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聚焦
一、单元教材分析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单元学情分析
四、单元课时划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是文学作品一剧本。“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上的故事,凝
聚着无尽的人生,或令人感动振奋,或引人慨叹深思;舞台上的人物,折射出多样的人格,
或有着动人的风采,或有着可憎的面目。学习本单元,我们要认真阅读剧本,把握戏剧冲突,
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剧本和角色在舞台上展示出来。
《屈原》是现代杰出诗人、剧作家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面对日寇的侵略、国民党
对共产党的大肆屠杀而义愤填膺,于是借古讽今写了这一剧本。作者“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
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之间尖
锐、激烈的斗争。剧本体现了古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高贵品质,全剧充满了崇高的悲
剧精神与磅礴的正气。
《天下第一楼》是当代剧作家何冀平的代表作。剧本描写了创业于清代同治年间,传至
民国初年的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由入不敷出、势如累卵到东山再起、名噪京华而最终又
面临倒闭的曲折发展历程,歌颂了卢孟实、玉雏儿、罗大头、常贵等人的聪明才智、事业心
与实干精神,批判、控诉了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习气和黑暗腐朽的社会势力。
《枣儿》是靖江戏剧小品作家孙鸿的获奖作品。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
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
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原来熟悉的生活。《枣儿》以呐喊的方式对
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进行了善意的提醒和批评。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
儿”开展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儿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儿对父
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情况。
课本中的剧本大多是节选,如有条件,最好阅读整部剧作,以加深自己对戏剧冲突和
人物形象的理解。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剧本的文体知识,在此基础上细读剧本,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理清人物关系,通过人物言行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3.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过程与方法
1.细读、精读剧本,领悟作品的精髓,为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演出视频、配音训练等手段,把探索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
4.从本单元选择一部剧本,组织剧组,安排工作人员和角色,合作排练。
5.成果展示,正式演出,评选优秀演员;结合演出情况,自选话题,写一篇作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作品中人物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为剧本,学生接触这类作品较少,他们会对戏剧、剧本感兴趣,但欣赏起
来也会不得要领,所以需要教师依据剧本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剧本。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诵读训练,分角色朗读训练和给电影片段配音等训练,这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
效手段。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图片、视频等,或让学生提前录一段电影配音,在课前
展示。学过剧本之后,让学生选剧本,分角色,选导演,剧务等,自行组织排练。把所有的
决定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必要时加以指导即可。
四、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共划分为7课时
《屈原》....................2课时
《天下第一楼》..............2课时
《枣儿》....................2课时
《综合性学习》..............1课时
17.屈原(节选)
【教材解读】
1942年1月,郭沫若完成五幕历史剧《屈原》。这部剧从1月24日起在《中央日报》
连载十五天,4月2日起公演,引起巨大轰动。课文节选部分展示了屈原与以南后郑袖为首
的楚朝廷的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剧中的屈原是正义的化身,他痛恨黑
暗,向往光明;他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的奸佞们战斗到底。屈原的形象是为
正义和光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的形象。郑詹尹和南后是邪恶的化身,前者卑鄙、狡诈、胆
怯,是朝中奸佞的帮凶;后者自私狠毒、卑鄙无耻。剧作围绕这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
的拼死决战展开,揭露和鞭挞了卖国求荣,昏庸无道、陷害忠良的期魅胭题,喊出了“我们
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的时代最强音,突出了屈原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剧本的文体知识。
2.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戏剧冲突,理解“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3.品味人物台词,理解人物形象。
4.联系写作背景,体会剧本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理解“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难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剧本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1.朗读法。以朗诵品读为主,通过自由诵读,分角色诵读等不同的诵读方法,适当采
用启发点拨法,完成本课教学。
2.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教师设疑提问与学生设疑解疑相结合,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
重点。
3.多媒体展示法。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法:1.圈点批注法。在诵读品味中养成圈点勾画和批注的习惯,迅速抓住主要内容。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学会动口、动手、动脑、培养通过实践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诵读法。在诵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诵读中品味个性语言的魅力。
4.表演体验法。选取课文中的片段,自由结合,进行舞台表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舞台演出的片段,多媒体CAl课件等。
学生:1.利用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词,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
2.反复朗读课文,体味人物台词,为理解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动漫,初步了解屈原生平。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2.能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3.联系背景资料,能够恰当地演绎剧本故事情节。
4.能够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戏剧知识推介
(一)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
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
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戏剧的分类
1、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2、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3、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4、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正剧兼有悲剧和喜
剧的因素。
(三)剧本的特点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
2、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3、适合舞台演出。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纷繁
场景不能过多的变化。
4、有舞台说明。舞台说明一般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
括人物、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四、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
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
《南冠草》。
五、写作背景及意图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
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借屈原的时代
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六、剧情简介
全剧分为:
“橘颂”
“受诬,,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
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
这个剧最终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
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合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
心仍系国。楚国被攻破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七、字词积累
脚镣Iiao睥睨pɪnɪ咆哮paoxiao波澜Ian
雷霆ting污秽huɪ眩目xuan驰骋Chicheng
伫立zhiɪ木梗geng稽首qi虐待nue
鞋鞋单苔鞫tangta迸射beng徘徊paihuai犀利xT
踌躇chouchu鞭挞ta祈祷qidao忏悔Chan
罪孽ni®国疫shθng诡遹guiju6
诡瑞:狡诈、狡黠。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指天画地:形容指手画脚,说话无所顾忌。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豫不决。
拖泥带水: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驰骋:骑马奔驰。
八、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屈原》全剧分五幕,虽然只写屈原的一天生活经历,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受诬”
全局J分为五解
“被囚”
第一幕,屈原清晨散步橘园,吟诵《橘园》,抒发爱国忧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并把诗
赠予学生宋玉,教育他好好做人。这时秦国丞相张仪与楚怀王的宠妃南后郑袖内外勾结,一
场分裂和出卖楚国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
第二幕,郑袖伙同楚怀王侍臣靳尚设计诬陷屈原“调戏”郑袖,致使怀王大怒,将屈原免职。
张仪乘机阿谀郑袖讨好楚怀王,促使楚与齐断交,与秦结好。奸佞阴谋终于得逞,楚国陷入
危亡之中。
第三幕,由于新尚等人的谎言欺骗,群众不明真相,以为屈原真“疯了”,宋玉也攀附权贵
而去,只有侍女和弟子婵娟对屈原的品格笃信不移。屈原在群众的招魂声中愤然出走。
第四幕,屈原行吟河畔,巧遇为其辩诬者。接着他又遇到楚怀王、郑袖、张仪等人,再遭侮
辱。屈原揭穿郑袖的阴谋,怒斥张仪,遭监禁。婵娟亦因之被囚。
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为爱国政治路线
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反动路线
这是全剧的思想冲突,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迫害和反迫害的斗争,构成了贯穿全剧的动作线。
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国朝廷奸佞们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两场。
第一场写了看守卫士从死槛里救出婵娟。第二场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婵娟之死)。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的前两个部分。
快速浏览文本,把握故事大意,梳理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发展和高潮。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
象。
九、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L阅读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必要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
铺垫。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自然景象是雷电
交加,狂风大作,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带给屈原的肉体
精神的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2.阅读屈原独白之前的部分,分析南后、靳尚、郑詹尹有怎样的特点?
这三个人物的共同特点是邪恶、阴暗、卖国。他们邪恶,残害忠良,分别是企图毒害屈
原的主使人,策划者和执行者。他们阴暗,害怕阳光与人民:南后下的是密令,靳尚是“蒙
面、诡濡地登场”,郑詹尹更是怕“惹出乱子”,战战兢兢。他们卖国,痴想商於六百里土地,
统统成了张仪的应声虫。
郭沫若说过,“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南后、靳尚、郑詹尹这魅
娘魅蜩题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妥协,对内专制的象征。
3.阅读(屈原独白部分第6-7自然段),分析屈原的整段独白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这段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
的向往与讴歌。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
强烈愤懑和对光明世界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4.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些事物的特殊含义,这又是一种
什么表现手法?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没有人的小岛:
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分别指什么?
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
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
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
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5.文中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屈原的形象
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
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十、熟读课文,品精彩语言
品读文章“雷电颂”的句子,思考其表达效果及内涵。
示例: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
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
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
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
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
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
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十一、写作特色
L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和感情色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十二、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屈原》历史剧剧本的节选。节选部分大段的独白以奇特的想象,宏伟的气魄,
火一般的语言和雷霆万钧般的启示,塑造了屈原追求光明、横扫一切黑暗邪恶的光辉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十三、板书设计
浪
川:光叨与正义的化身爱国爱民英勇无艮F,
漫
歌MS风雷电・•怒斥神祇主
义
风、富、电:就征人世阿东皇大一”等众神:拿人
屈原诗
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仅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节如量和官僚统治集闺
象
征
手
洞庭湖、长江、东海:法
象征人民群众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教材解读】
《天下第一楼》是戏剧作家何冀平的代表作。''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连续演出超过二
百场,上座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并在中国戏剧节的评比中“荣获集体优秀演出奖、
剧本创作奖和最佳导演奖”等奖项。主要剧情是:民国初年,北京前门外老字号福聚德烤鸭
店的掌柜(老东家)唐德源年事已高,两个儿子又不争气,饭店经营不善。老掌柜去世前,
将买卖交给精明强干的同乡卢孟实经营。卢孟实重订店规,调整人员,改良菜式,新建大楼,
斡旋于各方势力,各类人物之间,将福聚德的事业推上顶峰。但在东家、官府等的内外逼压、
破坏下,卢孟实最终没有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被逼还乡,福聚德也由盛转衰。本文是剧
本第三幕的节选,描述的是福聚德的鼎盛时期,两位东家不顾福聚德的死活,强硬提出无理
要求,由于各方势力的破坏和拆台,卢孟实心力交瘁,无力应付。剧本通过描述卢孟实的艰
难创业过程,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混乱和官府的腐败,表现了普通百姓仅靠个人奋斗无法
改变命运的主题。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戏剧冲突。
2.品味人物台词,理解人物形象。
3.联系写作背景,体会剧本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4.体会民国时期社会的黑暗和百姓生活的艰难,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剧本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L诵读品味法。以诵读品味法。以诵读品味为主,通过自由诵读、分角色诵读等不同
的诵读方法,体会剧本的艺术魅力。
2.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方法,解决本文重点。
3.多媒体展示法。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法:1.圈点批注法。在诵读品味中养成圈点勾画这一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会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诵读法。在诵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诵读中品悟语言的魅力。
4.表演体验法。选取课本中的片段,自由组合,进行舞台表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舞台演出的视频片段,多媒体CAl课件。
学生:1.利用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词,查阅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资料。
2.反复朗读课文,体味人物台词,为理解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
又有人考试作弊,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
(不能打造文明班级)这说明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
拖后腿,便会导致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这个道理!
二、学习目标
1.能够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学会揣摩有深意的台词,分析人物形象。
3.结合故事背景,深入理解剧本主题。
三、作者简介
【何冀平】中国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1988年,何冀平创作
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四、背景资料
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
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
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
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
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
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
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
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
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福聚德”发展正盛
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五、字词积累
侦缉(ZhenjT)怯懦(qienuð)忌讳(jɪhuɪ)捣蛋(daodan)
拾掇(ShidUO)凄惨(qTcAn)幌子(hu豆ngzi)
另请高明(lingqinggaomɪng)雕梁画栋(diaoIianghuadðng)
六、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Ξ)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搭挑子离开。
(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这些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
3、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情节?
“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七、合作探究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的衰落原因的认识。
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
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
藏着土烟,这无疑是罗大头将要出事的信号。
且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离去,这对于“福聚德”无疑是有打击力的;此外,连小伙计都
不成器;种种迹象,几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将衰落。
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这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家少爷、克五这样混吃混喝的人的矛盾,
是平民与欺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才是“福聚德”真正衰落的原因。
八、品析语言
本文语言十分具有方言特色,甚至有些方言运用比较低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
章简要分析。
1.如王子西说:”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一个窝字将方言特征凸
显无疑;
2.又如卢孟实骂小伙计时说“瞎话”“下作的东西”,这里不仅方言味十足,且显得比较
低俗。但是,呈现出这样的语言特征是比较必要的。首先,作者选取的是北京的“福聚德”,
倘若不用方言,便失了京味。
3.其次,话剧所表现的是真实,“福聚德”绝不是一个雅文化的聚集地,文中的语言正是
当地文化真实的语言,还原场景语言最真实的特征。而且也正是以方言表现其真实性,才将
话剧中的诸多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文中用语简单明了,符合真实生活,但也有不少语言含义深刻,请你找出几句,并简要分析。
1.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句子。作者看似
在这里只是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占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
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陪着笑脸。
2.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
体面的。
卢孟实骂小伙计,是想伙计们能争口气,即使社会地位低下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
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九、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人物出场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
的个性化刻画。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挑选出几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人物形象。
1.卢孟实形象
①卢孟实在未出场时就通过王子西等人的评价,“咬牙跺脚地干”,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务实
勤劳的人。
②卢孟实一经出场,便不屑与克五这样的游手好闲之人打交道,且将事物安排得妥帖,这就
说明了他是个精明能干的人。
③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体面一点,又表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自尊,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
自尊,同时也关注着伙计们的自尊。
④而与罗大头的对话中,又体现了他是个不固执的人,对陈腐该改的规矩力图改之。
⑤不过,从他对待罗大头过程中,又能见其刚直的性格。这与后来东家二少爷出场时似有所
矛盾,对待这位东家二少爷,卢孟实依然要陪着笑,这是这个时代阶级之分下朴实劳动人民
的悲剧。
小结:
卢孟实是一个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
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的人。
2.罗大头形象
①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师傅,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
出罗大头的技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
②但是他固执,不变通,如强调不到七十不传人;自恃技艺精湛,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动
辄要撩杆子走人。
③脾气也十分火爆。不过,他的火爆脾气与他的性格之真是连贯的,他看重自身的价值与
名誉,丝毫瞧不起克五那种混吃混喝、人品卑污的“爷”。
小结:
罗大头是一个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爆,同时又一身正气,
真率,不懈与小人为伍的人。
3.其他人物形象
>常贵:同情他人,老实厚道。
>福子:仗势欺人,谄媚姿态。
>唐茂盛:势力。
十、写作特色
舞台矛盾冲突集中而尖锐
在舞台剧中,《天下第一楼》设计的矛盾冲突非常集中,如:开业当天,唐茂昌到福聚德
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克五讹诈罗大头,被罗大头力拒,克五虽是无赖,却讨了个没
趣;罗大头发现烤杆被徒弟成顺用过,让他下跪,驯徒;克五想讹诈卢孟实,被其强行赶出;
卢孟实严惩不成器的小伙计,却厚赏成顺;罗大头想惩戒成顺,被卢孟实阻拦,引发罗大头
的罢工,卢孟实顺势将其辞退,重用成顺;唐茂盛到店里要钱要人,卢孟实被逼得欲骂无言,
欲哭无泪。
此外,本文还有以下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其一,戏剧冲突基本集中在前门外的“福聚德”烤鸭店;
其二,剧中的主要人物卢孟实、王子西、常贵、罗大头、克五、修鼎新、唐茂昌、唐茂盛、
玉雏儿等人悉数出场,人物的个性、处境、心态可见一斑;
其三,人物台词多用方言、俗语,带有浓郁的北京风味和行业特点,鲜明地突出了人物的
身份、性格和处境。
十一、课堂小结
主旨归纳
本文讲述了民国初年北京一家名叫福聚德的烤鸭店里发生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人干,八
个人拆”的现象,暗示了福聚德即将由盛转衰的命运,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十二、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结合分析的人物形象,代入角色进行朗读。
2.组织话剧表演活动。
十三、板书设计
天下第一楼(节选)
罗大头强势离开唐茂昌强行要钱
、IL侦缉队不买账
福聚德衰落
小伙计不争气«j.一个人「,
一t八个人拆
唐茂盛要钱要人
19.枣儿
【教材解读】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讲述的是一位孤独的乡村老人与一位孤独的男孩儿在情感上
相濡以沫的故事。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儿之间一
段亲切的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儿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全剧构思精巧,以小见大,
意蕴丰富,着力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表现了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
园的农村现状;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
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期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
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从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象征性是全剧的主要艺术特点。因此,教学这个话剧小品时,重在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
含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见的象征手法。
2.通过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能关心、关爱身边的空巢老
人和留守儿童。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这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难点: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1.研读法。教师应从主题理解、人物对白、矛盾冲突、舞台提示等角度入手,鼓励学
生参与研讨,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2.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理解剧本的情境和氛围,充分体味文字的艺术特色。
3.讨论法。针对人物的对话及剧本冲突,分小组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法:1.演读法。巧搭“舞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体验戏剧的艺术魅力,感受
人物的喜怒哀乐,理解剧本的社会意义。
2.读写结合法。学习文中是如何对人物形象进行描摹和如何构设故事多重内涵的,尝试剧本
写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CAI课件。
学生:熟悉剧情,选择对象,做好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的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杆杆,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田野里只回荡着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为什么这饱含着爹
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由它养大的儿孙?这枣二啊,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今
天,我们来学习话剧小品《枣儿》。
二、学习目标
1.7解剧情及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领会“枣儿”的作用,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3.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4,了解剧本的社会意义,对剧本反映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认识。
三、作者简介
孙鸿,当代剧作家。他所写的话剧小品《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荣获“1999
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
四、字词积累
蓦然mb翘首qido∣⅛∣[SIhuIun踌躇ch6uch。竹匾bidn咀嚼j
uju6
【喃喃】连续不断小声说话的声音。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
【翘首】抬起头来(望)。
【囱冏】完整;整个儿的。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五、朗读课文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六、整体感知
(-)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剧情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
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
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翘首企盼,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
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
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
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
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
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老人请男孩吃枣,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
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
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
子的亲情。
3.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
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
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
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关于男孩
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剧中的男孩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
把枣子娥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男
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
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
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
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
映了社会的变化。
关于枣儿
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
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七、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剧中的象征手法?
明确: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
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2.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
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
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
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
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3.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一读,想想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
子女的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
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也用
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
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
想感情。
八、品析语言
1.“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明确:这两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老人希望儿子回来吃枣儿;二是老人希望有人来吃枣儿,
以解孤独、寂寞之情。为下文男孩来吃枣儿做了铺垫。
2.分析“老人趴到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来,让
男孩骑跨在肩上摘”这两句中的“趴”“踩”“骑跨”的表达效果。
明确:“趴”“踩”“骑跨”几个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人不顾年迈帮助男孩摘枣儿的情景,
表现出老人对男孩的喜爱、疼爱。
3.“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表现了什么?
明确: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熟透晒干的枣儿无人喜欢,也暗指儿子不回来看望自己。
老人的话语中透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4.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明确:不仅是对吃枣而言,还是对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
对精神家园的感情。
5.“迷路了吧?"一句中的“迷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里的“迷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
神家园的失落。
6.“这棵树好大好大,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这句台词有什么言外
之意?
明确:言外之意是老人的儿子永远记得自己的故乡。
7.如何理解“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中的“巧克力”?
明确:“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
侧面表现出老人的儿子被外面的新事物吸引,不回来看望父亲的心酸现实。
8.“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
的。”这句台词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不认识回家的路”还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
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表明人们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和思想,而遗忘了传统观念。“天天
喊”,指的是劝导误入歧途的人。
九、课堂小结
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
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十、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戏剧的准备与演出
【活动背景】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把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展示出
一种风情或社会面貌。戏剧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语文价值。
戏剧是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平台。戏剧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能够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比如:解读、赏析剧本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改写剧本、续写剧本、对剧本文本以及表演的评论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戏剧表演则
能使学生懂得自己的行为举止需要考虑特定的身份、不同的场合以及恰当的性格表现等,而
当学生进入角色后,他们又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尝试着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正
因为戏剧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所以我们不能抛开戏剧展开教学。
【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后,学生开始接触讲故事、即兴表演和剧本表演,演出的剧本可能是童年或经过改
编的戏剧作品。初中阶段的戏剧课鼓励青少年能独立、批判地思考,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态
度和勇于尝试的精神。戏剧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锻炼演讲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时间管
理、自我约束和汲取他人建议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时间管理、自我约束和汲取他人建
议的能力。同时,戏剧排练过程中演员随时听到来自各方的反馈乃至批评。这种经历会让学
生习惯倾听不同的声音,在面对批评时能够虚心受教,而非粗鲁辩解。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表演的基本知识。
2.通过表演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
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理解剧中情节、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及其表现的主题,学习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戏剧表演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表演中体会作品内涵,把握人物性格。
【教法与学法】
教法:1.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卫星通信技术研发合同
- 2024年家庭暴力导致的婚姻破裂协议
- 2024年工业机器人配件联合开发协议
- 2024年北京二手车出口买卖合同
- 2024年广告发布合同条款速览
- 2024年哈尔滨广告位租赁合同
- 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合作协议
- (2024版)二手商品买卖合同
- 《XXX品牌商标形象代言使用合同》
- 2024年咨询顾问服务合同:专家团队雇佣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四川大学
-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高中生如何交往人际关系主题班会课件
- GB/T 20638-2023步进电动机通用技术规范
- 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运维及渗滤液处理投标方案(技术标)
- 3.3《不简单的杠杆》课件
- 弗洛伊德生平及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历程
- 四年级作文-记一次活动之有趣的抢凳子游戏(课堂PPT)
- 国企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
- 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会新闻稿
- 招商引资面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