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如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2.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作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两大文献,其共同点不包括A.都推动了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B.都体现了反对压迫,争取自由、民主C.都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D.都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基于出身的不平等3.以下选项,材料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距今(2019年)4500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了陶纺轮当时我我国已有纺织手工业B北京平谷商代遗址出土了铁刃铜钺我国从商代开始掌握冶铁技术C春秋初年,楚国在吞灭的小国设县郡县制度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D战国时期,晋国用铁来铸刑鼎,刻录刑法鼎在战国时期开始成为礼器A.AB.BC.CD.D4.“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该观点意在强调A.以契约来限制官吏职权 B.官吏行使权力需受人民监督C.人民有权随时撤换官吏 D.个人意志可凌驾于公权之上5.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农民路过公社大门时,发现“向阳人民公社”的牌子摘掉了,已经换成了“向阳乡人民政府”的新牌子。但换牌很低调,广汉县委规定“不准登报、不准广播、不准宣传”。它反映出当时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试点 B.中央做出撤销人民公社决定C.人们对改革开放仍心存顾虑 D.“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6.下边地图最恰当的名称是A.佛教早期域外传播图 B.伊斯兰教域外传播图C.儒家文化早期传播图 D.唐代丝绸之路路线图7.《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 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 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8.20世纪60年代,针对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卡尔·多伊奇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随着两极向多极转变,战争的次数可望减少,形势更为稳定。而以肯尼思·华尔兹为首的一些学者则认为,两极体系比多极体系更为稳定。据此可知,这两种认识A.体现了美苏对峙与世界力量中心增多的国际格局B.都明确指出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是消除战争动荡C.说明第三世界成为制约美苏两极的重要政治力量D.使未来世界政治格局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9.史学家傅斯年说:“我们存而不补,这是我们对于材料的态度;我们证而不疏,这是我们处理材料的手段。材料之内使他发现无遗,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他的观点是A.不应该补全材料 B.不应该解释史料C.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 D.应坚持过去之说10.从图一(汉郡国并行图)到图二(元行省分布图)的变化,最能够反映出:A.郡县制仍然是地方一级制度 B.地方势力是中央集权的隐患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11.11世纪前后,西欧封建制度渐次形成,依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①②应该是()A.封建等级;分裂割据 B.君主等级;民族国家C.城市自治;君主专制 D.君主专制;封建割据12.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A.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B.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C.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D.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代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明太祖与明成祖的创制时期,即明人所称“二祖之制”时期;二是明仁宗至明武宗的守成和腐败时期;三是嘉靖至万历初年的变革自救时期;四是张居正死后至崇祯自杀的失控衰败时期。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嘉靖革新”这一概念,并认为这是明代在第三阶段的核心变革时期。作为藩王入即皇位的世宗,要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树立自己的新形象,就必须进行变革,清除积弊。作为张璁、桂萼等新进之臣,也只有像议大礼那样协助世宗,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效地打击旧势力,确保政局的稳定。嘉靖革新的内容主要有:整肃科举;倡行三途并用,以激励士气;整顿学政;打破重内轻外的观念;整饬言路;清除翰林院积弊;裁革冗滥;限革庄田;推行一条鞭法;正视哈密问题,以解除边疆危机。张居正是一位相对务实的明代阁臣,效法祖制是其政治行为的显著特征。但他所效法的不仅仅是明太祖和明成祖,而是远法“二祖”,近效世宗,而全力效法嘉靖前期堪称张居正法祖的核心内容。他将嘉靖前期世宗与张璁等人的革新措施奉为“皇祖之制”而加以效法,形成了其革新思想的鲜明特色。——摘编自田澍《嘉靖革新的历史定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嘉靖革新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嘉靖革新的意义。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决狱是西汉董仲舒首先提出来的一种判决模式,他认为在法律无明确规定时,可用《春秋》等六经中的思想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此外,审判除了应根据案件的事实外,还应重视追究犯罪人的动机来断案,即所谓“原心定罪”。与此有关的断狱案例被汇编成十卷的《春秋决事比》,该书中有案例如下:女子甲嫁渔民乙,乙出海遇风暴,船破身亡死不见尸。后,女子甲在其父母的建议下,改嫁他人。按秦朝以来的法律规定,夫死未葬不许改嫁。否则就是私嫁。律当弃市。董仲舒则根据《春秋》之义认为:夫死无男(无子女)有更嫁之道,且甲尊从母命所嫁,并无淫行之心,故而“无罪名,不当坐”。——摘编自杨健康、黃震《春秋决狱及其现代价值》等材料二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财物)应宣誓充作‘牺牲’,奉献于神”。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处死以祭谷神。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不发达的状况深刻地影响了古罗马刑法中公犯与私犯的规定,以至造成两者的失衡。——摘编自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评价与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判决女子甲无罪的依据,并分析其“春秋决狱”反映的汉代法律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法蕴涵的法制理念。(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春秋决狱”与罗马法所形成的法治文化产生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甲骨文与后来的汉字之间的传承性和连续性,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甲骨文对中国汉字的影响,故选B;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汉字的书写系统基本沿袭了甲骨文,排除C;甲骨文主要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西周流行的金文和东周时期的篆字都是在甲骨文基础上的演进,故甲骨文不能作为研究整个先秦时期的主要的文字载体,排除D。故选B。2、C【解析】

试题分析:A项正确,两部文献都成为了各自革命的指导思想;B项正确,二者都明确的提出了自由、平等、反对压迫、天赋人权等内容。C项错误,美国的《独立宣言》能够体现反对殖民压迫的内容,但是法国的《人权宣言》无法体现,符合题意。D项正确,两部文献都是维护的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的财产的基础上的。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比较【详解】3、A【解析】

据所学可知,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等器物,可见,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A正确;据所学可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B结论错误;据所学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但秦朝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C结论错误;鼎在商朝时期已成为礼器,故D结论错误。4、B【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说”,即官吏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也要接受人民的监督,B正确;材料强调“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故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官吏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也可以撤换,C说法片面;D与材料无关。5、C【解析】

“向阳人民公社”换成“向阳乡人民政府”说明改革的发生,但是换牌的过程低调体现出当时人们对改革开放仍心存怀疑,有所顾虑,C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试点是安徽凤阳的小岗村,A错误;中央做出撤销人民公社决定是1983年,B错误;“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是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D错误。6、A【解析】

该图中反映的是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向东亚、东南亚、西亚等地传播,A正确;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与材料不符,B错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与材料不符,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佛教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外传路线,不能断定时唐代,故D错误。7、A【解析】

据材料“…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可知,郡县制制度下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民众是被管理者而非参与者,故A符合题意;据材料没有涉及“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B、C、D错误。8、A【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材料主要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对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认识,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故B项说法错误;第三世界是助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与第二种观点矛盾,故C项说法错误;题中只是学者的个人观点,属于学术争鸣问题,故D项的描述与材料中反映的内容不符,错误。9、C【解析】

材料“我们存而不补,这是我们对于材料的态度;我们证而不疏,这是我们处理材料的手段。材料之内使他发现无遗,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强调的是论从史出的观点,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故C项正确。10、C【解析】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图二的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元朝时期郡县不是地方一级制度,排除A;图片二的信息不能说明地方势力是中央集权的隐患,排除B;中央与地方一直存在矛盾,并没有消除,排除D。故选C。11、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中世纪的西欧通过采邑改革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采邑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的权力日益强大,王国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故本题应选A项。12、D【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可知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的思想,故D正确。A不对,属于孟德斯鸠的主张;B不对,属于康德的主张;C不对,属于伏尔泰的主张。考点:本题考查启蒙思想。点评:注意启蒙思想家各自主张的侧重点。1.伏尔泰《哲学通信》反对君主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3.卢梭《社会契约论》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主张民主共和制。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主张尊重他人;强调言论自由。【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特殊皇位更迭形成了全新的君臣关系,使革新具有可靠的政治保障;新君新臣都有充分的自信和强烈的变革意识;革新内容广泛;革新的效果明显。(2)意义:部分实现了嘉靖帝的政治抱负,有效地打击旧势力,确保政局的稳定;确立了全新的人事格局,避免了历史上新旧党争所导致的政局混乱,最大限度地扫除明代百余年来的积弊,激发统治阶层的活力;直接影响到后世的张居正改革等。【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作为藩王入即皇位的世宗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树立自己的新形象……作为张璁、桂萼等新进之臣,也只有像议大礼那样协助世宗,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效地打击旧势力,确保政局的稳定。嘉靖革新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特殊皇位更迭、君臣关系、政治保障、变革意识、革新内容和效果等方面概括明代嘉靖革新的特点。(2)意义,根据材料“整肃科举;倡行三途并用……清除翰林院积弊;裁革冗滥;限革庄田;推行一条鞭法……全力效法嘉靖前期堪称张居正法祖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抱负、打击旧势力、政治人事格局、扫除积弊、影响张居正改革等方面简析明代嘉靖革新的意义。14、(1)依据:依据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无淫行之心的动机。趋势:法律儒家化、伦理化;不断宽松简化,纠正秦朝以来严刑峻法的趋势。(2)罗马法法制理念:体现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