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仁里集镇中学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所示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B.图中所示的全过程可发生在真核细胞中C.遗传信息由①传递到⑤需要RNA作中介
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参考答案:C2.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关于核酸我们的认识是()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B.DNA只分布于细胞核内RNA分布于细胞质C.若DNA和RNA都完全水解,得到的产物共有7种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要分别用吡罗红和甲基绿依次对细胞染色参考答案:A【考点】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析】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C、G、T四种,RNA中的碱基是A、C、G、U四种;3、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解答】解:A、核酸分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A正确;B、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B错误;C、DNA和RNA彻底水解后能得到磷酸、脱氧核糖、核糖、5种含氮碱基,C错误;D、吡罗红可将RNA染成红色,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故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需要分别使用,D错误.故选:A.3.噬菌体、大肠杆菌、水稻和青蛙等生物体结构或细胞中都具有的糖是(
)A.脱氧核糖 B.纤维素 C.肌糖原 D.乳糖参考答案:A4.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A.3+X或3+Y B.6+X或6+Y C.6+XX或6+YY D.6+XX或6+XY参考答案:D【考点】伴性遗传.【分析】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对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而言,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而对于ZW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而言,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据此答题.【解答】解: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细胞中有4对(8条)染色体,其中前3对为常染色体,最后一对为性染色体.因此,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6(或3对)+XY,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表示为6(或3对)+XX.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要求考生识记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明确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再根据题干中染色体数目写出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即可.5.假如有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并测得DNA分子一条链上A占这条链碱基的28%,那么另一条链上A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A.9%
B.18%
C.23%
D。24%参考答案:A6.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高茎和黄粒
B.猫的白毛和狗的黑毛C.人的白化病和虎的白化病
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参考答案:D7.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含腺嘌呤17%的DNA比含胞嘧啶15%的DNA耐热性高D.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的参考答案:C8.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4条多肽链,共由574个氨基酸构成,则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和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
A.574、574、574
B.570、570、570
C.574、4、4
D.570、4、4参考答案:D9.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TP、RNA、DNA、核糖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核糖B.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元的基本单元C.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参与细胞识别D.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是糖的分类和作用,先梳理糖的分类和不同的糖在细胞中的作用,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详解】A.核糖是RNA和ATP的组成成分,因此ATP、RNA和叶绿体中含有核糖,DNA中的糖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A错误;B.纤维素、淀粉、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麦芽糖是由葡萄糖形成的二糖,因此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B正确;C.细胞膜上的多糖链,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C错误;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成分,不是能源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成分,不是能源物质;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里面的糖也不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是糖的分类和作用,解题时要与核酸、ATP的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等联系起来分析,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便于深刻理解与应用,D选项是难点,可以通过特例排除的方法进行解答。10.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高尔基体具有极性,靠近细胞核的一面称为形成面,接近细胞膜的一面称为成熟面。从形成面到成熟面,膜的厚度和化学成分发生逐渐改变,下列叙述最恰当的是A.形成面似核膜,成熟面似内质网B.形成面似内质网,成熟面似细胞膜C.形成面似核膜,成熟面似细胞膜D.形成面似内质网,成熟面似核膜参考答案:B11.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进行捕捞,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多少()A.第三年捕捞量为(﹣O)B.第四年捕捞量为(n﹣)C.第五年捕捞量为(m﹣n)D.第六年捕捞量为(K﹣m)参考答案:B【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则捕捞后剩余量为,即第4年种群数量为n,则捕捞量为(n﹣).【解答】解:曲线图表示草鱼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对S型曲线而言,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可充分利用草鱼资源,而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即捕捞后剩余量为.种群数量大于时即可以进行捕捞,所以理论上应从第4年捕捞,捕捞量为(n﹣).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时种群增长率最大.12.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参考答案:B13.下列各项关于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B.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微小的层次C.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能培养病毒D.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参考答案: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没有细胞核,A错误;细胞是最微小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培养,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C错误、D正确。14.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C.牛的棕毛和牛的黑毛
D.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种子的圆滑参考答案:C15.所有的核苷酸分子中都含有A.核糖
B.含氮碱基
C.脱氧核糖
D.氨基酸参考答案:B16.下表是部分生物体中水分的含量,表中数据说明生物水母鱼类蛙哺乳动物藻类高等动物含水量(%)9780~8578659060~80①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量较多②生物体中水分的含量超过了50%,是各种化学成分中最多的③水生生物体内的含水量比陆生生物体多④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含水量差异很大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参考答案:B17.下图所示遗传系谱图中,能够排除是伴性遗传的是(注:阴影者为患者)参考答案:A18.普通生物显微镜常带有4个镜头,若其中甲、乙两个镜头的一端有螺纹,丙、丁两个镜头无螺纹。甲镜头长3cm,乙镜头长5cm,丙镜头长3cm,丁镜头长6cm。使用上述镜头进行观察时,与玻片标本距离最近的物镜及其标本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分别是
A.甲;甲和乙
B.乙;乙和丙
C.丙;丙和丁
D.丁;丁和甲参考答案:B19.C、H、O三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占73%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
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C.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本质相同
D.生物界具有独特的元素参考答案:B20.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1自交,F2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有3966株,问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
A.7932株
B.3966株
C.1983株
D.1322株参考答案:C21.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细胞分裂后期或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都相同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参考答案:C【分析】有丝分裂的间期和末期染色体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故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没有染色单体,此时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出现,末期消失,因此不是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A错误;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消失,B错误;C.有丝分裂后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形同,都是体细胞的两倍,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都和体细胞相同,C正确;D.有丝分裂末期没有染色单体,而核DNA数量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2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大多是由20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B.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后即都具有正常的功能C.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所含的蛋白质完全相同参考答案:C23.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A.总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参考答案:C24.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II-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I-2C.II-2有一种基因型,III-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D.若III-4和III-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5/12参考答案:B25.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A.RNA是转化因子 B.荚膜多糖具有生物活性C.DNA是转化因子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据图可知,只有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才能得到S型菌,说明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详解】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RNA,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RNA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B错误;四组实验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C正确;整个实验过程说明DNA是转化因子,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点睛】因教材的本节的标题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误认为本节的实验都是为了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错选D。26.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结合如图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B.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也发生了变性C.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参考答案:C【考点】18: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分析】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在酸性、碱性、酶等条件下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2)盐析:盐析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解.(3)变性: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4)颜色反应:遇浓硝酸有黄色反应.(5)灼烧:蛋白质说灼烧有烧焦羽毛的味道.④鉴定的对象不一样:斐林试剂鉴定的是还原糖,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⑤反应本质及颜色反应不一样.【解答】解:A、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但没有断裂,A错误;B、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B错误;C、变性后的蛋白质中肽键没有断裂,仍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D、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发生了改变,D错误.故选:C.
27.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抗病红种皮抗病白种皮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一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416138410135二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180184178182三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140136420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参考答案:B28.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一组的是
A.HIV和大肠杆菌
B.发菜和草履虫 C.颤藻和酵母菌
D.黑藻和洋葱参考答案:D29.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最终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根据细胞癌变的有关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参考答案:D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A正确;B.细胞中的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C.复合物通过核孔转移到细胞核内,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C正确;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将无限增殖,不能正常凋亡,D错误;答案选D。30.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维持牧场的一公顷牧草的正常生长,必须提供150g钼。下列关于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钼是牧草所必须的化学元素B.钼是牧草所必须的微量元素C.钼可以由其他元素转化而来D.钼的作用不可以用其他元素代替参考答案:C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C、基因突变都可以遗传给后代D、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参考答案:D32.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均转变为热能散失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参考答案:D【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具体如下: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色素吸收光能、转化光能,将光能储存在[H]和ATP中.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条件有还原氢、酶、ATP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2、呼吸作用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葡萄糖)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解答】解:A、由于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较低氧条件下旺盛;零下低温,虽然细胞呼吸速率很低,但温度过低水果容易被冻坏,因此无氧和零下低温均不利于水果保鲜,A错误;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B错误;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被色素吸收后转变为化学能,最终贮存在有机物中,ATP是物质不是能量,ATP中含有能量,因此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C错误;D、夏季连续阴天,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夏季的气温较高,细胞呼吸作用较强,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较多,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从而增加净光合作用强度,可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故选:D.
33.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容易得到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细胞器膜等膜结构参考答案:D34.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逐渐下降
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
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参考答案:B35.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五肽,只有1种氨基酸序列B.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4个氧原子C.若将新生成的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4个H2O分子D.若新生成的多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参考答案:D得到的5个氨基酸包括4个丙氨酸和第50位的氨基酸,缩合成五肽,第50位的氨基酸有5种不同的排列位置,A项错误;脱掉其中的4个丙氨酸,共需破坏8个肽键,增加8个氧原子,B项错误;将新生成的3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分子,C项错误;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若新生成的3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2个羧基在R基上,D项错误。【点睛】分析B选项时,直接计算该50肽、4个多肽和5个氨基酸中的O原子数较为复杂,可直接分析脱掉其中的4个丙氨酸,共需破坏8个肽键,则应增加8个氧原子。36.下列关于蓝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没有染色体
C.其核外物质没有核膜包被着
D.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参考答案:A37.下图是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②与③是静止不动的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氧气通过细胞膜不需要②的协助D.细胞识别与糖蛋白①有关参考答案:A②是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是可以运动的,A错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葡萄糖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C正确;图中①是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①磷脂分子的状态:亲水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的“尾部”排在内侧。②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38.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参考答案:D39.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A.不变
B.下降
C.升高
D.变化与此无关参考答案:C40.下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⑤过程均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劳氏肉瘤病毒能进行④过程C.线粒体中能进行②③过程,不能进行①过程D.中心法则也适用于原核生物和病毒参考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示意图,其中①为DNA分子的复制,②为转录,③为翻译,④为逆转录,⑤为RNA分子的复制,其中逆转录和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RNA病毒侵染细胞过程中.据此答题.【详解】中心法则的各过程均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劳氏肉瘤病毒是RNA病毒,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B正确;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能进行②③过程,也能进行①过程,C错误;中心法则适用于生物界的所有生物,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第1至4小题每空1分,第5小题2分,共10分)下列各图表示某雄性动物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邻居阳台纠纷协议书
- 饭店承租安全协议书
- 运营车辆回收协议书
- 解除培训合同协议书
- 企业总经理聘用协议书
- 项目招商入股协议书
- 车辆抵消债务协议书
- 酒店保洁承包协议书
- 餐饮加工合同协议书
- 企业复印机租赁协议书
- 宣传工作实务-形考任务三-国开(FJ)-参考资料
- 扬尘防治(治理)监理实施细则(范本)
- 医疗机构设备搬迁及运输方案
- 检验科三基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总复习资料
- 三年级下册数学《6.1 年、月、日》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学士学位论文家用电器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教师语言与沟通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
- 内控合规风险管理手册
- 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团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