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标准_第1页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_第2页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_第3页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_第4页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13

部分: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编制说明

(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夏新媛

王恒

赵秀荣

2015

05

09

1

《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13

部分:

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编制说明

1

前言

铜原矿是指从铜矿中直接采出的矿石,铜的平均品位不是很高,大多在百分之几之间。

铜尾矿,又称铜尾砂,是由矿石经粉碎,精选后所剩下的细粉砂粒组成。大量的尾矿

堆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由于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尾矿作为二次资源,

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这些铜原矿和尾矿中有毒有害元素含量较高,国家质检总局

2006

49

号文对进口铜

精矿中氟含量做了限量规定,同时

GB

20424-2006

中对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给出了

限量规范,要求铜精矿中氟含量不得大于

0.1%。作为对堆积铜原矿和尾矿的周边环境来说,

氟对地下水和植物的危害最终转移到对人体的伤害,因此有必要开展铜原矿和尾矿中氟含

量的检测。

2

任务来源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秘[2014]第

22

号”

《关于印发《铜原矿和

尾矿化学分析方法》行业标准任务落实会会议纪要的函》,《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13

部分 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由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定于

2015

年完成。

3

编制原则

本标准是根据

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

4

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4

国内外标准现状与国内外标准的对比

4.1

经查询,国内外对铜原矿和尾矿中氟含量的检测尚无标准,国内相关标准包括包括:

1)铁矿石

氟含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6730.28-2006;

2)锡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819.15-2006;

3)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3884.5-2012;

4)煤中氟的测定方法

GB/T

4633-2014;

5)磷矿石中氟和氯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SN/T

2993-2011;

6)铁矿石

氟和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GB/T

6730.69-2010;

7)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

12

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GB/T 3884.12-

2010;

4.2

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

2

序号

实验室名称

1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测试研究所

2

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

杭州富春江冶炼有限公司化验室

4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5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

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段慧

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的氟化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1;

[2]

刘在美

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铜矿石中氟量的不确定度分析[J],有色矿冶

,

2009,1;

[3]

谢立进

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冰铜中氟[J],

有色矿冶,2014,6;

[4]

孙红英

等.锡精矿中氟的测定新方法[J],

土壤与环境,2002,4;

[5]

高华

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铝土矿、赤泥中的氟[J],山西科技,2004,2;

[6]

周玉文

等.铜精矿中氟离子测定方法的研究[J],甘肃科技,2010,26(21):47-48;

[7]

王俊荣

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测试技术,2005,3.

5

前期准备

从连云港口岸进口的铜原矿来自世界各地,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对其中的氟

含量进行长期监测,寻找到典型的氟含量样品;通过与国内几家大型的矿产品冶炼公司合

作,筛选到铜尾矿样品,从而最终形成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水平样品。

6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铜原矿和尾矿中氟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

025~1.00%。

7

实验部分

7

.1

样品的准备

收集到了铜原矿和尾矿中氟含量从

0.

025~1.00%的

5

个水平样品,用于试验。

7.2

精密度试验

在精密度试验方面,共征集

6

个实验室(见表

1)对

6

个水平的铜原矿和尾矿样品中

氟含量进行精密度试验(协同试验),依据

GB/T6379.2-2004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

确度与精密度)对精密度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出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见表

2。数据处

理过程及方法的重复性标准差、再现性标准差与水平值的函数关系,详见附件

2。

1

参加协同试验的实验室

3

w(F

)

/%

0.036

0.076

0.21

0.59

1.01

r/%

0.004

0.006

0.02

0.03

0.06

R/%

0.007

0.011

0.03

0.04

0.08

2

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

8

意见和建议的处理

8.1

征求意见处理情况

个单位发送了《征求意见稿》,收到

个单位回函,有

个单位提出了

条建议或

意见,采纳了所提出的

条建议和意见,见《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汇总处理表》。

8.2

审定会意见处理情况

2015

月 日~ 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温州市召开了《铜原矿

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审定会,对《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13

部分

氟量

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2015-0xxxT-YS)标准进行了审定会,提出了***条修改意见(见

会议纪要),根据审定委员会的意见进行了修改。

审定委员会认为,该标准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

9、预期效果

《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13

部分

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标准为首次

发布的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13

部分

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标准在铜原

矿和尾矿质量控制中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

GB/T

6730.28-2006,

铁矿石

氟含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S].

[2]

GB/T

1819.15-2006,锡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S].

[3]

GB/T

1819.15-2006,锡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S].

[4]

GB/T

3884.5-2012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S].

[5]GB/T

4633-2014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

[S].

[6]段慧

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的氟化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1;

[7]

刘在美

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铜矿石中氟量的不确定度分析[J],有色矿冶

,

2009,1;

[8]

谢立进

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冰铜中氟[J],

有色矿冶,2014,6;

4

[9]

孙红英

等.锡精矿中氟的测定新方法[J],

土壤与环境,2002,4;

[10]

高华

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铝土矿、赤泥中的氟[J],山西科技,2004,2;

[11]

王俊荣

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测试技术,

2005,3.

[12]

周玉文,赵生国.铜精矿中氟离子测定方法的研究[J].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26(21):47-48.

附件

1:《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13

部分

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试验报

附件

2:《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13

部分

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精密度

试验数据处理

附件

1:

《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13

部分

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试验报告

1

前言

根据

2014

9

月召开的《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行业标准讨论会,我单位负责

承担《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氟量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标准起草工作。离子

选择电极法测定氟量,我们采用氢氧化钠熔融分解试料,用水浸出熔融物后过滤,控制溶

pH 6.5~7.0,在柠檬酸钠-三乙醇胺介质中,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氟离子选择

电极为指示电极,用电位测量仪测定氟量。测定范围:0.025%~1.00%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

2.1.1

氢氧化钠(优级纯)。

2.1.2

盐酸(ρ1.19

g

/

mL)。

2.1.3

硝酸(ρ1.42g/mL)。

2.1.4

硝酸(1+4)。

2.1.5

柠檬酸钠溶液(294g/L):称取

294g

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溶于水中,用水

稀释至

1000mL。

2.1.6 三乙醇胺溶液:100mL

三乙醇胺[N(CH2CH2OH)3]加

64mL

盐酸(2.1.2)调至

pH6.5~7.0,用水稀释至

500mL,混匀。

5

氟的质量分数/%

试料量/g

0.025~0.05

1.00

0.05~0.50

0.50

0.50~1.00

0.20

2.1.7

氟标准贮存溶液:称取

2.2110g

120℃干燥

2

小时的氟化钠(优级纯),溶于水,

移入

500

mL

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转入干燥的塑料瓶中贮存。此溶液

1

mL

2mg

氟。

2.1.8

氟标准溶液:移取

25.00

mL

氟标准贮备溶液(2.1.7)于

5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到刻度,混匀。转入干燥的塑料瓶中。此溶液

1

mL

100μg

氟。

2.1.9

氟标准溶液:移取

50.00

mL

氟标准贮备溶液(2.1.8)于

5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到刻度,混匀。转入干燥的塑料瓶中。此溶液

1

mL

10μg

氟。

2.1.10

苯酚红溶液(2g/L):称取

0.1g

苯酚红,加

6mL

氢氧化钠溶液(0.05mol/L),用

水稀释至

50mL,混匀。

2.2

仪器

对主要检测设备的精度及灵敏度进行了规定:

对氟离子选择电极:要求氟含量在

10-1~10-6mol/L

浓度内,电极电位与浓度的负对数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电极在使用前应在

10-3mol/L

氟化钠溶液浸泡

1h,使之活化,然后以

水洗至洗涤液含氟不大于

10-6mol/L

后方能进行测定。

电位测量仪:精度

0.1mV。

2.3

条件试验

2.3.1

称样量的选择

本试验选择的称量量见表

1。

1

样品的称样量

2.3.2

熔剂加入量

采用氢氧化钠熔样方式可实现样品的熔解。分别使用

4

克、6

克、8

克氢氧化钠加入量

对铜矿石

1#、标准物质

ZBK335(氟含量

1.15%)和

GBW07170(氟含量

0.10%)进行熔解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加入

6~8g

氢氧化钠熔样,结果均在标准值误差范围内。使用

4

克氢氧化钠

溶解

1#样品,洗出镍坩埚时样品粘坩埚底部,不易转移,感觉样品熔融不够充分,

GBW07170

标准物质,浸取镍坩埚时样品有结块现象且匀散度较差,而使用

6、8

克溶剂无

此现象,使用

4

克氢氧化钠的

2

个标准物质测定值与证书值相比相对偏低,所以

4

克溶剂

存在熔样不完全的风险;8

克虽然结果可靠,但明显氢氧化钠使用过量,样品熔融过程中

6

熔样温度℃

称样量

氟加标量

测定次数

回收率(%)

400

1

1

毫克

1

97.2

2

100.5

500

1

1

毫克

1

96.7

2

100.0

600

1

1

毫克

1

97.8

2

98.9

700

1

1

毫克

1

93.4

2

98.3

800

1

1

毫克

1

溢出报废

2

溢出报废

氢氧化钠用

样品号/标准物质

1#

GBW07170

ZBK335

4

1

0.038

0.093

1.09

2

0.036

0.094

1.11

6

1

0.035

0.10

1.15

2

0.035

0.10

1.14

8

1

0.036

0.10

1.17

2

0.036

0.10

1.14

定值/证书值(%)

0.035

0.10±0.01

1.15±0.06

也容易溢出坩埚。实验选择加入

6g

氢氧化钠。

2

不同熔剂加入量实验

2.3.3

熔样温度的选择

采用

1#样加入

1mg

氟测定回收率的方法考察最佳熔样温度。试验了

400℃、500℃、

600℃、700℃和

800℃5

个熔样温度。结果表明,400-600℃回收率良好,700℃有的样品有

溢出痕迹,回收率开始下降,800℃样品溢出坩埚。为保证样品中氟的有效溶出,本方法选

600℃熔样温度。

3

不同熔样温度实验

7

熔样时间(分钟)

称样量

测定次数

测定值(%)

5

1

1

0.036

2

0.035

10

1

1

0.035

2

0.036

15

1

1

0.035

2

0.035

20

1

1

0.034

2

0.034

2.3.4

熔解时间的选择

采用

1#样品,按照实验方法于电炉上加热蒸发水分至试样呈流体状并摇匀,移入

600℃马弗炉中,分别熔融

5、10、15、20min,取出,以下按试验方法完成测定。试验表

明,熔融时间在

5-20min

内,结果稳定,但是随着熔融时间的加长,镍坩埚侵蚀加重,实

验选择熔融时间为

10min。

4

不同熔样时间实验

2.3.5

pH

对电位的影响

为了研究铜原尾矿中氟离子测定电位稳定的

pH

范围,作低氟铜原矿样品加标准的

E-

pH

图。熔解低氟铜原矿样品

2

份,合并滤液,吸取

10mL

样液

13

份,分别加入

100µg

氟标

准溶液,用硝酸调不同的

pH

溶液,然后分别测定其电位,作图。由图

1

可知,测定溶液中

pH

6.5~7.7

电位平稳。综合其它参考文献,本方法选择控制溶液

pH

6.5~7.0。

1

pH

对电位的影响实验

8

2#样品

0.5g

加入

400µg

4#样品

0.2g

加入

600µg

加入铜(mg)

0

1

2

3

0

1

2

3

按最大称样量

1.0g

换算为铜

(%)

0

1

2

3

0

1

2

3

回收率(%)

101.5

98.2

95.8

95.8

96.1

94.8

96.1

99.9

柠檬酸钠加入量(ml)

2.5

5

7.5

10

12.5

15

17.5

20

回收率(%)

90.6

93.3

94.9

96.9

98.9

99.8

102.0

102.9

电位

2mg/L氟+样品E-pH图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

0 2 4 6 8 10 12 14 16

pH

2.3.6

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用量实验

吸取

10mL

低氟铜原矿样品滤液

8

份,加入

100µg

氟,加入不同量柠檬酸钠分别测定

电位,测得回收率。由表

1

可见,加入

12.5-17.5mL

柠檬酸钠及

5mL

三乙醇胺可达到掩蔽

效果,回收率达到

98%-102%。实验选择加入

15mL

柠檬酸钠。

5

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柠檬酸钠用量实验

2.3.7

共存元素干扰试验

铜对本试验方法中氟的影响

2#样品

0.5g,采用标准加入法,加入

400µg

氟;

4#样品

0.2g,采用标准加入法,

加入

600µg

氟,按照试验方法进行实验,分别取

4

10mL

滤液,加入不同量的铜测定电位,

求得回收率。由表

6

可知,3.0%铜含量不干扰试验。

6

铜含量影响试验

电位

另外,我实验室对含铜量分别为

12.59%和

6.78%的铜矿标准物质的检测,说明铜含量

12.59%以下不干扰测定。

7

高铜含量有证标准物质检测结果

9

标准物质号

GBW07170

ZBK335

证书铜含量(%)

12.59

6.78

证书氟含量(%)

0.10±0.01

1.15±0.06

1

0.10

1.13

2

0.094

1.17

3

0.11

1.18

4

0.10

1.15

5

0.10

1.14

6

0.10

1.12

7

0.096

1.21

平均值(%)

0.10

1.16

样品

称样量

氟加标

测定次数

回收率(%)

二氧化硅含

(53.36%)

0.5

1

毫克

1

99.5

2

99.0

3

98.6

二氧化硅含

(53.36%)

1

标样值

0.080±

0.004

1

103.8

2

101.3

3

101.3

二氧化硅对本试验方法中氟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对53.36%二氧化硅含量的标准物质(GBW07234)进行氟加标回收试验,考察二氧化

硅对氟测定的干扰。由表8

可知,53.36%以下二氧化硅含量不干扰试验。

8

二氧化硅含量影响试验

铝对本试验方法中氟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对8.04%铝含量的标准物质(GBW07234)添加高纯氧化铝,人工合成20%铝含量的

铜矿石样品并进行氟加标回收试验,考察铝对氟测定的干扰。由表9

可知,20%以下铝含量不干扰

试验。

10

干扰

元素

加入干扰离子

量(毫克)

换算为干扰

元素含量

(%)

称样量

(克)

氟加标量

(毫克)

测定次数

回收率

(%)

铁离

500

50

1

1

1

96.3

2

99.0

镁离

100

10

1

1

1

96.8

2

96.3

GBW07234

称取量

(g)

高纯三氧化二铝

称取量(g)

合成样称样量

(克)

合成样换算为铝

含量

(%)

氟加标量(毫克)

回收率(%)

0.7312

0.2694

1.0006

20.13

1

101.1

0.7298

0.2690

0.9988

20.13

1

101.1

9

铝含量影响试验

铁和镁离子对本试验方法中氟的影响

称取

1#样品

1g,加入

1

毫克氟,按照试验方法进行实验,

在转移至

100

毫升容量瓶定

容之前,加入干扰离子如下表所示。

10

铁和镁离子影响试验

结果证明,50%铁和

10%镁不干扰测定。

2.4

分析方法

2.4.1

试样

样品粒度不大于

100

μm。

样品预先在

105℃±5℃烘

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4.2

分析步骤

试料

按表

1

称取试样,精确至

0.0001g。

测定次数

独立进行二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空白试验

11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测定

.1

将试料(

)

置于

30

mL

镍坩埚中,加入

6.0g

氢氧化钠(2.1.1),于电

炉上加热熔化脱水至流体状并摇匀,转入已升温至

600℃的高温炉中,熔融

10min,取出。

将熔融物均匀摇动于坩埚壁上,稍冷。

.2

将坩埚与熔融物置于预先盛有

75mL

热水的

250mL

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在电热

板上加热浸取熔融物,用水洗净表面皿、坩埚和玻璃棒,冷至室温,将溶液连同沉淀一起

移入

1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干过滤。

.3 移取

10.00mL

滤液,置于

50mL

容量瓶中,加

15mL

柠檬酸钠溶液(2.1.5),1

滴苯酚红溶液(2.1.10),用硝酸(2.1.4)调至溶液刚变黄色。

.4

5mL

三乙醇胺溶液(2.1.6),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5

将溶液全部倒入干燥的

100mL

烧杯中,放进搅拌棒,插入氟离子选择电极和饱

和甘汞电极,在搅拌情况下,与电位测量仪上测量平衡电位值。

注:平衡电位是指搅拌状态下,电极电位每分钟变化不大于

0.2mV。

工作曲线绘制

移取

2.50mL、5.00mL

氟标准溶液(2.1.9)和

1.00

mL、1.50

mL、2.50

mL

氟标准溶

液(2.1.8),分别置于一组

50mL

容量瓶中,加

10mL

试料空白溶液(),15mL

柠檬

酸钠溶液(2.1.5),1

滴苯酚红溶液(2.1.10),用硝酸(2.1.4)调至溶液刚变黄色。以

下按

.4

.5

条操作,按氟浓度由低到高的次序与试料同时进行测定。以

氟离子浓度负对数为横坐标,电位值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2.4.3

分析结果的计算

氟含量以质量分数

wF

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1)计算:

wF

c

V0

V2

106

m

V1

100

………………(1)

式中:

c

——自工作曲线上查得氟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o

——

试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1

——

分取试液的体积,

单位为毫升(mL);

V2

——

测定试液的体积,

单位为毫升(mL);

12

样品编号

称样量

g

测定值

%

平均值

%

标准偏差

RSD

%

1#

1.0

0.035

0.034

0.035

0.037

0.037

0.034

0.034

0.035

0.036

0.036

0.036

0.035

0.0011

3.14

2#

0.5

0.075

0.077

0.071

0.074

0.072

0.071

0.074

0.078

0.073

0.074

0.079

0.074

0.0027

3.65

3#

0.5

0.21

0.21

0.21

0.20

0.21

0.22

0.21

0.21

0.20

0.22

0.21

0.21

0.0063

3.00

4#

0.2

0.60

0.59

0.59

0.59

0.59

0.60

0.60

0.60

0.61

0.60

0.59

0.60

0.0067

1.12

5#

0.2

0.98

1.00

0.99

0.99

1.04

1.02

1.04

0.98

1.02

1.03

1.04

1.01

0.024

2.38

m

——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表示至两位小数。若氟量小于

0.10%时,表示三位小数。

3

方法精密度试验

按试验方法分别称取

1#、2#、3#、4#、5#、试样各

11

只(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按

照试样分析步骤进行分解、测定,结果见表

11。

11

精密度试验

由上表可见,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3.65%,方法精密度好。

4

加标回收实验

13

样品编号

称样量/g

样品含氟量/μg

加入氟量/μg

测得氟量

/μg

回收率/%

2#

0.5003

370.22

400.00

776.18

101.49

0.5001

370.07

400.00

759.75

97.42

0.5016

371.18

400.00

756.50

96.33

4#

0.2003

1193.79

600.00

1818.81

104.17

0.2009

1197.36

600.00

1772.71

95.89

0.2007

1196.17

600.00

1772.71

96.09

测定次数

GBW07170

ZBK335

1

0.10

1.13

2

0.094

1.17

3

0.11

1.18

4

0.10

1.15

5

0.10

1.14

6

0.10

1.12

7

0.096

1.21

平均值/%

0.10

1.16

标准偏差/%

0.0050

0.031

相对标准偏差/%

5.00

2.67

标准值/%

0.10±0.01

1.15±0.06

为了考察方法的准确度,分别在

2#、4#样品中加入不同量的氟各

3

只,按试验方法进

行分解试样、测定,结果见表

12。

12

加标回收实验

方法加标回收率在

95%-105%之间,能满足测定要求。

5

准确性试验

GBW07170

ZBK335

两个铜矿石标准物质进行

7

次独立测定,测定结果见表

10。

表中测定结果表明,草案规定方法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小于

0.031%、相对标准偏差

小于

5%,与标准物质的标称值基本一致。

13

准确性试验结果

6

方法对照试验

14

样品编号

本法测定值(%)

本法测定

平均值

(%)

离子色谱法

测定平均值

(%)

1#

0.035

0.034

0.035

0.037

0.037

0.034

0.034

0.035

0.036

0.036

0.036

0.035

0.031

3#

0.21

0.21

0.21

0.20

0.21

0.22

0.21

0.21

0.20

0.22

0.21

0.21

0.22

5#

0.98

1.00

0.99

0.99

1.04

1.02

1.04

0.98

1.02

1.03

1.04

1.01

0.92

选择

3

个不同水平的铜原矿和尾矿样品,分别采用本方法和离子色谱法进行氟含量的

测定,结果见表

14。

14

分别用本方法和离子色谱法对样品中氟含量的测定结果

6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铜原矿和尾矿中氟(0.025%~1.00%)试样经过氢氧化钠分解效果较好;

用水浸出熔融物后过滤,控制溶液

pH 6.5~7.0,在柠檬酸钠-三乙醇胺介质中,以饱和甘

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氟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用电位测量仪测定氟量。方法准确、干

扰少、易操作、重复性好;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

95.0~105.0%之间,方法的准确度较高;

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3.65%,精密度较高;适用于测定铜原矿和尾矿中

0.025%~1.00%

的氟含量。

附件

2:

《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13

部分

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精密度试验数据处理

在方法检测范围内,按铜原矿和尾矿中氟量的高低梯次,统一选定

5

个样品,在连云

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化矿金检测中心、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进行

11

次独立测定,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测试研究所、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

杭州富春江冶炼有限公司化验室各进行

7

次独立测定,计算重复性标准偏差及再现性标准

偏差,其试验数据及计算结果见附表:

15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

水平

5

1

0.0321

0.0731

0.199

0.582

0.999

2

0.0332

0.0768

0.188

0.589

0.99

3

0.035

0.0757

0.197

0.57

0.969

4

0.0329

0.0694

0.201

0.596

0.987

5

0.0338

0.0721

0.19

0.601

1.001

6

0.0331

0.0782

0.203

0.589

0.999

7

0.0299

0.0714

0.192

0.591

0.995

平均值%

0.0329

0.0738

0.196

0.588

0.991

标准偏差%

0.0016

0.0032

0.0058

0.0100

0.0111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

水平

5

1

0.0354

0.0785

0.22

0.567

0.966

2

0.0375

0.0853

0.218

0.562

0.98

3

0.0384

0.086

0.224

0.599

0.996

4

0.0391

0.0821

0.231

0.599

0.992

5

0.039

0.0832

0.213

0.58

0.961

6

0.0381

0.0832

0.234

0.605

0.971

序号

实验室名称

1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测试研究所

2

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

杭州富春江冶炼有限公司化验室

4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5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

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

协同试验的实验室

2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测试研究所检测数据

3

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数据

16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

水平

5

1

0.0349

0.0741

0.209

0.598

0.998

2

0.0352

0.0747

0.210

0.601

1.005

3

0.0352

0.0740

0.210

0.600

1.011

4

0.0351

0.0743

0.208

0.602

1.010

5

0.0348

0.0741

0.209

0.597

1.014

6

0.035

0.0741

0.211

0.602

1.021

7

0.0349

0.0740

0.208

0.600

0.999

平均值%

0.0350

0.0742

0.209

0.600

1.008

标准偏差%

0.0002

0.0002

0.0011

0.0019

0.0082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

水平

5

1

0.0371

0.0763

0.212

0.614

1.012

2

0.0336

0.0772

0.218

0.597

0.989

3

0.039

0.0727

0.209

0.616

0.974

4

0.0343

0.0734

0.217

0.588

0.998

5

0.0364

0.0771

0.215

0.624

1.023

6

0.0352

0.0764

0.228

0.593

1.034

7

0.0347

0.0758

0.197

0.578

0.977

平均值%

0.0358

0.0756

0.214

0.601

1.001

标准偏差%

0.0019

0.0018

0.0095

0.0168

0.0229

7

0.0367

0.0807

0.222

0.585

0.994

平均值%

0.0377

0.0827

0.223

0.585

0.980

标准偏差%

0.0013

0.0026

0.0073

0.0167

0.0143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

水平

5

1

0.0391

0.0752

0.204

0.582

1.061

4

杭州富春江冶炼有限公司化验室检测数据

5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数据

6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数据

17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

水平

5

1

0.0349

0.0748

0.208

0.599

0.983

2

0.0335

0.0766

0.206

0.589

0.995

3

0.0353

0.0712

0.21

0.587

0.987

4

0.0371

0.0736

0.202

0.586

0.988

5

0.037

0.0724

0.207

0.588

1.041

6

0.0337

0.071

0.216

0.603

1.02

7

0.0344

0.0737

0.211

0.601

1.04

8

0.0346

0.0777

0.208

0.603

0.984

9

0.0358

0.0734

0.203

0.608

1.019

10

0.0356

0.0742

0.216

0.601

1.027

11

0.0364

0.0791

0.214

0.593

1.037

平均值%

0.0353

0.0743

0.209

0.596

1.011

标准偏差%

0.0012

0.0026

0.0048

0.0078

0.02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