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暑期课程结课测试卷
(高二)
分值IOO分时间120分钟
学员姓名得分
一、古诗词鉴赏(32分,8小题,每小题4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筒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
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
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
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
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叩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4分)
答:
【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
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
“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
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
直接点出“雨”,但是通过写动植物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闽州(今四川闽中)。②雪岭:又名雪
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
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
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
成巨大反差。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
评价)。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
的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
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
【答案】①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
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
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
鉴赏评价)。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
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
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
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
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
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
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
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
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
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
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诗歌鉴赏】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
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阀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
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
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
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
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
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
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
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
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
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
独自寂寞。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
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以哀
景衬哀情。
【解析】(I)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4)这句
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
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
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茴蒿”的俗称。此指杂草。
本诗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
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
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
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解析】作者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
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
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
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
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译诗】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
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
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
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0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
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典故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庵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
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耀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
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瞄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
东郭燔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一一此其为庵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
者,几希矣。
【典故译文】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
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
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
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
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
有看到一个人站出来和她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
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他的妻子回到家
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
院中咒骂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
风。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
的,是很少的!
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好事近①陆游
温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频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荧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
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臼频、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
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解析】作者陆游,大家非常熟悉,本题考点在于“炼字”。“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
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
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
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用上相应的答题技巧,就能轻松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68分,14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2分)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
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
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
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
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
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
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暧,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
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
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塞子,右手是锤,也不
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
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呜叫、盘绕,像是一
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
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
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饕。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
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
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
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
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
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
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
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
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
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
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
才低头看碑,己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
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
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全的趣味浓厚,乂鲜活不尽。罗永才
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
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
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
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
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
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摆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心担子,只把担子在两
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
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
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
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
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
(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
[注]①洗碑:刻碑。
5、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
力层级为D(欣赏评价)。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概括:(1)小说中人物的
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
性格特征。(3)小说人物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根据文中作者的介绍,王石匠是一个普通的靠洗碑为生的农村手艺人。文中罗永才认为他
“手艺很好”,下文两次石匠的劳动场景描写确实显示了他的高超手艺。通过罗永才与王石
匠的对话及神态描写,可以看出王石匠为人真诚质朴,没有多余的言行,没有做作的表情。
通过王石匠指点罗永才上山调整心绪,可以看出王石匠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通过“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的神态及行为描写,可以看出王石匠是一个心
理淡定的人,待人对事有一颗平常心。从承揽洗碑之事,有可以看出他做事讲究诚信和敬业。
6、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
力层级为D(评价鉴赏)。要概括景物特点,关键在于看描写什么景物对象或其中哪个侧面,
其次看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特别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然后再归纳。文中画线句中,那山是
春时的;那春阳是暖融融的;那枯草是冒出青青的芽子的;并且那芽子是鲜活的,是有生命
张力的。所以这些景物共同的特征是有生机,有活力,生机盎然。
景物的作用主要考虑景物对情节的作用,对人物的心理作用,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
对小说主题的作用等方面。文中景物对情节的作用是该景为下面罗永才心理变化提供了动力,
生机勃勃的景物唤醒了罗永才的生命意识,对情节发展起推动作用。对人物的作用是,一方
面烘托了罗永才此时的颇不宁静的心理,另一方面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他有所启发,对罗
永才后来的心理转化起关键作用。对主题方面的作用,主要暗示了生命有厚味,生活有春意;
人要达观的看待世事,要乐观地看待生活。
7、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⑴碑理由:①“碑”是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②“碑”“洗碑”暗示了
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悲”到“洗悲”)过程。
(2)王石匠理由:①小说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3)转变理由:①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②以罗永才转变来表现小说的
ɪ十匕曰O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题目可以从情节内容的角度拟,或能概括全部情节,或能点出核心的部分情节:可以从人的
角度拟,或是主要人物,或点明主次人物关系;可以从物的角度拟,常常在文中反复出现的
物是标题;可以从表现的主题的角度拟,或直接就是主题,或含蓄表现主题,可以以故事发
生的时间为题;可以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题;可以以人物的情感为题;还可以综合上述信息,
使用修辞取有文采的题或幽默的题。如本题根据情节取题,本文的情节包括订碑一一看碑一
一运碑一一立碑,这几个过程可以用“洗碑”概括,也可以用“碑”一词,该词是情节的线
索,又能对读者强烈地提示文章的情节及核心情节内容。可以从人物角度取题,如从王石匠
角度取“淡定的洗碑人”,该词从说人物的角度提示情节,并暗示小说主题。可以从主题角
度取题,如“洗碑之悟”,若用“碑”也有象征义,暗示碑的纪念之意,对人的警醒教育作
用。
8、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
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
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
来写人生的痛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
艰难。
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
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
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
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示例三:这是一篇艺术上颇为精致的小说。结构上,以碑贯穿全文,讲述了罗永才四次前往
山王庄的故事;同时,洗碑的故事又嵌在春夜的回忆之中,收尾圆合,别致精巧。语言看似
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如用一连串的断句描述王石匠的动作,表现出王石匠的淡定从容,
极富神韵。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
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文学作品的意蕴一般分为
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去发掘;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
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
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值得注意的是本题在回答的过程中,如果只把自己
的观点定位在“平常人的寻常事”,虽也探究了,可能得分不高,因为这种答案本身就说明
了该生的阅读鉴赏和探究水平的低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T4题。(24分)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
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
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
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
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
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
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④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
合了。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
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
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褐色的
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
棵大树的树干上。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
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
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
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
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
缠绕。
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陡峭的石阶两旁,柳杉武士样
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傲气十足。若不是弥天
大雾遮挡了视线,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年银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
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
⑧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
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月,仍是这些树,在荒
野莽丛中陪伴他。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27岁那个年纪,大树却己千年。
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喟
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
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
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
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⑩母亲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树下。树身奇粗,三人合抱仅围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皱
褶中写满沧桑。枝条上没有一片绿叶,惟有躯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惊叹
中,母亲说,这就是真正的大树王,现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见过它活着的样子,树
冠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整个开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阵山风袭来,雾气旋转着,雪花般从
它粗糙的枯枝中穿过。刹那间,油绿的树叶似一树繁花,缀满了它坚韧的枝干,青枝摇曳,
生机盎然,满山坡都是杉叶林涛的哗响。大树王在我的想象中复活,抑或说它从未死去。
(1D雾越发浓了,泅湿了母亲的头发。父亲说,他们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没有人知道那
个57年前被枪杀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我说,你找不到他,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⑫世事变迁,惟有天目山的树,是永远的。为着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
旧对他们深怀敬意。然而,在缥缈的雾中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面容。山民说,天目山
东西两峰之巅,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颇似双目仰望苍穹,故得名“天目山”。
我想象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诘问苍穹。
Q3)山林寂静,水气迷茫。雾中影影绰绰的大树无言,没有回声。
9、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分)
【答案】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眼眶里饱含着泪水,表达了母亲的悲伤之情。
【解析】这个比喻形神兼备,首先是形似,用海水喻满含的泪水,其次是写出了内心的巨大
起伏,结合前面“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及后文对故事原委的叙述可知,内心翻动
的是极度的悲痛之情。比喻的效果是:形象。
10、第②段这句话的含义是i(4分)
【答案】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
动。
【解析】这个句子倒装,调整过来是: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去天目山,(于是)变
成一种夙愿和仪式。“夙愿”,又作宿愿,意为一向怀着的愿望,久已有的愿望;“仪式”,
指典礼的秩序形式。从第一段来看,作者虽然说“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但实际上
不仅为了树,更是为了人。这个人是革命先烈,牺牲于此,因某种原因作者及其家人一直没
有去探望、缅怀,所以,成为夙愿,而“去天目山”的行为便也具有了某种“仪式感”。解
答文学作品词句的含义,不仅需要把握该词句概括的生活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剖析出作
者的情感倾向。
11、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的
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
念。
【解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
这段文字最突出的当然是: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比喻、对比、借景抒情等也有使用。解答
的时候,先要概括作者使用的手法,再具体分析其是如何使用的,以及表达效果是什么。该
段文字主要是表现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这从“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等
描写中可以看出。而在母亲的追念中,突出了烈士的坚毅,文中写他的脚印‘‘沉稳”,他的
目光“坦然”一一“他沉稳的脚印……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
出乌亮的光泽”。
12、根据文中的内容,介绍萧洪明其人。(不超过6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革命志士,母亲的战友;57年前被枪杀于天目山的大树下;牺牲时年仅27岁。
【解析】学生可能会忽略“介绍”二字。它是说明的意思,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如:身份、
年龄、经历等),再分条罗列即可.但估计会有考生描写、评价,甚至讴歌、赞美。注意字
数要求。
13、对文中写“树”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ʌ.描写雾气越来越浓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
B.第④⑦段写树形神兼备,赋予了树轩昂、雄健、不屈的气质。
C.描写“大树王”死而复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顽强的生命活力。
D.浓墨描写大树,层层铺叙,为篇末揭示赞美先烈的主旨服务。
E.本文以登山行踪为顺序,始终贯穿对大树的描述,脉络清晰。
F.天目山的树在父母眼里是一种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
【答案】BE
【解析】本题集中在全文突出的艺术形象一一“树”上,从表现手法、作用、情感等方面做
了深入的鉴赏。A项错在对雾的作用的分析上一一“烘托了天目山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
这里的雾应属于“历史迷雾”的象征,即遮蔽了英烈形象的时间等历史因素;即使看不出来
这一点,至少可以看出这里肯定不是要表现“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大树在文中被突出
的形象是伟岸、坚毅等英雄形象。B项正确。C项错在对描写“大树王”死而复生情景作用
的分析,此处应为一种崇高精神的复活。D项错在对篇末揭示的主旨的分析,篇末应是对当
今“模糊”英烈的理想的忧思。E项正确。F项错在“天目山的树在父母眼里是一种植物”,
在父母的眼中,这些大树也是一种象征。
14、第(12)段中写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图是。(4分)
【答案】表达对遗忘先烈、淡忘历史的现象的责问与担忧,以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解析】这道题目触及到本文的主旨。虽然看起来是考查几个句子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句子
位于句末,意义非常。作者表面在谈论“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实际的用途却是由情及理,
将全文的思考引向深入:将烈士为理想而牺牲这一事件放到57年后的现实背景下思考,反
思当下,并表明自己的态度。现实是“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这让烈士“诘问”,
实际上是自己对这种“模糊”(遗忘先烈、淡忘历史)的责问与担忧。作者这种深刻的反思,
又体现出对理想、信仰的坚守。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洗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
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
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
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
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
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地,浑身没劲。小伙子越下黄鱼车,三五
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
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恩。”小伙子接着
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
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
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
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
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
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
“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己地说:“很小。”“怎
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面;或者就站
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
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
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再没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
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
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洗澡。”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
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
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想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
链条吱吱的响,他们默默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家冷饮店,冰箱轰隆隆的开着。他看到
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
“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
样的天气,你一般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
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真要
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
喝。小伙子很好奇的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
了汽水就走。”这一会,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
了一会,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
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
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
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
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出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
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物流配送员劳动协议3篇
- 2024版网络游戏开发与运营权转让合同2篇
- 2024押证不押车商业地产项目贷款合同范本9篇
- 2025年度建筑安全评价与施工监理一体化合同范本3篇
- 2025厂区食堂承包合同:厂区文化建设与餐饮服务融合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北京市金融行业劳动合同法实施标准2篇
- 2024离婚财产分割保险保障合同
- 2024施工现场环境信息公开与共享协议3篇
- 2025年MLB棒球帽定制加工及品牌合作框架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能制造生产线操作工劳动合同3篇 - 副本
- 2024版个人私有房屋购买合同
- 2025年山东光明电力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爆炸物运输安全保障协议版B版
- 《神经发展障碍 儿童社交沟通障碍康复规范》
- 2025年中建六局二级子企业总经理岗位公开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5月江苏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管理类和其他类)
- 注浆工安全技术措施
- 《食品与食品》课件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组”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读书分享会《白夜行》
- 2023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单词背诵默写表格(复习必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