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1《谏逐客书》课课练(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
《谏逐客书》课课练(解答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招致
B.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搏:拍打
C.至今治强治:治理
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
2.下列选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遂散六国之从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河海不择细流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C.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D.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3.关于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评卷人得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司马迁玩古往今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于股掌之上,秤他们的斤两,论他们的货色,一言而九鼎,盖棺而论定。《李斯列传》写李斯,写这千古一相,一开篇,即墨毫轻扫,如灶妇扫尘,李斯就入了另册,成了鼠类,在历史的长廊中,画定了他贼眉鼠眼的形象。在先秦,有著作有学问而在一般场合不被人以“子”相称的,只有商鞅和李斯。这好像不仅因为他们是官僚,那齐国国相其貌不扬的晏婴,不也称“晏子”么?连苏秦、张仪这样的人也偶有称他们为苏子、张子的。“子”是尊称,必须兼具道德才干两方面的优长才行。
李斯做出了惊天动地改天换地的大事,但他自己却一直没能大起来。他好像永远是上蔡小吏,永远摆不脱那种小人物小人格的心态。小气小器小心翼翼,永远蜕不出那种委琐细屑,患得患失,首鼠两端。他既不及商鞅的一意孤行一往无前,更不及后来王安石的坦荡磊落忘怀得失。是的,他受控于他皮袍下的那个“小”字。他绝顶聪明,但心智有限,德不胜才。我这里讲的“德”,不光指“道德伦理”之“德”,更是指一个人的定性,一个人面对世界时的那种自大自信,超然豁然,那种把握自己,不被世界左右的定性,在诱惑或在压力面前保全正常理智,不被其淹没或误导的心力。在这一点上,李斯显然有些弱不禁风。
李斯一生孜孜矻矻,机关算尽,他好像总是皱着眉头,心事重重。他是一个典型的以聪明处世的人。就处世而言,最高境界是以赤子之心待人接物,超越利己利他;其次是以正常理性处世,摒弃大费周章的一切人生戒律和道德教条;再次就如芸芸众生,随自己的喜怒哀乐待人接物,不求活得高尚,只求活得真实,不求有理有据,只求随性适意。而最差也最危险的处世方式就是以一己之聪明来对付万千世相及其不可穷尽的变化。人之聪明有限,而世途之险暗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但李斯仍有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是一个鼠,但却似乎并不全是“鼠目寸光”,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富有远见的大政治家。他两次力排众议,顶住压力,反对分封而倡立郡县,其中第一次他所顶住的还是来自他上司——丞相王绾的压力,其时的李斯还只是一个廷尉。如果我们细心留意一下历史,我们会发现,三代递代,及更早的黄帝杀蚩尤,炎黄大战,乃氏族部落战争。周代立国,广封天下诸侯,在最初分封的诸侯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君道》)以一家血脉涵盖天下,一举消除了氏族战争的隐患。而周王朝的灭亡,则又是由于诸侯兼并。秦立郡县后,于秦,则是“有叛人而无叛吏”;于汉,则是“有叛国而无叛郡”;于唐,则是“有叛将而无叛州”(柳宗元《封建论》):李斯之功大哉!
如果李斯不善于发现机会,抓住机会,他也不会成功。当他在荀子那里学“帝王之术”时,他就在做“十年磨一剑”的功夫。他对学问本身的兴趣远在韩非之下:当韩非在思辩的玄想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时,李斯却是一边听荀老师讲课,一边是心有旁骛,很像是孟子指责过的那种不专心,“一心以为鸿之将至”——不,一心想着自己将如鸿鹄,志向远大,羽翼已就,一飞冲天。他的眼角不时地扫向书室之外,窥测方向,以求一逞。他匣中的宝剑时时作鸣,要扬眉出鞘。在纷争的七国之中,他也早瞅准了远在西北的秦,那是一颗杲杲跃起的天狼星,将要吞食崤山以东死到临头还吵吵嚷嚷、睚眦相向的六国昏蛋。那里有能让李斯由厕中鼠变为仓中鼠的鼻如黄蜂,胸如鸷鸟,声如豺狼,眼睛细长,吓跑了大梁人尉缭却让李斯心向往之的秦王嬴政。
——摘编自鲍鹏山《李斯:斯人斯鼠》
材料二:
崇拜李斯的中国知识分子常常说:陷害毒杀韩非是李斯一生中的污点,但是,瑕不掩瑜,李斯仍然不愧一个伟大的人物。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伟大人物的胸怀与抱负吧。李斯学成后辞别自己的老师荀子,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大于困穷。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对人最大的辱骂就是卑贱,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穷困。处在卑贱的地位,生活在穷困之中,而批评社会,鄙夷利益,这不是作士人的心胸。)这一段是李斯对自己人生志向的总结,他的人生动力就是追求高贵的地位、奢华的享受。
秦始皇死前写信给公子扶苏,要他把兵权交给大将蒙恬,并让扶苏前来丧葬,继承大统。但是,赵高向李斯陈说了厉害,告诉他:扶苏、蒙恬一旦得志,你就没戏啦。于是,他与赵高一起封锁秦始皇的死讯,伪造遗诏,谋害扶苏、蒙恬,扶持二世胡亥当上了皇帝。这是秦朝灭亡的开始,而李斯作为丞相,在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假如李斯在这个风口浪尖上选择坚定地站在扶苏一边,历史又将呈现怎样的风景,李斯的人生走向又将如何,殊难预料。
赵高、李斯纵容胡亥骄奢淫逸、压榨百姓、迫害大臣,导致普天下人对他们怨愤不已,六国旧族与陈胜、吴广纷纷起义,逼近首都咸阳。二世质问李斯,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爵禄地位,运用超人的辩才,教导胡亥:作皇帝不能为天下服务,而要让天下为你服务。为人服务的人是下贱人,被人服务的人才是尊贵的人。怎样才能让天下人都为你服务呢?你要对所有人严加监视,用酷刑惩罚他们。他举了一个例子。把灰土洒在道路上本来是很小的过错,但是商鞅对这个人施了残酷的肉刑。百姓看见这样小的过错都要受到那样残酷的刑法,因此就会俯首帖耳为你服务了。听了李斯的劝告,胡亥变本加厉,把对人民敲诈勒索多的官吏称之为“明”,把使用酷刑杀人多的官吏称之为“忠”。朝野怨声载道,义军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这是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李斯的智慧仅仅为了保证自己飞黄腾达,而秦朝的江山天下不是他真正关心的。
——摘编自《从李斯的人格看百年来国人的观念》
材料三: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和齐国国相晏婴被称为晏子类似,兼具道德才干两方面优长的苏秦、张仪也常被称为苏子、张子。
B.李斯受控于他皮袍下的那个“小”字,“皮袍”借代高官厚禄,与“布衣”相对,随着李斯地位的渐次高升,他的“小”更加鲜明地显现出来。
C.李斯以一己之聪明来对付万千世相及其不可穷尽的变化,以有限应付无限,这种处世方式是最差最危险的。
D.材料一中关于秦王嬴政的外貌描写意在表明嬴政具识人慧眼,有雄才大略,能纵横捭阖。秦王嬴政的这些特质如磁石般吸引着渴望功成名就的李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富有远见,受到一些中国知识分子的崇拜,他力排众议,反对分封而倡立郡县,从体制上彻底解决了地方利益集团威胁中央的问题。
B.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向秦王表示忠心,可实际上,他的忠心之语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巧伪之言,他的实际行为与此并不吻合。
C.贾谊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秦二世胡亥“仁义不施”,与时任丞相李斯德不配位、纵容教唆有很大关系。
D.李斯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又是社会悲剧。在当时的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下,类似于李斯的悲剧难以避免。
6.下列理论最接近李斯政治主张的一项是()
A.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B.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由诸侯出。
7.材料一和材料二评述李斯的人生,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举例说明。
8.钱理群教授说,中国的某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认知,概括李斯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哪些共同之处。
评卷人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鸣鸣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
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汉贾谊:“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②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13.阅读《谏逐客书》,说说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4.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B.承天景命,承受上天重大使命。景,大。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景”字意思相同。
C.思厥先祖父。祖父,父亲的父亲,与今天一样。
D.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15.翻译。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评卷人得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鲁东门观刈蒲
李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刘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注]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注]龙须,草名,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
B.“挥镰”“拂水”两句运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形象贴切,意在表现劳动之美。
C.“织作”“欣承”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
D.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感抒发含蓄委婉。
17.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评卷人得分
五、情景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太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
(2)在《谏逐客书》中,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3)在《谏逐客书》中,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
评卷人得分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
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
近日,华为自主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域。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做“织女”“河鼓”和“天津”。
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激动,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举重若轻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见仁见智研究俯拾即是不仅是而且是
B.不谋而合研发比比皆是不仅因为更因为
C.见仁见智研究比比皆是不仅是而且是
D.不谋而合研发俯拾即是不仅因为更因为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带有浓浓“国风”味的鸿蒙之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B.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构成,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的。
C.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是由这个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鸿蒙之境组成。
D.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的。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
B.除了能用词汇摹写出这份激动外,就只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C.除了用词汇摹写出星空的激动外,再没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D.除了感慨“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外,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
评卷人得分
七、语言表述
22.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够规范,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我是北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述能力强。从报纸上垂阅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惠赠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尽快与我洽谈。
评卷人得分
八、微写作
23.正反对比手法是《谏逐客书》突出的表现手法之一。请仿照此文正反对比说理的方法,自定立意,写一个说理的片段,250字左右。
1.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治:社会安定。句子翻译为:到今天秦国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故选C。
2.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从”同“纵”,合纵;“彀”同“够”,能够。
B.“择”同“释”,舍弃;“念”同“廿”,二十。
C.“内”同“纳”,接纳;“藉”同“借”,提供。
D.“旁”同“傍”,依傍,依靠。
故选D。
3.D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四位国君,都是凭借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由此观之”句意完整,“客何负于秦”中的“客”作句子的主语,“客”前断开,排除AB;
“却客而不内”与“疏士而不用”是对称结构,中间要断开,排除C。
故选D。
4.C5.A6.B7.①比喻论证,例:李斯就入了另册,成了鼠类。
②对比论证,例:他既不及商鞅的一意孤行一往无前,更不及后来王安石的坦荡磊落忘怀得失。
③事例(举例)论证,如,反对分封而倡立郡县。
④引言论证,例:于秦,则是“有叛人而无叛吏”;于汉,则是“有叛国而无叛郡”;于唐,则是“有叛将而无叛州”(柳宗元《封建论》)
⑤假设论证,例:假如李斯在这个风口浪尖上选择坚定地站在扶苏一边,历史又将呈现怎样的风景,李斯的人生走向又将如何,殊难预料。8.①“小器小人格”“人生的动力是追求高贵、地位、奢华、享受”,做事的动机源于自身的利益,没有崇高的信仰,没有救世济民的责任感。
②熟悉官场规则,擅长政治表演,会抓住向上爬的机会。
③智商高,有专长。(有名师教授或名校毕业之类的光环)
④一旦掌握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对公众利益危害大。
⑤有才无德,守不住底线,往往成为自己人生的掘墓人。
4.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兼具道德才干两方面优长的苏秦、张仪也常被称为苏子、张子”错误,曲解文意。文中为“偶有称”,另张苏二人并不具道德优长。
B.“随着李斯地位的渐次高升,他的‘小’更加鲜明地显现出来”错误,曲解文意,于文无据。李斯的“小”在他做上蔡小吏和辞别荀子时就已鲜明显现,“更加”于文无据
D.“关于秦王嬴政的外貌描写意在表明嬴政具识人慧眼,有雄才大略,能纵横捭阖”错误,分析错误。应该是表明他阴险毒辣、刻薄寡恩、残忍好杀等。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从体制上彻底解决了地方利益集团威胁中央的问题”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秦立郡县后,……李斯之功大哉”,从体制上彻底解决了地方利益集团威胁中央的问题的说法,文中未提及,也不符合史实。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语出《道德经》,为道家政治主张,不符合题意;
B.语出韩非的《五蠹》,为法家政治主张,符合题意;
C.语出《荀子》,为儒家政治主张,不符合题意;
D.语出《论语》,为儒家政治主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李斯就入了另册,成了鼠类,在历史的长廊中,画定了他贼眉鼠眼的形象”,将李斯比作老鼠,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刻画了其贼眉鼠眼的形象。
材料一“他好像永远是上蔡小吏,永远摆不脱那种小人物小人格的心态。……他既不及商鞅的一意孤行一往无前,更不及后来王安石的坦荡磊落忘怀得失”,将李斯与商鞅、王安石加以对比,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李斯心智有限,德不胜才。
材料一“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富有远见的大政治家。他两次力排众议,顶住压力,反对分封而倡立郡县”,李斯顶住压力,反对分封而倡立郡县,运用事例(举例)论证的手法说明他政治上的富有远见。
材料一“于秦,则是‘有叛人而无叛吏’;于汉,则是‘有叛国而无叛郡’;于唐,则是‘有叛将而无叛州’(柳宗元《封建论》):李斯之功大哉!”,运用引言论证的手法说明他倡立郡县的功劳之大。
材料二“假如李斯在这个风口浪尖上选择坚定地站在扶苏一边,历史又将呈现怎样的风景,李斯的人生走向又将如何,殊难预料”,运用假设论证的手法表明其历史选择对其人生的影响。
8.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指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者,往往毕业于中国的某些大学,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一“他好像永远是上蔡小吏,永远摆不脱那种小人物小人格的心态”“他受控于他皮袍下的那个‘小’字。他绝顶聪明,但心智有限,德不胜才”“他的人生动力就是追求高贵的地位、奢华的享受”“李斯的智慧仅仅为了保证自己飞黄腾达,而秦朝的江山天下不是他真正关心的”,李斯永远摆不脱那种小人物小人格的心态,不真正关心秦朝江山,德不胜才。可见,他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共同之处体现在:“小器小人格”“人生的动力是追求高贵、地位、奢华、享受”,做事的动机源于自身的利益,没有崇高的信仰,没有救世济民的责任感。
材料二“但是,赵高向李斯陈说了厉害,……他与赵高一起封锁秦始皇的死讯,伪造遗诏,谋害扶苏、蒙恬,扶持二世胡亥当上了皇帝”,李斯与赵高伪造遗诏,扶持二世胡亥当上了皇帝,可见,他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共同之处体现在:熟悉官场规则,擅长政治表演,会抓住向上爬的机会。
材料二“李斯学成后辞别自己的老师荀子”“二世质问李斯,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爵禄地位,运用超人的辩才,教导胡亥”,可见,李斯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共同之处体现在:智商高,有专长。(有名师教授或名校毕业之类的光环)
参考译文:
材料三
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9.D10.B11.C12.①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
②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13.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而成帝业的历史事实,说明客卿不可磨灭的功绩,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秦王喜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而在用人问题上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下的目的是相悖的。对比分析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的利害关系。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驱逐客卿将遭之秦国危亡。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四位国君,都是凭借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士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由此观之”中“观”为动词,其宾语为“之”,若把“客”归于本句,语义不通,“客”应作下句的主语,故“客”之前应该断开,排除AB两项。
“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句式结构一致,属于对称结构,应在“疏”前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错,本文中六国不包括郑国和卫国,本文中的六国是指韩、魏、燕、赵、齐、楚六国。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错,原文是“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可见这里是类比说明,从后果上进行假设论证,为文章说理服务,增强警醒力。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强”,增强;“杜”,堵塞;“蚕食”,像蚕一样慢慢吞食。
(2)“让”,拒绝;“就”,成为,成就;“却”,抛弃。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和论证的能力。
全文由四段组成,第一段是以历史事实说明客卿矣秦国作出了很大贡献,为论证逐客的错误提供依据。起句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开始就提出总的论点,显得非常鲜明有力。接着文章进行具体分析。首先由回顾历史入题,从秦始皇十九代祖的穆公到五代祖以下的孝公、惠文君、昭襄王,举出四个秦国的先君重用客卿而致富变强的事例,说明重用客卿对秦国有利。
在第二段里笔峰一转,设下了许多比喻,用来说明秦王对不是秦国产的物品的喜爱,对人却持另一种态度是不对的。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这样看来,你所看重的只是声色珍宝所轻视的是人才。这绝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这里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的错误,推论符合逻辑。
第三段论述驱逐客卿有利敌国,而不利于秦国。先从正面说理,指出土地广大粮食就丰富,国家辽阔人口就众多,兵力强盛军人就勇敢,比喻强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仓举贤士,广罗人才。下面仍继续设喻申述这个意见:秦山不拒绝任何土壤的堆积,所以能够成就其大;河海不挑剔任何细小流水的汇入,所以能够成就其深;统一天下的君王不热电厂斥前来归附的民从,所以能够显示他的德。秦山、河海两个比喻是陪衬,“王者不却众庶”才是本意。由于连类设喻运用排比,显得很有力量。接着又深一层阐明此意:地不分东南西北,人才不论来自哪一个诸侯国,这就是五帝三五所以能够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此处以古证今,强调应该不分地域,广揽人才。下文就落脚到说明逐客的危害。这里不但运用古今对比,还有敌我对比,提出两种作法,两种后果。以此说明逐客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理,雄辩有力。
最后一段收束全文,进一步说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用两句话就总结了前面三段的意思:谈物的一句照应第二段,以见出“必秦国这所生然后可”这种态度的不对。谈人的一句照应第一段,以见出“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作法不当。最后一句照应第三段,阐明逐客对秦国危害之所在,因此利害关系上立论,抓住了秦王的思想要害,所以极有说服力。这两句还和文章开头提出的总论点“窃以为过矣”相呼应,具有首尾相连,前后贯通之妙。
参考译文:
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凭借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士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拋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吗?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像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14.C15.然而我们今天却抛弃老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成就其他国家的霸业。
1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祖父,父亲的父亲,与今天一样”错误。文中的祖父,指的是祖辈、父辈,与今天不一样。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黔首”,百姓;“资”,帮助;“却”,拒绝;“业”,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
参考译文: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16.C17.①编织的席子实用舒适,不比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差;②具有不染尘的特点;③借物喻人,表述对才高品洁之人的赞美。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错误,从诗中来看,“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这两句不是写人们享受清净的夜晚,而是写享受草席带来的愉悦和舒适。。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的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具体分析即可。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此草最可珍”一句,“此草”指“蒲草”。“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是说蒲草的实用价值,蒲草可以织作玉床席,给人带来享受;“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是说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尘”更显蒲草高洁纯净,这也是“最可珍”的重要原因;结合全诗来看,诗中所写的“蒲草”又喻指有才能且品性高洁之人。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要尽量了解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解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解释。解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庶,逐,窃。
19.B20.D21.A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不谋而合:意思是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语境是说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是一致的,相比之下,“不谋而合”更合语境。
第二处,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发:研究与开发。因操作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产品,语境是说华为自主研究与开发,所以此处应选用“研发”。
第三处,比比皆是: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即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语境是说我国科研工在我国科研领域展示自己浪漫情怀的情况极其常见,所以此处应选用“比比皆是”。
最后两处,后两空的虚词选择,从语境推知:两个分句都是“激动”的原因且有递进关系。所以,选用“不仅因为……更因为”更为顺畅。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原句中的“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是句式杂糅,修改时,可删去“组成”,也可将“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世界观的组成的”改为“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世界观”。
A.句式杂糅的语病并没有消除;
B.虽然消除了句式杂糅的语病,但偷换了主语,改变了语意;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项目合作合同具体描述2篇
- 智能弱电系统集成服务合同(2024版)
- 2024年度额度借款合同的违约金计算方式3篇
- 2024版航空货运代理合同样本3篇
- 2024年机场停车位预订服务协议3篇
- 2024版砂石骨料购销合同(含知识产权保护)2篇
- 青岛2024年房产居间业务合同示范文本2篇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2篇
- 2024年度销售代理合同:国际品牌与国内代理商的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健身房设备租赁合同2篇
- 大学生生涯规划程
- 2024建筑通风与空调系统维护保养工作规范
- 机构改革人员调整方案
- 工程项目管理(第五版)课件
- 危重病人护理及交接班重点
- 新理性主义完整版本
- LF炉的脱氧工艺
-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共36张PPT)
-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42中学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面销培训课件
- 基坑降水施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