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绿合素质评价
限时: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2023•江苏相迂期中]默写。(10分)
古诗文是一幅幅“画”,画中有韩愈《晚春》中所写花草树木①“,
”的争芳斗艳;有木兰奔赴战场时②“
”的矫健英姿;有王维《竹里馆》中③“,
”的月华如水、涤荡胸怀。
古诗文是一首首“曲”,曲中有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
”的浓郁乡愁;有岑参《逢入京使》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惜别。
2.[2023•安徽安庆月考]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小题。(12分)
①刚能Zheng扎着立起来,他想出去看看。没想到自己的腿能会这样的不吃力,走到
小店门口他一软就坐在了地上,昏昏沉沉的坐了好大半天,头上见了凉汗。又忍了一会儿,
他睁开了眼,肚中响了一阵,觉出点饿来,的立起来。找到了个馄饨挑儿。要了
碗馄饨,他仍然坐在地上。口了了口汤,觉得恶心,在口中含了半天,勉厚的咽下去;不想
再喝。可是,待了一会儿,热汤像股线似的通到腹部,打了两个响嗝。他知道自
己又有了命。
②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
他懒得动,可是要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的进城去。不过,要
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
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可是,他可怜了自己。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zheng()扎口汽)勉强()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极快一并马上B.极慢一直马上
C.极快一直瞬间D.极慢一并瞬间
(3)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2分)
1
(4)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手中的三十五元钱的来历。(4分)
3.[2023-安徽安庆月考]某中学举办以“爱心助农,体验劳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
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3分)
(1)为了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活动主
题,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⑵下面是班长在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言的片段,请你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
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通过这一次下乡助农活动的切身体验,我们更能体会到
这句话的精髓。[甲]劳动虽然很辛苦,而且却苦中带甜。[乙]劳动时的辛苦;劳动后
的大汗淋漓,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感受不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
者内心深处最平凡而又不同于一般的感受。总之,我们对这次劳动的切身体验感到很开
心,也感受到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是多么的不容易。每一种工作都是辛苦的,每一
个收获都是来之不易的。【丙】我们应该热爱劳动!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写在下面。(2分)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写在下面。(2分)
③请你将【丙】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写在下面,不要改变句子原意。(2分)
⑶宣传小组为了使活动开展得更有意义,绘制了一个“爱心助农”的标识(如下图)。请你看
图描述该标识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4分)
昌四助长
二、阅读(55分)
2
(一)[2023•江苏常州期中]阅读下面三则选段,完成练习。(19分)
【甲】
①“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
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②“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
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节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三单元导语)
【乙】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
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
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
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
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
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
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
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
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节选自臧克家《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丙】
①“我们家的台阶低!”
②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③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
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
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④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⑤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
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⑥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
3
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⑦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
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⑧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
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
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节选自李森祥《台阶》)
4.选择恰当的词语,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填序号)(4分)
①决胜千里②奉献③博学睿智④叱咤风云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的政治家,有的军
事家,有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
5.下列关于选段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段文字提纲挈领地概括了两个单元课文的写作对象、学习这些课文的意义以及这
些课文的语言风格。
B.【乙】段中的“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运用
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显了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C.【丙】段中的父亲因为家庭的贫穷而生出自卑心理,身上缺少了对抗命运的勇气。
D.【乙】【丙】两段文字中都只有一句简单的人物语言描写,但表现力却很强,闻一多洒
脱、父亲要强的形象跃然纸上。
6.请根据【乙】【丙】两则选段的内容,简要概括【甲】文中的“非凡气质”和“优秀品格的光辉”
在人物身上具体指的是什么。(6分)
(1)非凡气质:
(2)优秀品格的光辉:
7.无论描写杰出人物还是小人物,细节描写总是表现人物形象的一种有力的手法,请以【乙】
【丙】两则选段中的细节描写为例具体说明。(6分)
4
(二)[2023•重庆南川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20分)
【材料一】通常我们所说的“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
蔗糖)、寡糖(如低聚麦芽糖)、多糖(如淀粉、膳食纤维)和复合糖(如糖蛋白)。
一般意义上的“糖”,指的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
【材料二】除了我们常见的制糖原料——甘蔗、甜菜等含糖外,很多食物都含有糖。比如,
100克猪肉约含1克糖,100克鸡蛋约含1.3克糖,100克土豆约含16克糖,100克大米
约含76克糖。
【材料三】糖不仅甜,还能给其他味道锦上添花。人们通过对糖的用量、温度的控制,让
糖与不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为食物提供香气,产生不同的味道,调和食物单调的口感。现代
食品加工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糖了,如果把所有含糖食品从超市货架上移除,那么只有20%的
食品会留在货架上。
糖有抑菌防腐的作用。果酱蜜饯就是因为加了糖才不那么容易坏。
糖可以让一些饮料和冰激凌保持很好的黏稠度,吃起来口感更好。
糖可以让面包发酵膨胀,让可可脂凝结成朱古力,让蛋白蓬松如泡沫。酿葡萄酒时在葡萄
汁里加一些糖,可以帮助葡萄发酵。
【材料四】糖进入人体后,就分成了两部分:果糖和葡萄糖。果糖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中;葡萄糖一部分转化为能量,另一部分储藏在肝脏里。
适量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摄入过多,多余的糖就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引发口
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记忆力等。
【材料五】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喜欢吃甜食是人的一种
本能反应。
从生理上讲,糖恐怕是正常事物中最接近“瘾品”的东西。人体在摄入糖分的时候,负责提
供快感的中枢神经中的多巴胺受体会被激活,让人产生类似于期望达成、得到满足的快乐感。
【材料六】调查表明,近几年,中国肥胖儿童的数量一直在增加,而糖摄入量的增加与这
一现象成正相关。有人建议,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在儿童食品,尤其是零食包装上,清晰标注糖分含
量及相应警示语。
为解决儿童肥胖问题,英国政府于2018年4月开始,对含糖饮料开征“糖税”。如每100
毫升饮料中含有5克糖分,则需缴纳每升18便士(约1.6元人民币)的糖税;每100毫升含有
8克以上糖分,则需缴纳每升24便士(约2.13元人民币)的糖税。据称,全球目前共有30多
5
个国家征收“糖税”。
8.(1)请为六则材料添加一个总标题。(2分)
(2)请归纳六则材料的内容要点。(4分)
9.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糖,只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
B.市场上的加工食品都加糖,可以说没有无糖的食品。
C.糖进入人体内,会激活中枢神经中的多巴胺受体,从而让人产生快乐的感受,因此人本
能性地喜欢甜食,甚至成瘾。
D.喜欢甜食是人的本能,所以人类在儿童肥胖问题面前无能为力。
10.根据相关材料,简要概括出糖对人类的益处与害处。(5分)
11.为控制糖量摄入,请根据【材料二】为人们日常选用食物提出具体建议。(2分)
12.结合相关材料,解释中国肥胖儿童数量增加的原因与原理。(4分)
(三)[2023•广东珠诲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16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念然日:“尔
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6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
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
叟日:“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日:“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
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日:“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③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袁枚《卖蒜老叟》,有删改)
【注释】①堵:墙。②揶揄:嘲笑,耍笑。③纵:释开。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拳射于家圃尝:
(2)但手熟尔尔:
(3)旁哩而揶揄之睨:
(4)但见杨双膝跪地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翁日:“以我酌油知之。”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5.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16.【甲】【乙】两篇文言文中陈尧咨和杨二相公的性格特征有哪些相似之处?你从中得到了
什么启示?(4分)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7
世间的一切都是一场美丽的遇见。回顾刚入初中时,前行的你遇见了哪些美丽呢?
遇见他(她),心灵受到了触动或震撼;遇见花,因为它带来了心灵的愉悦;遇见一本书,
因为它丰富了精神世界。或者干脆写一段人生经历,因为它使生命沉淀了博大而厚重的
精神。
请你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和地名。
8
第三单元藤合素质评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1.①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⑴挣xiaqiang
(2)B【点拨】第一空,联系上文“昏昏沉沉的坐了好大半天……肚中响了一阵,觉出点饿
来”可以看出祥子“立起来”比较困难,所以用“极慢”比较恰当;第二空,说“热汤像股线似
的……通到腹部”,意思是没有停下来,一气儿通到腹部,所以用“一直”更贴切;第三空,
“马上”是指立刻,“瞬间”的意思是转眼之间,根据语境可知,选“马上”更恰当。故选B。
(3)骆驼祥子老舍
(4)示例:祥子逃离军营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后来他将这三匹骆驼以三十五
元钱的价格卖给了一个老头。
3.(1)示例:劳动实践出智慧,爱心助农显担当。
(2)①把句中的“而且”改为“但”或“但是”。
②把句中的“;”改为“,”(或“把句中的分号改为逗号”)。
③示例:难道我们不应该热爱劳动吗?
(3)示例:内容:标识由两部分组成,上面的一棵树由多组心形图案组成,下面是“爱心助
农”四个大字。寓意:呼吁人们齐心协力,献出爱心,用爱心帮助农民致富。
【点拨】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看图可知,这个标识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图案,由几个
大小不一的爱心环环相套而成,组成了一棵树的形状。下部分是“爱心助农”四个大字。“树”
代表着农业,几个爱心环环相套,代表着人们齐心协力,献出爱心。树的繁茂象征着人们
献出爱心帮助农民致富。
二、阅读
(-)4.④①③②
5.D【点拨】A项有误,【甲】选段中没有提到这些课文的语言风格;B项有误,【乙】
段中的这个句子只有两个分句,不构成排比;C项“身上缺少了对抗命运的勇气”的说法
9
有误,根据【丙】选段第⑤段中的“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可知,父亲一直在为建一
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而努力。故选D。
6.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具有认真严谨、执着钻研的非凡气质。《台阶》中的父亲倔强、
要强,从不服输,他爱面子,想通过勤劳的双手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来改变自己的地
位,勤劳朴实是他的非凡气质。
(2)闻一多:爱国、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务实勤奋、谦虚淡泊。《台阶》中的父亲:老
实本分、热爱生活、心有梦想、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点拨】⑴闻一多:根据【乙】选段中的“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
穷年,沥尽心血”“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
他惜寸阴、分阴”可知,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认真严谨、执着钻研,这是他的非凡气
质。
《台阶》中的父亲:根据【丙】选段第④段中的“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
有高台阶的新屋”,第⑤段中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
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第⑥段中的“于
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
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可知,父亲倔强、要强,从不服输,他爱面子,想通过勤劳的
双手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来改变自己的地位,勤劳朴实是他的非凡气质。(2)闻一多:
根据【乙】选段中的“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可知,闻一多爱国。
根据“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可知,他严谨治学,
一丝不苟。根据“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
他惜寸阴、分阴”可知,他务实勤奋,谦虚淡泊。这是他的优秀品格。
《台阶》中的父亲:根据【丙】选段第④段中的“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
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可知,父亲老实本分。根据“但他
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知,父亲热爱生活,心有梦想。根据第
⑥段中的“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
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可知,父亲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这是父亲的优
秀品格。
7.示例:①“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抓住“头发凌乱”这一细节描写,将闻一多先生与杜甫相比,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一心钻研
10
古代典籍而无暇顾及个人形象的情景,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治学的专注和刻苦精神。
②“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
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一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对造一栋有高
台阶的新屋的向往和执着。
(二)8.(1)糖【点拨】材料一介绍了什么是糖;材料二列举了常见的含糖的食物;材料三介绍了
糖的作用;材料四介绍了糖进入人体后的转化与糖摄入过多的危害;材料五介绍了人们
喜欢吃甜食的原因;材料六介绍了控制用糖的措施。据此可知六则材料均与“糖”这一对
象有关。因此,总标题可拟为“糖”。
(2)六则材料的内容要点:什么是糖,含糖的食物,糖的作用,糖进入人体后的转化与糖
摄入过多的危害,人们喜欢吃甜食的原因及其控制用糖的措施。
9.C【点拨】A项有误,根据材料一结尾段“一般意义上的。糖二指的是具有甜味的单糖
和双糖”可知,本项中“糖,只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的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B项
有误,根据材料三首段中的“现代食品加工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糖了,如果把所有含糖食
品从超市货架上移除,那么只有20%的食品会留在货架上”可知,市场上的加工食品有
不含糖的,因此“市场上的加工食品都加糖,可以说没有无糖的食品”的说法与材料意思
不符;D项有误,根据材料六首段中的“有人建议,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在儿童食品,
尤其是零食包装上,清晰标注糖分含量及相应警示语”可知,“人类在儿童肥胖问题面前
无能为力”的表述与材料意思不符。故选C。
10.益处:①现代食品加工几乎都要加糖,抑菌防腐,让食品不易腐坏;②保持黏稠度,
帮助发酵,让蛋白蓬松,从而改善食物味道,调节食物口感;③为人体提供能量;④
让人产生类似于期望达成、得到满足的快乐感。害处:人体摄入糖量过多,多余的糖
就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引发口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
记忆力等。
11.示例:多吃含糖量低的食物,如猪肉、鸡蛋、土豆等;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大米
等。
12.原因:体内糖摄入量增加的儿童数量增多。
原理:人本能性喜欢甜食,加上糖会激活人体多巴胺受体让人感到快乐,使人食糖成
瘾,儿童对糖无法抗拒,致使多吃糖(甜食),让体内糖摄入量增加,体内多余的糖转
化为脂肪,导致肥胖。
11
【点拨】原因:根据材料六首段中的“调查表明,近几年,中国肥胖儿童的数量一直在
增加,而糖摄入量的增加与这一现象成正相关”,联系材料四结尾段中的“但摄入过多,
多余的糖就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可知,体内糖摄入量增加的儿童数量增多是导致
中国肥胖儿童数量增加的原因。
原理:根据材料五首段中的“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
道,喜欢吃甜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可知,人本能性喜欢甜食。根据材料五结尾段中
的“从生理上讲,糖恐怕是正常事物中最接近'瘾品'的东西。人体在摄入糖分的时候,
负责提供快感的中枢神经中的多巴胺受体会被激活,让人产生类似于期望达成、得到
满足的快乐感”可知,糖会激活人体多巴胺受体让人感到快乐,使人食糖成瘾,儿童对
糖无法抗拒,致使多吃糖(甜食),让体内糖摄入量增加,体内多余的糖转化为脂肪,
导致肥胖。
(三)13.⑴曾经
(2)同“耳”,相当于“罢了”
(3)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4)只
14.(1)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2)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始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15.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点拨】本句句意: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
么可怨恨的呢?故断句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16.相似之处:两人都恃技骄横,轻视别人,最终自讨苦吃。
启示:一个人即使有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想真正
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勤学苦练,才会学有所成。
【乙文参考译文】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观看的人像
一堵墙一样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
十分生气,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
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
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栗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
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
12
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二零二五年度的智能医疗系统研发与实施合同
- 临沂市2025年度物流行业劳动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认证木材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人力资源外包招聘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物流中心设施设备采购安装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度专业展览场地租赁合同涵盖展台搭建与拆解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新能源设备投资合作合同范本大全3篇
- 2025年劳务派遣合同风险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活动安保服务项目合同范本2篇
- 北京版二下期末数学试卷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 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汽车修理厂管理方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小学生口算天天练
- (正式版)JBT 5300-2024 工业用阀门材料 选用指南
- 三年级数学添括号去括号加减简便计算练习400道及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300题及答案
- 澳洲牛肉行业分析
- 老客户的开发与技巧课件
- 计算机江苏对口单招文化综合理论试卷
- 成人学士学位英语单词(史上全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