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3.12

一、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如礼何?(《论语.》)

(2)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

(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组

2.按要求选择

(1)面对游览的大山,表达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赞叹,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o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C.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D.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剧本需要各种各样的戏剧冲突,,,。,,剧本中需要有深刻的主题思想,而主题

思想也应该寓于动作的发展之中。

①都应通过因果相承的动作直观的展现出来

②剧本需要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形象

③需要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④而动作正是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

⑤但无论是戏剧冲突还是戏剧情节

A.⑤①③②④B.③⑤①②④C.⑤①④②③D.③⑤②④①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括号内的声音:一种网络汉语修辞的潜能

王东杰

①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二0二0年八月九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微博账号“东风

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递一一招(征)人(兵)啦!

②这份文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最后一行采用的特殊的修辞方式。而澎湃新闻在结语处采用了同样

的手法:看了这么硬(tu)核(wei)的宣传你还在等什么?

③这是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修辞方式,括号内外的几个字或拼音连起来,分别构成两个不同的

单词或短语。它们放入句中都可以念得顺,但意思完全相异。

④有人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注音心声体”。“注音”指的就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

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大部分情况下,括号外的表述都更加“官方”、正式,但括号内所要表达的,

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所谓“招人”,其实是“征兵”;表面上夸奖对方“硬核”,实际却是说其“土

味”。它可以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对比与复合,一个是由汉字承载的公开而“正式”的文本,一个是放

在括号里的“半遮半闭”的文本。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在隐藏信息的同时,又故意将破解其秘密的线索

展示给读者,逗引读者去揭开更深层的真相。隐藏与指点一一它同时召唤出两个相反的行动。

⑤“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但一般的委婉语意在对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加以修饰、润色,使其

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坦率、咄咄逼人。“注音心声体”却恰好与之相反,其目的是“欲”盖而弥彰:“盖”

只是手段,其最终目标还是“彰”。它将我们在生活中彼此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公然摆上台面,同时又

假装是“不小心”泄露的一一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成了“不”盖而弥彰。

1

⑥单从修辞的角度看,“注音心声体”主要是为了造成一种幽默效果。它产生于互联网,是一种年轻人的

文化,因此也天然带有一种活泼和俏皮的感觉。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有趣的对比,那就是巴赫金笔下的“狂

欢节”。从某种意义上看,“注音心声体”和“狂欢节”不无相似:它们都是由“民间”发动的,表达了

“人民大众”对于“主流”秩序的疏离乃至颠覆。而且,它们都是通过冷嘲热讽或插科打浑的方式来实现

自己的目标的,但这两者在精神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狂欢节”不同,“注音心声体”所要凸显的是

一种清醒,而非沉醉的狂迷,它是个体的或个体之间的交流,而非群体性的耽溺。

⑦相对于“狂欢节”那种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注音心声体”来自更为日常的社会互动情境。发

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很清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之中。但他又不肯全情投入,而是维持了与现实

之间应有的距离一一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冷眼旁观乃至点破现实“合理性”中的虚伪和漏洞的权利。可

是,他也不会采用“狂欢节”那种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态度去否定现实。与其说它在批判,不如说

它在调侃、揶揄。与巴赫金“狂欢节”精神不同的另一方面是,“注音心声体”一般不会刻意使用粗话和

怪诞、恶心的形象,即使是括号内的语言,它采用的也是“正常”的、可以被公众接受的表达。

⑧“注音心声体”诞生于互联网,与这种发言环境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里既是各种语言现象的催

生地和实验室,又较实体性的人际社会更为宽松和自由。网络为发言者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给了他们将

“潜台词”公开化的勇气。实际上,言语行为所依赖的社会共识的存在,不仅为“注音心声体”的诞生带

来了可能,也为它释放其政治潜能提供了保障。近些年来,“注音心声体”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民间”专

属的修辞手段,也得到官方的采纳一一好比是国王也可以在“狂欢节”中“与民同乐”一样。

⑨同一种修辞形式,可以得到不同社会力量的青睐和使用,自然表明了语言首先还是一种交流工具,具有

价值中立性。然而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是从特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因此也难免会受到其使用环境的影响,

而社会环境自有其无法摆脱的伦理向度。这既体现为人们说了什么,也体现为他们怎样说。不同的语言表

述形式和运用方式,内嵌着人们观察世界和人生的不同视角。因此,哪怕只是对现象的单纯“描写”,也

不可避免地会关联到某种特定的价值导向,说到“注音心声体”,这至少意味着,我们要维持好括号内的

声音,使其被更多的人听到,然后再去努力修正括号外的那个世界。

(选自《读书》2021年第1期,有删改)

3.第⑤段中的“‘不‘盖而弥彰”在文中是指o

4.下列选项中,对“注音心声体”的“潜能”,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修辞润色,使其表意温和,半遮半闭中揭示真相而不令人反感。

B.通过插科打浑,达到幽默的效果,使个体之间的交流得以轻松进行。

C.清醒地点破现实生活中某些不太合理之处,委婉地引起修正的注意。

D.为官方发声,借此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价值导向作用。

5.作者将“注音心声体”与“狂欢节”进行对比,除“方式”的比较外,还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对比?请简

要分析。

6.概述本文的行文思路。

7.张亮同学准备了一些材料,想选择其中一则作为例子来佐证第⑨段画线句的观点,你认为哪一则最合适?

请向他推荐并说明理由。

A.才(hao)华(wu)横(jie)溢(cao)的你们帮着想个别致的名字吧!

B.当遇到老人摔倒时,我们要勇(huan)于(xing)扶(liang)起(zhi)他们。

C.在菜场,他常常会友(wei)好(suo)地对卖菜老大妈笑笑,卖个萌,以便宜的价格买到新鲜的蔬菜。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藏在草间

耿立

①乡村是藏在草里的。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不管我从外回来,是在什么时候,也不管时令节

气,一踏上木镇的泥土,鼻子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

2

②黄昏牛羊回圈,你看到它们的毛发上或皱褶里,不是草籽,就是苍耳子的那种带刺的颗粒,草是不用播

种的。农人和它们的关系一直复杂,草们要做牛羊的饲料,要做房屋的顶盖,但它们与农人亲昵。父亲常

说: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

③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那也是乡村自己不了解的。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人们对庄稼多

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比如牛,比如羊,这是低一个档

次的,因这,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

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但是一场雨后,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

草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冬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它们在雨水

的搀扶下,都站立了。

④有时我就乱想,草是农人的兄弟吧。它们都来自泥土,终归于泥土。它们像与泥土和农人有合约,庄稼

占据多少地方,草占据多少地方,草总是先长出迎接庄稼,然后相伴着走一程,实在闹矛盾了,农人就批

评草们的霸道,开始用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镰刀、铲子和手。但我说草们在这些工具下不是牺牲,

而是另有任用,到了牛羊的胃里,在牛羊反刍的时候,牛羊感恩的就是给他们温饱与生命的草们。

⑤父亲的肩上四季有一个杞柳编的粪箕子,那里总是一些草或者干柴,喂养生灵或烧火。父亲中风后恢复

的不是十分理想,但还是没有把自己的一亩地交出去,他说,这地就是一个根,空闲的时候到地里走一走,

听听庄稼的拔节,即使不干活,蹲在地头弯腰拽几把草,也比坐在床上好。我知道这一亩地对父亲来说,

七分种草三分种庄稼,那是给自己、给鸟儿、给牛羊留的口粮,父亲算的很清楚。

⑥秋季我回木镇的时候,发现父亲背着一粪箕子草,手里拄着木棍,后面是母亲给父亲拿着衣服,一对老

夫妇走在远处开始升起的炊烟里。秋深了,父亲的头发被节气赶白了,腰被节气赶弯了,牙齿也被节气赶

掉了,像霜降到来,草们一下就咽气了,这由不得你自己,该走时就要走,没有商量,也没有挪移。

⑦但我知道父亲对草的感情,这使我想起一桩往事,那是在饥饿的生产队时代,我随着父亲看生产队刚刨

出的地瓜。远处是割掉头的谷子地,秸秆如哨兵呆立,还有一个稻草人,头戴一顶破草帽,拿木棍的手里

捏着一块红布,褪色得发白,那是吓唬鸟雀的,如今历史使命完成,就孤零零地呆在田野,等霜降把他的

头染白,然后等明年重来值班。父亲卷了纸烟,用牙龈处残留的饭渣粘好卷烟的开口,闭着眼,划了火柴,

猛地吸了一口,好像疲倦的土地一样,开始享受收成后的安逸。蓦地,父亲拍拍我的肩,把卷烟放在我手

里,悄悄地说:“吸一口。”我诧异地望着父亲,父亲诡秘地笑笑,指指草人。我也笑起来,拿起卷烟,

跑到谷子地,把卷烟放在草人的口里。

⑧秋天来后,那亩地里的草开始在风中东倒西斜,再也挺不直,斜向有许多墓莹的木镇的坟地。木镇有许

多家族的坟莹,在阳间,大家聚族而居,死后也叔叔大爷爷爷奶奶的辈分不乱。但草是一视同仁,该绿的

时候绿,该黄的时候黄,往往有人给添土的坟莹,那上面草就少些,每年的清明,后人把草芽拔去,七月

十五把开始结籽的老草拔去。如果墓草覆盖了整个坟莹,那就是这家的人最后没有抗拒过草,不在土地上

繁衍了。

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比谁久远?只有土地知道。人走了,有时在地上堆一杯土,草也许笑话呢,那

土最终被草统属,我听到了草在草间的咯咯坏笑,毕竟笑在最后的是它们啊。

(有删改)

8.第⑥段画线部分连用三个“赶”字,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9.根据本文内容分析标题“藏在草间”的意蕴。

10.分析第⑦段所写的往事回忆在文中的作用。

11.耿立在其散文集《藏在草间》的《自序》中说:“人们需要诗意,但这样的诗意应该不是有意的虚饰。

对土地见皮见骨的描写,那也是一种苍凉的诗意。”你认为本文具有这样的“诗意”吗?请结合文中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老子》四章

3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

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O

(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

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

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

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12.《老子》,又名。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自矜者不长②其脆易泮

③强行者有志④常于几成而败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车之用/剖之以为瓢

B.我世世为济澹统/吾为其无用而剖之

C.始于足下/常于几成而败之

D.自见者不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15.翻译句子。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16.学者柳诒征指出:“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请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并用此来分析

《老子》第十一章中所体现的“对待之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观八骏图说

[唐]柳宗元

①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①升昆仑之墟者,后之好事者为之图,宋、齐以下传之。观其状甚怪,咸若骞

若翔,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其书尤不经,世多有,然不足采。世闻其骏也,因以异形求之。则其言圣

人者,亦类是矣。故传伏羲曰牛首,女娴曰其形类蛇,孔子如俱头②,若是者甚众。孟子曰:“何以异于

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②今夫马者,驾而乘之,或一里而汗,或十里而汗,或千百里而不汗者。视之,毛物尾鬣,四足而蹄,敝

草饮水,一也。推是而至于骏,亦类也。今夫人,有不足为负贩者,有不足为吏者,有不足为士大夫者,

有足为者。视之圆首横目,食谷而饱肉,而清,裘而^③,一也。推是而至于圣,亦类也。然则伏羲氏、

女婿氏、孔子氏,是亦人而已矣。骅疆、白羲、山子之类,若果有之,是亦马而已矣。又乌得为牛,为蛇,

为俱头,为龙凤麒麟螳螂然也哉?

③然而世之慕骏者,不求之马,而必是图之似,故终不能有得于骏也。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

若蛇、若俱头之间。故终不能有得于圣人也。诚使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则骏马与圣人出!

【注】①八骏:周穆王的八匹骏马: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疆、绿耳。②俱头:驱疫

辟邪用的面具。③而清,裘而螟:穿细葛布就感到凉快,穿皮袄就觉得暖和。

17.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矣B.之C.乎D.耶

18.分析第①段引用孟子的话在说理上的作用。

19.以下不属于本文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A.首尾呼应B.类比说理C.以小见大D.欲扬先抑

4

20.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

六、材料作文

21.有人说,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两大误区,一是看别人生活,二是生活给别人看。对此你有怎样

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人而不仁八信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1)C(2)B

3.不掩盖“潜台词”,将其公然摆上台面,使真实意图更明显。

4.C

5.⑴源头,两者都来自民间和大众;⑵精神,二者有较大的差异:前者清醒(保持距离、冷眼旁观),是

个体或个体之间的交流;后者狂迷(全情投入),是群体性的耽溺。⑶态度,前者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

是对现实调侃、揶揄;后者追求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地去否定现实。

6.先以征兵文告来引出阐释的对象:注音心声体。接着对概念加以界定,并点明其特点。之后分析其修辞

上的特征:委婉与幽默。在与“狂欢节”的异同对比中,突出其深层的特质。最后论及其产生的环境,与

所受到环境影响。

7.选B。括号内的声音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针对现实生活中扶老人被讹诈的情况,要保护好善良助人之

士。

8.连用三个“赶”字,以反复的手法渲染出父亲年老体衰的势头之快,与“一下”相呼应,蕴含着深沉的

无奈与酸楚。赋予节气以人的情态意志,生动地建立起人与自然的联系,发人深思。

.答案示例:从乡村的环境看,草是作者对乡村的印象中最突出的物事,如他所说“乡村是藏在草里的”,

乡村的诗意也藏在草间;从草与农人的关系看,草与农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农人的生活就藏在草间,“我”

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及情感也藏在草间;从草对人的启示来看,草在四季中的盛衰变化与人的生命历程有相

似之处,人可借鉴的道德、哲理就藏在草间。

10.答案示例:以具体的事例丰富了本文对农人与草亲昵关系的描写,阐释了农人对待草的兄弟一般的感

情,以此呼应上文;从对老年父亲的描写转向对以往父子共同经历的叙写,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情;描

写秋季收成后的田野中的稻草人与父亲,自然引出下文所写的对人与草的归宿的比较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

命、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11.本文所写的草与农人的关系是基于作者的亲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