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_第1页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_第2页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_第3页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_第4页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文化在社会开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促进作用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可以发挥作用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根据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虽然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于这部作品的了解途径、理解角度存在差异,但都对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平凡人的不平凡奋斗和拼搏是理解和接受的。这说明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③中华民族拥有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④群众文化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文化形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铜臭气。这说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①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②坚持“双百”方针以促进指导思想的多元化③弘扬主旋律,把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④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圭臬。千万“家和”的力量就会会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这说明A.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具有相对稳定性B.“和”的理念是中华民族精粹的整体表达C.家庭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D.“家和”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6.个人的选择,汇成心灵的暖流、点亮道德的星空。两年多来,有面对歹徒“争做人质”的教师和干部,有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的少年,有累倒在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的法官,有让迷路老太靠在腿上睡了一小时的民警。这些平凡人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从身边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②要承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③要加强自身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坚持多元化指导,投身精神文明创立活动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7.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开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②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开展③是中华民族之魂④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开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随着电视剧《甄嬛传》在内地和台湾地区的热播,2015年3月26日,美版《甄嬛传》电视电影在美国Netflix网站付费播出。此次美版《甄嬛传》被剪辑成6集,每集90分钟,是首部在美国主流电视台播出的中国电视剧。中国电视剧之所以能“走出去”得益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质 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9.2015年2月13日,由安阳殷都文化艺术院主办的98种不同写法的甲骨“羊”文字在郑州街头展出,这些篆刻在牛骨或龟骨之上的文字个个生动形象,过往市民不断驻足观看,称叹连连。上述材料说明①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开展②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10.“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参加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开展的精神纽带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微”有细小之意,然而“微”一旦与强大的互联网相结合,便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互联网时代新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缺乏道的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①集中表达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创立活动的形式③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④说明了人人都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鸦片战争后,林那么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假设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那么,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那么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着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表达了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③自强不息精神,鼓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④爱国主义,始终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两个平台的搭建A.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B.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C.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14.“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广两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同胞的衣、吃、住、行都具有十分突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开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这说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促进社会开展B.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C.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开展的精神根基D.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15.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祭奠亡灵,祈祷和平!在2014年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全场高唱国歌,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①能够为改革创新注入时代精神②有利于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③能够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开展的方向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目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设想正在逐步实施。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开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这充分表达了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③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2.在吉林省梨树县,有一群农民诗人,他们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辛勤耕作,用原汁原味的词语写诗,表达对生活、对土地、对生命的朴实情感和真实感受。这说明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②文化创作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文化是由其地理环境所决定的④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开展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3.近年来,多位明星艺人的劣迹被曝光。他们屡屡违法失德,除了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道德修养有待提升以及圈子文化影响等因素外,局部公众和媒体的“审丑”心理和过于宽容的态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应①开展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②主导文化市场,引领社会文明风气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④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群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4.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国传统的“礼仪”由古人的祭祖仪式开展而来,经孔子、孟子、董仲舒等反复改铸,终至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与礼仪程序,标准着人们的心理情操、是非观念及生活行为。可见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开展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开展③文化礼仪一旦形成,它对人们的影响就总是积极的④礼仪修养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5.2015年2月28日,烟台市连续第四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极大提升了烟台的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在文明城市创立过程中,烟台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尤其是胶东红色文化的价值,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承接;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群众自发参与到文明创立活动中,以广阔市民作为文明创立活动的主角。这说明①文化开展的根底在继承,关键在创新②文化建设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③精神文明创立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④文明创立是广阔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6.2014年10月1日,一张能让消费者享受山东文化消费便利与实惠的山东文化惠民卡在山东剧院演出现场正式对外发行,市民凭卡观看商业演出可以享受5折到8折的优惠。这一举措①有利于实现文化惠民,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②目的是放大文化的经济功能,增强文化市场活力③能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培育扩展演艺市场④变革了文化传播方式,满足了人们的多元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7分)山东省是我国的文化大省,文化产业开展迅速。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柳子戏承袭几千年山东地方腔调,以明清俗曲为唱腔主体,吸收了青阳、高腔、乱弹、罗罗等多种声腔,至今有近600年历史,有传统曲牌600余支。近日整理改编的柳子戏《张飞闯辕门》,通过兼具老味与新意的尝试,展现了柳子戏的历史文化及时代魅力。运用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各题。最近,英国科学家利用废绿茶水等,开发出一种既像皮革又像纺织物重量极轻的面料称之为“茶衣”,这种面料已用于制作衬衣、夹克衫、女装、鞋子等。业内人士认为,该面料具有创新和可持续特点,开展前景看好,有可能成为未来纺织业开展的新趋势。“茶衣”的面世,源于英国纤维学家苏占丽一次同生物学家交谈时萌发的灵感,即利用微生物可循环生成纤维素,进而生成类似纺织品的服装面料,可以实现“废物”利用,满足人类可持续开展需要。这一设想,突破了以往科学家对菌生纤维素材料研究的极限,使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菌生纤维素材料。最终,她通过与材料专家合作获得了成功。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及文化创新在“茶衣”开发中的作用。6分〕2.〔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2分〕科学家的灵感〔设想〕为“茶衣”成功开发提供了新思路。〔1分〕②文化创新推动实践的开展、文化的繁荣。〔2分〕菌生纤维素材料研究创新,不仅开发出“茶衣”,实现废绿茶水利用,同时也推动了材料学的开展。〔1分〕3.(18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的开展和繁荣。结合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把追求真善美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价值。广阔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好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大力弘扬中国精神,聚焦实现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3.4.〔18分〕吴清源,著名围棋大师,出生于中国福建福州,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从1939年至1956年,围棋界进入了绝对的“吴清源时代”。吴清源在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其中“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的思想使吴清源排除了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出最好的水准。吴清源晚年又将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开展上。吴清源去世后,聂卫平曾回忆说:“有一年我在日本,与沈君山神侃桥牌,一边的吴清源先生听到后,主动走过来很认真地对我说:‘搏二兔,不得一兔’。我听后如醍醐灌顶,大受震动,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4.〔1〕吴清源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将道德经的思想巧妙地运用于围棋比赛之中〔3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表达时代性〔3分〕。吴清源在围棋对决中发挥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质,与日本围棋界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既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也加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取得了辉煌成就5.〔16分〕材料一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雾霾天气成因主要污染物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汽车尾气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工业污染排放其它注: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徽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材料二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根底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抗庸俗情趣,提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

〔8分〕5〔2〕〔8分〕①人们的审美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2分〕②对传统审美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积累起深厚的审美文化底蕴。〔2分〕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2分〕④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善恶、美丑。〔2分〕6.(14分)“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起在中文国际频道隆重推出。1月18日,《记住乡愁第一季》第18集播出了《万家村——立德树人》.通过讲述山东淄博周村区万家村毕氏家族立德树人祖训的传承,再现了万家村毕氏家族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优秀家风。(1)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8分)6(1)7.〔17分〕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习近平讲话摘录(2)有人认为,文艺创作要注重创新,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观点。〔6分〕〔3)结合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