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同步训练(解析)_第1页
统编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同步训练(解析)_第2页
统编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同步训练(解析)_第3页
统编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同步训练(解析)_第4页
统编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同步训练(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统编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同步训练(解析)《登泰山记》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山麓(lù)雕砌(qiè)山巅(diān)

B.悬崖(yá)石磴(dèng)须臾(yú)

C.戊申(wù)岱祠(cí)姚鼐(lài)

D.膝盖(qī)石罅(xià)绛皓(hào)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弥漫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照

C.是日观道中石刻是:判断动词

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磨灭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C.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④其远古刻尽漫失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道少半,越中岭

C.古时登山,循东谷人,道有天门

D.是日观道中石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的游踪,叙述了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奇景象。

B.文章第三段,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若带然”和在日观亭时“自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7.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郭,古时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C.晦,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即桐城派。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泰安

B.须臾成五采

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D.多平方,少圜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D.顺流而东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自:自己

B.穿泰山西北谷穿:穿过

C.余始循以入循:顺着

D.磴几不可登几:几乎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麋鹿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

D.渺沧海之一粟越长城之限

二、情景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

②姚鼐《登泰山记》中“,,”三句写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③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④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

13.《登泰山记》: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泰山南北两条河流的流向相反,南面“”,北面“”。

(2)文中写泰山南北的溪水各有归依的句子是“,”。

(3)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文中说明古长城的位置的句子是“,”。

(4)“,”两句点出日观峰的重要地理特征,为后文写登顶看日出埋下伏笔。

(5)“,,,,”几句,把从京师到泰安的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充分显示了旅途的艰苦。

(6)点明登山的时间、方向及同行人的句子是“,”

(7)“,,”几句,通过写台阶表现了泰山路远山高的特点。

(8)交代自己登山路线的句子是“,,,,”。

(9)唐代李白用“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来赞美天门;姚鼐对天门的描述是“,,”。

(10)写登山的情景时,用“”两句高度概括了登雪中泰山的困难和艰辛。

(11)泰山雪景不同凡响,登上峰顶后看到的景象是“”这两句。

(12)用“”八个字概括了泰山雪景的特点。

(13)“”三句写出了泰安城的夕照美景。

(14)写泰山夕照如画,山闲水静,雾若飘带的三句是“”。

(15)“”一句写出了日出前山顶的风雪袭人的情况。

(16)描写泰山日出前风雪交加、云雾弥漫的苦寒环境的两句是“”。

(17)用比喻的手法写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樗蒲的两句是“”。

(18)文中写日出之前天边的云霞变化美妙的两句是“”。

(19)写泰山日出前,云霞异色,瞬间变幻成五彩的两句是“”。

(20)“”两句,通过描摹色彩,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

(21)写日观峰西面的山峰或红或白,像鞠躬的样子的两句是“”。

(22)叙述泰山沿途年代久远的石刻的情况的句子是“”。

(23)文中写泰山石的特点的句子是“,,”。

(24)文中描写泰山树木生长情况的句子是“,,,”。

(25)“,,”几句,从“有”和“无”的角度写出了深冬腊月时泰山的特征。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区分)/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在)/道皆砌石为磴(台阶)/余始循以入(沿着)

B.道少半(不到一半)/遂至其巅(山顶)/苍山负雪(背,覆盖)/明烛天南(照亮)

C.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渐渐)/绛皓驳色(黑色)/多平方(平坦方正的石头)

D.而皆若偻(引申为“鞠躬”)/僻不当道者(阻挡)/多平方,少圜(通“圆”)/生石罅(缝隙)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

B.阴,山北水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乾隆,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颖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风雪、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18.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

(乙)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

(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

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20.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

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日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三时至五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

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

21.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

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D.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2)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23.(乙)(丙)二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②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①僇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②培塿:本作“部娄”,小土丘。

文本二: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B.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古人席地而坐,两腿前伸,呈簸箕状,是一种庄重而守礼的坐法。

B.造物,古人以为天造万物,因此用以称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大自然”。

C.阳、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为“阴”。

D.城郭,古时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篇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意在突出游赏的愉悦之情,以此作为铺垫引出下文的西山之游乐。

B.文本一第二段连用“过”“缘”“斫”“焚”“穷”等五个动词,表述了迫切想要登上西山观景的心情。

C.文本二以“其级七千有余”“半山居雾若带然”等细节特征的刻画侧面烘托泰山的高峻,这与文本一第二段异曲同工。

D.文本二语言简洁明快,先是粗笔勾勒泰山的概貌,后再写登山的过程和山顶之所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8.柳宗元为何说以前未真正游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西山开始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说明。

参考解析:

1.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雕砌”的“砌”应读为“qì”。

C.“姚鼐”的“鼐”应读为“nài”。

D.“膝盖”的“膝”应读为“xī”。

故选B。

2.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亭子以东从脚下起都被云雾弥漫。“漫”,弥漫。解释正确。

B.句意: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烛”,动词,照。解释正确。

C.句意: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是”,指示代词,这。解释错误。

D.句意: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漫”,磨灭(石碑经风雨侵蚀而自己模糊不清)。解释正确。

故选C。

3.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考查实词中的通假字。题干中答题关键词“没有通假字”。A项,“采”同“彩”;C项,“圜”同“圆”;D项,“冯”同“凭”。故选B。

4.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这就要求考生除了积累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实词的含义和用法。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题中,①动词,等到;②介词,和;③动词,弥漫;④动词,磨灭。故解析为B项。

5.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B项中“道”是动词,解释为“走”,A、C、D三项中的“道”均为名词,解释为“道路”。故选择B项。

6.B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做这类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B项,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故选B。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7.D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D项,“桐城”为籍贯。故选D。

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解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8.B

本题考查的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仔细揣摩词语的意义。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如“智力”对应的是“智慧、力量”,“其实”对应的是“它的果实”,还有是此意的转移,如“成立”转移为“成人”,还有词义范围的变化等,注意区分。

A项,“至于”,古义: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表示到达。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情;

C项,“动摇”,古义:摇动。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D项,“平方”,古义:平整,方形。今义:①指数是2的乘方;②指平方米;

B项,“须臾”古今同义,片刻,指时间短暂。故选B。

9.D

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常见的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A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B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C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D项,“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行进。

故选D。

10.A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A项,“自”从。故选A。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全国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1.D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A项,第一个“于”,介词,从;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

“月出于东山之上”意思是:明月从东山后升起。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意思是: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B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

“扣舷而歌之”意思是: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侣鱼虾而友麋鹿”意思是:与鱼虾做伴,与麋鹿为友。

C项,第一个“乎”,助词,……的样子;第二个“乎”,介词,相当于“于”,在;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意思是:(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意思是:(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

D项,两个“之”,都是均为结构助词,的,意思相同。

“渺沧海之一粟”意思是说: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越长城之限”意思是:越过长城的城墙。

故选D。

1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负、徂徕、漫、须臾、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3.汶水西流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遵至某巅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大风扬积雪击面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其远古刻尽漫失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易错字:“麓”“巅”“樗”“蒲”“臾”“绛”“偻”“圜”“罅”等。

14.B15.A16.A17.(1)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时,我和子颖(或朱孝纯)在日观亭里坐着,等待日出。

(2)这一天(我们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石刻)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18.写到了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和道中石刻,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了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分:分界。句意:在那南北分界处的。

C.绛:大红。句意: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D.当:处在。句意:那些偏僻没处在道路的石刻。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错误,应为“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朱孝纯之子朱颍”错误,应该是:朱孝纯,字子颍。

故选A。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晦”,每月最后一天;“五鼓”,五更;“坐日观亭”,省略句,“坐(于)日观亭”,坐(在)日观亭里;“待”,等待。

(2)“是日”,这一天;“刻”,石碑、石刻;“漫失”,模糊或缺失。

1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道中石刻”可知,写到了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和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意思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

这些祠庙和石刻都是泰山的人文景观,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了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

参考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渐渐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没处在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19.B20.C21.C22.(1)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

(2)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23.①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②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

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

本句中,“以巡阅河防”,“河防”是“巡阅”的宾语,“河防”后面停顿;“纡道”是“泰安”的谓语,“泰安”后面停顿,排除AC;

“乘山轿”,“山轿”是“乘”的宾语,后面停顿,排除D。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即凌晨三时至五时”说法错误,应是指晚上一点到三点左右。古人将一天的开始定为从晚上23点开始,也就是子时。四更是在丑正二刻,丑时为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名鸡鸣,又名荒鸡。

故选C。

21.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

C.“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说法错误。薛文最后是引用曾国藩的话,不是自语。

故选C。

2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旧例”,名词用作状语,按照旧例;“惟”,只有;“骤”,突然。

第二句得分点:“俄”,不久;“夷”,平坦;“向”,先前;“遽”,立即。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分析,可以得出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

结合“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分析,可以得出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结合“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分析,可以得出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

参考译文:

(甲)唐明皇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张说任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官,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因为举行盛大宴会按品位排列座次,所以唐玄宗发现郑镒的官位飞跃上升,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郑镒没有词儿来回答。优人黄幡绰说:“这全靠泰山的力量啊。”

(乙)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

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达到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

(丙)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24.D25.A26.A27.(1)我认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2)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只小船,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28.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沉醉于自然之美中,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2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

“日之入”为“知”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C;

能愿动词“欲”和动词“归”组成一个能愿词组,中间不可分开,排除B。

故选D。

2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是一种庄重而守礼的坐法”错误,箕踞,是指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前伸,身体形似簸箕,是一种轻视对方、傲慢无礼的举动。

故选A。

26.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