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评价卷(原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8/21/wKhkGWX9d1qAerqzAAKjtKP9rVc929.jpg)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评价卷(原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8/21/wKhkGWX9d1qAerqzAAKjtKP9rVc9292.jpg)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评价卷(原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8/21/wKhkGWX9d1qAerqzAAKjtKP9rVc9293.jpg)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评价卷(原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8/21/wKhkGWX9d1qAerqzAAKjtKP9rVc9294.jpg)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评价卷(原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8/21/wKhkGWX9d1qAerqzAAKjtKP9rVc92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评价卷(原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评价卷
(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
第一部分
(1—4题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近年南行的次数越来越多。愈发喜欢看空旷原野、月笼烟雨,看高涨的如欢呼般的莲叶liáodòu着阳光;喜欢临一条小河,听流水潺潺,看línglì的飞鸟掠过水面;喜欢那掺杂了糖般的空气,香樟、桂花、栀子、茉莉,让你(津津有味唇齿生津),让你觉得世间一切(悲苦悲哀)皆可忍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文中加点词语注音。(2分)
①liáodòu撩逗②línglì伶俐
③空旷kōnɡkuànɡ④掺杂chānzá
(2)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空缺处。(2分)
解析:唇齿生津悲苦
(3)“世”字的笔顺是:横,竖,竖,横,竖折∕竖弯,“原”字的部首是:厂。(2分)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陈代谢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名胜古迹与其佳联常能相映成趣。请你根据所学对联知识,选出填入下联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2分)(A)
上联:花雨鼓天风千里潇湘归眼底
下联:松涛连海气
A.九州日月在肩头B.杜鹃花海天下秀
C.星辉云灿小阳天D.瑞霭阳光盈九州
导析:A根据对联相关知识中的“仄起平落”,“秀”是仄声,可排除B项;根据节奏相协的原则,“千里潇湘”是偏正短语,可排除下联同位置是并列短语“星辉云灿”的C;根据“虚对虚,实对实”的词性相同原则,“千里”是数量词,“瑞霭”是形容词,可排除D项;“九州”是数量词,对“千里”,“日月”是名词,对“潇湘”,“肩头”对“眼底”。
4.小说以其鲜活的人物、跌宕的情节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为此,班级组织了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6分)
(1)你所在的小组要调查同学们课外阅读小说的情况,请你确定两个调查主题。(2分)
解析:(示例)①课外阅读小说的时间有多少;②小说阅读书目有哪些;③阅读小说的方法;④就课外阅读小说给老师和学校的建议。
(2)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你一定总结了许多有效的方法,请简要介绍。(2分)
解析:(示例)①读人物、读情节、读环境;②边读边联想;③边读边做读书笔记。
(3)你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请列举一部你最喜欢的,并写明喜欢的理由。(2分)
解析:(示例)《水浒传》。理由:《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疾恶如仇的鲁智深、足智多谋的吴用、武艺高强的武松等。
第二部分
(5—18题50分)
一、阅读下面诗词,完成5—6题。(共6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水调歌头》是一首咏月词。将美好的月色、丰富的情感以及人生哲理融入其中。上片“欲”“恐”二字表述了对是否“归去”的矛盾(纠结)心情,下片将人世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进行比照,悟出了人世的悲欢离合自古就不可避免的人生哲理。(2分)
6.这两首诗词除了表述对亲人的思念之外,还表述了不同的情绪或思考。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这两首诗词分别表述了哪些不同的情绪或思考。(4分)
解析:《水调歌头》表述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在中秋之夜,还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述了美好祝愿。
《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述了对分居两地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交代了天下因战乱而离别的情况很多,表述了对饱受战乱和颠沛流离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2分)
武恪字伯威,宣德府人。初以神童游学江南,吴澄为江西儒学副提举,荐入国学肄业。明宗在潜邸①,选恪为说书秀才。及出镇云南,恪在行。明宗欲起兵陕西,恪谏曰:“太子北行,于国有君命;于家有叔父之命。今若向京师发一箭,史官必书太子反。”左右恶恪言,乃曰:“武秀才有母在京,合遣其回。”恪遂还京师,居陋巷,教训子弟。
文宗知其名,除②秘书监典簿。秩满③,丁内艰④,再除中瑞司典簿,改汾西县尹,皆不起。人或劝之仕,恪曰:“向为亲屈,今亲已死,不复仕矣。”居数岁,会朝廷选守令,泰不华举恪为平阳沁水县尹,亦不赴。近臣又荐为授经郎恪遂阳为喑哑不就。
恪好读《周易》,每日坚坐⑤。或问他说:“先生之学,以何为本”恪答道:“以敬为本。”所著有《水云集》若干卷。其从之学者多有所成。
①潜邸: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②除:任命,授职。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④丁内艰: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⑤坚坐:久坐。
7.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近臣又荐为授经郎恪遂阳为喑哑不就
解析:近臣又荐为授经郎∕恪遂阳为喑哑∕不就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及出镇云南及:等到
(2)左右恶恪言恶:讨厌
(3)会朝廷选守令会:恰巧,适逢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恪遂还京师,居陋巷,教训子弟。
译文:武恪于是(离开太子)返回京城,居住在陋巷,教诲训导孩子们。
(2)向为亲屈,今亲已死,不复仕矣。
译文:过去为了母亲委屈自己去做官,现在母亲已逝,(我)不再做官了。
10.本文的主人公武恪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3分)
解析:①从武恪为了母亲做官,可见他是一个孝顺的人。②从太子要起兵陕西,武恪进谏劝阻,可见他是一位敢于直言劝谏之人。③从武恪居陋巷,多次有机会做官都不到任,可见他是一位不贪图荣华富贵、不慕名利、不贪恋权位的人。
参考译文:武恪字伯威,是宣德府人。开始以神童游学江南,吴澄担任江西儒学副提举,推荐(武恪)进入国学读书。明宗在潜邸时,(便)选武恪为说书秀才。等到(明宗)外出安定云南,武恪也同行。明宗想在陕西起兵,武恪进谏道:“太子往北行动,从国来说,要有君命;从家庭来说,要有叔父之命。现在如果向京师发一箭,史官必写太子造反。”(太子)身边的人对武恪的话很反感,就说:“武秀才有老母在京城,理应让他回京。”武恪于是(离开太子)返回京城,居住在陋巷里,教诲训导孩子们。
文宗知道武恪的名声,任命(他为)秘书监典簿。任期满,适逢母丧,(朝廷)再授(他)中瑞司典簿,又改任汾西县知县,(他)都不到任。有人劝他上任,武恪说:“过去为了母亲委屈自己去做官,现在母亲已逝,(我)不再做官了。”闲居几年,适逢朝廷又选地方官,泰不华便推举武恪为平阳沁水县知县,(他)也不到任。皇帝近臣又推举他为授经郎。武恪便假装自己喑哑不能说话,还是不去上任。
武恪喜欢读《周易》,每日久坐。有人问他说:“先生的学问,用什么为根本”武恪回答说:“用敬作为根本。”(他)著有《水云集》若干卷。跟着他学习的人大多有成就。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3题。(共9分)
略谈文章的结尾
①略知文章甘苦的人一定有这么一种经验:找到适当的结尾好像行路的人遇到了一处适合的休息场所,在这里他可以安心歇脚,舒舒服服地停止他的进程,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做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地方。至于这所谓“找”,当然要在计划全篇的时候做,结尾、开头和中部都得在动笔之前有了成竹,如果待临时再找,也不免有盲人骑瞎马的危险。
②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最好的结尾。归有光《项脊轩志》的补记既叙述了他的妻子与项脊轩的因缘,又说了修葺该轩的事,末了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个结尾很好,骤然看去,也只是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罢了,但是仔细吟味起来,这里头有物在人亡的感慨,有对亡妻的追忆,虽则不过一句话,可是含蓄的意义很多,所谓“余味”“余音”就指这样的情形而言。
③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起一种快感:好像登山涉水之后,重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坐定下来,得以转过头去温习一番刚才经历的山水一般。极端的例子是开头用的什么话结尾也用同样的话,如林嗣环的《口技》开头说:“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尾说“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前后同用“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用设备的简单冷落反衬口技表演的繁杂热闹,使人读罢还得凝神去想。如果只写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虽没有什么不通,然而总觉得这样还不是结束呢。
(选自夏丏尊、叶圣陶《文章讲话》,有删改)
11.结合语境,说说选文第①段中的“盲人骑瞎马”指什么。(2分)
解析:“盲人骑瞎马”指的是没有在计划全篇的时候谋划好结尾,而是写到哪里就在哪里结尾。
12.选文第③段举林嗣环《口技》中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解析:第③段列举了林嗣环《口技》中的例子是举例论证,通过列举这一实例,充分有力地证明了“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起一种快感”这一分论点,进而证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3.选文提出了最好的结尾要有“余味”“余音”。请从下面提供的两篇课文结尾中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余味”“余音”。(4分)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我的叔叔于勒》)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解析:(示例一)我选。“我们”回来的时候躲开了穷困潦倒的于勒,终于“安然脱险”,气氛不再那么紧张。可是如果恰好遇到发了财的于勒,我们一家人又会怎么选择呢结尾言简义丰,给人以回味咀嚼、沉思默想的机会。意犹未尽,有一种余味,引发读者思考。
(示例二)我选。虽然环境简陋,但是内心志趣高雅,交往之人志同道合,有什么简陋的呢运用了反问句,意犹未尽,有一种余味,引发读者思考。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共14分)
扶自行车的人
①坐在胡同口的石墩上,丁大力足足吸了三根烟。
②吸第一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七个人。吸第二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四个人。吸第三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五个人。这些人有的手插在口袋里,耳朵里塞着耳机,匆匆而去;有的呼朋引伴,彼此嘻嘻哈哈;有的心事重重,低头不语。唯一相似的是,这些人,都行色匆匆,好像谁也顾不上看一眼身边发生了什么。
③身旁的林荫路上,十几辆自行车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④北方的春天,多的不只是阳光明媚,还有风。就在刚才,大力就眼瞅着一股子风,打着旋儿从东边路口冲过来。这风像胡同里撒野的孩子,不管不顾,一路冲将过来。东头的那辆自行车在风里只侧歪了一下身子,就一头栽到了身边同伴的身上;第二辆还没纳过闷来,就直接拍到了第三辆身上;第三辆躲闪不及,直接把第四辆推倒;第四辆又带倒了第五辆……眨眼工夫,林荫路上的一趟自行车悉数倒下。最后一辆还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倒下,终于还是晃晃悠悠地趴在了正在旁边修鞋的师傅的身后,险些砸到他的后背。他是个聋哑人,身后的动静,他一点也没听到,仍然闷着头锥着手里的鞋。
⑤眼前的情景被正准备回家的大力看个正着,大力想:这要是小时候,该是多好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机会呀!
⑥小时候的丁大力为了做好人好事,和小伙伴们一天到晚在街上到处跑。扶老奶奶过马路,给老爷爷让座,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帮邻居抬水。当然,也包括扶起倒在路边的自行车。大力记忆里的小时候,到处都是争着做好人好事的小雷锋。可是今天,大力抽了三根烟,从他面前过去了十六个人,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把自行车扶起来。
⑦天色渐渐暗下来,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连修鞋师傅都准备收摊了。
⑧唉!大力失望极了:看来今天是不会有人扶自行车了。他原本只是想做个小测验:在扶不起的风潮之下,是否还有人愿意扶起自行车。
⑨修鞋师傅是在站起身子,拍打围裙上的灰土时,发现身后倒着的一大片自行车的。修鞋师傅顾不得拍打干净身上的灰土,就急匆匆地跑过去扶起第一辆自行车,然后是第二辆。大力是在修鞋师傅扶起第二辆自行车时站起身的。
⑩修鞋师傅扶第三辆自行车的时候,一个路过的中学生参与了进来。接着是一个接孩子放学的大姐,再接着是两个穿着很时尚的年轻姑娘。最后,一个拿着公文包的大哥,扶起了最后一辆自行车。
这一切,都太快了。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等大力回过神儿来的时候,路上的人已经散了,只剩下一排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自行车,还有正在收摊的修鞋师傅。
眼前的情景,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唯有丁大力懊恼不已:咋没给我留一辆呢大力开始后悔自己的测验了。为什么要去测验别人呢测验别人的结果,发现的不正是自己的犹豫吗
大力这会儿倒是盼着再来一阵风,再刮倒几辆自行车,让他也能做回好事。可偏偏这时候没有一丝风,路边也没有一辆躺倒的自行车。大力更加懊恼了。
拐进胡同口,天,已经大黑了。大力觉着心里空落落的,回家的脚步都没了精气神。突然,大力发现灯影里停着一辆黑色的自行车。大力立刻来了精神。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只是经过时,脚尖向旁边划拉了一下。
就听身后“哗啦”一声响,大力回头再看,黑色自行车就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大力倒像是很吃惊的样子,急忙忙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扶起自行车,支好。然后,在黑色自行车后座上柔柔地摸了一把,用谁也听不到的声音说了句:“对不起了!”然后,大力才咧开大嘴,嘿嘿笑着回家了。
14.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及文中丁大力的表现,完成下面表格。(4分)
情节心情(态度)
坐在胡同口看有没有人扶自行车①袖手旁观(观望)
②目睹无人扶自行车失望
看到倒地的自行车都被扶起,自己没有可扶的了③懊恼不已
④故意划拉倒一辆自行车,然后把它扶起来自我满足
15.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
身旁的林荫路上,十几辆自行车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解析:“横七竖八”是杂乱无序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自行车被风吹倒后杂乱无序地倒在林荫道上的情景。车倒而无人扶,表现了路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理。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的画线句。
修鞋师傅顾不得拍打干净身上的灰土,就急匆匆地跑过去扶起第一辆自行车,然后是第二辆。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跑”“扶起”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修鞋师傅扶车时的毫不犹豫,表现了他的淳朴和善良。
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中的画线句的理解。(3分)
测验别人的结果,发现的不正是自己的犹豫吗
解析:这是对丁大力的心理描写。丁大力通过“人心测验”既测出了路人遇事袖手旁观的冷漠心理,也测出了自己内心“扶不扶”的纠结。通过丁大力的自我剖析,揭示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修鞋师傅一样,心存善念,助人为乐,弘扬社会正能量。
17.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写出一处即可)(3分)
解析:(示例一)路人面对躺倒的自行车熟视无睹,与修鞋师傅毫不犹豫带头扶自行车形成对比,突出了修鞋师傅的善良淳朴,赞扬了像修鞋师傅一样毫不犹豫做好事的人。
(示例二)路人面对躺倒的自行车熟视无睹,与多年前“小雷锋”们争着做好事形成对比,表述了对现在人们的自私、冷漠的批评。(言之成理即可)
五、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第18题。(共9分)
18.金圣叹点评《水浒传》说:“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请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小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9分)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到:“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解析:(示例)①鲁达面对恶人郑屠的讨饶,“喝道”和“又只一拳”便打得郑屠动弹不得。从其语言、动作描写可见其惩恶之心切,用力之威猛,直率坦荡、疾恶如仇的英雄形象立于眼前。
②当发现郑屠面皮变色时,鲁达“寻思”后果严重,但并未慌乱,而是“假意”大骂,让众人以为郑屠“诈死”,为自己赢得了脱身时间。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显出其遇事冷静、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③郑屠被打后“讨饶”“挺在地下”的描写,不仅将恶人欺软怕硬、外强中干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也从侧面衬托了鲁达的力大拳重、武艺高强,让读者忍不住为鲁达拍案叫好。
第三部分
(19题50分)
19.作文。(50分)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站在青春的门口,你有怎样的思考,又有怎样的展望勤奋,合作,实干,创造……你将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青春的画卷。
请以《我用绘青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表述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解析:略。
.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评价卷原卷版
(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
第一部分
(1—4题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近年南行的次数越来越多。愈发喜欢看空旷原野、月笼烟雨,看高涨的如欢呼般的莲叶liáodòu着阳光;喜欢临一条小河,听流水潺潺,看línglì的飞鸟掠过水面;喜欢那掺杂了糖般的空气,香樟、桂花、栀子、茉莉,让你(津津有味唇齿生津),让你觉得世间一切(悲苦悲哀)皆可忍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文中加点词语注音。(2分)
①liáodòu②línglì
③空旷④掺杂
(2)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空缺处。(2分)
(3)“世”字的笔顺是:,“原”字的部首是:。(2分)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2)朝而往,暮而归,,。(欧阳修《醉翁亭记》)
(3)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陈代谢哲理的诗句是:,。
3.名胜古迹与其佳联常能相映成趣。请你根据所学对联知识,选出填入下联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2分)()
上联:花雨鼓天风千里潇湘归眼底
下联:松涛连海气
A.九州日月在肩头B.杜鹃花海天下秀
C.星辉云灿小阳天D.瑞霭阳光盈九州
4.小说以其鲜活的人物、跌宕的情节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为此,班级组织了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6分)
(1)你所在的小组要调查同学们课外阅读小说的情况,请你确定两个调查主题。(2分)
(2)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你一定总结了许多有效的方法,请简要介绍。(2分)
(3)你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请列举一部你最喜欢的,并写明喜欢的理由。(2分)
第二部分
(5—18题50分)
一、阅读下面诗词,完成5—6题。(共6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水调歌头》是一首咏月词。将美好的月色、丰富的情感以及人生哲理融入其中。上片“欲”“恐”二字表述了对是否“归去”的心情,下片将人世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进行比照,悟出了的人生哲理。(2分)
6.这两首诗词除了表述对亲人的思念之外,还表述了不同的情绪或思考。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这两首诗词分别表述了哪些不同的情绪或思考。(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2分)
武恪字伯威,宣德府人。初以神童游学江南,吴澄为江西儒学副提举,荐入国学肄业。明宗在潜邸①,选恪为说书秀才。及出镇云南,恪在行。明宗欲起兵陕西,恪谏曰:“太子北行,于国有君命;于家有叔父之命。今若向京师发一箭,史官必书太子反。”左右恶恪言,乃曰:“武秀才有母在京,合遣其回。”恪遂还京师,居陋巷,教训子弟。
文宗知其名,除②秘书监典簿。秩满③,丁内艰④,再除中瑞司典簿,改汾西县尹,皆不起。人或劝之仕,恪曰:“向为亲屈,今亲已死,不复仕矣。”居数岁,会朝廷选守令,泰不华举恪为平阳沁水县尹,亦不赴。近臣又荐为授经郎恪遂阳为喑哑不就。
恪好读《周易》,每日坚坐⑤。或问他说:“先生之学,以何为本”恪答道:“以敬为本。”所著有《水云集》若干卷。其从之学者多有所成。
①潜邸: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②除:任命,授职。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④丁内艰: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⑤坚坐:久坐。
7.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近臣又荐为授经郎恪遂阳为喑哑不就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及出镇云南及:
(2)左右恶恪言恶:
(3)会朝廷选守令会: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恪遂还京师,居陋巷,教训子弟。
译文:
(2)向为亲屈,今亲已死,不复仕矣。
译文:
10.本文的主人公武恪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3题。(共9分)
略谈文章的结尾
①略知文章甘苦的人一定有这么一种经验:找到适当的结尾好像行路的人遇到了一处适合的休息场所,在这里他可以安心歇脚,舒舒服服地停止他的进程,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做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地方。至于这所谓“找”,当然要在计划全篇的时候做,结尾、开头和中部都得在动笔之前有了成竹,如果待临时再找,也不免有盲人骑瞎马的危险。
②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最好的结尾。归有光《项脊轩志》的补记既叙述了他的妻子与项脊轩的因缘,又说了修葺该轩的事,末了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个结尾很好,骤然看去,也只是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罢了,但是仔细吟味起来,这里头有物在人亡的感慨,有对亡妻的追忆,虽则不过一句话,可是含蓄的意义很多,所谓“余味”“余音”就指这样的情形而言。
③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起一种快感:好像登山涉水之后,重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坐定下来,得以转过头去温习一番刚才经历的山水一般。极端的例子是开头用的什么话结尾也用同样的话,如林嗣环的《口技》开头说:“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尾说“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前后同用“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用设备的简单冷落反衬口技表演的繁杂热闹,使人读罢还得凝神去想。如果只写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虽没有什么不通,然而总觉得这样还不是结束呢。
(选自夏丏尊、叶圣陶《文章讲话》,有删改)
11.结合语境,说说选文第①段中的“盲人骑瞎马”指什么。(2分)
12.选文第③段举林嗣环《口技》中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13.选文提出了最好的结尾要有“余味”“余音”。请从下面提供的两篇课文结尾中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余味”“余音”。(4分)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我的叔叔于勒》)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共14分)
扶自行车的人
①坐在胡同口的石墩上,丁大力足足吸了三根烟。
②吸第一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七个人。吸第二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四个人。吸第三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五个人。这些人有的手插在口袋里,耳朵里塞着耳机,匆匆而去;有的呼朋引伴,彼此嘻嘻哈哈;有的心事重重,低头不语。唯一相似的是,这些人,都行色匆匆,好像谁也顾不上看一眼身边发生了什么。
③身旁的林荫路上,十几辆自行车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④北方的春天,多的不只是阳光明媚,还有风。就在刚才,大力就眼瞅着一股子风,打着旋儿从东边路口冲过来。这风像胡同里撒野的孩子,不管不顾,一路冲将过来。东头的那辆自行车在风里只侧歪了一下身子,就一头栽到了身边同伴的身上;第二辆还没纳过闷来,就直接拍到了第三辆身上;第三辆躲闪不及,直接把第四辆推倒;第四辆又带倒了第五辆……眨眼工夫,林荫路上的一趟自行车悉数倒下。最后一辆还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倒下,终于还是晃晃悠悠地趴在了正在旁边修鞋的师傅的身后,险些砸到他的后背。他是个聋哑人,身后的动静,他一点也没听到,仍然闷着头锥着手里的鞋。
⑤眼前的情景被正准备回家的大力看个正着,大力想:这要是小时候,该是多好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机会呀!
⑥小时候的丁大力为了做好人好事,和小伙伴们一天到晚在街上到处跑。扶老奶奶过马路,给老爷爷让座,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帮邻居抬水。当然,也包括扶起倒在路边的自行车。大力记忆里的小时候,到处都是争着做好人好事的小雷锋。可是今天,大力抽了三根烟,从他面前过去了十六个人,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把自行车扶起来。
⑦天色渐渐暗下来,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连修鞋师傅都准备收摊了。
⑧唉!大力失望极了:看来今天是不会有人扶自行车了。他原本只是想做个小测验:在扶不起的风潮之下,是否还有人愿意扶起自行车。
⑨修鞋师傅是在站起身子,拍打围裙上的灰土时,发现身后倒着的一大片自行车的。修鞋师傅顾不得拍打干净身上的灰土,就急匆匆地跑过去扶起第一辆自行车,然后是第二辆。大力是在修鞋师傅扶起第二辆自行车时站起身的。
⑩修鞋师傅扶第三辆自行车的时候,一个路过的中学生参与了进来。接着是一个接孩子放学的大姐,再接着是两个穿着很时尚的年轻姑娘。最后,一个拿着公文包的大哥,扶起了最后一辆自行车。
这一切,都太快了。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等大力回过神儿来的时候,路上的人已经散了,只剩下一排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自行车,还有正在收摊的修鞋师傅。
眼前的情景,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唯有丁大力懊恼不已:咋没给我留一辆呢大力开始后悔自己的测验了。为什么要去测验别人呢测验别人的结果,发现的不正是自己的犹豫吗
大力这会儿倒是盼着再来一阵风,再刮倒几辆自行车,让他也能做回好事。可偏偏这时候没有一丝风,路边也没有一辆躺倒的自行车。大力更加懊恼了。
拐进胡同口,天,已经大黑了。大力觉着心里空落落的,回家的脚步都没了精气神。突然,大力发现灯影里停着一辆黑色的自行车。大力立刻来了精神。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只是经过时,脚尖向旁边划拉了一下。
就听身后“哗啦”一声响,大力回头再看,黑色自行车就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大力倒像是很吃惊的样子,急忙忙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扶起自行车,支好。然后,在黑色自行车后座上柔柔地摸了一把,用谁也听不到的声音说了句:“对不起了!”然后,大力才咧开大嘴,嘿嘿笑着回家了。
14.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及文中丁大力的表现,完成下面表格。(4分)
情节心情(态度)
坐在胡同口看有没有人扶自行车①
②失望
看到倒地的自行车都被扶起,自己没有可扶的了③
④自我满足
15.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
身旁的林荫路上,十几辆自行车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的画线句。
修鞋师傅顾不得拍打干净身上的灰土,就急匆匆地跑过去扶起第一辆自行车,然后是第二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修订劳务合同范本
- 上海职工劳务合同范本
- 全屋收纳合同范本
- 企业招标采购合同范本
- 买房商业货款合同范本
- 航空业职业卫生培训与安全管理计划
- 2025年度企业办公设备批量采购预付款合同范本
- 跆拳道学校装修延期合同
- 个人劳务发票 合同范例
- 代卖药品合同范本
- 2024-2025年第二学期团委工作计划(二)
- 骆驼养殖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设计方案
- 物理-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知识产权共享及收益分成合作协议3篇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专项复习大全272
-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及施工方案
-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单元3 幼儿园的开办与管理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
- 2024年09月2024渤海银行天津滨海新区分行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低血糖的急救诊断和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