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恒温控制自动报警加热系统_第1页
基于51单片机的恒温控制自动报警加热系统_第2页
基于51单片机的恒温控制自动报警加热系统_第3页
基于51单片机的恒温控制自动报警加热系统_第4页
基于51单片机的恒温控制自动报警加热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33-目录1引言 图4-2所示。图4-2LCD1602显示流程图4.3温度检测软件设计温度检测选择DS18B20,按照数据手册设计要求,首先需要给数据接口低电平,低电平时间至少22毫秒,这里延时保持25毫秒,然后看着数据接口为高电平,延时4微秒,以上操作是告知传感器开始进行温度检测,然后判断数据接口是否为低电平,如果是表明检测完成,可以接收温度数据。图STYLEREF1\s4-SEQ图\*ARABIC\s13温度检测软件流程图5系统测试5.1Proteus仿真软件简介Proteus可以对单片机等很多处理器进行在线仿真,验证软件设计、硬件设计的正确性。Proteus仿真环境中有很多可用的器件,非常方便,不需要做出具体的实物就可以对设计进行验证。按照设计好的原理图绘制出仿真图像,就可以验证硬件电路设计了,然后加载软件设计代码,启动仿真,就可以对软件代码进行验证,方便快捷。Proteus还可以对很多通信数据进行监控,比如可以安装虚拟串口,对串口通信进行监控,完全可真是环境是一样的。Proteus还可以进行电路板的制作,绘制最终的电路板图纸。对于单片机的仿真功能即为强大,很多的外围电路都可以进行仿真,包括LCD显示、多种电阻、多种电容、多种数码管型号,还有很多存储型号,RAM型,ROM型,开关类型也有很多,自锁型、简单型,方便用户进行仿真5.2系统仿真设计选用Proteus完成对系统的验证,打开软件绘制系统电路图,和代码进行联机调试。仿真界面如图5-1所示。仿真包括按键操作、液晶显示、、指示灯、继电器控制、温度采集。最终实现系统功能。图5-1仿真界面5.2温度检测上电测试系统调试完成后,购买器件,准备焊接烙铁、焊接使用的焊锡、方便除锡的吸抢、可以擦干净烙铁头的高温棉等焊接工具。按照电路图对器件进行焊接。焊接完成需要对电源进程检测,通过万用表的导通档位检测电源正负是否存在异常,一般出现异常可能是焊接存在非政策的连接,或者有焊接不良的情况,需要自己检查。只有在确定电源正常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通电。上电启动后,数码管显示15.1,表示当前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为15.1摄氏度。如图5-2所示。图5-2数码管显示数据5.3温度报警设置上电测试通过按键可以对温度报警上下限数据进行设置,按下设置按键,数码管显示H38,表示才是可以对温度上限值进行设置,可以通过加按键、减按键对温度上限值进行设置。如图5-3所示。图5-3温度报警上限值设置仿真通过按键可以对温度报警上下限数据进行设置,再次按下设置按键,数码管显示L05,表示才是可以对温度下限值进行设置,可以通过加按键、减按键对温度下限值进行设置。如图5-4所示。图5-4温度报警下限值设置仿真5.4温度报警控制上电测试如图5-5所示仿真,数码管显示温度数据为25.9设置度,超过设置的温度上限数据25摄氏度,同时指示灯亮起,表示此时温度过高,并且控制蜂鸣器进行报警。图5-5温度报警控制调试结论通过此次毕业设计,将在大学中学习的理论课程进行整合,硬件设计课程、软件设计课程等和结合,更好的将所学课程联系在一起,让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入的被理解,知识点掌握的更牢固。下面进行总结:整个方案设计中,需要了解系统的功能需要,对于方案的选择要从器件的利用率、器件成本、应用场合等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不是选择高端的。硬件电路设计中,电路一定要进行多次验证,只有硬件电路设计正确,才不会影响到后续软件程序的编写,电路的设计布局要结合实际使用情况,方便安装、方便调试等方面进行设计,器件布局要考虑离本功能越近越好,便于信号接收,信号处理。软件设计要按照功能进行分模块,各自进行设计,最后整合在一起。软件逻辑不可过不复杂,越简单越好,程序代码量越短越好。软件设计中经常会因为很简单的问题,要去研究很长时间,这些都是因为之前设计的问题导致的,所以每个设计环节都要认真,软件需要不断的仿真,修改,再仿真,再修改,这样不断的调试所有功能代码,最终设计完成。参考文献陈权昌,李兴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4-102李庆亮.C语言程序设计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2-58杨志忠.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5-132及力.Protel99SE原理图与PCB设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89-150徐江海.单片机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8-156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0-104汪文,陈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36-68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3-209杨欣.电子设计从零开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8-102杨美仙.单片机的发展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5):46-47陈寿元.单片机多机通信网络改进及数据通信容错技术[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12-13栗欣,周东辉,孙晓苗,李立.单片机程序远程升级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6(32):36-37张志利,张晓峰,朱力.单片机多机串行通信网络[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