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第25讲 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第25讲 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第25讲 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第25讲 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第25讲 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讲现代中国的法治、税收与社会保障

最新模拟精炼

1.(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2002年,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随

后出台了《营利性治沙管理法》等法规,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

年)》。这一系列的治沙实践()

A.践行了依法治理的理念B.美化了边疆地区的环境

C.表明生态建设成为主旋律D.维护了党的统一的领导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材料信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到《营利性

治沙管理法》再到《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反映出了我国治沙工作的法治化进程,

说明我国践行了依法治理的理念,A项正确;美化边疆地区环境、生态建设成为主旋律、维护

了党的统一的领导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均未涉及,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023•江苏镇江•江苏省镇江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新中国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根据地与解

放区社会改造的核心实践,并将之推向全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1950年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前者是人的解放,后者是土地的解放。

这表明建国初期法制建设的特征是()

A.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和成就B.开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

C.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以苏联为师的基本法典起草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

可知本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根据地与解放区社会改造的

核心实践”“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

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立法的形式整理、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和成就,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A项正确;1954年宪法颁布在政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0还不是开始社

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排除B项;1954年宪法颁布,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排

除C项;材料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和成就的总结,不是以苏联为师的基本法典起草,

第1页共12页

且材料没有体现向苏联学习,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贵州毕节•统考三模)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妇女主动提出

离婚的案件有增无减。据统计,上海市自婚姻法公布后的10个月间,该市人民法院共受理4197

件婚姻案件,其中由女方提出的占89%。这说明()

A.男女平等得到充分落实B.女性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C.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D.妇女解放取得明显成效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案件有增无减。据统计,

上海市自婚姻法公布后的10个月间,该市人民法院共受理4197件婚姻案件,其中由女方提出

的占89%”可知,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妇女通过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

现象增多,说明妇女解放取得明显成效,D项正确;1950年还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说明男女平等并未得到充分落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妇女主动离婚现象增多,不属于民主

意识,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妇女,无法代表整个公民,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福建泉州•统考三模)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确立了“婚

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四大基本原则。1956年,豫剧电影

《花木兰》上映,塑造了巾帼不让须眉、一片赤胆忠心只为祖国的花木兰形象。这体现了当时

()

A.工业化建设的推进B.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主义的新风尚D.百花齐放方针得到落实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

合法权益”“塑造了巾帼不让须眉、一片赤胆忠心只为祖国的花木兰形象”等内容,可得出新

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习俗与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体现出新中国的社会主

义新风尚,C项正确;1950年一五计划还没有开始,捧A项;深入人心的说法太绝对了,排

除B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才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福建•校联考三模)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防沙治沙实践,使中国锻炼了一批作

风过硬、热爱防沙治沙事业、关心农牧民生产生活的优秀领导干部,涌现出山西临汾市和内蒙

古赤峰市等先进典型和余晓兰、牛玉琴、石光银、王国香等模范人物。新时期模范人物的评定

第2页共12页

()

A.践行了社会核心价值观B.助推了精神文明建设

C.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D.密切了基层干群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

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以来(中国)。材料中介绍了治沙工作培育锻炼

了优秀领导干部、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等,这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B项正确;材料中未

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精神层面的成就,与可持

续发展战略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干群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浙江杭州•校联考模拟预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列各项中不符合

此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是()

A.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B.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D.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础工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知,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属于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而非改革开放之后,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五讲四美三热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都属于改革开放之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

7.(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早在195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方案就曾有拟定,

但直到1980年才有了新中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对此.有人解释说,当时中国个人收入来

源较为单一,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一定的供给制成分。据此,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

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B.居民贫富差距并不明显

C.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D.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至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中“个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分配中存

第3页共12页

在着一定的供给制成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状况的出现正是因为当时中国实

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c项正确;当时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确不

高,但是并不代表居民收入没有差距,个人所得税主要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排除A项;B

项表述符合当时史实,但是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材料中认为中国之所以到80年代才有个人所

得税法是因为当时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排除B项;家庭

经济收入来源有限基本符合80年代之前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材料认为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

人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排除D项。

故选C项。

8.(2023•四川德阳•统考三模)1945年8月烟台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东海关,对其进行

了一番改造:一方面强调海关工作人员的政治可靠性、积极开展“群众路线”式的缉私活动;

另一方面,从军队和地方调入人员补充关税干部。这些改造措施旨在()

A.更好地发挥人民海关的职能B.巩固壮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C.将战时经验运用于海关管理D.完善海关人才培养的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8月(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人民政府接管东海

关并进行改造的措施体现了并保障了海关的人民性,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利于更好地发挥

人民海关的职能,A项正确;材料是加强对东海关的管理,不是巩固壮大敌后抗日根据地,排

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战时经验,而且也不是目的,排除C项;材料不是培养海关人才,

更不存在“完善”一说,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3•北京•二模)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及其实施条例。195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这一过

程()

A.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B.实现了国家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推动了个人所得税正式确立D.促进了中国赋税制度首次统一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根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可得出国家通过

第4页共12页

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对关税进行制度性的规范,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A项正确;

材料中的内容是在已经实现关税自主的前提开进行的制度建设,而不是强调关税自主,排除B

项;材料强调关税,不是个人所得税,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首次统一,而是体现了关税

制度的法制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3•河南信阳•信阳高中校考模拟预测)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

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纳税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其他所得。该法的出台()

A.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B.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

C.有助于社会经济活力的释放D.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差别较大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

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计划经济时代,个

人收入较少,获得收入的机会也很少,故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改革开放后征收个人所得税,

鼓励人们通过各种合法途径获得收入,C项正确;该法的出台有助于社会经济活力的释放,但

不能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排除A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

立,排除B项;该法的出台有助于社会经济活力的释放,未体现我国居民收入差别,排除D

项。故选C项。

11.(2023•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修改“八二宪法”,

将第十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

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

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B.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C.政治制度体系初步确立D.法制建设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修改“八二宪法”,对土地转让进行规范,可知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成,排除A项;据所学知

识,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法治建设,不是政治

制度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

第5页共12页

12.(2023•河北保定•校联考三模)1954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

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

的人民之间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这表明1954年宪法()

A.具有鲜明的时代性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制定主体的广泛性D.表明中苏同盟的建立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据材料结合所学得出主要结论:1954年宪法在其序言中规

定中国要巩固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友谊,这反映了当时美苏冷战的背

景下中国政府重点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和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体现了鲜明的

时代性特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五四宪法关于公有制方面的内容,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五四宪法的制定主体,排除C项;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

订标志着中苏同盟关系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3.(2023•海南•统考一模)20世纪80-90年代,中共中央发文,将“思想道德”放入精神

文明的大框架内。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公民”已成为现代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主体。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要》,不仅将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关联,还专门讨论了网络空间的公民道德建设,等

等。上述变化反映了中共中央()

A.对公民个人权利保护的重视B.对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对经济转型困难的策划应对D.对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丰富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对社会道德建设日益重视,对“思

想道德”的重点或核心内容的认识日渐清晰,这反映了中共中央对社会道德建设一般规律的认

识不断深化,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中央对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并未反映对公民

个人权利保护的重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转型困难问题,所以“对经济转型困难的

策划应对”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中央对道德建设规律认识

的深化,而非对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丰富,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3•辽宁•校联考一模)20世纪90年代之前,各省(市)每年需向中央缴纳固定的

税额,1993年,中央税收占全国税收的20%: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其目标是提高财

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1994年以后中央税收比重

第6页共12页

提升到50%以上。上述变化()

A.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B.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C.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D.高度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9世纪90年代后,国家税收由地方缴纳的固定税额转向“分税制”,

并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这说明在经济体

制改革过程中,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能力,B项正确;税收改革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排除

A项;税收改革是为了更好为市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排除C项;20世纪90年,我国逐步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强化计划经济体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3•四川成都-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校考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礼记》载,西周“大夫七十而致事(仕):秦汉以降,官吏可以通过见功与赏、

因能授官而入仕,告老还乡、因病乞退的致仕制度也逐渐发展起来。唐时已有“年虽少形容衰

老者,亦听致仕”等规定。明洪武十三年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依清制,凡文

官六十岁令致仕;武官则官职愈低,致仕愈早。综观历朝,官员愤而致仕者有之,退而复用者

有之,圣意强留者有之,贪墨恋栈者亦有之。

——摘编自沈星棣《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

材料二民国时期,从北京政府的《文官恤金令》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吏恤金条例》、《公务

员退休法》等,公务员退休的相关法规条例陆续出台。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公布《学校职

教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1944年,为解决覆盖面过小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修正并颁布《学

校教职员退休条例》。然而,民国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经济的衰败也使国家财政捉襟见

肘,退休金常难以兑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适用

于过去有退休金的机关,铁路、海关、邮局等单位的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退休制度由此发

物。1986年公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明确国家将对劳动合同制工人的退休

养老实行社会统筹。1995年3月发出《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以此确

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模式。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直辖市、

自治区的8000多万农村人口参加了养老保险。

——摘编自柯龙山《民国时期公务员退休制度探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退休制度,并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退休养

老制度的新变化。

第7页共12页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退休制度的认识。

【答案】(1)特点:起源早并逐步发展:体现儒家敬老思想(人文关怀色彩:退休年龄不断降

低):主要适用于官员群体,与官僚政治相适应: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要,得到历代王朝重视:

制度执行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人治色彩)。

(2)评价:加强了退休制度的制度化建设(近代化):扩大了退休制度的覆盖范围:一定程度

上有利于官员、教师队伍的稳定,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退休制度提供了

借鉴:但实际效果有限。

新变化:形成了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多层次保险保障体系:退休制度范围进一步扩大至

农村地区;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3)认识:完善并落实退休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退休制度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退休制度改

革应汲取历史智慧与国际经验,与国情相结合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一“西周、秦汉……逐渐

发展起来.、唐..・•・规定、明洪武十三年诏令”等信息可得出起源早并逐步发展:据材料一

“西周七十而致事(仕)、明洪武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体现

儒家敬老思想(人文关怀色彩:退休年龄不断降低):综合整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适

用于官员群体,与官僚政治相适应:结合所学古代中国政治规定大多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要,

得到历代王朝重视;据材料一“综观历朝,官员愤而致仕者有之,退而复用者有之,圣意强

留者有之,贪墨恋栈者亦有之”可得出制度执行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人治色彩)。

(2)本题是影响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

评价:据材料二”《文官恤金令》、《官吏恤金条例》、《公务员退休法》等”等诸多法令可得出

加强了退休制度的制度化建设(近代化);据材料二“为解决覆盖面过小的问题,南京国民政

府修正并颁布《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可得出扩大了退休制度的覆盖范围:结合所学退休制

度有利于保障晚年生活,对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官员、教师队伍的稳定,

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退休制度提供了借鉴:

据材料二“民国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经济的衰败也使国家财政捉襟见肘,退休金常难以

兑现”可得出实际效果有限。

新变化:据材料二“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模式”并结合所学可得出

形成了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多层次保险保障体系;据材料二“全国已有31个省、直辖

市、自治区的8000多万农村人口参加了养老保险退休制度”可得出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农村地

区;结合所学可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退休养老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第8页共12页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及近现代中国。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完

善并落实退休制度解除工作者后顾之忧,为工作者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可有利于社会稳定:

据不同时代退休制度的发展变化可得出退休制度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据材料中国古代的退休制

度、民国时期受西方影响下民国退休制度及改革开放后中国退休制度的改革发展并结合所学可

得出,退休制度改革应汲取历史智慧与国际经验,与国情相结合。

真题实战演练

1.(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

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

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B.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D.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加大了对时代楷模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展群众

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治建设,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兔而无耻;道之以德,

孔子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材料二“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

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

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

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

第9页共12页

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

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

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

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

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并概括

《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

【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德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法治。演变:秦朝:法家思想。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

(2)关系:唐太宗授命中书省草拟诏令;魏徵作为门下省长官进行审核并驳回不妥的诏令。

原因: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一部封建法典;礼法结合的典范;唐以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

作为蓝本创制法律;古代亚洲一些国家的立法以此为鉴。

(3)地位:基础性。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

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地方已经滞后;依法治国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为政以德可知,孔子主张德治;根据材料“'无为而民自

化’”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根据材料“'故以法治国’”可知,韩非主张法治。演变:结

合所学从秦朝以法家思想立国、汉初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指导到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确立儒家

思想为主流地位。

(2)关系:根据材料二“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及所学可知,魏徵作为门

下省长官进行审核并驳回不妥的诏令;结合所学可知,中书省草拟诏令;原因:根据材料二“中

第10页共12页

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可知,《唐

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一部封建法典;根据材料二“《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

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知,古代亚洲一些国家的立法以此

为鉴;结合所学从《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唐以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作为蓝本创制法

律来说明。

(3)地位:根据材料三“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是基础性地位。必要性:

根据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可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根据材料三''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

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知,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地方已经滞后;

根据材料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可知,依法治国的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的需要;根据材料三“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可知,弘扬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3.(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人民生活保障建设。1948年,东北行政区委员会颁布的《东北公营

企业暂行劳动保险条例》是我国在较大区域内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解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