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3月九年级模拟考试试题卷
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指定
位置,然后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
工整,笔迹清晰。
3.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雪下了一夜
胡竹峰
①真想念旧时的雪夜。记忆里昏黄亮白,暮色由远及近,田园一点一点隐没。天渐渐暗下去,万物像失
了魂魄,鸡鸣犬吠,牛羊在栏里吃草,猫窝在屋檐下,各种声音悄然隐在积雪中。炊烟自囱口涌向天上,先
是汹涌沉沉的一团团,渐渐变淡,慢慢消散融入虚空。溪流自顾自在山沟里,水滴却凝在石缝成了冰晶。
②黄昏时,邻人自集市买得酒菜踏步而归。雪地淡淡的足迹,如白纸墨痕。庭院斗大的灯罩亮起,似燃
火炬,雪白里有灯光,灯光里有雪白,雪色与灯光辉映。红尘世俗之乐有真意,当浮一白也。
③少年乡居时,最喜欢下雪,午后朔风卷地,傍晚开始下雪籽,一颗颗在地上滚动,终于飘起雪花。任
雪下了一夜,闭门读书作文,天下可置之度外。清晨起床,.窗台一簇簇雪,屋檐与树上低垂着冰凌。展院一
夜之间白了头,萝卜、白菜都白了,夏日十分藏蕤的枸骨树也白了,泛着苍青。雪落满苍绿的香樟叶,落在
肥硕的梧桐树上,棕桐一掌掌白,蜡梅淡黄的花蕊结数点素心。瓦屋顶上更有厚厚的雪L几天不见消融。伴
雪而居,原野皑皑,人茫然不知时序。每天夜里与祖父围炉而坐,乡野传奇一章章,仿佛古老的旧画。这是
有意思的。花月流水的独语,烟波浩渺的长歌,总不及雪夜清寒令人低回。灌然虚明,天地间一白,忧乐由
我。
④有雪的夜晚,有月亮更好看。雪光清凉,月光也清凉。轻盈的雪映着昏黄的月亮,满目清白。没有月
亮的时候,天际满目星斗,是另一种况味。星光下弥漫着清朗、冰冷的气息,远处的农家院子里人影晃动,
隐着无数坛坛罐罐,家长里短。彻骨的寒气透过纸窗,冷得人心一紧,红彤彤的火炉熏了半天,方才满室春
意。
⑤天晴的日子,瓦檐融雪如覆水,像古老的更漏,昼夜滴答。偶尔,积雪自屋顶轰泻下来,如奔马腾空
而至,又像玉堆倾倒,那是时间滚滚的见证。日子一天天淡淡来去,该走的走,要来的来。
⑥记得一年深冬,夜风已经透凉,突然飘起细雪。,禀冽的夜,像幽深的古井,片片雪花如寒星点点沉落。
雪花透过树枝零落地上,一片片在灯下晶亮,又清素安静。庭前石头清凉,雪片静静扬下来,石头一半清幽,
一半明媚,真是动人心肠。想告诉别人雪夜有多美,却遍寻不到。留在少年记忆里的那种心绪,又寂寞又旷
远。
⑦于一泓清冷里看雪,静中开花,开的是心花。雪里庄严,心中怡悦端然。雪下了一夜,山林闲寂,有
冰霜气骨玉精神。冰霜气骨玉精神是好文章的质地,古人说柳宗元文章如玉佩琼琨。黄山谷论文,尤重从容
中玉佩之音。过去的高人逸士,作山水自娱,常写雪景。寻常见惯的峦姿,积雪覆白,蓦地添出层叠来,寄
托岁寒明洁的意思。
⑧这个冬天,雪一直未下,心里念叨了许久。前些天,好不容易有了寒风,听到泠泠意思,到底没有下
雪,路边青霜簌簌,倒是厚了些许。每天翻唐人传奇,总舍不得看完,简素,古艳,奇崛,应该留几篇在雪
夜里看。
⑨故乡的雪多年未见了,他乡的雪也是好的,天下处处有好雪。雪让天她静默,远处山脊镶玉,楼台檐
角染白,万木失翠,宛然新生,平旦之气充盈。茫茫白雪,林木疏落有致,像水墨画,又有文章的风致。出
过一本散文集,书名颇费周折,后来索性叫《雪下了一夜》,似乎也清隽,毕竟自然风味。行文自然比下笔
自在还好,何晏说,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
⑩文章有风有露有花有月皆可喜,但不及霜雪落在纸页间沉稳。那是天地的雪,村野的雪,草木的雪,
也是白茫茫一片往昔的雪,通往明月前身,通往旧日韶华,通往安静故园。文辞不及先贤万一,寄情明洁之
心,古今无异。
(出自《光明日报》2022年版)
1.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写出“我”在不同时期对雪的心情或感受。
少时年乡居,①------------年深冬,②→这个冬天,③
2.文章第①段写到“真想念旧时的雪夜”,依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为何想念旧时的雪夜?
3.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偶尔,积雪自屋顶轰泻下来,如奔马腾空而至,又像玉堆倾倒,那是时间滚滚的见证。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与链接材料在描写“雪景”时有哪些相同之
处。
链接材料】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
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老舍《济南的冬天》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各题。
“快趣”与“慢妙”
王南海
①人们是喜欢快的,快有快的趣味。
②比如古人诗中就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迈,大江浩荡,水流湍急,舟行千里。随着时代发展,
科技一路前行,高铁应运而生。如今,不要提“千里江陵一日还”,即使早晨在广州吃罢早茶,下午也可
以闲适地在北京吃烤鸭。
③我也喜欢快趣。比如当你想旅行时,翻开中国地图或是旋转地球仪,千里万里,甚至大洋彼岸,都
不再是遥远的距离。我们已经居住在一个地球村。通讯技术也发达了。想来,小时候要想打个长途电话,
需先到邮电局排队,然后申请一个小牌子,进入电话亭中接通。每一分钟都是昂贵的电话费用,让人只能
长话短说。
④如今,多种通讯方式,早就不再需要去排队打长途。邮件,短信,甚至微信,都可以让天涯咫尺
间,哪怕在异国他乡,也能马上看到你的笑脸。人们不再写字,不再字斟句酌,表达快捷,何乐而不为?
⑤但是,静下来想想,慢也有慢的妙处。
⑥慢下来,也很幸福。比如慢车旅行,如果你有一段长长的假期,不妨选择一种慢车旅行。车的速度
不快,你可以慢慢地观赏田野风光,可以和周边的游客慢慢地唠唠家常。此时,一切都缓缓的,不急不
躁。车轮的光当,吭当”声似乎也极富韵律之美。
⑦慢慢地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先是铺平信纸,信纸上有淡淡的花纹,那是我精挑细选的结果。找
出朱红的钢笔,一字一画地写上思念,有时候,需要想想,应该如何表达。有时候,自己也会被其中的妙
趣逗乐。想象着朋友打开信纸后,会以什么样的表情读信,心中也会洋溢着一种温暖。A
⑧慢慢地写一幅字。需要用老式的砚台。需要慢慢地磨墨,慢慢地运笔。记得读过毕淑敏的一篇散
文,说:既然有调好的墨汁,为什么还要去研墨?一位老人说:“要那么快干什么?慢慢地磨墨,慢慢地
想,慢慢地酝酿情绪,慢慢地琢磨还有什么更好的表现方式,一圈圈地磨着墨,思绪也就慢慢地分泌出
来、深入下去,看着清水渐渐地,变得像糯米粥一样稠厚,火候就快到了。”B
⑨慢慢地在乡下种种菜,喝喝茶。人需要拥抱自然,更需要“接地气”。慢下来,让自己在乡下体味
田园之美,懂得四季之乐,看着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感受着四时节令,一份熨过的平静便油然而
生。C
⑩感情也需要慢慢的。人们说,那时慢,一份美好的情愫,如一枚小小的种子,暗暗地播种,它需要
两个人精心地呵护,慢慢地经历时光,才彼此有了默契和依恋。那份感情,才会如水到渠成,可以经历岁
月和时光的检验。
⑪在快与慢之间,人们做着选择和评判。想来,快有快趣,慢有慢妙。
5.下列对选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谈论“快”后谈论“慢”,主要是由于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普遍追求快节奏,紧扣时代热点。
B.作者前后两次举旅行的例子,说明科技进步增加了旅行的“快趣”,而慢车旅行也有“慢妙”.
C.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论证了“快”和“慢”的辩证关系。
D.第⑧段中,老人认为慢慢磨墨好处多多,如可以酝酿情绪、琢磨方法、分泌思绪、把握火候等。
6.本文中作者先后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说明“慢也有慢的妙处”?
7.下列句子是从原文中摘出来的,如果还原到文中去,放在A、B、C哪一处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从前的脚步好慢,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要走一天的时间。从前的日子很慢很暖,裹在淡淡
的烟火里,日日年年”。
二、名著阅读(7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甲】
又过了六年,母亲老病卧床。王冕百方延医调治,总不见效。一日母亲吩咐王冕道:“我眼见得不济
事了。但这几年来,人都在我耳根前说你的学问有了,该劝你出去做官。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
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为不美。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
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闭。”
【乙】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槽,/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儒林外史》,小说运用独特的讽刺艺术手法,刻画了科举制度下的各色士林学子的形
象,深刻批判了当时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
B.【甲】文中的王冕开始时孝顺、勤奋好学;后来认识潘三后就堕落成厚颜无耻、强词夺理、人格沦
丧、自私冷漠、忘恩负义、不可一世的卑鄙小人。
C.【乙】文节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
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D.【乙】诗全诗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全诗不断地使用排比和反复
的修辞手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更加隽永。
9.【甲】【乙】两个选段都塑造了女性形象,请结合选段内容分别分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31分)
(~)(8分,每小题1分)
10.古诗文积累,填写各题。
(1)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3)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戍边将士既想归乡,又想报国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朝廷重用愿望的句子是: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6)《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7)《出师表》中表现作者生活淡泊,无意功名利禄的志趣和品格的句子是:
(8)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出现了数以万计的优秀篇章。这类诗词中有如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名句,自古流传至今,滋养了一代
代炎黄子孙。
(二)古诗词赏析(1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各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从军行®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②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隆@,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注】①从军行:乐府古题,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②笳(jia):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古时为
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③陲(Chui):边陲,边地。
1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词以"醉里挑灯看剑”的情景把读者引入梦境,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1W,铁马冰河入梦
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B.【甲】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C.【乙】诗中“悲”字渲染了紧张的战斗气氛,“乱”字则表现了战马的兴奋嘶鸣。
D.【甲】词中的“八百里”表明军营范围大,气势磅礴;【乙】诗中的“行人”指的是士兵,“名王”指
的是敌军的首领。
12.【甲】词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堪称妙绝,请结合“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分析作者是如何
描述场景的。
13.结合相关诗句,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两首诗词的异同。
(=)(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口:“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猫亭久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日:“备举军东下,锐气
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
当罢②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叶费之各怀愤恨。……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
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⑥也。今住已久,
不得我便⑦,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椅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
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
【注】①夷道虢(Xia)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罢:同“疲”,疲乏。③制:掌握。④猾
虏:狡猾的家伙。⑤尝:经历。⑥干:做。⑦便:便利。⑧椅(jτ))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⑨敕:命
令。
1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回焉间:参与B.忠之展也属:类
C.今缘山行军缘:沿着D.以火攻族之拔:拔起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一战以火攻拔之
B.战于长勺自当罢干木石之间
C.乃入见川攻一营
D.公将驰之故逐年
1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17.请将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吾己晓破之之术。
18.填空。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鄙”都得到了
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文中的曹刿与乙文中的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他们所采取的共同的方法是
四、语文综合实践(12分)
1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孽菜(hiin)狡斯(xia)隐国(ni)战战藤兢(jɪng)
B.烟图(chong)圾气(dWo)契合(qι)味同嚼蜡(JiGo)
C搴然(mð)熏陶(tao)瘦朝(XUe)浮光球影(院)
D.挑衅(Xin)顷刻(qing).首(qi)吸唠叨叨(Iao)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作超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
能创造意境。
B.别人写诗要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东坡则多是停手挡来。
c.我校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他首当募件,报名参加了学校“垃圾分类小分队”。
D.“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云南偏远山区,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她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是"
至名归。
2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B.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目的是旨在让孩子们健康发展,先“成人”再“成才”。
C.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经至少建成了60万个“农家书屋”,这些书屋已经成为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
园。
D.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在全球应对气候方面具有建设性意义,也有利于中
国自身可持续发展。
22.你所在社区准备开展“智能服务敬老月”活动,请你积极参与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新闻宣传窗】
(1)根据以下消息,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
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
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
《实施方案》指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
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
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连心调解室】
(2)某小区门口的超市只用智能方式收款,不收现金,导致不少老人购物不便。请你劝说超市老板王叔
叔同意现金支付。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23.题目:
承天寺的一轮明月治愈了失意的苏轼,温柔的莎莉文老师治愈了残缺的海伦•凯勒,一树盛开的紫藤
萝治愈了悲伤的宗璞。亲爱的你,是否也有被治愈的经历?可能是一次期待的旅行,一句暖心的话,一本
有趣的书……
请以“治愈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
发表议论,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或感悟。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4.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奔流不绝。
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
除外),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雪下了一夜
胡竹峰
①真想念旧时的雪夜。记忆里昏黄亮白,暮色由远及近,田园一点一点隐没。天渐渐暗下去,万物像失
了魂魄,鸡鸣犬吠,牛羊在栏里吃草,猫窝在屋檐下,各种声音悄然隐在积雪中。炊烟自囱口涌向天上,先
是汹涌沉沉的一团团,渐渐变淡,慢慢消散融入虚空。溪流自顾自在山沟里,水滴却凝在石缝成了冰晶。
②黄昏时,邻人自集市买得酒菜踏步而归。雪地淡淡的足迹,如白纸墨痕。庭院斗大的灯罩亮起,似燃
火炬,雪白里有灯光,灯光里有雪白,雪色与灯光辉映。红尘世俗之乐有真意,当浮一白也。
③少年乡居时,最喜欢下雪,午后朔风卷地,傍晚开始下雪籽,一颗颗在地上滚动,终于飘起雪花。任
雪下了一夜,闭门读书作文,天下可置之度外。清晨起床,窗台一簇簇雪,屋檐与树上低垂着冰凌。庭院一
夜之间臼了头,萝卜、白菜都臼了,夏日十分嬴燕的枸骨树也白了,泛着苍青。雪落满苍绿的杳樟叶,落在
肥硕的梧桐树上,棕桐一掌掌白,蜡梅淡黄的花蕊结数点素心。瓦屋顶上更有厚厚的雪,几天不见消融。伴
雪而居,原野皑皑,人茫然不知时序。每天夜里与祖父围炉而坐,乡野传奇一章章,仿佛古老的旧画。这是
有意思的。花月流水的独语,烟波浩渺的长歌,总不及雪夜清寒令人低回。湛然虚明,天地间一白,忧乐由
我。
④有雪的夜晚,有月亮更好看。雪光清凉,月光也清凉。轻盈的雪映着昏黄的月亮,满目清白。没有月
亮的时候,天际满目星斗,是另一种况味。星光下弥漫着清朗、冰冷的气息,远处的农家院子里人影晃动,
隐着无数坛坛罐罐,家长里短。彻骨的寒气透过纸窗,冷得人心一紧,红彤彤的火炉熏了半天,方才满室春
意。
⑤天晴的日子,瓦檐融雪如覆水,像古老的更漏,昼夜滴答。偶尔,积雪自屋顶轰泻下来,如奔马腾空
而至,又像■玉堆倾倒,那是时间滚滚的见证。日子一夭夭淡淡来去,该走的走,要来的来。
⑥记得一年深冬,夜风已经透凉,突然飘起细雪。凛冽的夜,像幽深的古井,片片雪花如寒星点点沉落。
雪花透过树枝零落地上,一片片在灯下晶亮,又清素安静。庭前石头清凉,雪片静静扬下来,石头一半清幽,
一半明媚,真是动人心肠。想告诉别人雪夜有多美,却遍寻不到。留在少年记忆里的那种心绪,又寂寞又旷
远。
⑦于一泓清冷里看雪,静中开花,开的是心花。雪里庄严,心中怡悦端然。雪下了一夜,山林闲寂,有
冰霜气骨玉精神。冰霜气骨玉精神是好文章的质地,古人说柳宗元文章如玉佩琼瑁。黄山谷论文,尤重从容
中玉佩之音。过去的高人逸士,作山水自娱,常写雪景。寻常见惯的峦姿,积雪覆白,蓦地添出层叠来,寄
托岁寒明洁的意思。
⑧这个冬天,雪一直未下,心里念叨了许久。前些天,好不容易有了寒风,听到泠泠意思,到底没有下
雪,路边青霜簌簌,倒是厚了些许。每天翻唐人传奇,总舍不得看完,简素,古艳,奇崛,应该留几篇在雪
夜里看。
⑨故乡的雪多年未见了,他乡的雪也是好的,天下处处有好雪。雪让天地静默,远处山脊镶玉,楼台檐
角染白,万木失翠,宛然新生,平旦之气充盈。茫茫白雪,林木疏落有致,像水墨画,又有文章的风致。出
过一本散文集,书名颇费周折,后来索性叫《雪下了一夜》,似乎也清隽,毕竟自然风味。行文自然比下笔
自在还好,何晏说,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
⑩文章有风有露有花有月皆可喜,但不及霜雪落在纸页间沉稳。那是天地的雪,村野的雪,草木的雪,
也是白茫茫一片往昔的雪,通往明月前身,通往旧日韶华,通往安静故园。文辞不及先贤万一,寄情明洁之
心,古今无异。
(出自《光明日报》2022年版)
I.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写出“我”在不同时期对雪心情或感受。
少时年乡居,φ--------------------年深冬,®-这个冬天,®
2.文章第①段写到“真想念旧时的雪夜”,依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为何想念旧时的雪夜?
3.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偶尔,积雪自屋顶轰泻下来,如奔马腾空而至,又像玉堆倾倒,那是时间滚滚的见证。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与链接材料在描写“雪景”时有哪些相同之
处。
【链接材料】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
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老舍《济南的冬天》
【答案】1.①.最喜欢下雪;②.想和别人分享雪夜;③.期待下雪
2.因为“我”记忆中旧时的雪夜景色优美、寂静寥远,可以在雪夜听祖父讲述乡野传奇。
3.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积雪自屋顶掉落”这一动作比作“奔马腾空”“玉堆倾倒”,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积雪消融时的迅速,掉落时的急促。这也寓意着时光匆匆而逝,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怀念之
情。
4.示例:①内容上,都运用色彩来展现雪后大自然的景色;
②写法上: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生动的语言描写雪后美景的特点;
③情感上:都表达了作者对雪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1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③段中的“少年乡居时,最喜欢下雪”可得:最喜欢下雪。
根据第⑥段中的“想告诉别人雪夜有多美,却遍寻不到”可得:想和别人分享雪夜。
根据第⑧段中的“这个冬天,雪一直未下,心里念叨了许久”可得:期待下雪。
【2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②段中的“雪地淡淡的足迹,如白纸墨痕。庭院斗大的灯罩亮起,似燃火炬,雪白里有灯光,灯光
里有雪白,雪色与灯光辉映”,第④段中的“雪光清凉,月光也清凉。轻盈的雪映着昏黄的月亮,满目清
白。没有月亮的时候,天际满目星斗,是另一种况味。星光下弥漫着清朗、冰冷的气息”,第⑥段中的
“夜风已经透凉,突然飘起细雪。凛冽的夜,像幽深的古井,片片雪花如寒星点点沉落。雪花透过树枝零
落地上,一片片在灯下晶亮,又清素安静。庭前石头清凉,雪片静静扬下来,石头一半清幽,一半明媚,
真是动人心肠”“又寂寞又旷远”可得:“我”记忆中旧时的雪夜景色优美、寂静寥远。
根据“每天夜里与祖父围炉而坐,乡野传奇一章章,仿佛古老的旧画”可得:可以在雪夜听祖父讲述乡野
传奇。
【3题详解】
考查语句赏析。
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积雪自屋顶轰泻下来,如奔马腾空而至,又像玉堆倾倒”把“积雪自屋顶掉落”
这一动作比作“奔马腾空”“玉堆倾倒”。
联系前句中的“天晴的日子,瓦檐融雪如覆水”可知,此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在天晴的日子里,积雪
融化速度之快,从屋顶掉落下来的迅速。联系后句“日子一天天淡淡来去,该走的走,要来的来”可知,
此处还有深意,冬去春来,积雪融化,寓意着时光匆匆易逝。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
的惋惜与怀念之情。
【4题详解】
考查比较阅读。
从内容上,画线句中的“萝卜、白菜都白了,夏日十分蕨蕤的枸骨树也白了,泛着苍青”用颜色来描写雪
景。材料中的“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同样用颜色来描写雪景。
从写法上,“庭院一夜之间白了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雪后的庭院人格化。”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
的花衣”同样运用拟人的修辞,把雪后的小山人格化。
从情感上,画线句,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雪后的庭院,表现了作者对雪景的喜爱之
情。材料运用拟人的手法,同样从视角角度描写雪后的小山,表现了小山的秀美,表达了自己对雪景的喜
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各题。
“快趣”与“慢妙”
王南海
①人们是喜欢快的,快有快的趣味。
②比如古人诗中就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迈,大江浩荡,水流湍急,舟行千里。随着时代发展,
科技一路前行,高铁应运而生。如今,不要提“千里江陵一日还”,即使早晨在广州吃罢早茶,下午也可
以闲适地在北京吃烤鸭。
③我也喜欢快趣。比如当你想旅行时,翻开中国地图或是旋转地球仪,千里万里,甚至大洋彼岸,都
不再是遥远的距离。我们已经居住在一个地球村。通讯技术也发达了。想来,小时候要想打个长途电话,
需先到邮电局排队,然后申请一个小牌子,进入电话亭中接通。每一分钟都是昂贵的电话费用,让人只能
长话短说。
④如今,多种通讯方式,早就不再需要去排队打长途。邮件,短信,甚至微信,都可以让天涯咫尺
间,哪怕在异国他乡,也能马上看到你的笑脸。人们不再写字,不再字斟句酌,表达快捷,何乐而不为?
⑤但是,静下来想想,慢也有慢的妙处。
⑥慢下来,也很幸福。比如慢车旅行,如果你有一段长长的假期,不妨选择一种慢车旅行。车的速度
不快,你可以慢慢地观赏田野风光,可以和周边的游客慢慢地唠唠家常。此时,一切都缓缓的,不急不
躁。车轮的“啖,当,啖当”声似乎也极富韵律之美。
⑦慢慢地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先是铺平信纸,信纸上有淡淡的花纹,那是我精挑细选的结果。找
出朱红的钢笔,一字一画地写上思念,有时候,需要想想,应该如何表达。有时候,自己也会被其中的妙
趣逗乐。想象着朋友打开信纸后,会以什么样的表情读信,心中也会洋溢着一种温暖。A
⑧慢慢地写一幅字。需要用老式的砚台。需要慢慢地磨墨,慢慢地运笔。记得读过毕淑敏的一篇散
文,说:既然有调好的墨汁,为什么还要去研墨?一位老人说:“要那么快干什么?慢慢地磨墨,慢慢地
想,慢慢地酝酿情绪,慢慢地琢磨还有什么更好的表现方式,一圈圈地磨着墨,思绪也就慢慢地分泌出
来、深入下去,看着清水渐渐地,变得像糯米粥一样稠厚,火候就快到了。”B
⑨慢慢地在乡下种种菜,喝喝茶。人需要拥抱自然,更需要“接地气”。慢下来,让自己在乡下体味
田园之美,懂得四季之乐,看着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感受着四时节令,一份熨过的平静便油然而
生。C
⑩感情也需要慢慢的。人们说,那时慢,一份美好的情愫,如一枚小小的种子,暗暗地播种,它需要
两个人精心地呵护,慢慢地经历时光,才彼此有了默契和依恋。那份感情,才会如水到渠成,可以经历岁
月和时光的检验。
⑪在快与慢之间,人们做着选择和评判。想来,快有快趣,慢有慢妙。
5.下列对选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谈论“快”后谈论“慢”,主要是由于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普遍追求快节奏,紧扣时代热点。
B.作者前后两次举旅行的例子,说明科技进步增加了旅行的“快趣”,而慢车旅行也有“慢妙”.
C.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论证了“快”和“慢”的辩证关系。
D.第⑧段中,老人认为慢慢磨墨好处多多,如可以酝酿情绪、琢磨方法、分泌思绪、把握火候等。
6.本文中作者先后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说明“慢也有慢的妙处”?
7.下列句子是从原文中摘出来的,如果还原到文中去,放在A、B、C哪一处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从前的脚步好慢,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要走一天的时间。从前的日子很慢很暖,裹在淡淡
的烟火里,日日年年”。
【答案】5.C6.①慢车旅行;②给朋友写信;③写一幅字;④乡下种菜、喝茶;⑤培养感情。
7.放在C处最合适;第⑨段侧重于描述在乡下和自然中的“慢生活”,“贴地气”地体味田园之美、四季
之乐。而此句强调的地点是“村子”,过的日子带有乡村的“烟火”,这都与第⑨段相关联。
【解析】
【5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
C.读文可知,首段到④段论述“快趣”,第⑤段到⑨段论述“慢妙”,末段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快有快趣,慢有慢妙。故结构是分总。故选C。
【6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⑥段中的“比如慢车旅行”可得:慢车旅行。
根据第⑦段中的“慢慢地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可得:给朋友写信。
根据第⑧段中的“慢慢地写一幅字”可得:写一幅字。
根据第⑨段中的“慢慢地在乡下种种菜,喝喝茶”可得:在乡下种菜、喝茶。
根据第⑩段中的“感情也需要慢慢的”可得:培养感情。
【7题详解】
考查补充论据。从材料中的''脚步好慢”“日子很慢很暖”“村子”“烟火”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乡
村生活的烟火味,乡村生活的慢节奏。而第⑨段的“慢下来,让自己在乡下体味田园之美,懂得四季之
乐”可以看出,第⑨段侧重于描述在乡下和自然中的“慢生活”:“贴地气”地体味田园之美、四季之
乐。这与材料内容紧密关联。因此材料文字放在第⑨段的C处最为合适。
二、名著阅读(7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甲】
又过了六年,母亲老病卧床。王冕百方延医调治,总不见效。一日母亲吩咐王冕道:“我眼见得不济
事了。但这几年来,人都在我耳根前说你的学问有了,该劝你出去做官。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
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为不美。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
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闭。”
【乙】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儒林外史》,小说运用独特的讽刺艺术手法,刻画了科举制度下的各色士林学子的形
象,深刻批判了当时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
B.【甲】文中的王冕开始时孝顺、勤奋好学;后来认识潘三后就堕落成厚颜无耻、强词夺理、人格沦
丧、自私冷漠、忘恩负义、不可一世的卑鄙小人。
C.【乙】文节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
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D.【乙】诗全诗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全诗不断地使用排比和反复
的修辞手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更加隽永。
9.【甲】【乙】两个选段都塑造了女性形象,请结合选段内容分别分析。
【答案】8.B9.【甲】:王冕母亲是一个鄙弃污浊官场、为子长远考虑的形象。王冕母亲教导王冕不要
出去做官,实际上是对官场污浊的批判和对儿子前途未来的担忧,体现了王冕母亲对儿子深远的爱。【乙】:
大堰河是一个勤劳淳朴、乐观坚韧的形象。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
担着繁重的劳动,体现了她勤劳淳朴的品质;她“含着笑”不停歇地劳动,突出了她乐观坚韧的品质。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名著阅读。
B.“开始时孝顺、勤奋好学;后来认识潘三后就堕落成厚颜无耻、强词夺理、人格沦丧、自私冷漠、忘
恩负义、不可一世的卑鄙小人”是匡超人。故选B。
【9题详解】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甲段中的“将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可知,他教导王冕不要出去做官,表现了
对官场的厌倦与批判。根据“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
反为不美”可知,她为儿子的前途未来担忧。所以她是一个鄙弃污浊官场、为子长远考虑的母亲。
根据乙段中的“洗着我们的衣服”“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用手掏
着猪吃的麦糟”“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可知,她是一个
勤劳、坚韧的人。根据诗中重复出现“她含着笑”可知,她是一个乐观淳朴的人。
三、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8分,每小题1分)
10.古诗文积累,填写各题。
(1)忽如一夜春风来,O(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3)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戍边将士既想归乡,又想报国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朝廷重用愿望的句子是:
,?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6)《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7)《出师表》中表现作者生活淡泊,无意功名利禄的志趣和品格的句子是:
(8)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出现了数以万计优秀篇章。这类诗词中有如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名句,自古流传至今,滋养了一代
代炎黄子孙。
【答案】①.千树万树梨花开②.一抹晚烟荒戍垒③.浊酒一杯家万里④.燕然未勒归无
计⑤.持节云中⑥.何日遣冯唐⑦.留取丹心照汗青⑧.莫听穿林打叶声⑨.何妨吟
啸且徐行⑩.苟全性命于乱世⑪不求闻达于诸侯⑫黄沙百战穿金甲
【解析】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戍垒、勒、遣、汗青、吟啸、苟、诸侯。
(二)古诗词赏析(1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各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从军行®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②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修,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注】①从军行:乐府古题,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②笳(jia):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古时为
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③陲(Chui):边陲,边地。
1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词以"醉里挑灯看剑”的情景把读者引入梦境,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B.【甲】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C.【乙】诗中的“悲”字渲染了紧张的战斗气氛,“乱”字则表现了战马的兴奋嘶鸣。
D.【甲】词中的“八百里”表明军营范围大,气势磅礴;【乙】诗中的“行人”指的是士兵,“名王”指
的是敌军的首领。
12.【甲】词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堪称妙绝,请结合“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分析作者是如何
描述场景的。
13.结合相关诗句,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两首诗词的异同。
【答案】ILD12.词句运用“的卢”典故,以及“弓如霹雳”的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将军
铁骑飞奔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的战斗场景,让人仿佛看到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敌人纷纷落马、狼
狈溃退的战斗画面。
13.【示例一】写法上,相同之处是,甲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和乙诗中的“笳悲马嘶乱,
争渡黄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不同之处是,
甲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还运用了典故。
【示例二】思想感情上,相同之处是,甲词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和乙诗中的“尽系名
王颈,归来报天子”都抒发了作者忠君爱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不同之处是,甲词还抒发了作者报国无
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诗词赏析。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意为: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
气。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故选D。
【12题详解】
考查词句赏析。
“马作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英雄骑着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
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的卢”,良马名。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跃三
丈,脱离险境。后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让我们好像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
霹雳般震响。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
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
展。运用典故,引发联想,借刘备之威,含蓄委婉地抒发作者渴望纵横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增强
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13题详解】
考查比较阅读。
在写法上,甲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前半句从视觉角度描写战场,后半后从听觉角度
描写战场。乙诗中的“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前一联从听觉角度描写战
场,后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战场。两句都表现了战场上激烈战斗的场面。不同的是,甲词中的“马作的卢
飞快”还运用典故。“的卢”,良马名。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跃三丈,脱离
险境。后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
从思想感情上,甲词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扁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豪
情壮志。乙诗中的“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同样表达了作者忠君爱国,建功立志的豪情。不同的是,
甲词中的“可怜白发生”还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身老力衰,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之情。
(≡)(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口:“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目:未可。齐人三鼓。刿目: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目: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虢亭Q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目:“备举军东下,锐气
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
当罢②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目:“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
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④,更尝⑤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⑥也。今住已久,
不得我便⑦,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构角⑥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日:“吾已晓破之之
术。”乃敕⑨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
【注】①夷道旎(xia)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罢:同“疲”,疲乏。③制:掌握。④猾
虏:狡猾的家伙。⑤尝:经历。⑥干:做。⑦便:便利。⑧椅(jɪ))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⑨敕:命
令。
1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回焉间:参与B.忠之属也属:类
C.今缘山行军缘:沿着D.以火攻球之拔:拔起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一战以火攻拔之
B.战于长勺自当罢于木石之间
C.4入见乃攻一营
D.公将驰Z故逐年
1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17.请将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定点洗车服务合同范本
- 兼职聘用劳动合同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教案3篇
- 宇航用步进电机驱动线路发展及展望
- 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 基于Mahony和EKF融合算法的MEMS关节姿态测量系统
- 2025年外研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健身器材创新技术与专利分析考核试卷
- 2025年新世纪版高三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 船员健康知识课件
- 《扬州东关街掠影》课件
- 环保行业研究报告
- 物流服务项目的投标书
- 广西太阳能资源分析
- 地铁车站低压配电及照明系统
- 行业会计比较(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值机业务与行李运输实务(第3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专项训练(含解析)
- 42式太极剑剑谱及动作说明(吴阿敏)
- 部编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材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