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看守所医疗卫生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试论看守所医疗卫生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试论看守所医疗卫生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试论看守所医疗卫生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试论看守所医疗卫生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第第页试论看守所医疗卫生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论文关键词看管所医疗卫生长效机制

看管所是依法对犯法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进行警戒看管、执行刑罚、转化教育、心理及行为矫治的监管场所。由于看管所生活条件有限,环境相对封闭,在押职员身体心理素质良莠不齐,被关押职员是一个易病发的高危人群,因此医疗卫生工作在监所安全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我院监所检察部分在对花都区看管所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进程中,发现花都区看管所多个方面存在风险点,亟需改进。

一、看管所医疗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的地方

1.医疗配置不达标且医疗职员缺少。依照公安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看管所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关押容量1000人以上的看管所应设置门诊部。但花都区看管所的关押量终年维持在1800人以上,乃至有时突破2021人大关,今年8月份实际关押人数为1990人左右,属于特大型看管所。但花都区看管所由于受经费、职员、场所等条件限制,只设置了医务室。根据《看管所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关押容量1000人以上的看管所配置最少医师6名、注册护士5名、医技职员1名,依此类推,花都区看管所应当配置医师12名以上、护士10名以上,医技职员2名以上,但目前花都区看管所只有医师5名,护士5名,且由于轮班缘由,白天正常上班时间在医务室上班的医师和护士一般只有3名。医务室由于职员和硬件设施有限,只负责简单的进所检查和简单的医疗服务,不能全面保证在押职员身体健康,对突发性事件应急能力不强,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易堕入被动。

2.医疗职员缺少培训及完备的考核机制。看管所的医疗职员缺少培训,医疗水平不能进步。依照有关规定,看管所的医疗职员应当常常接受医学教育培训,进步医疗技能,但花都区看管所的医护职员近几年均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医疗技能培训。他们医疗水平低,诊疗手段单一,对被监管职员的进所体检一般只是简单询问情况,做血压和体表检查,难以发现被监管职员的隐性疾患。另外,由于看管所的医疗职员没有竞争压力,缺少严格考核机制,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医治能力较差,对在押职员很少做专业检查,只按惯例给予常规药物,医治效果难以保证,不利于保障监管安全。

3.看管所内医疗器械不齐全和药品不足易影响疾病救治。一是缺少基本急救装备和药品。由于经费有限,花都区看管所只有血压表、听筒和体温计等简单医疗器械,缺少基本的急救装备和药品,当紧急状态出现时,轻易致使救治时间被延误。二是药品配备不足。目前,花都区看管所天天都要给100多个在押职员发药。由于经费紧张,花都区看管所的药品主要是简单的常规药。在押职员特殊情况确需服用的其它药物,或在押职员进所前已长时间服用的非常规性药品(如医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药品),只能由在押职员家属提供,且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旦提供了劣质药品,便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第二篇:关于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看守所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进行警戒看管、执行刑罚、转化教育、心理及行为矫治的监管场所。由于看守所生活条件有限,环境相对封闭,在押人员身体、心理素质参差不齐,是一个易发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医疗卫生工作在监所安全管理中占有重要位臵。近年来,由于“躲猫猫”、“睡觉死”、“洗澡死”等一系列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被公众和各种媒体热炒,部分监管民警及领导被追究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各级公安机关甚至各级政府都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也使社会各界对公安监管场所有了诸多误解,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因此也被公众所质疑。今年六月份以来公安部通报的13起在押人员死亡事故中因病救治无效死亡的就有8起,以往在押人员的死亡事故中因病死亡人数也占到60%以上。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处理好在押人员防病治病,防范非正常死亡的发生,就成为公安监管场所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公安部自2021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治理监管场所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专项行动,2021年更是把“两防一退”(防事故、防非正常死亡、退出舆情关注热点)工作作为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公安部、卫生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21]60号)(以下简称《通知》)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通知》对监所医疗卫生资质、人员、装备配备、职责任务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实践证明,这既是形势所趋,同时,对于保障在押人员的健康权,预防非正常死亡,消除在押人员的对立情绪,积极改造、服从管理也有很大的帮助,更促进了监所文明、和谐、安全,进而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就平阴县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积极争取医务人员编制,于2021年为看守所配备了专职所医,实现了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从无到有的突破,确保了无在押人员因病死亡事故的发生。现将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现状

平阴县看守所始建于1983年,监区面积2400平方米,共有监室8间,设计关押量48人,目前日均关押量90人左右,现有所医1人,无专门的检查室、治疗室。看守所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押体表检查。收押时由所医对犯罪嫌疑人的体表状况进行逐一检查,确认其身体是否存有损伤,并予以登记,与入所前的医院体检证明一起载入在押人员健康档案。

(二)所医巡视监室。所医每天上下午两次进入监室巡诊,巡诊在押人员患病的情况,对患病不需住院人员进行简单治疗,同时配备常用药品放在值班室以备夜间应急使用。

(三)增强在押人员体质。在现有条件下加强伙食管理,努力使在押人员吃的饱、吃的热、吃的卫生,保证在押人员每日两小时放风时间,增强在押人员体质。

(四)定期防疫消毒。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疫病流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

(五)科学安排诊疗。在确保所医每天上下午在所巡诊的前提下,如夜间在押人员突发疾病值班民警发现后立即通知所医到所诊断,视情处臵,小病在所进行简单治疗,急重病症通过120与县中医院联系救治。

二、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看守所医疗卫生行政主体不合法。根据《通知》要求,看守所应当按规定申请医疗卫生行政许可证。目前,由于受人员、场所等条件限制,看守所没有医疗卫生行政许可证,既使为在押人员进行简单治疗,严格的说,也是非法行医,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二)医疗卫生经费保障不到位,医疗设备不能满足基本要求。根据《通知》精神,按照《关于全省公安看守所在押人员伙食费标准及有关经费保障问题的通知》(鲁财行[2021]27号)要求,医疗费包括在押人员看病、住院的医疗费、药费、体检费,以及看守所医务室购臵的药品和一次性消耗医疗器械等费用。省公安厅要求:根据我省实际在押人员医疗费为20元/人.月,重病住院费积极争取实报实销,由财政部门列入预算统一拨付,看守所目前尚未落实到位。由于经费紧张,看守所诊疗设备只有血压表和体温计,满足不了工作需求,药品也只能购臵简单的常规药。在押人员特殊情况确需服用的其它药物,或者在押人员入所前已长期服用的非常规性药品(如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药品),只能由在押人员家属提供,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旦提供了劣质药品,就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三)在押人员入所前健康检查存在隐患。目前所医对在押人员收押时进行体表检查,只是通过询问、目视来确定在押人员是不是符合收押条件,入所前的健康体检在县中医医院进行,由于侧重点不同,医院的医生对待在押人员入所体检往往存在应付现象,导致在入所前体检过程中在押人员的隐形的疾病常常被忽略,带来极大隐患。

(四)日常巡诊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滞后。看守所只配备一名专职所医,没有达到《通知》中小型看守所必须配备3至5名医务人员,确保24小时有所医在所值班的要求。特别在夜间,是突发病患的高发时段,没有所医值班,值班民警无法确认病情,缺乏救治工作专业知识,一旦采取措施不到位,就容易诱发重大事故。而且受经济条件限制,看守所卫生防疫工作只能偶尔开展,做不到卫生防疫常态化。

(五)在押人员患病住院治疗存在安全风险。一是在押人员住院治疗必须按二比一的警力部署进行24小时不间断警戒看护,而由于案情原因不允许在押人员家属参与,这就要占用大量的警力,而且医院的安全设施不完善,没有单独的加装钢窗带卫生间的病房,只能同其他普通病人混住在一起,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二是治疗费用难以承担。在押人员中家居外地者不在少数,再加上有的家属对在押人员不管不问,财政部门又未拨付该项费用,就会造成治疗费用不能及时到位,救治不及时,容易发生问题。如果公安机关垫付治疗费又将是不小的负担。

(六)在押人员急重病症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自去年以来看守所共抢救了四名患急重病症在押人员(两名突发心脏病,一名突发急性阑尾炎,一名眼球破裂伤),在县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挥下,采取了及时救治、适时变更强制措施等有力措施,没有发生大的问题,但是救治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对在押人员救治过程没能够做到全程录音录像留存,确保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有第一手的证据资料,有利于善后处理。其次看守所,办案单位,检察院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常态化的应急处臵机制。

三、对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从做好预防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工作的高度着眼,切实加强和改进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以看守所新所落成搬迁为契机,积极向县政府争取,加强监管场所医务人员配备和医疗机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机制,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通知》要求,积极争取县政府把看守所医疗卫生经费和其它公用经费一起列入县财政预算并拨付到位,从源头上解决经费保障问题,确保监所卫生防疫和在押人员患病治疗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医疗机构建设。为切实提高看守所防病治病能力,根据《通知》要求结合实际需求争取县政府支持增配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增配医疗设备,设臵专门的医务室、治疗室,申请医疗卫生行政许可证,确保24小时有所医在所值班巡诊,做到能进行常规治疗,能正确诊断,救治及时。建立在押人员医疗卫生台帐,完善《巡诊记录》、《治疗记录》、《出所就医记录》、《防疫消毒记录》、《药品出入库记录》等台帐;健全在押人员住院病历资料档案,包括病程记录、化验单、自带病历、会诊单、医疗建议书及病情通报、健康检查表、体表检查表等,做到有档可查,有据可证。

(三)创新医疗工作社会化模式。畅通在押人员救治“绿色通道”,积极探索看守所医疗工作社会化模式。根据看守所实际,积极与在押人员入所体检医院县中医医院协商建立“院所协作”机制,一是签订协议书明确责任义务,确保在押人员入所健康检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严把入所体检关,从源头上消除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的隐患。二是在医院一楼设立符合安全要求的“在押人员病房”,满足在押人员入院治疗需要。三是进一步协商建立医院驻所医疗室,配备必要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设备,一旦在押人员发生急重病症可以就地实施抢救。四是对家居本地的在押人员结合本人“医疗保障卡”协调医保部门解决部分诊疗费用。

(四)加强业务能力培训。结合监管场所的实际及常见病的处臵,对民警进行全员培训,使民警具备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和较强的心理干预能力,做到疾病预防与适时进行心理干预相结合,既保证在押人员身体健康又稳定在押人员情绪改造其扭曲的心理,达到保障在押人员身心健康促进教育转化工作的目标。

(五)建立应急处置长效机制。一是把在押人员急重病症处臵纳入预防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管理体系,由县局纪委牵头,督察大队督导,看守所和办案单位负责应急处臵,一旦有在押人员突发危重病患,看守所和办案单位协调一致全力救治的同时,向县局督察大队和上级监管业务部门报备,并逐级汇报给县局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及时向检察院驻所监察室通报,确保请示报告及时,应对措施有力。二是在押人员确需住院治疗的,视案情需要,由看守所和办案单位共同担任警戒看护任务,确保安全。如有能够自理的病伤在押人员,争取到市看守所育仁医院羁押治疗。三是畅通出所关。对于突发急重病症有危及生命危险已经不适于再继续羁押的,要及时通知亲属参与救治,同时经督察大队、办案单位、看守所会商报请法制部门、县局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批准,及时变更强制措施,确保不发生在押人员羁押期间因病死亡事故。四是为看守所民警增配数码鹰、录音笔等器材,一旦在押人员发生急重病症,对其救治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留存,确保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有充足的证据资料。

第三篇:试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的现状及对策试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医疗卫生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对于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成就;挑战

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总贫困人口(2365万人)的比重为49.5%。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政策实施的好与坏,是与民族地区贯彻的情况紧密相联的。事实上,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遇到的困难比其他地区更多更特殊。特别是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方面――医疗卫生,因此,本文从考察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分析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一、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现状及其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特别是对民族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习惯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相关医疗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等。这些举措使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以前“生病找巫医”的封建迷信活动越来越少,民族地区的农民对医院也给予了更多的信任。而在在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上,多数地区也达到了中央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所作的要求,农民看病普遍反映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许多情况表明,疾病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贫困又使疾病难以医治。202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任务。从2021年到2021年,国务院连续四次召开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部署工作,积极推进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健康的关心,提高农民的受益水平,引导农民踊跃参加,从2021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由每人每年补助10元提高到20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10元。从2021年开始新农合制度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2021年新农合覆盖的县(市、区)要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80%,2021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429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4.87%,参加合作医疗人口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2.83%。这些重要政策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减小农民看病的经济压力。在以“农民自愿参加”为原则的基础上,我们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民族地区的参合率是很高的,说明民族地区的农民对这一制度也是报着支持的态度,农民的支持才是政策颁布和继续更好的实施下去的根本保证。

2.民族地区疾病预防控制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寄生虫病等重大疾病。对于重大疫情的预防上,民族地区突出了宣传上和疾病防疫机制的力度,在宣传上有的民族地区也利用了本民族的特色和风俗开展了有效的宣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农民对重大疾病的防疫和基本应对措施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对民族地区儿童实行计划免疫;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咨询服务;地方病重病区根据本地区情况,采取改水、改灶、换粮、移民、退耕还林还草等综合性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

3.民族地区妇幼保健工作

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在家自己找人分娩的比率减少,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对优生优育的宣传力度大大加强,使农民的保守生育观念有了改变,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有了明显改观;而且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了一年一次的妇女常规检查,得到了民族地区广大农民的支持。

总之,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对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的稳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而且,确保了医疗卫生根本的主体――农民,享受到了自己的权利,农民健康水平整体上有了提高。

二、民族地区医疗卫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的农村卫生工作曾经取得过世人瞩目的成绩。建国以后初步形成了农村初级保健网,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导方针下,直到70年代末,农村合作医疗的创立使农村卫生保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直接冲击了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农村卫生的人、财、物等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合作医疗纷纷解体,二是城乡卫生资源的配置差距逐渐扩大。

近年来,政府针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效率低下、医疗机构不合理的补偿机制以及医疗市场结构等出台了一些政策,例如,开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促进和恢复合作医疗,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也明确了农村医疗卫生的主要责任和目标。这些政策对农村医疗卫生的状况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农村医疗卫生、农民健康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在农村依旧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也经常发生。从长远看,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从民族地区农民本身受益的情况来看

虽然农民的健康状况在整体上较以前是有所提高,而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参合率也几乎是100%。数字是令人鼓舞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只根据这些,即断言这一次的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将会不同于20年来政府所屡次推行的农村合作医疗方案的命运,似乎还为时过早――少数地区,参合率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农民们开始失去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任。那么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发展来说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三个不同时期出台的方案,遭遇到的几乎是同一障碍。如何保持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任感。如何才能让农民从中真正享受到权和利。

2.从政策的实施上来看

近10年来,中国关于医疗卫生改革的政策、方案屡屡出台,但能落实的不多。例如,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共7个方面25条,其核心思想,是为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而要在网络、队伍,体制、制度四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关于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只占3条。但3年多来,只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这个属于增量的制度被设计并实施了,其它的方面尤其是“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建设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依法加强农村医药卫生监管”等政策条目基本没有落实,甚至连落实的措施都没有,这就无疑使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3.从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的整体归管上来看

最近两年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农民合作医疗大力支持,不断地投入,但是收效甚微。而且在缺乏治理与规管的情况下,投入越多还有可能会越背离政策目标。例如政府近年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直接投资,但是大部分村卫生室已名存实亡,村医成了名副其实的个体户,依靠以药养医的收入维持生活。至于乡镇卫生院,在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市场的状况下,只顾投资房屋设备,不顾农民健康利益,造成运营成本升高,更加重了农民的医疗负担。成本升高,更加重了农民的医疗负担。有关部门只是宣称政府投了多少资金给农村,却未见对这类明显违背政策目的和目标的情况予以纠正。

针对前文分析的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发展的主要问题,这里提出几点初步的建议。

第一,要使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顺利开展,首先要得到农民的信任。农民的权利问题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医疗卫生工作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一些地区的政府担心筹集到的钱不够用,在制度设计上复杂一点,模糊一点,执行起来也可以“灵活”些;这也是长期以来我们公共政策设计中一种非常典型的思维方式。然而,和完全依赖国家行政权力推行的其他政策不同,合作医疗的基础,是农民的合作与信任。给农民设置门槛,就是给合作医疗的推进设置门槛。因此,在方案的设计上应该更加简明扼要,使农民可以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一目了然,从而增加农民的信任感。哪怕一年只要交10块钱,这10块钱也应该花得明明白白,公平合理――只有一个能够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能够让他们信任的政策,才能使合作医疗摆脱“无人合作”的尴尬境地。

第二,界定民族地区政府的基本权力和义务,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对所辖地区的管理仍然停留在片面地谋求经济增长、谋求政府财力的增长以及乡村面貌的表面光彩上,而对农民真正谋福利、公共卫生服务等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方面却视为不必要的投入。而假如农民的健康状况恶化和长期不能获得起码的医疗健康服务,势必会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创建和谐健康新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必须祛除旧的价值观念,转而向服务型政府靠拢,不仅关心经济的增长,也着眼于如何增强民族地区农民的健康和抵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从而构建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医疗卫生制度因地制宜,在承认地区差异和民族特殊性的基础上,实施不同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比如,发达地区农村可以逐步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广大中部地区,在有条件的乡村推行合作医疗仍不失为一种策略性选择;贫困地区则需要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免费的简易医疗服务和医疗救助。[3]民族地区则在以上基础上,结合民族风俗习惯,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发展得更加完善。比如,通过正确把握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等方面,结合民族风俗及特色,发挥民族地区人民的能动性,使他们真正享受到新农村建设医疗卫生工作“以人为本”的一面。

第四,民族地区公共卫生财政调配支出合理化,同时完善资金监管体制。由于政府投入不足,部分民族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被迫创收,使卫生院、防疫站等把把主要精力都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轻视疾病防疫、保健等方面的公共卫生服务,造成了民族地区卫生安全的隐患,严重制约了公共卫生的顺利开展。但是,也并不是政府加大投入就一定能使农民真正告别“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国家投入巨资,关键要“专款专用”,确保相关资金真正用到农民医疗消费上,千万杜绝部门分割,只争钱、争权、争利,而不承担责任,理顺治理的关系做到“主体明确,权责分明”。

第五,建立基层政府、农民组织与医疗机构三方构成的乡村医疗合办体,增强农民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谈判能力。以乡村医疗合办体所提出的防治结合、大(病)小(病)结合、以互助保险为主干的成套方案,在政府的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下就可以实现整体购买医疗机构的全套服务,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就可以充分代表参保者的利益与医疗服务提供部门协商,为参加合作医疗者争取最大的利益,实现用需求策略来改变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供方诱导需求格局。同时放开农村医疗服务市场,增强农村医疗服务市场替代性,以竞争机制来抑制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国家民委公布05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结果http:///people/txt/2021-07/13/content_6274758.htm中国网,2021-07-13.

[2]杨团施育晓:治理与规管――试析如何走出医疗卫生改革困境.第二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之二――医疗卫生政策(学术讨论第二十九期).2021-10.

[3]张元红杜志雄:中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与筹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年13期.

[4]聂华林张涛马草原: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5月.

第四篇:医疗票据管理的调研情况关于我院开展医疗票据管理

专题调研有关情况的报告

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和卫生厅关于开展医疗票据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在区卫生局的督导下,我院对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所有医疗票据进行了核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普利桥镇中心卫生院核编52人,核定病床83张,实际病床50张,年使用率90%,年门诊13161人次,收住住院病人1162人次,年医疗收入及药品收入见附表。

二、从核销检查情况来看,医疗票据的使用和管理总体情况良好,卫生院指定专人负责票据管理工作,所有票据凭购领证统一在区财政局购领医疗卫生单位门诊收据和医疗卫生单位住院收据,医院所有收入都开具医疗票据,逐日结算,存入区卫生局会管中心;没有转借、串用、代开医疗票据及伪造、变造、买卖、擅自销毁医疗票据等重大违规现象。但仍存在对已使用票据管理不够重视,对票据的安全管理措施不足,票据的使用、填写和作废、遗失手续不规范,部分票据没有缴销或缴销不及时,二类疫苗接种和分院门诊收入未开发票等问题。

三、针对核销检查发现问题,我院将根据医疗票据管理要求,规范医疗票据管理,堵塞漏洞,包括: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专人专账(含空白票据和存根)专库专责的管理制度和审核制度,规范填写使用票据,按顺序排放票据存根等。开展整改工作,并形成书面报告,汇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切实做好医疗票据的管理工作,是从源头上制止乱收费行为,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几年来,我院把医疗票据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环

节来抓,切实加强医疗票据领购、使用、核销全过程监管,本次检查进一步提高了医疗票据管理意识,完善票据管理制度,推进建立“权责统

一、运转高效、管理科学、监督有力”的财政票据管理体制,真正做到“以票管收”,促进医疗票据管理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普利桥镇中心卫生院

2021年3月12日

第五篇。对某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情况的调研公共医疗卫生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公共医疗卫生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体现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具有低投入、高效益的特点。日前,该市组织调研组,对全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能够更好更快发展,适应和满足广大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现状

该市现有市级综合医疗机构4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镇卫生院22家、村卫生(所)室1600余家、私人诊所23家以及民营、企事业医疗机构27家。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06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其中:执业医师782人,执业助理医师277人,注册护士643人,药师(士)198人,技师(士)225人。拥有床位2021张,每千人拥有床位1.7张。

当前该市疾病控制工作管理模式为。县、乡、村三级疾病控制网络协调开展工作。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卫生防疫站)为农村三级疾病控制网络的龙头,乡级疾病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防保所,人、财、物由卫生院统一管理支配)为疾控网络的枢纽,乡村防疫医生为疾病控制体系的网底。2021年实现了全市疫情网络直报,各乡镇防保所配备了疫情专用电脑,传染病管理和报告质量明显提高。2021年筹资30余万元,完善站内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购置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完成了检验标准的更新、检验设备的鉴定等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技术监督部门对所申报的144个检验项目、37个参数的省级计量认证。该市自2021年开始,分别实施了“结核病日本援助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世界银行贷款/英国增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三个结核病防治项目,运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使该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快速发展,6年来都圆满完成了各项目要求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管理任务。艾滋病防治工作自2021年开展全市既往有偿供血者普查以来,基本摸清了hiv感染者底子,健全了个人档案和数据库,现各项工作都已步入正规,卫生防疫站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在2021年底通过省级验收认定,全市建立了以卫生防疫站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为中心的完善的检测系统。在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方面,完善了以市卫生防疫站和市直定点医疗保健机构为中心,以乡镇卫生院为纽带,以村卫生所为基础的三级艾滋病防治网络。

卫生监督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改善社会公共卫生状况,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而且关系着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投资环境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市卫生监督所现负责对全市近5000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100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卫生执法监督,查处违法案件。各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日常卫生监督及信息上报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卫生监督员258名,其中卫生监督所135名,各乡镇123名。卫生防疫站承担着全市547家有毒有害企业、30家医院、1084家个体医疗机构、11所高中、80所初中、572所小学、300所托幼机构以及市区256家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任务。

二、**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健康教育宣传还不够深入。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纯投入性的公益性社会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个部门就能够做好的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无论是卫生防疫部门还是新闻、宣传、教育等部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印制宣传单、制作宣传版面、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制作广播、电视栏目等等。如:不少群众对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有恐惧心理,对艾滋病和结核病感染者和病人有歧视现象,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遭到邻里排斥、社会歧视,拒绝随访或外出失访,给疾控部门的流调和随访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卫生监督服务任务艰巨,举步维艰。卫生监督执法目前依据的《食品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25个行政法规,400余部卫生部门规章,多数涉及工商、质检、药监等部门,客观上造成多源头管理、重叠执法的现象,由于卫生监督机构本质上不是执法主体,且仅为股级规格,在协调处理与工商、质检、药监等部门的关系上,往往显得地位不对称,难度非常大。卫生监督所为财政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卫生监督人员工资仅发60%(600元左右),业务经费难以保障,硬件设施欠缺,办公条件简陋,执法车辆严重匮乏,日常监督全靠自行车,集中整治活动只能靠租用车辆,监测仪器等都严重落后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执法工作的开展。

(三)疾病预防控制投入不足。目前卫生院的经费勉强维持离退休人员,所以实质上乡镇防保所无经费可言;全市657个村庄的防疫医生无任何补助,其经济效益从行医和接种疫苗的劳务费中

获得。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逐步实施,预防接种由原来的收费转为免疫服务型,乡镇卫生院对预防接种门诊的投入逐步减少,放松了对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乡防保所人员工资待遇低,村医劳务报酬得不到合理解决,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不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系统的完整有效是妇幼保健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一级网络:乡村级妇幼保健员;二级网络:乡(镇)卫生院;三级网络:县(市)级妇幼保健院。目前的情况是:一级网络基本不存在(没有报酬);二级网络乡(镇)卫生院因为妇幼保健是公共卫生工作,没有经济利益,加上卫生院业务收入低养不起保健技术人员,所以妇幼保健工作没有人愿意做,三级网络市妇幼保健院名义上是全供单位,实际上是自收自给,由于基本建设投入大,发展空间有限,全力做好妇幼工作难度大。该市的婚检从强制到自愿,经历了一个衰变的过程,从2021年至今婚检率只有1%。再加上孕期保健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