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倾倒稀硫酸
C.吸取石蕊溶液
D.将铁钉放入试管中2.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体积减小 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3.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发出热量 B.电灯通电发光
C.利用水流产生的能量推动水磨 D.煤炭燃烧放出热量4.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蜡烛+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B.碳酸钙→高温氧化钙+二氧化碳
C.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D.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6.现代化学对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学没有完全弄清楚。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催化剂与反应物一起参加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易分解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分解时,又生成了催化剂本身。已知A、B、C三种不同的物质,将它们混合后产生的两步反应为A+C→AC;B+AC→A+BC,接照上述理论推断该反应物的催化剂是(
)A.B B.BC C.A D.C7.如图所示,每两个甲分子和一个乙分子反应恰好能生成两个丙分子(已知甲、乙、丙三者为不同的纯净物),则丙物质的化学式为(
)
A.XY3 B.X2Y 8.用量筒量取10mL水,采取俯视读数,则实际取水量为(
)A.10
mL B.小于10
mL C.大于10
mL D.无法估计9.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D.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10.滨湖湿地公园空气清新,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天然大氧吧。“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可能是(
)A.1:2 B.1:5 C.1:4 D.21:79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11.按要求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3)2
个氮原子_________(填化学符号)(4)饼干在空气中放久了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填化学符号)(5)氩气________(填化学符号)(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填名称)(7)Al3+中数字(8)3个氯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某无色液体与黑色粉末混合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纯净物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2)由图③所表示物质可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图②所表示物质,该变化是本单元课本上介绍的一个变化,其文字表达式为__
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13.(1).现有下列八种物质①澄清石灰水②液氧③ 5%的过氧化氢溶液④水
⑤高锰酸钾⑥海水⑦五氧化二磷
⑧稀有气体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2).已知NO2是红棕色气体,N2O4(3).甲实验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实验观察到注射器内的实验现象是气体先
。该变化属于_________变化。(5).从微观角度阐述,上述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某校实验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淮河水,他们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有
;
。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②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物质是____________。14.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老师做了如下实验:
(1)该实验过程能体现的一氧化碳两条化学性质是
和
。写出B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进入B试管中的气体化学式是:
。(3)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填“A”或“C”)的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5.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气体应从装置的__端通入(填A或(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应从(3)若用排水法收集O2,先将瓶内装满水,然后O2从(4)若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进行实验,那么水应从____端通入。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6.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Ⅰ.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甲组同学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水倒流。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实验步骤】(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全实验步骤);(4)观察水倒流至集气瓶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实验结论】多次实验发现,在实验操作完全规范下,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仍然始终小于理论值。【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使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原理是利用脱氧剂中铁在常温下能够消耗装置内氧气,但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具体操作是关闭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一定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善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打开弹簧夹;
步骤2:注射器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一段时间后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记录数据。【数据处理】(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反应前注射器中原有空气的体积
B.反应后注射器中剩余气体的体积(2)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7.已知醋酸的化学式为CHCOOH,试计算:(其中②③要求写计算过程)①一个醋酸分子中共含有______个原子。②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醋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药品的取放原则考虑;根据倾倒液体时注意事项考虑;根据取用液体的正确方法考虑;根据取用固体的正确方法考虑;要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解答】A.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0.5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闻气体气味,故A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故B操作正确;
C.在使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用手捏扁胶头,然后伸入药品中吸取药品,故C操作正确;
D.把铁钉放入试管时,应该把容器横放,把铁钉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铁钉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故D操作错误。
故选D。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微观粒子的特征,掌握分子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
A.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团簇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故B错误;
C.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体积减小,故C正确;
D.冰是固态的水,冰由水分子构成,而可燃冰是天然气的水合物,不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能量变化,题目比较简单,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A、电熨斗通电发出热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电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利用水流产生的能量推动水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煤炭燃烧放出热量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该反应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但是反应物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反应物为一种,生成为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的特征属于“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与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C符合题意;D.该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D不合题意。故选C。5.【答案】A
【解析】【分析】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析解答;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分析,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A正确;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故B错误;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物,故C错误;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故D错误。
故选A。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反应过程和催化剂的定义判断,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考查热点,理解催化剂的定义,明确其“一变、两不变”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A、B、C三种不同的物质,将它们混合后产生的两步反应为A+C→AC;B+AC→A+BC,从上述过程看,A在整个过程中虽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不变,所以为催化剂。
故选A。7.【答案】C
【解析】【分析】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不变以及题干所给的信息,结合图示中各种微粒的结构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通过微粒模拟图考查了物质的化学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关于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不变的规律。
【解答】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X原子共有2个、Y原子4个,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生成物的两个丙分子中也含有X原子2个、Y原子4个,所以丙的化学式应为XY2。
故选8.【答案】B
【解析】解: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采取俯视读数,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0mL。
故选:B。
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9.【答案】C
【解析】【分析】
A.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代表它本身不能再分;其实原子确实是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进行解答;
B.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元素的粒子,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进行解答;
C.根据氧气与臭氧混合,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混合物;进行解答;
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解答】
A.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代表它本身不能再分,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A错误;
B.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元素的粒子,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B错误;
C.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故C正确;
D.根根据氧气与臭氧混合,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10.【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解答】
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即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1:2大约是33.3%,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可能是1:2。
故选A。11.【答案】(1)Al;O
(2)N2
(3)2N
(4)H2O
(5)Ar
(6)氧气分子
(7)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8)3Cl−
【解析】【分析】
(1)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及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空气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解答;
(3)根据化学符号前面数字的含义分析解答;
(4)根据空气的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解答;
(5)根据氩气由原子直接构成分析解答;
(6)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析解答;
(7)根据离子符号的含义分析解答;
(8)根据化学符号前面数字的含义分析解答;
(9)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O);故填:Al;O;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N2):故填:N2;
(3)N元素的符号为N,则2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填:2N;
(4)饼干在空气中放久了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H2O);故填:H2O;
(5)氩气是由氩原子直接构成的,氩气的化学式为Ar;故填:Ar;
(6)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故填:氧气分子;
(7)Al3+中数字3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8)氯离子的符号为Cl−,则3个氯离子可表示为3Cl12.【答案】(1)③⑥;①②④⑤;⑤
(2)氢气+氯气→点燃氯化氢【解析】【分析】
(1)由不同种分子或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进行分析。
【解答】
(1)由不同种分子或不同种原子构成是物质是混合物,属于混合物的是:③⑥;由同种分子或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②④⑤;纯净物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⑤;故填:③⑥;①②④⑤;⑤;
(2)由图③所表示物质可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图②所表示物质,该变化是本单元课本上介绍的一个变化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氯气→点燃氯化氢,故填:氢气+氯气→13.【答案】(1)①③⑥⑧
②
④⑦(2)①两瓶颜色趋于一致,均变红棕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②变无色后又变红棕色
化学③甲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乙中二氧化氮分子受压时转化为四氧化二氮分子,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3)①过滤
滤纸破损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本身不干净)
引流②活性炭(或木炭)③少量泡沫浮渣多(浮渣比较多)
蒸馏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析;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分析解答;根据分子基本性质分析解答;根据化学变化特点分析解答;根据过滤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分析解答即可。【解答】(1)①澄清石灰水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②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③ 5%的过氧化氢溶液是由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属于混合物;④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⑤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⑥海水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⑦五氧化二磷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⑧稀有气体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则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③⑥⑧,属于单质的是②,属于氧化物的是④⑦,故答案:①③⑥⑧;②;④⑦;(2)实验时甲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乙推压密闭注射器里的活塞,然后再松开,根据题意分析可知,①由于二氧化氮分子和四氧化二氮分子在不断运动,抽去玻璃片互相运动到对方空间去,所以甲实验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两瓶颜色趋于一致,均变红棕色,故答案:两瓶颜色趋于一致,均变红棕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②由于红棕色NO2在密闭容器内受压时能转化为无色N2③甲实验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没有新分子产生,而乙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新分子即四氧化二氮分子,所以甲和乙的本质区别是甲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乙中二氧化氮分子受压时转化为四氧化二氮分子,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答案:甲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乙中二氧化氮分子受压时转化为四氧化二氮分子,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3)操作①是将水中难容性杂质除去,所以①是过滤,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浑浊,其原因可有:
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本身不干净;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过滤;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本身不干净);引流;②由于活性炭(木炭)具有极强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等,所以操作②加入活性炭(木炭)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故答案:活性炭(木炭);③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少量泡沫甚至出现浮渣,说明液体D是硬水,操作③得到蒸馏水,所以操作③为蒸馏,故答案:少量泡沫浮渣多(浮渣比较多);蒸馏。14.【答案】(1)还原性;可燃性;CO2+Ca(OH)(2)CO和CO2;(3)A
使反应生成的铜在CO氛围中冷却,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
【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及方程式的书写,同时要注意操作要点和注意问题;(1)图示中A处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以把氧化铜还原成铜,C处体现了一氧化碳的燃烧即可燃性,B处的方程式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CO2+Ca(OH)2(2)在B处存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另外部分一氧化碳未反应也会一起导入,故进入B试管的气体是CO和CO2;.
(3)因为热的情况下,如先停止通一氧化碳,铜可能再次被氧化,所以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能较好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所以应先撤A处的酒精灯.故应先撤A。如果先撤C,反应剩余的一氧化碳就会排放到空气中去,从而污染空气。15.【答案】(1)A
(2)B
(3)B
(4)A
【解析】(1)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空气要从上端被排出,所以二氧化碳必须从A端进入;
(2)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空气要从下端被排出,所以氢气必须从B端进入,使空气从下方排出,即从A端排出;
(3)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如果氧气从A端进入后,它会迅速从B端跑掉,而收集不到氧气,所以氧气必须从B端进入;
(4)若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应将氧气从上方排出,所以水应从A端进入.
故答案为:(1)A;(2)B;(3)B;(4)A16.【答案】【实验原理】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实验步骤】
(3)等装置冷却打开弹簧夹
【拓展研究】
氧气未耗尽
Ⅱ.检查装置气密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护地球建议书15篇
-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11篇)
-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15篇)
- 仲夏夜之梦的读后感范文
- 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幕词
- 英语代词课件教学课件
- 探究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 影响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因素
- 联考协作体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件合集
- 2024贵州省榕江县事业单位招聘100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物理试卷
- 标志设计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校园班级大队委竞选内容课件演示
- 2024版合同范本之711便利店加盟合同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 1《观潮》(课件)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学历案设计
- 2024年秋国开形策大作业【附3份答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
- 2024-2030年环保涂料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