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备课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是有关童年学习生活的课文,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
长经历。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
二章,主要是回忆童年,童真童趣;寻觅旧影,人生感怀。重点学习学习默
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速度。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
看,一气呵成读课文,可以使用猜读法和跳读法,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
文大意。重视初读体验,学会抓要素,抓关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乐园之乐与读书之趣(第三题);小时候的
鲁迅与写作时的鲁迅(第五题);写作技法:描写,叙事,过渡;每个人心中
都有一个百草园,也有一个充满复杂情绪的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
人》教学重点感恩莎莉文老师:开启智慧与再塑生命;追寻心路历程,
体会作者情感;内容的照应与心理的表达。《论语十二章》读书求学,
修身立德;掌握常用词语,诵读揣摩;积累成语。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2、养成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的习惯。
3、练习猜读法和跳读法。
4、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抓要素,抓关键。
教学重点
1、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2、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感悟亲情、友情。
教学难点
1、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2、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抓要素,抓关键。
教学措施
1、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子,
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2、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
运用到略读课中,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
3、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
教学。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单元教学准备
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课时
《再塑生命的人》1课时
《论语》十二章2课时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2课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1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4课时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
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过程与方法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法,学会具体、真切、生动地
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学习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
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评法。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种世
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撒一年的幸福,可以
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
一切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了解鲁迅先生对童年的记忆。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
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
人。他出生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的影响,于1902
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望以此来改变国民的精
神。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
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
作品之一。鲁迅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
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三、文本链接
1.题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
“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
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写于1926年9月18So1926年9月,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
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
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寄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在这样的思想
状态中,“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著文即以“朝花”的艳丽与单纯,
来安慰“夕拾”(即现时,此时)、“离奇和芜杂”的思绪。本文便是
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3.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
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一一皇甫庄、小
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
直到大约1989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
年……
四、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读课文,女同学读百草园部分,男同学
读三味书屋部分。要求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读出形象感、
情趣感。其余同学点评。
3.教师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1:本文写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
生2:本文写作者童年时的游戏、玩乐和长大读书的情形。
生3:本文写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其余同学评价:第3位同学的表述较好。
4.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从题目《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一些信息,“从……到……”
表示这篇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记叙顺序,大致包括两大部分,并
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5.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
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
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
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
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课文精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回忆百草园的缘由。
2.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
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
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所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
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
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3.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⑴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很多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才甚、菜花、何首乌、木
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娱蚣、斑螯。
(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菜畦、石井栏。
⑶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
得如此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
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
景物。)
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
因为井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
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
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
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
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
人看得上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
赏、玩耍并去探索它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
虫鸟曾吸引了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
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他就用充满感情
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
共鸣。
(4)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鲁迅先生用色彩绚丽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多角度写
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松的“紫红”、
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
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
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
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
个季节的景物,桑根、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
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
思的精妙。
⑸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
得杂乱无章呢?
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活泼多姿。先用两句“不必说……”
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
“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
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
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结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
姿。
(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心重、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
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一一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
情。因此才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⑺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
什么特点?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
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
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4.小结:第2自然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
它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
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
就是请同学们注意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5.读第3〜6自然段。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
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6.第7、8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
么要写捕鸟?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
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
“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7.第8自然段写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有什么关系?
第8自然段写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一一闰土的
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
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我”已经乐在其中了,捕
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
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了。
8.读第9自然段。“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
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
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9.“Ade,我们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之情。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示
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行文充溢了生
机和活力。“我”慢慢地长大了,“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
心中充满了依恋、无奈、迷茫;接着写“我”被送进三味书屋,随先
生读书。
二、巩固理解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三味书屋的学习环境:“一扇黑油的竹门”,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
“三味书屋”,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
作者描写刚到书屋时对里头的陈设布置首先就充满着新奇的情感,那
“黑油的竹门”,“三味书屋”的大匾,“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
伏在古树下”的画幅,那孔子牌位、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对未脱孩
提稚气的鲁迅,充满着一种不同于百草园戏耍的新鲜感。假如说,百
草园是令人留恋的,那么进了三味书屋,则又使他的好奇心进入了一
个新的天地。
2.“我”对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主要是敬慕先生,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对他
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
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3.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末尾。
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人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
注意下面几句话的读法: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应读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
仁至矣”,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
(2)“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应读作:“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意思是:“笑人家牙齿缺了,(那口)像个狗洞大开着。”
(3)“上九潜龙勿用”,上九,即初九。意思是:恶势力强大时,才
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
(4)“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应读作:“厥土:下上、上错。
厥贡:苞茅、橘柚”。意思是:“那个地方的土地(分为九等,上上
为第一等,下上为下等里的最上一级),好坏交错;那进贡的东西,
有祭祀专用的一捆捆的茅草,还有橘、柚这类水果。”
4.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文中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哪
些乐趣?
写出了五个方面的乐趣:问“怪哉”虫一一充满好奇心;正午习字,
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玩耍;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上课时偷偷
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
5.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虫的问题?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
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
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6.“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
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
开明思想。
7.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
怎样的一个人?
先生则以他的品行“方正、质朴、博学”以及对学生的宽容获得了少
年鲁迅的崇敬。文章是这样描写先生的:他对学生和蔼,在开始严厉,
后来就好起来,不失开明,如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
学生溜出花园去玩,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去的人“太多”、“太久”,
就不行了。他不屑于回答“何曰怪哉”之类的怪题也无可挑剔;从不
轻易体罚学生,在学生不听话时,戒尺和罚跪“不常用”,“普通总
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他有点旧书生的迂腐,他在念
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
去”。非常投入的一种声情并茂的朗读习惯,这并没有给学生带来一
点厌恶感,更没有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恐惧的阴影。
8.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
趣盎然构成了什么关系?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
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
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三、文章脉络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
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
层: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第1自然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
满留恋之情。
二层(第2自然段):描绘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三层(第3〜6自然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第7〜8自然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9〜24自然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第9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私塾读书。
二层(第10〜11自然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第12〜16自然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第17〜23自然段):描写三味书屋后园游戏以及师生共同读书
的情景。
五层(第24自然段):写课堂上“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四、写作特点
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
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
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螫、何首
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
先写生机勃勃的春、夏、秋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对捕
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
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
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写了捕鸟的环境和确保
来鸟落网的准备,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枇谷;支棒要短;竹
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
明,只要掌握以下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描述
有序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
五、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
赏美好景物听神秘故事捕觅食之鸟—fl自由快乐
教学反思
10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速读能力,从文本获取信息从而理清文章结构。
2.品读重点语句,提高赏析文章优美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及其对海伦的爱。
2.体会海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难点
品味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点拨法。
课前准备
海伦・凯勒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她是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
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坠入了一个黑
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
著名的哈佛大学,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
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
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
于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一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她以坚强的意志,
战胜各种困难,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5种语
言。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用自己的话,能够引用原文的尽量引用原文,能概括主要事迹。
2.本文主要写了老师的哪些事迹,请同学们作出概括:
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四、课文精读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
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
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她
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
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
切的爱的人一一安妮•莎莉文老师。”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
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
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
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
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
里写出“water”一一“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
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
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3.作者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
和自由”?
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
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
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从此,她坠入了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
入了痛苦的深渊。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
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
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
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井房的
经历,不仅让海伦懂得“水”这个字表达的具体内容,还是海伦首次
获得的事物的概念,这是思维的一次飞跃。所以,作者充满深情地说: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
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
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
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
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
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4.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
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在
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
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
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是莎莉文老师
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
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
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
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
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5.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6.海伦•凯勒的成功得力于老师的教诲,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
忽视的重要方面。请再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语言、心理和
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⑴她是一个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当我最后
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doll)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
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
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
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
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
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
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2)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
事物。这样,她能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这些字使整个世
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
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
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7.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
美而精警的语句。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
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8.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培根论说人生时曾意味深长地
称颂残疾人“总是和上帝扯平了的”。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
今中外那些付出坚苦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
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
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
最强音一一《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
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努
力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
为著名作家。
五、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
第二部分(第6〜10自然段):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实物。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下,“我”不仅
学习上有进步,更懂得领悟“爱”这样的抽象的概念。
六、文章主旨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
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
情。
七、写作特点
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本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
海伦艰辛而又愉快的生活、学习经历。但中间又有生动细致的描写和
感情强烈的直接抒情。
2.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本文的语言优美而精妙,文笔流畅,感情真挚深沉。作者用饱蘸感情
之笔来写莎莉文老师,写她的教育对“我”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八、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理解、关爱、教育
莎莉文老师“我”
井房散步
(光明的使者、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走进、体验自然
解释“爱”
(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命)
无比的敬爱、感激
教学反思
11《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过程与方法
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
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难点
解读各章语录,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课前准备
1.孔子的画像。
2.春秋形势图。
3.《论语》封面。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
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
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这
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
民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
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
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就是这众多文献巨著中的一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
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
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瞰邑(今
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整理过《诗》《书》
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
年体历史著作。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
(1)听清字词读音;
(2)思考这十二章《论语》分别属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
身做人”中的哪一类内容。
2.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四、课文精读
指导学生翻译并理解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
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讨论了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
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
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
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
了最高的境界。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经
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
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为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
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
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
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改其乐”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
的道理,即人总是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
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示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翻译了前六章“论语”,这节课,请同学们继
续学习翻译后六章“论语”。
二、巩固理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既能提高
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
用。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
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同时还提出,不符合
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浮云一般。这
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
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
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可返。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
时间求学。
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
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
个人整体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
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
养体系。
内容小结:
⑴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2)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⑶谈品德修养的:
不改其乐;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仁在其中。
归纳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乐在其中;择
善而从;逝者如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
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理解不当的地
方并适当点评)
三、文章脉络
第一章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章是个人修养,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
第三章是学习与个人修养的过程,强调循序渐进。
第四章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五章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
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是个人修养,强调“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第七章是学习方法,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是个人修养,提倡安贫乐道,不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目标。
第九章是学习态度与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
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十章是学习态度,勉励自己与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第十一章是个人修养,强调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是个人修养,强调达到“仁”需要的条件。
四、文章主旨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
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
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五、写作特点
思想深刻,富有哲理。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
学习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
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至今影响很大,成为现代人学习和做人的基本
准则。这十二章中的各章都可以算作格言,这些语言具有简练晓畅、
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1、4、5、12
学习态度:7、9、10
修身做人:1、2、3、6、8、11、12
思想一丰富深刻
教学反思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初步掌握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体会细节描写对
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殊表达效果。
3.学习体会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
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
地表达出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
是我们看到同学们的作文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这样
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
象。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今天,我
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
人物描写的误区。
二、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写人要抓住特点》,交流阅读感受。
1.以貌传神,写出人物的特点。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的描写。
外貌描写的要求: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
灵魂。外貌描写必须切合文章的主题,能为刻画人物服务。
2.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展示人物个性。
⑴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其性格特征的镜子。所以,
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其内心世
界,表现其个性和思想。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2)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性格。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思想感情
支配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要描写人物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
确、最恰当的词语。
3.心理描写可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
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可主观臆造,不可
无限制地扩大。
3.把人物放在典型事件中写。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
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事例来写,这样才能使
人物活灵活现。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道理的事情就属于
典型事例的范畴。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
人物不凡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
4.写好细节,点亮文章。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
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运用细节描
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经得起推敲;二要
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要服从人物刻画的需要,巧妙安排,切忌
烦琐的描写;三要新颖,切忌一般化。另外,为了强调某一细节的重
要作用,可对此进行反复的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写作实践(一)
1.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同学描述班上一位同学的
外貌,大家猜猜他是谁?为什么能够猜中呢?(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
征),那么人物的外貌描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又有哪些技巧呢?请
大家讨论交流。
2.学生交流外貌描写,并找出文学作品中外貌描写的范例。
3.外貌描写的注意事项:
“画”肖像时,可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体态、神情等。还可以
抓住人物的局部特征重点描绘,如小酒窝、咪缝眼、忧郁的眼神、乐
观的笑容等。
范文:
他长得十分可爱,像国宝大熊猫一样憨态可掬。他的头圆圆的,虎头
虎脑,看似愚笨,其实十分聪慧。他的发型很是特别,额头前的头发
整齐排列,呈半弧形,像是用一只碗在额头上扣了一个圈儿。圆圆的
脑袋,配上他那个性的发型,那形象简直萌到爆!
二、写作实践(二)
1.导入:刚才我们进行了人物的外貌描写,这个人物的画像就定格
在我们的头脑中,要想使人物鲜活起来,有血有肉,还要进一步对人
物进行描写。写写他的性格、他做事的风格、他的语言……
2.写作指导:
⑴借鉴其他同学的写作经验,进一步补充完善你的片段文字。注意
补充一些能体现这个同学个性的事例,在事中写人。
(2)安排好事情的详略。但详写的事例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展开叙述,
而应该突出重点,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
范文:
我的同学叫“无敌”
我们班里有一个“萌宝宝”,他的名字叫吴迪。吴迪,“无敌”是也。
吴迪长得十分可爱,像国宝大熊猫一样憨态可掬。他的头圆圆的,虎
头虎脑,看似愚笨,其实十分聪慧。他的发型很是特别,额头前的头
发整齐排列,呈半弧形,像是用一只碗在额头上扣了一个圈儿。圆圆
的脑袋,配上他那个性的发型,那形象简直萌到爆!也不知是喜欢
吃的原因,还是娘胎里带来的大胃口,小小年纪的他就腆着一个“啤
酒肚/,小小的个子加上“啤酒肚.”,显得他更为呆萌。他虽然胖,
但一点不显得笨拙,有句话形容他很合适:他是个灵活的胖子。
那一节数学晚自习,也许会成为吴迪心中永远的噩梦。吴迪是那天的
值日班长,闫晓琪作为班长兼数学课代表,与吴迪一起坐在前面,共
同监督班级纪律。闫晓琪刚一坐定,吴迪额前的整齐刘海便磁铁般吸
引了她的视线。闫晓琪忍不住伸出手一边抚摸吴迪的头,一边说:“好
萌,好可爱,你怎么这么萌呢?”吴迪显然没有受过如此礼遇,并且
还是受之于班里威信第一的女班长。他一边挡住刘海,一边向远离班
长的桌角撤退,胖胖的身体灵活地躲闪着闫晓琪不住伸过来的手,不
一会儿就被这个强悍的女班长逼到了桌角,再也无处可躲。于是,圆
圆的脑袋一边左右摆动躲着班长的“魔爪”,一边双手作揖求班长饶
过。但一向强悍的班长仿佛被吴迪给迷住了一般,每做一会儿作业,
就忍不住去摸摸吴迪的刘海,并紧跟一句“好萌哦”!吴迪似一只
可爱的大熊猫被班长赞“萌”了一节课。下课铃声一响起,吴迪扭着
胖胖的身躯一边躲着班长的“魔爪”,一边逃也似的离开了他的“噩
梦之地”。
因为这萌爆的发型,加上闫晓琪一整节课的花痴着迷,吴迪便得了一
个“萌宝宝”的雅号,此乃“萌无敌”是也。当然,吴迪还因为名字
的原因被人开过玩笑。我们班的口号是“仁者无敌,勇者无惧;不畏
前进,勇争第一”,有人就这样涮他:“有一个忍者叫吴迪(无敌),
他有一个儿子叫无惧,他的儿子是勇者,父子俩不畏困难,勇敢前进,
终成第一。”
吴迪,班级有你,笑声不断。希望你真的能够“无敌”,成为第一!
三、写作实践(三)
1.导语:
⑴你的偶像是谁呢?请大家畅所欲言,说出你的偶像的特点以及你
崇拜的理由。
(2)学生交流。
⑶我们再来写一写自己的偶像。
2.写作导引:
(1)要写出偶像吸引你的地方,让人明白你崇拜他的原因。
(2)课外搜集所写人物的有关资料,尝试描写他的外貌、神态等,力
求通过一些事或细节写出他的特点。
范文:
我的偶像
对于项羽,我心中一直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他,项羽,一代枭雄,生逢乱世,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在秋风萧
瑟中我恍然看见,那乌江畔前的一段传奇。
淡蓝色的天幕遮盖着苍穹,天边那一抹残阳迟迟不肯落去,仿佛在等
待着什么。背后是刘邦小儿带领着汉军的穷追不舍,骁勇善战的将士
护着你杀出一条血路,你踩着这血染的路,一步一步,你挥舞着那把
伴你戎马一生的宝剑,一下又一下,数不清的生命被你无情斩杀。近
了近了,乌江便在眼前了。
可是,那一个个追随你的将士却被人多势众的汉军杀得一个不留,厮
杀声,呼喊声,还有兵器碰撞的声音充斥你的耳膜,你无力转身,紧
紧地攥着你的挚爱虞姬的手,风在你的耳边狂傲的呼啸,你的身上沾
满了鲜血,仅仅是为了那一线希望。可是,为什么上天对你如此不公?
你的挚爱一一虞姬为了不成为你的负担,在为你舞了一场绝世的剑舞
后,自刎于乌江水畔。你眼睁睁的看着宝剑划过她的脖子,无力阻止。
终于坚毅的脸庞上挂上的泪痕,仰天长啸,你悲痛异常。你背靠乌江,
眺望远方,杀气腾腾的汉军正挥舞着长鞭,驱使着马匹,践踏着你曾
视若兄弟的将士的尸体。你愤怒,虎目圆睁,用宝剑支撑着身体,一
点一点,仿佛历经万年,纵使虎落平阳又如何?你依然有你的傲骨!
终于,你踉踉跄跄的站起来了,一声怒吼直震九霄!“想我西楚霸王,
诛暴秦,封四方,怎能死于这些无名小卒之手?文U邦,我视你为手足,
你却杀我兄弟,逼死我挚爱,使我无颜去见家乡父老,苍天无眼,苍
天无眼啊!"你愤怒地斥责刘邦,那气势,连汉军也畏惧三分,鬼神
也为之动容!
你抱起虞姬走向乌江,长剑一扬,点点的鲜血,染红了残阳,也染红
了乌江!你为情所殉,为义所亡,从此,世间再无西楚霸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今日,对
于你当日自刎乌江,有人笑你痴,有人叹你傻,有人惋惜你的才华,
但不管对于什么人,你都是一段传奇!一个神话!
血染江山如画,怎敌你挚爱额间的一抹朱砂;荣华富贵如花,怎敌你
兄弟手足那无力的厮杀。这就是我的偶像一一具有铮铮铁骨而又铁汉
柔情的西楚霸王项羽。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教材简析
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
乡故人的眷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
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蛛,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
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
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
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
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
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
李白(一),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
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
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
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
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
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
2、诗歌大意: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
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
上的月亮)了,多么想念你啊!
六、赏析:
1、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天。“秋”字因入韵
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次句“影”指月影,“入”“流”
两个动词构成连动谓语,意思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峨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
这次远游途中,再次一过。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
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
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平羌江,因为水色碧
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
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
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
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
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
起流向远方。
2、诗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平羌江流入泯江,二江合流后又投入长江。
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
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
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
再也看不到了,惜别的离情使他深深地沉思起来。
七、问题探究:
1、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一平羌江一清溪一渝州一三峡”有
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
的情怀。
2、《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
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诗歌风格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3、“思君不见下渝州”,《唐诗笺注》:“君”指月。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
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实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将离开家乡
时亲友。那么,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出游时,很想再见一见蜀中的
亲友,但是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另一种解释是指
“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一一平羌江一一清溪一一三峡一一渝
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我以为。还是后者较为空
灵更有味道。你看,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外,几乎没有景物描写,
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但我们读到‘'思君不见下渝州”时,
已觉纸短情长情无限了,究其奥妙,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
“影入平羌”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诗人因即将
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可及的无法割
舍的情怀之中了。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
成就大事业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时间象奔腾澎湃的
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
失时的痛苦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
是一种财富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我总是感觉到时
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
带来希望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
的行为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
的浪费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
田地是时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知识是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新想法常常瞬息即逝,必须集中精力,牢记在心,及时捕获。每天
早晨睁开眼睛,深吸一口气,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说:“在这美妙
的一天,我又要获得多少知识啊!”不要为这个世界而惊叹,要让
这个世界为你而惊叹!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也一定是勤奋。学
习犹如农民耕作,汗水滋润了种子,汗水浇灌了幼苗,没有人瞬间奉
送给你一个丰收。藏书再多,倘若不读,只是一种癖好;读书再多,
倘若不用,只能成为空谈。学习好似一片沃土,只要辛勤耕耘,定
会有累累的硕果;如若懒于劳作,当别人跳起丰收之舞时,你已是后
悔莫及了。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学习
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受到
鼓舞,找出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
江南逢李龟年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理解整首诗的大意及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过程和方法:
引导回顾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杜甫的诗,因此他们对杜甫并不陌生,
这样,为学习这首诗就有了一定的铺垫,增进亲切感,从而提高课堂教
学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抒发情感
的。
【教学重点】
理解整首诗的大意及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学生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检查作业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偶像吧?假如有一天,你在街上看到自己
的偶像时你会是什么反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甫在遇到他曾
经喜欢的艺人时是什么情况?我们一起来学习《江南逢李龟年》
师:杜甫对同学们来说已经很熟悉了,有那位同学愿意给我们从新介绍
一下他吗?
生: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称为“诗圣”,他的诗
被称作“史诗”,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想要同学们一起先朗读全诗。这首诗,写于安
史之乱之后,经过安史之乱繁荣的唐王朝是家不将家,国不将国,在风
雨中摇摇欲坠,杜甫和李龟年都逃难流落到今湖南长沙一带并在此相
遇,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初读古诗,借助注释了解大意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相逢,李龟年是
谁呢?
请同学们看一看注释,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公司股权转让及合作生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网络安全违约责任承担详细合同解析3篇
- 二零二五年钢板桩租赁与施工方案优化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水电安装工程节能改造与施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房产代持权违约责任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窗帘艺术中心窗帘定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质地暖系统安装与维护服务合同书2篇
- 二零二五版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担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窗帘改造升级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服务器租赁与云存储解决方案合同3篇
- 2024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1000题及答案
- DB3301T 0382-2022 公共资源交易开评标数字见证服务规范
- 幼儿教育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
- 202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电算化考试题库及答案(共480题)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原卷版)
- DL-T 5876-2024 水工沥青混凝土应用酸性骨料技术规范
- GB/T 44889-2024机关运行成本统计指南
- 2024年6月英语六级考试真题及答案(第2套)
-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4版)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股权激励(6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