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评价卷(原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评价卷原卷版
(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
第一部分
(1—4题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徐渭善诗、书、画、戏剧、军事。他胸怀奇才不得伸展,于是以诗书画来表现胸中“勃然不可磨灭之气”,晚年渐成疯狂,zīzī不倦,持之以恒。他内心的憋闷和苦痛已经只有在强度的自虐中才能得到
(发泄抒发)。他的书法,字忽大忽小,忽草忽楷,笔触忽轻忽重,忽干忽湿,不盲从,不mòshǒu,故意地反秩序,反统一,反和谐。在似有千钧之力的笔致中显出(义愤填膺愤世嫉俗)的情绪来。
(节选自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zīzī不倦②mòshǒu
③憋闷④盲从
(2)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空缺处。(2分)
(3)“虐”字的第八画是:,“勃”字的部首是:。(2分)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树绕村庄,。倚东风,。(秦观《行香子》)
(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4)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的“,”两句渲染了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口语交际。(3分)
妈妈:“你写作业一遇到难题就去网上搜解析,这不是应付老师检查吗”
小军:“我看了解析就会了,这跟听老师讲课不是一样的吗”
妈妈:“但你只照抄解析,时间一长,就可能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军:“那我遇到不会的题,你又不能给我讲,我怎么办”
妈妈和小军争论的焦点是什么请参加这场讨论,谈谈你对这个焦点问题的看法及理由。50字左右。
4.学校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分)
(1)班上组织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分享会,请选出下列名言和故事不符合主题的一项(2分)()
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②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③人倍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④祖逖闻鸡起舞
⑤毛遂一言九鼎
⑥范仲淹断齑划粥
A.①③B.③⑤C.④⑤D.②④
(2)中考在即,面对日渐增大的学习压力,部分学生出现了下图中的行为。请你结合本次活动主题,为图中的“躺平青年”提出建议,使他们避免“躺平”,不负青春时光。(3分)
第二部分
(5—19题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7题。(共6分)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这首诗的是唐代诗人。(1分)
6.“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的代称。(2分)
7.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1题。(共13分)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麻,从夕达旦。时或昏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是为大雨之。”后果然。
①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初:刚刚,才。燎:燃烧。炬:火把。祈:祈求。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兆:预兆,征兆。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舞于殿前/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B.谓之竞渡/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C.即以其言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何不言日食之余/何陋之有(《陋室铭》)
9.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限2处)(3分)
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译文: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译文:
11.第1段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请给第3段拟一个恰当的题目。(3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14题。(共12分)
材料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节奏,都有其处理和思考事物的特定方式。因此,学习或遗忘一种语言,并非仅仅是掌握或丧失一种交流方式,而是直面一整个世界的出现或逝去。
与母语的疏离影响到我们所有人。因为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对其加以保护是一种责任。在这方面,科技可以提供新的工具,例如让我们得以记录并保存有时仅以口头形式存在的语言,促进其传播和对其进行分析,简言之,使方言成为我们共同的遗产。
然而,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只有我们保持警惕并为之做出努力,技术进步才能为多语主义服务。设计多种语言的数字工具以及支持媒体发展和连通性,这些工作都有待我们去完成,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在不放弃母语的前提下去发现其他语言。
值此国际母语日之际,我谨呼吁所有人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因为这种多样性构成我们共有人性的普遍基础。
(节选自2022年2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国际母语日致辞)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出现经济驱动的多向流动。普通话作为流动大潮中必要的交际工具甚至谋生工具,也作为流动目的地居民所需的交流工具,成为多数人口的普遍需求。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不但使流动人口需要以普通话获取生存发展所需的信息,也使各处本地居民需要以此获取信息。当普通话在城镇地区的推广取得空前成果的同时,各地方言则在城镇地区以空前的强度和速度在消退,当然因地区而略有差别。
2017年,网上流传一组据说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统计图表(见上图),显示若干城市不同年龄段人群熟练使用方言的比例。这一统计虽然出处不详,其所录的比例数可能不太准确,但是它反映的问题则离事实不远。
语言或方言都是一个社会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正常情况下,都能充分表述说话人想要表述的语义内容,达成交际的目的。这样的语言或方言是完整的语码系统,具有足够的语言活力。但是,目前很多人已经将方言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不仅是专业词汇,社会上很多新生事物、新现象、新概念,都在看似方言使用的场合以普通话的读音夹杂其中,甚至连带所在句子都改用普通话表述。家庭是方言最后的领地。据调查,苏州本地人家庭三代人之间交流用语,祖辈和中间辈之间交流基本用苏州话,中间辈跟小孩辈用苏州话交流的比例骤降到65.9%,比他们与上辈交流用苏州话的比例下降近30个百分点。
(选自《差别化政策是语言保护工作的迫切要务》,刘丹青,有删改)
材料三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方言在年轻人文化圈层中的声音渐淡。比如,保留了中古音韵、软糯抑扬的吴语,更多地出现在昆曲、评弹、闲话等非遗文化形式中,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2021年底,首支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述。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上线。该系列短片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新颖地加入文艺创作中,发声腔调、语音语气都透着真切,显得自然贴近,仿佛时空穿越,将观众带入历史情境中。深受年轻网民和昆曲爱好者的欢迎。
人工智能通过影像赋能苏州话,不仅希望熟悉的乡音能够激发苏州人的乡情,唤起少时的乡音记忆,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参与到方言保护中,对方言感兴趣,把方言说出来、讲起来,用苏州话讲好更多的苏州故事。
语言从来都是越用越活的。人工智能助力方言保护,不仅是让方言走近年轻人,更是通过智能语音创新方言保护形式,讲述方言故事,让语言的鲜活浸润到“网生代”喜闻乐见的视听文艺形式中来,让人工智能的科技温度激活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选自2022年5月14日《光明日报》,刘亭,有删改)
12.《姑苏琐记》系列短片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加入文艺创作中,推动方言回归。这一成功案例最适合作为材料一中哪个观点的事实依据(3分)()
A.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保护它是一种责任。
B.科技可以为我们保护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新的工具。
C.我们必须要警惕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
D.所有人都要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13.造成各地方言生存危机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三则材料做简要概括。(任答三点即可)(6分)
14.在“为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献一计”活动中,主办方收到了以下活动策略,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3分)()
A.借助多媒体技术,典藏苏州方言资源
B.开展网络调查,了解苏州方言使用情况
C.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苏州方言
D.编写苏州方言教材,增设方言学习课程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共10分)
怎样读书
顾颉刚
①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乐趣。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②有人读书,只随便翻翻就抛开;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是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区分书籍的轻重缓急,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
③我们读书,是要借书上的记载寻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时会疑。换句话说,要随时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析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遇到有疑惑的地方,就查一查相关资料。心中有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勤于动手,常写常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能力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成了我们研究学问的一个载体了。
④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是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左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不发达,就连经史也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
⑤其二,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其他学问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缘故。
(有删改)
15.对于第①段画线部分的“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相信你也有类似的体验。你喜欢这样的开头吗说说你的理由。(4分)
16.第⑤段画线句中的“显微镜”“望远镜”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表述效果。(3分)
17.结合全文,说说关于“怎样读书”谈了哪些建议。(3分)
五、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8—19题。(共9分)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却钻入那大虫洞内,李逵却便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老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18.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故事情节。(2分)
解析: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19.《水浒传》中除了李逵,还有一位打虎英雄——武松。请结合选文及原著内容,分析他们打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7分)
第三部分
(20题50分)
20.作文。(50分)
生活中,我们不断告别,也不断成长。
请以《别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正确补充题目后作文。②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写议论文,做到观点正确鲜明,论据恰当合理,论证思路清晰。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评价卷
(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
第一部分
(1—4题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徐渭善诗、书、画、戏剧、军事。他胸怀奇才不得伸展,于是以诗书画来表现胸中“勃然不可磨灭之气”,晚年渐成疯狂,zīzī不倦,持之以恒。他内心的憋闷和苦痛已经只有在强度的自虐中才能得到
(发泄抒发)。他的书法,字忽大忽小,忽草忽楷,笔触忽轻忽重,忽干忽湿,不盲从,不mòshǒu,故意地反秩序,反统一,反和谐。在似有千钧之力的笔致中显出(义愤填膺愤世嫉俗)的情绪来。
(节选自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zīzī不倦孜孜②mòshǒu墨守
③憋闷biēmèn④盲从mánɡcónɡ
(2)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空缺处。(2分)
解析:发泄愤世嫉俗
(3)“虐”字的第八画是:竖折/竖弯,“勃”字的部首是:力。(2分)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秦观《行香子》)
(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4)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的“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两句渲染了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口语交际。(3分)
妈妈:“你写作业一遇到难题就去网上搜解析,这不是应付老师检查吗”
小军:“我看了解析就会了,这跟听老师讲课不是一样的吗”
妈妈:“但你只照抄解析,时间一长,就可能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军:“那我遇到不会的题,你又不能给我讲,我怎么办”
妈妈和小军争论的焦点是什么请参加这场讨论,谈谈你对这个焦点问题的看法及理由。50字左右。
解析:写作业时可不可以上网搜解析。
(示例一)我认为可以。上网搜解析可以启发思路,提高效率。只要先自主思考,再搜解析,同样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示例二)我认为不可以。遇到不会的题,只有自己先自主思考,努力探究,才能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时间一长,易形成依赖性。
4.学校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分)
(1)班上组织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分享会,请选出下列名言和故事不符合主题的一项(2分)(B)
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②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③人倍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④祖逖闻鸡起舞
⑤毛遂一言九鼎
⑥范仲淹断齑划粥
A.①③B.③⑤C.④⑤D.②④
导析:B③“人倍信则名不达”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违背了承诺,(那么)他的名声就得不到传扬。阐明信誉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坚守信用,不要做毁信的人。⑤“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与“自强不息”无关。
(2)中考在即,面对日渐增大的学习压力,部分学生出现了下图中的行为。请你结合本次活动主题,为图中的“躺平青年”提出建议,使他们避免“躺平”,不负青春时光。(3分)
解析:(示例一)中考在即,我们切不可“躺平”。我们要有理想,有精神追求,要勇于担当。面对日渐增大的学习压力,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理智地对待自己的人生,要勇于创新,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
(示例二)我们应该敢担当,勇担当,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勇于创新,不负韶华。
第二部分
(5—19题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7题。(共6分)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这首诗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1分)
6.“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早晨,“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信使的代称。(2分)
7.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解析:(示例)运用了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人用“春蚕”“蜡炬”比喻自己,用“丝”与“思”谐音双关,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自己对爱人的思念及至死不渝的忠贞感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1题。(共13分)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麻,从夕达旦。时或昏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是为大雨之。”后果然。
①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初:刚刚,才。燎:燃烧。炬:火把。祈:祈求。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兆:预兆,征兆。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A.舞于殿前/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B.谓之竞渡/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C.即以其言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何不言日食之余/何陋之有(《陋室铭》)
导析:AA项,都是“介词,在”的意思。B项,动词,叫/动词,为,是;C项,介词,用/动词,认为;D项,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什么。
9.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限2处)(3分)
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解析: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译文:黄琼大吃一惊,就用他的话回答。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译文:等到睡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11.第1段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请给第3段拟一个恰当的题目。(3分)
解析:赛龙舟、包粽子。题目:刘峻好学
参考译文:屈原在初五投江而死,楚国人用船只(从水中打捞)救他,称之为竞渡。又(有人)说:初五(人们在江水中)投放粽子来祭祀屈原,担心(粽子)被蛟龙夺取,所以(人们)划龙舟来驱逐蛟龙。
后汉的黄琬,(他的)祖父黄琼是太尉。(黄琼)把(他看到的)日食情况报告给朝廷。皇太后召见他询问太阳被吃掉了多少,黄琼回答说不知道怎么打比方。黄琬七岁,当时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部分,像刚出来的月亮呢”黄琼大吃一惊,就用他的话回答。
刘峻家境贫寒,酷爱学习,常常燃烧用麻制成的火把,从晚上读到早晨。有时(不小心)睡着了,等到睡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奇异的书,一定去祈求借阅。
齐国有一种只有一只脚的鸟,在大殿的前面飞舞。齐侯向孔子请教,孔子说:“这种鸟叫作商羊。儿童有歌谣唱道:‘天将要下大雨,商羊手足舞动。’这是下大雨的预兆。”后来果然是这样。
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14题。(共12分)
材料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节奏,都有其处理和思考事物的特定方式。因此,学习或遗忘一种语言,并非仅仅是掌握或丧失一种交流方式,而是直面一整个世界的出现或逝去。
与母语的疏离影响到我们所有人。因为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对其加以保护是一种责任。在这方面,科技可以提供新的工具,例如让我们得以记录并保存有时仅以口头形式存在的语言,促进其传播和对其进行分析,简言之,使方言成为我们共同的遗产。
然而,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只有我们保持警惕并为之做出努力,技术进步才能为多语主义服务。设计多种语言的数字工具以及支持媒体发展和连通性,这些工作都有待我们去完成,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在不放弃母语的前提下去发现其他语言。
值此国际母语日之际,我谨呼吁所有人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因为这种多样性构成我们共有人性的普遍基础。
(节选自2022年2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国际母语日致辞)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出现经济驱动的多向流动。普通话作为流动大潮中必要的交际工具甚至谋生工具,也作为流动目的地居民所需的交流工具,成为多数人口的普遍需求。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不但使流动人口需要以普通话获取生存发展所需的信息,也使各处本地居民需要以此获取信息。当普通话在城镇地区的推广取得空前成果的同时,各地方言则在城镇地区以空前的强度和速度在消退,当然因地区而略有差别。
2017年,网上流传一组据说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统计图表(见上图),显示若干城市不同年龄段人群熟练使用方言的比例。这一统计虽然出处不详,其所录的比例数可能不太准确,但是它反映的问题则离事实不远。
语言或方言都是一个社会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正常情况下,都能充分表述说话人想要表述的语义内容,达成交际的目的。这样的语言或方言是完整的语码系统,具有足够的语言活力。但是,目前很多人已经将方言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不仅是专业词汇,社会上很多新生事物、新现象、新概念,都在看似方言使用的场合以普通话的读音夹杂其中,甚至连带所在句子都改用普通话表述。家庭是方言最后的领地。据调查,苏州本地人家庭三代人之间交流用语,祖辈和中间辈之间交流基本用苏州话,中间辈跟小孩辈用苏州话交流的比例骤降到65.9%,比他们与上辈交流用苏州话的比例下降近30个百分点。
(选自《差别化政策是语言保护工作的迫切要务》,刘丹青,有删改)
材料三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方言在年轻人文化圈层中的声音渐淡。比如,保留了中古音韵、软糯抑扬的吴语,更多地出现在昆曲、评弹、闲话等非遗文化形式中,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2021年底,首支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述。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上线。该系列短片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新颖地加入文艺创作中,发声腔调、语音语气都透着真切,显得自然贴近,仿佛时空穿越,将观众带入历史情境中。深受年轻网民和昆曲爱好者的欢迎。
人工智能通过影像赋能苏州话,不仅希望熟悉的乡音能够激发苏州人的乡情,唤起少时的乡音记忆,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参与到方言保护中,对方言感兴趣,把方言说出来、讲起来,用苏州话讲好更多的苏州故事。
语言从来都是越用越活的。人工智能助力方言保护,不仅是让方言走近年轻人,更是通过智能语音创新方言保护形式,讲述方言故事,让语言的鲜活浸润到“网生代”喜闻乐见的视听文艺形式中来,让人工智能的科技温度激活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选自2022年5月14日《光明日报》,刘亭,有删改)
12.《姑苏琐记》系列短片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加入文艺创作中,推动方言回归。这一成功案例最适合作为材料一中哪个观点的事实依据(3分)(B)
A.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保护它是一种责任。
B.科技可以为我们保护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新的工具。
C.我们必须要警惕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
D.所有人都要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导析:B人工智能属于科技范畴,结合材料一“因为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对其加以保护是一种责任。在这方面,科技可以提供新的工具”可知,这个成功案例最适合证明“科技可以为我们保护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新的工具”。故选B。
13.造成各地方言生存危机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三则材料做简要概括。(任答三点即可)(6分)
解析:①互联网带来语言单一化的危险;②大量人口多向流动,普通话成为必要的交际工具;③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使普通话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④很多人将方言使用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⑤方言在青少年中使用比例低,面临代际传承的问题。
14.在“为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献一计”活动中,主办方收到了以下活动策略,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3分)(B)
A.借助多媒体技术,典藏苏州方言资源
B.开展网络调查,了解苏州方言使用情况
C.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苏州方言
D.编写苏州方言教材,增设方言学习课程
导析:BA、C、D三项都是保护方言的具体做法,只有B项与“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关系不大。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共10分)
怎样读书
顾颉刚
①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乐趣。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②有人读书,只随便翻翻就抛开;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是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区分书籍的轻重缓急,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
③我们读书,是要借书上的记载寻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时会疑。换句话说,要随时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析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遇到有疑惑的地方,就查一查相关资料。心中有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勤于动手,常写常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能力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成了我们研究学问的一个载体了。
④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是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左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不发达,就连经史也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
⑤其二,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其他学问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专业会议室场地租赁与设施维护合同4篇
- 2025年度水电工程结算合同样本4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城市建设纳税担保与信息化工程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合同6篇
- 2025年度美团外卖外卖员健康体检及关爱计划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环保设备贷款合同示例4篇
- 二零二五年门面房租赁权转让合同4篇
- 2024科技公司关于物联网技术研发外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美术教育机构美术教师实习指导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创业担保合同模板
- 图像识别领域自适应技术-洞察分析
- 个体户店铺租赁合同
- 礼盒业务销售方案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试题及答案(100题)
- 小学五年级英语阅读理解(带答案)
- 仁爱版初中英语单词(按字母顺序排版)
- (正式版)YS∕T 5040-2024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标准
- 小学一年级拼音天天练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考评试卷含答案(第49-56课)
- 【奥运会奖牌榜预测建模实证探析12000字(论文)】
- 保安部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