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历史知识清单-专题2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解析版)_第1页
历年高考历史知识清单-专题2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解析版)_第2页
历年高考历史知识清单-专题2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解析版)_第3页
历年高考历史知识清单-专题2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解析版)_第4页
历年高考历史知识清单-专题2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厦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材料二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撰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名列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这恐怕得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哈特是这么阐述他的观点的——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但到公元100年左右,中国文化却把西方文化甩在后面。从多种角度考察,中国文化在那时达到鼎盛时期……我认为蔡伦发明纸张是个很关键的转折点。——王洪江《大家感悟》(1)根据材料一说明范晔认为蔡伦是一个怎样的人?(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哈特特别推崇蔡伦的原因。2.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欲去“骄”字,总以不轻笑非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曾国藩家书》材料二朝廷以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兴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曾国藩家书》材料三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2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序,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之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本部堂奉天子之命,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曾国藩《讨粤匪檄》(1)根据材料一分析,曾国藩提出哪些处理家庭关系的理念或原则?概括材料一、二主张的本质相同点。(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曾国藩的伦理观。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傅兰雅(JohnFryer)是晚清来华的著名翻译家之一。他于1863年到达北京,成了京师同文馆的第二任英文教习。1868年5月,他进入成立不久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始科技书籍的翻译工作,直到1896年离开中国。傅兰雅翻译的书籍有很多都是填补空白之作。他在翻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与其他翻译者略有不同的中文术语体系。深感于术语混乱所造成的不便,他出版了“中西名目表”,归总了翻译中遇到的金石、化学、药学、汽机和植物等门类的术语,以便于译者和读者使用,并努力倡导术语的统一。傅兰雅于1880年发表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说截至1879年6月,售出书籍31111部。从当时已刊成书籍98种来看,平均每种售出300多部。如此看来,其影响似乎有限。材料二1896年夏天,傅兰雅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执教。如果说在江南制造局工作的二十八年中,傅兰雅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那么到美国后,他的工作重心就转向了让西方人认识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上。在加大任教的近20年间,傅兰雅开设过各级汉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等课程,并在校内外就中国语言文字、历史、地理、风俗文化、中国教育和中国的现状作过多次讲演。以加利福尼亚大学1898~1899年的课程注册表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傅兰雅所开设的课程有:中国、日本的语言、历史、文学、政府、法律及社会现状;中日与欧洲、美国的贸易;中日哲学与宗教;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官话与文言的研究。所有这些为想了解中国的西方人士提供了一扇窗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傅兰雅所译书籍影响有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傅兰雅对中西文化的贡献。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学界,钱穆是一个传奇,他中学都没毕业,从18岁开始在乡间执教小学与中学18年,其间勤学苦读,著有《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先秦诸子系年》等文史著作,解决了当时聚讼纷纭的一些学案,令史学家顾颉刚大为欣赏,推荐他至北京燕京大学任教。自1930年起,钱穆先后任教于燕京、北大、清华、北师大、西南联大等校,作育英才无数。当时学界将之与胡适并称“北胡南钱”。3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个学者。其治学颇受清儒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他在儒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突出,如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真伪混杂,次序颠倒,后世传说亦不可轻信,遂详细考辨孔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孔子的政治活动和著述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南国都市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穆的学术造诣如此之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穆能成为一代史学大师留给后人的启示。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8年尼赫鲁正式提出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1950年成立了计划委员会,自任主席。1951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他逝世的时候,印度已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正在实行第3个五年计划。尼赫鲁通过实行国有化和建立国营企业,培植了强大的国营经济;与此同时,私营经济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家的保护下,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1951年尼赫鲁对国家官吏和军队进行了整顿和扩充,实现国家机构和军队的印度化。他还用赎买和武力手段合并印度554个土邦,削弱封建势力,统一印度,并在此基础上按民族语言重新划分邦界。材料二独立初,尼赫鲁曾力排众议,决定印度留在英联邦内。他积极反对殖民主义,收复法国和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但同时也承袭英国的特权。尼赫鲁为亚非会议发起人之一。于1954年访问中国,赞成周恩来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倡导。1961年又同铁托、纳赛尔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对内政策的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尼赫鲁的内外政策。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海瑞(公元1514—1587年),海南琼山人。在明朝日益走向衰落之时,他怀着“拯世救民的苦心”,身体力行,为明朝的封建统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初入仕途,任知县期间,严惩了原兵部尚书张鏊的侄子张魁。他长期担任中下级官吏,积极主张为官要“救民疾苦,革除粮差弊政,免去百姓遭劫财之运”,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海瑞在《开矿条例》中指出:矿藏乃天地自然之利,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开矿,都应本着利国利民的原则,不能以矿利为借口,增加矿民负担。他认为“万里之民,无非吾民”,应“视百越人之于秦者”。后来海瑞罢官回乡,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利用自己的威望,为家乡人们减除痛苦,在当时他就有“海青天”之誉。海瑞的故事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戏剧《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黄志红《海瑞的治国思想》4(1)根据材料,概括海瑞的治国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瑞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严复(1853—1921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等文,反对守旧,主张维新,大声疾呼:“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也。”翻译《天演论》,号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主办《国阐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法意》等,传播西方经济学与逻辑学,并通过按语一抒胸臆。他是个很好的学问家,晚年却参与政治活动,弃长就短,弄巧成拙。1915年他列名筹安会(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喊出“以筹一国之治安”的口号。其时,“治安”“安定”等词汇已被袁世凯所僭擅,成为镇压反对者的口实。正因为有像杨度、严复这样知名度高的人为袁世凯称帝鸣锣开道,袁世凯才能够做成皇帝梦,尽管好梦不长。严复等人这样做,我想他是以历史为镜鍪,不愿意看到中国历史怪因转动得更快,把更多的生灵裹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既然如此,不如权且拥袁称帝,借助于变法残留下来的影响,以图徐徐变革。其后的历史演化的事实证明严公所虑并非杞人忧天,“洪宪皇帝”驾崩后的一茬茬总统,一个比一个专制,一个比一个独裁,一个比一个草菅人命,并不见哪一点优于袁世凯。他们与袁世觊唯一的区别不过是打着共和的旗号罢了。——王澍《中国近代著名人物败笔拾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历史贡献和地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对严复晚年的政治活动的态度并予以说明。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张家口是屏藩北京西北的军事重镇,也是重要的南北贸易要冲。为繁荣经济、巩固政权,1904年清廷批准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英俄两国为争夺筑路权而互不相让。最后清廷决定不用洋人,全由中国“官款自办”,并委派詹天佑负责京张铁路的筹建工作。詹天佑应用超群的定线知识和丰富的勘测经验,在地形险峻、工程艰巨的关沟段巧妙地设置“之”字形展线,设保险岔道(避难线)和引进先进机车,降低造价;率先采用直井开凿隧道技术;首定工程规范。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京张铁路全线通车。从1888年起,詹天佑先后从事津榆、津卢、沪嘉、京张、川汉、粤汉、汉粤川等铁路的修筑,为开创和发展中国铁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临终时,他“语不及私,为国家陈述三事:一、振奋发扬工学会活动,以兴国富民;二、慎选人才以管理(中俄合办的)中东铁路;三、就款计工,唯力是视,尽速建成汉粤川全路”。——白寿彝《中国通史》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詹天佑的历史贡献。9.材料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马上派兵镇压,其手下将领成济将曹髦刺死,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后人多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有贬义色彩的评语来评价他。公元264年司马昭平定蜀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他下令“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缓解百姓的困境,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两年的粮食。为了防范蜀汉政府的残余势力在益州东山再起,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司马昭死后,280年西晋完成统一。——摘编自朱子彦《论司马昭》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后人多以贬义色彩的评语评价司马昭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司马昭治理蜀地的措施及作用。(9分)10.材料祖冲之,“专功数术,搜拣古今”,广泛收集从上古时代起直到6世纪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天文历法方面,编制了一部新历法,即《大明历》。曾经设计制造过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工具),铜制机件转动的指南车,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以及类似于木牛流马的陆上运输工具。最值得一提的是,祖冲之则将圆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确的程度。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确定了π的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π的真值在这两个近似值之间,即3.1415926<π<3.1415927,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果,直到约一千年后,才为15世纪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所超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祖冲之科学研究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祖冲之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7分)11.材料曾国藩的洋务思想最早起萌于咸丰十年。《北京条约》刚刚换约,俄国公使表示,愿派兵船6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曾国藩复奏认为,这是洋人主动向清政府表示和好,朝廷应该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将此两事妥为经划”,借以搞好同西方列强,尤其美、俄两国的关系,这样,“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两年后,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日记中写道:“与幕府诸君畅谈,眉生言及(夷)务,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夷)艳(夷)而鄙华、借(夷)而压华,虽极可恨可恶,而远识者尚不宜在此等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求贤才为急务,以学做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摘编自朱亚洲《曾国藩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的洋务思想。(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曾国藩的洋务思想。(9分)12.材料1937年“七七事变”后,侯德榜带领永利碱厂技术人员西迁重庆。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1938年初,侯德榜决定在四川建厂,生产纯碱。可是当地深井中盐卤浓度低,如用苏尔维法制碱食盐利用率仅70%。8月,侯德榜率团到柏林考察,拟买下德国人改造的察安法专利。但谈判时,德方多方刁难,谈判被迫终止。侯德榜决心要走自己的路,开创制碱新路。1939年春,他在采购、通讯条件较好的香港设立实验室并深入研究了两份关于察安法的专利说明书,规划了新法制碱实验的全部内容。经过500多次循环试验,2000多个样品分析,新的工艺流程终于在1940年完成。侯德榜的新工艺使得食盐利用率可达98%;食盐中的氯不再生成无用的氯化钙,而是制成农业用的氮肥氯化铵;而且制碱与合成氨的联合,简化了生产流程,节省了设备,大大减少了投资。1941年3月,在这国难深重的时刻,人们决定将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据李祉川《侯德榜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侯氏制碱法”发明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侯氏制碱法”发明的历史意义。(9分)13.材料一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7材料和看客。”“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他还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摘编自《鲁迅文集》材料二为了改造国民的精神,鲁迅一方面批判封建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奉行“拿来主义”,当然,他所倡导的“拿来”也并非没有选择的“全盘西化”,在“拿来”的时候,他也还要“看一看”。——摘编自刘晓华《论鲁迅的国民性思想》(1)据材料一归纳鲁迅的国民性思想。(6分)(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鲁迅的国民性思想。(9分)14.材料司徒雷登(1876~1962),一个出生并在中国生活了50年的美国人。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就是于1919年在北京创办并长期主持燕京大学。燕京大学虽然是教会学校,但司徒雷登却提出了“使燕大彻底中国化”原则。他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中国学者来校任教,与外籍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同时,他积极推动燕京大学与一流名校交流合作,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的哈佛燕京学社,作为一个学术项目至今仍备受推崇,被视为学术质量的保证。司徒雷登出色的建设和经营,让燕京大学的知名度和学术水平迅速提升,短短十多年,已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在80多年前,就已经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燕京大学存在了33年,注册学生不到一万人,后来成为著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的,就超过10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概括司徒雷登在近代中国教育领域的活动。(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司徒雷登在中国取得的教育成就。(6分)8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押题专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厦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材料二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撰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名列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这恐怕得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哈特是这么阐述他的观点的——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但到公元100年左右,中国文化却把西方文化甩在后面。从多种角度考察,中国文化在那时达到鼎盛时期……我认为蔡伦发明纸张是个很关键的转折点。——王洪江《大家感悟》(1)根据材料一说明范晔认为蔡伦是一个怎样的人?(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哈特特别推崇蔡伦的原因。【答案】(1)说明:敢于犯颜直谏的官员;忠诚谨慎而有才学的人;擅长器械制造的工程师;发明造纸术的科学(2)原因:哈特认为蔡伦完成了造纸术的发明工作,而这一贡献便利了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加快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数犯严颜,匡弼得失”“伦有才学,尽心敦慎”“监作秘剑厦诸器械……为后世法”“伦乃造意……以为纸”提取信息。第(2)问,哈特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评价了蔡伦的作用,从材料中的“名列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蔡伦发明造纸是个很关键的转折点”可以看出哈特认为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影响和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2.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9亦未之有也。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欲去“骄”字,总以不轻笑非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曾国藩家书》材料二朝廷以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兴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曾国藩家书》材料三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序,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之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本部堂奉天子之命,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曾国藩《讨粤匪檄》(1)根据材料一分析,曾国藩提出哪些处理家庭关系的理念或原则?概括材料一、二主张的本质相同点。(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曾国藩的伦理观。【答案】(1)理念或原则:勤俭持家;兄弟和睦;重视对长辈孝道;强调家庭文化教育传承。相同:强调建立家国一体的道德伦理秩序;强调纲常名教的文化传承。(2)评价:曾国藩以“勤俭”“和睦”“孝道”来构建家庭道德的精神价值系统,有助于培养品德高尚的人;强调“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的政治伦理,有利于加强君权,巩固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提倡忠孝伦理的教育,有利于维护政治、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民族危机严重,清朝统治腐败的情况下,曾国藩强调纲常名教伦理的统治思想,压制思想的发展,束缚人们的创造力;当太平天国沉重打击清政府的统治秩序,从理论上否定封建君臣等级道德时,曾国藩秉持封建伦理教育观,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对人们探索救亡图存、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能勤能敬,未有不兴”“家和则福自生……兄无不应”“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提取信息;第二小问,从材料二“能代圣贤立言……整躬率物”归纳。第(2)问,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评价伦理观。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傅兰雅(JohnFryer)是晚清来华的著名翻译家之一。他于1863年到达北京,成了京师同文馆的第二任英文教习。1868年5月,他进入成立不久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始科技书籍的翻译工作,直到1896年离开中国。傅兰雅翻译的书籍有很多都是填补空白之作。他在翻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与其他翻译者略有不同的中文术语体系。深感于术语混乱所造成的不便,他出版了“中西名目表”,归总了翻译中遇到的金石、化学、药学、汽机和植物等门类的术语,以便于译者和读者使用,并努力倡导术语的统一。傅兰雅于1880年发表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说截至1879年6月,售出书籍31111部。从当时已刊成书籍98种来看,平均每种售出300多部。如此看来,其影响似乎有限。材料二1896年夏天,傅兰雅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执教。如果说在江南制造局工作的二十八年中,傅兰雅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那么到美国后,他的工作重心就转向了让西方人认识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上。在加大任教的近20年间,傅兰雅开设过各级汉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等课程,并在校内外就中国语言文字、历史、地理、风俗文化、中国教育和中国的现状作过多次讲演。以加利福尼亚大学1898~1899年的课程注册表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傅兰雅所开设的课程有:中国、日本的语言、历史、文学、政府、法律及社会现状;中日与欧洲、美国的贸易;中日哲学与宗教;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官话与文言的研究。所有这些为想了解中国的西方人士提供了一扇窗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傅兰雅所译书籍影响有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傅兰雅对中西文化的贡献。【答案】(1)原因:国人对西学的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儒家教育和科举考试在中国占统治地位;译著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内容大多深奥。(2)贡献:努力改变中文术语差异的状况,统一中文科技术语;通过教书、译书等方式,促进了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极大推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推崇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出版了‘中西名目表’,归总了翻译中遇到的金石、化学、药学、汽机和植物等门类的术语……”得出原因;结合当时中国时代背景,可从国人对西学的了解程度、国内科举考试和儒家教育占据正统地位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一“傅兰雅翻译的书籍有很多都是填补空白之作……出版了‘中西名目表’,……门类的术语……”材料二“……在江南制造局……让西方人认识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上……”得出贡献。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学界,钱穆是一个传奇,他中学都没毕业,从18岁开始在乡间执教小学与中学18年,其间勤学苦读,著有《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先秦诸子系年》等文史著作,解决了当时聚讼纷纭的一些学案,令史学家顾颉刚大为欣赏,推荐他至北京燕京大学任教。自1930年起,钱穆先后任教于燕京、北大、清华、北师大、西南联大等校,作育英才无数。当时学界将之与胡适并称“北胡南钱”。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个学者。其治学颇受清儒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他在儒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突出,如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真伪混杂,次序颠倒,后世传说亦不可轻信,遂详细考辨孔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孔子的政治活动和著述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南国都市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穆的学术造诣如此之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穆能成为一代史学大师留给后人的启示。【答案】(1)原因:受传统儒家严谨治学影响;钱穆勤学苦读,潜心研究;敢于突破前辈权威的论断的限制,有创新精神;重学问而不重学历;经济重心南移后,文化重心随之南移,江南地区学术研究氛围浓厚。(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2)启示:大学教授重在学问高下,不单靠一张文凭;需要有创新精神才能做出巨大成就;做学问需要有能够忍受世俗的诱惑的意志;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要坚持理想、坚持奋斗。(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其治学颇受清儒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结合所学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知识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中“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个学者”“在学界,钱穆是……燕京大学任教”得出启示。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8年尼赫鲁正式提出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1950年成立了计划委员会,自任主席。1951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他逝世的时候,印度已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正在实行第3个五年计划。尼赫鲁通过实行国有化和建立国营企业,培植了强大的国营经济;与此同时,私营经济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家的保护下,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1951年尼赫鲁对国家官吏和军队进行了整顿和扩充,实现国家机构和军队的印度化。他还用赎买和武力手段合并印度554个土邦,削弱封建势力,统一印度,并在此基础上按民族语言重新划分邦界。材料二独立初,尼赫鲁曾力排众议,决定印度留在英联邦内。他积极反对殖民主义,收复法国和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但同时也承袭英国的特权。尼赫鲁为亚非会议发起人之一。于1954年访问中国,赞成周恩来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倡导。1961年又同铁托、纳赛尔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对内政策的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尼赫鲁的内外政策。【答案】(1)特点:借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验;国营、私营经济共同发展(或发展混合经济);注意对经济宏观调控(或实行计划经济);关注弱势群体;对国家政权和军队进行民族化改革;消灭封建割据、实现印度统一。(2)评价:推动印度近代化进程;具有反封建反殖民统治的进步意义;打击了民族分离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亚非拉地区的团结,冲击了两极格局。对内经济政策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承袭英国的特权对英国抱有幻想。【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尼赫鲁正式提出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实现国家机构和军队的印度化”“削弱封建势力,统一印度”提取有效信息概括。第(2)问,结合材料中“积极反对殖民主义”“为亚非会议发起人之一”“发起不结盟运动”“同时也承袭英国的特权”一分为二的评价尼赫鲁的内外政策。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海瑞(公元1514—1587年),海南琼山人。在明朝日益走向衰落之时,他怀着“拯世救民的苦心”,身体力行,为明朝的封建统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初入仕途,任知县期间,严惩了原兵部尚书张鏊的侄子张魁。他长期担任中下级官吏,积极主张为官要“救民疾苦,革除粮差弊政,免去百姓遭劫财之运”,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海瑞在《开矿条例》中指出:矿藏乃天地自然之利,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开矿,都应本着利国利民的原则,不能以矿利为借口,增加矿民负担。他认为“万里之民,无非吾民”,应“视百越人之于秦者”。后来海瑞罢官回乡,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利用自己的威望,为家乡人们减除痛苦,在当时他就有“海青天”之誉。海瑞的故事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戏剧《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黄志红《海瑞的治国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海瑞的治国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瑞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答案】(1)思想:严惩贪腐,革除弊政;秉公执法,维护公正;减轻赋税,救民疾苦;民族平等,一视同仁。(2)原因:海瑞自身的“清廉”“公正”“忠义”品质;人们对公正廉明官员的期待;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对海瑞形象的再塑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他初入仕途,任知县期间,严惩了原兵部尚书张鏊的侄子张魁”得出严惩贪腐,革除弊政;根据材料“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得出秉公执法,维护公正;根据材料“他长期担任中下级官吏,积极主张为官要‘救民疾苦,革除粮差弊政,免去百姓遭劫财之运’”得出减轻赋税,救民疾苦;根据材料“他认为‘万里之民,无非吾民’,应‘视百越人之于秦者’”得出民族平等,一视同仁。第(2)问,根据材料,可以从海瑞自身优秀品质、人们对公正廉明官员的期待、各种艺术形式对海瑞形象的再塑造的角度进行作答。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严复(1853—1921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等文,反对守旧,主张维新,大声疾呼:“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也。”翻译《天演论》,号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主办《国阐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法意》等,传播西方经济学与逻辑学,并通过按语一抒胸臆。他是个很好的学问家,晚年却参与政治活动,弃长就短,弄巧成拙。1915年他列名筹安会(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喊出“以筹一国之治安”的口号。其时,“治安”“安定”等词汇已被袁世凯所僭擅,成为镇压反对者的口实。正因为有像杨度、严复这样知名度高的人为袁世凯称帝鸣锣开道,袁世凯才能够做成皇帝梦,尽管好梦不长。严复等人这样做,我想他是以历史为镜鍪,不愿意看到中国历史怪因转动得更快,把更多的生灵裹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既然如此,不如权且拥袁称帝,借助于变法残留下来的影响,以图徐徐变革。其后的历史演化的事实证明严公所虑并非杞人忧天,“洪宪皇帝”驾崩后的一茬茬总统,一个比一个专制,一个比一个独裁,一个比一个草菅人命,并不见哪一点优于袁世凯。他们与袁世觊唯一的区别不过是打着共和的旗号罢了。——王澍《中国近代著名人物败笔拾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历史贡献和地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对严复晚年的政治活动的态度并予以说明。【答案】(1)贡献:翻译西方著作,宣传近代思想文化;阐述变法道理,推动维新变法。地位:近代西方文明的传播者;中国近代文明的开拓者。(2)态度:既对其加入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造势感到惋惜,又对其意图予以肯定。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因而严复的行为不可取;但是,严复的行为又符合其渐进改良、君主立宪的维新主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贡献”,依据材料“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等文,反对守旧,主张维新”得出阐述变法道理,推动维新变法;依据材料“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法意》等,传播西方经济学与逻辑学”翻译西方著作,宣传近代思想文化。第二小问“地位”,根据其贡献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传播者;中国近代文明的开拓者。第(2)问第一小问“态度”,依据材料“晚年却参与政治活动,弃长就短,弄巧成拙”“借助于变法残留下来的影响,以图徐徐变革”得出既对其加入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造势感到惋惜,又对其意图予以肯定。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材料“‘治安’‘安定’等词汇已被袁世凯所僭擅,成为镇压反对者的口实”“借助于变法残留下来的影响,以图徐徐变革”加以说明。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张家口是屏藩北京西北的军事重镇,也是重要的南北贸易要冲。为繁荣经济、巩固政权,1904年清廷批准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英俄两国为争夺筑路权而互不相让。最后清廷决定不用洋人,全由中国“官款自办”,并委派詹天佑负责京张铁路的筹建工作。詹天佑应用超群的定线知识和丰富的勘测经验,在地形险峻、工程艰巨的关沟段巧妙地设置“之”字形展线,设保险岔道(避难线)和引进先进机车,降低造价;率先采用直井开凿隧道技术;首定工程规范。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京张铁路全线通车。从1888年起,詹天佑先后从事津榆、津卢、沪嘉、京张、川汉、粤汉、汉粤川等铁路的修筑,为开创和发展中国铁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临终时,他“语不及私,为国家陈述三事:一、振奋发扬工学会活动,以兴国富民;二、慎选人才以管理(中俄合办的)中东铁路;三、就款计工,唯力是视,尽速建成汉粤川全路”。——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詹天佑的历史贡献。【答案】(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争夺铁路修筑权;清政府认识到铁路重要性,决定修建京张铁路;工程修建难度大。(2)贡献:推动中国铁路和交通事业发展;积极维护国家主权;精神财富:热爱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创新。【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04年清廷批准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英俄两国为争夺筑路权而互不相让”得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争夺铁路修筑权;根据材料“张家口是屏藩北京西北的军事重镇,也是重要的南北贸易要冲。为繁荣经济、巩固政权,1904年清廷批准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得出清政府认识到铁路重要性,决定修建京张铁路;根据材料“詹天佑应用超群的定线知识……直井开凿隧道技术”得出工程修建难度大。第(2)问,根据材料“从1888年起,詹天佑先后从事津榆、津卢、沪嘉、京张、川汉、粤汉、汉粤川等铁路的修筑,为开创和发展中国铁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得出推动中国铁路和交通事业发展;根据材料“临终时……尽速建成汉粤川全路”得出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根据材料“詹天佑应用超群的定线知识……采用直井开凿隧道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热爱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创新。9.材料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马上派兵镇压,其手下将领成济将曹髦刺死,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后人多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有贬义色彩的评语来评价他。公元264年司马昭平定蜀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他下令“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缓解百姓的困境,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两年的粮食。为了防范蜀汉政府的残余势力在益州东山再起,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司马昭死后,280年西晋完成统一。——摘编自朱子彦《论司马昭》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后人多以贬义色彩的评语评价司马昭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司马昭治理蜀地的措施及作用。(9分)【答案】(1)原因:司马昭弑君篡位,玩弄权术阴谋;后人受正统历史观的影响,带有感情色彩。(6分)(2)措施:减免百姓租税;鼓励百姓内迁;削弱蜀汉残余势力;安抚笼络益州地主集团。(4分)作用: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蜀地经济发展;稳固了统治;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5分)【解析】第(1)问,结合“诛杀成济”这一事件,从司马昭处理这一事件的目的上分析其原因。第(2)问,从对百姓的安置措施以及对蜀汉的原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安置上概括其措施;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上分析其作用。10.材料祖冲之,“专功数术,搜拣古今”,广泛收集从上古时代起直到6世纪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天文历法方面,编制了一部新历法,即《大明历》。曾经设计制造过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工具),铜制机件转动的指南车,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以及类似于木牛流马的陆上运输工具。最值得一提的是,祖冲之则将圆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确的程度。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确定了π的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π的真值在这两个近似值之间,即3.1415926<π<3.1415927,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果,直到约一千年后,才为15世纪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所超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祖冲之科学研究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祖冲之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7分)【答案】(1)特点:注重专攻;勤于实践;善于创新;领域广泛。(8分)(2)地位:祖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精确了圆周率的数值,他的数学研究成果长期领先于世界;他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7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前五句话逐层概括即可。第(2)问,该问为意义类的开放型题目,从中国与世界方面论述祖冲之的科学贡献即可。11.材料曾国藩的洋务思想最早起萌于咸丰十年。《北京条约》刚刚换约,俄国公使表示,愿派兵船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曾国藩复奏认为,这是洋人主动向清政府表示和好,朝廷应该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将此两事妥为经划”,借以搞好同西方列强,尤其美、俄两国的关系,这样,“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两年后,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日记中写道:“与幕府诸君畅谈,眉生言及(夷)务,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夷)艳(夷)而鄙华、借(夷)而压华,虽极可恨可恶,而远识者尚不宜在此等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求贤才为急务,以学做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摘编自朱亚洲《曾国藩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的洋务思想。(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曾国藩的洋务思想。(9分)【答案】(1)思想:曾国藩主张与列强修好,记其“大德”,忘其“小怨”;内修政事,急求贤才;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军事工业。(6分)(2)评析:有助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促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没有认清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根本上为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搞好同西方列强,尤其美、俄两国的关系……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得出主张与列强修好,记其“大德”,忘其“小怨”;根据材料“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求贤才为急务”得出内修政事,急求贤才;根据材料“以学做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得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军事工业。第(2)问,可以从进步性(思想上推动西学传播、实践上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未认清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的角度进行客观评价即可。12.材料1937年“七七事变”后,侯德榜带领永利碱厂技术人员西迁重庆。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1938年初,侯德榜决定在四川建厂,生产纯碱。可是当地深井中盐卤浓度低,如用苏尔维法制碱食盐利用率仅70%。8月,侯德榜率团到柏林考察,拟买下德国人改造的察安法专利。但谈判时,德方多方刁难,谈判被迫终止。侯德榜决心要走自己的路,开创制碱新路。1939年春,他在采购、通讯条件较好的香港设立实验室并深入研究了两份关于察安法的专利说明书,规划了新法制碱实验的全部内容。经过500多次循环试验,2000多个样品分析,新的工艺流程终于在1940年完成。侯德榜的新工艺使得食盐利用率可达98%;食盐中的氯不再生成无用的氯化钙,而是制成农业用的氮肥氯化铵;而且制碱与合成氨的联合,简化了生产流程,节省了设备,大大减少了投资。1941年3月,在这国难深重的时刻,人们决定将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据李祉川《侯德榜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侯氏制碱法”发明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侯氏制碱法”发明的历史意义。(9分)【答案】(1)背景:抗日救亡的紧迫需要;传统工艺与实际条件的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