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自考00525公文选读押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10月自考00525公文选读押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10月自考00525公文选读押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10月自考00525公文选读押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10月自考00525公文选读押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咨、关、移是清代同时设置的平行文种。其中移用于衙署之间的等级是

A、高级B、中级C、中、低级D、低级

2.布告,始设于民国时期,在程式结构上的特点是

A、没有收文者B、有收文者C、文句简短D、首尾呼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宣告文种的是

A、指令B、公报C、决定D、报告

4.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1993年国办《办法》取消的文种是

A、令B、函C、报告D、指令

5.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文种是

A、公告B、公报C、布告D、通报

6.解放区使用的签呈公文在建国后更名为

A、签报B、签C、呈D、批复

7.下列文种中,就相关事项提出意见或建议供上级考虑采纳的是

A、建议报告B、知照报告C、上复请示D、报送请示

8.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规定:凡是公布命令后,还须一再对下级详加解说用

A、签报B、决议C、指示信D、批复

9.依清代平行文种分工,同级或不相隶属的低级官署之间使用

A、关B、移C、刺D、咨

10.民国时期的指令,其本质用途类似于现行使用的

A、通知B、批复C、令D、指示

11.民国时期设置的由上级官署或长官主动对下级发文时使用的具有指挥性质的下行文种是

A、交片B、封寄C、命令D、训令

12.在旧式公文中,常用为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词是

A、开B、申C、仰D、准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机关主动发文的是

A、答函B、商函C、回函D、复函

14.“状”是下级对上级、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实的上行文种,它始设于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15.“笺”这一文种成为主要用于向太子、皇后致谢贺的准上奏文种的时间是

A、秦代B、汉代C、南北朝D、唐朝

16.提请上级机关审批行政区域建制变动的请示属于

A、求教性请示B、呈转性请示C、求助性请示D、呈准性请示

17.建国后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或安排的议决类公文文种是

A、决定B、通知C、纪要D、批复

18.下列选项中,不是正式公文文种的是

A、令B、通知C、院令D、报告

19.根据1912年11月发布的《公文程式令》,“令”分为

A、大总统令、院令、部令、委任令、训令、指令、处分令B、策令、委任令、训令、指令、封寄、交片、批C、申令、饬、训令、指令、处分令、部令D、告令、院令、委任令、训令、指令

20.下列各项中,应在公文文尾部分标注的是

A、附件标注B、抄送C、注释说明D、印章

21.“饬”这一文种,被取消的时间是

A、1916年B、1920年C、1925年D、1928年

22.两个无隶属关系的机关往复行文时,其主动发往者称

A、去函B、回函C、复函D、签报

23.根据行文对象、指称事物、讲话场合或前后文意等,经补足或选择后所确定的词义称

A、词汇义B、语境义C、修辞义D、文字义

24.《建平王庆江皇后正位章》一文出自

A、《晋书》B、《宋书》C、《全梁文》D、《全宋文》

25.1914年,袁世凯政府规定,人民对官署之陈请须使用

A、禀B、呈C、训令D、指令

26.《楚铅督运戴秉英祈粘印花并送清册移》一文,属于

A、官署上行文B、官署平行文C、官署下行文D、上奏文

27.通告的具体读者范围是

A、所有公众B、国内外C、一定范围D、下级机关

28.饬文种设置的政治内涵是实施

A、无限制的总统集权制B、无限制的官署指挥权C、无限制的职官监督权D、上级对下级的支配权

29.《出师表》的作者是

A、贾谊B、曹操C、诸葛亮D、韩愈

30.在我国古代,铁券这一文种是

A、君命文种B、一般下行文种C、平行文种D、上行文种

31.下列属于函的新增用途的是

A、商函与请函B、商函与答函C、请函与复函D、复函与答函

32.遇有情况复杂,关系重大,无规可循的疑难问题时,请求上级指示用

A、求教性请示B、呈准性请示C、求助性请示D、呈转性请示

33.封建社会前期,由朝官对三公,州郡僚属对长官,士人对官府,用书面陈述意见的文种称

A、申状B、奏记C、牒D、呈

34.明代,人民向官府有所告诉,用较小单张纸书写的禀词称

A、禀折B、禀帖C、禀著D、禀单

35.经起草初步确定而提交法定会议审议通过的文件稿本是

A、提案B、修正案C、修正稿D、草案

36.《为北伐谕中原微》的作者是

A、完颜阿骨打B、赵绰C、朱元璋D、指令

37.必须经法定会议讨论,正式表决通过的文种是

A、决定B、决议C、纪要D、议案

38.“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B、排比C、借喻D、夸张

39.元代皇帝颁发政令的君命文种称

A、圣旨B、题本C、揭帖D、勘合

40.民国时期的任命状,依据所任命官员的级别,可分为

A、特任、简任、荐任、委任B、特任、专任、荐任、委任C、专任、简任、荐任、委任D、专任、特任、简任、荐任

41.我国古代官府公开张贴、晓谕军民的公文文种是

A、榜B、告身C、宣头D、誓

42.确立“通知”作为辅助公文的文件是

A、《公文程式条例修正草案》B、《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C、《公文程式条例》D、《公文程式令》

43.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现行宣告文种是

A、布告B、通告C、公告D、公报

44.《上东宫启》的作者是

A、韩愈B、韦承庆C、蔡邕D、司马迁

45.奏的基本行文关系是

A、由皇帝下颁臣僚B、由臣僚上于皇帝C、同级机关公文往复D、不相隶属机关公文往复

46.“张俭难逃、范滂独死”一语采用的修辞手段,属于对偶类型中的

A、正对B、串对C、反对D、宽对

47.通告的受众范围是

A、一定范围内公众B、国内外公众C、平行机关D、下级机关

48.“议”作为公文文种始自“驳议”,它出现的朝代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49.民国时期,公文“咨”最基本的稳定用途是

A、在不同系统不同级别的官署之间行文B、官署对民众行文C、对外国政府行文D、同级官署之间相互行文

50.公文用咨始于

A、商朝B、秦朝C、唐朝D、清朝

51.《江苏布政使飞饬太湖同知牌文》一文所处的朝代是

A、唐B、宋C、明D、清

52.下列选项中,为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的平行文种是

A、移B、关C、咨D、函

53.“人心甫定,大局粗平”一语中使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B、比拟C、借代D、对偶

54.民国时期,通告与布告的用途

A、大同小异B、完全不同C、完全一致D、范围有别

55.下列请示与批复的具体类型的对应,正确的是

A、求教性请示——肯定性批复B、求教性请示——解答性批复C、呈准性请示——解答性批复D、求助性请示——解答性批复

56.相互商洽工作时,主动发出者发出的称

A、答函B、回函C、商函D、请函

57.下列文种中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都可以作为正式公文文种的是

A、决定B、规章C、章程D、议案

58.旧公文写作中一稿多用称作

A、草稿B、花稿C、抄稿D、定稿

59.清代禀状可分为两类。其中:被告之状,习称

A、禀B、状C、告状D、诉状

60.为商洽工作而主动发出的公函是

A、商函B、请准函C、复函D、问询函

61.在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下行文中,唯一由先秦沿用至今的文种是

A、令B、教C、符D、谕

62.袁世凯在总统府设置自己的办事机构是

A、内史厅B、政事堂C、奏事处D、录宣厅

63.报告,成为正规上行文种是民国时期,它是由以下何种法规文书确立的?

A、《公文程式》B、《公文程式条例修正草案》C、《审计院编制法案》D、《公文程式令》

64.公文写作中展开主体文字的要诀是

A、断续自然B、照应缜密C、文断意续D、追溯源由

65.求教性请示,呈准性请示,求助性请示统称为

A、呈复性请示B、呈转性请示C、一般请示D、特殊请示

66.“诏”作为正式君命文种,始于

A、秦B、西汉C、东汉D、西晋

67.封建社会中,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宜一般使用

A、章B、奏C、禀D、敕

68.《财政部为答参议院刘星楠等质问书上复国务院咨呈》一文的语言特色是

A、浮词赘意B、贬辞过烈C、夸张过头D、貌恭词朴

69.《唐继尧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写道“夫总统者,民国之总统也!”此语运用的修辞格是

A、引用B、释语C、换算D、抑扬

70.“檄”为我国古代的

A、互相约束之辞B、军事文告C、路政D、裁决狱讼公文

71.南北朝至唐代,中央各官衙间自相质询的平行文种是

A、刺B、音C、关D、移

72.“制书”这一文种正式废除是在

A、明代B、清代C、民国初年D、新中国建立以后

73.主送与抄送制度用以规范公文的

A、语言风格B、审定程序C、文种选择D、行文对象

7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上级领导指导下级工作常使用

A、公告B、指示信C、呈文D、代电

75.建国初作为报告的分支文种而设置,由政府部门负责人直送政府首长批返的上行公文是

A、请示B、函C、复函D、签报

76.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已被取消法定文种地位的是

A、令B、指令C、函D、报告

77.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时,应使用

A、批复B、通告C、会议纪要D、报告

78.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应使用

A、决定B、通知C、批示D、指示

79.用于批转和转发其他机关的公文的通知类型叫

A、转文性通知B、发布性通知C、任免性通知D、事项性通知

80.平行的牒,元代称

A、公牒B、通牒C、移牒D、平牒

81.两个机关往复行文的过程中被动回复者使用的是

A、回函B、商函C、洽函D、去函

82.在封建社会中,由皇帝颁布可垂为后世遵守的重大制度性举措时所使用的君命文种称

A、诏B、策C、制D、册

83.“锱铢皆属民膏,分毫可佐上贡”一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反复B、对偶C、顶针D、没问

84.下列选项中,被黎元洪发布的《公文程式》所废除的公文文种是

A、呈B、禀C、训令D、指令

85.下列文种不是行政机关规范性公文的是

A、通知B、指示C、指令D、计划

86.领导人在公交上书写“发”字并签名注日,批准公文生效发出,这一制度称为

A、票拟B、签发C、批转D、圈阅

87.清代同时设置平行文种关、咨、移,其中咨用于何种级别衙署?

A、高级B、中级C、中、低级D、低级

88.通电面向的范围一般是

A、政府内部系统B、本省C、全国D、国际社会

89.《上东宫启》中,“所见者唯端士正人”一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联用C、同异D、镶嵌

90.以“咨”取代“刺”作为平行公文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91.对妨害国家和公共利益的行为申禁,具有法定效力指的是布告的

A、发布周知性B、法定权威性C、法定禁止性D、强制遵守性

92.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的令是

A、下行文种B、上行文种C、平行文种D、泛行文种

93.由先秦沿用至今的惟一文种是

A、令B、符C、照会D、榜

94.由汉至唐,从行文方向来看,“牌”属于

A、平行文B、下行文C、上行文D、准下行文

95.我国封建社会,皇帝用于重大人事的君命文种是

A、策B、敕C、制D、诏

96.在我国古代,最早把详作为公文文种的是

A、两汉B、南北朝C、隋唐D、宋元

97.咨的本意是

A、致送、发送B、质问、关通C、商量、询问D、知照、关会

98.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文种是

A、决定B、决议C、议案D、会议纪要

99.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的文种,但已限定于平行范围的时期是

A、秦B、汉C、唐D、明

100.《国务院送阅技术官官俸法等草案的交片》的主体内容在

A、正件B、附件C、正附件之间D、随文

101.在报告中,侧重反映某一方面的客观态势的称为

A、综合报告B、专题报告C、情况报告D、总结报告

102.榜的初始含义是指

A、写有文字的纸片B、官府颁发的身份证明C、未加封检的帛书D、悬挂的匾额、木牌

103.《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属于

A、综合报告B、专题报告C、情况报告D、总结报告

104.决议是我国现行法定文种之一,其生效途径是

A、经行政首长签署并公布B、经法定会议讨论并正式表决通过C、经司法机关裁判并公布D、由行政机关提请人大表决通过

105.民国时期的报告公文,大体上可分为

A、两个类型B、三个类型C、四个类型D、五个类型

106.下列文种中,属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政权所创设的是

A、奏章B、咨呈C、通电D、指示信

107.作为古代军事文告的檄,曾兼作下行文的朝代是

A、两周B、两汉C、南北朝D、两宋

108.元代平行的牒称

A、公牒B、通牒C、移牒D、平牒

109.在《谏造大像疏》中,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有

A、“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壮,画绩尽工。”B、“翦发解衣,仍惭其少。”C、“功德无量。”D、“不损国财,不伤百姓。”

110.“指示”一词成为公文表述的常用词语,但尚未发展为文种名称的时期是

A、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111.知照报告、上复报告、送审报告应属于

A、一般报告B、专门报告C、专用报告D、特殊报告

112.刺,作为古代公文文种,其最初的含义是

A、致送B、记载C、质问D、商量

113.与“册”同源相承的文种是

A、策B、咨C、奏D、判

114.某单位请上级机关解决增加工作人员编制问题,应使用

A、求教性请示B、呈准性请示C、求助性请示D、呈转性请示

115.元朝皇太子颁下的准君命文种称

A、教B、令C、令书D、令旨

116.将信物之符所附公文称为“符”始于

A、两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117.《大总统令一教令、策令、申令、批令》,在公文格式上的共同特点是

A、副署B、简当C、照应D、缜密

118.以报送领导机关、法定会议或其他审议机关审查为直接目的的报告称为

A、知照报告B、上复报告C、呈转报告D、送审报告

119.“任命状”是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使用的

A、任命通电B、任命令C、委任电文D、任职凭证

120.决议的生效途径是

A、经法定会议讨论并正式表决通过B、由领导人签署并公布C、经司法机关审议并裁决D、经行政机关决定并公布

121.民国时期,“训令”的性质具有

A、指挥性B、禁令性C、晓谕性D、目的性

122.作为通行关津的身份证明所颁发的路证公文,路引使用的时代是

A、唐B、宋C、明D、清

123.《共青团广东省委关于授予XXX“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光荣称号的决定》属于

A、决策性决定B、安排性决定C、事务性决定D、表彰处分决定

124.《唐继尧、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基本的语言风格是

A、文句简短B、名正词切C、语气坚决D、文意起伏

125.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为历届政府所采用的最基本的上行文种是

A、详B、呈C、禀D、咨

126.“呈”是民国时期历届政府所采用的最基本的

A、上行文种B、下行文种C、平行文种D、上、平行并用文种

127.汉唐期间,民众对官府陈事所用的上行文种是

A、奏记B、上谕C、牒D、移

128.以黄金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制度称为

A、金元本位制B、货币本位制C、银本位制D、金本位制

1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告面向社会某一方面或范围B、通告面向整个社会C、布告使用限制大D、通告使用限制大

130.“批答”,作为答复性君命公文名称始于

A、西汉B、三国时期C、唐代D、宋代

131.在行政系统中,属于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文种是

A、规定B、通知C、批示D、命令

132.下列属于古代授官的公文文种是

A、诏书B、宣头C、盟书D、告身

133.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的文种是

A、令B、请示C、通知D、意见

134.显示层次结构的公文特定词语,集其大成的时期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35.议作为公文文种,始自“驳议”,它出现的朝代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136.民国时期任命状的种类主要有

A、特任状B、简任状C、荐任状D、委任状E、聘任状

137.在以下的公文特定用语中,作为领引词使用的有

A、蒙B、仰C、准D、据E、奉

138.我国古代,使用关这一公文的时期有

A、汉朝B、南北朝C、唐朝D、宋朝E、明朝

139.下列选项中,属于下行文种的有

A、令B、详C、饬D、批E、交片

140.民国时期“咨”这一文种的用途是

A、同级官署之间相互行文B、不同系统的高级官署之间的行文C、无统属关系而又不同级别官署之间的行文D、带有“准下行文”属性的行文E、上级官署对下级官署的行文

141.《永兴军中书札子》一文的写作特色有

A、文笔洗练,要言不繁B、对事之缘起,按时序表述C、持论缜密,把握分寸D、注意收阅者的心理感受E、语言华丽,表意明确

142.明朝照会的行文关系主要有

A、皇帝册封有功之臣B、办理藩属国事务C、同级官署间沟通协商D、官署向民众发布特定内容E、地位较尊的衙署对地位较低的衙署行文

143.唐代,对公文批准生效发出的法定行为,有

A、画诺B、画可C、画闻D、画依E、画行

144.签呈的使用特色具有

A、行文关系的内部性B、具署名义的个人性C、处理方式的批返性D、行文内容的机要性E、公文格式的随意性

145.国民党政府时期,签呈的使用特色具有

A、行文关系的内部性B、具署名义的个人性C、处理方式的批返性D、行文内容的机要性E、公文格式的规范性

146.建国后四十年中,布告与通告并行。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法律地位不同B、使用机关不同C、发布形式不同D、行文风格不同E、面向范围不同

147.秦汉时期,诏书的特定用途,主要有

A、求贤诏B、手诏C、恩诏D、罪己诏E、奉诏

148.《除肉刑制》一文的思想特色:有

A、用语典雅B、重教轻刑C、华夷一家D、严于责己E、情感浓郁

149.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君命文书的种类有

A、制B、奏C、诏D、表E、移

150.下列关于通告的描述正确的有

A、面向范围有限B、使用机关有限C、发布形式有限D、使用机关限制小E、面向范围广泛

151.现行工作中,指示的类型有

A、部署型B、疏导型C、政策型D、规范型E、制断型

152.刺是汉代的主要文种之一,其功能主要有

A、记录B、拜谒C、询问D、知照E、指责

153.宋代以“札”为名的文种有

A、御札B、省札C、照札D、信札E、帅札

154.指示的特点有

A、严肃的规范性B、鲜明的政策性C、高度的原则性D、用途的广泛性E、执行的灵活性

155.《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写作特色有

A、政策鲜明B、篇段合一C、简洁明快D、缜密严谨E、思虑周全

156.古代公文“教”的写作特色有

A、一文一事B、内容实在C、短小精干D、行文规范E、意尽言止

157.作出决定的途径有

A、法定会议正式讨论通过B、经过办公会议研究决定C、分管领导个人首肯D、上级领导审批E、主管部门直接作出

158.公文特定用语主要包括

A、程式套语B、词组C、层次结构词语D、称谓代词E、成语

159.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商周以来使用的君命文书“命”、“令”分别改为

A、制B、册C、诏D、敕E、策

160.我国古代避讳的方法有

A、缺笔B、添笔C、换行D、换不同音的近意字E、空出此字不写,而代以“庙讳”字样

161.下列文种中,属平行文的有

A、咨B、呈C、令D、公函E、奏疏

162.公告的特色有

A、宣告范围面向国内外B、多通过报纸刊载或电台、广播公开宣告C、篇幅简短D、须在公共场所普遍张贴E、用于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163.依传统而言,函的用途主要有

A、相互商洽工作B、告知上级重大事项C、指挥下属行动D、向社会发布重要消息E、询问和答复问题

164.《众议员罗永庆等对政府质问书》一文中选用历史典故作为语言素材的有

A、青磷碧血,未招屈子之魂B、白草黄沙,罔恤若敖之鬼C、或著心史于板桥;或毁家财于令尹D、或为伏桥之豫让;或作蹈海之仲连E、张俭难逃,范滂独死

165.民国时期“令”这一公文文种的演化,说明了

A、公文文种要求随着政务实践的需要而演变B、公文文种演化受内在规律制约C、公文文种演化受主观意志的限制D、违背客观实际需要经不起历史考验E、公文文种演化受外国公文的影响

166.宋代奏札的公文程式包括

A、贴黄B、首称C、正文D、末称E、用印

167.布告的特点包括

A、事项规定性B、发布周知性C、法定禁约性D、强制遵守性E、时间滞后性

168.报告的用途有

A、汇报工作B、反映情况C、提出意见或建议D、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E、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169.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的宣告文种有

A、布告B、通告C、公告D、公报E、通知

170.在现行文种中,通报适用于

A、表彰先进B、批评错误C、传达重要精神D、告知重要情况E、回复上级询问

171.下列文种中,属古代官署上行文种的有

A、奏记B、牒C、状D、呈E、牌

172.签呈是国民党政府时期行用于本机关、本系统内部的非正式公文文种,其使用特色有

A、行文关系内部性B、具署名义个人性C、处理方式批返性D、公文内容机密性E、办文要求紧急性

173.就文种源流而论,签呈可视为由“呈”派生的分支文种。其使用特色是

A、行为关系的内部性B、具署名义的个人性C、处理方式的批返性D、呈文方式的面交性E、受文对象的明确性

174.在通报形成过程中,与通告相联系的演化阶段包括

A、共生B、衍生C、共体D、分解E、分承

175.公文的写作出发点是以实用为本,其要求包括

A、内容实在B、文字朴实C、格式随意D、词句深奥E、辞藻华丽

176.清代将“禀状”称为状。它们有“告状”和“诉状”等。除此之外,称状的文书还有

A、结状B、保状C、领状D、申诉状E、答状

177.指示信的特点有

A、内容的政策性B、表述的周详性C、运用的配合性D、适用范围的广泛性E、使用历史的悠久性

178.唐代带有“状”字的文体使用广泛,其主要形式有

A、奏状B、劾状C、行状D、诉状E、申状

179.奏札的使用范围有

A、政事堂奏事B、枢密院奏事C、在京官员上殿奏事D、知州以上官员入朝向皇帝述职E、知州以上官员返任时向皇帝告辞

180.呈转性请示

181.“圣旨”

182.《请均圈疏》的作者是北魏_____。

183.《学生操行成绩考查规程》在学校教育思想上有何积极意义?

184.现行公文“函”的用途较多,其传统用途是相互商治工作、询问和_____。

185.决议,是民国时期随着_____制度的健全而产生并实际运用的文种。

186.标朱

187.誓书,实质上是牒的一个分支。

188.揭帖

189.两个国家、政府、外交部门经商定联合发表的外交公报,称为_____。

190.原适用于布告文种的事项,今后撰写时,对于一般事项改用_____。

191.分析《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请攻台湾奏本》一文的写作特色及缺失。

192.现行工作中的报告,出现众多分支,实际形成一般报告、_____、专用报告三大类型。

193.批答,作为公文文种名称,始于_____代。

194.布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试论“函”的分类及其使用。

196.试析明洪武年间设置奏本的积极意义、不足之处和实质。

197.《出师表》

198.“策”

199.路引

200.简述民国时期“咨”与“公函”的一般分工及用途演化趋向。

201.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所发布的有关重大事件,决定事项所用的宣告文种是_____。

202.试述唐代三省对君命公文办理分工的局限性。

203.牌,是清代沿袭明代政务实践,而设置的_____下行公文文种。

204.汉代,刺既保留了作为_____的功用,又发展出拜谒的用途。

205.唐代,凡中书省起草的诏、敕,_____认为失宜的,可以封还中书省。

206.公文格式,指的是结构程式、文面款式和_____。

207.请函

208.阅读《奏孝子刘敦儒状》一文,简述其主要内容并从内容和表述上分析其写作特色。

209.什么是揭帖?清代揭帖包括哪些类型。

210.任命状依据任命官员的级别分为特任、_____、荐任、委任四种类型。

211.代电

212.条例修正案,是对己生效实施的条例经增删和较大修改后的_____。

213.告身是古代_____的公文。

214.简述票发展演化为公文的过程。

215.决定、决议、议案都属于_____类公文文种。

21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创设的指示信,与旧公文的_____、格式、用语截然有别。

217.奏折,是清代中后期由高级官员和近臣向皇帝言事的重要_____文书。

218.请列出下述文本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分析。

219.清代中央衙署与特定内部机构,设有平行文种_____。

220.简述画行制度的发展线索。

221.《北京宫殿告成诏》全文由_____、正文、末称三部分构成。

222.《江苏省民政厅关于天平山禁止开采的布告》的意义是_____。

223.简述民国时期旧公文中事由的得名及类型,表述特征。

224.报告(民国时期)

225.针对全局具有政策性的重要事项作出决断,并要求贯彻实施,使用_____性决定。

226.原来适用于布告文种的事项,今后撰写中,具有法定意义的事项可写成_____。

227.简述汉代诏书的形成途径。

228.交片

229.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将“指示信”归入“_____公文”。

230.呈(民国时期)

231.简述训令的特点。

232.概述清代牌文的地位变化和分支类型。

233.谕

234.简述文种“符”的起源。

235.敕

236.试述通报文种的形成过程。

237.避请方法有三种,一是_____,二是换不同音的近意字,三是空出此字不写,而代以“庙讳”字样。

238.北洋政府时期,特任、简任、荐任官的任命状由_____署名盖印。

239.教材第44课《保宁寺牒并帖》一文所处的时代为_____。

240.简述文种“疏”的演化阶段。

241.简述文种指令的特色。

242.誓书,实质上是_____的一个分支。

243.封寄

244.通电,在我国现代的历届政权的公文处理法规中均未列为_____。

245.阐述建国初设置签报的积极意义、实际使用的不便之处。

246.度牒

247.清代,机体公文分为礼付、札、_____三个支种。

248.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一文的结构特

249.简述古代上行文“笺”的使用。

250.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篇中,将诸葛亮的_____作为表文撰写的楷模。

251.简述批答与诏书的不同之处。

252.民国时期“封寄”这一公文文种是在什么情况下废止的?

253.公文程式

254.修辞义,是该词语原本_____的含义。

255.罪己诏

256.公函,是始设于_____时期用于无隶属关系官署相互行文的平行公文文种。

257.行文式会议纪要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_____、印章五部分构成。

258.宋代中央衙署变异“堂札子”而创设的下行文种是_____。

259.简述通电的使用范围。

260.简述指示文种的特点。

261.命令

262.清代敕书由_____撰写,是用以规范地方文武官员职守的公文。

263.批准性的复函,除所适应的行文关系有异外,用途大体与_____相同,两者的篇章结构也基本一致。

264.试述表的设置沿革和用途沿革。

265.简述从榜中演化出示文种的过程。

266.指示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权为工作需要而创设的新型文种,其内容上的特点是_____。

267.请结合你所学的公文写作知识,分析下面一则请示在写作上的得失。

268.明代内阁拟旨,因为拟写于小块的票签上,故称_____。

269.解析建国初报告文种的部分用途,于1957年取代签报而设置的文种称为_____。

270.汉代书写公文的载体材料多为竹简木牍,_____以后,普遍改用纸张书写。

271.简述北洋政府大总统令的用途。

272.公文写作的大敌是_____。

273.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_____的事项的宣告性文种。

274.简述决定的类型及使用权限。

275.墨笔照会

276.向上级报送文件、资料、物件时,随件附送的简要说明的文字报告称为_____。

277.“去函”与“回函”是按照函的_____的角度来划分的。

278.《东北难民救济委员会关于筹设东北儿童教养院第二院的公函》一文,就用法而论,是_____。

279.简述清代咨呈的行文范围。

280.明朝_____年间最先正式设置奏本。

281.制

282.批是民国时期仿照古代公文而设置的用于_____的答复性下行文种。

283.简述公告的特色?

284.简述清代“申文”的使用范围。

285.分析《胡昆山控张现武藉占祖茔状》的写作特色。

286.反类尊题

287.《北京宫殿告成诏》的思想特色是_____。

288.表

1.答案D

解析清代,咨、关、移均为平行文种。其分工是:咨用于高级衙署之间;关用于中、低级衙署间;移用于低级衙署间。

2.答案A

解析布告,始设于民国时期,在程式结构上的特点是没有收文者。

3.答案B

解析我国使用的宣告文种有布告、通告、公告和公报。

4.答案D

解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1993年国办《办法》取消的文种是指令。

5.答案A

解析公告是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公告主要有两种,一是宣布重要事项,如最近我国将在东海进行地对地导弹发射训练;二是宣布法定事项,如宣布某项法规或规章,宣布国家领导人选举结果。

6.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1年政务院《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解放区行用不久的签呈公文,更名为签报。

7.答案A

解析建议报告。是指根据工作中的情况动向和存在问题向上级机关提出具体建议、办法、方案的报告。

8.答案C

解析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规定:凡是公布命令后,还须一再对下级详加解说用指示信。

9.答案B

解析清代,"移"大体用于同级或不相隶属的低级官署之间。

10.答案B

解析与当代公文相比,民国时期指令的用途类似于现行公文中的批复。

11.答案D

解析训令——民国时期设置的由上级官署或长官主动对下级发文时使用的具有指挥性质的下行文种。

12.答案C

解析仰,在旧式公文中,常用为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词。

13.答案B

解析商函属于机关主动发文。

14.答案B

解析状,始设于汉代,是下级对上级,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实的上行文种。

15.答案C

解析笺是由东汉时期带书札性质的上行文,经长期演化,到南北朝以后,成为主要用于向太子、皇后致谢贺的准上奏文种。

16.答案B

解析呈转性请示:对事属本机关管理职能物重大事项,需要在全局范围内贯彻施行,因涉及其他系统各机关、单位,故用请示显请上级全局性领导机关批转给各系统、机关、单位全面执行。

17.答案A

解析建国后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或安排的议决类公文文种是决定。

18.答案C

解析我国行政系统通用公文文种体系中包括有:条例、规定、办法、决定、命令、指示、批复、通知、通报、公告、通告、议案、请示、报告、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函、会议纪要等,它们性质不同,各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19.答案A

解析根据1912年11月发布的《公文程式令》,“令”分为大总统令、院令、部令、委任令、训令、指令、处分令。

20.答案B

解析应在公文文尾部分标注的是“抄送”。

21.答案A

解析饬的运用特点是上级主动对下级行文,当主动针对所有下级同时发文则称为通饬。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于1916年7月29日公布《公文程式》,将令体公文文恢复到1912年11月的状况。饬文种即被取消。以后,公文中的饬字,仅指上级对下级命令的动作,不指文种。

22.答案A

解析两个无隶属关系的机关往复行文时,其主动发往者称去函。

23.答案B

解析语境义是说话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谈话氛围的意思。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24.答案C

解析《建平王庆江皇后正位章》一文出自《全梁文》。

25.答案A

解析1914年,袁世凯政府规定,“呈”专门用于职官对大总统,而民众对官署之陈请,则须用“禀”。

26.答案B

解析官署平行文:移、关文、咨、照会(朱笔和墨笔)等。

27.答案C

解析通告的

范围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28.答案A

解析饬文种设置的政治内涵是实施无限制的总统集权制。

29.答案C

解析《出师表》古代公文名篇之一,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师进驻汉中,准备北伐,临行前,劝诫后主刘禅奋发图治而写的。

30.答案A

解析在我国古代,铁券这一文种是君命文种。

31.答案C

解析函的新增用途的是:请函与复函。

32.答案A

解析遇有情况复杂,关系重大,无规可循的疑难问题时,请求上级指示用求教性请示。

33.答案B

解析封建社会前期,由朝官对三公,州郡僚属对长官,士人对官府,用书面陈述意见的文种称奏记。

34.答案B

解析按载体形制而论,可区分为禀折、禀帖:(1)下级呈送上级的红、白禀,一般用高24厘米、宽约9厘米的折式纸,故称“禀折”;(2)由明代起,人民向官府‎有所告诉,用较小的单‎张纸书写禀‎词,称为“禀帖”,清代沿袭其‎名。

35.答案D

解析草案——文件稿本的一种,指经起草初步确定而提交法定会议审议通过的文件稿本。

36.答案C

解析《为北伐谕中原微》是指元朝末年吴王朱元璋于1367年在应天府出兵北伐时所颁布的檄文,相传由宋濂起草。檄文历数元朝统治之昏暴及人民流离之惨状,断定元朝已丧失天命,失去统治中国的资格;接着说明朱元璋乃是天命所归的新主,必将削平群雄、扫荡胡尘、一统华夏,因而在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成为朱元璋北伐的纲领。

37.答案B

解析必须经法定会议讨论,正式表决通过的文种是决议。

38.答案A

解析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39.答案A

解析圣旨:是元代皇帝颁发政令的君命文种名称。

40.答案A

解析

民国时期的任命状,依据任命官员的级别,分为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种类利。

41.答案A

解析榜:是我国古代官府公开张贴、晓谕军民的公文文种。

42.答案B

解析确立“通知”作为辅助公文的文件是《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

43.答案C

解析《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8条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故本题答案选C。

44.答案B

解析唐韦承庆《上东宫啟》:“荡荡鸿泽,霑濡不已。”

45.答案B

解析奏的基本行文关系是由臣僚上于皇帝,所以一般的奏文在首称、末称后都省略了“言”于谁、“闻”于谁。

46.答案C

解析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47.答案A

解析通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设置,适用向一定范围内的公众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之宣告文种。

48.答案A

解析“议”作为公文文种始自“驳议”,它出现的朝代是汉代。

49.答案D

解析民国时期,咨的用途日渐缩小,其最基本的稳定用途是同级官署之间相互行文。

50.答案C

解析公文用咨约始于唐朝,但还不是正规文种。宋代学士院移文于三省、枢密院称咨报。

51.答案D

解析《江苏布政使飞饬太湖同知牌文》一文所处的朝代是清。

52.答案C

解析(1)咨是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的平行文种;(2)令是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的下行文种;(3)呈是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为历届政府所采用的最基本的上行文种。

53.答案D

解析“人心甫定,大局粗平”一语中使用的修辞格是对偶。

54.答案C

解析布告、示、通告,是民国时期历次公文处理法规中对同一用途的公文文种所选择的不同名称。

55.答案B

解析无

56.答案C

解析去函是主动发出者;回函指被动回复者。从用途看,有两种用途,一是传统用途"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主动发出的称为"商函",被动回复的称作"答函"。

57.答案A

解析决定和决议都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文种。

58.答案B

解析旧公文写作中一稿多用称作花稿。

59.答案D

解析清代,民众诉讼时上于官府的专用文种,叫“(禀状)”。其中,原告一方使用的,习称“(告状)”;被告一方使用的,习称“(诉状)"

60.答案A

解析商函是为商洽工作而主动发出的公函。

61.答案A

解析令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下行公文文种之一,也是由先秦沿用至今的唯一文种。

62.答案B

解析1914年,袁世凯宣布废除国务院,在总统府设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帅部,取消国务总理,改设国务卿并向总统负责。

63.答案B

解析报告,成为正规上行文种是民国时期,它是由《公文程式条例修正草案》确立的。

64.答案C

解析公文写作中展开主体文字的要诀是文断意续。

65.答案A

解析求教性请示,呈准性请示,求助性请示统称为呈复性请示。

66.答案A

解析“诏”作为正式君命文种,始于秦。

67.答案C

解析明清时期,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宜一般使用“禀”,例如,禀状是明清时期主要由民众诉讼时上于官府的专用文种。

68.答案D

解析《财政部为答参议院刘星楠等质问书上复国务院咨呈》一文的语言特色是貌恭词朴。

69.答案B

解析释语:借助释义的方式,对某人某事物的名称进行主观性阐释,或者对某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加以临时性的发挥和引申的一种修辞方式。

70.答案B

解析檄:我国古代的军事文告。两汉时期曾兼作下行公文。南北朝时期,与露布相合,后又与之分工,逐渐规范为讨敌、威敌、晓谕的军事专用文种。

71.答案A

解析刺:作为南北朝至唐代,中央各官衙间自相质询的平行文种。

72.答案C

解析“制书”这一文种正式废除是在民国初年。

73.答案D

解析主送与抄送制度主要是用以规范公文的行文对象。

74.答案B

解析指示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为适应对下级实施政策性指导之实际需要,而创设的新型公文文种。

75.答案D

解析建国初作为报告的分支文种而设置,由政府部门负责人直送政府首长批返的上行公文是签报。

76.答案B

解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指令”这一文种已取消法定文种地位,不复存在。

77.答案B

解析通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设置,适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之宣告文种。

78.答案A

解析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79.答案A

解析用于批转和转发其他机关的公文的通知类型叫转文性通知。

80.答案D

解析元代,上、平、下三种行移方向的牒并用。平行的牒,元代称"平牒",明代称"牒文",清代前期仍然沿用。

81.答案A

解析函就两个机关往复行文的过程区分:去函指主动发往者;回函指被动回复者。

82.答案C

解析制:是封建社会中,由皇帝颁布可垂为后世遵守的重大制度性举措时所使用的君命文种。

83.答案B

解析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84.答案B

解析禀为古代上行公文文种,民国元年被被黎元洪发布的《公文程式》所废除,后袁世凯发布的《官署公文程式令》又恢复使用,并将“禀”用途规定为人民对官署之陈请。

85.答案D

解析行政机关规范性公文包括:(1)通知;(2)指示;(3)指令。

86.答案B

解析领导人在公交上书写“发”字并签名注日,批准公文生效发出,这一制度称为签发。

87.答案A

解析清代同时设置平行文种关、咨、移,其中咨用于高级别衙署。

88.答案C

解析通电是面向全国范围公开拍发电报的准文种。主要用于表明政治态度、公布重要事实、宣布个人出处和发出倡议号召。

89.答案D

解析镶嵌是在某个词语里插进多少个别的词以延伸其音节或者以此暗含另一种意思。

90.答案D

解析唐朝法定的平行公文是刺,到了宋朝,“咨”取代“刺”作为平行公文。

91.答案C

解析法定禁约性。俗谓“令行禁止”布告对妨害国家和公共利益的行为申禁具有法定效力。

92.答案A

解析指令——民国时期上级对下级呈请所作答复的下行文种。

93.答案A

解析在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下行文中,唯一由先秦沿用至今的公文文种是令。

94.答案C

解析上行文。指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的一种行文。如请示、报告。其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三种。

95.答案A

解析策——我国封建社会中,由皇帝用于重大人事的君命文种。

96.答案B

解析在我国古代,最早把详作为公文文种的是南北朝。

97.答案C

解析咨的本意是商量、询问。

98.答案C

解析会议纪要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文种。

99.答案B

解析汉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的文种,但已向限定于平行范围这一方向转化。南北朝时期,移已由汉代主要用于发布军事文告的用途,逐渐转向以理民为主要内容。从而为日后正式确立为官署之间的平行公文文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宋,是将"移"明定为平行公文文种的正式确立期。

100.答案B

解析《国务院送阅技术官官俸法等草案的交片》一文,在结构上采用了正附件模式。

101.答案C

解析情况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反映某种临时性情况、事故的报告。情况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

102.答案D

解析“榜”的本义是木片,《资治通鉴》载:“载米三十万斛,钱布数十航,竖榜为城。”即为悬挂的额和木牌,这决定了“榜”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后的核心特点,并在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

103.答案B

解析专题报告是指向上级反映本机关的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或某一方面的情况,要求上级对此有所了解的报告。

104.答案B

解析决议是我国现行法定文种之一,适用于经法定会议讨论并正式表决通过生效,并要求贯彻执行的重要决策事项之议决类公文文种。

105.答案C

解析民国时期的报告公文,大体上可分为四个类型。

106.答案D

解析“指示信”是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权为适应对下级实施政策性指导而创设的新型公文文种。

107.答案B

解析作为古代军事文告的檄,曾兼作下行文的朝代是两汉。

108.答案D

解析元代,上、平、下三种行移方向的牒并用。平行的牒,元代称"平牒",明代称"牒文",清代前期仍然沿用。

109.答案ACD

解析无

110.答案B

解析土地革命时期,“指示”一词成为公文表述的常用词语,以指称这一领导行为和指导的具体内容,但尚未发展为文种名称,也未与信件的形式固定联系。

111.答案A

解析知照报告、上复报告、送审报告应属于一般报告。

112.答案B

解析刺,作为古代公文文种,其最初的含义是记载。

113.答案A

解析“策”与“册”两个君命文种是同源相承的文种的关系。

114.答案C

解析书面请示按请是的饿内容可分为求准性请示、求助性请示和求示性请示。(1)求准性请示是指请求上级批准、允许的请示,对超出部门责权事项的处理、因情况特殊需要变通处理的事项及按照制度规定需要请示的事项适用。(2)求助性请示是指请领导予以支持、帮助的请示,对请求经费、增加设备等事项适用。(3)求示性请示是指请求领导给予指示、裁决的请示,对不好解决的关键问题、无章可循的新问题及因意见分歧而无法统一的问题适用。

115.答案D

解析作为特殊的准君命文种。魏晋南北朝,皇太子、诸王之令称"令书"。至唐,皇太子颁下公文称令。元朝时皇太子则用令旨,成为准君命文种。

116.答案B

解析在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将信物之符所附的公文直接称为"符",唐代正式将“符”列为行政官署普遍使用的下行公文。

117.答案A

解析《大总统令一教令、策令、申令、批令》,在公文格式上的共同特点是副署。

118.答案D

解析送审报告:以报送领导机关、法定会议或其他审议机关审查为直接目的的报告。

119.答案D

解析“任命状”是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使用的---委任证书。

120.答案A

解析决议是我国现行法定文种之一,适用于经法定会议讨论并正式表决通过生效,并要求贯彻执行的重要决策事项之议决类公文文种。

121.答案A

解析训令是民国时期设置的由上级官署或长官主动对下级发文时使用的具有指挥性质的下行文种。

122.答案C

解析路引:是明代作为通行关津的身份证明所颁发的路证公文,即通行证。

123.答案D

解析无

124.答案B

解析名正词切.为《唐继尧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基本的语言风格。开头以"突起"手法,一语中的,石破天惊。

125.答案B

解析呈:是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为历届政府所采用的最基本的上行文种。

126.答案A

解析呈: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为历届政府所采用的最基本的上行文种。

127.答案C

解析牒是汉唐期间由下级向上级、民众对官府陈事所用的上行文种。

128.答案D

解析金本位即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

129.答案C

解析无

130.答案C

解析批答,作为公文文种名称,始于唐代。

131.答案A

解析规定是规范性公文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它是领导机关或职能部门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订相应措施,要求所属部门和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法规性公文。

132.答案D

解析告身: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北周时已有此称。宋亦名"官告"。

133.答案C

解析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134.答案D

解析显示层次结构的公文特定词语之鼎盛时期,从清代集其大成到民国又将其规范化、理论化,并有专门著作问世。

135.答案A

解析议作为公文文种,始自“驳议”,它出现的朝代是汉代。

136.答案ABCD

解析无

137.答案ACDE

解析无

138.答案BCD

解析无

139.答案ACDE

解析无

140.答案ABC

解析无

141.答案ABCD

解析无

142.答案CE

解析无

143.答案BCD

解析无

144.答案ABC

解析无

145.答案ABC

解析无

146.答案BCE

解析无

147.答案ACD

解析无

148.答案BD

解析无

149.答案AC

解析无

150.答案ACD

解析无

151.答案ABCDE

解析无

152.答案AB

解析无

153.答案ABCDE

解析无

154.答案ABC

解析无

155.答案CDE

解析无

156.答案ABCE

解析无

157.答案ABC

解析无

158.答案ACD

解析无

159.答案AC

解析无

160.答案ADE

解析无

161.答案AD

解析无

162.答案ABCE

解析无

163.答案AE

解析无

164.答案ABCDE

解析无

165.答案ABD

解析无

166.答案BCD

解析无

167.答案BCD

解析无

168.答案ABCD

解析无

169.答案ABCD

解析无

170.答案ABCD

解析无

171.答案ABCD

解析无

172.答案ABC

解析无

173.答案ABC

解析无

174.答案BCE

解析无

175.答案AB

解析无

176.答案ABC

解析无

177.答案ABC

解析无

178.答案ABCD

解析无

179.答案ABCDE

解析无

180.答案

呈转性请示:对事属本机关管理职能物重大事项,需要在全局范围内贯彻施行,因涉及其他系统各机关、单位,故用请示显请上级全局性领导机关批转给各系统、机关、单位全面执行。

181.答案

古代公文文种之一,是元代皇帝颁发政令的君命公文文种名称

182.答案

李安世

183.答案

其意义有三个:(1)一,重视德育(操行),并与智育(学业)一样地评定成绩。(2)二,射德育(操行)的内涵,不是仅看口头言辞,而是区分为“心性”、“行为”两大方面。(3)三,在决定学生升学、毕业时,以智育为主,又不是唯智育论。

184.答案

答复问题

185.答案

议事

186.答案

标朱是发文衙署长官用红笔在下行公文上点圈、勾勒或加书文字,以提示要点并显示威严的一种文书处理制度。

187.答案

盟书

188.答案

是清代随本章附送相关部院、科、馆,以方便相关部院预先商议对本章处理意见的平行公文文种。

189.答案

联合公报

190.答案

通告

191.答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请攻台湾奏本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右都督臣施琅谨奏为边患宜靖,逆贼难容,谨陈荡平权宜,以效忠款,以奠永安事。窃照郑逆遁窜台湾,兹孔元章招抚回归,并无的当伪员同来输诚。未必有归诚实意,不如乘便进取,以绝后患。闽省水师及经制陆师,投诚官兵的拔二万,合为劲旅。大小戈船二百只,选拔一百七十只,小快哨一百只,选拨七十只;应再造三十余只,便足配载各兵。加之数月操练,将领会议选拨。伏乞皇上赐臣稍以便宜,中严号令。又当敕藩督抚提诸臣催督:修造船只、备足粮饷、选调官兵。剥抚并用,又不以贼遗君父。如台湾一平,防兵可减,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倘以臣言为可采,乞敕部议复施行。缘系密陈荡平逆贼事理,字多逾格,并乞恩宥。为此具本,专差官曾旺贪捧。谨具奏闻,伏候敕旨。康熙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右都督臣施琅。

写作特色:(1)内容特色:条理清晰、叙事实在;(2)表意特色:繁约得体,把握分寸,虑事镇密;(3)文风特色;言辞质朴,走句流畅。缺失:(1)“的当”一词,有口语化气息,含意不太明显;(2)称台湾郑氏为“逆贼”、南明之官为“伪员”,是封建糟粕。

192.答案

专门报告

193.答案

194.答案

是建国后四十多年中由国家行政机关设置,用于对人民群众“公布应当普通遵守或周知的事项”之宣告文种。

195.答案

函的类型,可从格式、往复过程、用途三种角度加以区分,并作适当展开:(1)从格式来分,可分为“公函”与“便函”。(2)从往复过程来分为“去函”和“回函”。(3)从用途来分,传统用途与新增用途,传统用途有“商函”与“答函”新增用途有“请函”与“复函等

196.答案

明洪武年间最先式设置奏本,并为清朝初、中期相沿设置。奏本的设置有重大意义,对推进文种规范和分工起了重要作用。(1)积极方面:是对文种设置的重要变革。将汉、唐以来的奏、奏疏、奏状、奏札机简化为奏本一种,结束了用途类似、交叉重叠的多种奏本文种纷乱混用的现象。是对于庶政的奏体公文之统一规范。(2)不足之处:用于庶政的上奏文种过于单一,适用范围过于广泛。无论内外大少宫员、公务私事内容、急切迂缓事宜,都用奏本一种。(3)实质:构成单纯从用途上对奏本公文作新一轮分工的基点。

197.答案

古代公文名篇之一,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师进驻汉中,准备北伐,临行前,劝诫后主刘禅奋发图治而写的。

198.答案

策,古代公文文种之一,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由皇帝用于重大人事的君命文种。

199.答案

路引,是明代作为通行关津的身份证明所颁发的路证公文,即通行证。

200.答案

一般分工:咨在同级机关之间使用;公函在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使用。消长趋势;咨的用途日渐缩小,公函的用途日渐扩大。

201.答案

公报

202.答案

唐代三省对君命公文办理分工,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改良,具有本质上局限性:(1)其一,阶级局限性。其积极意义的极限仅是:使皇帝个人的意志与整个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相合拍。(2)其二,历史扁限性。由于君权至高无上,三省长官皆由皇帝任免,这种诏书撰制程序对皇帝的制约,不能不受到在位君主个人素质的影响和左右。唐中期往后,中书、门下合为政事堂,草诏与驳正分工作用也大为削弱。

203.答案

法定

204.答案

记录

205.答案

门下省

206.答案

载体规格

207.答案

为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而主动发出的函,称为请函。

208.答案奏孝子刘敦儒状孝子刘敦儒,年四十九。曾祖子元祖贶父浃住东都从善坊右件人,名儒史官之家。积成教义,至性诚孝,感动人伦。母患风狂,心绪乖乱。无辜榜棰,常至僵仆。或冻于积雪之下,或曝于赫日之中,腐烂皲瘃,略无完体。见其楚毒,方肯饮食。敦儒苏而复起,常惧人知。承顺恬然,不觉疾痛。因心之道,贯于神明。欲盖弥彰,事久方著。蒸蒸不匮,十有六年。贞观十年,留守韦夏卿具状奏闻。奉其年八月二十九El敕:“宣付史馆,旌表门阉。”臣至洛都,具详事实。闻诸族类,布在风谣。今又十年,不改其养。饥寒所迫,衣食阙然。晨昏所奉,朝不继夕。伏以底禄筮仕,资荫多门;至行绝人,尤可嘉奖。伏望天恩,特授一解褐京官,使分司就养。则私计可给,寸禄为荣。庶厚时风,以宏孝理。特乞圣慈,允臣所奏。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本文是唐权德舆写给唐宪宗的奏状,主要内容是就刘敦儒孝敬老母的典型事例奏请皇上授官。写作特色:事迹典型、理由充分,措施可行是本文的内容特色。刻画形象,用笔缜密是本文的表述特色。

209.答案

揭帖,是消代随本章附送相关部院、科、馆,以方药预先商议对本章处理意见的平行公文文种。清代揭帖的类型可分为:(1)随奏本揭帖,(2)随题本揭帖,(3)随启本揭帖。

210.答案

简任

211.答案

代电,是民国时期以快速传递的邮件代替电报的一种公文。

212.答案

定本

213.答案

授官

214.答案

(1)作为一般意义的凭证;(2)作为派遣官、差执行任务的凭证性公文;(3)清代前期,普遍用票作为上级官署对下级催办公务、命令指示的下行公文文种。

215.答案

议决

216.答案

文种

217.答案

机密

218.答案臣等伏读诏书,于邑益甚。臣等闻:《易》称圣人奉天时,而《论[语]》曰君子畏天命。天命有去就,然后帝者有禅代。是以唐之禅虞,命以在尔;虞之顺唐,谓之受终。尧知天命去(已)[己],故不得不禅;舜知历数在躬,故不敢不受。不得不禅,奉天时也;不敢不受,畏天命也。汉朝虽承季末陵迟之余,犹务奉天命以则尧道,是以愿禅帝位而归二女。陛下正于大魏受命之初,抑虞、夏之达节,尚延陵之让体。所(柱)[枉]者大,所直者小。所详者轻,所略者重。中人凡士犹为陛下陋之。殒者有灵,则重华必忿愤于苍梧之神墓,大夏必郁邑于会稽山阴,武王必不悦于高陵(庙讳)[玄]宫矣。是以臣等敢以死请。(摘自《群臣劝魏王曹丕受禅表》)

(1)对偶例:不得不禅,奉天时也:不敢不受,提天命也。(2)引用例:(易》称圣人奉天时,而论[语]》日君子畏天命。(3)反复例:“天命”一词在该段反复出现多次。(4)示现例:重华(舜)必忿愤,大夏(禹)必郁邑,武王(曹操)必不悦。(5)排比例:重华必忿愤于苍梧之神墓,大夏必郁邑于会槽山阴,武王必不悦于高陵(庙讳)[玄]宫矣。

219.答案

移会

220.答案

画行制度的发展线索:(1)两汉,皇帝画诏书;写“可”字,长官判牍写“诺”字。(2)唐朝,皇帝授官,“画”“可”“字、“闻”字;允可臣下之奏请,板“字。太子所下令书,画“诺“字。(3)南宋演变为:皇帝判“依”字;六部长官判“行“字;其余的判“从”字。“判行”渐成为定制并沿用到元、明、清和民国时期。。

221.答案

首称

222.答案

保护名胜古迹

223.答案

民国时期旧公文的事由,演化、区分为项目事由和形式事由两种类型。项目事由处于面。由发文机关填写,末字为“由“字。形式载出是正文的一个层次,末字为“事”字。“事由“就得名于对两种表述句式末字的合称。

224.答案

在民国前期,是由属员对长官、部门对所在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非正规内部上行公文。

225.答案

决策

226.答案

公告

227.答案

汉代诏书的形成途径有三:(1)一是皇帝主动下诏,(2)二是由群臣所奏请经皇帝批准后下诏,(3)三是群臣有所奏请由尚书令根据皇帝授意起草诏书。

228.答案

是民国初所设置的在中央政府内部使用的特殊下行文种。交片别称为封交。

229.答案

辅助

230.答案

是民国时期沿袭古代设置,为历届政府所采用的最基本的上行文种。

231.答案

(1)用于具有隶属关系的上级对下级;(2)由上级主动对下发文;(3)在语言表述上,往往具有教诲、开导的特色,故内容往往带有说理文字。语气也较委婉。

232.答案

清代牌文的地位:是载入《会典》的法定的主要下行文种。多由各文、武衙门向所辖下级发布命令、指示性内容的公文。其名称多写为“信牌”、“宪牌”。不过,清代中叶往后,随着札文的广泛应用,逐渐取代了牌作为主要下行公文的地位。牌文遵限于传达例行公事。清代牌文的分支类型有:牌票、牌微、传牌。

233.答案

是清代由长官告晓属员的下行公文文种。

234.答案

(1)符为节的一种:(2)源于调发军队的信物。

235.答案

古代公文文种之,是南北朝以后皇帝对臣下训诫、授任封赠时使用的君命公文文种。

236.答案

(1)衍生“通告”阶段。民国时期的“通告”有两种,①一是民国旧公文“通告”,它是与布告文种同一用途在不同时期的异名;②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新创的衍生“通告”,它是对各机关发送的行移文种,其性质介于“令”与“函”之间,它与民国旧公文“通告”虽然同名,但本质用途不同,为今之“通报”文种起源。(2)共体异名阶段,解放战争后期,华北人民政府于1949年2月制定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中,设置了具有两个名称的一个文种,该文规定:“通报(或通告):对于各机关(不分上、下级)须要周知或公告之事项,用通报(或通告)”。(3)分承确立阶段。建国后,1951年的《办法》对其分设为两个正式文种,该文规定;“对于使各机关(不分上行、平行、下行)周知的事项用通报”,这是承袭根据地在机关之间行移的衍生“通告”本质用途,而正式定名为“通报”的新创文种。该文同时规定:“一般事件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对人民或者机关、团体通告周知用通告”,这是承袭民国旧公文“通告”对社会公开宣告的本质用途。

237.答案

缺笔

238.答案

大总统

239.答案

北宋

240.答案

(1)第一阶段,汉代开始将疏作为“奏”的别称;(2)第二阶段,疏成为各类上奏公文之泛称;(3)第三阶段,疏成为独立运用的上奏文种。

241.答案

(1)限由政府或政府部门使用;(2)内容多限于经济、科研等方面事项;(3)约束力比命令弱、较指示强;(4)内容表述方面,体现为指示性和规定性相结合。

242.答案

盟书

243.答案

是袁世凯政府中期仿照清代“寄信”而设置的由大总统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办事处承发其政谕、军令的特殊下行文种。

244.答案

法定公文文种

245.答案

建国初设置签报的积极意义。签报明确要求首长“批答”,有利于重要事项及时得到处理,不致因误解、耽搁而贻误急切事务。签报的实际使用颇有不便之处:(1)如果事非重要,一般不应使用。(2)要求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