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热身刷题模拟试卷(解析版)

2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热身刷题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

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以为人民不

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

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

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

术之树才能常青。

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今天,在我国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

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

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

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也必将大有作为。

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

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

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关在象牙塔里

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

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

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

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

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

力、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

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

刻画最美人物。

(选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

讲话》)

材料二:

自从天宝晚期以后,杜甫十几年内写了大量的时事诗和政治

诗,不管是陈述政见,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淫和残暴,或是比

喻和寓意,或是对于穷苦的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也都是个人的

情感和实事相结合的。还有不少长篇,有的记载国家十几年来

的大事,有的叙述地方变乱,有的回忆往事,更是像浦起龙所

说的“慨世还是慨身”(《读杜心解•读杜提纲》)。

杜甫个人不幸的遭遇与种种感触和国家的危机与人民的痛苦永

远是胶漆般地密切结合,难以分割,这就使他大部分的诗篇充

溢着个人的和时代的血泪,产生巨大的感人力量。白居易的

《秦中吟》和《新乐府》反映社会现实,指责社会中不合理的

现象,同情人民疾苦,多是优秀的诗篇,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

很大的进步作用,但大抵只限于客观的叙述,使人感到其中缺

乏杜诗里那种深刻而炽烈的思想感情。这是现实主义的白居易

和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的杜甫的不同之点。杜甫的时事诗和

政治诗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

杜甫诗集里并不都是时事诗和政治诗,还有占有很大比重的写

景兼抒情的诗。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名篇和名句,无论是

山河、草木、虫鱼,他都能根据地点和时序的不同,观察它们

在此地此时的形态,予以刻划,无一雷同。这些描绘自然的

诗,也同样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经常联系着时事。在

这上边,是和南北朝以来一般的山水诗迥然不同的。历代的诗

话、诗评对于杜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精透的阐

述。我们却认为,杜诗里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

景与时事的交融。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

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王夫之在

《薯斋诗话》卷二说: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

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

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

转合成句之出处(宋人论诗,字字求出处),役心向彼掇索,

而不恤已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绩中求活计也。

这里所说的“意”,对于杜甫来说,就是诗人深厚的思想感

情,对于生活的执著和对于国家与人民的热爱。这种执著和热

爱,作者在写诗时,无论歌咏的对象是什么,都迫切地要求表

达出来。不像一些留连风景的诗人,掇拾描绘自然的诗句,而

缺乏热情和中心思想,像是人们评论谢灵运的诗那样,常常是

“有句无篇”。

总的说来,杜甫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

会现实,但是像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

以及白居易的《新乐府》那样纯然叙事的诗并不多。他的诗,

尤其是长篇的古体诗,“多纪当时事”,里边却含有浓厚的抒

情成分。同时他的写景兼抒情的诗(多半是近体诗)也经常联

系时事。这两大类诗是他的诗集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数量上和

质量上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这些诗千古传诵,感动无数

后代的读者,使杜诗得到了诗史的称号,给杜甫在中国诗歌史

上奠定了一个崇高的地位。

(选自冯至《论杜诗和它的遭遇》,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艺术需要人民,一是因为优秀的艺术需要反映人民的生

活和情感,二是因为人民才是作家价值的唯一判断者。

B.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只有追随人民脚步,走出

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

激情。

C.南北朝以来一般的山水诗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往往没有联

系时事,一些诗人留恋自然风景,雕琢词句,却缺乏热情

和中心思想。

D.王夫之说“意犹帅也”,而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

作》《木兰诗》、白居易《新乐府》等局限于纯然叙事,

就缺乏了“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积极拥抱时代,反映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才能为大

众所喜爱,才有可能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

B.杜甫作品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不限于客观叙述,

所以他难以像白居易一样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

C.有些诗作有佳词丽句却缺乏“意”,被人们称为“有句

无篇”,它们往往缺乏感动人心的巨大力量。

D.杜甫诗歌能感动历代读者,是因为无论时事政治诗还是

写景抒怀诗,都饱含着对生活的执著,对国家和人民的热

爱。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班固《答宾戏》评述孔子孟子:“仲尼抗浮云之志,孟

轲养浩然之气。”

B.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

C.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论韩愈:“文起八代之

衰,道济天下之溺。”

D.蒲松龄《聊斋志异》被郭沫若赞为“写鬼写妖高人一

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4.茹志鹃的《百合花》是反映革命年代生活的小说,请结合

材料一分析它成为经典的原因。(4分)

5.在诗歌史上有崇高地位的诗人,其创作通常应具备哪些特

点?请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清水洗尘

聂鑫森

这是1966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古城湘潭平政街“洗尘池”澡堂

壁上的挂钟,洪亮地敲了九下。按规定,澡堂营业到晚上八点

就下班了,顾客早已走尽。工作人员也陆续回家了,只剩下浴

池班班长于长生和小徒弟张庆在打扫卫生。几个大池子里的水

都已放干,池底、池沿也都擦拭干净。原本浴池的顶端有几个

雅间,现在紧紧地关着,里面放着木浴盆、小床、茶几,浴盆

上安着冷、热水龙头。舍得花钱的顾客可以自己调节水温,可

以洗过澡后舒服地躺到小床上,可以请人推拿按摩,可以喝一

壶泡好的茶。但这个项目在几天前已经取消了,上级说,只有

剥削阶级才有这些臭讲究!

于长生望着那些雅间,惆怅地叹了口气。“张庆,关门吧,我

们爷俩也该歇口气、喝口茶了,今晚轮到我们值班哩。”张庆

说:“好咧一师傅。”

两个人刚走进店堂,从外面急匆匆走进一个人来。四十岁出

头,脸黄而瘦,额头上还有血迹,目光散乱,步履踉踉跄跄,

身上的衣服很破旧,特别是膝盖那个地方磨损得很厉害。

张庆吆喝一声:“喂,下班了,明日再来!”

那人惊悚地收住脚步,小声说:“我……好多日子没洗澡了,

是否可以……”

于长生几步走上前,把来人上下打量一番,然后说:“您啦,

请!”张庆觉得很意外,不是下班了吗?

于长生对着张庆一扬手,吼道:“关门!”张庆忙答应:

“是,师傅。”

“开雅间,把锅炉烧起来,让客人好好洗个澡!”

来人说:“师傅,我……没带这么多钱。”

于长生说:“放心,还是五角!请您先去雅间稍等一会,我去

沏壶茶来。”

张庆关好门,又去打开一个雅间,再一溜烟去了锅炉房,不久

便听见鼓风机吼叫的声音。又过了一阵,于长生端着一壶热茶

和一个有盖的茶杯,走进了雅间,并顺手带关了门。来人慌忙

站起来,说:“师傅,叫我如何感谢您!”

“坐!快坐!我认识您,您是成龙中学的校长齐子耘先生,我

的二儿子就在贵校读高中。我曾在家长大会上见过您。我叫于

长生,活到五十岁倒真的糊涂了,有文化的人忽然都有罪了,

怪事!”

齐子耘没有答话,眼睛里闪出了泪光。

“我二儿子昨天回家时,说是参加了什么批斗会,被我用木棍

子狠揍了一顿,打得他鬼哭狼嚎,保证再不去胡来了。”

齐子耘小声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太年轻……”

聊了一阵,张庆在雅间外高喊一声:“火旺一一水热咧一一”

于长生忙站起来,走到浴盆前,先打水龙头放水,他不停地用

手去试水的温度。这时节洗澡,水要热,但不要烫。

于长生关了水龙头,说:“齐先生,您先泡澡。半个小时后,

我来给您推拿按摩。”

“不,不。我不配,也别连累了您。”

“我不过是个工人,还能把我怎么样?”于长生走出雅间,顺

手把门带拢了。

“张庆,过半小时,给我到隔壁的饮食店去买一碗馄饨来!”

张庆吃惊地望了望师傅,然后说道:“好咧。”

于长生到池子边搬了条板凳来,静悄悄地坐在雅间的门边。

约摸半个小时,于长生听声音就知道齐子耘洗好了,洗好了,

便立即推门走了进去。灯光下,他看见齐子耘的身上、手臂

上,有一些红红紫紫的伤痕,便慌忙走上前,说:“您请伏在

床上。这个项目早就取消了,但我要为您显一显手段。”

齐子耘伏趴在床上,于长生弯腰立在旁边,双手握成空心拳,

开始在他的脊背上,小心地绕开伤痕,紧敲轻捶。

“痛吗?齐先生。”

“不……痛。”

拳头忽然停住了。于长生说:“齐先生,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

问?”

“您问吧。”

“如果我猜得不错,您是从学校逃出来的?”

“是」

“您受了许多罪,从您的目光里我看出您很绝望。”

“对。您说这日子怎么熬过去,罚跪、批斗、挨打、游街,没

完没了的。”

“那么,我告诉您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可能总是这样,而且什

么人都可以没有,独不能没有老师!您要咬紧牙挺住,为了许

许多多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天地君亲师',这个道理是

铁定的,假如连老师都不要了,这个世界也就完了!您说是不

是?”齐子耘的肩膀猛烈地抽搐起来,终于压抑不住,伤心地

伏在枕上恸哭起来。

“齐先生,像我,还有和我一样的人,把孩子交给老师,心里

感激得很啦。”

齐子耘挣扎着爬起来,揩干泪,说:“于师傅,我原本想好好

洗个澡,就……现在,我要骂自己是个胆小鬼,是个不负责任

的人!这个澡,把我洗明白了。”

于长生抓过一块大浴巾,给齐子耘披上,然后,对着他毕恭毕

敬地鞠了一个躬。

门外,张庆一声高喊:“小肉馄饨——趁热吃哩——”……

第二天上午,“洗尘池”门外的大街上,传来一阵一阵的锣声

和惊天动地的口号声。

于长生和张庆从澡堂里跑了出来。

张庆说:“师傅,走在前面的是昨夜来洗澡的那个人。”

于长生说:“那是齐先生,齐子耘校长!”

他看见齐子耘挂着大牌子,敲着一面锣,从容地走着,脸色很

是平静。他的目光又扫视那些戴红袖章的红卫兵,里面没有他

的二儿子!

于长生忽然响亮地喊道:"‘洗尘池’有客人哟,里面请一一

,,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

背景;交代取消特殊项目,主要是暗示贫富分化严重。

B.在齐子耘洗完澡后,门外张庆端来的那碗热气腾腾的小

肉馄饨,暗示着齐子耘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C.当于长生认出齐子耘后,于长生立马打发张庆关门、开

雅间、烧水、买馄饨,不让张庆与齐子耘接触,表示于长

生不很信任张庆。

D.在小说里,徒弟张庆在不明白事情真相时仍对师傅绝对

的服从,劝解齐子耘用“天地君亲师”的说辞,这些都说

明于长生是个封建观念严重的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画线语句描写了齐子耘出场时的外貌、衣着、神

态、动作,既设置了悬念,又为后面交代齐子耘受到虐待

而打算洗澡后自杀埋下伏笔。

B.于长生本已下班却偏要接待一位外观奇特的客人,并且

要违反上级相关规定而用雅间招待,使故事情节再起波

澜。

C.齐子耘“肩膀猛烈地抽搐”“伏在枕上恸哭”等细节表

明他已经被于长生的话感动,知道还有人理解自己、真正

关心自己。

D.小说以于长生响亮的喊声作结,余韵悠长,既暗示了

“洗尘池”是动乱时代的一个清洁之所,又巧妙地表现了

他因救了齐子耘而沾沾自喜。

8.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张庆是一个多余的形象,你同意这种

观点吗?请具体谈谈你的理由。(6分)

9.“一个小人物的救助永远是一种伟大的救助,最伟大的因

素正是由于他的渺小。”用威廉・詹姆斯的这句话来形容小

说中的于长生最为恰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它恰当的原

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三月,吴王召越王入见。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吴王谓范

蠡日:“寡人闻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绝灭之国。今越

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而子及

主俱为奴仆,来归于吴,岂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

自新,弃越归吴乎?”范蠡对日:“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

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

兵与大王相持至今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

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此时越王伏地流涕,

自谓遂失范蠡矣。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

其志,吾复置子于石室之中。”范蠢曰:“臣请如命。“吴王

起入宫中,越王、范蠡趋入石室。越王服犊鼻,着樵头,夫人

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夫斫判养马,妻给水、除粪、洒

扫。三年不愠怒,面无恨色。吴王登远台,望见越王及夫人、

范蠢坐于马粪之旁,君臣之礼存,夫妇之仪具。王顾谓太宰豁

0:“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虽在穷厄之

地,不失君臣之礼,寡人伤之。”太宰懿曰:“愿大王以圣人

之心,哀穷孤之士。"吴王曰:“为子赦之。”后三月,乃择

吉日而欲赦之,召太宰豁谋曰:“越之与吴,同土连域。勾践

愚黠,亲欲为贼。寡人承天之神灵,前王之遗德,诛伐越寇,

囚之石室。寡人心不忍见,而欲赦之,于子奈何?”太宰豁

日:“臣闻无德不复,大王垂仁恩加越,越岂敢不报哉?愿大

王卒意。”

(节选自《吴越春秋•卷七》)

材料二:

宰第阳王安石

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

但愿君王诛宰篇,不愁宫里有西施。

【注】宰懿:又称伯懿、太宰郭,吴王夫差的宠臣,吴亡后被

越王勾践处死。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今A越B王C不D奉E大F王G命H号I用J兵K与L大M王

N相O持P至Q今R获S罪T君U臣V俱W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岂不鄙乎”与“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

师》)两句中的“鄙”字含义不同。

B.“蒙大王鸿恩”与“蒙故业,因遗策”(《过秦

论》)两句中的“蒙”字含义不同。

C.“夫人衣无缘之裳”与“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

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缘”字含义相同。

D.“王顾谓太宰豁曰”与“赢得仓皇北顾”(《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王用贞妇不嫁破败的家庭、仁人贤士不做亡国的臣

子来劝说范蠡,表示愿意宽恕他的罪过,希望他能够改变

心意,弃越归吴。

B.吴王保全越国君臣性命,范蠡致谢并表示自己愿意效

命吴国,越王听罢泪流满面,以为即将失去范蠡,吴王却

怀疑范蠡的诚意。

C.越王夫妇穿着下等人的服装,丈夫锄草喂马,妻子挑

水除粪,他们虽然生活又苦又累,但三年不曾恼怒,没有

露出怨恨的神色。

D.吴王见越王等人虽处窘迫之境,仍然保持君臣之礼、

夫妇之仪,心生赦免想法,太宰懿知其意,极力逢迎,希

望吴王放了他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复置

子于石室之中。”

(2)臣闻无德不复,大王垂仁恩加越,越岂敢不报哉?

14.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其原

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雨后赠斯远①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

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眼②从兹始,并待君

诗洗睡昏。

【注】①斯远:是作者友人。②病眼:眼因昏睡而懒于睁开,

故称病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作者写到降霜、下雨的深秋,交代了赠诗时的时

令和天气,看似萧瑟凄凉,从全诗来看,实则是“以哀景

衬乐情”。

B.颔联紧承首联,具体展示“春其渐起”的情状,并运

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让诗歌表现的内容更丰富,表达的

情感更深远。

C.颈联补足“定有梅花当返魂”这判断,“小驻”与

“细寻”互文见义。“日日”“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

新春发现之易,情感表达更为直接。

D.尾联归结到自己,并回应题中“赠斯远”之义。此诗

首尾呼应,转折自如,章法井然,熔诗情、哲理于一炉,

感情细腻,寓意深远。

16.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出了哪些情感?诗中所含哲理给我

们怎样的启示?(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两

句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句都阐

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对后人有着启示作用。

(2)在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

喜恶而奖罚。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

唐太宗建议施恩时应做到,而惩罚时应做到

(3)“行路难”是古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言

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古代诗人常以此入诗,表情达

意,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压力的侵袭。多数情况

下,来自各方面的小压力能够在人们的自我调适下得到消解。

不过还有一些时候,压力犹如鞋里的沙粒一样琐碎磨人。

于是我们看到,《秘密花园》手绘本①,史莱姆水晶泥成为

年轻人的“橡皮泥”,猫咖、狗咖开遍繁华商圈,簇绒、流体

熊等吸引人们沉浸其中数小时……完成一件手工制品的成就

感、把玩史莱姆水晶泥时酥脆炸耳的声音、猫狗等小动物毛茸

茸的触感,这些看似②的小事情小物件小感受,通过即时

的反馈给人们带来短暂的心理满足。再加上过程中舒缓的节

奏、轻松的氛围、自由的操作,让人们卸下效率、成果、好坏

等,得以沉浸于享受过程,进一步调解压力造成的紧张、焦

虑、抑郁等情绪。

一些商家敏锐捕捉到人们的需求,纷纷打出解压的旗号,想从

火热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在宣传平台上,拳击、蹦床项目把

“解压”二字标注在最醒目位置;有的商家推出解压馆的概念

集纳数十种解压玩法,让消费者随意挑选、尽情体验;还有的

租个空房间在地上简单摆上酒瓶,就成了所谓“压力发泄

屋”……

对于各类③的解压馆和解压项目,消费者有必要擦亮双眼,

做足功课,避免奔着解压而来最后反倒给自己添堵增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

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有些短语形象生动,请分析“分一杯羹”“做足功

课”的形象性和抽象意义。(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图表和文字,完成21—22题。

4OIRV

技能X、

天演

(价俺观

性格特质

动机)

/ʌ/乂磔I与⅛Z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用

于自我认知的心理学模型

——“冰山模型”(见上图),①—o

首先是冰山上露出海面的部分,包括知识和技能,是容易了解

与测量的,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

其次是冰山中间的部分,为什么能力在冰山中间呢?因为它在

海面上半隐半浮,有些能力比较容易体现出来,比如沟通能

力;②,甚至你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拥有这个能力,比如领导

力。能力的习得相较于知识和技能更难,但一旦掌握可以迁

移。

最后是完全隐藏在海面之下的部分,③,是人内在的、难以

测量的,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可以看作天赋,它们不太容易通过

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

作用。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现代企业在招聘面试时,多会问“你为什么要选择我们

公司”等、“你曾经解决过什么样的难题”等问题,而很少

问“你有什么专业资格证书”等问题。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其

原因。(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30日上午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

2023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李强表示,当今世界,

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人们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更

强大的确定性力量,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国家如

此,人亦如此。

请结合以上材料围绕“确定与不确定”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

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一答案速查一

1—3DBA6—7BD10IPT11—12CB15C

--详细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1.D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目详解】

D.“而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白居易

《新乐府》等局限于纯然叙事,就缺乏了'意'”错误。根据

材料二原文“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以

及白居易的《新乐府》那样纯然叙事的诗并不多”,可知,原

文没有提到它们缺乏“意”。

故选Do

2.B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

力。

【题目详解】

B.“所以他难以像白居易一样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错误。根

据材料二原文“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反映社会现

实,指责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同情人民疾苦,多是优秀的诗

篇,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很大的进步作用,但大抵只限于客观

的叙述,使人感到其中缺乏杜诗里那种深刻而炽烈的思想感

情。这是现实主义的白居易和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的杜甫的

不同之点。杜甫的时事诗和政治诗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

分”,可知,杜甫是“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并不是说他

难以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

故选Bo

3.A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

力。

【题目详解】

A.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

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

树才能常青”,可知,材料一的观点为文艺作品要与人民联系

在一起。此项只是在评价孔子与孟子。

故选Ao

4.①取材于革命年代,反映伟大的革命战争生活,能让人民从

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战争年代的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那

个年代的大爱与大道;②塑造和刻画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反映

了普通人也是英雄人民创造历史的主题,手法高超,作品充满

了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息的能力。

【题目详解】

根据原文“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

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

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关

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

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

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

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可知,茹志鹃的《百合花》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反映的

是革命战争生活,能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战争年代

的人间真情,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大爱。

根据原文“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

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

画最美人物”,可知,茹志鹃的《百合花》之所以成为经典,

是因为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反映了普通人也是英雄人民

创造历史的主题,让作品充满了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5.①诗作反映个人命运和时代生活,反映人民的真情实感。②

诗作有对于生活的执著和对于国家与人民的热爱。③诗作质量

普遍上乘,能感动不同时代的读者。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题目详解】

根据原文“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今

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

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

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

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

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可知,他们的诗作能反映个

人命运和时代生活,反映人民的真情实感。

根据原文“杜甫个人不幸的遭遇与种种感触和国家的危机与人

民的痛苦永远是胶漆般地密切结合,难以分割,这就使他大部

分的诗篇充溢着个人的和时代的血泪,产生巨大的感人力

量”,可知,他们的诗作有对于生活的执着和对于国家与人民

的热爱。

根据原文“也就是这些诗千古传诵,感动无数后代的读者,使

杜诗得到了诗史的称号,给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奠定了一个崇

高的地位”,可知,他们的诗作质量普遍上乘,能感动不同时

代的读者。

(二)现代文阅读π

6.B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

力。

【题目详解】

A.“暗示贫富分化严重”错,主要是暗示特殊的时代背景一一

文革;

C.“于长生不很信任张庆”错,并不是于长水不信任张庆,关

门说明于长水的谨慎,不让张庆与齐子耘接触是为了保护张庆

不会受到牵连;

D.“说明于长生是个封建观念严重的人”错,这些是为了表明

尊师重教的主题。

故选B。

7.D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

力。

【题目详解】

D.“又巧妙地表现了他因救了齐子耘而沾沾自喜”错误。以于

长生响亮的喊声作结巧妙地传递了她对齐子耘的鼓励和敬佩。

故选Do

8.观点:张庆不是小说中多余的人物形象。

理由:①从情节上看,张庆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张庆对师傅

安排的听从和配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从人物塑造上看,

张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侧面衬托了师傅于长生

善恶分明,坚持正义的人性良知;③从主题上看,张庆对师傅

的言听计从,丰富了小说尊师重教的主题。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分析能力。

【题目详解】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明确观点“张庆不是小说中多余的人物形

象”,再从情节、人物和主题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文章写到当天的“洗尘池”澡堂是于长生和徒弟张庆值班,可

以说张庆是整个事件的参与者,于长生吩咐张庆开雅间、烧

水、买混沌等事情,虽然张庆心里存有疑惑,但还是听从和配

合师傅的安排,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当齐子耘来到“洗尘池”澡堂时,已经是下班的时候了,但是

于长生还是留下了齐子耘,张庆感到很意外;于长生让张庆半

小时后去隔壁的饮食店去买一碗混沌,张庆很是吃惊,张庆在

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侧面衬托了师傅于长生善

恶分明坚持正义的人性良知。

小说的主题就是于长生所说的“天地君亲师”,张庆对师傅的

所作所为虽然心里存有疑惑,但是仍然言听计从,丰富了小说

这一主题。

9.①生活在小城,在澡堂工作,身份低微,是个“小人物”;

②行动上:在澡堂结束营业后,看到狼狈的齐子耘,主动接

待,为人善良愿意救助他人;③思想上:在与齐子耘的交谈

中,猜出了齐子耘的真实想法,细心开导,语言质朴,用自己

的真心和真情让齐子耘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称得上是“伟大的

救助”。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目详解】

“一个小人物的救助永远是一种伟大的救助,最伟大的因素正

是由于他的渺小。”强调的是“小人物”的伟大。

结合“澡堂营业到晚上八点就下班了,顾客早已走尽。工作人

员也陆续回家了,只剩下浴池班班长于长生和小徒弟张庆在打

扫卫生”可知,人物身份上,于长生生活在小城,在澡堂工

作,身份低微,是个“小人物”;

结合“四十岁出头……特别是膝盖那个地方磨损得很厉

害”“于长生几步走上前,把来人上下打量一番,然后说:

'您啦,请!'”“开雅间,把锅炉烧起来,让客人好好洗个

澡!”“于长生端着一壶热茶和一个有盖的茶杯,走进了雅

间,并顺手带关了门”可知,从行为上看,于长生在澡堂结束

营业后,看到狼狈的齐子耘,主动接待,体现他为人善良,愿

意救助他人;

结合“如果我猜得不错,您是从学校逃出来的?”“您受了许

多罪,从您的目光里我看出您很绝望。”“我告诉您一句话,

这个世界不可能总是这样,而且什么人都可以没有,独不能没

有老师!您要咬紧牙挺住,为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好好地活下

去……”可知,从思想上看,于长生细心开导齐子耘,用自己

的真心和真情让齐子耘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称得上是“伟大的

救助”。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IPT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题目详解】

句意:如今越王不奉行大王您的命令,率领军队和大王您相对

峙,如今获罪,君主和臣子都投降。

“越王”为主语,“不奉”为谓语,“大王命号”为宾语,应

在“号”后面断开,所以应在“I”处断开;

“用兵”“与大王”都是“相持”的状语,省略了主语,应在

“持”后面断开,所以应在“P”处断开;

“俱降”的主语为“君臣”,应在“君”前面断开,所以应在

“T”处断开

11.C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的能力。

【题目详解】

A.正确。“地位低下/把……当作边邑”;句意:难道不感到地

位低下吗?/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B.正确。“承蒙/承接”;句意:承蒙大王的大恩。/继承秦孝

公的治国事业,遵循着先人留下来的策略。

C.错误。“衣服的边饰/爬上”;句意:他的妻子穿着没有花边

修饰的粗布裙服。/如同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D.正确。均为“回头看”;句意:吴王回头看看太宰豁说。/结

果只落得自己回看追兵,便仓皇失措。

故选

Co

12.B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目详解】

B.”并表示自己愿意效命吴国”错误。由原文“臣闻亡国之臣

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

臣之愿也”“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

志,吾复置子于石室之中。‘范蠢曰:'臣请如命。'”可

知,范蠡并非表示愿意效命吴国。

故选Bo

13.(1)吴王知道范蠡不可能成为吴国的臣子,说:“你既然

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我再次将你安置在石屋子中。”

(2)我听闻没有有德行的人不会报答别人的恩惠,大王对越国

施加仁义恩惠,越国怎么敢不报答您呢?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题目详解】

(1)“既”,既然;“移”,改变;“置”,安置。

(2)“复”,报答;“垂”,赐予;“岂”,怎么。

14.①越国有范蠡这样忠心耿耿的臣子,所以吴国最终被越国

所灭。②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的妇人之仁,所以吴国最终被越

国所灭。③关系国家安危的太宰豁劝说吴王放了越王,才导致

了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

能力。

【题目详解】

由原文“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可知,越国有范蠡这样忠心

耿耿的臣子,所以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

由原文“王顾谓太宰懿曰:'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

介之士。虽在穷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礼,寡人伤之。'”可

知,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的妇人之仁,所以吴国最终被越国所

灭。

由原文“太宰篇曰:'臣闻无德不复,大王垂仁恩加越,越岂

敢不报哉?愿大王卒意。'”“但愿君王诛宰懿,不愁宫里有

西施”可知,两则材料都在表明正是因为关系国家安危的太宰

豁劝说吴王放了越王,才导致了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三月,吴王召见越王入朝拜见。越王拜服在吴王面前,范蠡站

立在越王后面。吴王对范蠡说:“我听闻贞洁的妇人不嫁到破

败灭亡的人家,仁义贤能之人不做灭亡国家的臣子。现在越王

无道,国家即将被灭亡,社稷也马上要被毁坏了,自己身死,

国祚断绝,成为天下的笑柄。而你和你的主子都成为奴仆,来

归顺吴国,难道不感到地位低下吗?我想赦免你的罪过,你能

改变心意,背弃越国归顺吴国吗?"范蠡回答说:“我听说亡

国之臣不敢谈论政事,败军之将不敢谈论勇敢。我在越国因为

不忠不信,如今越王不奉行大王您的命令,率领军队和大王您

相对峙,如今获罪,君主和臣子都投降。幸蒙大王鸿恩,使我

们得以保存性命。我愿意为大王清扫门庭,受您奴役驱使,这

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时越王趴在地上流着眼泪,自认为失去

了范蠡。吴王知道范蠡不可能成为吴国的臣子,说:“你既然

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我再次将你安置在石屋子中。”范蠡说:

“我遵从您的命令。”吴王起身进入宫中,越王、范蠡走入石

屋子。越王只在腰间裹着一条围裙,头上梳着樵夫的发髻,他

的妻子穿着没有花边修饰的粗布裙服,上身穿着“左关之

襦”。越王剁切草料养马,妻子打水、清除粪便、打扫庭院。

三年间不生气,脸上也不曾表现出怨恨之色。吴王登上远处的

高台,望见越王以及他的夫人、范蠡坐在马粪的旁边,君臣之

间的礼节仍然存在,夫妻之间的礼仪全部具备。吴王回头对太

宰豁说:“那越王,是一位有节操的人,范蠡是一位耿介之

士。虽然处在艰难困厄的境地,也不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我

很为他们感到伤感。”太宰懿说:“希望大王能用圣人的胸

怀,哀怜处于困厄孤苦之中的人。”吴王说:“为了你赦免他

们。”三月之后,于是选择了良辰吉日而想要赦免他们,召见

太宰豁商量说:“越国和吴国,国土相连。勾践无知而又狡

诈,想亲自率领贼寇。我承天地的神灵,先王遗留下来的恩

德,诛杀讨伐越国,将越王勾践囚禁在石屋中。我不忍心看到

这样,而想要赦免他们,你认为怎么办?”太宰豁说:“我听

闻没有有德行的人不会报答别人的恩惠,大王对越国施加仁义

恩惠,越国怎么敢不报答您呢?希望大王最终实现意愿。”

材料二:

宰第

王安石

谋臣本来就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地位低下的美女又怎能祸国殃

民呢?

只希望君王能够诛杀宰豁,不必为皇宫之内有像西施这样的美

女而发愁。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C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

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

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

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

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题目详解】

C项,“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易,情感表达更为直接”说

法错误,“穷日日”前冠以“要须”,“遍村村”前冠以“无

惜”,见出要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了诗人惜春、寻春心情的

急迫与信念的坚定。表达的情感更深远。

故选Co

16.情感:①通过诗的颔联“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

魂”,是说虽然已进入深秋,草木枯死,但离梅花开放也不远

了,反映了作者乐观进取的精神。②颈联“小驻要须穷日日,

细寻无惜遍村村”,呼应了前句“春其渐起但无痕”,表达了

作者惜春、盼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哲理及启示:作品

阐明的哲理是新生事物的发展不可阻挡;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

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启示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

倒,要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抱着坚定执著的人生态度,对未

来充满信心。

【关键能力】此题考查分析和把握诗歌情感及理解诗歌所蕴含

哲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考生需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如诗

歌题目,借以判定诗歌类别,把握诗歌情感;又如作者信息,

借以知人论世;再如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典故及带有强烈感

情色彩的重点词句;也包括命题人添加的注释、题干和选项等

重要信息。在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合理推断,得出情感。

【题目详解】

对于本诗的情感,首联“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已是严霜铺地、零雨送秋,但作者却说

春天正在逐渐临近,只是还不见一点痕迹,从中可见作者乐观

的精神面貌;接着颔联“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则说虽然草木已近枯死,但此时离梅花开放已经不远,草木要

借梅花来还魂。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一面在衰败,一

面则在发生发展,作者面对萧瑟的深秋之景并没有悲观伤感,

而是联想到春天将到,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乐观进取的精神;颈

联“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则表达了作者惜

春、盼春的心情。诗中阐明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一面

在衰败,一面则在发生发展,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的

哲理,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必悲叹彷

徨,而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黑暗过后是光明,要对未来充满

信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

滥刑

(3)示例一: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示例二: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臾”“谬”“滥”“酌”。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18.①即使也②不仅而且③虽然但是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书写关联词语的能力。

【题目详解】

第①处,“滤镜和美颜”是直播常用的,而“银发知播”就算

没有这些条件,也能靠“言之有物的讲解”吸粉,括号内可填

写表让步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第②处,此句是

说“银发知播”的意义,“撒下了知识的种子”是最直观的意

义,“展现了老年群体旺盛的生命力”则是更深层的,前后形

成递进关系,括号内可填写“不仅……而且……”。第③处,

此句是说很多老年人没有像“银发知播”一样获得荣誉,但和

他们一样在积极生活,前后形成转折关系,括号内可填写“虽

然……但是……”。

19.相较于年轻的科普博主,“银发知播”更难能可贵的地方

在于,他们在退休之后并没有被数字鸿沟阻挡,而是与时俱

进。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题目详解】

阅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发现句子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

“于年轻的科普博主而言”不合逻辑,此处不是对于年轻的科

普博主来说的意思,而是与之相比的意思,故可以修改为“相

较于年轻的科普博主”;第二处,“并没有在退休之后”语序

不当,时间状语应在前,可以改为“在退休之后并没有”。

20.示例:银发不老,借网络播撒知识的种子;夕阳正红,为

科普插上腾飞的翅膀。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

力。

【题目详解】

解答此题,首先要在阅读文段的基础上概括“银发知播”们的

主要事迹:退休之后,与时俱进,发挥余热,借助互联网普及科

学知识,并因此获得感动中国集体奖。然后根据这些事迹组织

语言,表达赞美之情即可。注意上下联结构要做到基本一致。

18.①风靡一时②微不足道③名不副实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书写成语的能力。

【题目详解】

第①空,由前文“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压力的侵袭”和后文

“史莱姆水晶泥成为年轻人的‘橡皮泥'猫咖、狗咖开遍繁华

商圈……数小时”可知,此处是说年轻人在压力的侵袭下通过

涂《秘密花园》手绘本解压,使其在一时之间非常流行,故可

填“风靡一时”之类的成语。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

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第②空,前文提到的“完成一件手工制品的成就感……猫狗等

小动物毛茸茸的触感”都是“小事情小物件小感受”,它们看

似不起眼,却能给人们带来短暂的心理满足,故此处应该填表

达“不起眼、不值一提”之意的成语,如“微不足道”等。微

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第③空,上文说有些商家为了获利而简单铺设,推出所谓“压

力发泄屋”,后文告诫消费者擦亮双眼,避免被此类解压馆和

解压项目欺骗,由此可知此处的解压馆和解压项目应是名义上

解压,实际上效果不理想,故可填“名不副实”之类的成语。

名不副实:指名称与内容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空有虚名。

19.让人们卸下效率、成果、好坏等负担,得以沉浸于享受过

程,进一步缓解压力造成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题目详解】

先找句子主干,句子的主语是画线句前的“舒缓的节奏、轻松

的氛围、自由的操作”,与之搭配的谓语和宾语分别是,“让

人们卸下……过程”和“调解……情绪”,分析可知,第一个

谓语从句中“卸下效率、成果、好坏等”搭配不当,应该是

“卸下负担”,所以可以在“等”后面加上“负担”。谓语

“调解”和宾语“情绪”搭配不当,可以把“调解”改为“缓

解”。

20.①“分一杯羹”的形象性在于它让人联想到从别人碗里分

取一杯肉汤的情形,画面感强,此处的抽象意义指在火热的解

压市场中分得一份利益。②“做足功课”的形象性在于让人联

想到学生努力充分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形,此处的抽象意义指

消费前充分了解市场上各类解压馆和解压项目的相关信息。

【题目详解】

分析“分一杯羹”“做足功课”的形象性和抽象意义,需要先

根据两个短语的字面意思解释其所描绘的情形,然后结合前后

文指出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即“抽象意义”。“分一杯

羹”的字面意思是分一杯肉汤喝,这就让人联想到从别人碗里

分取一杯肉汤的情形画面真实可感。再结合”一些商家敏锐捕

捉到人们的需求……想从火热的市场中分一杯羹”的语境可

知,“分一杯羹”在这里指一些商家想在火热的解压市场中分

得一份利益,这便是它的抽象意义。根据以上思路分析“做足

功课”的形象性与抽象意义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π

21.①该模型包括三个部分;②有些能力是隐性的(有些能力

是不容易被外人看出来的):③包括价值观、性格特质和动机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题目详解】

第一空,此处是总领下文的句子,根据后文“首先是冰山上露

出海面的部分”“其次是冰山中间的部分”“最后是完全隐藏

在海面之下的部分”可知,这个模型包括三部分。可填:该模

型包括三个部分;

第二空,此处是探讨为何“能力”在冰山中间,注意分号表示

并列,内容相对,此句与“有些能力比较容易体现出来”照

应,意思相反,再结合“甚至你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拥有这个能

力”可知有些能力是隐形的。可填:有些能力是隐性的(有些

能力是不容易被外人看出来的);

第三空,由图下方内容可知“天赋”包括“价值观”“性格特

质”“动机”,可填:包括价值观、性格特质和动机。

22.①第一类问题是考察员工的价值观和动机,这些问题对员

工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这类会多问;②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