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课程标准_第1页
《计算机应用》课程标准_第2页
《计算机应用》课程标准_第3页
《计算机应用》课程标准_第4页
《计算机应用》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要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应用A英文:computerapplication课程代码52452149课程学分3课程学时共5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26学时课程类别通识教育:R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一般课程£拓展专业课程专业教育:£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课程性质R必修£选修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开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教学方式R面授R实验R实践R网络£研讨£其他___________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高职三年制学生开的计算机应用公共基础课。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互联网信息素养为核心,不仅仅注重计算机基础技能培养,重点培养互联网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上选取既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同时突出职业性、最新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培养目标上实现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到“应用能力和意识”的转换。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文化、Office2013、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搜索引擎、互联网信息安全素养、移动互联应用。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网络基础知识;2.了解互联网发展历史;3.了解互联网思维方式;4.互联网信息安全意识;5.掌握应用办公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6.能运用移动互联网应用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二)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信息安全素养防护手段;2.熟练使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应用解决问题;3.熟练掌握Office2013技术技巧;4.掌握常用移动应用软件使用;(二)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信念;2.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和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表达沟通能力;4.培养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标准意识、规范意识;5.培养学生跟踪新技术和创新设计能力。四、课程设计课程培养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互联网思维、数字化创新与发展、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内容包含计算机文化、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信息检索、互联网思维等内容。课程坚持以需求驱动、项目化课程设计理念组织编写,每部分由引例和案例构成,引例讲解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及技能;应用案例是面向需求的,使学习者能够应用引例学习的技能,独立完成应用案例。案例分解成若干个“由简入繁、从易到难”的递进式任务,每个案例都有精心设计的核心问题,教师对案例的背景知识和实际需求进行详细地讲解和分析,逐层剥离引出核心问题,在对围绕问题解决方案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解析的基础上,将其细分为不同的模块或者说子任务,再通过知识点解析、任务分析、操作实现和总结与提高等步骤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拓宽地实现整个案例。依托丰富的立体化、多样化课程资源和智能化测评系统,从而形成模块化、递进式自主学习内容体系。项目化设计理念下课程内容概览如图1所示:图1项目化设计理念下课程内容概览五、教学内容及要求序号单元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作业案例知识点1计算机文化思政点:华为、腾讯和小米等公司的创业史,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强国的信念1、名人传2、冯诺依曼体系3、网络故障诊断1、计算机文化历史2、计算机基础知识3、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基础知识32互联网信息安全素养思政点:网络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增强应用网络的安全意识1、网络嗅探;2、网络钓鱼;3、Wifi蹭网;4、恶意广告;1、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现状;2、互联网信息素养基础知识;3、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及其防范;33Word应用思政点:通过搜集资料完成“神州十二宣传海报”、“推进改革开放”等思政主题的海报,了解我国航天视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1、制作个人风采文档;2、制作专题讲座宣传单;3、制作佳片欣赏文档;1、Word的基本操作和排版的基础技能;2、图文混排;3、长文档的排版;9作业14Excel数据处理思政点:通过联盟1号航天飞机失事故事,引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认真敬业的精神1、公司年会报表设计2、家庭装修数据处理3、公司销售数据分析1、表格格式的基本设置2、基本函数的使用3、数据分析与数据透视表4、数据的图表化展示9作业25PowerPoint基础思政点:PPT大师秋叶的事迹,估计同学们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1、古典诗词欣赏2、PPT动画制作1、PPT基本操作和排版的基础技能;2、母版的高级应用;3、动画应用;6作业36期中测试上机测试(office部分)3课堂7移动互联应用思政点:通过分析西藏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进一步了解西藏对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性。1、“阿里之行”摄影后期处理。2、“屋脊上的屋脊”微页1、图片处理基础知识与流程;2、微页面的制作方法和基础知识;3、基于MAKA的微页面制作;68综合作业演示及课堂讨论演示学生综合作业,开展课堂讨论和课程总结。39MOOC学习网上学习MOOC内容以及测试10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独创“练→讲→析→做→测”的混合教学五步法:(1)练:课前根据“MOOC”平台自主学习和练习相关预备知识点;(2)讲:课中教师根据“MOOC”平台针对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及重点难点集中讲授,学生采用跟随练习、互相讨论、小组互助和小组PK等方式掌握预备知识点;(3)析:教师针对案例提出综合分析解决方案;(4)做:学生自主完成或者组内互助方式完成整个案例,教师负责答疑解惑;(5)测:课后学生通过“MOOC”平台和“在线作业系统”进行客观题、操作题测试、复习和巩固。2.任务驱动法。案例划分成由简入繁、递进式任务,因此在混合教学五步法中“做”环节,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法,做中学、做中教,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实施分层次教学。3.小组教学法。混合教学五步法“做”环节大量采用小组教学法,采用组内互助或组间方式交流,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共同计分,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七、教学条件(一)教学团队本课程负责人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并建立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每40人的标准班配备1名任课教师。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信息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半年以上企业行业相关经历,具有计算机相关产品开发工作经历或双师资格优先。兼职教师应具有信息类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企业行业相关经历,具有计算机相关产品开发工作经历并能应用于教学。目前,本课程负责人肖正兴副教授具有15年职业院校教龄,曾参与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门,主持高职计算机公共课“计算机应用”MOOC课程和“人工智能应用”MOOC课程,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编出版《人工智能应用基础》新形态一体化教材1部,主编出版《人工智能技术导论》教材1部。本课程教学团队共21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硕士以上学历21人,双师型教师8人。(二)教学设施1.硬件资源网络化多媒体计算机实训室,配备Pentium以上PC、局域网。2.软件资源Windows7以上系统、chrome浏览器、office2013、互联网信息安全软件、VM虚拟机等应用软件和期末考试系统。(三)教学资源1.数字教学资源本课程开设了MOOC、SPOC和在线作业系统,数字教学资源完全支持教学内容。2.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计算机与网络基础教研室编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3.参考书1.《计算机应用基础》(第3版),许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2.《计算机应用基础》,江学峰主编,2014年7月,水利水电出版社。3.《计算机应用基础》,周晓宏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4.《计算机应用基础》,袁爱娥等主编,铁道出版社,2013年7月。八、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总成绩构成如下:1.总成绩=MOOC学习(10分)+课堂环节(5分)+作业(30分)+考试(55分)作业(30分)=平时作业(15分)+综合作业(15分)考试(55分)=期中测试(5分)+期末考试成绩(50分)。2.MOOC学习(10分):独立、自主完成MOOC课程;(1到19周)MOOC学习设置三档成绩:(1)合格:课程总成绩满足≥60分,且<85分;(8分)。(2)优秀:课程总成绩满足≥85分,且≤100分;(10分)。(3)小于60分者(0分)。体现的是MOOC上的资源的学习情况、小测验(客观选择题),主要从小测验完成情况、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长,其中学习进度是体现任务点完成情况;学习时长是学习的时间长短。3.课堂环节(5分):反映的是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包括考勤、参与度、课堂表现分、测验平均分和小组任务。4.平时作业(15分):采用AI通识平台和实操客户端完成,包括3次课后作业。作业=(作业1+作业2+作业3)/3*0.15作业1:Unit2作业—寓言故事(wordA)、Unit2作业—水果分类(wordB)100分作业2:Unit3作业—保险业绩统计表(excelA)、Unit3作业—消费指数调查结果(excel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