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_第1页
西藏藏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_第2页
西藏藏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_第3页
西藏藏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_第4页
西藏藏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西藏藏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西藏藏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段测试(期中)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实用类文本阅读

长城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它把自然中的节奏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显示出来。这是一条有生命的线,神奇的线,寓奇险于沉实,藏变化于整齐。从苍茫的西北戈壁,至浩瀚的东部海滨,长城涉大河巨川,穿崇山峻岭,跨危崖绝谷,过荒漠草原,腾挪跌宕,气象万千。宛如神奇巨笔在北国山河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而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就是这草书中的转折,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它们与长城的城墙主体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

长城建基于大地之上,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地艺术”。

东部的长城,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上,凭借高山深谷用条石和砖筑成屏障城垣,“用险制

塞”,城体顺山势盘腾于陡峭的山峦脊背。敌楼则虎踞制高点处,两翼曲直回环。关塞坐落谷间峡口,扼险制要。在人们的视角中,起到了与塔相似的审美效果,并且更具有险峭峻拔的气势。同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因山势不同,长城也显示出不同的风致来。八达岭长城雄伟壮丽,沉雄中见“阔大”。慕田峪长城建于悬崖峭壁之上,这里山峰嶙峋陡峭,长城沿山脊忽而直上云天,忽而飞越深谷,真是奇险至极,令人不寒而栗。这段长城可谓雄伟中见“奇险”。它摄魂动魄,使登临者身入险境,惊奇赞叹。而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雾灵山伸展,山峦雄壮,而山势平缓。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各不相同。由司马台水库西望金山岭,长城恰似一件精工细笔的工艺品。它于雄伟之中见出“灵秀”。

与东部的崇山峻岭不一样,西部的长城大多坐落于戈壁大漠之中。由于缺少砖石材料,这里的长城基本上都用黄土夹以芦苇和柳条夯筑而成。这种土夯的城墙却与沙漠和戈壁的色调融为一体。西出敦煌80公里的戈壁之中,留有玉门关遗址。还有距敦煌西70公里的阳关遗址,仅残存一座烽火台。可是,在四周无垠的戈壁之中,这两座颗粒似的建筑,不但没有因它们体积的微小而为大漠的苍茫所淹没,反而突兀地矗立在滚滚黄尘和砂石之上,宛如铁骨凌空。它们在沙漠戈壁的广袤无艰和千古岁月的时空交错中,展示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历史永恒感。

除了与不同的地形地貌相得益彰,长城在四季时令,雨雪云雾,晦明晨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风姿。春华烂漫明丽,长城如展笑颜;夏日万绿葱茏,长城如腾碧浪;秋霜层林尽染,长城如披盛妆;冬寒冰天雪地,长城如舞银蛇。月夜下之长城,孤峭冷峻;晨光中之长城,新美壮丽。

(取材于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有删改)

1.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长城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体现着自然的节奏,宛如北国山河上一笔挥就的巨幅草书。

B.长城腾挪跌宕、气象万千、气势磅礴的特点,也是建筑美与自然美浑然融合的结果。

C.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因山借势、用险制塞,在崇山峻岭中各显风致。

D.东部长城盘腾于陡峭的山脊之上呈峭拔之势,西部长城色调与大漠融合则富永恒之感。

2.纵观全文,分条概括眼中长城美在哪里。

3.下列描写长城的诗句与文中所介绍的长城特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明末清初顾炎武《八达岭长城古诗咏》,居庸:居庸关;倚:靠着,接近。)

B.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清丁澎《度岭见长城》,坂bǎn:山坡)

C.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清康有为《登万里长城》,立:耸立)

D.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唐李益《登长城》,惨:黯淡;惊:滚动)

1.D

2.①长城具有强烈的生命节奏;②长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或建筑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③长城因天时不同具有丰富变幻的美感。

3.D

社会科学类;探讨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解析,分条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东部长城……呈峭拔之势,西部长城……富永恒之感”错误,原文是东部长城中的“金山岭长城……山势平缓”,不呈峭拔之势;原文是“它们在沙漠戈壁的广袤无艰和千古岁月的时空交错中,展示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历史永恒感”,西部长城色调与大漠融合不能令人产生“永恒”之感。

故解析为: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长城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它把自然中的节奏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显示出来”可知,长城具有强烈的生命节奏。

根据“长城建基于大地之上,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可知,长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根据“长城在四季时令,雨雪云雾,晦明晨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风姿。春华烂漫明丽,长城如展笑颜;夏日万绿葱茏,长城如腾碧浪;秋霜层林尽染,长城如披盛妆;冬寒冰天雪地,长城如舞银蛇。月夜下之长城,孤峭冷峻;晨光中之长城,新美壮丽”可知,长城因天时不同具有丰富变幻的美感。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D.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我们汉人的上郡,在秦朝时候是边塞长城。在这里,有太阳的时候,云总是那么的长那么的白;在这里,即使没有风的时候沙土也会无故纷飞。它强调的是沙土飞扬的环境,而文中强调的是长城立于沙漠背景下的历史永恒感。

故解析为:D。

(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文学类文本阅读

天山向日葵

张抗抗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渐驶近,越喜欢越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你在那片向日葵林子里久久徘徊,你抚摸它丝绢般柔润的花瓣,你摇晃它毛绒绒青绿色的枝干,你仰望枝头上那饱满的褐黄色果盘,你围着它不停地转圈,揉着眼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太阳,生怕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你无法向它诉说你的惊奇,你茫然你沉吟,你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4.在文中对天山的向日葵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它怎样的特点?

5.“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所说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6.如果赋予天山向日葵以人格,它象征着怎样一类人?

4.姿势:颔首朝东。身形:粗壮的葵竿笔挺伫立。花瓣:色泽透亮,映出金光,迎风招展。特点:固执美丽。

5.天山向日葵不向着太阳生长,固执而美丽。

6.勇敢坚持自我、特立独行、有思想的一群人。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散文;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体会词语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词语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词语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述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词语的真实含意。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原文内容分析答题。只要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都视为正确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可见,天山的向日葵的姿势是“颔首朝东”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其特点是“固执”的。

由“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可见,天山的向日葵的身形是“粗壮的葵竿笔挺伫立”的。

由“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可见,天山的向日葵的花瓣是“色泽透亮,映出金光,迎风招展”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其特点是“美丽”的。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一句的后文中写道“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可见,“秘密”一词的含义是“天山向日葵不向着太阳生长,固执而美丽”。

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原文“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可见,文中的向日葵不向着太阳生长,固执而美丽地绽放着。它象征着生活中有如此精神的一类人,即“勇敢坚持自我、特立独行、有思想的一群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文言文阅读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7.指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

A.转徙(tú移动)迁谪(zhé降职)

B.悯然(mǐn忧郁)贾人(jiá商人)

C.冷涩(sè滞涩)讪讪(shàn形容声音很小)

D.虾蟆(há,古地名)嘲哳(zhāozhā,声音杂碎)

8.指出下列句子中“向”字,与“凄凄不似向前声”相同的一项()

A.天姥连天向天横。B.失向来之烟霞。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D.磨刀霍霍向猪羊。

9.选出对别时茫茫江浸月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告别友人时,心中一片茫然,江水中月影迷离,似弥漫着诗人的陶醉之情。

B.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弥散着的是诗人挥洒不去的离愁别绪。

C.情景交融,点洒出哀伤之别的幽愁怨恨像茫茫江水。

D.诗人的心情已被融化在这一片迷离的月色之中。

7.D

8.B

9.B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表述技巧类题目;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读音及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内容、情感及表述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解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参考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7.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读音及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转徙”的“徙”读为“xǐ”。

B.“贾人”的“贾”读为“gǔ”。

C.讪讪:形容难为情的样子。

故解析为: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向:刚才。

A.句意: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向:朝着。

B.句意: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向:刚才,以前。

C.句意:假若我不干这种活,那早就困苦不堪了。向:假如,假若。

D.句意:霍霍磨刀走向猪羊。向:走向。

故解析为:B。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内容、情感及表述技巧的能力。A.“陶醉之情”错,诗句借景抒情,表述离别时的哀伤。

C.“怨恨”错,表述的是离愁别绪。

D.“融化在这一片迷离的月色之中”错,诗句意思为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一片凄凉之景,表述离别的哀情,以哀景衬哀情。

故解析为:B。

(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现代诗歌阅读

色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是小草发芽的颜色,“黑”是人生的辉煌,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

B.色彩代表美,有了美,生命才可爱、珍贵,值得“溺爱”,该诗高唱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C.正视“黑还要加我以死”,对生命可谓既珍惜又豁达,使读者切实体会到对生命的感悟。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赋予颜色各种意义,揭示色彩的价值,表述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1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将抽象生命予以不同色彩,完善了生命内涵。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重视生命价值。

B.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

C.诗人注重语言的色彩感,他把绘画色彩作为创造诗形美的一种手段,使诗更具有直观性。

D.诗歌将各种色彩都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全诗则成为一个色彩的大合唱。

10.A

11.B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解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的能力。A.“‘黑’是人生的辉煌”“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错误。黑色是灰烬、煤炭的色泽,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死的过程。

故解析为:A。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B.“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错误。诗中没有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故解析为:B。

12.(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名篇名句默写

(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求贤若渴心情的两句是:“,。

(2)《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悲凉而又壮阔的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3)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4)在《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的句子是,,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啸”“渚”“寥廓”“橘”“洲”。

故解析为:(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曾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在我的想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那里的主要河流有伊敏河、海拉尔河等,更多的是分布在草原各处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如同人体上的毛细血管,草原铺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流淌不息的支流。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它随心所欲,,想流到哪里都可以。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淙淙地从眼前正流过。我刚要和它打一个招呼,说一声再见,它却有些调皮似的,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它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由于河水的滋润,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我该拿什么升华它呢?我感到有些,甚至有些发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热泪盈眶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又忧伤的蒙古长调啊!从此之后,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13.在文中括号处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仿佛金色的舞台上歌女凌空飘飞的水袖,缠绵温柔

B.犹如在绿色的地毯上随意挥舞的银绸,漂亮动人

C.一定如美女乌黑的长发,又像闪着青春气息的瀑布

D.就像地上的小路,曲曲折折,时宽时窄,没有尽头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天马行空无能为力荡气回肠

B.我行我素鞭长莫及动人心魄

C.我行我素无能为力荡气回肠

D.天马行空鞭长莫及动人心魄

15.对文中加黑的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从眼前淙淙地正流过。

B.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从眼前流过淙淙地。

C.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流过从眼前。

D.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

13.B

14.C

15.D

语句连贯(排序);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连贯的能力。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验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1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连贯的能力。在这四个语句中,都涉及比喻的运用,根据本题草原上的河流的特点“蜿蜒飘逸”理解。

A.用“金色的舞台”比喻草原,色彩不符;用“歌女凌空飘飞的水袖”比喻草原上的河流,“蜿蜒”不合。

B.用“随意挥舞的银绸”比喻草原上的河流,无论是在形态上还是色彩上都最恰当。

C.用“美女乌黑的长发”比喻草原上的河流,色彩上不恰当。

D.用“地上的小路”比喻草原上的河流,缺乏“飘逸”感。

故解析为:B。

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天马行空”:指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人说话做事不着边际。“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结合“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它随心所欲”“想流到哪里都可以”分析,此处是说河流不受约束、自由,所以此处应选用“我行我素”。

第二处,“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这里没有“远”的意思,所以选用“无能为力”。

第三处,“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动人心魄”:指激动人心,非常动人。此处语境是指十分动人的“蒙古长调”,所以此处应选用“荡气回肠”。

故解析为:C。

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共有一处语病:

画横线语句的语病是:语序不当,也就是副词“正”的位置不当,“正”“从眼前”“淙淙”都修饰动词“流过”,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所以应把“正”调整到“淙淙”前面。

故解析为:D。

四、命题作文。(40分)

16.(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作文

劳动浸透着人们的汗水,凝聚着人们的智慧,有时也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当人们捧起硕大的劳动果实时,就会觉得汗水的甘甜,也会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更会理解到集体的伟大……

请以“劳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800字。

话题作文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主要揭示了劳动的内容与重要性,其中“汗水”或许可以理解为人的体力劳动,“智慧”或许可以理解为人的脑力劳动,前两者都着眼于个人的劳动,而“集体的力量”,毫无疑问,阐述的是集体、社会、国家等大团体的劳动。而材料第二句话,则以第一句话为依据,分别阐述了前述三类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试题要求以劳动为话题进行写作。写作时,可以先对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劳动背景进行渲染,由此引出对劳动内涵和意义的讨论。写作时需注意,对劳动内涵的理解应全面,不可只偏重于体力劳动,也不可能因提倡脑力劳动而过分贬低体力劳动;此外,还应结合时代要求,注意集体劳动这一新内涵。在此基础上,更应从行动论上再进一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劳动、去实践,而不是只将劳动耽于空想,耽于口号。

立意:

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2.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3.热爱劳动,终获成长。

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往往要求比较宽泛,但是我们写必须善于化大为小,从小切口、小角度来写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西藏藏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段测试(期中)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实用类文本阅读

长城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它把自然中的节奏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显示出来。这是一条有生命的线,神奇的线,寓奇险于沉实,藏变化于整齐。从苍茫的西北戈壁,至浩瀚的东部海滨,长城涉大河巨川,穿崇山峻岭,跨危崖绝谷,过荒漠草原,腾挪跌宕,气象万千。宛如神奇巨笔在北国山河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而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就是这草书中的转折,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它们与长城的城墙主体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

长城建基于大地之上,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地艺术”。

东部的长城,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上,凭借高山深谷用条石和砖筑成屏障城垣,“用险制

塞”,城体顺山势盘腾于陡峭的山峦脊背。敌楼则虎踞制高点处,两翼曲直回环。关塞坐落谷间峡口,扼险制要。在人们的视角中,起到了与塔相似的审美效果,并且更具有险峭峻拔的气势。同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因山势不同,长城也显示出不同的风致来。八达岭长城雄伟壮丽,沉雄中见“阔大”。慕田峪长城建于悬崖峭壁之上,这里山峰嶙峋陡峭,长城沿山脊忽而直上云天,忽而飞越深谷,真是奇险至极,令人不寒而栗。这段长城可谓雄伟中见“奇险”。它摄魂动魄,使登临者身入险境,惊奇赞叹。而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雾灵山伸展,山峦雄壮,而山势平缓。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各不相同。由司马台水库西望金山岭,长城恰似一件精工细笔的工艺品。它于雄伟之中见出“灵秀”。

与东部的崇山峻岭不一样,西部的长城大多坐落于戈壁大漠之中。由于缺少砖石材料,这里的长城基本上都用黄土夹以芦苇和柳条夯筑而成。这种土夯的城墙却与沙漠和戈壁的色调融为一体。西出敦煌80公里的戈壁之中,留有玉门关遗址。还有距敦煌西70公里的阳关遗址,仅残存一座烽火台。可是,在四周无垠的戈壁之中,这两座颗粒似的建筑,不但没有因它们体积的微小而为大漠的苍茫所淹没,反而突兀地矗立在滚滚黄尘和砂石之上,宛如铁骨凌空。它们在沙漠戈壁的广袤无艰和千古岁月的时空交错中,展示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历史永恒感。

除了与不同的地形地貌相得益彰,长城在四季时令,雨雪云雾,晦明晨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风姿。春华烂漫明丽,长城如展笑颜;夏日万绿葱茏,长城如腾碧浪;秋霜层林尽染,长城如披盛妆;冬寒冰天雪地,长城如舞银蛇。月夜下之长城,孤峭冷峻;晨光中之长城,新美壮丽。

(取材于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有删改)

1.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长城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体现着自然的节奏,宛如北国山河上一笔挥就的巨幅草书。

B.长城腾挪跌宕、气象万千、气势磅礴的特点,也是建筑美与自然美浑然融合的结果。

C.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因山借势、用险制塞,在崇山峻岭中各显风致。

D.东部长城盘腾于陡峭的山脊之上呈峭拔之势,西部长城色调与大漠融合则富永恒之感。

2.纵观全文,分条概括眼中长城美在哪里。

3.下列描写长城的诗句与文中所介绍的长城特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明末清初顾炎武《八达岭长城古诗咏》,居庸:居庸关;倚:靠着,接近。)

B.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清丁澎《度岭见长城》,坂bǎn:山坡)

C.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清康有为《登万里长城》,立:耸立)

D.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唐李益《登长城》,惨:黯淡;惊:滚动)

(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文学类文本阅读

天山向日葵

张抗抗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渐驶近,越喜欢越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你在那片向日葵林子里久久徘徊,你抚摸它丝绢般柔润的花瓣,你摇晃它毛绒绒青绿色的枝干,你仰望枝头上那饱满的褐黄色果盘,你围着它不停地转圈,揉着眼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太阳,生怕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你无法向它诉说你的惊奇,你茫然你沉吟,你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4.在文中对天山的向日葵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它怎样的特点?

5.“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所说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6.如果赋予天山向日葵以人格,它象征着怎样一类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文言文阅读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7.指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

A.转徙(tú移动)迁谪(zhé降职)

B.悯然(mǐn忧郁)贾人(jiá商人)

C.冷涩(sè滞涩)讪讪(shàn形容声音很小)

D.虾蟆(há,古地名)嘲哳(zhāozhā,声音杂碎)

8.指出下列句子中“向”字,与“凄凄不似向前声”相同的一项()

A.天姥连天向天横。B.失向来之烟霞。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D.磨刀霍霍向猪羊。

9.选出对别时茫茫江浸月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告别友人时,心中一片茫然,江水中月影迷离,似弥漫着诗人的陶醉之情。

B.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弥散着的是诗人挥洒不去的离愁别绪。

C.情景交融,点洒出哀伤之别的幽愁怨恨像茫茫江水。

D.诗人的心情已被融化在这一片迷离的月色之中。

(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现代诗歌阅读

色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是小草发芽的颜色,“黑”是人生的辉煌,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

B.色彩代表美,有了美,生命才可爱、珍贵,值得“溺爱”,该诗高唱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C.正视“黑还要加我以死”,对生命可谓既珍惜又豁达,使读者切实体会到对生命的感悟。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赋予颜色各种意义,揭示色彩的价值,表述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1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将抽象生命予以不同色彩,完善了生命内涵。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重视生命价值。

B.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

C.诗人注重语言的色彩感,他把绘画色彩作为创造诗形美的一种手段,使诗更具有直观性。

D.诗歌将各种色彩都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全诗则成为一个色彩的大合唱。

12.(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名篇名句默写

(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求贤若渴心情的两句是:“,。

(2)《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悲凉而又壮阔的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3)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4)在《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曾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在我的想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那里的主要河流有伊敏河、海拉尔河等,更多的是分布在草原各处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如同人体上的毛细血管,草原铺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流淌不息的支流。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它随心所欲,,想流到哪里都可以。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淙淙地从眼前正流过。我刚要和它打一个招呼,说一声再见,它却有些调皮似的,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它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由于河水的滋润,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我该拿什么升华它呢?我感到有些,甚至有些发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热泪盈眶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又忧伤的蒙古长调啊!从此之后,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13.在文中括号处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仿佛金色的舞台上歌女凌空飘飞的水袖,缠绵温柔

B.犹如在绿色的地毯上随意挥舞的银绸,漂亮动人

C.一定如美女乌黑的长发,又像闪着青春气息的瀑布

D.就像地上的小路,曲曲折折,时宽时窄,没有尽头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天马行空无能为力荡气回肠

B.我行我素鞭长莫及动人心魄

C.我行我素无能为力荡气回肠

D.天马行空鞭长莫及动人心魄

15.对文中加黑的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从眼前淙淙地正流过。

B.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从眼前流过淙淙地。

C.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流过从眼前。

D.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

四、命题作文。(40分)

16.(2021高一上·林芝期中)作文

劳动浸透着人们的汗水,凝聚着人们的智慧,有时也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当人们捧起硕大的劳动果实时,就会觉得汗水的甘甜,也会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更会理解到集体的伟大……

请以“劳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80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D

2.①长城具有强烈的生命节奏;②长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或建筑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③长城因天时不同具有丰富变幻的美感。

3.D

社会科学类;探讨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解析,分条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东部长城……呈峭拔之势,西部长城……富永恒之感”错误,原文是东部长城中的“金山岭长城……山势平缓”,不呈峭拔之势;原文是“它们在沙漠戈壁的广袤无艰和千古岁月的时空交错中,展示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历史永恒感”,西部长城色调与大漠融合不能令人产生“永恒”之感。

故解析为: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长城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它把自然中的节奏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显示出来”可知,长城具有强烈的生命节奏。

根据“长城建基于大地之上,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可知,长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根据“长城在四季时令,雨雪云雾,晦明晨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风姿。春华烂漫明丽,长城如展笑颜;夏日万绿葱茏,长城如腾碧浪;秋霜层林尽染,长城如披盛妆;冬寒冰天雪地,长城如舞银蛇。月夜下之长城,孤峭冷峻;晨光中之长城,新美壮丽”可知,长城因天时不同具有丰富变幻的美感。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D.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我们汉人的上郡,在秦朝时候是边塞长城。在这里,有太阳的时候,云总是那么的长那么的白;在这里,即使没有风的时候沙土也会无故纷飞。它强调的是沙土飞扬的环境,而文中强调的是长城立于沙漠背景下的历史永恒感。

故解析为:D。

4.姿势:颔首朝东。身形:粗壮的葵竿笔挺伫立。花瓣:色泽透亮,映出金光,迎风招展。特点:固执美丽。

5.天山向日葵不向着太阳生长,固执而美丽。

6.勇敢坚持自我、特立独行、有思想的一群人。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散文;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体会词语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词语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词语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述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词语的真实含意。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原文内容分析答题。只要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都视为正确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可见,天山的向日葵的姿势是“颔首朝东”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其特点是“固执”的。

由“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可见,天山的向日葵的身形是“粗壮的葵竿笔挺伫立”的。

由“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可见,天山的向日葵的花瓣是“色泽透亮,映出金光,迎风招展”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其特点是“美丽”的。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一句的后文中写道“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可见,“秘密”一词的含义是“天山向日葵不向着太阳生长,固执而美丽”。

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原文“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可见,文中的向日葵不向着太阳生长,固执而美丽地绽放着。它象征着生活中有如此精神的一类人,即“勇敢坚持自我、特立独行、有思想的一群人”。

7.D

8.B

9.B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表述技巧类题目;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读音及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内容、情感及表述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解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参考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7.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读音及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转徙”的“徙”读为“xǐ”。

B.“贾人”的“贾”读为“gǔ”。

C.讪讪:形容难为情的样子。

故解析为: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向:刚才。

A.句意: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向:朝着。

B.句意: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向:刚才,以前。

C.句意:假若我不干这种活,那早就困苦不堪了。向:假如,假若。

D.句意:霍霍磨刀走向猪羊。向:走向。

故解析为:B。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内容、情感及表述技巧的能力。A.“陶醉之情”错,诗句借景抒情,表述离别时的哀伤。

C.“怨恨”错,表述的是离愁别绪。

D.“融化在这一片迷离的月色之中”错,诗句意思为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一片凄凉之景,表述离别的哀情,以哀景衬哀情。

故解析为:B。

10.A

11.B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解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