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国际会议_第1页
主办国际会议_第2页
主办国际会议_第3页
主办国际会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办国际会议中科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简称LED)成立于1998年,在2001年11月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院重点实验室评估,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海洋环境科学类重点实验室。2006年初被评为院首批“三优”创新试点团队之一,2007年又被授予广东省省直机关“部门排头兵”称号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部门排头兵”称号。LED2006年度要紧在争取主办、承办国际会议上加大力度,促进学术交流,加大国际合作。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资助下,LED在2006年共主办、承办国际、国内及两岸三地学术会议7个,内容涉及印度洋和海洋灾难(海啸)、海峡两岸珊瑚礁生物学和海洋爱护区、扭转南中国海与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海草专题、极端营养盐条件对海洋食物网和生态系的阻碍、海洋大气观测资料的利用、二类水体水色遥感等多个学术领域。研讨会为这些研究领域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宽敞的平台,促进了LED对外交流,专门是两岸三地和东南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扩大了实验室的知名度,为今后的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7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在广州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展包括学者交流、建设气象实验室、联合开展野外海洋气象调查等在内的多个项目打算,重点针对太平洋、南海等地的台风、环流等海洋气象进行研究,该项打算为期五年。仪式上JayMc-Creary所长和施平所长都发表了热情充满的讲话,介绍了南海所和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情形,对双方合作表示了期待。耿安松副院长代表分院也做了讲话。随后双方科学家还做了更为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二、印度洋和海洋灾难(海啸)研究国际研讨会为了配合中科院三期创新工作,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唐丹玲博士与2006年6月7日召集组织了“印度洋和海洋灾难(海啸)研究国际研讨会(TheWorkshoponIndianOceanResearchandOceanHazards/Tsunami)”。来自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等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近4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共分6个部分,各位专家报告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印度洋研究的要紧领域,包括遥感研究自然灾难的早期现象;国际CLIVAR(ClimateVariabilityandPredictability)印度洋海洋观测调查内容;2004年海啸期间印度洋叶绿素和水温变化;印度洋海面高度专门、海洋表层蒸发;印度尼西亚关窗流和水交换的相互作用;斯里兰卡沿岸流的测定和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这是第一次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举办有关印度洋研究的专题会议,是我所三期创新的研究重点之一,交流成果为立即开展的中印海洋研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奠定了基础。三、UNEP/GEF项目海草专题区域会议召开2006年7月24-27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UNEP/GEF)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办的“扭转南中国海与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海草专题区域工作会议在广西北海召开。参与会议的有来自中国、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代表、专家和官员等近30人。会议总结了本项目已完成的工作情形;重点讨论了南中国海与泰国湾周边7个国家各自的海草爱护国家行动打算,区域海草爱护战略打算,各海草示范区的工作进展,及以后的工作打算;会议海就各国示范区爱护与治理海草资源的体会进行了深入而烈火的交流与讨论。四、第二届海峡两岸珊瑚礁生物学与海洋爱护区研讨会2006年6月26-30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珊瑚礁生物学与海洋爱护区研讨会”日前在海南三亚召开。研讨会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中国科学院资环局、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的大力支持。台湾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中心、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研究所、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共8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60余篇,大会报告30余人。两岸间珊瑚礁生物学与海洋爱护区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的黄良民研究员和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邵广昭研究员联合倡议发起,于2005年2月在台北召开了第一届海峡两岸珊瑚礁生物学与海洋爱护区研讨会。此次“第二届海峡两岸珊瑚礁生物学与海洋爱护区研讨会”关于加大两岸科学界在珊瑚礁生物学与海洋爱护区方面的深入交流,推动两岸珊瑚礁的实质性合作以及大陆的珊瑚礁研究都有相当深远的阻碍,促进了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珊瑚礁爱护和治理工作。五、“极端营养盐条件对海洋食物网和生态系的阻碍”国际研讨会2006年10月23-29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极端营养盐条件对海洋食物网和生态系的阻碍”国际研讨会召开,来自法国、香港特区的海洋研究机构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等30多个科研院校5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专家学者介绍了与环保有关的国家政策和现状,又从学术角度提出有关咨询题和解决方法,随后又进行了专题讨论。会议气氛烈火、提咨询主动。针对珠江河口及珠江三角洲实现可连续性环境进展、经济与环境和谐进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途径等咨询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六、第六届全国二类水体水色遥感研讨会2006年12月10日-11日,在LED曹文熙、陈楚群、唐丹玲三位研究员的组织下召开了“第六届全国二类水体水色遥感研讨会”。会议分三个议题:水体光学特性分析、水色要素遥感模式及大气校正研究、遥感应用分析。来自国内19家单位近50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共交流33个学术报告,曹文熙、陈楚群主持了该会议。此次讨论会为该研究领域的国内同行之间交流、沟通提供了一个宽敞的平台,促进了我国海洋光学及水色遥感的研究。七、海洋大气观测资料的利用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20日,“LED海洋大气观测资料的利用”学术研讨会在南海所召开。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IPRC的曲堂栋博士、美国NOAA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