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检测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检测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检测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检测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检测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练习题一、选择题1.岩石质量指标(RQD):用直径为()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A)。(A)75,10(B)101,10(C)75,20(D)101,202.土样质量等级:按土试样(A)不同划分的等级。(A)受扰动程度(B)土体的物理性能(C)土体的力学性能(D)土体的稳定性3.坚硬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A)。(A)fr>60(B)30<fr≤60(C)fr≥60(D)fr>504.极软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B)。(A)fr<5(B)fr≤5(C)5<fr≤15(D)fr≤105.软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C)。(A)fr<5(B)fr≤5(C)5<fr≤15(D)fr≤106.较软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C)。(A)fr<5(B)15<fr<30(C)15<fr≤30(D)15≤fr≤307.花岗岩类的岩石风化程度可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划分(A)为残积土。(A)N’<40(B)N’<50(C)N’≤40(D)40≤N’<708.花岗岩类的岩石风化程度可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划分(D)为全风化岩。(A)N’<40(B)N’<50(C)N’≤40(D)40≤N’<709.当软化系数等于或小于(A)时,应定为软化岩石(A)0.75(B)1.00(C)0.50(D)0.7010.某种岩石的RQD为85,该岩石质量判断为(B)。(A)好的(B)较好(C)极差(D)较差11.完整程度为较破碎的软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于哪(C)类。(A)I(B)II(C)V(D)IV12.完整程度为较破碎的较软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于哪(D)类。(A)I(B)II(C)V(D)IV13.颗粒形状以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碎石土为(A)。(A)卵石(B)圆砾(C)块石(D)碎石14.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A)。(A)夹层(B)互层(C)夹薄层(D)薄层15.当土层厚度太于()m时,宜单独分层。(A)1(B)0.3(C)0.5(D)1.516.根据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该土的N63.5=11,该碎石土的密实度为(B)。(A)松散(B)中密(C)稍密(D)密实17.根据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该土的N120=11,该碎石土的密实度为(B)。(A)松散(B)中密(C)稍密(D)密实18.根据标准贯入实测值N=11,该砂土的密实度为(C)(A)松散(B)中密(C)稍密(D)密实19.当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20%黏性土,应定名为(C)(A)砂质黏性土(B)粉质黏土(C)砾质黏性土(D)黏性土20.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A)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个控制性勘探点。(A)4,1(B)4,2(C)2,2(D)3,121.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C)倍。(A)1(B)2(C)3(D)422.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倍,且不应小于(B)m。(A)1,2(B)1.5,5(C)3,5(D)1.5,323.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A)。(A)1/2,1/3(B)1/2,1/2(C)1/3,1/3(D)1/4,1/324.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D)件(组)。(A)3(B)4(C)5(D)625.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勘探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C)个孔。(A)1(B)2(C)3(D)426.3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B)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A)1(B)0.5(C)1.5(D)227.土质基坑工程勘察的范围和深度应根据场地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勘察深度宜为开挖深度的(B)倍(A)1~2(B)2~3(C)2~4(D)1~328.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5d)(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m;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C)m。(A)1,5(B)2,5(C)3,5(D)3,329.对嵌岩桩,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A)d,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A)3~5(B)2~5(C)2~4(D)1~330.对清洁水样进行室内试验时,放置时间不宜超过(A)小时。(A)72(B)96(C)24(D)4831.对稍受污染水样进行室内试验时,放置时间不宜超过(D)小时。(A)72(B)96(C)24(D)4831.对受污染水样进行室内试验时,放置时间不宜超过(C)小时。(A)72(B)96(C)24(D)4832.稳定水位的间隔时间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对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C)h。(A)1(B)2(C)0.5(D)1.533.稳定水位的间隔时间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对粉土和黏性土不得少于(D)h。(A)1(B)5(C)10(D)834.钻进深度和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精度,不应低于±(C)cm。(A)3(B)4(C)5(D)635.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C)%。(A)90(B)85(C)80(D)6536.钻探的岩芯采取率,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于(D)%。(A)90(B)85(C)80(D)6537.当需确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应采用(C)mm口径(N型)双层岩芯管和金刚石钻头。(A)101(B)100(C)75(D)9038.|、II、II级土试样应妥善密封,防止湿度变化,严防曝晒或冰冻。在运输中应避免振动,保存时间不宜超过(C)周。(A)1(B)2(C)3(D)439.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C)度的地区,应进行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的岩土工程勘察。(A)4(B)5(C)6(D)740.地震液化的进一步判别,试验点的竖向间距宜为1.0~1.5m.每层土试验点数不宜少于(C)个。(A)4(B)5(C)6(D)741.抗震设防防烈度等于或大开(D)度的重大工程场地应进行活动断裂(以下简称断裂)勘察。(A)4(B)5(C)6(D)742.根据DBJ15-60-2019规范的相关规定,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B)倍。(A)2(B)2~2.5(C)2.5(D)343.根据DBJ15-60-2019规范的相关规定,岩石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C)倍。(A)2(B)2~2.5(C)2.5(D)344.根据JGJ340-2015规范的相关规定,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A)倍。(A)2(B)2~2.5(C)2.5(D)345.进行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时,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为()m2不少于1点且总数不应少于()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抽检数量。(A)500,3(B)1000,3(C)500,2(D)100,246.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C)倍。(A)1(B)2(C)3(D)447.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试井直径应为承压板直径的(A)倍。(A)1(B)2(C)3(D)448.天然地基和处理土地基试验时,承压板底面下宜用中粗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m;复合地基试验时,应铺设中粗砂垫层,厚度(A)mm。(A)20,50~150(B)25,50~150(C)20,100~150(D)20,50~10049.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对于天然地基进行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A)m2(A)0.5(B)1(C)2(D)1.550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地基设计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00kPa的地基进行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B)m2(A)0.5(B)1(C)2(D)1.551.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对于处理土地基进行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B)m2(A)0.5(B)1(C)2(D)1.552.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对于强夯地基、预压地基进行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C)m2(A)0.5(B)1(C)2(D)1.553.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对于岩石地基进行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直径不应(D)m,圆形钢板。(A)0.5(B)0.2(C)1(D)0.354.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对于地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D)m2(A)0.5(B)1(C)2(D)0.2555.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对于换填垫层和压实地基进行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B)m2(A)0.5(B)1(C)2(D)1.556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对于强夯地基、预压地基进行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C)m2(A)0.5(B)1(C)2(D)1.557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进行地基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直径不应小于(D)m。(A)0.5(B)1(C)2(D)0.858.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B)倍。(A)1.12(B)1.2(C)2(D)1.559.压重平台支墩施加于地基土上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D)倍。(A)1.12(B)1.2(C)2(D)1.560.承压板、重平台支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表以下规定(A)。(A)>b且>B且>2.0m(B)>b且>1.5B且>2.0m(C)>1.5b且>1.5B且>2.0m(D)>2b且>2B且>2.0m注:b为承压板板宽度或直径,B为支墩宽度61.承压板和基准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表以下规定(A)。(A)>b且>2.0m(B)>1.5b且>2.0m(C)>b且>1.5m(D)>2b且>2.0m注:b为承压板板宽度或直径,B为支墩宽度62.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表以下规定(A)。(A)>1.5B且>2.0m(B)>1.5B且>1.0m(C)>1B且>2.0m(D)>2B且>2.0m63.基准桩应牢固设置,基准桩和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A)于基准桩上。(A)固定,简支(B)简支,简支(C)固定,固定(D)无要求64.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承压板面积大于1m2时,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D)个位移测量仪表。(A)1(B)2(C)3(D)465.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承压板面积小于等于1m2时,可对称安置(B)个位移测量仪表。(A)1(B)2(C)3(D)466.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承压板面积大于0.5m2时,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D)个位移测量仪表。(A)1(B)2(C)3(D)467.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承压板面积小于等于0.5m2时,可对称安置(B)个位移测量仪表。(A)1(B)2(C)3(D)468.位移测量仪表应安装在承压板上;各位移测量仪表在承压板上的安装点距承压板边缘的距离应一致,宜为(A)。(A)25mm~50mm(B)50mm~60mm(C)10mm~20mm(D)30mm~60mm69.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荷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的准确度应优于或等于(B)级。(A)0.4(B)0.5(C)1(D)0.870.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荷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的准确度应优于或等于(A)级。(A)0.4(B)0.5(C)1(D)0.871深部土体承载力测试应选用(B)。平板载荷试验(B)螺旋板载荷试验(C)A、B两者均可(D)无法进行载荷试验72深部土体承载力测试应选用(B)。平板载荷试验(B)螺旋板载荷试验(C)A、B两者均可(D)无法进行载荷试验73.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预压载荷宜为最大试验荷载的(A);预压后卸载至零,应测读位移测量仪表的初始读数或重新调整零位。(A)5%~10%(B)10%~15%(C)5%(D)10%74.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预压载荷宜为最大试验荷载的(C);预压时间为5min,预压后卸载至零,应测读位移测量仪表的初始读数或重新调整零位。(A)5%~10%(B)10%~15%(C)5%(D)10%75.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土体加荷每级荷载增量为预计极限荷载的(A),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A)1/8或1/10(B)1/9或1/12(C)1/8或1/12(D)1/8~1/1276.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岩体加载时,每级应为预计极限荷载的(B),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3倍。(A)1/8或1/10(B)1/9或1/12(C)1/8或1/12(D)1/8~1/1277.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土体加荷每级荷载增量为预计极限荷载的(D),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A)1/8或1/10(B)1/9或1/12(C)1/8或1/12(D)1/8~1/1278.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岩体加载时,每级应为预计极限荷载的(D),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3倍。(A)1/8或1/10(B)1/9或1/12(C)1/8或1/12(D)1/1579.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相对稳定的标准为:试验荷载小于等于特征值对应的荷载时每一小时内的承压板沉降量不超过(A)mm。(A)0.1(B)0.25(C)0.5(D)0.380.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相对稳定的标准为:试验荷载大于特征值对应的荷载时每一小时内承压板沉降量不超过(B)mm。(A)0.1(B)0.25(C)0.5(D)0.3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相对稳定的标准为:连续两个小时内,每一小时内的承压板沉降量不超过(A)mm。(A)0.1(B)0.25(C)0.5(D)0.382.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平板载荷试验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承压板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B)h。(A)1(B)2(C)1.5(D)383.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平板载荷试验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承压板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D)h。(A)1(B)2(C)1.5(D)384.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埋深大于或等于(D)米地基岩士体和大直径桩的桩端。(A)1(B)2(C)3(D)585.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最短总用时为(A)。(A)665min(B)825min(C)585min(D)1380min86.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最短总用时为(D)。(A)665min(B)825min(C)585min(D)1380min87.静力触探试验当贯入深度超过(A)m时,应量测触探孔的偏斜度、校正土的分层界限。(A)50(B)60(C)70(D)8088.静力触探试验探头应匀速垂直的压入土中,贯入标准速率宜为(C)m/min。(A)3.2±0.3(B)2.2±0.3(C)1.2±0.3(D)0.2±0.389.对处理地基土质量进行验收检测时,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点,检测同一土层的试验有效数据不应少于(A)个。(A)10,6(B)10,10(C)10,3(D)6,390.静力触探圆锥锥头底截面积宜采用为(B)c㎡(A)20(B)10或15(C)25(D)3091.侧壁面积双桥探头宜为(B)c㎡(A)100~150(B)150~300(C)200~400(D)100~20092.静力触探成果可利用地区经验进行确定(C)。土的强度、压缩性、承载力压缩性、承载性、单桩承载力土的强度、压缩性、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沉桩可能性、判别液化单桩承载力、承载力、判别液化93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为(A)cm。(A)50±2(B)76±2(C)100±2(D)30±294重型动力触探的落距为(B)。(A)50±2(B)76±2(C)100±2(D)30±295.轻型动力触探的锤重(A)。(A)10±0.2(B)62.5±0.5(C)120±1(D)60±0.295.重型动力触探的锤重(B)。(A)10±0.2(B)62.5±0.5(C)120±1(D)60±0.296.超重型动力触探的锤重(C)。(A)10±0.2(B)62.5±0.5(C)120±1(D)60±0.297素填土勘察最适宜采用(B)。重型动探(B)轻型动探(C)超重型动探(D)A、B均可98标准贯入试验的锤重为(D)㎏。(A)40(B)10(C)120(D)63.599标准贯入试验贯入速率应小于(C)击/分钟。(A)10(B)20(C)30(D)40100标准贯入试验不但可以测试土的承载力,还可以测试(B)。软土的灵敏度、沙土液化单桩承载力、土的状态、液化势膨胀土的膨胀势土的先期因结压力101标准贯入试验设备与(B)最相似。轻型动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静力触探102十字板形状常采用矩形,板的高径比为(B)。(A)1(B)2(C)3(D)4103十字板剪切测试淤泥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时,应将板头顺剪切扭转方向转动(A)圈。(A)6(B)1(C)6~10(D)2~3104十字板强度相当于三轴试验的(A)试验结果。固结不排水固结排水不固结不排水固结不排水测孔隙水压力105一般认为土长期强度只有十字板测得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的(D)。(A)20%-30%(B)20%-40%(C)40%-50%(D)60%-70%106十字板插入钻头的深度不应小于钻头或套管直径的(B)倍。(A)1-3(B)3-5(C)5-8(D)10107十字板剪切试验时,剪切速率宜为(B)。(A)2度/10s(B)1度/10s(C)3度/10s(D)1度/1s108十字板剪切试验点的间距,对均质土宜采用(A)m。(A)1(B)2(C)3(D)4109旁压曲线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的压力称为(B)。初始水平压力Po临塑压力Pf极限压力Pu旁压模量E110自钻式旁压试验可以获得的成果为(C)。只有承载力只有旁压模量承载力、旁压模量、静止侧压力系数、孔隙水压力、原位水平应力等只有判别液化的指标111剪切波波速测试中跨孔法的孔距在土层中宜为(A)米。(A)4(B)5-10(C)15(D)2112工程勘察中,土层的剪切波速可用于评价(C)。场地类型砂土液化地基的加固效果A+B+C113面波试验中,两个紧挨在一起的拾振器经随意移动后,两波再次出现相同相位,此时拾振器的间距为(D)波长的长度。(A)1(B)2(C)3(D)1波长的整数倍114现场剪切试验中,当剪切变形急剧增长或剪切变形达到试体尺寸的(A)时,可终止试验。(A)1/10(B)1/20(C)1/30(D)1/40115现场剪切试验采用平推法时,力作用点宜位于式样的(C)。顶面(B)中部(C)距底部5-8cm(D)任意部位116以下检测方法能检测预压处理地基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D)(A)标准贯入试验(B)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静力触探试验(D)十字板剪切试验117以下检测方法能判定砂土、粉土液化(A)(A)标准贯入试验(B)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静力触探试验(D)十字板剪切试验118.以下检测方法能检测强夯置换处理地基的墩体质量和着底情况(B)(A)标准贯入试验(B)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静力触探试验(D)十字板剪切试验119.黏性土地基进行处理土地基检测。其间歇时间应不少于(A)天(A)28(B)14(C)7(D)7-14120.粉土地基进行处理土地基检测。其间歇时间应不少于(B)天(A)28(B)14(C)7(D)7-14121.碎石土和砂土地基进行处理土地基检测。其间歇时间应不少于(D)天(A)28(B)14(C)7(D)7-14122.岩石地基平板载荷试验的抽检要求(A)(A)抽检数量为每1000m2不应少于1个点,且不得少于3点;(B)抽检数量为每500m2不应少于1个点,且不得少于3点;(C)抽检数量为每1000m2不应少于1个点,且不得少于2点;(D)抽检数量为每500m2不应少于1个点,且不得少于2点;123.地基岩土性状或处理土地基类型进行原位测试的抽检要求(A)(A)抽检数量为每200m2不应少于1个孔,且不得少于10孔(B)抽检数量为每500m2不应少于1个孔,且不得少于10孔(C)每个独立柱基不得少于1孔,基槽每10延米不得少于1孔;(D)每个独立柱基不得少于2孔,基槽每20延米不得少于1孔;124.每个检测孔的标准贯入试验点数量不应少于(C)点,(A)1(B)2(C)3(D)4125.同一检测孔的标准贯入试验点间距宜为等间距,深度间距宜为(A)。(A)1.0m~1.5m(B)0.5m~1.0m(C)1.5m~2.0m(D)2.0m~2.5m126.荷重传感器、千斤顶、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的量程应与测量范围相适应,最大试验荷载对应的测量值宜控制在全量程的(B)范围内(A)10%~90%(B)25%~80%(C)20%~90%(D)15%~95%

二、多选题1.原位测试方法有以下那几种(ABCD)(A)平板载荷试验(B)静力触探试验(C)圆锥动力触探(D)十字剪切板试验2.载荷试验包括(ACD)(A)平板载荷试验(B)静力触探(C)岩石地基平板载荷试验(D)螺旋板载荷试验3.地质灾害包括哪些(ABCD)(A)崩塌、滑坡泥石流(B)地面沉降(C)地裂缝(D)地面塌陷4.室内试验包括以下哪些(ABCD)(A)含水率(B)密度(C)击实试验(D)固结试验注:室内实验:含水率、密度、土粒比重、界陷含水率、砂的相对密度、击实试验、承载比、渗透试验、固结试验、湿陷试验、三轴压缩、岩块的物理性质、岩块力学性质等等。5.岩石按成因分为(ABC)(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石灰岩6.下列那些属于变质岩(ABC)(A)片麻岩(B)混合岩(C)大理岩(D)石灰岩7.下列哪些属于岩浆岩(ABC)(A)花岗岩(B)闪长岩(C)安山岩(D)石灰岩注:该表主要考多选题和判断题。8.岩石的坚硬程度可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为(ABCD)(A)坚硬岩(B)较硬岩(C)较软岩(D)软岩和极软岩9.下列岩石种类属于软质岩(AB)(A)泥岩(B)砂砾岩(C)花岗岩(D)石灰岩10.下列哪些属于特殊性岩石(ABCD)(A)易溶性岩石(B)膨胀性岩石(C)崩解性岩石(D)盐渍化岩石11.下列哪些属于碎石土(ABC)(A)卵石(B)角砾(C)漂石(D)砾砂12.下列哪些属于砂土(ABD)(A)粗砂(B)角砾(C)粉砂(D)砾砂13.岩土勘察钻探方法有哪些(ABCD)(A)回转钻探(B)冲击钻探(C)振动钻探(D)冲洗钻探14.对于轻微扰动的土,可进行以下(ABC)试验。(A)土的定义(B)含水量(C)密度(D)强度试验14.对于显著扰动的土,可进行以下(AB)试验(A)土的定义(B)含水量(C)密度(D)强度试验15.以下哪些属于特殊性岩土(ACD)(A)湿陷性土(B)黏性土(C)填土(D)多年动土16.软土进行原位测试时可采用以下(ACD)方法。(A)静力触探(B)动力触探(C)十字板剪切试验(D)旁压试验17.岩土勘察报告应该包括以下(ABCD)内容。(A)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B)拟建工程概况,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C)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D)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的评价,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18.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可采用(ABCD)(A)圆形(B)正方形(C)矩形钢板(D)钢筋混凝土板。19.根据DBJ15-60-2019相关规定,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A)某级荷载作用下,承压板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的5倍(B)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C)某级荷载作用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未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D)累计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矩形承压板取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0.06或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大于等于150mm;(E)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20.典型Q-S曲线分为哪几个阶段(ABC)(A)直线变形阶段(B)局部剪切阶段(C)破坏阶段(D)曲线变形阶段21.确定承载力特征值的方法有那些(ABC)(A)极限荷载法(B)比例界限法(C)相对沉降法22.岩石地基载荷试验适合范围(AC)(A)微风化石灰岩(B)强风化灰岩(C)中分化花岗岩(D)残积土23.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那些地基检测(AB)(A)推定软土、黏性土、粉土和砂土等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B)评价软土、黏性土、粉土和砂土的地基处理效果,推定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C)评价强夯置换墩施工质量和着底情况(D)评价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密实度;评价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等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质量24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适用范围(ABCD)(A)鉴别天然地基的岩土性状,推定其地基承载力;(B)评价处理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推定其地基承载力;(C)评价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质量;(D)评价强夯置换墩施工质量和着底情况。25载荷试验可获得地基土的(BCD)(A)旁压模量(B)变形模量(C)临塑荷载(D)极限荷载26螺旋板载荷试验分为(AB)(A)应力法(B)应变法(C)静力法(D)动力法27十字板剪切试验可获得土的(ABC)(A)抗剪强度峰值(B)抗剪强度残余值(C)灵敏度(D)孔隙水压力28旁压试验按钻进方式分为(AB)(A)预钻式(B)自钻试(C)挖孔式(D)击入式29静力触探试验可估算地基土的(ABCD)(A)强度(B)压缩性(C)承载力、单桩承载力(D)沉桩可能性30静力触探试验绘制(ABCD)曲线(A)比贯入阻力与深度曲线(B)锥头阻力与深度曲线(C)侧壁摩阻力与深度曲线(D)孔隙水压力与深度曲线31动力触探试验常常分为(ABC)(A)轻型(B)重型(C)超重型(D)自钻型32动力触探试验的影响因素有(ABCD)(A)试验方法(B)机械设备(C)落锤方式(D)地下水水位位置33标贯试验可判定和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包括(ABCD)(A)沙土的密度和内摩擦角(B)粘性土的稠度(C)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D)变形模量34十字板剪切试验可确定的土性指标包括(CD)(A)沙土的密度和内摩擦角(B)粘性土的稠度(C)不排水抗剪强度Cu(D)软粘性土的灵敏度St35根据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的实测结果,可绘制(ABC)曲线(A)Cu-h(B)St-h(C)Cu-扭转角(D)P-S36旁压试验可提供的土性指标包括(ABCD)(A)承载力与旁压模量(B)原位水平应力(C)静止测压力系数(D)孔隙水压力及其消散时间37典型的旁压曲线(压力-体积变化量曲线)可分(ABC)三个阶段(A)初始阶段(B)似弹性阶段(C)塑性阶段(D)破坏阶段38自钻试旁压试验的(ABCD)等应符合有关规定(A)自钻头(B)钻头钻速、钻进速率(C)刃口的距离(D)泥浆压力与流量39波速测试的方法有(ABC)(A)跨孔法(B)单孔法(C)面波法(D)预钻法40波速测试跨孔法钻孔间距应根据(ABD)确定(A)测试精度(B)振源能量(C)钻孔深度(D)土层均匀性41波速测试可确定岩土的参数包括(AB)(A)动剪切模量G(B)动弹性模量E(C)强度(D)承载力42根据十字十板剪切试验能解决以下哪些问题(ABCD):(A)计算被测场地地基承载力;(B)估算单桩极限端承力与摩阻力;(C)确定软土路基、堤坝、码头的临界高度(D)分析地基稳定性以用判定软土的固结历史43.十字剪切试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试验:(ABCD)(A)达到检测要求的深度;(B)十字探头的阻力过大,可能超过额定值;(C)电信号陡变或消失;(D)探杆倾斜度超过2%。44.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以下地基检测(ABCD)(A)鉴别砂土、粉土、黏性土、花岗岩残积土、花岗岩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的岩土性状;推定砂土、粉土、黏性土、花岗岩残积土等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B)评价砂土、粉土、黏性土等处理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效果,推定处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C)评价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密实度;评价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等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质量;(D)判别粉土、砂土液化级别45.以下检测方法能鉴别天然土地基的岩土性状(ABCD)(A)标准贯入试验(B)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静力触探试验(D)十字板剪切试验46.以下检测方法能推定天然土地基、处理土地基的承载力(ABC)(A)标准贯入试验(B)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静力触探试验(D)十字板剪切试验47.以下检测方法能评价处理土地基的施工质量(ABCD)(A)标准贯入试验(B)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静力触探试验(D)十字板剪切试验48以下检测方法检测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密实度(AB)(A)标准贯入试验(B)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静力触探试验(D)十字板剪切试验49.地基岩土性状或处理土地基类型进行原位测试的抽检要求(AD)(A)抽检数量为每200m2不应少于1个孔,且不得少于10孔(B)抽检数量为每500m2不应少于1个孔,且不得少于10孔(C)每个独立柱基不得少于1孔,基槽每10延米不得少于1孔;(D)每个独立柱基不得少于1孔,基槽每20延米不得少于1孔;50.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BC)(A)千斤顶的规格、型号相同(B)千斤顶的合力中心、承压板几何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上(C)千斤顶应并联同步工作(D)千斤顶的规格、型号可不相同;

三、判断题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地表或浅部各类地基土。(√)载荷试验安装设备前应事先将水位降至标高以下。(√)静力触探试验的探头只有测试比贯入阻力Ps的单桥探头。(×)轻型动力触探的自由落距为50±2cm。(√)标准贯入试验用15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的指标N。(×)十字板剪切试验可用于密实砂土。(×)对明显有各项异性的土体,应采用几种不同高径比的十字板头进行实验。(√)旁压试验有自钻试和预钻式两种,目前国际所采用的的是以自钻试为主。(√)单孔波速法如用地面垂直冲击的击振方法,则振源应离开孔口较远,以便采集到较丰富的剪切波。(√)现场剪切试验所取得的试验结果往往较室内试验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岩土工程勘探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种手段,包括钻探、井探、槽探、坑探、洞探及物探、触探等。(√)岩土工程勘探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偷换概念,岩土勘探是岩土勘察的一种手段。岩石质量指标(RQD):用直径为75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岩石质量指标(RQD):用直径为101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考点考数字。岩石质量指标(RQD):用直径为101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20cm(×)考点考数字。室内试验:按照规定的方法对现场采取的岩土试样进行物理化学性质测试的活动。(√)片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沉积岩。(×)强风化岩可以用镐可以挖掘,用干钻不易钻进。(√)花岗岩类的岩石风化程度可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划分N’≥70为强风化岩(√)花岗岩类的岩石风化程度可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划分N’<40为残积土(√)花岗岩类的岩石风化程度可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划分40≤N’<70为强风化岩(×)注:40≤N’<70为全分化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偷换概念,对软岩和极软岩,应注意是否具有可软化性、膨胀性、崩解性等特殊性质;(√)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应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应定为新近沉积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定义为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应定名为黏性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黏性土。(×)注: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为粉质黏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为黏土重型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不需要进行杆长修正(×)当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20%者,应定名为砾质黏性土,(√)当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20%者为砂质黏性土(√)3当桩端持力层为基岩时,应采取岩样进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必要时尚应进行软化试验;(√)对软岩和极软岩,可进行天然湿度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无法取样的破碎和极破碎的岩石,宜进行原位测试。(√)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定时间后量测;(√)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不用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测定地下水流向可用几何法,(√)地下水流速的测定可采用指示剂法或充电法。(√)对鉴别地层天然湿度的钻孔,在地下水位以上应进行干钻;(√)对鉴别地层天然湿度的钻孔,当必须加水或使用循环液时,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8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于65%;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央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采取土试样宜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6.3.2泥石流勘察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应查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的类型、规模、发育阶段、活动规律,并对工程场地作出适宜性评价,提出防治方案的建议。(√)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应进行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的岩土工程勘察,(√)抗震设防防烈度等于或大开7度的重大工程场地应进行活动断裂(以下简称断裂)勘察。(√)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最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应别定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士、泥炭、泥炭质土等。(√)试验前应采取措施,保持试坑或试井底岩土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不变。当试验标高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试验标高以下,再安装试验设备,待水位恢复后方可进行试验。(√)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当基准梁长度不小于12m,但其基准桩与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的距离扔不能满足净距的规定时,应对基准桩变形进行监测。监测基准桩的变形测量仪表的分辨力宜达到0.1mm(√)进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时,传力柱应有足够的刚度,传力柱宜高出地面50cm;(√)试坑开挖时,应减少对岩土的扰动和破坏,试坑底面应平整且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直径的4倍(√)承压板下的岩石表面应修凿平整,表面平整度不宜大于承压板直径的1%;(√)试验时,承压板底面应找平,其厚度不宜超过20mm。(√)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岩石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在4次读数中,相邻两次读数之差均不大手0.03mm;(√)根据JGJ340-2015相关规定,岩石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0.5h内的沉降量不应超过0.03mm,并应在四次读数中连续出现两次;(√)根据GB50007-2011相关规定,岩石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根据DBJ/T15-60-2019相关规定,岩石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同一条件下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作承载力的特征值;(√)根据GB50007-2011相关规定,岩石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每个场地荷载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小值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静力触探试验将触探头贯入土中0.5m~1.0m后,再提升5cm~10cm,待量测仪器无明显零位漂移时,记录初始读数或调整零位,方能开始正式贯入;探头应匀速、垂直地压入土中,贯人标准速率宜为1.2±0.3m/min。(√)划分土层力学分层界线时,应考虑贯入阻力曲线中的超前和滞后现象,宜以超前和滞后的中点作为分界点;(√)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方式进行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率宜为(15~30)_击/min;.(√)应及时记录试验点深度和锤击数;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记为N10).(√)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或贯入_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贯入15cm时锤击数超过50时,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取为2倍的实锤击数。(√)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实测锤击数,(√)重型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修正锤击数。(√)

三、分析与判断1.某天然地基,桩周土体以高压缩性土为主,平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