费意识,加大刺绣产品包装、宣传和营销力度,引导绣娘把宣传销售做到房交会、旅交会等大型交易会上。4、推进绣品街综合改造工程,提升绣品街品牌,把绣品街打造成全新的刺绣生产销售和旅游观光特色文化街。5、建立刺绣经济合作社,利用创业效劳中心完善培训、效劳等功能,加强刺绣创业人才培养。6、与国际品牌合作,特别是与国际知名时尚用品及服饰合作,提升刺绣作品的价值,并结合旅游产业开发刺绣旅游产品。7、启动中国刺绣艺术馆东南侧中国苏绣文化公园的建造,完成中国刺绣艺术馆西侧的中国刺绣文化创意园二期规划。8、继续做好版权知识培训工作,增强绣娘的知识版权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生态产业开展,加快富民步伐。随着湿地公园即将开园和西部生态城的建设,西部地区的旅游大格局将逐步形成,镇湖生态产业的快速开展也必迎来新的机遇。生态旅游业,要以湿地公园为亮点,以西部生态城建设为指导,完善街道旅游工程规划,落实旅游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马山游客中心的建设。加快推进垂钓中心、米泗刺绣生态村和城市农夫的工程建设,并做好对外招商,全力培育好、开展好。利用西部生态的规划建设加快完善镇湖旅游在吃、住、行、游、购五个方面的整体规划,规划建造旅游宾馆和加油站等旅游配套效劳设施。完善大小贡山的生态旅游工程规划。做好太湖水产品交易中心和保鲜库的前期规划。就旅游线路、效劳工程等方面的内容与湿地公园管理方做好软件对接,尽快使湿地公园成为启动镇湖生态旅游的最大亮点。7、就万佛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对旅游单位特别是饭店实施效劳和价格管理,为镇湖旅游开展塑造品牌。现代休闲农业,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做好省市农业示范田的管理,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开展的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建成沟渠配套、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的现代化示范区。根据市场情况,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开展适合西部生态城建设的蔬果产品,合理扩大蔬果种植面积,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土地的增值效益。3、加大媒体宣传投入,增强宣传力度,帮助蔬果种植农户与农民股份合作社做好果品的促销工作。4、尝试推广“城市农夫〞工程,扩大与镇湖生态旅游业相适应的现代休闲农业优势。5、树立品牌意识,一方面要实施对蔬果品质的管理,杜绝弄虚作假和宰客现象,同时积极申报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专利,并加快立项。6、推进现代农业和农家乐旅游、生态旅游结合,形成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产业开展和规划的实施需与产业开展配套的支撑体系,比方通畅兴旺的交通道路、健康齐全的流通体系、合理完善的市场体系等都是产业良好开展的根底。因此,围绕重点产业集聚点和集聚轴或集聚带,按照市场规那么,建设和完善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产业开展必须的根底设施和效劳体系,形成跨区域共建、共有和共享机制,促进产业可持续开展。〔2〕目标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产业开展目标是从国内外宏观开展背景出发,根据生态城内部优势和劣势等条件,分析、判断、决策和预测未来产业总体和各产业开展的前景。产业开展目标分为定性表述和量化目标的预测,量化目标包括产业总量、产业增长目标、产业结构目标、产业运行质量目标和产业空间调整目标等。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产业开展目标: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200万元,三产效劳业增加值完成2.4亿元,街道集体资产收入增加20%,地区生产总值、根底建设投入、工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不低于10%;刺绣年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生态旅游业取得实质性进展,现代农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空间规划是产业开展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产业空间规划要根据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产业布局现状,结合产业开展和布局理论,发挥各产业的优势和特点,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资源、促进各产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开展为目标,在空间生合理配置和引导产业开展。苏州西部生态城城乡一体化产业开展总体布局为“一轴二翼四体八业〞的空间结构。“一轴〞,即未来城市展示轴〔太湖大道两侧〕,集中建设绿色、可再循环利用建材及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在未来城市开展中广泛应用,充分表达低碳、节能、清洁、环保、生态的城市特征。“二翼〞,即以未来城市展示轴为轴心,生态城太湖大道以南区域,主要开展高端效劳业;太湖大道以北、以西区域,主要开展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使新兴效劳和现代都市观光休闲农业成为生态城产业开展的二翼。“四体〞,即规划建设四个综合体,即太湖湿地综合体、影视文化综合体、康体综合体及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八业〞,即根据生态城区位及立地条件,以生态环保、低碳高效为目标,规划生态城主要开展现代都市观光休闲农业、传统手工艺、新一代信息技术、影视动漫、康体养生、商务会展、旅游度假、休闲房产等八个产业。6.1开展第一产业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加上城乡开展不均衡,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多年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因此,加快农业开展方式转变尤为迫切。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国家颁发了七个“一号文件〞,并且在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强调,要把开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事实证明,转变农业开展方式不仅仅只是加快现代农业开展步伐的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农业农村开展的根底。同时也是新形势下为加快国民经济快速开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助力,更是改善农村民生、扩大农村内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措施。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全国就不能实现全面小康。因此,中国农业开展的唯一开展方向就是农业现代化,开展现代农业是必经之路,开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和方向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如何大举开展和促进现代农业,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开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6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比拟而言的,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成就,用现代科技提供的机械或设备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社会化农业。从农业开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来划分,属于农业开展的最新阶段。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配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以可持续开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现代化设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根底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6〔1〕现代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根底与手段。通过在农业产业链条源头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鼎力开展外乡特色农产品,同时促进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延伸,开展以农产品加工储蓄运输业为重点的农村第二产业,大力培育农村金融、农村物流业、观光休闲农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为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地制造条件根底。同时加快开发潜在的各种农业资源优势,促使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有相对稳定的市场、较大规模的产业基地、明显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开创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为城乡一体化开展奠定良好的产业根底和物质根底,同时促进机制创新,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2〕城乡一体化能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开展。城乡一体化开展为现代农业开展所能提供的资金、技术、信息以及各种体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也会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的开展能促进龙头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的形成与开展,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开展,稳固农产品贸易市场的根底地位,让城乡市场更加专业化,并且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扩大市场份额,强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监管,改善农产品流通运输环境,提高流通效率。6.2第一产业开展路径借鉴资源条件相似的先进国家与地区农业开展的经验模式,结合苏州自身特点,苏州西部高新区现代农业开展路径选择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和谐的产业体系。切实转变开展理念、拓展农业功能,加快形成苏州现代农业开展模式,使农业成为具有苏州特色、地方优势、功能多元、业态新型的现代农业。立足苏州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从单一农产品生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转变、从着眼于一产一业的竞争力向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转变,形成具有生态生产生活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科学的创新体系。跳出传统农业“靠天、靠经验、靠补贴〞的开展理念,靠科技兴农、信息兴农、效劳兴农。着力用现代开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改变过去单纯依赖自然要素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技术、人力、信息等资源开展集约式生产,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使研发、生产、加工、效劳等环节的现代农业新群体逐渐形成规模,实现与信息化、效劳化和品牌化的成功嫁接。〔3〕健全的组织体系。以高度的组织化带动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大力培育标准农业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生产组织、技术效劳、品牌创立、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从组织、网络、效劳功能、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善提高。着力完善经营形态、健全管理方式,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抓手,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农民承包地入股等经营模式,逐步构建起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4〕高效的效劳体系。建立比拟完善的现代农业效劳体系支撑现代农业开展。既要积极构建农业技术推广、平安生产、农民培训、便民利民效劳、突发事件处置等公共效劳体系,也要大力开展统防统供、农产品营销、农业文化旅游等社会化效劳,更要探索建立农业综合信息中心、农业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中心、农业投融资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高端农业效劳业集聚区,走专业化、系统化效劳之路。〔5〕完善的制度体系。在制度创新上凸现优势。维持农村根本经济制度不变的根底上,按照现代农业开展的内在要求,将“狭义的传统农业〞转变成“广义的大农业〞,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配置有机结合,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得益彰,形成一套政策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权益,保持农业农村长期繁荣和谐。〔1〕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逐步全覆盖〞。一是水利措施。在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的根底上,以防洪排涝为重点,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大中型水利工程紧密结合,沟渠、涵闸、泵站全面配套,做到内外分开、上下分开、水旱分开,形成“档、排、引、降〞水利工程体系,有效抗御水旱灾害。二是农业措施。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田,田间道路布局合理、循环畅通,田间两旁布置防护林带,形成林、路、渠互相配套的农田道路格局。三是耕地质量建设。在土地平整的根底上,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合理耕作等技术,对土壤进行全面改进,重点对农民置换出的宅基地、抛荒地开展复垦复耕,提高土地生产能力。〔2〕农业园区化开展“实现新跃升〞。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产业兴园。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坚持将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相衔接,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强化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开展,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施跨镇村、跨区域联合规划布局,有条件的市〔区〕、镇村率先开展整体规划推进。注重园区功能区规划,构建“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现代营销—休闲观光—生活社区〞等城乡一体化开展体系,形成分工明确、梯度有序的空间结构。注重园区现代产业规划,培育开展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吸引和集聚一批优势产业化经营主体,形成一批特色产业群。二是突出机制创新。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开展“三大合作〞组织,实现集约生产、规模经营。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鼓励农民出资入股,参与园区建设开展,探索建立新型投融资平台,实现投融资多元化。创新运作机制,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自主经营,市场运作。三是突出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区镇合一〞等现代园区管理运行模式,赋予园区更多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开展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认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绩效评价。四是突出科技兴园。加强地方特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开展种子种苗等基地化生产。加大生物技术引进推广力度,提高生物科技农业覆盖率和产品竞争力。大力开展信息化设施农业,推进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农业技术、感知农业技术的应用。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进行有效合作,注重人才引进。〔3〕现代农场化开展“创出新路子〞。把农业和农村作为新型创业市场,大力开展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市场创业主体。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三个置换〞,通过“三置换〞集中起来的农业用地,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兴办各类农场,形成一批百亩、千亩规模的农场化开展模式,鼓励开展特色农场、专业农场,与现代农业园区一起构建成为苏州农业规模经营的主要业态。重点推广4种模式:一是推进大户经营模式。着力培育一批种养能手、职业农民,兴办农场、当农场主。二是推进股份制经营模式。以土地入股为主要经营模式,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利润按股权实行二次分红。三是推进以合作社为主的经营模式。鼓励各种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领农民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推进龙头企业经营模式。放开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将一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公司引导进军农村市场,成为土地经营的新主体,以公司+基地的模式,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4〕设施农业开展“全面高效化〞。进一步优化高效设施农业规划,因地制宜,表达特色。在布局上,表达区域性,形成区域性的产业特点和优势,实施错位竞争,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格局。在建设上,表达多样性,积极开展钢架大棚、智能温室、遮阳防虫设施、喷滴管设施等各类设施。在关键技术上,重点开展工厂化肥床育秧、精确定量栽培、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防虫网设施蔬菜栽培技术、避雨设施果树栽培技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园艺作物种子种苗产业化集成技术、畜禽舍饲养殖技术、动植物疫情防治技术的循环农业关键技术集成。〔1〕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