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庆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_第1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庆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_第2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庆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_第3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庆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_第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庆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庆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期中模拟卷

现代文阅读(36分)

现代文阅读I(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魔幻本是创作的手法,反映现实是其目的。但是,魔幻的手法常常渗透到故事情节之中与现实搅在一起,使作品带有浓厚的虚幻色彩。所以,“魔幻现实主义”不能完全归入现实主义的范畴,而应看作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来自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印第安人古老的神话传说和东方阿拉伯的神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西方卡夫卡和福克纳的现代派文学。简而言之,它在继承印第安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东西方的古典神话以及西方现代派的异化、荒诞、梦魇等手法,借以反映或影射拉丁美洲的现实,以达到对社会事件的揶揄、谴责、揭露、讽刺和抨击的目的。

(摘编自陈光孚《“魔幻现实主义”评介》)

材料二加西亚·马尔克斯对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的强烈刺激与深刻影响,已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世界文坛的震动,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也席卷全球;另一方面,中国文学与兴起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文化语境和现实文化境遇。

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丰厚精神资源的拉丁美洲神奇的自然景观、神秘的神话传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同样存在于中国大地。扎西达娃、阿来等作家笔下的西藏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这块神秘的雪域高原不仅有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而且还蕴藏着丰厚且鲜为人知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因此,扎西达娃们一接触到马尔克斯,就天然地产生了顿悟与共鸣,并找到了表现这种自然和文化的手段。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功经验,催生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思潮,启悟了一大批作家。于是韩少功力图重新拾起散落于边荒的远古楚文化的断瓦残壁,莫言在高密东北乡上构筑他的家族史和他心中的民间英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高潮的消退,马尔克斯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也逐渐由热烈归于平静。中国学者和作家开始冷静地回顾与反思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过往,反省自身简单盲从和机械模仿的失误,试图走出影响的重围,重构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本土化文本。由此,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接受步入了一个更为深刻、更为丰富的层面。

(摘编自富胜利、杨建丽《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材料三新时期作家对马尔克斯大规模的学习借鉴带来文学魔幻写作的繁盛,也必然带来“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这使作家们对亦步亦趋的“魔幻”写作心怀警惕,并极力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以此规避“同化”并获得文学创作的超越与突破。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分析了诗人与先驱诗人的关系,认为诗人对其先驱者的态度,是一种爱与恨相交织的焦虑,因为诗人总有一种迟到的感觉,感到自己想要表述的情感已经被前人表述过,“每个诗人都害怕已经没有合适的工作剩给他干了”。中国新时期作家的魔幻写作也始终伴随着这种“影响的焦虑”:面对悠久而深厚的中国魔幻文学写作的历史与传统,面对成就巨大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中国新时期作家的魔幻写作还有创新的可能吗?作家又如何才能超越双重的“影响的焦虑”,实现创新与突破?

莫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表示要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这“两座灼热的高炉”,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范稳也意识到不能跟着前辈大师亦步亦趋,他说:“大师们已经打出了一杆魔幻现实主义的辉煌大旗,告诉了我们诠释世界的方式,我们应该以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式去诠释我们的大地与历史,最重要的是要‘用当下的眼光来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他们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他们并不因为“影响的焦虑”而排斥中外经典的影响,而是在接受中外影响之后通过纳入现代意识与中国经验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比如莫言的《生死疲劳》中“六道轮回”的故事营构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子,又有现代生活底蕴;既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技法的演绎,又有东方文化色彩和民族生活的气息,最终,莫言通过拉美文学经典的技法与中国经验、现代意识的融汇整合,创造出融鬼怪故事与超验感觉为一体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魔幻写作不仅一直处在“影响的焦虑”中,也日益面临着同质化危机。莫言认为,当今汉语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种不谋而合的趋同化”。一些批评家也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些说法表露了人们对于同质化创作的警惕和担忧,也表述了人们对中国文坛的“马尔克斯模仿秀”的不满。

那么,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个性而不被同化?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该如何应对同质化危机?

中国作家在魔幻写作中要保有自我,创作要自成一格,就必须与马尔克斯等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保持一定距离,特别要警惕跟风式的写作,只有当作家怀着高度的创作自觉性,规避以马尔克斯作品为“临摹”对象的“临帖式”写作,才有避免魔幻写作同质化的可能。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思想匮乏、为“魔幻”而魔幻的文学写作,当代文学的魔幻叙事应该注重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形式技法的统一,如果魔幻书写缺乏历史、现实、文化的有力支撑,让形式技法喧宾夺主,必然“跑偏”,走入创作困境。

当代文学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文学不可能在封闭孤立的状态下获得良好的发展,文学需要“不设防”,作家的视野需要“全打开”。我们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尽力保持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相区别的异质性因素,从而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我们深信,只有在中国作家与中国作家之间、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保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势,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摘编自曾利君《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魔幻现实主义是运用魔幻的手法,使作品带有浓厚的虚幻色彩,借以反映或影射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法。

B.随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高潮的消退,中国作家回归冷静并反省自身,逐渐摆脱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C.哈罗德·布鲁姆认为诗人在学习和借鉴先驱诗人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一种爱与恨相交织的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实现创新和突破。

D.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应做到“和而不同”,既要重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保持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

解析:B

解答: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逐渐摆脱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二第4段中的“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接受步入了一个更为深刻、更为丰富的层面”可知,中国作家并未摆脱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传人,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思潮就不会产生。

B.莫言在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为自己的作品纳入现代意识和中国经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C.一些批评家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表明中国文坛的同质化问题已非常严重。

D.只注重文学的形式技法而忽视精神内涵,脱离历史、现实与文化,魔幻写作必将陷入困境。

解析:D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如果没有……就不会……”说法过于绝对。由材料二第3段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功经验,催生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思潮”可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传入不是“寻根文学”思潮产生的充分条件,选项推断不成立。B项,“更高的艺术成就”无中生有。材料三第3段只是说“莫言通过拉美文学经典的技法与中国经验、现代意识的融汇整合,创造出融鬼怪故事与超验感觉为一体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并没有评价莫言艺术成就的高低。C项,“中国文坛的同质化问题已非常严重”分析不当。一些批评家的话透露着人们对中国文坛面临的同质化危机的担忧,但这些并不能证明中国文坛的同质化问题已非常严重。

3.下列各项中,没有体现“魔幻现实主义”的一项是()(3分)

A.《祝福》中,祥林嫂问“我”人死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

B.《促织》中,成名之子化作蟋蟀,为全家带来荣华富贵。

C.《白鹿原》中,灵兽白鹿跑过的地方就会成为风水宝地。

D.《尘埃落定》中,喇嘛用一碗有魔力的水治好了傻子的病。

解析:A

解答: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祥林嫂问“我”人死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只能说明祥林嫂具有一定的宗教文化观念,并不能说明《祝福》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4分)

解析:①总分总结构。②首先,指出新时期魔幻写作存在“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③接着从“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先分析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④最后总结,保持“和而不同”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思路的能力。材料三共有7段,呈总分总式结构。第1段是总说,指出新时期魔幻写作存在“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第2~6段是分说。由第2段中的“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中国新时期作家的魔幻写作也始终伴随着这种‘影响的焦虑’”等内容可知,第2段是从“影响的焦虑”角度展开分析。第3段,以莫言、范稳的观点和经验为例指出如何解决“影响的焦虑”。由第4段中的“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魔幻写作不仅……也日益面临着同质化危机”可知,第4段是从“同质化”角度展开分析。第5段为过渡段,由“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个性而不被同化?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该如何应对同质化危机”,引出第6段对如何解决“同质化”问题的具体阐述。第7段是总结,指出保持“和而不同”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根据以上分析整理作答即可。

5.美国比较文学家约瑟夫·T·肖认为:“各种影响的种子都可能降落,然而只有那些落在具备条件的土地上的种子才能够发芽,每一粒种子又将受到它扎根之地的土壤和气候的影响。”请以此分析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被传播与接受的主要原因。(4分)

解析:①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影响的种子”启悟了大批中国作家。②中国文学拥有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极为相似的历史文化语境和现实文化境遇,是“具备条件的土地”,这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③中国作家用现代意识和中国经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影响并促进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解答: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二第3段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功经验,催生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思潮,启悟了一大批作家”等内容可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影响的种子”启悟了大批中国作家。结合材料二第1段中的“中国文学与兴起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文化语境和现实文化境遇”,第2段中的“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丰厚精神资源的拉丁美洲神奇的自然景观、神秘的神话传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同样存在于中国大地”等内容可知,中国是“具备条件的土地”,中国文学拥有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极为相似的历史文化语境和现实文化境遇,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结合材料三第3段中的“他们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他们并不因为‘影响的焦虑’而排斥中外经典的影响,而是在接受中外影响之后通过纳入现代意识与中国经验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等内容可知,文章以莫言、范稳等人为例,指出中国作家用现代意识和中国经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影响并促进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现代文阅读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蜘蛛网了。他每每在黄昏时节,倚着窗子望落日,领略着自然间的音乐,正在忘记物我、融会一切之际,房子里便会发出来一种苍茫的音调,使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

——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

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

——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

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凄凄婉婉的。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犹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内了。

——樵夫啊,你是世间的至圣!当我们在泰山的幽径里相遇时,你哭得是恁般苦闷,岩石为之堕泪,鸟兽为之惊心。我这愚蠢的人啊,我那时不但不能领会,还要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啊,你说,你自伤,所以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轮……万物的无着无落,是这样锐敏地感动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奥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

他的头脑眩昏,目光放出许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动起来,地在震动,远方的河水在沸腾……他颤着……

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两手托着颐。

——赐呀,你来了?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

——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

——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

——赐呀……

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防山侧父母的坟茔已经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光荣!怎样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身边,仲由在我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悠扬,怎样美丽呀!现在,不肯“先我死”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想用旁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

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悄使人听到万籁中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

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孔子正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与现在孔子的处境形成对比。

B.泰山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孔子的形象相通,这一形象的设置可以让孔子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时更有依托。

C.高踞树巅的雄鸡唤起了孔子对仲由的回忆,他为其命运悲叹,为自己没有给仲由带来什么好处而痛心。

D.小说将回忆与现实交织,例如困于陈蔡、流人物内心世界。

解析:A

解答:“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孔子正踌躇满志、意气风发”错误,结合原文“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春秋》绝笔的时候了”可知,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孔子意味阑珊,情绪萧索。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孔子对生命将尽的感叹,对许多未完成之事的担忧,同时也表述了无人过问的孤独。

B.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内容几乎相同,但前者是孔子的想象,表现了他对子贡到来的期盼;后者则是现实,有埋怨之意。

C.由“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可以看出子贡重利的性格,与文中仲由的性格形成对比。

D.孔子后悔回到故乡,主要是因为不肯“先我死”的颜回和勇健的仲由都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

解析:D

解答:“主要是因为……走上自己的路了”错误。孔子后悔回到故乡,主要是因为理想的受挫,对自己及当时现实的失望,以至于希望自己死在匡人或陈蔡人手里。

8.文中“古琴”意象有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①古琴是孔子人生的写照,是孔子为实现理想积极奔走却以失败告终的见证。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他身边。②古琴是他理想受挫失落时的慰藉。故人们不在身边,只剩下这张琴。③古琴的寂寞无语暗示孔子的孤独和理想的受挫。苍茫的音调使他目光懒懒,让他伤感。

解答:根据原文“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结上许多蜘蛛网了”可知,这张古琴曾伴着孔子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他身边,而今却“挂在壁上”“着了许多灰尘”“结上许多蜘蛛网了”。古琴闲挂,意味着孔子如今也是乏人问津;古琴蒙尘,宣告着孔子为实现理想积极奔走却以失败告终。古琴是孔子人生的写照,是他追求理想失败的见证。“伴着”“总在身边”,表明其弟子已经死的死,走的走,如今只有这张古琴还陪着他,古琴是他理想受挫失落时的慰藉。“他每每在黄昏时节……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孔子独倚窗子看落日,聆听自然的音乐,恰恰表明他的孤独,而这与古琴的闲置一起表明孔子的理想受挫;而苍茫的音调使他目光懒懒,让他伤感。

9.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再创作,使本小说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请你结合文本分析是如何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的。(6分)

解析:①历史真实:暮年的孔子及其所经历的事和著述。艺术真实:暮年孔子的所思所想,所见的具体场景及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②运用心理描写,把人物曾经经历的事和正在经历的事通过心理活动融合在一起。用现在所见的意象引出回忆,通过回忆把经历过的事和现在的感想相结合,如孔子由见到的雄鸡想到仲由;由曾经所见的场景,想象现在见到的情景,如孔子由曾经登临泰山,想象现在登临泰山的心情。③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生动刻画历史中的孔子理想受挫回到鲁国的情景。

解答:解答本题,要扣住“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来分析。先看历史真实。小说开头交代孔子晚年回到家乡,写作《春秋》,整理《易经》,弟子们早已风流云散,只剩他一个人孤独寂寞地等待生命最后时刻的到来。这些符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属于历史真实。再看艺术真实。文中对孔子的描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如对孔子心理的描写,“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就是那张古琴……现在挂在壁上……”,这段心理描写由古琴引出了孔子对当年被困陈蔡的回忆,“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以及二十年前关于追求理想和登上泰山的回忆,“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木呀”,然后又回到现实,“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由孔子曾经登临泰山,想象他现在登临泰山的心情。还运用心理描写,把人物曾经经历的事和正在经历的事通过心理活动融合在一起。用现在所见的意象引出回忆,通过回忆把人物经历的事和现在的感想相结合。如孔子由现实中的雄鸡啼叫联想到仲由,“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假如仲由还在…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仲尼一气说尽了……再也说不下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历史中的孔子理想受挫回到鲁国的情景。总之,暮年孔子的所思所想,所见的具体场景及动作、语言、神态等画面都属于艺术加工,符合艺术真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又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被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尧A舜B既C没D圣E人F之G道H衰I暴J君K代L作M坏N宫O室P以Q为R洿S池

DIM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尧、舜死后,圣人之道衰微,残暴的国君一代又一代地出现。他们毁坏房屋,将其造成深池。

“既没”是“死了以后”的意思,“尧舜既没”表明的是一个时间点,句意完整,且“圣人”是一个词,中间不可断开,“圣人之道”是下句的主语,因此在“既没”后断开,“坏宫室以为洿池”“弃田以为园囿”句式对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子是我国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孔子弟子尊称孔子为夫子,后世遂敬称老师为“夫子”。

B.《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而成。

C.处士指那些本来有很高的才能,但因为官场黑暗或未被朝廷重用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D.禹,后人称其为夏禹、大禹,是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传说其治理过洪水。

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说法错误。《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故选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处在大道败坏的年代与社会中,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B.孟子将杨、墨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无君无父”的人是禽兽。

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是符合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百姓将不得安宁;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没有孔子,百姓将不得安宁;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张冠李戴,由文中“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可知,应为“没有周公,百姓将不得安宁;没有孔子,人们会思想混乱”。故选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1)周公辅佐武王讨伐纣王,灭掉了五十个国家,把虎、豹、犀牛、大象都赶到边远之地,天下百姓都非常高兴。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相”,辅佐;“灭国者五十”,定语后置,灭掉了五十个国家;“驱”,驱赶;“远”,使……远离。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但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民”,指百姓;“野”,野外;“饿莩”,饿死的人;“率”,率领。

27.上文中,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孟子阐述了推行仁政的紧迫性。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观点的探究能力。

依据原文第四段“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可知,孟子认为,时世衰落,道义微茫,邪恶的言论和残暴的行为又随之兴起,有臣子犯上杀掉君王的,有儿子不孝杀掉父亲的。

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可知,孟子自己想使人心端正,消除邪恶的言论,反对偏激不正当的行为,批判荒唐的言论,来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

由以上内容总结为:孟子阐述了推行仁政的紧迫性。

参考译文:

公都子问:“别人都说您喜欢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我难道喜欢辩论吗?我是迫不得已的。天下有人类已经很久了,总是一时太平,一时混乱。在尧那个年代,大水横流,在中原地区泛滥,陆地成为毒蛇和蛟龙的住所,百姓没有安身的地方。”

“尧、舜死后,圣人之道衰微,残暴的国君一代又一代地出现。他们毁坏房屋,将其造成深池,百姓无处安居繁衍;他们毁弃良田,将其变成苑囿,使百姓没吃没穿。邪恶的言论和残暴的行为又兴起了,苑囿、深池、沼泽多起来,各种禽兽出没。到商纣的时候,天下又大乱起来。周公辅佐武王讨伐纣王,灭掉了五十个国家,把虎、豹、犀牛、大象都赶到边远之地,天下百姓都非常高兴。”

“时世衰落,道义微茫,邪恶的言论和残暴的行为又随之兴起,有臣子犯上杀掉君王的,有儿子不孝杀掉父亲的。孔子对此很忧虑,就写了《春秋》。《春秋》,说的是关于天子的事情。因而孔子说:‘了解我的大概是只凭《春秋》!怪罪我的大概也是只凭《春秋》啊!’”

“圣明的国君没有出现,诸侯肆无忌惮,处士到处乱说,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天下的学说不归杨朱一派,就属墨翟一派。杨朱提倡‘为我’,这是目无国君;墨翟主张‘兼爱’,这是目无父母。目无父母,目无君主,这样的人就是禽兽。公明仪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但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杨朱、墨翟的学说不停止(传播),孔子的学说不发扬光大,这样邪恶的言论就会蒙蔽百姓,阻塞仁义的道路。我对此很忧虑,才捍卫先圣之道,反对杨朱、墨翟的学说,批判荒唐的言论,使那些邪恶的言论无法兴起。邪恶的言论从内心产生,就会有害于其行事;对行事有害,就会扰乱政治。即使圣人再次降生,也不会改变我的观点。”

“从前大禹治水,天下太平,周公兼并夷狄、驱赶猛兽而百姓安宁,孔子著成《春秋》,乱臣贼子感到害怕。我也是想使人心端正,消除邪恶的言论,反对偏激不正当的行为,批判荒唐的言论,来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我)难道是喜欢辩论吗?我是迫不得已的。能够用言论反对杨朱、墨翟的,就是圣人一类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故选A。

16.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

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述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述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意思是观赏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隐在雪中零落的梅花。

词句选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为意象,用动词“垂”“谢”赋予景物动态的美感,写出杨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绽放后的零落之态。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秀丽的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依依杨柳映在水面的倒影和枝枝梅花在白雪中纷纷零落。

词人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述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既安慰了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述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伤感中又带有乐观豁达的情愫。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

(3)“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意蕴,如宋词中的“”和“”。

解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彩舟云淡着我扁舟一叶(只恐双溪舴艋舟/小舟从此逝)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①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都①_____地美丽。

②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是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

③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②_____。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确是一个的③_____作家。

④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

⑤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幅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关于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更多的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卓越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伟大的心魂”。

(选自《美丽的列夫·托尔斯泰》,有删改)

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异乎寻常\栩栩如生\才华横溢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和辨析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这里强调托尔斯泰的美与年龄无关,与平常意义上的美是不一样的,所以可用“异乎寻常”。“异乎寻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

第二处,这里指托尔斯泰作品中刻画的人物生动逼真,所以可用形容艺术形象逼真的“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第三处,这里指托尔斯泰才华杰出,所以可用“才华横溢”。“才华横溢”,很有才华,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

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

B.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

C.文中加点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

D.将第⑥段置于③④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

C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与运用的能力。

A.改换后句意不明确,第一处改换后因为前面没有明确人物全名,读者不一定能知道讲的是谁;后面两处有意不用代词其实也是为了更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显得更庄重;

B.前者“丑陋的列夫”表示引用,后者“丑陋”表示强调,用法不同,判断错误;

C.前者表示完全列举,后者表示列举未尽,用法确实不同,判断正确;

D.改后逻辑上不连贯。文章先以“托尔斯泰非常美丽”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③④段再从肖像和“良知”方面概括说明其“美丽”。然后第⑥段过渡到从的所见、所闻、所思等角度,思路清晰,不宜变换顺序。

故选C。

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C

①把一个个人物形象比作一粒粒的珍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饱满生动,这和珍珠圆润饱满的特点相似;③闭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跃,这和月光下珍珠闪耀的意境相似。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段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塑造的“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比作“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珍珠的圆润饱满突出了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具有鲜明饱满生动的特点,也呼应了文段“美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主题。

同时这个比喻在意境上也很和谐,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闭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跃,熠熠生辉,这和月光下珍珠闪耀的意境相似。

总之,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写作,要向经典作品学习语言。①______,不但因为它们是一个时期人文或文学的最高成就,也在于它们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语言范式。《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宝玉黛玉初次见面时的对话,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对老葛朗台见到金子时眼神的描绘,托尔斯泰在《复活》开始时对法庭陪审团人物的介绍,等等,②______。这种语言往往极为精粹形象,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极简洁的一个“排”字,既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又通过这个动作,点出了人物的境况和性格。

经典作品的语言有借鉴价值,③_______,语言修养也很难提高。有创新意识的,才有可能让笔下的文字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或遣词造句让人拍案叫绝,或场景描写让人刻骨铭心,或叙述抒情让人感同身受……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①经典作品之所以千古传诵②都是运用语言的典范③但如果只会借鉴不思创新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个空,根据空后“不但因为它们是一个时期人文或文学的最高成就,也在于它们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语言范式”可知,后面的句子是对所填句子的解释,所填句子是这两句的总括句,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