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秦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1《过秦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1《过秦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1《过秦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1《过秦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秦论》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过秦论

一、基础巩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______

吞二周而亡诸侯

(2)内立法度______

与陈涉度长絜大______

(3)蒙故业,因遗策______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___

(4)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意义。

(1)席卷天下___

(2)外连衡而斗诸侯__________

(3)尊贤而重士_________

(4)追亡逐北___

(5)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

(6)以愚黔首__________

3.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宽厚而爱人__________

(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3)赢粮而景从______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___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致力,专力从事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蒙:遭受

C.以致天下之士致:招致,招引

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并吞八荒之心

②商君佐之

③北收要害之郡

④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⑤焚百家之言

⑥收天下之兵

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④/⑤/②⑥

C.①③⑤⑥/②/④D.①②④/③⑥/⑤

6.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赢粮而景从B.锄櫌棘矜

C.非及乡时之士也D.序八州而朝同列

7.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文言句式。

(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________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____

(3)余威震于殊俗____

8.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首:黔,即黑。秦代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黔首”指百姓。古代指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

B.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C.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连衡:也作“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函谷关南接秦岭,北倚黄河,东西或绝涧或高原。有记载说,这条路沟壁有50米高,坡度有40至80度,有的地方仅2米宽。可以想象它在军事战略上的①__。从遥远的春秋战国直至秦国一统,函谷关一直是兵家的②__。

齐湣王25年,孟尝君被派至秦国,秦昭王欲聘为相,然而有人进谗说孟尝君是齐人,任其为相,会“先齐而后秦”,秦昭王“谋欲杀之"。孟尝君向秦昭王的宠姬求救,宠姬说:“愿得君狐白裘。”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孟尝君只有一件,已献给了秦昭王。孟尝君乃遍问门下之士,一时“莫能对”。后来一个位居最下座的士说,他可以做到。他“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把狐白裘偷了回来。宠姬得到狐白裘后“为言昭王”,孟尝君得以释放。然而秦昭王很快又后悔了。孟尝君带着门客匆忙逃跑,“夜半至函谷关",然而函谷关须待“鸡鸣而出客”,此时又一个位居下座的士说,他会学鸡叫。那就叫吧!一叫引动群鸡皆鸣。秦兵追到时,孟尝君已经出关离开秦国了。

如今,再看函谷关,这里,并不是一座青砖砌起的城楼,而是真正通往时间深处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更远的地方是远方,也是远去。古关与长河,都把各自印烙在对方的骨骼之上。这条大河,微微发出的声响,都是③__的轰鸣。流水声里,有风貌之变,也有愿景之欢,桩桩美好落色为图——筑坝建库后的水波清粼,生态改良后的天鹅栖息,挣脱贫困后的喜乐安宁……

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0.下列是从第二段中概括提炼的有关“士"的观点,概括提炼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与卿大夫纷纷养士,出现了许多关于士以及养士的故事。

B.春秋战国时期,士是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的人,几乎凡有一技之长者均可以成为士。

C.在春秋战国时代,士作为一个特殊阶层,已然成为社会中独立的中坚力量。

D.中国古代的士有独立人格与高尚操守,为了国家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11.有人认为,第二段中画横线的一句话是插入正常叙事中的赘余表达,可以删除。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的手法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上,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攻中原。《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过秦论》中叙述秦始皇遣精兵良将镇守四方重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__,"。

二、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①,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②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③。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④。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桀,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⑤,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材料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注】①嬗:更替。②契、后稷:契,商部落始祖,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先祖;后稷,姬姓,周族始祖。③放弑:指放逐夏桀,杀死商纣王。④冠带之伦:指六国诸侯。⑤闾巷:街巷,借指民间。此指刘邦出身微贱。下文的“贤者”亦指刘邦。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秦既称帝A患兵B革C不休D以有E诸侯F也G于是无尺H土之封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指兴起,与《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中的“发”意思不同。

B.成,指成功,与成语“大功告成"中的“成”意思相同。

C.锄,指铲除,与《归园田居》(其三)中“带月荷锄归"的“锄”意思相同。

D.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亦用为皇帝的代称,材料中指帝位。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头概括了秦楚之际政治形势的特点,即陈涉发难、项羽灭秦、刘邦称帝,而这些又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事。

B.材料一回顾历史上几位君王或以德政或以武力统一天下的艰难历程,结尾以多次发问来分析刘邦称帝之因,颇有余味。

C.材料二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统一天下的过程和巩固政权时采取的种种措施来看,他为其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D.材料二用铺陈的手法极力渲染秦王朝国势之强大,其用意在于和下文陈涉起义之后秦朝的兵败如山倒形成强烈对比。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请结合材料一、二分析秦朝兴亡之因。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1.【答案】(1)丢失使……灭亡

(2)制度衡量

(3)沿袭趁

(4)势力,权势形势

2.【答案】(1)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

(2)使动用法,使……争斗

(3)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才能的人

(4)动词作名词,逃亡的败兵

(5)名词作动词,登上

(6)使动用法,使……愚昧

3.【答案】(1)爱惜人民

(2)把……当作

(3)担负

(4)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

4.B

【解析】蒙:继承。

5.C

【解析】①③⑤⑥为结构助词,的。②为代词,他。④为代词,这。

6.D

【解析】A项,“景",同“影”,影子;B项,“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C项,“乡",同“向”,从前,旧时。

7.【答案】(1)判断句

(2)省略句,被动句

(3)介宾结构后置句

8.A

【解析】鲰生指浅陋无知的人。

9.【答案】①举足轻重②必争之地③震耳欲聋

【解析】第①空,前文说了函谷关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从中可以看出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故应填“举足轻重"之类的成语。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第②空,函谷关在军事战略上地位重要,那么兵家就都想占据此处,故应填“必争之地”之类的成语。必争之地:指敌对双方必定争夺的战略要地。第③空,这里说的是黄河发出的轰鸣声,故应填“震耳欲聋"之类的成语。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10.B

【解析】A项,只是对基本事实的一个概括,不算观点。C项,“独立的中坚力量”错误,材料中的士只是孟尝君的门客,依附权贵生存。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独立人格和高尚操守,也未涉及为国家牺牲。故选B。

11.【答案】示例一:不应删除。理由:①此句是叙事中插入的闲笔,宕开一笔,舒缓叙事节奏,使叙事富有变化,摇曳多姿;②突出强调狐白裘的贵重,引发读者对孟尝君命运的关注,从而营造紧张气氛。

示例二:可以删除。理由:①叙事前后语境已能体现“狐白裘"的贵重,插入此句,意思重复,表达不简洁;②插入此句,打断正常叙事节奏,叙事不紧凑,不利于紧张气氛的营造。

【解析】首先表明观点,认为删除或不删除皆可,然后阐述理由。认为不应删除的,可从不同角度分析这句话的作用。从叙事节奏上看,上文说到秦昭王“谋欲杀之”,孟尝君向秦昭王的宠姬求救,秦昭王的宠姬想要狐白裘,然后插入这句话,交代关于狐白裘的情况,舒缓叙事节奏,使叙事富有变化,摇曳多姿;从内容上看,“直千金,天下无双",强调狐白裘的贵重,这么贵重的东西最终能不能救活孟尝君,引发读者对孟尝君命运的关注,营造紧张气氛。认为可以删除的,同样可以从以上角度作答,反面分析即可。如“孟尝君只有一件,已献给了秦昭王”,语境已能体现狐白裘的贵重,插入此句,意思重复,表达不够简洁;打断紧张的叙事节奏,不利于紧张气氛的营造,情节不紧凑。

12.【答案】这里,并不只是一座青砖砌起的城楼,还是一条真正通往时间深处的道路。

【解析】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是……,而是……"改为“不只是……,还是……”;二是语序不当,应将“一条"放在“真正”前。

13.【答案】(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技巧点拨】

掌握关键信息,巧解默写题目

①理解题干中的情境特征。情境是默写给出的具体情境,一般有语句描写的对象、描写的画面、营造的氛围、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等,默写时,要认真思考具体的情境特征,以确定要默写的语句。

②抓住内容提要或语句翻译。有些题干给出的情境是与要默写的语句相关的内容或是要默写的语句的翻译,所以要把握题干给出的具体内容的指向。

③联系上下句的意思。有时题干会给出要默写的语句的上(下)句的大意,要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对应的语句再补写。

④把握位置信息。这类信息中含有表明所填语句位置的词语,如“开头"“文末”“最后"等。

⑤分析表达技巧,体会表达效果。有时题干中的信息往往表明了所填语句运用的手法,所以要关注语句的表达技巧、作用、思想感情等关键信息。

二、能力提升

1.【答案】ADG

【解析】“兵革”指的是战争,“兵革不休"指的是战争不断,故B、C处不应断开;“称帝”和“患"的主语都是秦,故A处应断开;“秦……患兵革不休”语意完整,D处应断开;“有"的宾语是“诸侯”,“也"为句末语气词,故E、F两处不应断开,G处应断开;“尺”用来修饰“土",指一尺的土地,故H处不应断开。

2.C

【解析】“带月荷锄归”的“锄"指锄头。A项,“野芳发而幽香”的“发"指花开放。

3.C

【解析】“他为其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错,结合材料二中的“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可知,是“自以为”,实际上秦历两代而亡。

4.(1)【答案】过去秦朝的种种禁令,恰好帮助贤者扫除了灭秦的艰难。(关键词“乡"“适”“资")

(2)【答案】良将手执强弩守卫着重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摆开锋利的兵器盘诘查问。(关键词“信臣”“陈",宾语前置“谁何”)

5.【答案】(1)秦朝兴之因:历代君王重视武力,蓄积国势。

(2)秦朝亡之因:①秦朝的统治残暴专横;②天下豪杰合力讨伐。

【解析】结合材料一中的“秦起襄公……盖一统若斯之难也"和材料二中的“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可概括出秦朝兴之因:历代君王重视武力,蓄积国势。结合材料一中的“秦既称帝……维万世之安"和材料二中的“振长策而御宇内……威振四海”“于是废先王之道……以弱天下之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