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6_第1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6_第2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6_第3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6_第4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古代诗歌阅读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初夏幽居偶题①四首其三

陆游

昔如转战堕重围,今幸骞翔②脱骇机。

晓树好风莺独语,夜窗细雨燕相依。

安居不恨蜗庐迮③,得食宁论鹤料④微?

更喜暮年强健在,又看刀尺制缣衣⑤。

【注】①选自《剑南诗稿》,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时作四首《初夏幽居偶题》,此为其三。②骞翔:飞翔。③迮:通“窄"。④鹤料:泛指官府给的俸禄。⑤缣衣:双层丝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句,诗人追忆了往昔抗击金兵的军旅生涯,曾经多方转战却都陷入重重的包围。

B.“骇机”原指猝发的祸难,诗中实指危机四伏的官场,“骇"字传达出诗人当时的心理。

C.颔联运用多个意象渲染初夏特有景色,既勾勒了幽居之所,又景中寓情,点题可谓巧妙。

D.颈联中诗人用“蜗庐”的比喻极言居室窄小,“宁论"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要说”。

16.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说:“务观(陆游的字)此诗乍读是‘喜’,深读皆‘悲’……"你能从诗中解读出哪些“悲”?(6分)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2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随意①

陆游

随意上渔舟,幽寻不预谋。

清溪欣始泛,野寺忆前游。

丰岁鸡豚贱,霜天柿栗稠。

余生知有几,且置万端忧。

【注】①乾道二年秋,陆游因被劾“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罢归山阴。本诗即作于此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预谋”与“随意"呼应,可见诗人登上渔舟寻幽探胜为一时兴起,没有事先计划。

B.颔联叙写诗人泛舟清溪,游览野寺;“清溪”“野寺"正能体现上文“幽寻”之“幽"。

C.年成丰收但鸡豚价贱,柿栗果稠然霜重天寒:诗人不禁为农民的悲苦命运感到担忧。

D.尾联蕴含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慨;“有几”与“万端"形成对照,“且”字亦耐人寻味。

16.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浙江三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呼应标题,点明诗人的行踪和心情,为下文内容做了铺垫。

B.诗人登高望远,无边春意扑面而来,这暂时缓解了诗人内心的隐痛。

C.诗人以变幻无常的浮云来比喻古今世事变迁,景中含理,意蕴深厚。

D.这首诗意境深远,诗人俯仰瞻眺,将山川古迹、个人情思融为一体。

16.诗人登楼望远,思潮澎湃,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此时内心的情感。(6分)

浙江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返校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用韵答友人论诗

林希逸

艺业难精最是诗,千差万别信难知。

还须倒岳倾湫①手,却有②惊天动地时。

鸟迹③论书方古雅,龙媒④入画始权奇⑤。

夷然⑥便欲趣平淡,此法谁传我亦疑。

【注】①倒岳倾湫:出自宋代诗人释了悟的《偈颂五首》。②却有:再有。③鸟迹:指鸟篆。④龙媒:指骏马,喻指才俊。出自汉代刘彻《天马二首·其二》:“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⑤权奇:奇谲非凡。多形容良马善行,也形容人智谋出众。⑥夷然:平静镇定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出句指出诗歌研究是“最难精”的,点明了论诗的主题。

B.首联对句指出了诗歌研究“最难精"的原因是“千差万别”。

C.颔联指出“倒岳倾湫"者能创作出“惊天动地”的诗歌。

D.颈联以书法和绘画为喻,形象地指出了诗歌创作的两种美学境界。

16.尾联对句“此法谁传我亦疑"中“此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江浙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暨返校测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人日寄杜二拾遗①(节选)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注】①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此时,高适年将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聚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适写了这首诗,寄到成都草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句中“怜"字,既是表示诗人与杜甫之间感情的字眼,也是诗眼,全诗都是围绕“怜”字生发展开的。

B.第三、四句即景抒情,柳条萌发青青的嫩芽,梅花长满枝头,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本是乐景,却撩动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C.第五、六句写自己身处边远之地,无法参与朝政大事,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批判之情。

D.第七、八句写今年人日诗人与友人已相隔两地,再想到明年人日二人前途未卜,既有相思之悲,也有国势艰难之伤。

16.有人评价这首诗是“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有汉魏之风骨。请赏析本诗的语言风格。(6分)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调研卷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伤舂

【宋】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①。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照夕烽:汉文帝时,匈奴入寇,烽火一直照到了离首都长安不远的甘泉宫。②飞龙:古人用来做皇帝的代称,指宋高宗。建炎三年,金人南下,高宗曾由临安(今杭州)、明州(今宁波)一直浮海逃到温州。③向延阁:指向子誈,他曾任直秘阁的官职。宋代秘阁相当于汉代宫廷藏书处延阁,所以也称他为向延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朝廷无法平息兵祸,不能抵挡金人对北宋首都汴京的入侵。

B.颔联两句,以“初怪”“岂知"起句,语气惊叹,表现出对局势恶化的始料不及。

C.“每岁烟花一万重”,是说沦陷后的汴京每年景物依旧美丽繁盛,但是人事全非。

D.尾联直言向子諲有勇无谋,空有抵挡金兵入侵的勇气,但以军队实力疲敝而告终。

16.本诗后两联中隐含着对比,试加以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初夏幽居偶题①四首其三

陆游

昔如转战堕重围,今幸骞翔②脱骇机。

晓树好风莺独语,夜窗细雨燕相依。

安居不恨蜗庐迮③,得食宁论鹤料④微?

更喜暮年强健在,又看刀尺制缣衣⑤。

【注】①选自《剑南诗稿》,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时作四首《初夏幽居偶题》,此为其三。②骞翔:飞翔。③迮:通“窄"。④鹤料:泛指官府给的俸禄。⑤缣衣:双层丝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句,诗人追忆了往昔抗击金兵的军旅生涯,曾经多方转战却都陷入重重的包围。

B.“骇机”原指猝发的祸难,诗中实指危机四伏的官场,“骇"字传达出诗人当时的心理。

C.颔联运用多个意象渲染初夏特有景色,既勾勒了幽居之所,又景中寓情,点题可谓巧妙。

D.颈联中诗人用“蜗庐”的比喻极言居室窄小,“宁论"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要说”。

16.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说:“务观(陆游的字)此诗乍读是‘喜’,深读皆‘悲’……"你能从诗中解读出哪些“悲”?(6分)

15.A【解析】“追忆"以下理解错误,首联起句并非追忆,而是以多方转战陷入重围为比喻暗示了自身曾经的政治遭遇。注意句中“如”字的准确理解。

16.①官场上屡遭围攻排挤,无奈被迫离开官场;

②初夏幽居美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

③自己居食无忧,却心忧百姓不能安居和得食;

④暮年身体强健却沦落幽村,“看刀尺制缣衣"而已,恢复河山之志到老都未酬。

(评分参考:意到任意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2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随意①

陆游

随意上渔舟,幽寻不预谋。

清溪欣始泛,野寺忆前游。

丰岁鸡豚贱,霜天柿栗稠。

余生知有几,且置万端忧。

【注】①乾道二年秋,陆游因被劾“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罢归山阴。本诗即作于此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预谋"与“随意”呼应,可见诗人登上渔舟寻幽探胜为一时兴起,没有事先计划。

B.颔联叙写诗人泛舟清溪,游览野寺;“清溪"“野寺”正能体现上文“幽寻"之“幽”。

C.年成丰收但鸡豚价贱,柿栗果稠然霜重天寒:诗人不禁为农民的悲苦命运感到担忧。

D.尾联蕴含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慨;“有几"与“万端”形成对照,“且"字亦耐人寻味。

16.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C【解析】颈联表达的是诗人的喜悦之情:粮食丰收,鸡豚充足,价格便宜;深秋时节,柿栗果实累累。这一切令诗人感到欣喜。

16.①诗人被罢官回乡,但没有因此悲伤、消沉,而是登上渔舟探寻幽景,泛舟清溪,游览野寺,可见他恬然自适,纵情率性,热爱自然;

②诗人游览途中,看见年成丰收,物价平稳,物产丰盈,不禁感到欣喜,可见他热爱生活,关心民生;

③诗人感慨余生并不漫长,姑且将万千忧愁抛在一边,可见他虽欲抛开烦恼及时行乐,但仍忧心国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浙江三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呼应标题,点明诗人的行踪和心情,为下文内容做了铺垫。

B.诗人登高望远,无边春意扑面而来,这暂时缓解了诗人内心的隐痛。

C.诗人以变幻无常的浮云来比喻古今世事变迁,景中含理,意蕴深厚。

D.这首诗意境深远,诗人俯仰瞻眺,将山川古迹、个人情思融为一体。

16.诗人登楼望远,思潮澎湃,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此时内心的情感。(6分)

15.B(B项,“这暂时缓解了诗人内心的隐痛”错误,首句中“花近高搂伤客心"表明诗人面对春意,并没有缓解心痛,反而更加感伤,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16.①诗人登楼望远想到国家多方遭难,国运衰微,内心充感伤感和痛苦之情;

②面对外敌入侵,诗人对唐王朝能够抗击外侮,保社稷之安全充满信心;

③对侵犯唐王朝的外敌诗人表达了轻蔑和愤怒之情;

④以刘禅喻唐代宗,表达了讽刺之意;

⑤“聊为”表达了诗人想要效仿诸葛亮为朝廷效力,但又没有机会的怅惘、无奈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浙江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返校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用韵答友人论诗

林希逸

艺业难精最是诗,千差万别信难知。

还须倒岳倾湫①手,却有②惊天动地时。

鸟迹③论书方古雅,龙媒④入画始权奇⑤。

夷然⑥便欲趣平淡,此法谁传我亦疑。

【注】①倒岳倾湫:出自宋代诗人释了悟的《偈颂五首》。②却有:再有。③鸟迹:指鸟篆。④龙媒:指骏马,喻指才俊。出自汉代刘彻《天马二首·其二》:“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⑤权奇:奇谲非凡。多形容良马善行,也形容人智谋出众。⑥夷然:平静镇定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出句指出诗歌研究是“最难精”的,点明了论诗的主题。

B.首联对句指出了诗歌研究“最难精"的原因是“千差万别”。

C.颔联指出“倒岳倾湫"者能创作出“惊天动地”的诗歌。

D.颈联以书法和绘画为喻,形象地指出了诗歌创作的两种美学境界。

16.尾联对句“此法谁传我亦疑"中“此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15.D(D项,“颈联以书法和绘画为喻"错误,应是将作诗与书法、绘画进行类比。)

16.“此法”即诗人的论诗主张:①一是要“古雅",②二是要“权奇”(奇谲),③三是要“平

淡"(平易)。(每点2分,酌情给分)

江浙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暨返校测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人日寄杜二拾遗①(节选)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注】①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此时,高适年将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聚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适写了这首诗,寄到成都草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句中“怜”字,既是表示诗人与杜甫之间感情的字眼,也是诗眼,全诗都是围绕“怜"字生发展开的。

B.第三、四句即景抒情,柳条萌发青青的嫩芽,梅花长满枝头,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本是乐景,却撩动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C.第五、六句写自己身处边远之地,无法参与朝政大事,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批判之情。

D.第七、八句写今年人日诗人与友人已相隔两地,再想到明年人日二人前途未卜,既有相思之悲,也有国势艰难之伤。

16.有人评价这首诗是“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有汉魏之风骨。请赏析本诗的语言风格。(6分)

15.C(C项,“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强烈的不满和批判之情"错误,应是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和对国家大事的忧虑。)

16.语言朴素自然,又真挚感人。(2分)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只有浑朴自然的语言,诗歌的题目交代了事件,整首诗句围绕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展开,叙事简洁明了,喜怒哀乐之情清晰明了,同时对于初春景物的描写也只用寥寥数语带过,(2分)诗句就是在这种简单明了之中,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怀友思乡的深挚情感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之情。(2分)(酌情给分)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调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