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_第1页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_第2页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_第3页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_第4页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

《3的倍数的特征》是同学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表达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简单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需要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同学理解起来有肯定的困难。我决断在这节课中突出同学的自主探究,使同学猜想——观测——再观测——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

1、找准知识冲突激发探究愿望。

找预备知识中冲纷激发探究,在第一环节中我先让同学复习2.5的倍数特征并对一些数据做出了判断而后我们“谁来猜想一下3的倍数特征”激发同学探究的愿望。由于同学刚刚复习了2.5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于是新旧知识间的冲突冲突使同学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冲突冲突,就能激发起同学探究的愿望,这样不反有利于同学对新知识的掌控,有效的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育同学深入探究的意识和技能。

2、激发学习中的困惑,让探究走向深入。

找准知识之间的冲突并奇妙激发出来,这是一节课的出彩之处,而我从孩子们的学号为入重点,让孩子们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否是3的倍数,并再次探究3的倍数特征,并且发觉3的倍数和数字排列顺次的有关系。但和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有关。使之所探究的问题是慢慢完整而清楚,而后我又组织孩子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探究和验证,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方法,促使探究活动走向深入,让同学获得更大的进展。

3、课后反思使之完满。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最末点选了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熬炼孩子的概括归纳技能。而老练习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如用卡片练习判断,或通过打手势的方法或先听老师——这样效率更高,课堂氛围好,课堂不是同步,同学的进展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同学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这样才可获得可持续进展的动力。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

这节课新授知识较为简约,很适合让同学预习。所以课前我印制了百数表让同学圈出5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设计了两个问题:

1、观测5的倍数,想想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2、观测2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

一上课就小组沟通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兴致高涨,足以看出预习效果是很好的。通过这样的教学,节约了许多时间,课堂作业可以当堂完成。从作业状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做得还不错。一小部分同学运用知识的技能欠佳,

比如:写出5个奇数是这样写的:5、15、25、35、45。虽然这样写不能算错,但是这些同学可能对5的倍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些混淆。在0、1、5、8,四张卡片中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两位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这道题部分同学答案不全,想想还是正常的,其实这道题对于中等以下的同学来说的确有难度的。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

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没有采纳书本上画圈的方法,而是让同学依次写出100以内2的倍数,并且要求同学思索:怎样写才能看上去更有规律。结果,大部分同学都听节省的,密密麻麻地写了几行,只有3位同学每行写10个,而且上下依次对齐。接着让同学观测这些数的特征,一些同学说出了无关紧要的,我又提示同学观测个位上的数,发觉都是0、2、4、6、8,于是就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对于5的倍数的特征,就简约了很多,在刚才这些2的倍数中留下5的倍数,然后在补充各位是5的数,从而同学利用刚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得出规律。

整堂的教学还是比较顺当的,但是“想想做做”没有来得及在课上全部完成,课后想了以下,写100以内2和5的倍数应当让同学在预习的时候就完成,这样可以节约新授的时间,就能即使得到巩固练习了。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4

这一周我和同学一起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教学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忱,同学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索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同学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同学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让同学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约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学在学习中,体验了探究的胜利乐趣,也对数学产生的爱好。对学习3的倍数打下了基础。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我总怕同学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同学走。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避开此种状况的发生也有一部分同学简单混淆倍数的特征。这还有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学习巩固中转变。我相信只要有信心,有方法,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的。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5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藏,同学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讨论,本课着重引导同学经受探究的过程。上课开始先让同学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同学们发觉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想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索方法,让同学猜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同学很自然猜想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肯定是3的倍数”,还有同学猜想:“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肯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当说是了不得的。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当,由于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先同学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再在这些学号中挑出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沟通这些数不肯定都是3的倍数。同学初步发觉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利用计数器转移探究的方向,让同学用3颗算珠在计数器上任意摆数,得出结果:摆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到这里有几个同学显得很兴奋。随后用5颗算珠试验,发觉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到这里同学中已经有一些谈论,他们都有了发觉。为了让更多的同学看出其中的奇妙,我将自主权交给了同学们,自己选择算珠的颗数进行了第三次试验,然后板书出每组的试验结果,从结果的数据中,同学们都很兴奋地发觉了所用算珠的颗数是3颗,6颗,9颗,拨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也是每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把算珠颗数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试一试”是教学的第三步,假如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利用反例进一步证明3的倍数的特征,表达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惋惜在这一点上,我很仓促地指着黑板上算珠颗数是4颗,5颗,7颗,8颗时,所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径直告知了同学,而没有让同学自己举出反例。随后设计了一系列习题,使同学得到巩固提高。

整节课只能说顺当地走了下来,对于教者我来说从中发觉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实时总结,虚心请教,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6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五班级下册17—1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经受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控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力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培育同学的观测、分析、比较、概括技能和

合情推理技能。

情感目标:加强同学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异。教学重点掌控2和5倍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敏捷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预备

老师为同学每人预备一张顺次数字卡片。

同学每人预备一张十行十列的百数表。二、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玩数学游戏吗?我们今日玩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可以随意说出一个数,老师立刻就能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假如同学们有疑问,还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证。〔同学分别报数:32、485、674、260??〕

师:32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485是5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674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26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你们用计算器验证的结果和老师判断的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老师你是怎样快速判断出来的呢?

师: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神秘吗?

生:〔齐答〕想。

师: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二〕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媒体出示课本第4页的百数表,同学拿出学具中的百数表。〕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百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吗?利用自己喜爱的表示方式在5的倍数上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

2、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发觉规律

〔同学开始找5的倍数并做记录。〕

师:谁能说一说你找出了哪些5的倍数?

生:5、10、15、20、25、30、35、40??

〔依据同学回答,老师板书〕

师:〔引导同学观测、思索〕你发觉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生1:这些数都相隔5。

生2:这些数个位上有的是0,有的是5。

师:〔引导同学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你们说的都不错,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依据同学回答板书。〕

师:〔引导同学验证举例〕刚才我们观测的是100以内的数,也就是说观测的是一位数或两位数。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自然数,只要是5的倍数,个位上肯定是0或5呢?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多位数,大家判断一下。

〔同学先在小组内沟通,然后全班沟通〕

组1:我们列举的数有:500、4500、605、125这四个数,通过计算,发觉都是5的倍数。

组2:我们验证了5个数,得出结论:只要个位上是0或5的数肯定是5的倍数。

??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发觉5的倍数特征的?

生答

小结学习方法:列数字——归纳特征——验证特征

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去查找2的倍数特征。

3、自主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同学动手做。〕

师:谁来说一说2的倍数有哪些?

生:2、4、6、8、10、12、14、16、18、20??

〔依据同学回答,老师板书。〕

师:观测上面的数,你发觉了什么规律?

生1:我发觉个位上是2的数是2的倍数。

生2:我发觉个位上是4、6、8的数是2的倍数。

生3:我发觉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引导验证结论〕请小组内的同学任意写几个个位上是0、2、4、6、8的数验证一下。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2的倍数的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偶数也叫双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也叫单数。师:谁来举例说一下生活中的偶数和奇数。

生1:我今年12岁,12是偶数。

生2:我17日诞生的,17是奇数。

生3:我们班有50人,50是偶数。

生4:数学课本107页,107是奇数。

生5:珠穆朗玛峰8848米,8848是偶数。

师:那么0是偶数吗?说出你的理由。

生:0不是奇数,0是偶数。

师:你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由于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所以0是偶数,也是最小的偶数。

师:同学们说的特别棒,0是偶数。

4、深入探究

〔老师出示下面的两组数。112、25、248、60、72、90.〕师:认真观测上面的两组数,你发觉了什么?

生1:60、9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生: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应用拓展

1、观测、沟通、合作。〔同学的号码从1——50〕

〔1〕请号码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2〕请号码是5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3〕请号码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4〕请号码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

〔5〕请号码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觉了什么?说出你的号码,与同学们沟通。。

生1:我24号,是偶数,也是2的倍数,站起来2次。

生2:我11号,是奇数,站起来1次。

生3:我20号,是偶数,也是2的倍数,同时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所以我站起来3次。

师:请站起来3次的同学说出你的号码。

10、20、30、40.

师:同学们观测一下这些数的特点,说说你发觉了什么?生1:它们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7

《2、5的倍数的特征》是同学在四班级拓展平台上认识了因数和倍数关系和概念后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倍数的一节课,由于时间已经很长了,同学确定也有了遗忘,所以课的开始,我觉的通过创设密码来进行反复是很有须要的。

在这节课中我想掌控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从数学讨论方法着手,在同学掌控知识的'同时,着重让同学了解科学的数学讨论的过程。引导同学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讨论,最末得到正确的数学结论,并进行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感受数学的讨论方法:

1、感受范围意识。

当时我是这样引导的:2的倍数有哪些?同学说:有2、4、6、8、10都是双数,有很多个?我接着问:既然有很多个,能不能全找出来?同学说:不能全部找出来,接着我又问:5的倍数能不能全找出来。同学说:也不能全找出来。“既然它们的倍数都找不全哪怎么去讨论?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同学去解决,接着就有同学说:可以选择一个范围来讨论。

这样同学就有了“小范围”的意识,在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讨论这个范围中的数的特征,当得到在1-100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的特征的时候。接着我又引导同学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全部自然数中都运用?还需要验证。在这样引导下,同学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讨论大于100的自然数中全部5的倍数特征,通过共同的验证,最末得到正确的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同学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立场,同时有了肯定的“范围”意识,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讨论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肯定的猜想,然后渐渐扩大范围,最末得出科学的结论。

2、感受“猜想”与“结论”的不同。

教学中,当同学找到百数表内5的倍数特征时,我追问同学,“是不是在全部的自然数中,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呢?”同学异口同声地都认为是。这里就需要老师援助同学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立场。我告知同学是不是有这个特征,我们没有讨论过,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验证。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认可的。没有经过讨论,怎么能知道是呢?有了这样的猜想,最末通过举例的方法验证后,同学没有找到反例,这时我才告知同学,一开始的猜想现在变成了结论。虽然同样是一句话,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界定,没有经过验证前,只是猜想;只有验证后,猜想才可能变成结论。

相信同学不断经受这种过程后,他们才会具备科学的立场,才会学会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才不会贸然下结论。

3、感受学习两种“验证”方法。

验证的方法有许多种,举例法、不完全归纳法,推理法等等。依据孩子的特点,我认为最适合学校生的方法便是让他们学会举例的方法。这节课中,当同学发觉百数表中,5的倍数特征后,我引导同学在全部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怎样去验证呢?在这里我预设的是同学可能会说出可以找一些个位上是5或0的数用除法来验证。但同学并没有出来,他们说的是用乘法来验证。于是我接着同学的想法,在这里引出了推理的方法,〔但是在备课预设时我并没有想要引出推理〕所以讲解的并不到位,这是我需要反思的。于是我又引导可以用举例的方法用除法来验证,查找有没有不符合这一特征的例子,全班举了许多例子,进行了验证。最末得出结论。

4、感受经受完整的讨论过程。

这节课中,当同学讨论出5的倍数的特征后,我引导同学来回忆。我们是怎样来讨论5的倍数的特征的?让同学体验经受“先确定讨论范围——选择讨论方法——发觉——验证——结论”这一讨论过程。然后在让同学独立去讨论2的倍数的特征。再次体验2的倍数的特征讨论过程,我想同学就有了更完整的体验。

课的最末部分:我设计了自我小结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同学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有一个系统的掌控。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8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胜利之处有:

一是胜利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胜利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诀——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同学听后爱好盎然,个个踊跃。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掌控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同学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究的问题抛给了同学,激起了同学探究的欲望。

二是紧密地联系同学的生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同学生活亲密联系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使同学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在同学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同学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又让同学对规律的运用更加敏捷了,同学特别喜爱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同学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同学开展探究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熬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需要具有肯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究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同学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同学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同学在“乱猜”。这说明同学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老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9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版〕中所提出的“老师应当依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应表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理解和掌控相关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阅历;要有利于提高发觉和提出问题的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加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这一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模型是数学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本节课,我首先设计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节目交谊舞、圆圈舞叠罗汉舞选人数,同学发觉人数需要是2、5、3的倍数,激发探究欲望。再结合导学案,同学观测沟通发觉5的倍数只要是个位是0或5,从而在心中形成肯定的模型,数的倍数的特征首先应看个位。通过验证,发觉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新知的形成自然而然。另外,本节里,总结出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本身也是一个数学模型。同学利用模型,认识奇数偶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其实,每堂数学课均可以形成一个核心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在学校数学课堂上就是师生进行探究的结果,是一种数学知识;数学模型在学校数学阶段是由师生在课堂上构建出的数学认知结构。因而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思索建模是建立一个什么数学模型。课堂上构建出一个简洁、清楚、应用性强的数学模型,会让同学切切实实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作为一线老师,理清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切实讨论好每堂课中所应建立的数学模型,才能有效的设计好整个建模过程,让同学真实的体验数学的魅力。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0

这节课新授知识较为简约,很适合让同学预习。所以课前我印制了百数表让同学圈出5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设计了两个问题:1、观测5的倍数,想想这些数有什么特征?2、观测2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一上课就小组沟通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兴致高涨,足以看出预习效果是很好的。通过这样的教学,节约了许多时间,课堂作业可以当堂完成。从作业状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做得还不错。一小部分同学运用知识的技能欠佳,比如:写出5个奇数是这样写的:5、15、25、35、45.虽然这样写不能算错,但是这些同学可能对5的倍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些混淆。

在0、1、5、8,四张卡片中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两位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这道题部分同学答案不全,想想还是正常的,其实这道题对于中等以下的同学来说的确有难度的。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1

《3的倍数和特征》一课是在同学自主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我从同学的已有基础出发,把复习和导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2、5的倍数特征的复习,设置了“陷阱”,引导同学进行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可能是什么,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经受新知的产生过程。

一、引发猜想,产生冲突。

前一课时,同学在发觉2、5的倍数特征时,都是从个位上讨论起的,所以在复习旧知时,我也特意强调了这一点。接下来我引导同学猜想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时,不少同学知识迁移,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应当是3的倍数;3的倍数都是奇数。提出猜想,当然需要验证,很快就有同学在观测百数表后提出问题:个位上是3、6、9的数只是有些是3的位数,有些不是3的倍数;有些偶数也是3的倍数,而有些奇数却不是3的倍数。同学的第一猜想被自己拒绝了。既然没有这么明显的特征,那么在百数表里找出3的倍数,不少同学就开始了繁杂的计算,这个环节我给了他们时间渐渐去算,用意在于体会这种计算的不方便,从而去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二、自主探究,建构特征

找3的倍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处理这个难点时力求表达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加者。整节课中,始终为同学制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同学自主探究并掌控找一个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引导同学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猎取知识。

在完成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全部3的倍数后,我引导同学观测发觉3的倍数的个位可以是0~9中任何一个数字,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和判断2、5的倍数一样只看个位,打破了同学的认知平衡,然后我提出究竟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这一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计数器,于是我给同学预备了简易计数器,让同学多次拨数后,观测算珠的个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反应比较快的同学就有了发觉:所用的算珠个数都是3的倍数。在同学提出这个猜想后,全班同学再一次进行验证第二个猜想,这个验证也是在突破难点,同学在验证中掌控难点。同时,我也让同学对比了之前所用的方法,体验这个新方法的快捷与简便,让同学的印象更深刻。这个教学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克服困难,解决了力所能及的问题,达到了新的平衡,开发了同学的创新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自主探究,虽然用了许多时间,但我认为同学探究的比较充分,同学的收获会更多。

三、巩固内化,拓展提高。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虽然每个同学只操作了一两次,但是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沟通,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经受了一个典型的通过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规律的过程。同学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无论是方法层面,还是思想层面均将对后继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初步感知3的倍数的特征后,我提出了问题:一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它,所用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它就是3的倍数,对吗?你是否认为我们讨论出的结论对全部的数都适用呢?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意义在于通过“更大的数”和“任意找”两方面,使同学深切体验了不完全归纳法的这一要义,同时也培育了同学缜密思索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2

心理学原理说明,新异的刺激可以引起同学的留意和爱好。在教学中,依据不同的教材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同学学习的爱好,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3的倍数特征这一课时,老师组织同学进行以下巩固练习:

以下数中3的倍数有:〔〕

1435451003328767488

同学利用3的倍数的特征一下子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确定。这时我接着说:“我们来一场老师、同学打擂台怎么样?看谁说的3的倍数的数最多,我们看谁能考倒老师。”这时同学们爱好盎然,纷纷出题来考老师。

生:42

师:111

生:78

师:57

生:81

师:20**

生:6891

…………

这时师有意出错:369041

同学立刻发觉了这个数不是3的倍数,师问:“你能不能改一改其中的某个数字使它成为3的倍数。”

生:“可以将1改为2。”

生:“可以将4改为5。”

生:“可以将1改为5。”

生:“可以将1改为8。”

生:“可以将4改为2”

生:“可以将4改为8”

同学回答完后,我实时提问:“你们为什么不改其中的3、6、9和0呢?”同学通过思索回答:“由于0、6、3、9每一个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只要改4和1这两个数就行了。”这时我实时指出:“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可以用筛选法来判断,在各数位的数字中先筛去3的倍数或和为3的倍数的数字,假设余下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原数就是3的倍数,否那么就不是。”这时我渐渐地出示以下这组数要求同学立刻判断是否3的倍数。

56

561

5617

56178

561784

5617849

…………

这个巩固练习,有效地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不断激起同学认知的内驱力,使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带来了内心的满意感。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3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五班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一个知识点,是在同学已经认识倍数和因数、2和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简单看出——依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需要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同学理解起来有肯定的困难。

因而在《3的倍数的特征》的开始,我先复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同学猜一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同学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中,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后被同学补充到“个位上是0—9的任何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其特征不明显,也就是说3的倍数和一个数的个位数没有关系,因此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观测和思索。在问题情境中让同学产生认知冲突产生疑问,激发剧烈的探究欲望。接着提供应每位同学一张百数表,让他们圈出全部3的倍数,抛出问题: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觉,引导同学换角度思索3的倍数特征。接下来,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同学观测各位上数的和,发觉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假如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补充了一些其他的数,如49×3=147,166×3=498等,使同学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数,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同学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

为了使同学更好地掌控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习时,我还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同学判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如完成“做一做”第1题时,同学判断完45是3的倍数后,老师可以再让同学判断一下54是不是3的倍数。

利用2、5、3的倍数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其方法是比较简单掌控的,但要形成较好的数感,达到娴熟判断的程度,也不是一、两节课所能解决的,还需要进行较多的练习进行巩固。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两种学习方式,同学通过自主选择讨论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索和小组争论,相互质疑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了数学知识。同学的学习能动性和潜在技能得到了激发。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体验到了学习胜利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进展。但最大的缺憾之处,最末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熬炼孩子的概括归纳技能。而练习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4

这堂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孩子经受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育同学抽象、总结及概括技能,初步体会“不完全推理”的一般方法。在课前独立讨论前,我首先布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思索“我们怎样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再让同学按书上的要求在百数图中独立的找出100以内2和5的全部倍数。这样孩子很自然的想到“找几个2的倍数来看看”,孩子就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百数图上找2的倍数,找到这些数之后,也会自发地去思索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而不会像牵线的木偶任我们摆布。在预习作业中我还布置了另两个问题:自学书本,弄清偶数和奇数的含义;思索能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涌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课始,我问同学,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将会讨论什么问题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两个班中同学的回答如出一辙——“讨论偶数和奇数”,有同学在位置上窃笑,我没有马上否定,接着问,那你知道什么叫偶数和奇数吗?〔我的本意是在让同学作出正确回答后再顺势而导,偶数和奇数都是与哪个数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