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安春雨初霁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背诵自己喜欢的诗。了解陆游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意境。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情感。3、学习诗歌以乐景写哀情以及用典的艺术手法,把握诗歌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体会诗人客居京华的抑郁惆怅、壮志难酬的焦康和悲愤,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激起对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学习目标知人论世人物简介陆游(1125年-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出生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有“小李白”之称。生平简介陆游生于北宋末,少年即怀爱国之志。30岁礼部初试第一,因秦桧排斥未得录用。秦桧死后,34岁以进士入仕,36岁任京官编修实录,升至宝章阁待制,后遭贬谪。46岁起任夔州通判,48岁投身军旅抗金。54岁任江西地方官,再遭罢免。晚年知严州,后被革职,退居家乡。然其收复中原之志,至死未消。

一生仕途多舛,但爱国之情始终不渝,堪称忠贞之士。年少立志——入仕艰难———宦海沉浮代表作品

代表作:诗词:《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关山月》、《金错刀行》散文:《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随笔式散文:《老学庵笔记》

他的诗语言平易,章法谨严,兼具李白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之风,爱国情深,影响后世。他忧国忧民,豪情满怀,矢志抗金。作为南宋诗坛领袖,他在中国文学史地位崇高,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贯穿终生的家国情怀写作背景

《临安春雨初霁》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所作,写于淳熙十三年春。当时,陆游已六十二岁高龄,虽赋闲山阴五载,后被起用代理严州(现浙江建德)知府,但孝宗皇帝未予重视,仅劝其游山玩水、吟诗作赋。

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

这令一心抗金、收复失土的陆游深感失望,对南宋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有了更深刻认识。

在临安暂住期间,陆游心情郁闷,借访友品茗排遣。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临安春雨初霁》,以真挚情感表达对朝廷的失望和对报国的渴望,此诗成为传世佳作。解题临安:这里指当时的京城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今浙江杭州。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初霁(jì):刚刚放晴。文本解读《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临安春雨初晴的景致。他刻画了客栈听雨、深巷杏花叫卖的场景,以及闲写草书、细品香茗的闲适生活,透露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同时,他借景抒情,表达对世态的淡薄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展现了陆游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时局认识。

他运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将苦闷与美好景象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抒发情感、表达爱国情怀的佳作,是南宋文学的珍贵遗产。预习检查霁(ji):雨后或雪后转晴。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客:客居。深巷:很长的巷道。明朝(zhā):明日早晨。矮纸:短纸,小纸。斜行:倾斜的行列。草:指草书。晴窗:明亮的窗户。细乳:茶中的白色泡沫。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1.解释下列词语朗读指导:七律阅读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读起来要有抑扬顿挫之感。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初读文本整体感知(以讽喻书无奈)(以乐景衬哀情)(以细节显悲情)(以用典现悲愤)听朗诵,悟画面

并尝试用诗化语言翻译诗歌

世态人情近年薄如纱,谁让我骑马到京城来做客呢?

我在小楼听了一夜淅渐沥沥的春雨,明早就会听到深巷中杏花的叫卖声。

闲来无事在卷面不高的绢纸上歪歪斜斜地书写草书,天晴了,在窗前品着茶中的精品。

京城风气虽坏,但不能染黑我的素衣,赶在清明前我还可以回趟家。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京华”“临安”通常用来指代京城、国都,它蕴含了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的意义。“临安”则是南宋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在南宋时期不仅是政治、经济的中心,也是文化的聚集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京华”常被用来形容首都的繁华景象,同时也寄寓了文人墨客对国都的向往和期许。例如,在诗词中,“京华”往往与盛世、繁华等词汇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强盛和文化繁荣的赞美。南宋时期,临安承载着复杂的情感与矛盾。其背景为金人攻陷汴梁,赵构南逃即位,建立南宋。南宋朝廷未吸取北宋亡国教训,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对外投降,对内迫害爱国人士,政治腐败。临安因此成为偏安象征,士人心中的痛。然而,临安也是南宋文化繁荣之地,文人墨客在此抒发情感,寄托理想。故临安既反映南宋的软弱与痛楚,又展现文化的辉煌与发展。“京华”与“临安”的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京城繁华与落寞的感慨,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的特殊背景与士人的复杂心境。诗人通过描绘临安春雨初霁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深情厚意。1、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具体分析。“世味年来薄似纱”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首先,诗人以“世味”比喻人情淡薄,再以“薄似纱”形容其程度之深,形象地展示了世态炎凉、人情疏离的社会现实。

其次,通过“谁令”的反问,加强语气,自问自悔,引发读者对诗人客居京华无奈处境的共鸣。这种深沉的追问,既概括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受,又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困惑。

它开篇点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为全诗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导读者对南宋社会风貌与诗人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探究。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我独自在小楼上度过了一夜,静静聆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声。这春雨不仅滋润了大地,也仿佛滴落在我的心头,勾起了我无尽的思绪。明日清晨,深巷里将会传来卖杏花的叫卖声,那清新的花香与雨后的空气交织在一起,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春雨、杏花:(1)过去岁月的回忆(乐景

(2)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南宋金人入侵、奸臣当道————风雨飘摇

(哀情)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具体分析。此联在文中有何作用?

春雨如油滋养万物、杏花盛开、卖花声传,本是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但在陆游眼里,这乐景难掩国家此时正面临着的内忧外患,自己的壮志未酬,他或许在春雨声和卖花声中听到了百姓疾苦,看到了国家衰败,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显得含蓄深蕴,把哀情衬得更深。

(乐景衬哀情)

这一联承上启下、深化主题。

通过“听春雨”和“卖杏花”两个细节,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既承接了前文对世事人情的感慨,又开启了后文对京城生活的描绘。

同时,这两句诗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向往,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我闲坐在矮桌旁,随手在短纸上斜写着草书,用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天晴了,窗前几案上摆着我亲手煮的茶,细细地品味着茶的甘甜,玩着分茶的游戏,只想着借此能分散自己心中的忧思”闲作草、戏分茶白日漫长所做之娱乐消遣,雅则雅矣,却非志士之所好

(苦闷无奈)晴窗、细乳好景好物(乐景)闲适恬静闲作草出自东汉书法大家张芝“下笔必为楷则,匆匆不暇草书。”——暗用了张芝的典故。张芝擅长草书,但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很少写。借以表明自己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以草书消遣。3、这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句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意象:“矮纸”、“斜行”、“晴窗”、“细乳”等。意境:宁静而闲适手法:细节描写(当时作者遭遇:后被起用为严州知府,但孝宗皇帝未予重视,仅劝其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情感:在春雨初霁的时节,诗人无所事事,只能通过书写来消磨时光,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苦闷。

在春雨初霁的宁静闲适时光里,陆游以细节描写、用典,通过“矮纸”上的“斜行”字迹和“晴窗”下“细乳”分茶的景象营造了宁静而闲适的乐景氛围,但作为一心报国虽被启用为严州知府却未被孝宗皇帝重视,内忧外患之下,白日漫长却只能以书写、戏茶消磨时光、雅虽雅矣却非志士之所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苦闷情感。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我的白衣啊,莫因这官场的尘埃而叹息,尚有清明时节可盼,那时我便能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这里的“素衣莫起风尘叹”出自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原意是京都洛阳有很多灰尘,会把白衣服染成黑色,现借喻世俗污浊,易污染人的心灵。陆游借用这一典故,意在表达自己在官场中受到污染,但不愿因此而叹息。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京都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尽管旅途中风尘仆仆,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叹息或沮丧,反而以“素衣莫起风尘叹”表达了自己不为外物所扰的坚定信念。

同时,“犹及清明可到家”则透露了作者对归家的期盼和喜悦,展现了其积极面对生活的乐观精神。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颔联表面上写尽江南春景的明媚,但用意还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②壮志难酬的焦虑和悲愤。颈联表面上写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③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尾联写不愿在京城闲居无聊,不想沾染京都官场的恶浊,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主旨归纳临安的生活陆游的临安生活首联:比喻、直抒胸臆颔联联:以乐衬哀、颈联:用典、细节描写尾联:用典明志春雨一夜听春雨深巷杏花闲作草、戏分茶京华临安结论悠闲舒适无奈叹息《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运用了比喻、乐景衬哀情、白描和用典等多种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在情感体现上,诗人通过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与无能以及社会风气的淡薄与冷漠,也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比鉴赏:本诗与《书愤》作于同一年,抒发的感情也大致相同,但两诗还有许多不同之处,试加以分析。项目《书愤》《临安春雨初霁》意象选择不同中原、山、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以虚为主,回忆过去纱、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以实为主,叙述现在意境不同壮阔沉郁清新恬淡

表达技巧不同

虚实结合前四句回忆往事是虚,后四句着眼现实为实,虚实对比,相得益彰

以乐景衬哀情以恬静闲适的生活反衬落寞无聊的心境情感不同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能上前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悲愤心情。风格不同沉郁雄放清新隽永,优美自然阅读鉴赏.提能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世味"指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京华"指临安。首联传达出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失望,并透露出客居京华的蹉跎。B.颔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