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时古诗文梳理与整合(含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古诗文梳理与整合
01基础梳理与整合
一、字词句梳理与整合
《孙权劝学》
1.字词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但当涉猎()
③蒙乃始就学()___④及鲁肃过寻阳()
⑤即更刮目相待()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_______今义:
②见往事耳
古义:_________今义:
(4)一词多义。
①当
②见
(5)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①
②
2.重点句子。
(1)翻译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特殊句式。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课文理解。
(1)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而别"?
(2)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3)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4.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
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而别相委而去
B.即公兄无奕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学而时习之
D.蒙辞以军中多务可以为师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4)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木兰诗》
1.字词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唯闻女叹息()②旦辞爷娘去()③关山度若飞()
④赏赐百千强()⑤著我旧时裳()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同)
(3)古今异义。
①雌兔眼迷离
古义:_________今义:
②双兔傍地走
古义:_________今义: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_________今义:
④出郭相扶将
古义:_________今义:
⑤赏赐百千强
古义:_________今义:
(4)一词多义。
市
(5)词类活用。
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
2.重点句子。
(1)翻译句子。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2)特殊句式。
①问女何所思。()
②愿为市鞍马。()
3.课文理解。
(1)试概括本文各部分的故事情节。
(2)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3)木兰代父从军的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例如“________,________”也是如此。
(2)“壮士十年归"和“同行十二年”是自相矛盾吗?为什么?
(3)《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的哪些特色?
《卖油翁》
1.字词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康肃公善射()___②公亦以此自矜()
③尝射于家圃()_________④释担而立()
⑤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_)⑥但微颔之()
⑦徐以杓酌油沥之()___⑧惟手熟尔()
⑨康肃笑而遣之()
(2)通假字。
徐以杓酌油沥之(同)
(3)古今异义。
①但手熟尔
古义:_________今义:
②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_________今义:
(4)一词多义。
①尔
②射
③以
(5)词类活用。
①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___)
②康肃笑而遣之(动词的使动用法,___)
2.重点句子。
(1)翻译句子。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③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④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⑤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特殊句式。
①尝射于家圃。()
②自钱孔入。()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陈康肃公善射。
②公亦以此自矜。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3.课文理解。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文中详写老翁酌油而略写陈尧咨射箭的原因是什么?
4.课内文言文阅读。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擅长___B.释担而立:放下
C.但手熟尔:只是___D.笑而遣之:派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从神态、语言、动作三方面描写人物,使得人物形象形神兼备,个性鲜明。
B.与技艺高超、骄矜暴躁的陈尧咨相比,卖油翁是一个身手不凡、神闲气定的智者。
C.“但微颔之"表现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微微地点头,心中十分赞许他的射技。
D.“康肃笑而遣之”一句,“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笑”和“遣",也表现出陈尧咨通达爽快的一面。
《短文两篇》
1.字词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斯是陋室()②惟吾德馨(____________)
③可以调素琴()④无案牍之劳形()
⑤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⑥濯清涟而不妖()
⑦亭亭净植()_________⑧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一词多义。
①鲜
②名
③远
④之
(3)词类活用。
①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
②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___)
③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
④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_________)
2.重点句子。
(1)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特殊句式。
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②何陋之有?()
3.课文理解。
(1)《陋室铭》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陋室不陋的?
(2)《爱莲说》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的?
(3)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两文都采用了___的写法,《陋室铭》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作者的抱负和情操,《爱莲说》则是通过___表达作者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4)两篇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
②无案牍之劳形(___)
③可爱者甚蕃(___)
④陶后鲜有闻(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D.康肃笑而遣之
(3)下面对《爱莲说》这篇短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两句,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伏笔,是入题的准备。
B.作者写“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两件事,是为了烘托出“予独爱莲”。
C.作者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表达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D.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只喜欢牡丹的肯定和赞许。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古代诗歌五首》
1.字词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②独怆然而涕下()
③齐鲁青未了()___④造化钟神秀()
⑤自缘身在最高层()___⑥拄杖无时夜叩门(___)
(2)通假字。
荡胸生曾云(同)
2.重点句子。
(1)默写句子。
①《登幽州台歌》中写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③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④《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⑤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___,
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课文理解。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中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用的好,试作分析。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含有怎样的哲理?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常用来比喻什么?
(5)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字是本诗的主线,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B.首联诗人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浊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热情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C.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与热情好客的乡民的赞美。
D.尾联中的“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他人。
(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人生哲理。
《活板》
1.字词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唐人尚未盛为之____________盛:__
②又为活板为:__
③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钱唇:__
④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令:__
⑤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__
⑥持就火炀之炀:__
⑦则字平如砥砥:__
⑧一板已自布字自:
⑨则第二板已具具:
⑩更互用之更互:__
不用,则以纸帖之帖:__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贮:__
有奇字素无备者奇字: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_________兼:___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燔:__讫:__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拂:__殊:__
(2)一词多义。
板印书籍____________印:__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_________印:__
其印自落____________印:__
密布字印____________印:__
不以木为之者____________以:__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_________以:__
瞬息可就____________就:__
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就:__
(3)词类活用。
①板印书籍____________板:__
②火烧令坚____________火:__
③再火令药熔_________火:__
④木格贮之____________格:__
(4)通假字
①活板____________板:__
②已后典籍皆为板本_________已:__
③若止印三二本_________止:__
④药稍镕____________镕:__
2.重点句子。
翻译句子。
①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3.课文理解。
(1)作者聚焦“活"字介绍了活板的哪几个方面?
(2)作者紧紧抓住活板印刷术的主要特征“活”来介绍整个工艺流程,活板的先进也体现在“活"上。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3)作者为了凸显活“板”的活,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火烧令坚用讫再火令药熔
B.满铁范为一板不以木为之者
C.此印者才毕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瞬息可就持就火炀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结合选文,说说活字印刷术印刷程序是怎样的。
二、古诗文名句积累
1.直接默写。
(1)___,独怆然而涕下!
(2)___,阴阳割昏晓。
(3)___,闻说鸡鸣见日升。
(4)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5)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6)___,弹琴复长啸。
(7)此夜曲中闻折柳,___。
(8)故园东望路漫漫,___。
(9)杨花榆荚无才思,___。
(10)烟笼寒水月笼沙,___。
(11)宣室求贤访逐臣,___。
(12)___,赚得行人错喜欢。
(13)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2.理解默写。
(1)《望岳》中,“___,___"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2)《登飞来峰》中“___,___”一句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深刻的哲理。
(3)“___,___"此句不仅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而且蕴意深刻,常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4)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5)《竹里馆》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夜洛城闻笛》以声传情(或以声衬托夜的安静)的诗句是:___,___。
(7)《逢入京使》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细节描写,蕴涵诗人复杂感情的诗句是:__,___。
(8)《晚春》中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诗人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
(9)《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诗句是:___,
_________________。
(10)《贾生》一诗中寄寓诗人怀才不遇感慨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
(11)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松懈了,请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一诗中的诗句告诫他:___,
_________________。
(12)《约客》一诗中细微的动作,形神兼备,达到与唐代诗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相同效果的诗句是:___,___。
3.文言文名句默写。
(1)《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描写军中苦寒生活,又写出了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两句由山水仙龙入题,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两句,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
(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四句话体现自己的活动情趣,其中以“___,
"两句从反面写体现自己的生活情趣高雅。
(7)《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02知能巩固与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下列划线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善良)尔安敢轻吾射(看轻)
B.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本领)徐以杓酌油沥之(一滴一滴落下的液体)
C.但微颔之(下巴)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D.但手熟尔(同“耳",罢了)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4.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5.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下列语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B.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C.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7.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河兵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最后没有找到。)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棹数小舟棹:划(船)
B.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
C.渐激渐深激:猛烈
D.转转不已已:停止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二石兽于水中能谤讥于市朝
B.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
C.至石之半无丝竹之乱耳
D.如其言___其如土石何
10.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是()。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你们这代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呢?
C.你们这代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1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是()。
A.文章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策勋十二转(___)
(2)对镜帖花黄(___)
(3)万里赴戎机(___)
(4)雄兔脚扑朔(___)
(5)出郭相扶将(___)
(6)著我旧时裳(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16.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
01基础梳理与整合
一、字词句梳理与整合
《孙权劝学》
1.(1)①推托。事务②粗略地阅读③于是,就④到,等到。经过⑤重新
(2)邪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3)①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最高的一级②指历史过去的事
(4)①担当应该②了解知晓
(5)①吴下阿蒙:指没有学问的人。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2.(1)①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②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④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的吕蒙了!
(2)①倒装句②省略句
3.(1)鲁肃被吕蒙的才干所折服,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
(2)平易近人,对部属要求严格,具有王者风范。
(3)(示例1)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示例2)要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
4.(1)D(2)A(3)B(4)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君子分别几日后,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D.句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复:再是,还是。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A.然后,就,表示承接\然后,就,表示承接;B.就是,表判断\就要,表结果;C.语气助词,没有具体意思\代词,它,指知识;D.介词,用\介词,把。故选A。(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B.“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表述错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故选B。(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①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②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木兰诗》
1.(1)①只②早晨③越过④有余⑤穿
(2)帖贴
(3)①眯着眼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②跑行走③只转折连词
④外城仅用作姓氏⑤有余强大
(4)集市买
(5)记
2.(1)①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②(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现在起代替父亲出征。③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④将军和壮士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⑤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到外城迎接她。
(2)①倒装句②省略句
3.(1)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回见亲人、讴歌英雄。
(2)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火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3)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她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4.【答案】(1)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任一互文例句都可)(2)不矛盾。“十年"“十二年”都表示虚数,非确数,指木兰从军时间长。(3)①风格刚健质朴;②文中多用排比、对偶、设问、铺陈等修辞手法,多用新鲜活泼的口语。
【解析】(1)考查修辞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为: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前后句互为补充,这是互文的修辞。同样运用互文的句子还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古诗中运用互文的例子有“烟笼寒水月笼沙"。(2)考查诗句赏析。壮士十年归: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同行十二年:征战同行这么多年。两句中的“十年”与“十二年"都是虚指,很多年的意思,形容时间长。所以两句并不矛盾。(3)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的最为杰出的作品,它体现了北朝民歌的特点:①风格粗犷豪放,如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正是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②句式多样,以四言、五言为主,从《木兰诗》的整个诗歌语言可以看出来;③常用对比、比喻,感情表达直接。如诗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正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天子赏赐百千强,可是木兰并不为之留恋,而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是用百千强与木兰的谢绝高官还故乡来对比。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而民歌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则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木兰的谨慎机智。
《卖油翁》
1.(1)①擅长②夸耀③曾经④放下⑤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⑥点头⑦慢慢地⑧只,不过⑨打发
(2)杓勺
(3)①只是但是②怎么安静,安全
(4)①同“耳",相当于“罢了”尔你②射箭射箭的本领③凭,靠凭,靠用
(5)①轻视②使……走,打发
2.(1)有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②(卖油的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③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④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⑤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入(葫芦)。
⑥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①倒装句②省略句
(3)①陈/康肃公/善射。②公/亦/以此自矜。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3.(1)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折服。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
(2)文章是讲“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对能表现这一道理的酌油一事详写,射箭则略写。
4.【答案】(1)D(2)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3)C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D.句意: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打发。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因,于是。惟,只。(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C.“心中十分赞许他的射技"说法错误。根据“但微颔之”可知,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故选C。
《短文两篇》
1.(1)①这②香,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③调弄④形体、躯体
⑤多⑥洗。过分艳丽⑦竖立⑧亲近而不庄重⑨应当
(2)①少鲜艳②出名,有名名字③远播在远处④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结构助词,的
(3)①灵验②使……劳累③使……扰乱④生藤蔓。生枝茎
2.(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③我只喜爱莲花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
④(只)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靠近玩弄(它)啊。
(2)①判断句②倒装句
3.(1)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
(2)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气质三个方面。
(3)托物言志赞美莲的形象
(4)《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质的追求。
4.【答案】(1)博学的人使……劳累多少(2)B(3)D
(4)①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靠近赏玩它。
【解析】(1)考查词语解释。根据句意,推知词义。①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儒:博学的人。②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神。劳:使……劳累。③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④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2)考查“而"字用法。例句中“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A.连词,表顺承关系。B.连词,表转折关系。C.连词,表顺承关系。D.连词,表修饰关系。故选B。(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应当就很多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故选D。(4)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①重点词语:斯,这。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②重点词语:益,更加。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语气词。
《古代诗歌五首》
1.(1)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②悲伤的样子③不尽④聚集⑤因为
⑥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2)曾层
2.(1)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②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写出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的内心情感。
(2)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3)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4)常用来比喻困境中仍然蕴含希望。
(5)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掉落的花瓣并不是冷酷无情、自哀自怜的,是消融在泥土中以更好地保护盛开的鲜花,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自然朴实。
4.【答案】(1)D(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意思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有误。“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表述有误。此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本项“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也存在错误;故选D。(2)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诗文中蕴涵的道理。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西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明,展现出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又出现一个山村。“山重水复"在此指自然之路曲折,象征着人生之路坎坷难行;“柳暗花明”在此指自然景致的美好,象征着经历曲折后又有新的出路,新的天地。景物的描写中蕴含哲理:困境中蕴含希望,在看似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也要坚定信心,积极求索,努力寻求新的出路,相信新的天地就在不远处。可据此作答。
《活板》
1.(1)①大规模②发明③铜钱的边缘④使⑤覆盖⑥烘烤⑦磨刀石⑧另自,另外⑨准备(好了)⑩交替,轮流标签贮存生僻字又,拿不下来烧,完毕擦拭,根本
(2)印:动词,刻印;指雕版印刷;字模;字模。以:介词,用,拿;连词,用来。就:完成;靠近。
(3)①名词作状语,用雕版②名词作状语,用火③名词作动词,用火烧④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4)①“板"同“版”②“已"同“以”③“止"同“只”④“镕"同“熔”
2.(1)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它。(2)不如用火烧过的黏土字印,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拭它,那些字印就自行脱落,根本不会被药物弄脏。
3.(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钱唇”比喻刻字的硬度和厚度。
(2)“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按压后十分平整的特点。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
4.(1)C(2)药物稍微熔化,就把一块平板按压在它的表面,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3)以印刷流程的先后为顺序:制字——排版——印刷。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A.名词做状语,用火/名词做动词,用火烤;B.动词,成为/动词,做,句中理解为刻;C.代词,指代前文的排好的版/代词,指代前文的字;D.动词,完成/动词,靠近。故选C。(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做到: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意译为主。句中的关键字词有:稍熔:稍微熔化;则:就;按:按压;砥:磨刀石。(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第一步为:制字;根据“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第二步为:排版;根据“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第三步为:印刷。
二、古诗文名句积累
1.(1)念天地之悠悠(2)造化钟神秀(3)飞来山上千寻塔
(4)箫鼓追随春社近(5)浩荡离愁白日斜(6)独坐幽篁里
(7)何人不起故园情(8)双袖龙钟泪不干(9)惟解漫天作雪飞
(10)夜泊秦淮近酒家(11)贾生才调更无伦(12)莫言下岭便无难
(13)黄梅时节家家雨
2.理解默写。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8)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0)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1)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1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莲花之君子者也
02知能巩固与提升
1.【答案】B
【解析】“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B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A、C、D中不含通假字。故选B。
2.【答案】A
【解析】A.这两句采用互文的修辞,前后两句互相补充说明,“百战死”的既有将军,也有壮士。“十年归"的既有壮士也有将军。故句意应为:将军和士兵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故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A.善:擅长。B。沥:下滴。C。颔:点头。D正确。故答案为:D
4.【答案】B
【解析】A仅仅,只;单,一个。B更加。C少;稀奇。D应当;合适。故答案为:B
5.【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句停顿的理解。A.正确划分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4 Our World Topic2 Section C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Module 9 Unit 2 I'm going to do the high jump.(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10 灭火与逃生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青岛版
- 热电厂资源需求分析
- 二零二五年度购房合同房屋交易风险防范提示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园区绿植花卉租赁养护管理协议
- 2025年度特色餐饮店品牌合作推广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环境保护合同授权委托书
- 二零二五年度消防员劳务派遣与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合同
- 2025年度环保材料知识产权归属及市场推广合同
- GB/T 20308-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矩阵模型
- 男孩女孩动起来健康运动知识PPT模板
- 体育原理课件
- 铁路道岔知识课件
- 自考公共关系学课件
- 森林害虫防治方法课件
- 各种el34名胆电子管评测
- 超分子化学-杯芳烃课件
- 北邮工程数学期末试卷B卷
- 超长结构及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 车标识别 课讲义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