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注]①玉垒:玉垒山,在今四川省汶川、茂县之间。②北极:北极星。这里比喻唐王朝。③梁甫吟:《梁甫吟》为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创作的一首乐府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提挈全篇,写繁花触目,令人黯然心伤,以哀景写哀情,抒写流离之感。B.颈联主要写国家战事,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C.尾联怀古中含有对诸葛亮仰慕之意,寄托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情思。D.全诗语言凝练,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势雄壮,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16.本诗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请结合诗的颔联简要分析。【答案】15.A16.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的浮云,古往今来,气象万千,变幻不定。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营造了一种雄伟宏阔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以哀景写哀情”错误。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故选A。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意思是: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诗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这样延展开来,顿然形成了一片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并且,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而诗人偏偏向西北方向望去,可见,诗人心怀国家,此时,他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满江红·山居即事[注]辛弃疾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注】庆元二年或三年,辛弃疾写下《满江红》,此时他已在江西上饶、铅山闲退近二十年之久。这首《满江红》就是他闲退生涯中的作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点破”二字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宁静。B.“故来”一词移情于物,仿佛这多情的鸂鶒,有意来逐水嬉戏。C.“饱看修竹何妨肉”意思是虽然没有肉,但是有竹子也让人感觉惬意。D.“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丰收在即的场景。16.“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表现了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山村风景优美,田园生活宁静,乡间人情淳朴。②体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③含蓄地流露出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赏析诗词艺术特色的能力。C.“虽然没有肉,但是有竹子也让人感觉惬意”理解错误,“饱看修竹何妨肉”意思是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美味。表现出词人目前生活安稳清闲、有“竹”有“肉”。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词的上篇“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修竹”“飞泉”写出了山村风景的优美;词的下篇“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写出了田园生的活宁静;“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写出了乡间人情的淳朴。这些表现了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让词人感到满足。根据注解“庆元二年或三年,辛弃疾写下《满江红》,此时他已在江西上饶、铅山闲退近二十年之久”可知,这些乡村的景物也传递了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微憾感。根据注解“此时他已在江西上饶、铅山闲退近二十年之久”“这首《满江红》就是他闲退生涯中的作品”可知,词人身居山村,虽然可以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美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词人观赏;有丰收的美景,有村人的邀请,但是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通过这些景物含蓄地流露出惆怅与无奈。安徽省合肥市庐巢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使次安陆寄友人[注]刘长卿新年草色远萎萎,久客将归失路蹊。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中的“涢口”“穆陵”都在安陆。②三户: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安陆本楚地,故以“三户”言百姓稀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交代了诗人因公事而在外漂泊,并点明了本诗写作地点和目的。B.“暮雨”与“春风”,语意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暗指朝廷的恩泽。C.倒数第二句表面上是询问友人是否思念自己,实际上却是诗人思念友人。D.“空花落”与“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皆有悲叹年华易逝之意。16.全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伤时”之情,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答案】15.D16.①双关(象征、比喻)。颈联中“暮雨”“春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指朝廷的恩泽,表达对偏远之地的百姓仍受兵扰之苦的忧虑与同情。②寓情于景。颈联“空花落”“自鸟啼”,描写萧瑟凄清之景,表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诗人的沉痛心情。③用典。颔联借“三户”的典故,反映了战乱之地百姓离乱、成为孤城的社会现状,表达诗人的痛惜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皆有悲叹年华易逝之意”错。“无可奈何花落去”有悲叹年华易逝之意,而“空花落”意在表现因战乱而造成的孤城荒凉之景。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手法的能力。“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暮雨好像忘掉了涢口这个地方,春风也只吹到穆陵的西面。正是安史之乱期间,所用“春风”一词,妙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指政治气候,暗喻朝廷的恩泽只及于穆陵以西。暮雨与春风是同义,这两句诗说的是同一个意思,皇上的恩泽到不了安陆这个偏僻的地方。表达对偏远之地的百姓仍受兵扰之苦的忧虑与同情。运用了双关(象征、比喻)。“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孤寂的城池只有花儿整日地空自飘落,家家户户空无一人只有鸟儿孤自在鸣叫,寓情于景。“空花落”“自鸟啼”写出了一片凄清之景,表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诗人的沉痛心情。结合注释②内容“三户: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安陆本楚地,故以“三户”言百姓稀少”分析,运用典故,颔联借“三户”的典故,写出战乱后,百姓人数稀少,突出战争带来的灾难,诗人对此非常痛心。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萤张舜民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我”欣慰于流萤多情,它们读懂“我”的心意,穿帘落在“我”的衣襟上。B.结尾“我”嗔怪流萤无情,它们明知“我”将离开却偏来牵惹愁思,加重离乡感伤。C.诗人将个性风采和主观感情色彩融入物象流萤之中,使诗歌物我交融,情志深沉。D.诗人虽流露迁客之意,但更对社会人生多有思考,思想闪烁理性光芒,给人启迪。16.这首诗中的流萤形象丰富鲜明,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善解人意,多情善良。它们读懂“我”的心意,穿帘落在“我”的衣襟上。
②毫不自卑。“莫嫌生处太卑微”表现了不因出身卑微而自卑的心理。
③勇敢无畏,迎难而上。“月明敢向星中乱”表现出不向强者示弱,敢与他们争辉的无畏;“天黑偏能雨里飞”表现出搏击黑暗、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嗔怪流萤无情,它们明知‘我’将离开却偏来牵惹愁思,加重离乡感伤”错误,联系全诗,第七句“今日分明知我去”,是照应首联“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表现“萤”的善解人意。联系前文,尾联是说萤火虫清楚地知道“我”今天离开,才“辉辉”地为“我”送行,有的还懂得穿过窗帘落在“我”的衣服上,依依不舍;但“我”不知要漂泊到哪年才能让你照“我”回家啊。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首联“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是说“我”欣慰于流萤多情,它们读懂“我”的心意,穿帘落在“我”的衣襟上。可见流萤善解人意,多情善良。颔联“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是说萤火虫虽然“生处太卑微”,但并不自卑,敢于展示自己的光亮,可见流萤毫不自卑。颈联“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运用拟人手法。“月明敢向星中乱”是说萤火虫在空中飞舞,虽然它的光芒微小,但是它却勇敢地与皎洁的明月和闪烁的星星争辉。萤火虫虽然弱小,却“月明敢向星中乱”,不向明月和星星示弱,“敢”与它们争辉,写出萤火虫的大无畏精神。“天黑偏能雨里飞”是说弱小的萤火虫“偏”能在黑夜和雨中自由飞行,表现了萤火虫搏击黑暗、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和答木庵英粹中35(金)段成己②四海疲攻战,馀生寄寂寥。花残从雨打,蓬转任风飘。有兴歌长野,无言立短桥。敝庐①犹在眼,殊觉路途遥。【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北渡之后。英粹中:号木庵,金末著名诗僧,诗人好友。②段成己:金正大七年(1230)词赋进士,北渡后避居龙门山中。元世祖忽必烈曾降诏起用他,遭到拒绝。③敝庐:故乡居室的谦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借此向好友表明自己身处兵戈不息乱世,选择避居的人生态度。B.诗人以“残花”“转蓬”自比,“从”“任”两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其在风雨中随波逐流之态。C.颈联中“歌长野”与“立短桥”两个画面,一有声一无言,动静结合,令诗人形象立体可感。D.尾联中诗人觉得“敝庐”“犹在眼”,而“路途”却很遥远,这一对比展现了其复杂心情。16.有人评价段成己的诗有“陶(潜)之达,杜(甫)之忧”,请结合本诗对此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本诗抒发了陶潜那样的旷达之情。这在诗歌的颔联和颈联中都有表现。如颔联以“残花”“转蓬”自比,表达了诗人任随风吹雨打,都能坦然面对的潇洒豁达的情怀。颈联选取歌于长野,独立短桥的两幅画面,刻画了诗人如陶潜那样悠然恬淡的隐士形象。②指本诗抒发了诗人如杜甫那样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首联写诗人面对天下战乱日久,倍感寂寥的落寞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尾联写诗人欲归隐“敝庐”,又终是不甘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人心忧天下的情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B项,“‘从’‘任’两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其在风雨中随波逐流之态”理解错误,“从”是“随,放任”的意思,“任”是“任凭”的意思,诗人写残花放任雨打,转蓬任凭风吹,实际上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任随风吹雨打,都能坦然面对的潇洒豁达的情怀。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鉴赏。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段成己的诗有“陶(潜)之达,杜(甫)之忧”,学生需要自行结合课堂所学,进行知识关联。“陶潜之达”,指淡泊名利,退隐田园,坦然面对生活的乐观豁达,如颔联以“残花”“转蓬”自比,表达了诗人任随风吹雨打,都能坦然面对的潇洒豁达的情怀;颈联写歌于长野,独立短桥的隐士形象,这些都能体现。“杜甫之忧”则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结合注释中提及的“金末”“元世祖北渡”“避居”可知,诗人生活在金末元初,首联,写诗人面对天下战乱日久,倍感寂寥的落寞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尾联写诗人欲归隐“敝庐”,又终是不甘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人心忧天下的情怀。【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②,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①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宰相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正任抚州(楚地)知州,捷报传来,他欣喜欲狂,当即写了该词。②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典出《晋书·温峤传》:相传采石矶下多怪物,温峤经过此地,便燃点犀角来照,奇形怪状的水怪不久便覆灭了。③周与谢:指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谢玄。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约楚云留”中的“楚”字侧面交代了自己身在楚地后方,不能亲临战场杀敌的遗憾。B.“剪烛看吴钩”一句借助夜看吴钩,塑造了宰相虞允文把玩宝剑,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C.结尾用祖逖“中流击楫”典故,与上阙“平生豪气”相呼应,表达恢复中原的报国志向。D.全词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历史伟业与现实场景融合,用典贴切自然,喜中寓愁,悲中带壮。15.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运用了周瑜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B15.同:两词均表露出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均反映宋代士大夫文人集建功立业与风流意气于一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文化选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江苏省建陵高级中学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中国人民大学《高级网站开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城市给水排水管网工程及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绿色能源利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燃烧设备与能源转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艺术学院《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摄影摄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美国文学概论及作品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基于三新背景下的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备考策略讲座
- 医疗机构自杀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 全国自考《银行会计学》2024年7月《银行会计学》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拔高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考试版)
- CNAS-SC175:2024 基于ISO IEC 2000-1的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
- 《汶川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0)》
- 《心肺复苏及电除颤》课件
- 世界精神卫生日班会课件
- 临床药物治疗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中医药大学
- 2024年新能源充电站租赁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