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_第1页
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_第2页
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_第3页
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_第4页
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之间的关系。代理冲突是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源于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导致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这种冲突可能引发管理层在并购决策中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从而影响并购商誉的形成与计量。本文通过分析代理冲突的表现和影响,揭示其在并购商誉形成中的潜在作用。本文还将关注激励约束机制在缓解代理冲突中的作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提高其对股东利益的关注程度,进而减少代理冲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股权激励等激励措施,以及加强内部监督、信息披露等约束机制,来降低代理冲突对并购商誉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结合实证数据,对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本文旨在验证代理冲突对并购商誉的影响程度,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这将为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并购决策和激励约束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二、理论基础在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框架中,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并购商誉都是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公司治理、并购活动以及资本市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代理冲突主要指的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代理人可能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这种冲突在并购活动中尤为突出,因为并购往往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和复杂的决策过程,为代理人提供了可能的利益输送和道德风险空间。激励约束机制则是对代理冲突的一种应对策略。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薪酬激励等,可以将代理人的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相绑定,从而减少代理冲突。同时,约束机制如内部控制、监管机构的监督等,也可以有效防止代理人的不当行为。在并购活动中,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保障并购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并购商誉则是并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商誉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由于预期协同效应、品牌价值等因素而形成的超出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商誉的存在反映了并购方对被并购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乐观预期。然而,商誉也可能成为代理冲突的导火索,因为代理人可能利用商誉进行利益输送或过度乐观的盈利预测,从而损害公司的长期利益。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和并购商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为了保障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公司的长期利益,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减少代理冲突的发生,并合理评估和管理并购商誉。三、代理冲突对并购商誉的影响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代理冲突对并购商誉的影响不容忽视。代理冲突主要体现在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以及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权益冲突。这些冲突往往会对并购商誉的形成和后续处理产生深远影响。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可能导致并购商誉的高估。管理层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如提高个人业绩、扩大企业规模等,而倾向于过度支付并购对价,从而形成较高的并购商誉。这种高估的商誉不仅可能损害股东的利益,还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也可能影响并购商誉的形成。大股东可能利用其在企业中的控制地位,通过并购活动损害小股东的利益,例如通过低价购买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或高估并购商誉等方式。这种冲突可能导致并购商誉的不合理形成,进而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代理冲突还可能影响并购商誉的后续处理。在并购完成后,管理层可能出于维护个人利益或粉饰财务状况的考虑,对并购商誉的减值测试和处理采取不当措施。这可能导致并购商誉的减值不及时或不充分,从而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风险。代理冲突对并购商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降低这种影响,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确保并购活动的公正、公平和透明。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并购活动的监管和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代理冲突带来的问题,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四、激励约束机制对并购商誉的影响在并购活动中,激励约束机制对并购商誉的形成和管理具有显著影响。这些机制不仅直接关系到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评估和定价,还影响并购后商誉的维护和价值实现。激励机制通过为管理层和员工提供合适的奖励和动力,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并购活动,提高并购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当管理层和员工面临与并购相关的激励时,他们更有可能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准确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和潜在风险。这种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并购商誉的形成。如果评估过于乐观,可能导致并购商誉过高,反之则可能低估目标公司的价值,从而影响商誉的准确性。约束机制则通过制定规范和限制,防止管理层和员工在并购活动中出现不当行为。这些约束可以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监管规定以及法律和道德规范等。约束机制的存在有助于减少并购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并购商誉方面,约束机制能够防止管理层和员工因个人利益而过度乐观地评估目标公司,从而避免商誉泡沫的产生。激励约束机制之间的平衡对于并购商誉的管理也至关重要。如果激励机制过于强大,可能导致管理层和员工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价值。相反,如果约束机制过于严格,可能会抑制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从而影响并购商誉的实现。因此,企业需要在激励和约束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以确保并购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利益。激励约束机制对并购商誉的影响不容忽视。企业在并购活动中应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管理层和员工能够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评估目标公司价值,合理确定并购商誉的大小,并在并购后积极维护和管理商誉价值,以实现并购活动的长期成功。五、实证分析为了深入探讨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了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近五年内发生并购活动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对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治理结构、并购事件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收集和整理。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并购商誉等多个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发现代理冲突与并购商誉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当公司内部代理冲突较为严重时,管理层更倾向于通过并购活动创造商誉,以此来弥补其可能面临的业绩压力和个人利益损失。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讨了激励约束机制对代理冲突与并购商誉关系的影响。我们将激励约束机制细分为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和在职消费等多个方面,并分别考察了它们对代理冲突与并购商誉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均能有效降低代理冲突对并购商誉的正向影响,而在职消费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影响。我们还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并购商誉的因素,如公司规模、行业特征、市场环境等。通过引入这些控制变量,我们发现它们对并购商誉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理冲突与并购商誉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代理冲突是影响并购商誉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激励约束机制则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这种影响。为了降低代理冲突对并购商誉的负面影响,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管理层的责任感和忠诚度,从而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并购活动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防范恶意并购和利益输送等行为的发生。六、案例研究为了进一步验证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之间的关系,我们选取了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华宇科技(化名)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华宇科技近年来在并购领域表现出色,积累了大量的商誉。华宇科技在并购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代理冲突。一方面,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可能过度投资于高风险项目,导致商誉虚增;另一方面,股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对公司的并购策略持保留意见,进一步加剧了代理冲突。为了缓解代理冲突,华宇科技实施了一套激励约束机制。公司引入了股权激励计划,将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紧密绑定,从而激发管理层对公司的责任感。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并购项目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确保并购商誉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下,华宇科技的并购商誉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对比公司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前后的并购商誉数据,我们发现,在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后,公司的商誉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且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也保持稳定。这表明,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地抑制了管理层过度投资的行为,保护了公司和股东的利益。然而,我们也注意到,激励约束机制并非万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公司内部管理出现问题时,代理冲突仍可能对并购商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公司需要持续优化激励约束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通过对华宇科技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了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公司需要重视代理冲突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规范管理层的行为。公司还需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以确保并购商誉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七、结论与建议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和理论推导,得出了以下结论。代理冲突在并购过程中确实存在,并对并购商誉的形成产生了显著影响。当代理冲突加剧时,并购商誉的价值往往会偏离其真实价值,增加了并购风险。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冲突,提高并购商誉的质量。通过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可以促使管理层更加理性地进行并购决策,保护股东利益。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通过加强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减少代理冲突的发生。应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如股权激励、薪酬激励等,以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评估并购商誉的真实价值,避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并购质量。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并购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代理冲突、激励约束机制与并购商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有效降低代理冲突对并购商誉的负面影响,提高并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企业和监管机构也应共同努力,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并购市场的健康发展。参考资料:风险投资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和支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然而,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影响到投资效果和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将深入探讨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及激励约束机制,以期为完善风险投资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在风险投资中,委托代理问题表现为投资者(委托人)与投资经理(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委托人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希望实现资本增值;而代理人则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可能忽视投资项目的长远发展。这种目标差异导致代理人在投资过程中可能采取高风险行为,进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为缓解委托代理问题,引入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是通过设计合理的报酬结构和对代理人的约束条款,来激发代理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限制其不良行为。具体来说,激励约束机制包括:激励机制:风险投资机构应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根据代理人的投资业绩给予相应的奖励,如奖金、股份等,以激励代理人积极寻求高收益项目,并承担适当的风险。约束机制: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等方式,对代理人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防止其损害委托人利益。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与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有效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提高投资效率和资本回报率。在实际应用中,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已经采取了激励约束机制。然而,这些机制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激励机制不健全、约束条款形式化等。为改进这些不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完善激励机制:风险投资机构应建立多维度的业绩评价体系,除了投资收益外,还应考虑长期价值和社会效益,以引导代理人长期发展。激励机制应与代理人承担的风险相匹配,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约束机制:制定更为严格的投资决策程序和内控制度,加强对代理人的监督和约束,防止其出现不良行为。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对代理人进行独立监督。丰富激励手段:除了物质激励外,可以采取非物质激励手段,如晋升机会、培训计划等,以满足代理人的不同需求,提高其忠诚度和工作满意度。适时调整激励约束机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公司发展阶段的不同,激励约束机制也应适时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投资需求。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与激励约束机制密切相关。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地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提高投资效果和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国有资产的特殊性,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如何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是国企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委托代理理论与国企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相结合,探讨如何通过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立,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行为模式。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将一定的权利和责任授予代理人,代理人则代表委托人的利益行使权利并承担责任。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代理人可能会偏离委托人的利益,产生代理问题。解决代理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激励机制,通过给予代理人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使其行为与委托人利益一致;二是约束机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等方式限制代理人的行为。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国有资产的特殊性和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因此,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解决国企的代理问题尤为重要。(1)薪酬激励: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使管理者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激励管理者为企业的利益努力工作。(2)股权激励:给予管理者一定比例的股权,使其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之一,从而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3)晋升激励: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使管理者的职业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1)内部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2)外部监管:加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问题的发生。(3)信息披露:提高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增加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委托代理理论为国企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国企的代理问题,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未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应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委托代理理论,为国企改革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对能源消费的测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从区域能源消费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准确测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能源消费的情况。区域能源消费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特定地区对能源的消费量。与全国能源消费相比,区域能源消费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区域能源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能源消费的结构和数量。区域能源消费具有时间上的波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内的能源消费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需求、政策调整、科技进步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区域能源消费的测度方法应该更加科学、准确。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准确测度区域能源消费情况,必须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各个地区的能源生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能源价格等。还应该收集和整理与能源消费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如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人口数量等。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全面了解各地区的能源消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了准确地测度区域能源消费情况,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测度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该包括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强度、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结构等多个方面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各地区的能源消费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在收集和整理好相关数据后,需要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测度。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各地区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域能源消费的测度精度和准确性,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能源利用技术和经验,推动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励约束,即激励约束主体根据组织目标、人的行为规律,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力,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和要求,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规范人的行为,朝着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激励约束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它一般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即激励约束主体、客体、方法、目标和环境条件,是解决谁去激励约束、对谁激励约束、怎样激励约束、向什么方向激励约束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激励约束的问题。正确把握激励约束的五个要素,对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至关重要。激励与约束有着不同的功能,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首先是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人的积极性,而没有积极性,一切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同时,每个人要对他的经济后果负责任。也就是说,他的行动要受到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偏重激励或者约束之间适当地做出选择。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并与所有者利益一致,实现激励兼容。不同类型的企业,激励约束主体是不同的,如: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主体是国资委;股份有限公司的激励约束主体是股东等。只有分清激励约束主体才能够明确出资者和经营者、职工等之间的责、权、利,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约束的目标,达到公司治理的目的。其积极性发挥的程度、行为规范的程度,是激励约束机制优劣性、发挥作用程度的标志。激励约束客体也因企业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企业的激励约束客体主要是指高级代理人。激励约束的目标,是指激励约束主体在一段时间内,对激励约束客体的行为所达到某种结果的期望。激励约束目标,为激励约束主体和客体行为指明了方向。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时期,其激励约束目标也是不同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形成、发挥作用的,这些环境条件主要包括:(1)企业的外部环境:就是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通常包括声誉机制与外部经理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债权人、政府制定的与公司运作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一些组织制定的非强制性的公司治理准则等。(2)企业的内部环境指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各方面的制度、产品结构和财务政策、股权结构和人事安排等。(1)物质激励,主要包括年薪、福利和津贴等短期激励,以及经营者持股、股票期权长期激励;(2)精神激励,主要分为事业激励、声誉激励、地位激励、荣誉激励、权力激励、晋升激励等。约束方式,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约束、市场约束、法律约束、银行约束等等。(1)企业的外部环境:就是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通常包括声誉机制与外部经理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债权人、政府制定的与公司运作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一些组织制定的非强制性的公司治理准则等。(2)企业的内部环境指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各方面的制度、产品结构和财务政策、股权结构和人事安排等。代理契约(如聘用合同、报酬方案)本身所产生的企业内部激励被称为显性激励。而能够把具有不确定性的隐性事实还原给当事者,由当事人自己做出理性选择和控制的有效激励称为隐性激励,它产生于外部竞争机制。显性激励是将代理人的报酬与公司的经营状况(如利润)挂钩,部分报酬以货币形式当年给经营者,部分报酬转化为企业股份作为远期收入等。我国正在试行的所谓“年薪制”就属于这种显性激励。但显性激励无法解决经营者绩效与报酬的不对称性问题,即在代理人的特定绩效情况下,企业到底该给他多少报酬才合适呢?这也是我国实行年薪制过程中困扰当事人的一个难题。人们发现,企业制度与市场制度、集权计划制度一样都可能失效。根本无法通过严密的代理合约和无休止的谈判来解决代理人激励不足和委托人监督无效的问题。这时就要考虑用市场竞争机制来弥补企业制度的不足,从而激发代理人对“名誉激励”的追求。便如,如果当货币收入低于一定代理绩效所应得的收入水平时,经营者(代理人)会不会降低其努力水平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的作用。代理人可能不会这样做,因为市场竞争机制将给代理人一种“名誉激励”以及“未来预期”。这表明代理人又作为有名誉追求和未来预期的人,他不会只考虑货币形式的报酬与经营业绩在一定合同期内是否对称,他会考虑即期经营绩效对下期乃至未来的影响。实施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与经营者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其中的关键内容是经营者报酬计划。而经营者报酬计划通常是由股东委托董事会与管理者签订的,这其中涉及到评价原则,组织结构,股东会及董事会掌握的职责权力,控制的方式;业绩目标和业绩评价内容的确定,也涉及战略目标,财务指标,领导能力,能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文化与行为规范的建立情况等。像公司治理的监控系统发挥作用需要用公司管理的内部信息系统的支持一样,没有全面、完整、真实的关于企业管理运作状况的信息,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是很难实施的。另外,外部隐性激励也是激励约束机制的一小部分,并对显性激励措施产生影响。这个模型表明,企业高层领导者的业绩直接表现为公司的效益指标,而更多的则应体现为领导者通过建立以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公司文化使企业战略能更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激励约束机制是以员工目标责任制为前提、以绩效考核制度为手段、以激励约束制度为核心的一整套激励约束管理制度。在激励约束体系中,目标责任制是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和实施的前提和依据。没有对目标责任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就缺乏依据。绩效考核制度是联结目标责任制与激励约束机制的中间环节,是科学评价、认定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主要手段,也是激励约束机制正确实施的前提。绩效考核制度制订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对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评价和认定,也关系到整个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得以顺利贯彻执行及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激励约束是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所要达到的目的,恰如其分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实施在提升企业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的同时,还会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相反,不恰当的激励约束在压制员工生产经营积极性的同时,也还会助长员工的偷懒及其他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从而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鉴于以上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法规,为公司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加快培育和完善包括借贷市场、产权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体系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完善与上市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公司法》和《证券法》,为上市公司诚信经营和经营者激励约束提供法律依据。强化外部审计监督,加大对公司、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的处罚力度。同时,严格市场准入原则,严格执行《公司法》中第57条和第58条的规定,即国家公务员不得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刑满释放一定时期内和对公司破产负有重大个人责任或个人负有较大债务的董事、监事、经理、厂长在国家法规规定的期限内,禁止再到其他上市公司担任经营者。严格执法,根据情节轻重,在对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处罚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公司的经营者和中介机构相关人员的经济处罚力度,提高违规和犯罪的经济成本,彻底铲除滋生腐败和犯罪的土壤,重塑公司诚信经营理念。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和国有股所有者真正到位,是健全完善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解决国有出资缺位,塑造真正负责的国有股股东的关键措施是规范委托代理制度,实行奖罚分明的奖励制度和财产损失赔偿制度,尤其是对代表国有股权而又未尽职守,甚至纵容、参与公司经营者违法犯罪活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公司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股东代表或董事,要坚决给与严厉的经济、行政和刑事处罚。按照国家抓大放小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策,有针对性地实行国有股逐步减持办法是对改变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国有股权从竞争领域逐渐退出的良好措施,但关键是要确定好减持的时机、方式、速度、比比例、价格和减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通过恢复STAQh、NET法人股流通市场,提供法人股转让、出售和流通的场所,也是逐步改善公司股权结构的一种方式。另外,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通过协议受让国有股和增持流通股方式,也是完善公司股权结构的重要途径。从源头上防止新的股权不合理现象,对于新设立拟发行上市的公司,除了国家必须垄断和控股的行业外,其他公司改组时最大股东股权比例一律不得超过50%,超过50%股权的,不予批准设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