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练习一、单选题1.如表为古代中国部分时期粮食生产和粮食人均占有量概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朝代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粮食亩产水平(市斤)总产量(亿市斤)全国总人口(万人)人均占有粮食(市斤)总面积北方南方春秋战国2.394%91196.743200614.8秦汉5.7294%117629.0160001048.35魏晋南北朝3.851.9251.92590%122/215583.8550001167.7隋唐6.423.213.2190%124/3281305.8390001450.92宋元7.22.594.6190%140/3431749.45120001457.87明10.74.396.3185%155/3372385.88200001192.94清(1800年代)4.316.1985%155/3372340.9730000780清(1840年代)10.58.2685%155/3373122.3240000780清(1900年代)145.747.748.2685%155/3373385.824600073616A.国家政策是粮食总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B.农业技术水平影响了粮食亩产量的变动C.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降低主要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D.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主要受新型生产关系的影响2.学术界普遍认为,小麦起源于距今8500年至7500年的西亚。美洲玛雅人早在7000前就在危地马拉南部海岸种植玉米。中国余姚河姆渡出土的一批炭化稻谷,经测定其绝对年龄已有6700岁。这表明农业起源具有(

)A.不均衡性 B.多元性 C.封闭性 D.流动性3.美国学者在《食物:味道的历史》中指出:“约1万年前,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

)A.世界农耕起源多元 B.世界农业最早起源于近东C.古代亚洲农业发达 D.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4.据考古发现可知,在距今七八千年的黄河中下游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不仅出现了粟类和稻类的农作物,还出土了与之相对应的农业生产工具,诸如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盘和石磨棒等。这些发现证实了(

)A.农耕生产已经代采集渔猎活动 B.粟稻是古代先民的主要食物来源C.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D.人类征服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5.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观察下面四幅历史遗址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文化特征是A.农耕文化 B.海洋文化 C.草原文化 D.游牧文化6.下面为早期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这可以用来说明(

A.农业起源的多元性 B.作物传播的单向性C.地区发展的均衡性 D.文明发展的趋同性7.据考古学发现,在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了约一万年以前的栽培稻种。在广西甑皮岩遗址中,已发现有9000多年前的石斧、石杵和家猪骨。由此可推知,当时()A.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B.先民已成为食物生产者C.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 D.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形成8.古代希伯来人有诺亚方舟洪水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故事,东方的中国也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这些洪水传说反映了()A.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B.文学创作风格的相似C.宗教信仰的异地同质 D.农耕文明的艰难发展9.农业在西亚地区的最早起源大概不晚于8000年,在公元前6000年成为该地区人民的主要生存方式。公元前5000前后,东亚和中美洲地区的农业也得以传播开来。下列有关世界农业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文明由西亚地区传播到世界各地 B.农业起源是三个地区不断交流的结果C.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有三大起源地 D.人类从食物生产者转变为食物采集者10.马克思在《资本论》的一个注释中指出:“小农经济和独立的手工业生产,一部分构成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一部分在封建生产方式瓦解以后又和资本主义生产并存。同时,它们在原始的东方公有制解体以后,奴隶制真正支配生产以前,还构成古典共同体在其全盛时期的经济基础”。这一论断可以用来说明(

)A.古代世界文明多元的原因 B.人类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C.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态 D.封建生产方式产生的过程11.许倬云教授认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是以人类获取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的。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12.宋仁宗要求将农家耕织情况绘于宫中延春阁的墙壁上;宋高宗时期,地方官员进献的45幅《耕织图》,因图文并茂,使得“农桑之务,曲尽情状”而得到皇帝认可;宋亡后,《耕织图》传到明代,深受帝王的推崇和嘉许。这表明,宋明时期(

)A.宫廷画创作水平高超 B.不同社会阶层审美趋同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自然经济地位不断巩固13.在三门峡灵宝西坡遗址,考古工作者除发现5300多年前的耒耜、陶器、骨器、石器遗物外,还发掘出一座室内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大型房址。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B.国家初具雏形C.畜牧业发展的迅速 D.灌溉农业发达14.远古人类的生活的食物来源(

)A.种植大麦 B.种植粟 C.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 D.种植水稻15.在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耒耜、谷壳、陶器、酒器和大小各异的村落遗存。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阶级分化出现 B.可能开始定居生活 C.国家初具雏形 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16.这一地区的农业有很大的自然性,在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将种子撒在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就可以静等来年收获季节的到来。至公元前14世纪,该地区出现了一种简单的灌溉工具——“沙杜夫”(利用杠杆原理灌溉)。与该区域的发展相符的是(

)A.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B.民居基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C.帕特农神庙是该地区的标志建筑 D.大多数的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二、材料分析题17.食物与货币材料一

1972—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三座西汉初年的墓,墓主为第一代轪侯及其妻子、儿子。出土大量文物,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有:辛追(轪侯妻子)墓出土物五谷及豆类11袋,有稻、小麦、赤豆等。出土野鸡、野鸭、鹤、等禽骨;兔、牛、绵羊、等兽骨;鲫鱼、鲤鱼、鳜鱼等鱼骨。出土杨梅、梨、枣、橘、等标本。出土藕片汤和白菜、葱、等多种菜籽。出土釜、甑、鼎等炊具,可煮、蒸、烤、炸等;调味品十余种,五味俱全。出土精美漆器的盘、鼎、盒等餐具和锺、钫、壶、勺、樽等酒具。出土722支遣册(专门记录随葬品器物的简牍)中有350支关于食物、食具的记载,可与出土的食物、器物相印证,既有符合身份礼制的饮食器,又有各式方法烹饪的佳肴美味。出土的帛书《养生方》中强调饮食疗法,药酒酿坊等。(1)上述材料出土文物中涉及了哪些类型的史料,举例说明。并依据材料概括西汉初年贵族的饮食特点。材料二从左到右:耸肩尖足空首布(春秋·晋)、梁充釿五十当锊(战国·魏)、(宋子)十二朱三孔布(战国·赵)、蚁鼻钱(战国·楚)、齐建邦囗缶化刀币(战国·齐)、秦半两(秦)、卢金(战国·楚)(2)指出材料二存在的问题。材料三

“始,益州豪民十余户连作交子……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书填贯,不限多少。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街市交易,如将交子要取见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交子的特点。材料四

2020年7月,在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亚投行已经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2个成员。亚投行从最初的倡议到最终的落实,历时27个月、800多天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6年1月16日终于正式开张.作为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也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地的国家或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亚投行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亚投行的成立背景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8.马铃薯印第安人在南美安第斯山脉发现野生马铃薯,开创了人类驯化与食用马铃薯的先河。凭借马铃薯的给养,南美印第安人进入农耕社会,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缔造了显赫的印加帝国。马铃薯来到欧洲之后,提高了所播种地区的食物供应能力,打破土地原有供养人口的极限,实现人口倍增,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将更多的劳动者从种植业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们转入乡村制造业,支撑英国跨越劳动力限制的门槛,引发最初的英国工业革命。马铃薯约在明朝万历年间进入中国,传入后的400年里,中国人口从不足1亿增长到4.3亿。马铃薯传入美国后,很快就成了美国人的主要食物。随着科学技术在马铃薯食品加工中的运用,薯条、薯片加工业兴起。20世纪50年代,美国现代快餐业步入高速发展轨道,随着一些快餐集团海外市场的拓展,油炸薯条、薯片迅速成为流行食物,风靡全球,影响至深。21世纪以来,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8000千公顷左右,遍布各个省、市、区。马铃薯的传入传播,对中国土地的开发利用、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生态和谐持续、国民饮食营养的丰富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编自王秀丽

陈萌山《马铃薯发展历程的回溯与展望》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马铃薯的驯化与传播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粮食储备仓库有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等六种仓库,其中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并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下图是唐代洛阳含嘉仓十九号粮窖出土的四方铭文砖及铭文。——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2)根据材料二,提取含嘉仓铭文信息,并据此说明对研究唐朝社会经济的史料价值。如果要了解唐朝的粮食仓储制度,还可寻找哪些类型的史料?(3)综上,谈谈你对古代粮食安全的认识。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秋战国秦汉宋辽金元清(1800年)全国耕地面积(亿亩)2.35.727.210.5粮食亩产量(斤)95110140-343155-337粮食总产量(亿斤)205.39591.41749.452340.97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斤)247.44641113.62456.0全国人口数(万人)320060001200030000人均粮食占有量(斤)641985.751457.9780.0——摘编自吴宾《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古代中国部分时期粮食生产和粮食人均占有量概况”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耕地面积数量在不断增加,人口数量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但人均占有粮食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主要与王朝更替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有关,C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国家政策对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农业技术水平对粮食亩产量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的信息,其次体现不出新型生产关系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差不多同一时间都出现了原始农业,这表明农业起源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材料只是列举了不同地方出现了原始农业,无法说明其不均衡性,排除A项;只是列举不用地区文明几乎同时出现了原始农业,并没有提到他们之间是封闭的,事实上,各个不同地区的文明是存在交流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3.A【详解】距今1万年左右,即人类文明发源时期,近东首先种植小麦、大麦,中美洲人率先种植玉米、豆子,中国最早培育稻米等,表明世界农耕的起源具有多元特点,A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世界农业最早起源于近东地区,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古代亚洲农业“发达”,排除C项;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根据“出土了与之相对应的农业生产工具,诸如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盘和石磨棒等”可知,当时的原始先民已经会制造石制工具,说明人类征服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D项正确;这些发现可以证明原始先民开始了农耕生产,但不能判断是否取代了渔猎活动,排除A项;虽然裴李岗的先民种植粟类和稻类农作物,但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粟稻是主要的食物来源,也无法说明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排除BC项。故选D项。5.A【详解】题干中的四幅关于中国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的图片分别是对其居住房屋、种植粮食、生活用品以及农业劳作工具,由此反映的信息是关于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的农耕生活情况,故应属于农耕文化,A项正确;材料与海洋文化、草原文化及游牧文化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世界。据材料可知,世界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农作物,这说明了农业起源的多元性,A项正确;据图可知,美洲物种传入其他洲,也有其他洲物种传入美洲,可见作物传播是双向的,排除B项;材料涉及早期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信息,不能反映地区发展的均衡性,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早期农耕畜牧的产生及传播,不代表文明发展具有趋同性,并且D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7.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湖南玉蟾岩遗址已经栽种水稻,广西甑皮岩遗址的石斧、石杵是生产工具,家猪骨说明已经圈养家畜,由此可知,当时已经掌握生产食物的技能,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等级差异,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属问题,排除C项;精耕细作指依靠投入人力、物力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材料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B项。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古代希伯来人有诺亚方舟洪水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故事,东方的中国也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可知,古代不同的区域文明存在类似的洪水传说故事,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相抗争的信息,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农耕文明发展的艰难性,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传说故事,题干与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不同文明间文学创作的风格,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的相关信息,“宗教信仰的异地同质”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所以说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有三大起源地,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所以农业文明并非是由西亚地区传播到世界各地,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因而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排除B项;农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排除D项。故选C项。1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可知,同样是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生产,在不同的情况下,或构成“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或与“资本主义”并存,或影响“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发展转型,也就是说使古代世界不同文明发展进程、发展特征存在差异,由此可知这一论断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世界文明多元的原因,A项正确;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是文字、国家等的产生,不是农业、手工业的产生,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涉及到资本主义和封建生产方式,CD项片面,排除CD项。故选A项。11.D【详解】根据材料“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是以人类获取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的。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可知,新石器时代人类从采集食物变为生产食物,结合所学可知,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原始农业的兴起,故选D;材料强调的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变化,未涉及到天然火的运用,故排除A;材料反映了新旧石器时代以人类获取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而不是以打制石器的使用和磨制石器的使用为分界线,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群居生活的出现是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说法与材料不符,故排除C。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明时期。根据材料“宋仁宗要求将农家耕织情况绘于宫中延春阁的墙壁上;……宋亡后,《耕织图》传到明代,深受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可知,宋代绘制的《耕织图》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并且传承到了明朝时期,同样也获得了统治者的赞许,由此可见,宋明时期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宫廷画创作水平高超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统治者对《耕织图》的态度,未体现其他社会阶层审美趋同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自然经济的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从材料中的生产生活工具及住房情况来看,可知当时人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A项正确;国家机器出现的标志如监狱、军队、刑法等暴力机器的出现,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畜牧业发展情况,排除C项;受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并不发达,排除D项。故选A项。14.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远古人类的生活的食物来源是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C项正确;ABD是原始农业产生时期的农作物,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排除ABD项。故选C项。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材料“在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耒耜、谷壳、陶器、酒器和大小各异的村落遗存”,可知,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耒耜和村落遗址等,这些都是原始定居生活的表现,B项正确;仅从遗存中,无法判定阶级的分化,排除A项;河姆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国家雏形尚未形成,排除C项;从遗存中,无法得出贫富差距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1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这一地区的农业有很大的自然性,在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将种子撒在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就可以静等来年收获季节的到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描述的是尼罗河流域农业种植的特点,尼罗河流域位于北非地区,当地大多数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D项正确;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是在美洲地区,排除A项;古代两河流域的民居基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排除B项;帕特农神庙是古代希腊地区的标志建筑,排除C项。故选D项。17.(1)实物史料:墓出土物五谷及豆类,釜、甑、鼎等炊具等;文献史料:关于食物、食具的记载,《养生方》等。特点:以五谷为主体,以肉食和蔬菜水果为辅助;汉代人推崇的饮料是酒;汉代的饮食器具主要分为炊具、餐具和饮具;烹饪方法多样。(2)秦统一全国后,统一全国货币为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3)最早由民间使用后在全国通行;纸上印有屋木人物,还有铺户“密押”,拥有统一的形制,面额仍然是临时填写;促进该地商品贸易发展。(4)背景: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新兴大国的异军突起;亚洲基础设施落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但亚洲缺乏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缺乏把资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影响:亚投行也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地的国家或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墓出土物五谷及豆类,釜、甑、鼎等炊具等属于实物史料;关于食物、食具的记载,《养生方》等属于文献史料。特点:根据土物五谷及豆类、禽骨、兽骨、杨梅、梨、枣、橘、等标本,得出以五谷为主体,以肉食和蔬菜水果为辅助;根据酒具等可知汉代人推崇的饮料是酒;根据出土的炊具、酒具、餐具等,得出汉代的饮食器具主要分为炊具、餐具和饮具;根据“煮、蒸、烤、炸”得出烹饪方法多样。(2)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全国后,统一全国货币为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3)根据“始,益州豪民十余户连作交子……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得出最早由民间使用后在全国通行;根据“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书填贯”得出纸上印有屋木人物,还有铺户“密押”,拥有统一的形制,面额仍然是临时填写;根据“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得出促进该地商品贸易发展。(4)背景:根据所学,可从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新兴大国的异军突起;亚洲基础设施落后;亚洲缺乏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缺乏把资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等角度进行总结。影响:根据“亚投行也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地的国家或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得出亚投行也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地的国家或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根据“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得出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根据“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得出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18.提取信息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人类驯化与食用马铃薯开始于美洲的印第安人;马铃薯提高了所播种地区的食物供应能力,促进了人口增长;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引发最初的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人民的食物结构;促进了马铃薯相关工业的兴起;中国广泛播种马铃薯,促进了中国土地的开发利用、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生态和谐、国民饮食营养丰富。【详解】根据“印第安人在南美安第斯山脉发现野生马铃薯,开创了人类驯化与食用马铃薯的先河”得出人类驯化与食用马铃薯开始于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根据“提高了所播种地区的食物供应能力,打破土地原有供养人口的极限,实现人口倍增”得出马铃薯提高了所播种地区的食物供应能力,促进了人口增长;根据“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引发最初的英国工业革命”得出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引发最初的英国工业革命;根据“马铃薯传入美国后,很快就成了美国人的主要食物”得出改变了人民的食物结构;根据“随着科学技术在马铃薯食品加工中的运用,薯条、薯片加工业兴起”得出促进了马铃薯相关工业的兴起;根据“对中国土地的开发利用、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生态和谐持续、国民饮食营养的丰富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出中国广泛播种马铃薯,促进了中国土地的开发利用、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生态和谐、国民饮食营养丰富。19.(1)主张:重视立法;轻徭薄赋,保证生产;减少关税,促进粮食流通;藏粮于民;注重粮食储存。(2)参考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含嘉仓铭文砖属于出土实物史料是研究唐朝粮食仓储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东门、从西、右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糙米、耗在内、正刚录事、仓史等信息记载了仓窖的位置、储量、品种、来源、存入时间,管理官员等粮食储存的详细情况可用来研究唐朝粮食储备制度以及漕运等问题;综上所看,含嘉仓铭文内容丰富,为研究隋唐经济、漕运、官制、历法以及我国储粮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是唐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苏州粗糙米白反映了含嘉仓粮食来源于江南可用来研究唐朝时期东南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重心南移等问题;仓史、监事、监仓御史等反映了粮仓管理官员的设置情况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职官制度;通天二年、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等反映了当时的纪年方法可用来研究唐朝的天文历法等问题。还可以查找文献史料。(3)古代粮食仓储制度是保证国家安全、政权巩固和人民安定的国家战略,对救济灾民、安定人心、平抑物价、巩固统治等有重要作用,对后世中外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有重要借鉴。【详解】(1)主张:根据材料一中“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可知,重视立法;根据“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可知,轻徭薄赋,保证生产;根据“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可知,减少关税,促进粮食流通;根据“王者富民,霸者富士”可知,藏粮于民;根据“‘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可知,注重粮食储存。(2)史实价值:根据材料二中“唐代洛阳含嘉仓十九号粮窖出土的四方铭文砖及铭文”可知,这一史料来源即含嘉仓铭文砖属于出土,是实物史料,对于研究唐朝粮食仓储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来说,是一手史料;通过阅读材料二中铭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门”“右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糙米”“耗在内”“正刚录事”“仓史”等信息,记载了含嘉仓的仓窖位置、储量、品种、来源、存入时间,管理官员等粮食储存的详细情况,可用来研究唐朝粮食储备制度以及漕运等问题;这些信息说明含嘉仓铭文内容丰富,为研究隋唐经济、漕运、官制、历法以及我国储粮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是唐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其中“苏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