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毕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毕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毕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毕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毕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2024.0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传统中国人非常讲究社会关系中的“差序格局”,他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中国社会中个人可能拥有三大类人际关系,即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情感性关系通常都是一种长久而稳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像家庭、密友等主要社会团体中的人际关系,都是情感性关系之例。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可以说是对个人最重要的主要社会团体。典型的传统中国家庭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多重功能,能够满足个人各种不同的需要。在未分家之前,中国式家庭中主要的社会交易和资源分配法则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需求法则”、依照此一法则,每一成员都应当为家庭尽力,家庭也应当供给他生活所需的资源。和情感性关系相对者是工具性关系。个人在生活中与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成他所希冀的某些物质目标。更具体地说,个人和他人维持情感关系时,维持关系本身便是最终目的;可是,个人和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时,不过是以这种关系作为达成其他目标的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因此,这种关系基本上是短暂而不稳定的。譬如:店员和顾客、公共汽车司机和乘客,双方都以和对方交往作为达到自身目标的手段、双方交往时:彼此可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其间纵然带有情感成分,亦属十分有限。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在中国社会中,混合性关系是个人最可能以人情和面子来影响他人的人际关系范畴。这类人际关系的特色是:交往双方彼此认识而且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但其情感关系又不像主要社会团体那样,深厚到可以随意表现出真诚的行为。一般而言,这类关系可能包含亲戚、邻居、师生、同学、同事、同乡等不同的角色关系。在这类角色关系中,交往双方通常都会共同认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三者,这些彼此认识的一群人,构成了一张张复杂程度不同的关系网。这种人际关系网络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由于关系网内的人彼此认识,混合性关系的另一个特色是它在时间上的延续性。混合性的人际关系大多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它不像情感性关系那样绵延不断,长久存在。它的延续必须借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加以维系。在混合性关系中,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特殊性和个人化的,交往双方预期将来他们可能再次进行情感性的交往。因为关系网具有这些特性,如果个人需要某种生活资源,而要求其关系网内的某一资源支配者给予协助时,资源支配者往往会陷入所谓的人情困境中。假如资源支配者坚持公平交易的法则,拒绝给予对方特殊的帮助,则势必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破坏其人缘。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资源支配者不得不遵循人情法则,给予对方特殊的帮助。尤其对方掌握有权力时,更是如此.毕节卷毕节卷(节选自黄光国《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材料二《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即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型塑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二是差序格局的仲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关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节选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是中国社会中每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受到“差序格局”的影响。B.相比其他两种关系来说,情感性关系可以满足个人诸多情感方面的需要,更加长久和稳定,故这一关系最为重要。C.个人在生活中与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如外卖员与顾客、老师与学生,这是一种短暂而不稳定的关系。D.混合性关系介于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之间,这一关系既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又需通过礼尚往来加以维系。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对中国社会中的三大人际关系的内涵、表现及交往法则一一展开论述,语言严谨,逻辑严密。B.材料二在分析“差序格局”的伸缩性时,引用了多句俚语来说明“差序格局”广泛意义上的扩展性。C.两则材料分别从人际关系和社会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资源配置的问题,丰富了“差序格局”的内涵。D.两则材料都印证了费孝通提出的“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一说法。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3分)A.“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善推其所为而已矣。”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夫妇皆齐斋而宗敬焉,终事而后敢私祭。”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

4.两则材料在论证上都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请以《红楼梦》相关情节为例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差序格局”的三个特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一粒米的旅程迟子建①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上,有一种花朵最具济世之心,一直开到人心头,那是粮食结出的花朵。从春到夏,它们迎着煦风,啜饮雨露,沐浴阳光,采山间精气,合着江河的节拍,潜心孕育。直至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它们才吐露芬芳。麦穗、稻穗、谷穗、苞米穗、高粱穗,如花地随风起舞时,一股特别的馨香在空气中弥漫,收割的喜悦挂在农人的脸上。那金黄橙黄赭黄的粮食花儿,润肺腑、滋五脏、舒筋骨、强体魄,是我们生命的动力之源。②而我印象最深的三种粮食花儿,是小麦、玉米和大豆。③我童年在北极村时,家家住着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有自留地,主种蔬菜。而远离居民区的黑龙江畔,每户还有一两片大地,种的多是麦子。麦子播种后几乎不用管它,很快就出苗了,在春风中噌噌长了起来。麦子什么时候悄悄怀胎结粒的呢?也许就在清晨鸟儿婉转地鸣叫的时刻,在正午阳光照彻心扉的时刻,在黄昏被薄雾给披上轻纱的时刻,在夜露温柔地滑过脸颊的时刻。总之麦子悄悄抽穗了,你经过麦田时,麦芒伸出带刺的舌头,调皮地刮你的手了。家中的园田快罢园的时候,江畔的绿麦穗变成黄麦穗了,这时小孩子们喜欢揪麦穗烧麦子吃。若是大人允许,可把麦穗带回家,在晚炊的余火中大大方方烘烤,待香味飘出,捻出麦粒放入口中,又软糯又筋道,还有股清甜气,实在是好享受。若大人们心疼麦子,觉得不收割就吃实在是糟蹋,只好在野地偷着笼火烧麦子,吃得胆战心惊的,但美味的诱惑总会战胜恐惧,所以秋天的麦田尽头,哪家不遗留着一两摊烧麦子的灰烬呢,那是我们留给童年的鬼脸麦子收割后去壳脱粒,磨成面粉。这样的面粉不白,但营养丰富。吃着刚出锅的喷香的新麦馒头,就着油煎的黑龙江鱼干,觉得好日子不过如此了。④玉米可种在家门口,也可种在大地。它是脾性好的作物,喜光,耐旱,对肥料依赖度不高。它们疯长时,就像遮阴的树,是我们藏猫猫的好去处。夏日你躺在玉米地的垄沟里,空中的老鹰找你都难。玉米结穗后歪着脑袋生长,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吐出的花丝因品种不同,有雪白的,有橙黄的,还有金红的。那些牙口不好的人家,很早就掰嫩玉米吃了;而喜欢老玉米的人家,会等到玉米皮被秋风吹得跟纸一样干脆了,再掰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了吃。老玉米香,就是费柴火、烀玉米的日子,只炖个菜就是了、所以从小我就知道,玉米是粮食。那些籽粒饱满的玉米.总会选个一二十穗、一些留作来年作籽,另外一些等过年时,搓下玉米粒嘣爆米花。那是节日的小点心。而啃过的蜂窝眼似的玉米棒、也能派上用场、晒干后可当痒痒挠、③我们那儿的大豆,准确地说是黄大豆、也多种在大地上。黄豆很皮实,出苗后除了铲草、似乎不需特别打理。它们开的花儿素雅,紫色或是白色,花落后荚果就现身了,黄豆的芡果附着细密的绒毛,像一把把小刀垂吊着,一派武林气息。晚夏时节,豆英长得肥大了,很多人家就卤煮毛豆吃、这也是男人们下酒的好菜。待到深秋干脆的豆英裂开了、就得赶紧将它们收回来,不然豆子会嘣出来、滚进垄沟,对农人来说,那相当于丢了金子,黄豆打回来会摊在院子晒得更干一些、然后用木棒捶打,金黄的豆子疼得受不了。瞪着眼咕噜噜地跳出来了。收获了的黄豆装入麻袋,放进仓棚,会一天天地矮下去.主妇们常舀了豆子,去豆腐坊换豆腐吃,而小孩子们时不时地盛上一碗,炒豆子吃。到了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就是豆子的天下了,家家烀酱豆,捣碎后码成长方块,用报纸包裹了,扎上纸绳,放在被架子上,让它们在时光中长出云一样的茵丝、待到农历四月十八或二十八,取下酱块捣碎,放进缸里,兑上盐和水,大酱便踏上了发酵的旅程.到了春末,菜园的蘸酱菜下来时,它们修成正果,金黄透亮地登堂入室,成为餐桌的主角。⑥我童年记忆中粮食的种植,还都是传统的农耕方式。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具渐次退场了,在粮食种植的过程中,从翻地、打垄、播种、施肥、浇水、施药到收割、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⑦在北国黑龙江、四月五月是候鸟归来、播种和插秧的时节,到了风和日丽的七月八月。长势喜人的农田中,我童年记忆中的这些粮食花,就在日出月落间曼妙地开放了。九月十月你准备采撷这沉甸甸的花朵吧、它会让家中仓厚殷实,一个冬天都不惧风雪.⑧一粒米从胚芽到成熟,要历经风雨雷电的洗礼,历经旱涝和霜冻的考验,所以每粒米都是天赐之物、要格外珍惜。外袒母是饥荒年代的过来人,我小时候吃完饭,若是碗里剁几粒米,她就会责备我,给我诉不同版本的濒危的人只要含着一粒米,可以起死回生的故事,听得我再不敢浪费一粒米,因为一粒米就是一束生命的火焰。⑨都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粒米又何尝不是一个世界呢。我们永不背弃这个世界,人间烟火才会生生不息(有删改)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

文本二:鼎沸市声,陌巷柴米,皆为烟火;稼穑躬耕,翁媪絮语,俱是人间。《烟火人间》专栏,邀各路名家撰写美文,状山川形胜,叙风土人情,展时代风云,咏人间大爱,用文字、声音、图像触摸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位,为今日多彩中国留下摇曳生姿的剪影。无论是胸怀山海,与天地共吞吐;抑或见微知著,滴水中见汪洋。无论是穿越时间长河,见证今昔巨变的慷慨浩歌;抑或深入时代肌理,凝望凡人小事的刹那感动;甚或悄然驻足沉吟,觅寻茂岭原隰的细密针脚。写动,亦写静;是诗,亦是思、《烟火人间》栏目,愿为一扇窗口一面镜子、一泓清泉、一方绿洲,与读者朋友一起,感知生活的热度、光芒与精彩,体察人们的心灵、智慧与梦想,洞筌时代的生机、气质与深情!(光明网《烟火人间》栏目征文启事)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点明了龙江大地上各种各样的粮食之花是滋养生命的动力之源,引出下文对一粒米的旅程的叙写。B.第⑥段简述了粮食种植方式的变化,暗含了作者对农业现代化普及的饮皂和对传统农耕方式消退的惋惜。C.文章在描写小麦、玉米和大豆这三种农作物时都突出了三者生长顽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D.作者关注粮食的生长,用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些和粮食相关的生活片段,呼吁人们珍惜粮食。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③到⑤段描写小麦、玉米和大豆时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摹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情趣。B.作者通过祖母的人生经历把人和历经风雨雷电、旱涝霜冻的粮食联系起来,突出了二者共同的精神内核。C.本文在语言风格上特点突出、个性鲜明,既有叙述性散文的朴素和平淡,又有抒情性散文的诗意和雅致。D.作者善用细节描写,将个人对家乡的深沉眷恋融入文中,描绘了一幅幅明媚和煦、生气勃勃的乡土图景。8.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分析画线句的含义。4分)9.《一粒米的旅程》为何被选入《烟火人间》栏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韩信数项羽之失曰:“有功当封爵者,印刑敝,忍不能子.”由斯言也信之所以徒任为将而不与闻天下之略且以不保其终者胥在是矣。封爵者,因乎天之所予而隆之,非人主所以市天下也。羽不惜屈己以下人,而靳天爵,何遽非道而必亡乎?汉高天下既定之后,侈于封矣,反者数起,武帝夺之而六宇始安。承六王之敝,人思为君,而亟予之土地人民以恣其所欲为,管、蔡之亲不相保,而况他人乎!以天下市天下而己乃为天子,君臣相贸,而期报已速,固不足以一朝居矣。抑信之为此言也,欲以胁高帝而市之也。故齐地甫定,即请王齐,信之怀来见矣。挟市心以市主,主且窥见其心,货已雠而有余怨。云梦之俘,未央之斩,伏于请王齐之日,而几动于登坛之数语。刀械发于志欲之妄动,未有爽焉者也。信之言曰:“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为人主者可有是心,而臣子且不可有是语。况乎人主之固不可以是心市天下乎!若夫项羽之所以失者,非吝封爵之故。信之说,不如陈平之言之允也。陈平曰:“项王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羽,以诈兴者也:事怀王而弑之,属宋义而戕之,汉高入关而抑之,田荣之众来附而斩艾掠夺之。积忮害者,以己度人而疑人之忮己。轻残杀者,大怨在侧而怨不可狎。左顾右盼、亦唯是兄弟姻党之足恃为援。则使轻予人以权,己且为怀王,己且为宋义。惴惴慄慄,戈戟交于梦寐,抑恶能不厚疑天下哉?然而其疑无救也。为汉王之腹心者项伯也,其兄弟也;追而迫之到者吕马童也,其故人也。从之于大败之余者三十余骑,而兄弟姻党不与焉。怀愚求援,而终以孤立。非刓印不与者惎己而賊之,其亲戚之叛已久矣。(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汉高帝》)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由斯A言也B信之C所以徒任D为将而不与E闻天下之略F且以不保G其终者H胥在是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意为“屡次”,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相同。B.“雠”意为“仇敌”,与《伶官传序》中“及仇雠已灭”的“雠”意思相同。C.“爽”意为“差错”,与《屈原列传》中“又爽然自失”的“爽”意思不同。D.“度”意为“忖度”,与《离骚》中“皇览揆余初度兮”的“度”意思不同。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信之言,意在要挟刘邦以求取更大的利益,故齐地未定他就请封齐王。B.君王可有以爵位收买人心的想法,但臣下不能有以功劳求取爵位的说法。C.项羽以欺诈起家,他弑怀王,戕宋义、抑汉高,斩掠田荣之众就是明证。D.项羽生性多疑.整日惴惴不安.甚至在梦中也见到兵戈相交的战斗情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承六王之敌,人思为君,而亟予之土地人民以恣其所欲为。(2)从之于大败之余者三十余骑,而兄弟姻党不与焉。14.同是论“项羽之失”.韩信和陈平的观点有何不同?作者王夫之对二人的观点持什么态度?(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长陵唐·唐彦谟①长安高阙此安刘,谢莽①累累尽列侯。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耳闻明主捉三尺①、眼见愚民盗一抔①。千载磨德荡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注:①唐彦谦:晚唐诗人.或逐年间应进士举,十余年不第.乾符末年,避乱居汉南.②祔莽:台苏。③三尺:三尺剑,出自《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④一抔:一抔土、指汉高栏的陀墓长陵。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高祖陵园景象,长安城畔;长陵高耸,陵墓旁边,祔葬累累,景象恢弘,气势磅礴,境界莽苍,B.颔联表现高祖故里情景,丰上旧居已不复存在,沛县原庙尽破败荒凉,诗人睹物伤怀,含物是人非之感。C.颈联对仗工整.“耳闻”与“眼见”虚实相对,“三尺”与“一抔”在数字对中化入典故,为后人称道。D.尾联中“腐伤”一词点明诗人读书人的身份,自嘲的同时暗含自负,与杜甫“乾坤一腐儒”表达类似。16.尾联“重回头”三字蕴藉深远,后人评价其中“有无限议论”,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两句以木头和金属制的刀斧为例,论证了通过学习能改变自己的观点。(2)《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侧面烘托音乐的感染力,《李凭箜徑引》中的“,”两句与之类似。(3)中国的诗和酒密切相关,诗人们或在羁旅赠别时饮酒,或在感时伤怀时饮酒,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为“龙行鼯器,欣欣家园”“赑”音同“沓(dá)”,“龙行鼬服”形容龙腾飞的样子。同时,他们还发布了以“隘”字为视觉符号的主标识,该标识的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九叠象,又名上方大篆,原本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宫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叠”指字形折叠、九叠象非必九叠,有六叠、七叠、十叠不等,①,则是因“九是数之终,言其多也”。九叠篆的叠篆不像鸟虫篆那样繁复多变、技术性强,而是相对简单直白,更易入手,创作时讲求方正原则,以达到均衡美观的目的。那么,②?可以通过对直线的加屈,把相对简单的线条变得复杂,使稀疏的笔画变得茂密,还可以将单线变复线、改变结构、采用减笔字等。③,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演变,在中圆传统书法发展中留下了深厚的时代印记,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2024年春晚logo突破了以往的数字设计,利用“九叠篆”这一独特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融入设计之中,既能以此推动中国美学的传播,又能让春晚主标识更贴近中国传统新年。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九叠篆的形体布局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语文试卷第9页(共10页)(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在这种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非常渺小。直面亲人离开,家园变为废墟,残酷的场景会使很多人①,陷入绝望。因此,为灾后群众重建“心灵家园”成为了一件②的事情.那么,哪些人需要重建?根据灾难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影响程度,可以将需要重建心灵家园的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受难者家屈。这类人员受灾难影响最大,失去亲人通常会让他们③,产生轻生念头。第二类是亲临灾难现场的一线救援人员。这类人员在故坂过程中④灾难惨景,也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第三类是其他与地震事件相关的人员。这类人员一般包括有关从业者和通过媒体了解灾难场景的社会大众、他们也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点的好。C.袁隆平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D.《诗经》有言:“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卷第10页(共10页)毕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1.D(3分)解析:A选项“每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说法错误,原文是“可能拥有”,范围扩大。B选项“故这一关系是最重要的”,于文无据。C选项“老师与学生”不属于工具性关系,而是混合性关系。2.A(3分)解析:材料一并未论述工具性关系的交往法则。3.D(3分)解析:D选项强调先公后私的祭祀权。4.(4分)①都采用总分结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②都采用举例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说明:每点2分,共4分。5.(6分)①等级性:元妃在结束省亲回宫前,根据皇家规矩、贾府辈分,通过礼物分配把贾府上下人等分成若干等级,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等级性。②伸缩性:贾府鼎盛时秦可卿出殡,王公贵族、文武百官皆有祭奠。而贾府被抄家后,贾母去世,葬礼冷清寒酸,体现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③壁垒性:薛蟠意欲进京,担心京中房舍被看守之人偷偷租赁出去,便和母亲商议,打算提前安排人去打理,体现了差序格局的壁垒性。说明:每点3分,共6分,符合题意即可。6.B(3分)解析:没有“对传统农耕方式消退的惋惜”。7.A(3分)解析:“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误,第③段描写小麦时并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8.(4分)①一粒米在四五月播种,七八月生长,九十月成熟,最后成为食物,它自有生命的轮回,一粒米就是一个世界。②一粒米能滋养生命,维系着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人类世界与一粒米紧密相连,可以说一粒米便是一个世界。说明:每点2分,共4分。9.(6分)①叙风土人情。作者讲述了家乡农业种植情况,描写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活场景,呈现了东北地区独特的的风土人情。②展时代风貌。文本一通过对传统农耕方式的退场和现代机械化作业的登场的描写,展现了时代不断发展的新面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第1页共4页

③咏人间大爱。作者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描绘了龙江大地百姓富有烟火气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文本一叙述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展现了时代发展变化的风貌,歌咏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引导读者感知生活的温度,符合《烟火人间》栏目的征文要求。说明:每点2分,共6分。10.BFH(3分)解析:由斯言也,信之所以徒任为将而不与闻天下之略,且以不保其终者,胥在是矣。11.B(3分)解析:此处“雠”意为“偿付”,《伶官传序》中“及仇雠已灭”的“雠”意为“仇敌”,意思不同。12.A(3分)解析:要挟刘邦只是作者的推测;请封齐王是在齐地刚刚平定时。13.(8分)(1)(4分)译文:(西汉)承继秦末六国的破败局面,人人都想做君王,而(刘邦)急切地分给他们土地和人口,放纵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说明:“亟”“恣”各1分,句意2分。(2)(4分)译文:在项羽惨败之后仍然跟随他的有三十多名骑兵,项羽的兄弟和姻亲却没有一个参与其中。说明:状语后置1分,“与”1分,句意2分。14.(3分)①韩信:项羽之失在于吝啬爵位封赏。②陈平:项羽之失在于不能任贤用能。③王夫之:陈平之言较韩信更为公允。说明:每点1分,共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15.B(3分)解析:颔联是虚写,并非睹物伤怀,也并未抒发物是人非之感。16.(6分)①回望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汉朝曾经的辉煌历史的深切缅怀。眼前的巍巍高阙,墓中的累累列侯,无不昭示着刘汉王朝曾经的辉煌。②关照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昏聩无能的无情嘲讽。提剑的明主,只耳闻于史书,当朝治下,盗墓的愚民,却亲见于眼前。③忧切未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与自身前途的深切担忧。腐儒骑着瘦马,览千载历史,忧国运兴衰,行万里乾坤,叹人生起伏。说明:每点2分,共6分。17.(6分,每空1分)(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第2页共4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说明:第(3)题其他答案符合情境也可。18.(6分)①之所以称为“九叠”②九叠篆是如何叠篆的呢③九叠篆历史文化意蕴丰富说明:符合语境要求即可酌情给分。19.(4分)解析:语序不当(调换关联词后内容),缺少介词(在“中国书法”前面加“将”)修改参考:将中国书法融入设计之中,既能让春晚主标识更贴近中国传统新年,又能以此推动中国美学的传播。说明:每处2分,共4分。20.(3分)①字形庄重匀称;②线条复杂多样;③布局方正均衡。说明:每处1分,共3分。21.(4分)①万念俱灰②迫在眉睫③痛不欲生④耳闻目睹说明:每空1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22.C(3分)解析:A特定称谓,B讽刺否定,C特殊含义,D直接引用23.(60分)评分标准参见下表。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基础等级内容四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有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内容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文言文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