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短期经济波动_第1页
第十二篇 短期经济波动_第2页
第十二篇 短期经济波动_第3页
第十二篇 短期经济波动_第4页
第十二篇 短期经济波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篇短期经济波动第1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十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短期经济波动及其解释

1.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衰退(recessionisaperiodofdecliningrealincomesandrisingunemployment.)(萧条depressionisasevererecession.)、底谷、复苏、高涨、顶峰。所有社会都经历过围绕长期趋势的短期经济波动。第2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我国近五年的经济增长率第4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美国20世纪70至90年代经济增长率变化第6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其一,这些波动是无规律的,而且大体上是无法预测的(如果人们预期到波动的发生,并理性地作出反馈,那么波动也就不会发生。如预期通货膨胀的发生,那么人们就应该减少需求,使总供求协调,于是通货膨胀也就不会发生。由此可知,发生的通货膨胀一定是人们没有预期到的)。其二,当经济波动时,大多数经济变量同时波动。GDP、物价、工资、收入、投资、产出等都发生波动(通货膨胀是持续的价格上涨,大多数变量也都是用价格来表示的。即使产出,随着价格上升,收益增加,产出也就增加)。其三,当衰退发生时,实际GDP和收入、支出与生产的衡量指标都下降,而失业增加。第7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短期经济波动的解释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理论描述长期世界,并不描述短期世界。在古典经济理论中,市场是有效的,能够自发地实现供求的均衡,尽管可能会发生局部的供求失衡。然而现实世界中经济危机的存在,要求必须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凯恩斯以来的宏观经济理论就是对短期波动的一种解释。

短期中,实际产出与名义变量是高度相关的。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引起短期实际变量的变动。尤其是货币供给量增加,引起物价上升,生产者收益增加,刺激实际产出的增加。反之已然。从而使经济增长或衰退,引起经济波动。实际产出的变动,也会引起名义变量变动(简单理解,就是价格和供给的关系。尽管实际运行机制要复杂的多)。引起经济变动的因素很多(除了价格,还有政府的政策、汇率、实际关系等等),因此就难以预测短期波动。第8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经济波动的基本模型——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是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围绕着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物品与劳务的产量随物价总水平调整,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在这个模型中,纵轴代表物价水平,水平轴代表产量。总供求的均衡决定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总供给或总需求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物价和产出的变动。同样,物价或产出的调整也有助于总供求的平衡。(就曲线分析而言,可参照均衡价格形成及其变动的分析)。第9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一条表示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和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物品与劳务量的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消费品随价格反向变动;投资也是随价格反向变动,因为资本品价格下降,使投资的成本降低,并且物价和利率同向变化,这都要求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和物价没有内在联系;物价水平下降刺激出口)。第10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总供求模型中的总需求是一条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含义是其它条件相同时,一般物价水平下降导致总需求上升;反之亦然。

产量总需求物价水平第11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为什么物价与总需求负相关?用支出法统计GDP的定义:Y=C+I+G+NX总支出是表示总需求数量的适当统计指标,因而,总支出每一部分都对物品与劳务总需求作出了贡献。假定政府支出受政策因素给定,其它三项支出水平与物价总水平存在联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总需求与物价总水平存在负向关系。下面分析总需求和物价水平反向变化的原因:第12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庇古的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富裕。随着物价下降,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原有的货币资产也因物价的下降而变得增值,即人们的财富增加。财富增加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消费。于是消费支出增加。这就是财富效应。有的教材又把它称为真实余额效应。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Pigou: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财富效应又称为庇古效应。第13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消费随收入正向变动是由消费倾向理论来解释的。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平均消费倾向是全部消费在全部收入中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的比例。APC和MPC在一个社会中是相对稳定的。MPC在宏观经济理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第14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用消费函数来反映。消费函数指消费与收入的相互依存关系,收入决定消费。其函数式表现为:C=a+by消费(C)是由两部分组成:自发消费(a)和引致消费(by,其中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y代表国民收入),所以后者是由收入决定的消费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第15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物价下降使货币交易需求下降(同量物品的交易需要更少的货币,或者说较低的价格减少了家庭需求的货币量)。货币需求减少导致利率下降。当家庭力图把货币变为有利息的资产(储蓄)时,货币供给增加(通过存款创造机制),也促使利率下降。因此,这一机理可概括为:物价下降,利率下降。

第16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利率下降刺激投资需求。因为投资取决于预期利润率和利率,和利率反向变化。利率下降使一部分原来预期利润率低于利息率的企业,本来不准备投资,现在也因利率下降而被激励读投资了。所以利率下降刺激了投资支出增加。利率下降也刺激了消费。利率下降使信贷消费的成本降低,起了促进消费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率下降,储蓄的欲望受到抑制,使一部分本来用于储蓄的收入转化为消费,同样对现期消费起了推动作用。消费和投资都因利率下降而增加,于是总需求增加。这一理论首先是由凯恩斯提出来的,所以又称凯恩斯效应。第17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当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时(分析理由同上),引起本国资本外流。当国内利率低于国外利率时,本国的对外投资增加,外国对本国的投资减少,导致国外净投资减少;于是在外汇市场上,对外汇的供给减少(外币的需求就是本币的供给),导致名义汇率上升(直接表达法,即一单位外币需要更多的本币来交换;联系P213的图来理解,在图中汇率是用本币的供求分析的),本国货币贬值。本币贬值又刺激了净出口。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本国物品的相对价格变得便宜了,即真实汇率下降,这就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回顾第31章的分析),从而增加了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净出口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第18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物价下降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便宜,替代作用使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于是净出口增加。净出口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净出口增加表示总需求增加。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物价水平下降使利率下降,套利动机驱使资本流出增加,本国货币面临贬值压力;货币贬值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更为便宜。结果使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净出口增加使总需求增加。上述分析表明,无论在哪种汇率制度下,汇率效应都是存在的。美国经济学家RobertMundell(蒙代尔)和MarcusFleming(佛来明)强调这一效应。第19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物价水平外许多其它因素也影响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总需求)。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消费变动。消费包括自主消费和引致消费,引致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变动,其变动幅度主要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因此,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化,总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此外,政府的政策、利率等因素都可以影响消费的变动。总之,消费还会受到物价水平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引起的总需求变动,表现为总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第20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投资变动。除了物价因素会引起利率变化,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利率变化。我们可以从政策作用机制角度看到利率的变动。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反之则反方向变动。税收政策——降低税收,刺激投资或鼓励储蓄,促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由于这种投资的变动不是物价变动引起的,所以它不是总需求量的变动,而是总需求变动。第21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政府购买的变化,显然可以不是物价变化引起的。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分析,假定实行赤字财政政策,这就意味着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支出是由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组成,最终都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这种变化同样引起总需求曲线的位移。第22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净出口的变动也可以不是物价变动引起的。如汇率政策——本币贬值,本国物品价格相对降低,有利于鼓励出口,最终导致净出口增加。于是总需求曲线位移。

第23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曲线它是指一条表示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的曲线。这一描述只适用于短期分析。第24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物价水平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时间长短。短期中,供给随物价上升而上升。当然,长期分析时,由于人们对物价变动会才相应的对策,以抵消物价变动的影响,所以就对产出不发生作用。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总供给也是不变的,总供给曲线就呈垂直状。相反,在一个极短的时期内,当生产能力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即使物价不变,总供给也可以不断地增加,总供给曲线呈水平状。第25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物价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中间过渡状态资源充分利用总供给曲线产量第26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总供给曲线表示真实产出与价格水平关系。三种情况:(1)存在大量闲置生产能力,这时产出上升不影响价格。(2)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这时价格上升不能导致产出上升。(3)上述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价格上升伴随不同程度加高上升,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第27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通常情况是某些部门生产能力已充分利用,有的部门仍有过剩能力。前者生产增长导致价格上升:厂商增加产出时,发现某些投入品如熟练劳动力短缺,不得不支付更高要素价格,并提高产品价格以补偿成本。后者增产只是利用原先闲置的生产要素,没有提高要素价格压力。有的部门提高价格,有的没有提高,一般物价作为所有产品价格加权平均值有所提高,但没有直线上升。总供给曲线从左到右越来越陡,表示当扩大供给的制约因素随着产出增加而增大时,供给对价格水平越来越缺乏弹性,一定物价上升能够带来产出增加越来越小。第28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总供给曲线不同区段形状及其解释,具有重要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含义。经济学家之间关于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争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争论,在学理上归结为一个简单问题:实际经济状态与第一种情况(平缓的总供给线;货币政策失效而财政政策有效)比较接近?还是与第二种状态(陡直的总供给线,财政政策失效而货币政策有效)更为接近?第29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2.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线

在长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取决于经济的劳动、资本和技术,但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在自然产量率时的一条垂线。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理论的一种运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要素的存量和技术变动。第30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自然产量率是指失业率相当于自然失业率时的产量。这时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已充分利用了,所以,又叫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但是自然产量率并不是绝对不变的。随着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变化,自然产量率也会变动,表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移。第31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4.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新古典的错觉理论:未预期到的物价下降使供给者错误地相信,他们的相对价格下降了(也就是他们只看到自己出售产品的价格降低,而没有考虑到他们购买的一切物品价格也在降低。事实上各种物品的价格变动也不是同时发生的,这就使错觉有了客观基础)。根据MR=MC的原理,价格下降就要求减少生产,这就使他们减少物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反之,新古典经济学派则认为,物价总水平上升,使厂商短期内以为他们的产品相对价格上升,供不应求,因而就扩大生产。第32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凯恩斯主义粘性工资理论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下降,暂时增加了实际工资,这使企业成本相对增加,收益减少。这就使企业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于是就要求减少产出。(也就是他们出售的产品价格降低了,但工资由于签定的合约并不能随之下降现实经济活动中,工资的刚性也使工资易升不易降),。同样,凯恩斯经济学学派认为,由于工会和其他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劳动力市场上名义工资的调整存在滞后性,即粘性。因此,当物价水平上升时,短期内名义工资还没有随之上升,于是成本就变得相对降低了,厂商就扩大生产。第33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新凯恩斯主义粘性价格理论: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下降,一些企业来不及调整本身的产品价格,使它们的价格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这就减少了他们的销售(需求定理),迫使他们削减生产(由于受菜单成本的影响,使企业不能及时地调整价格)。即企业制订的价格高于市场上的实际物价水平,这就制约了它们的销售,从而使他们不得不减少生产。在长期里,随着人们调整预期,错觉得到纠正,名义工资得到调整(即工资相应下降),或者价格不再呆滞(价格也随之降低),所以产出不变,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而不是向右上方倾斜。

第34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5.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存量、技术等影响长期总供给的因素也同样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如新的资源发现,重大的技术进步,都会推动产出的显然增加。价格预期。如到了复苏阶段,经济运动处于上升时期,可以预期价格水平也会上升(总需求增加),于是企业可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会扩大生产。社会平均生产成本。如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上升;矿产资源的日益稀缺,也使得资源价格上升;环境的治理费用增加,这些都会使平均生产成本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这些都是使总供给减少的原因。第35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总供求模型总供给总需求产量均衡产量均衡物价水平物价水平第36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把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放到一起,可以得到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它与微观经济学中供求模型“貌合神离”,反映了不同经济理论。第37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宏观均衡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总会达到宏观均衡,形成均衡物价和均衡产量。但是宏观均衡总是伴随着两个问题:非合意性和不稳定。第38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非合意性

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可能与社会的宏观经济目标并不一致。可能均衡处在产量很低的时候。这时会产生较高的失业率,与充分就业的目标相悖。也可能均衡处于物价很到的时候,背离了物价稳定的目标。第39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不稳定性

宏观的均衡是不稳定的。因为影响供求的因素很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总供求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不均衡。经济的波动,衰退和通货膨胀就是这种不稳定的表现。第40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衰退的两个原因1.总需求减少引起的经济衰退当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短期中产量和物价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当错觉、工资和物价进行了调整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经济在新的低物价水平时恢复到其自然产量率。见P248图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从经济学理论上分析,也是属于总需求减少。第41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总供给减少减少引起的经济衰退当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短期效应是产量减少和物价上升—这种结合称为滞胀。随着时间推移,当感觉、工资和价格进行了调整时,物价水平回到其原来的水平,而产量也恢复了。一般来说是一些特殊的事件,如石油危机,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生产规模的缩小;或是重大的自然灾害,使生产规模缩小。但是对滞涨原因的分析,经济学界是存在较大的分歧,并不都是如教材分析的。第42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对经济波动(经济衰退)的分析,一般是按照这样的分析思路:什么事件引起总供给还是总需求的变化;它们是如何变动的;这种变化对产量和物价的影响是什么。第43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通货紧缩的一般定义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即通货膨胀率为负数。1997年10月开始,我国零售物价出现建国以来第一次持续下降,因而被认为发生了通货紧缩。-50510152025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年份价格变动率(%)第44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复习思考题1.短期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2.短期总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3.哪些因素影响总供求曲线的移动?第45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复习题3.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支出增加使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家庭和企业更多地支出于投资品,从而增加了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汇率效应:当本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利率下降,实际汇率降低,而汇率降低使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得相对较低,从而刺激净出口,使需求增加。4.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总供给取决于它的资本和劳动的供给,以及用这些资本和劳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技术。由于物价水平不影响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也就是说,经济的资本、劳动和技术决定了物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如果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变,无论物价如何变动,总供给是不变的。

第46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5.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物价水平的上升会引起物品和劳务供给的增加,反之就下降。对于这种正相关关系,宏观经济学提出了三种理论:错觉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他们出售物品的市场变动的看法。当物价水平下降时,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他们的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减少供给。粘性工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短期内名义工资调整缓慢,或者说短期内工资是粘性的。因为工资的一种较长时期内的合约,如果预期物价水平上升慢于预期,就会使名义工资增长快于物价水平的上升。由于工资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较高的工资意味着企业的实际成本增加,因此企业就会少雇佣劳动,并减少物品和劳务的生产,总供给减少。粘性价格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一些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是缓慢的。这种价格的缓慢调整的产生,部分是因为调整价格有成本。由于这些成本的存在,短期中价格可能是粘性的。因此,当物品水平降低,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的企业并不同时调整价格。于是这些企业生产的物品的价格就会变得相对较高,销售就困难,产出就会减少。第47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6.总需求减少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因素、国际事件等,都会影响人们的支出,使消费减少,从而使投资也相应减少,总需求减少。7.总供给减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自然条件的变化、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等,都可能影响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减少,价格上升,被称为滞涨。第48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问题与应用1.因为投资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都大于消费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一般来说耐用消费品的变动最剧烈,因为它们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都大于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2.B失业率上升。C在衰退期间,资本设备利用率低于长期平均水平。因为衰退期间产量减少,失业增加,因此,资本设备的利用率必然下降。3.A大量的移民意味着人力资本的增加(假设前提是,对移民有一定的控制,主要允许移民的是高素质人才),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长期总供给增加,经济增长。B提高工资水平,自然失业率上升,导致产出减少,长期总供给减少。第49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C投资增加使生产率提高,长期总供给增加。D自然条件是影响生产率的因素,因此严重的暴风雨会影响这些地区的正常生产,使这一地区的生产率比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生产的生产率低,使长期总供给减少。4.B点的失业率高于A点失业率。由产量少反映这一点。C点和A点的失业率相同。用粘性工资理论分析这一过程:当物价水平较高时,失业率为A点。于是工资水平要求上升,导致失业率上升,这时总需求减少,物价水平下降,而名义工资仍在原来的水平,因此,失业率到B点。这又引起名义工资下降,总供给增加,达到C点。这时名义工资虽然比A点时低了,但物价水平也低于A点,实际工资不变,失业率水平也维持在A点。即自然失业率。第50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5.A总需求的变动不是按微观经济中个别商品需求的加总来说明的,而是有它自己的运动规律。总需求和价格水平反向变化是因为:收入效应,当物价水平下降时,人们的实际收入相对增加,消费会增加;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同等消费水平时实际消费支出减少,储蓄增加,导致利率的下降,从而刺激投资的增加;B不是因为经济力量不影响长期总供给,而是指物价水平不影响长期经济增长。而经济中的资本和劳动以及技术等都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C恰恰相反,如果企业随时调整价格,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状的。因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成右上方倾斜的原因是,当物价水平背离人们的预期时,企业会产生价格调整滞后等问题,从而使供给量背离长期水平。如果价格随时进行调整,就失去了供给增加的动因,供给量不变。D衰退只是使总需求减少,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左移,而不是长期总供给曲线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变动是:经济中改变自然产量率的变动,才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第51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6.A当经济衰退时,物价水平下降:根据错觉理论,会以为他们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减少供给。根据粘性工资理论,名义工资并不同时调整,使实际工资上升,成本增加,减少供给。根据粘性价格理论,会有一些企业因价格并没有同时调整,使销售下降,供给减少。上述三种情况,都是短期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感觉、工资和价格都会调整,于是供给又会增加到原有的水平,回到长期均衡状态。B人们预期调整的速度决定复苏的速度。因为短期供给下降的原因是人们并没有即使随物价变动调整自己的预期,所以产生了错觉和工资、价格的滞后。第52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7.短期中产量会减少,物价水平上升。因为预期物价上升,供给减少,到物价实际上升后再增加供给。短期中产量会增加,物价水平不变。因为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促使产量增加,实现供求的均衡,物价不变。第53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9.A名义工资会上升。因为工人和企业都预期到通货膨胀。而实际工资的变动取决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B短期总供给曲线按预期通货膨胀上移(减少),而总需求曲线不动。这样短期中,预期变动使物价水平上升,于是短期内物价上升,产量下降。但从长期看,预期到价格还会上升,总需求会增加(假设是最初总需求不变,但相对于长期总供给,意味着有一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失业率过高,工资水平低于均衡时的实际工资水平,投资会增加,雇佣的工人增加,收入增加,使总需求),使物价水平按预期上升,但产量则回到原来的水平。C按以上的分析,高通货膨胀预期正确。因为高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会使经济中的名义变量都按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没有破坏物品的相对价格和影响经济资源的配置。第54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0.A储蓄增加,意味着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B气候异常使短期供给减少,其他条件不变,总供给减少。C劳动力流动到国外的增加,国内劳动力供给减少,总供给减少;就业的劳动力数量减少,总收入减少,消费支出减少(实际上投资也会因此而减少),也总需求减少。

第55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1.A财富减少就会减少消费支出,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物价水平也下降。如果这时决策者不采取行动,随着物价水平的下降,使人们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产量回到原来的水平(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分析的结论)。因此,长期中,产量不变,物价水平下降。B增加国防支出也是增加总需求,引起物价水平上升。如果决策者不采取行动,人们预期物价上升,产量仍然回到原来的水平,此时物价水平比原来高。C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率,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会使产量增加,物价水平下降。D这会减少净出口,导致总需求减少。短期内,产量减少,物价下降。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动,当国外经济复苏后,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产量增加,物价水平上升。第56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2.A企业投资增加,使资本存量增加,提高了生产率,从而增加总供给。B长期中,随着人们错觉的纠正、工资和价格的调整,会使总供给减少,物价进一步上升,但产量回到原来的水平。C投资高潮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因为投资高潮增加了经济中的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了生产率,使总供给增加。13.感恩节提前,(类似于我们的假日经济),刺激了消费,从而使总需求增加。于是产量和物价都上升。第57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练习题1.总需求曲线,当其他条件不变时,——A.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税收减少会左移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2.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A.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所得税增加C.原材料涨价了D.劳动生产率下降了第58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假定总需求曲线AD=5000-1000P,总供给曲线AS=2000+2000P。试求:①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②当总需求曲线为AD=5600-1000P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为多少?计算方式同均衡价格理论,主要是根据均衡的道理建立方程组,然后求解。第59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相关的研究生入学试题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重庆大学,2000)与横轴平行的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与横轴垂直的线向左上方倾斜的线注:总供给曲线一般提法:短期为水平,长期为垂直。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为水平,古典主义为垂直。但是我们单独分析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时,它明显存在一个垂直阶段,甚至在简化形式中也是存在的,而到分析财政政策的时候,垂直阶段就消失了。对此进行区分的一个经验方法是,当单独分析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时,垂直阶段是不可少的。如果与古典主义相比,则只考虑水平的情况。因为这与政府政策相关。第60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总需求。(上海财经大学,1998)政府支出净出口税收投资在非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扩大总需求会使——(同上)国民收入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物价水平下降当——时候,总需求曲线较陡峭。(复旦大学,1998)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更敏感私人部门对利率不敏感支出乘数较大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第61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造成我国目前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哪些?结合相关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当前所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并简要评论其实际效果。(南开大学,2000)注:我国的需求不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消费不足、投资不足(合在一起称为内需不足)、出口增长减缓,远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总供给曲线还处于近于水平或斜率不大的阶段,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应该是比较明显的。这其中可以详细分析我国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基础建设、提高劳动保障等)和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放宽商业银行存贷利率等)的运用(其中财政政策似乎比货币政策更为有效)。第62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区别总需求、有效需求和充分就业下的有效需求。(天津财经学院,2000)注: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推动总需求的力量除了价格水平、收入、对未来的预期外,还包括诸如税收、政府购买或者货币供给等政策变量。有效需求强调不但要有需求的欲望,更要有需求的能力,即购买力,二者缺一不可。充分就业下的有效需求有如下特性:在现有的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由于处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不可能再提供更多的供给,这样,此时的有效需求上升只会带来价格上涨,而对产出没有经济贡献。第63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十四章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一.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利率,最终影响总需求。利率取决于货币市场的供求。1.货币需求与流动偏好理论(theoryofliquiditypreferenceisKeynes‘stheorythattheinterestrateadjuststobringmoneysupplyandmoneydemandintobalance.)在建立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时,凯恩斯提出了流动偏好理论来解释利率的决定因素。根据这种理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第64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控制。中央银行主要通过三项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不以赢利为目标,货币供给只是由货币政策决定,不取决于其他经济变量,所以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之间是不相关的。在货币市场的曲线图中,表现为一条垂线。第65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货币需求(L1+L2)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它们都是和国民收入正向变化(L1)。在国民收入既定的条件下,这两方面的货币需求是一个既定的量。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它和利率成反向变化(L2)。第66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距离取决于L1,也就是由国民收入决定的;其斜率取决于L2,因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和利率反向变化。但是当利率很低的时候,无论货币供给如何增加,利率不再下降,表现为呈水平状。因为这时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会变得非常大,从而抵消了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不再下降。于是货币需求曲线就变成水平状。这时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又叫凯恩斯陷阱。从政策意义上讲,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失效了。第67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4.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供给和需求相等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货币市场均衡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和利率,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国民收入。第68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5.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物价水平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增加了的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上升。由于利率代表了借款的成本,较高的利率减少了投资;另一方面利率上升,预期利润率变得相对较低,于是投资就会减少。投资的减少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就意味着总需求减少。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就是表现为物价水平与需求量之间这种负相关的关系。第69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决策者可以用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与总产出。货币供给增加,降低了任何一种既定物价水平时的均衡利率。因为较低的利率刺激投资支出;利率降低也会刺激消费,因为利率降低使储蓄减少,相应消费增加;利率降低还会刺激净出口(利率降低——国外净投资减少——外汇供给减少——本币贬值——出口增加)。上述变动的结果,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相反,货币供给减少提高了任何一种既定物价水平时的均衡利率,并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第70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货币政策就是以一定利率为目标(直接目标),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促使利率变动,从而影响总需求,引起总需求的变动,最终使市场均衡点的变动,导致产量的变动(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货币供给变动——货币市场均衡点的变动——利率变化——消费和投资以及净出口的变动——总需求变动。

货币供给变动是通过三项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的,即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准备率和贴现率第71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假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准备率、降低贴现率,买进国债(三项主要的政策工具),增加货币供给量。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市场利率的下降;利率下降又促使消费和投资的增加,实现总需求的增加,最终使总供求趋于均衡。第72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货币政策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刺激总需求。一般是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经济萧条的时候运用。反之通货膨胀时期则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实施中有个时滞问题(一般货币政策见效要在6-18个月)和公众是否配合问题。第73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财政收支来影响总需求。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财政的收入和财政的支出。财政的收入政策就是税收政策;财政的支出政策主要是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策。财政政策的类型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一般在经济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第74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财政政策的运用中,必然涉及到财政的功能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以平衡财政为主,因此以避免大量的财政赤字或盈余为重要目标。凯恩斯则提出功能财政的观点,认为财政的主要职能应包括为宏观经济状况服务,主要是保持总供求的平衡。现在又提出服务财政的思想:国家财政的根本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这样其职能又进一步拓宽,不仅应该为总供求的平衡服务,还要为社会其他目标服务。譬如在非典流行期间,中央财政拿出20亿用于控制疫情。显然这种做法不是从平衡财政的角度考虑,也不是从功能财政,为总供求平衡服务,而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第75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财政收入政策就是税收政策。税收可以影响影响储蓄(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总需求(反向变化)。税收增加使企业税后利润减少,利润率水平下降,从而使投资减少;税收增加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同向变动,从而使消费减少;税收增加还使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出口减少。其结果导致总需求减少。反之,税收减少,总需求增加。第76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财政支出政策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本身就是总需求的一部分。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津贴,政府对低收入的津贴,发放的失业救济金,国债利息等)的变动也会影响总需求。政府转移支付最终转化为居民的收入和企业的收益。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增加,就会使投资和消费增加。企业作为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有了更多的资金,必然要投资于能带来更多利润的项目;居民收入增加就会引起消费的增加。总需求和财政支出成正向变化。第77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增加总需求;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减少总需求。当政府改变支出或税收时,所引起的总需求移动可能大于或小于财政本身的变动。第78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乘数效应(multipliereffectistheadditionalshiftinaggregatedemandthatresultwhenexpansionaryfiscalpolicyincreasesincomeandtherebyincreasesconsumerspending.)指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增加。(实际上能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任何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的变化,都具有乘数作用)以投资乘数为例,投资乘数就是指投资的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注入(投资,政府购买,出口等)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其倍数就是乘数。第79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或者说国民收入除以引起其变动的自变量的倍数就是乘数。乘数公式:K=△Y/△IK=△Y/△I=1/(1-MPC)=1/MPSY=C+S=C+I;S=I;Y-C=S=I

△Y=△C+△I=△C+△S;△Y-△C=△I=△S△Y/△I=△Y/△Y-△C=△Y/△S=1/MPS=1/1-MPC(MPS+MPC=1)乘数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乘数是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第80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乘数的作用过程: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100单位的政府购买支出,会使出售产品的人获得100单位的收入,那么这些人就会将80单位用于消费,于是社会又需要生产80单位的产品,出售这80单位产品的人可以获得80单位的收入。以此循环下去。乘数效应加强了财政对总需求的影响。第81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乘数效应具有二重性。注入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加;注入减少,也会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减少。乘数发挥作用又是有条件的。只有当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源时,乘数才能发挥作用。不然的话,即使总需求增加了,如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和消费增加,但社会的生产能力已经充分利用了,就不可能再增加产出,于是消费的需求就实现不了。第82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istheoffsetinaggregatedemandthatresultswhenexpansionaryfiscalpolicyraisestheinterestrateandtherebyreducesinvestmentspending.)是指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第83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假定政府购买增加(实际上是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总需求增加。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因此总需求增加必然伴随国民收入增加。L1与国民收入同向变化,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给定的条件下,货币需求增加必将引起利率上升。投资和利率反向变化,利率上升抑制了投资需求,进而使总需求减少。第84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挤出效应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一定小于扩张性财政所推动的总需求增加。如P274图所示。从实际情况分析,如果挤出效应完全抵消了扩张性财政的作用,那么政策就没有意义了,也就没必要采取任何财政政策。在西方经济学界有争议的是,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抑制了民营经济的投资,是一种与民争利,并以此作为反对财政政策的理由。挤出效应削弱了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第85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样,也是有“时滞”的局限。与货币政策不同的是,它的“时滞”主要不是发生在政策的作用过程中。从财政政策的实施到见效是相对较快的,如政府购买直接就是总需求,政府的转移支付也能较快地转化为总需求;即使税收发挥作用慢一些,也要比货币政策见效的时间短。但是财政政策的制定,在西方议会制度下,需要漫长的讨价还价的过程;何况要让专家对经济形势的认识转化为政客的认为,同样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由于“时滞”的存在,同样可能会发生,政策作用见效时,经济形势已经逆转了。第86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三.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1.积极的稳定政策*由于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所以,政府有时用这些政策来努力稳定经济。如果政府认为经济现状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就使用扩张性的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支出等。如果政府认为经济现状是供给小于总需求,就运用紧缩性的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时滞的存在。时滞是指政策运用到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经济状况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于是政策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此外,人的认识局限性,政府本身利益的存在,也往往被作为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理由。第87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自动稳定器的定义及其运作机理自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sischangesinfiscalpolicythatstimulateaggregatedemandwhentheeconomygoesintoarecessionwithoutpolicymakershavingtotakeanydeliberateaction.)是指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行为也会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第88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所得税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即使税率不变,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收额仍然会自动减少。反之则增加。政府对失业者的救济金,对低收入者的补贴,都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即使政府转移支付的标准不变,由于失业人数、低收入人数的增加,以及企业的利润下降,都会使政府的转移支付增加,起到增加总需求的作用。第89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复习思考题1.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调整经济运行?2.什么是财政的内在稳定器作用?3.什么是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第90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复习题1.流动偏好理论假设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利率。利率反映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因此,利率上升,人们持有的货币(货币需求)就减少。货币需求和利率成反向变化。换句话说,市场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因为供给不变)。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将持有更多的货币(无论购买、预防需求的货币都会因此而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储蓄增加,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物价和总需求量成负相关关系(即反向变化),总需求曲线就是反映了这一规律性的变化趋势。2.货币供给减少,假设人们在短期内不会对此作出反应,所以货币需求不变。于是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储蓄增加,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左移。第91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政府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的增加。但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多大程度的总需求增加,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乘数效应,使总需求的增加大于政府的支出增加。二是挤出效应,使总需求的增加小于政府支出增加。总需求最终有多大程度的变化,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比较。4.人们对经济前景不看好,就会使总需求减少(消费和投资减少)。中央银行(美联储)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政府(或者是立法机构)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

第92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问题与应用2.A由于取款方便,使人们减少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均衡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减少了储蓄,增加了消费和投资,使总需求增加。B应该减少货币供给,促使利率上升到原来的水平。3.预期为持久的减税将刺激消费者更多的支出。减税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不仅增加储蓄,也会增加消费,使总需求增加。持久的减税,使人们对收入增加有明确的预期,消费会较大幅度的增加。短期减税,对收入增加的预期是不确定的,人们就不会增加太多的消费支出。4.影响利率的不仅是货币的供给,更主要是货币需求。本题的提示实际就意味着需求。5.A增加货币需求。B利率上升,总需求减少,引起产量下降。C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和产量都回到原来的水平。第93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6.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这样有会有部分投资者把资本转向国外,使本币贬值(汇率问题没有介绍。由于要投资到国外,就会增加对外币的需求,抛售本币,于是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使本国的商品变得相对便宜,从而刺激了出口。(就象日美等发达国家希望我国人民币升值,以抑制我国的出口,增加他们国家的对中国的出口。这里分析的道理是一样的。)7.A由于总需求增加是最初投资的三倍,由此可以知道投资乘数为3。投资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边际储蓄倾向是1/3;而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之和恒等于1,因此如果不考虑挤出效应,边际消费倾向是2/3。B如果考虑挤出效应,那么就意味着边际消费倾向应该更大,只是由于挤出了部分需求,才使总需求没有增加更多。第94页,课件共106页,创作于2023年2月8.A减税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