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安区高三第一次模考语文试题(含解析)长安区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什么是文化?概括地讲,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我们每天都跟文化打交道,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
②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随着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界对中华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华文化并非只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但二者具有不同特征。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那么,由于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出海口通畅,长江文化已多少带有海洋文化的特征。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反映在文化思想方面,也呈现不同风格。《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在黄河流域;而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楚辞》,则产生在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下游;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中游和下游。自古以来,黄河和长江这两河两源文化哺育着中华民族。
③中华文化除了起源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儒、释、道三家并存,就是学术思想多元的体现。儒家一直是社会思想的主流,是中华文化的大传统。但老庄的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华文化有重要影响,他们与孔孟思想有很大不同。如果说孔孟的儒家思想所要解决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老庄的道家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主张人与自然为一体,以自然而然为旨归。除了儒、道,佛教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也不能轻视。有一种说法叫“三教合一",说的是儒、释、道三家相互吸收、合作互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包容性。因为自汉以后,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流思想的位置,如果不是儒家的包容性,佛、道两家不可能获得发展的空间。
④中华文化的又一个特点是不排外。儒学对佛学的态度,说明中华文化的大传统是不排外的,对来自远方的思想能够雍容接纳。在民间,即使是偏远地区,他们对异风异俗都能尊重和欣赏。与此相关联的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略性。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国力强盛,把王昭君送到北方塞外的边族,以结永好。唐朝又把一位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在最强大的时候,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友好关系,彰显中华文化与邻相处遵循的是以“和”为大道的思路。
⑤不仅中华文化,其实“中华"也是个大包容的概念。只要了解中国历史,就能体会到这种包容性,就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实际上,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并存的世界,人类应该承认差别,保护与尊重多样性。在这方面,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显得弥足珍贵。人类的发展总归是存异求同的。《易经》说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道路、途径、方法、手段不必相同,终极目标常常不无共指。文化发展如此,其他方面也是如此,都应提倡包容。比如现代化,并非只有一种方式,同为现代化早发国家,美国的方式就与欧洲的方式不完全相同,亚洲国家的现代化方式又与欧美国家不尽相同。像中国这样的现代化后发国家,显然需要探索自己的方式。
(刘梦溪《中华文化是个大包容概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界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华文化的起源是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仅具内陆文化的特征。
B.自古以来,由于儒家思想占据主流思想的位置,所以儒家的包容性为佛道两家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C.产生在黄河流域的现实主义文学典范《诗经》体现了儒家文明,而产生在长江流域的《楚辞》则代表了道家思想。
D.人类的发展总归是求同存异,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一种在多元世界里承认差别,保护与尊重多样性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纵向议论的结构推进论证。提出“文化"概念之后,就呈现中华文化富于包容性的特点,并最终指出这种包容性对世界的意义。
B.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对比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富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家,呈现中华文化和风格的多样性。
C.中华文化与邻相处遵循以“和”为大道的思路。汉唐时期国力强盛的中原王朝通过和亲政策与邻居建立友好关系。
D.中华文化是多元化的,推而广之,今天的世界也是多元并存的,因此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不盲目模仿西方是本文的意旨所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评论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文化的不同体现在中西方人民整体的生活方式和对价值判断的取向,比如农耕生活的方式和对集体主义的态度。
B.由于长江自古航运便利,出海口通畅,所以长江文化成为重商业、善于开拓冒险的海洋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有相似之处。
C.宋朝时期安居在开封的犹太族群也逐渐遵习汉礼,最终与汉民族同化,这一点源于中华文化不排外的文化特性。
D.人类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终归是求同存异的,因此没有必要将自身的发展方式强加于其他国家和民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12月4日18时26分,一件从云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的快递包裹成为2023年第1200亿件快件。自2021年以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件,直至此次创纪录地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
1200亿件快递,相当于2022年全球快递包裹业务量的63%,约等于美国2022年全年包裹量的5.5倍、日本的13.3倍、英国的23.5倍。今年前11个月,我国月均快递业务量达107亿件,比英德两国去年全年业务量之和还要多。在高基数之上,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速仍然保持领先,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从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23年前11个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来看,每个月的指数都实现了同比提升。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同比提升278%、16.7%,14.5%和11.4%。11月行业规模加速扩大,快递业务量突破130亿件,单月增量有望超30亿件,创历史新高。
这些新突破的背后是整个快递行业不懈的努力,更是我国快递市扬繁荣活跃、质效提升的表现。快递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展现出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向好的态势,为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写下了生动注脚。
(摘编自《突破1200亿件2023年我国快递加速奔跑》2023年12月28日中国商界杂志社)
材料二:
快递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最为亮眼的当数中国快递的速度。从2023年“双11"的情况来看,我国快递的速度也令人惊叹。“双11”期间,小时达、半日达已不是中国快递速度的极致,大促期间,分钟达的覆盖面已越来越广。
据菜鸟介绍,2023年天猫“双11",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多个城市的部分消费者,在10月31日晚8点支付完尾款后,使获得了小时达、分钟达等极速配送体验。10月23日晚8点刚过,中国最北城市漠河、千年瓷都景德镇、英国拉特沃思的消费者便纷纷收到京东“双11”第一单,分钟级、小时级送达让消费者惊喜加倍。今年“双11"德邦快递的第一个包裹,从付尾款到收货,中间仅用了7分钟。
天下物流,唯快不破。我国快递行业不断提升的速度与时效,从另一个层面凸显出中国快递的实力。
(摘编自《突破1200亿件2023年我国快递加速奔跑》2023年12月28日中国商界杂志社)
材料三:
过去的一年,快递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快递业改进服务组织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从推动寄递服务更快更有针对性的大数据加前置仓,到提高了包表处理效率的智能称重自动化分拣设备,再到为校因配送及偏远农村地区派件服务的无人车、无人机……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与快递业深度融合,促进了货物的周转流通。
2023年5月12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打开天舟六号舱门,开始转运贷物。广受关注的“天舟六号”这位太空“快递小哥"一时间“圈粉无数”。网友纷纷赞叹““黑科技’真酷炫"“科技感满满”“很震撼"“像看了一部科幻大片”……引得网友赞叹的天舟六号的科技创新亮点是:一套可以阻隔高温湿度、高盐雾环境对飞船的影响新型柔性船衣;一张确保天舟六号“带货"和航天员在轨驻留开展工作需要的电能供应的太阳能“巨能翅膀”;100多只精密测量各系统内压力、温度、湿度、气体、位移等信号,监测货运船舱内环境稳定和在轨运行的传感器……
(摘编自潘旭涛《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太空“快递小哥"在互联网火了》2023年05月19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四:
2023年伊始DT研究院联合京东快递发布《2023快递幸福感报告》,希望通过对不同人群快递心理和快递行为的调研,洞察3年来,人们生活中留下的时代印记。
你在以下哪些收寄场景中更加依赖快递了?
(摘编自《2023快递幸福感报告》2023-3-27,来源:行业报告之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2021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展现了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向好的态势。
B.2023年中国快递各项发展指数分别同比提升了20%左右,为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写下注脚。
C.“天舟六号”圈粉无数,是因为有科技支撑,如柔性船衣、巨能翅膀等精密仪器,体现了我国快递业应用领域不断在扩大。
D.快递业务与人们生活日益密切,以日常生活用品和即时生活物资占比最多,还涉及合同、文件、交换闲置物品等其他方面。
5.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从业务总量、业务增速、单月增量等方面,说明中国快递业在2023年实现了新突破。
B.材料二用2023年“双11"快递派送速度为例子,以小时达、分钟达覆盖面扩大来反映中国快递的速度之快。
C.材料三中以智能称重自动化分拣设备、无人车、无人机的使用说明了快递业与科技发展深度融合。
D.材料四说明近三年半数以上的受访者给父母寄送快递的频率更高,而给陌生人寄送快递更少了。
6.结合四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快递业的发展特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逆行
严奇
“今天路上的人真多,感觉真好。”清晨8点整,经过人声鼎沸的路口,志国坐在轮椅上傻傻地笑着。
“对于你的趣味,我欣赏不来。在我面前,只有上班工人的汗味、汽车奔驰的尾气混杂着香水味,小车轰鸣、电动自行车喇叭声、做买卖吃喝声,叽叽喳喳,真心觉得难闻和吵闹。"我推着志国穿行在人流之中。“哈哈,那是因为你不懂人间的烟火气。这就是老百姓生活本来的样子,平平淡淡的。”志国收回双手,身体微微前倾,试图调整重心,给我省一点力。
倘若换成是别人,我一准喊出“有病"两个字。可面对志国,我只好忍住。毕竟,他是一个盲人,而且两条腿还断了,整天圈在家里,他的心思一定会比别人细腻一些。
如果是第一次见志国,恐怕很多人看不出他曾受过重伤。嵌在眼窝之中两枚玻璃做的眼球炯炯有神、清亮透彻。与人聊天时,爽朗的笑声,总令人认为他是个健康快乐的人,想象不到他曾遭受的苦难。
志国是一个对自身形象要求十分严格的人,得益于每天坚持健身,他的双手强劲有力,指甲也修剪得十分整齐。即便大多数时间他都待在家里,坐在轮椅上,可他每天依旧都会穿一身整洁的衬衫与笔挺的西裤,皮鞋始终保持锃亮。神奇的是,他竟然能通过触感,判断他的袜子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每每我给他套上白袜子,他总说,穿黑皮鞋不能搭白袜子,那很蠢。
其实,出事之后,志国也曾一度沉沦,意志消沉。他清醒的时候,就一遍遍喊着:“我完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那一段时间,他每日酗酒到深夜,面容消瘦、不修边幅、胡子拉碴。直到有一天,我带他复诊,路过家门外的红绿灯路口,恰逢小学生放学,一群又一群孩子叽叽喳喳,从我们的身边经过。志国似乎感受到了什么,茫然问道:“那群孩子中,是不是有我认识的人?’
“好像是的。"我没有看清路过的孩子,仅仅是下意识地答道。
一瞬间,志国犹如被闪电击中一般,浑身抖,放声大笑:“我不是废物,我的人生还有意义!我要走过这座城市每一个红绿灯路口,尽情享受人间烟火的美好!”
中秋节那天傍晚,我推着志国走进最繁华的步行街,出门过节的人簇拥在狭小的石板路上,一个又一个精心装扮的夜市摊位星罗棋布,各色小吃的香味裹挟喜庆的音乐,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味蕾。“这味道真香!"虽然看不见,可志国依旧能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
突然,一阵破空声袭来,打破了节日的欢愉。一辆失控的轿车冲破路障,撞向花坛,本就车水马龙的街道瞬间乱作一团。坐在轮椅上的志国被人群冲翻。我则被向外逃离的人群推得越来越远。
察觉到置身于人群中的危险,志国两手撑地,腰身旋转,滚到了步行街的墙边。本以为能安全度过危机,可听觉敏锐的志国发现了什么——孩子的哭声。我远远望去,一名三四岁的幼儿摔在地上,周围尽是慌不择路的游客,倘若被踩到,那可不得了。志国没有半分犹豫,两只手前后腾挪,在石板上匍匐前行,竖起耳朵仔细寻找,快速向孩子的方位爬去。
一步、两步、三步,很快志国找到了孩子,把孩子紧紧地护在身下。他的身子如一座桥,任凭来来往往的脚步踏过去,可他依旧温柔地对孩子说:“别怕,有我在!”不知道过了多久,救护车与警车终于赶到。
当我回来找到志国时,他身上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笔挺的西装已破烂不堪。万幸的是,孩子安然无恙。
我拉着他,大喊道:“你没受伤吧!"
志国反笑道:“哈哈,没事,时刻守护我们享受的人间烟火,不就是我的命吗?”
回到住处,我打开他的衣柜,寻找可以更换的衣服。那身救援服再度映人眼帘。几年前,志国在完成一次救灾任务的过程中,为了解救被困的孩子,失去了眼睛和双腿……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逆行"为题含义丰富,指志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身残志坚,乐观生活,守护人间烟火并认识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B.小说以插叙的方式介绍了志国坚持健身的习惯和重新振作的经历,交代了志国残疾的原因,也为后文写志国救护孩子的行为做铺垫。
C.文中的“我”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我"一样,都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见证者,以“我”的视角来写增加了故事的信服力和真实性。
D.作者先描写傍晚步行街繁华、热闹的中秋节氛围,再写突如其来的危险,以突转的笔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张弛有度,波澜起伏。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志国这一人物形象。
9.“人间烟火"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人和氏得五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壁”。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壁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氓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阵;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背大臣之议,越民氓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递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韩非·和氏》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和虽献璞A而未美B未C主之D害也E然犹两足斩F而宝乃论G论宝若H此其难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厉王使玉人相之”中的“相"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及时相遣归”中的“相"意思不同。
B.“子奚哭之悲也”中的“奚"与《逍遥游》中“彼且奚适也”的“奚"的意思不同。
C.“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中的“乃"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意思相同。
D.“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中的“期年"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期年"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卞和两次因向君王推荐宝玉却被误认为证骗君王而遭受刑罚,但最终为宝玉正名,人们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宝玉为“和氏璧”,
B.和氏璧这样的绝世珍宝尚且需要卞和被斩去双脚才能让世人认可,韩非子悲观地认为,当今之世以法治国的理念更不可能得到实行。
C.韩非子主张以法术治国,如此权臣和贵胄就不能倚仗权势了,因此会受到大臣非议,而得到人民的支持。
D.楚悼王听从吴起的建议;以法术治国,但最终吴起的法令没有得到延续,吴起本人也在政治斗争中被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2)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蟋蟀
姜夔
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②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释】①庾郎:北朝人庾信,曾作《愁赋》。②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4.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开篇两句写蟋蟀的虫鸣声哀怨婉转,似庾信自吟,又似凄切私语,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B.“露湿"三句列举可以听到蟋蟀虫吟的处所,而“露湿”“苔侵"则营造了清幽寂静的氛围。
C.“西窗”三句写凄风苦雨之夜,蟋蟀声应和着断断续续的捣衣声,平添离人漂泊思乡之苦。
D.词人未着力描写蟋蟀形体,转而描写凄切哀转的虫鸣,并通过联想将诗境开拓得更为广远。
15.陈廷焯评价“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最为入妙”,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根据情景写出恰当的句子。
(1)中华文化的含蓄内敛往往体现在古诗文的留白之中,琴曲结束之后的静谧却令人久久回味,《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体现琵琶曲打动人心。
(2)学校组织学生春日赴西湖研学。特意安排了夜游西湖的活动。坐于画舫之中,看着月色倒映湖中,水面波光粼粼,小华不禁吟咏出了《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以遣兴怀。
(3)歌曲《敖包相会》中唱到“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这类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手法在古诗中广泛使用,请列举其中两句“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
仁山吃水烟,连出门做法事也带着他的水烟袋。
他们经常打牌。这是个打牌的好地方。把大殿上吃饭的方桌往门口一搭,斜放着,就是牌桌。桌子一放好,仁山就从他的方丈里把筹码拿出来,哗啦一声倒在桌上。斗纸牌的时候多,搓麻将的时候少。牌客除了师兄弟三人,常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偷鸡的。收鸭毛的担一副竹筐,串乡串镇,拉长了沙哑的声音喊叫:
“鸭毛卖钱——!"
偷鸡的有一件家什——铜蜻蜓。看准了一只母鸡,把铜蜻蜓一丢,鸡婆子上去就是一口。这一啄,铜蜻蜓的硬簧绷开,鸡嘴撑住了,叫不出来了,正在这鸡十分纳闷的时候,上去一把薅住。
……
下雨阴天,这二位就光临荸荠庵,消磨一天。
有时没有外客,就把老师叔也拉出来,打牌的结局,大都是当家和尚气得鼓鼓的:“又输了!下回不来了!”
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开水、木桶、尖刀。捆猪的时候,猪也是没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式,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并且总是老师叔念,神情很庄重:
“……一切胎生、卵生、息生,来从虚空来,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南无阿弥陀佛!”
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沫子喷出来。
——汪曾棋《受戒》(节选)
17.下列句子中的“无所谓"与文中加点的“无所谓”,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B.金钱对他来说是无所谓的。
C.只要你使出了浑身解数,就算是输了,那也无所谓。
D.纵提到烟峦,曙壑,或更璀璨的星空,也只是平凡,最无所谓的平凡。
18.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使用方法与文中画横线处破折号的使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面是光脚趿拉着一双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着。
B.谁当这个首座?推来推去,还是石桥——善因寺的方丈!
C.炉香乍爇——
D.等明海学完了早经——他晚上临睡前还要学一段,叫做晚经——荸荠庵的师父们就都陆续起床了
1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如改成“吃肉不瞒人的他们年下就在大殿上杀猪,使用开水、木桶、尖刀以及捆猪和猪没命叫的状态与在家人是一样的",会失去原文的神韵,为什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能从猪肉及其骨头中获取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优质的蛋白质,此外还有脂肪、维生素、钙等矿物质。在炖猪骨汤的过程中,脂肪很容易溶到汤中,同时,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会溶入汤中。
但是,①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在炖猪骨汤的时候,猪肉中的蛋白质只有小部分会溶入到汤中,但融入汤中的脂肪可达20%以上。只喝汤、不吃肉,相当于扔掉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蛋白质,脂肪倒是喝进去许多。很明显,吃肉比喝汤更有营养,也更健康。
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喝汤能够大补,然而,②_________________。
民间说喝骨头汤大补的一个理由是:喝骨头汤能补钙。但骨头中的钙都是螯合形式,并不利于人体吸收。乳白色的汤其实是脂肪乳化形成的,此外,嘌呤含量还很高。这样的汤喝多了,③_________________。
除了骨头汤,由于各种肉汤味道鲜美也受到人们喜爱。比如,羊肉汤、鱼汤,这两种汤通常都是乳白色的,很多人都说这种乳白色是营养好的表现,多喝能大补。不过,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国家对中学生美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学生们对于审美标准产生了争论,有同学认为具有功用性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追求这样的“美”才有价值和意义;也有同学认为“美"不应该有评判标准,是独立、纯粹的存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长安区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什么是文化?概括地讲,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我们每天都跟文化打交道,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
②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随着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界对中华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华文化并非只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但二者具有不同特征。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那么,由于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出海口通畅,长江文化已多少带有海洋文化的特征。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反映在文化思想方面,也呈现不同风格。《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在黄河流域;而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楚辞》,则产生在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下游;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中游和下游。自古以来,黄河和长江这两河两源文化哺育着中华民族。
③中华文化除了起源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儒、释、道三家并存,就是学术思想多元的体现。儒家一直是社会思想的主流,是中华文化的大传统。但老庄的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华文化有重要影响,他们与孔孟思想有很大不同。如果说孔孟的儒家思想所要解决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老庄的道家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主张人与自然为一体,以自然而然为旨归。除了儒、道,佛教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也不能轻视。有一种说法叫“三教合一”,说的是儒、释、道三家相互吸收、合作互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包容性。因为自汉以后,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流思想的位置,如果不是儒家的包容性,佛、道两家不可能获得发展的空间。
④中华文化的又一个特点是不排外。儒学对佛学的态度,说明中华文化的大传统是不排外的,对来自远方的思想能够雍容接纳。在民间,即使是偏远地区,他们对异风异俗都能尊重和欣赏。与此相关联的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略性。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国力强盛,把王昭君送到北方塞外的边族,以结永好。唐朝又把一位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在最强大的时候,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友好关系,彰显中华文化与邻相处遵循的是以“和"为大道的思路。
⑤不仅中华文化,其实“中华”也是个大包容的概念。只要了解中国历史,就能体会到这种包容性,就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实际上,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并存的世界,人类应该承认差别,保护与尊重多样性。在这方面,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显得弥足珍贵。人类的发展总归是存异求同的。《易经》说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道路、途径、方法、手段不必相同,终极目标常常不无共指。文化发展如此,其他方面也是如此,都应提倡包容。比如现代化,并非只有一种方式,同为现代化早发国家,美国的方式就与欧洲的方式不完全相同,亚洲国家的现代化方式又与欧美国家不尽相同。像中国这样的现代化后发国家,显然需要探索自己的方式。
(刘梦溪《中华文化是个大包容概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界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华文化的起源是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仅具内陆文化的特征。
B.自古以来,由于儒家思想占据主流思想的位置,所以儒家的包容性为佛道两家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C.产生在黄河流域现实主义文学典范《诗经》体现了儒家文明,而产生在长江流域的《楚辞》则代表了道家思想。
D.人类的发展总归是求同存异,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一种在多元世界里承认差别,保护与尊重多样性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纵向议论的结构推进论证。提出“文化”概念之后,就呈现中华文化富于包容性的特点,并最终指出这种包容性对世界的意义。
B.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对比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富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家,呈现中华文化和风格的多样性。
C.中华文化与邻相处遵循以“和"为大道的思路。汉唐时期国力强盛的中原王朝通过和亲政策与邻居建立友好关系。
D.中华文化是多元化的,推而广之,今天的世界也是多元并存的,因此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不盲目模仿西方是本文的意旨所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评论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文化的不同体现在中西方人民整体的生活方式和对价值判断的取向,比如农耕生活的方式和对集体主义的态度。
B.由于长江自古航运便利,出海口通畅,所以长江文化成为重商业、善于开拓冒险的海洋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有相似之处。
C.宋朝时期安居在开封的犹太族群也逐渐遵习汉礼,最终与汉民族同化,这一点源于中华文化不排外的文化特性。
D.人类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终归是求同存异的,因此没有必要将自身的发展方式强加于其他国家和民族。
【答案】1.D2.A
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仅具内陆文化的特征”错误,结合原文“人们发现中华文化并非只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但二者具有不同特征"“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那么,由于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出海口通畅,长江文化已多少带有海洋文化的特征”可知,原文是说二者具有不同特征,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长江文化已多少带有海洋文化的特征。选项“仅具内陆文化的特征"曲解文意。
B.“自古以来”错误,结合原文“因为自汉以后,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流思想的位置,如果不是儒家的包容性,佛、道两家不可能获得发展的空间"可知,原文是说“自汉以后”,选项“自古以来"扩大范围。
C.“《诗经》体现了儒家文明……《楚辞》则代表了道家思想”错误,结合原文“《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在黄河流域;而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楚辞》,则产生在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下游;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中游和下游"可知,原文是说“《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在黄河流域;而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楚辞》,则产生在长江流域”,没有表述“《诗经》体现了儒家文明"“《楚辞》则代表了道家思想”,选项“《诗经》体现了儒家文明……《楚辞》则代表了道家思想"于文无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提出‘文化’概念之后,就呈现中华文化富于包容性的特点”错误,结合原文“什么是文化?概括地讲,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人们发现中华文化并非只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但二者具有不同特征”“中华文化除了起源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中华文化的又一个特点是不排外”“不仅中华文化,其实‘中华’也是个大包容的概念"可知,文章首先提出“文化”概念,再对比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富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家,呈现中华文化和风格的多样性。紧接着论述中华文化除了起源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呈现中华文化富于包容性的特点,并最终指出这种包容性对世界的意义。选项“就呈现中华文化富于包容性的特点"曲解文意。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所以长江文化成为重商业、善于开拓冒险的海洋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有相似之处”错误,结合原文“由于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出海口通畅,长江文化已多少带有海洋文化的特征"可知,原文是说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出海口通畅,长江文化已多少带有海洋文化的特征,选项“所以长江文化成为重商业……与古希腊文明有相似之处”因果不当。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12月4日18时26分,一件从云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的快递包裹成为2023年第1200亿件快件。自2021年以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件,直至此次创纪录地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
1200亿件快递,相当于2022年全球快递包裹业务量的63%,约等于美国2022年全年包裹量的5.5倍、日本的13.3倍、英国的23.5倍。今年前11个月,我国月均快递业务量达107亿件,比英德两国去年全年业务量之和还要多。在高基数之上,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速仍然保持领先,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从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23年前11个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来看,每个月的指数都实现了同比提升。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同比提升27.8%、16.7%,14.5%和11.4%。11月行业规模加速扩大,快递业务量突破130亿件,单月增量有望超30亿件,创历史新高。
这些新突破的背后是整个快递行业不懈的努力,更是我国快递市扬繁荣活跃、质效提升的表现。快递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展现出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向好的态势,为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写下了生动注脚。
(摘编自《突破1200亿件2023年我国快递加速奔跑》2023年12月28日中国商界杂志社)
材料二:
快递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最为亮眼的当数中国快递的速度。从2023年“双11"的情况来看,我国快递的速度也令人惊叹。“双11”期间,小时达、半日达已不是中国快递速度的极致,大促期间,分钟达的覆盖面已越来越广。
据菜鸟介绍,2023年天猫“双11",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多个城市的部分消费者,在10月31日晚8点支付完尾款后,使获得了小时达、分钟达等极速配送体验。10月23日晚8点刚过,中国最北城市漠河、千年瓷都景德镇、英国拉特沃思的消费者便纷纷收到京东“双11”第一单,分钟级、小时级送达让消费者惊喜加倍。今年“双11"德邦快递的第一个包裹,从付尾款到收货,中间仅用了7分钟。
天下物流,唯快不破。我国快递行业不断提升的速度与时效,从另一个层面凸显出中国快递的实力。
(摘编自《突破1200亿件2023年我国快递加速奔跑》2023年12月28日中国商界杂志社)
材料三:
过去的一年,快递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快递业改进服务组织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从推动寄递服务更快更有针对性的大数据加前置仓,到提高了包表处理效率的智能称重自动化分拣设备,再到为校因配送及偏远农村地区派件服务的无人车、无人机……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与快递业深度融合,促进了货物的周转流通。
2023年5月12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打开天舟六号舱门,开始转运贷物。广受关注的“天舟六号”这位太空“快递小哥"一时间“圈粉无数”。网友纷纷赞叹““黑科技’真酷炫"“科技感满满”“很震撼"“像看了一部科幻大片”……引得网友赞叹的天舟六号的科技创新亮点是:一套可以阻隔高温湿度、高盐雾环境对飞船的影响新型柔性船衣;一张确保天舟六号“带货"和航天员在轨驻留开展工作需要的电能供应的太阳能“巨能翅膀”;100多只精密测量各系统内压力、温度、湿度、气体、位移等信号,监测货运船舱内环境稳定和在轨运行的传感器……
(摘编自潘旭涛《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太空“快递小哥"在互联网火了》2023年05月19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四:
2023年伊始DT研究院联合京东快递发布《2023快递幸福感报告》,希望通过对不同人群快递心理和快递行为的调研,洞察3年来,人们生活中留下的时代印记。
你在以下哪些收寄场景中更加依赖快递了?
(摘编自《2023快递幸福感报告》2023-3-27,来源:行业报告之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2021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展现了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向好的态势。
B.2023年中国快递各项发展指数分别同比提升了20%左右,为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写下注脚。
C.“天舟六号”圈粉无数,是因为有科技支撑,如柔性船衣、巨能翅膀等精密仪器,体现了我国快递业应用领域不断在扩大。
D.快递业务与人们生活日益密切,以日常生活用品和即时生活物资占比最多,还涉及合同、文件、交换闲置物品等其他方面。
5.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从业务总量、业务增速、单月增量等方面,说明中国快递业在2023年实现了新突破。
B.材料二用2023年“双11"快递派送速度为例子,以小时达、分钟达覆盖面扩大来反映中国快递的速度之快。
C.材料三中以智能称重自动化分拣设备、无人车、无人机的使用说明了快递业与科技发展深度融合。
D.材料四说明近三年半数以上的受访者给父母寄送快递的频率更高,而给陌生人寄送快递更少了。
6.结合四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快递业的发展特点。
【答案】4.D5.D
6.业务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不断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提升幸福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自2021年以来”错误,结合原文“今年前11个月……在高基数之上,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速仍然保持领先,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可知,原文是说“今年前11个月”,选项“自2021年以来"张冠李戴。
B.“2023年中国快递各项发展指数分别同比提升了20%左右”错误,结合原文“从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23年前11个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来看,每个月的指数都实现了同比提升。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同比提升27.8%、16.7%,14.5%和11.4%"可知,原文是说“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同比提升27.8%、16.7%,14.5%和11.4%”,选项“各项发展指数分别同比提升了20%左右"曲解文意。
C.“是因为有……”错误,结合原文“广受关注的‘天舟六号’这位太空‘快递小哥’一时间‘圈粉无数’"“引得网友赞叹的天舟六号的科技创新亮点是……监测货运船舱内环境稳定和在轨运行的传感器……”可知,原文是说“天舟六号"圈粉无数,它的科技创新亮点引得网友赞叹。选项“‘天舟六号’圈粉无数,是因为有……”强加因果。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近三年"错误,结合原文“2023年伊始DT研究院联合京东快递发布《2023快递幸福感报告》,希望通过对不同人群快递心理和快递行为的调研,洞察3年来,人们生活中留下的时代印记”可知,原文是说2023年以来的近三年。选项“近三年"扩大范围。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原文“自2021年以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件,直至此次创纪录地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在高基数之上,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速仍然保持领先,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11月行业规模加速扩大,快递业务量突破130亿件,单月增量有望超30亿件,创历史新高”可知,业务量越来越大;
结合原文“从2023年‘双11’的情况来看,我国快递的速度也令人惊叹。‘双11’期间,小时达、半日达已不是中国快递速度的极致,大促期间,分钟达的覆盖面已越来越广"“天下物流,唯快不破。我国快递行业不断提升的速度与时效,从另一个层面凸显出中国快递的实力”可知,速度越来越快;
结合原文“过去的一年,快递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快递业改进服务组织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与快递业深度融合,促进了货物的周转流通"可知,不断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结合原文“2023年伊始DT研究院联合京东快递发布《2023快递幸福感报告》,希望通过对不同人群快递心理和快递行为的调研,洞察3年来,人们生活中留下的时代印记”“你在以下哪些收寄场景中更加依赖快递了"可知,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提升幸福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逆行
严奇
“今天路上的人真多,感觉真好。”清晨8点整,经过人声鼎沸的路口,志国坐在轮椅上傻傻地笑着。
“对于你的趣味,我欣赏不来。在我面前,只有上班工人的汗味、汽车奔驰的尾气混杂着香水味,小车轰鸣、电动自行车喇叭声、做买卖吃喝声,叽叽喳喳,真心觉得难闻和吵闹。"我推着志国穿行在人流之中。“哈哈,那是因为你不懂人间的烟火气。这就是老百姓生活本来的样子,平平淡淡的。”志国收回双手,身体微微前倾,试图调整重心,给我省一点力。
倘若换成是别人,我一准喊出“有病"两个字。可面对志国,我只好忍住。毕竟,他是一个盲人,而且两条腿还断了,整天圈在家里,他的心思一定会比别人细腻一些。
如果是第一次见志国,恐怕很多人看不出他曾受过重伤。嵌在眼窝之中两枚玻璃做的眼球炯炯有神、清亮透彻。与人聊天时,爽朗的笑声,总令人认为他是个健康快乐的人,想象不到他曾遭受的苦难。
志国是一个对自身形象要求十分严格的人,得益于每天坚持健身,他的双手强劲有力,指甲也修剪得十分整齐。即便大多数时间他都待在家里,坐在轮椅上,可他每天依旧都会穿一身整洁的衬衫与笔挺的西裤,皮鞋始终保持锃亮。神奇的是,他竟然能通过触感,判断他的袜子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每每我给他套上白袜子,他总说,穿黑皮鞋不能搭白袜子,那很蠢。
其实,出事之后,志国也曾一度沉沦,意志消沉。他清醒的时候,就一遍遍喊着:“我完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那一段时间,他每日酗酒到深夜,面容消瘦、不修边幅、胡子拉碴。直到有一天,我带他复诊,路过家门外的红绿灯路口,恰逢小学生放学,一群又一群孩子叽叽喳喳,从我们的身边经过。志国似乎感受到了什么,茫然问道:“那群孩子中,是不是有我认识的人?’
“好像是的。"我没有看清路过的孩子,仅仅是下意识地答道。
一瞬间,志国犹如被闪电击中一般,浑身抖,放声大笑:“我不是废物,我的人生还有意义!我要走过这座城市每一个红绿灯路口,尽情享受人间烟火的美好!”
中秋节那天傍晚,我推着志国走进最繁华的步行街,出门过节的人簇拥在狭小的石板路上,一个又一个精心装扮的夜市摊位星罗棋布,各色小吃的香味裹挟喜庆的音乐,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味蕾。“这味道真香!"虽然看不见,可志国依旧能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
突然,一阵破空声袭来,打破了节日的欢愉。一辆失控的轿车冲破路障,撞向花坛,本就车水马龙的街道瞬间乱作一团。坐在轮椅上的志国被人群冲翻。我则被向外逃离的人群推得越来越远。
察觉到置身于人群中的危险,志国两手撑地,腰身旋转,滚到了步行街的墙边。本以为能安全度过危机,可听觉敏锐的志国发现了什么——孩子的哭声。我远远望去,一名三四岁的幼儿摔在地上,周围尽是慌不择路的游客,倘若被踩到,那可不得了。志国没有半分犹豫,两只手前后腾挪,在石板上匍匐前行,竖起耳朵仔细寻找,快速向孩子的方位爬去。
一步、两步、三步,很快志国找到了孩子,把孩子紧紧地护在身下。他的身子如一座桥,任凭来来往往的脚步踏过去,可他依旧温柔地对孩子说:“别怕,有我在!”不知道过了多久,救护车与警车终于赶到。
当我回来找到志国时,他身上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笔挺的西装已破烂不堪。万幸的是,孩子安然无恙。
我拉着他,大喊道:“你没受伤吧!"
志国反笑道:“哈哈,没事,时刻守护我们享受的人间烟火,不就是我的命吗?”
回到住处,我打开他的衣柜,寻找可以更换的衣服。那身救援服再度映人眼帘。几年前,志国在完成一次救灾任务的过程中,为了解救被困的孩子,失去了眼睛和双腿……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逆行"为题含义丰富,指志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身残志坚,乐观生活,守护人间烟火并认识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B.小说以插叙方式介绍了志国坚持健身的习惯和重新振作的经历,交代了志国残疾的原因,也为后文写志国救护孩子的行为做铺垫。
C.文中的“我”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我"一样,都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见证者,以“我”的视角来写增加了故事的信服力和真实性。
D.作者先描写傍晚步行街繁华、热闹的中秋节氛围,再写突如其来的危险,以突转的笔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张弛有度,波澜起伏。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志国这一人物形象。
9.“人间烟火"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7.A8.①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出事后的志国走出沉沦,用“笑”迎接生活,感觉一切平凡、朴素的生活都是美好的;虽然身有残疾,但他重视个人形象,始终纤尘不染,干净整洁。
②为人善良,富有爱心。身体残疾的志国处处为他人着想,为了“给我省一点力",他调自己的重心,细节中展露出他善良的本性;危机中,听到孩子的哭声,爱心的驱使下他义无反顾救护孩子。
③勇敢无畏,有责任感。解救被困孩子,他失去眼睛和双腿,但无怨无悔;残疾后的志国,在险境中不计个人安危,用自己的躯体勇敢护卫孩子,并将守护人家烟火作为自己的责任。
9.
①推动情节发展。有可能认识的小学生经过志国身边,这样的“人间烟火”让他重新找到人生意义,不再沉沦;中秋的“人间烟火"吸引人们簇拥到步行街,为下文突发危机、幼儿被摔作铺垫。
②凸现人物形象。战胜苦难,走出沉沦,将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作为乐趣,以享受美好人间烟火作为人生意义,展现了积极乐观的形象;不计个人安危,以守护人间烟火为己任,是他的担当和使命。
③深化文章主旨。从沉沦中明白人生的意义——享受美好的人间烟火,到享受美好人间烟火时勇救落难孩童——守护人间烟火,实现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升华,也让读者认识到是默默无闻的英雄人物的负重前行才有了岁月静好,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深化。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小说以插叙的方式介绍了志国坚持健身的习惯”错误,介绍志国坚持健身的习惯是顺序的方式。
C.“都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见证者"错误,结合原文“我推着志国穿行在人流之中”“直到有一天,我带他复诊"“中秋节那天傍晚,我推着志国走进最繁华的步行街”“当我回来找到志国时,他身上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笔挺的西装已破烂不堪"“回到住处,我打开他的衣柜,寻找可以更换的衣服。那身救援服再度映人眼帘”可知,“我"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
D.“使文章张弛有度”错误,“张"是加速,跳跃,略写;“弛”是减速,慢行,工笔般细致的描绘,多用描写手法。“张弛有度"在文章中体现不明显。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原文“‘今天路上的人真多,感觉真好’清晨8点整,经过人声鼎沸的路口,志国坐在轮椅上傻傻地笑着”“哈哈,那是因为你不懂人间的烟火气。这就是老百姓生活本来的样子,平平淡淡的"“与人聊天时,爽朗的笑声,总令人认为他是个健康快乐的人”“志国是一个对自身形象要求十分严格的人,得益于每天坚持健身,他的双手强劲有力,指甲也修剪得十分整齐。即便大多数时间他都待在家里,坐在轮椅上,可他每天依旧都会穿一身整洁的衬衫与笔挺的西裤,皮鞋始终保持锃亮"可知,出事后的志国走出沉沦,用“笑”迎接生活,感觉一切平凡、朴素的生活都是美好的;虽然身有残疾,但他重视个人形象,始终纤尘不染,干净整洁。
结合原文“志国收回双手,身体微微前倾,试图调整重心,给我省一点力"“本以为能安全度过危机,可听觉敏锐的志国发现了什么——孩子的哭声”“志国没有半分犹豫,两只手前后腾挪,在石板上匍匐前行,竖起耳朵仔细寻找,快速向孩子的方位爬去"“一步、两步、三步,很快志国找到了孩子,把孩子紧紧地护在身下”可知,身体残疾的志国处处为他人着想,为了“给我省一点力",他调自己的重心,细节中展露出他善良的本性;危机中,听到孩子的哭声,爱心的驱使下他义无反顾救护孩子。
结合原文“几年前,志国在完成一次救灾任务的过程中,为了解救被困的孩子,失去了眼睛和双腿……”“一步、两步、三步,很快志国找到了孩子,把孩子紧紧地护在身下"“哈哈,没事,时刻守护我们享受的人间烟火,不就是我的命吗”可知,解救被困孩子,他失去眼睛和双腿,但无怨无悔;残疾后的志国,在险境中不计个人安危,用自己的躯体勇敢护卫孩子,并将守护人家烟火作为自己的责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物像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原文“哈哈,那是因为你不懂人间的烟火气"“那群孩子中,是不是有我认识的人”“我不是废物,我的人生还有意义!我要走过这座城市每一个红绿灯路口,尽情享受人间烟火的美好"“中秋节那天傍晚,我推着志国走进最繁华的步行街,出门过节的人簇拥在狭小的石板路上,一个又一个精心装扮的夜市摊位星罗棋布,各色小吃的香味裹挟喜庆的音乐,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味蕾”“突然,一阵破空声袭来,打破了节日的欢愉"“本以为能安全度过危机,可听觉敏锐的志国发现了什么——孩子的哭声”“哈哈,没事,时刻守护我们享受的人间烟火,不就是我的命吗"可知,有可能认识的小学生经过志国身边,这样的“人间烟火”让他重新找到人生意义,不再沉沦;中秋的“人间烟火"吸引人们簇拥到步行街,为下文突发危机、幼儿被摔作铺垫。“人间烟火”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发展,引起下文,前后呼应。
结合原文“哈哈,那是因为你不懂人间的烟火气。这就是老百姓生活本来的样子,平平淡淡的"“我要走过这座城市每一个红绿灯路口,尽情享受人间烟火的美好”“时刻守护我们享受的人间烟火,不就是我的命吗"可知,“人间烟火”,展现了积极乐观的形象,不计个人安危,以守护人间烟火为己任,是他的担当和使命,衬托人物,突出人物特点。
结合原文“我要走过这座城市每一个红绿灯路口,尽情享受人间烟火的美好"“本以为能安全度过危机,可听觉敏锐的志国发现了什么——孩子的哭声”“志国没有半分犹豫,两只手前后腾挪,在石板上匍匐前行,竖起耳朵仔细寻找,快速向孩子的方位爬去"“一步、两步、三步,很快志国找到了孩子,把孩子紧紧地护在身下”“时刻守护我们享受的人间烟火,不就是我的命吗"可知,“人间烟火”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美好,志国从沉沦中明白人生的意义,享受美好的人间烟火;勇救落难孩童,守护人间烟火,实现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升华,深化主题,触发情思,让读者认识到是默默无闻的英雄人物的负重前行才有了岁月静好。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人和氏得五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壁"。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壁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氓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阵;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背大臣之议,越民氓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递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韩非·和氏》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和虽献璞A而未美B未为C主之D害也E然犹两足斩F而宝乃论G论宝若H此其难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厉王使玉人相之"中的“相”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及时相遣归"中的“相”意思不同。
B.“子奚哭之悲也"中的“奚”与《逍遥游》中“彼且奚适也"的“奚”的意思不同。
C.“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中的“乃”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意思相同。
D.“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中的“期年”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期年”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卞和两次因向君王推荐宝玉却被误认为证骗君王而遭受刑罚,但最终为宝玉正名,人们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宝玉为“和氏璧",
B.和氏璧这样的绝世珍宝尚且需要卞和被斩去双脚才能让世人认可,韩非子悲观地认为,当今之世以法治国的理念更不可能得到实行。
C.韩非子主张以法术治国,如此权臣和贵胄就不能倚仗权势了,因此会受到大臣非议,而得到人民的支持。
D.楚悼王听从吴起的建议;以法术治国,但最终吴起的法令没有得到延续,吴起本人也在政治斗争中被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2)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
【答案】10.BEG
11.C12.C
13.(1)卞和说:“我不是为我受砍脚的罪伤心,是伤心我那块宝玉被称为石头,我是一位忠贞之士却被称作是骗子,这才是我之所以感到伤心的原因。"
(2)二人的主张已被证明是正确的,然而肢解吴起而车裂商鞅的原因,是什么呢?大臣苦于吴起、商鞅的法令而小民憎恨他们的法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卞和即使献上了不美的玉璞,但不成为君主的危害,然而还是双脚被砍之后宝玉才被论定,论定宝玉是这样的困难啊。
“和虽献璞而未美”,“未美"作定语修饰“璞”,中间不断开,故在B处断句;
“未为主之害也",“也”放在句末,表判断,中间不断开,故在E处断句;
“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而”表顺承,中间不断开,故在G处断句。
故在BEG处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察看。/相,代词,偏指两中的。句意:楚厉王派玉匠鉴定这块玉璞。/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B.正确。怎么,为什么。/哪里。句意:你干嘛哭得这样伤心?/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呀?
C.错误。于是,就。/竟然。句意:楚文王便派玉匠加工他的玉璞从里面获得了宝玉。/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D.正确。均指一年。句意:楚悼王推行吴起的办法一年就死了。/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而得到人民的支持"错误,结合原文“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细民恶治"可知,说明百姓也不支持以法术治国的理念。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非……也”,判断句,不是;“题",被称为;“名”,被称作;“所以",……的原因。
(2)“当”,正确;“枝解",通假“肢解”,杀害;“苦",苦于;“恶”,厌恶。
参考译文:
楚国人卞和从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就将它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派玉匠鉴定这块玉璞。玉匠说:“这是块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是欺骗自己,砍掉了卞和的左脚。等到楚厉王死了,楚武王继承王位。卞和又捧着他的玉璞将它献给楚武王。楚武王派玉匠来鉴定这块玉璞。玉匠又说:“这是块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欺骗自己,因而治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楚武王死了,楚文王继位。卞和便抱着他的玉璞在荆山下哭泣,哭了三天三夜,泪哭完了出血来。楚文王听说此事,派人去问卞和缘故,对卞和说:“天下被治罪砍掉脚的人很多,你干嘛哭得这样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我受砍脚的罪伤心,是伤心我那块宝玉被称为石头,我是一位忠贞之士却被称作是骗子,这才是我之所以感到伤心的原因。”楚文王便派玉匠加工他的玉璞从里面获得了宝玉,于是就称之为“和氏之璧"。
珍珠宝玉,是君主所急切需要的。卞和即使献上了不美的玉璞,但不成为君主的危害,然而还是双脚被砍之后宝玉才被论定,论定宝玉是这样的困难啊。现在君主对于法术,不一定如需求和氏之壁那样急迫;而法术又是禁止群臣士民的自私邪恶行为的。然而法术之士还没有遭到杀害,就只是因他们那成就帝王大业的玉璞还未献上去罢了。君主运用权术,大臣就不能专权独断,左右近侍就不敢弄权;官府执行法令,游民就要奔赴去从事农耕,而游说之士就要在战场冒着危险,那么法术之士就成了群臣士民认为祸害的东西。君主如果不是能够违背大臣的议论,超越民众的诽谤,独自使自己的主张与法术相契合,那么法术之士即使到死,他们的学说也一定不被认定。
从前吴起用楚国的国情教导楚悼王说:“楚国大臣的权势太重,有封邑的贵族太多。像这样的情形,就会对上威胁到君主而对下虐待百姓,这是使国贫穷军队疲弱的做法。还不如使封邑贵族的子孙超过三代的就收回爵禄,取消减少各种等级官吏的俸禄,裁减多余的官员,用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来供养选拔和训练的武士。”楚悼王推行吴起的办法一年就死了,吴起在楚国被处以肢解的酷刑。商鞅教秦孝公对百姓户籍实行什伍编制,设立不告奸的罪过,烧掉儒家的诗书以彰明法令,堵塞私人的请托而进用对国家有功劳的人,禁止以游说谋求官职的人而使耕战之士显贵。秦孝公实行商鞅的变法,君主因此尊贵平安,国家因此富强,过了八年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国被处以车裂酷刑。楚国不任用吴起国家被削弱混乱,秦国实行商鞅之法国家富强。二人的主张已被证明是正确的,然而肢解吴起而车裂商鞅的原因,是什么呢大臣苦于吴起、商鞅的法令而小民憎恨他们的法治。现在的社会,大臣贪鄙而权势重,小民安于混乱,比秦国、楚国的情况还严重,但君主却不能像楚悼王、秦孝公那样听取正确意见,那么法术之士,又怎么能够冒着吴起、商鞅的危险而阐明自己的法术呢?这就是当今社会所以混乱而没有霸王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蟋蟀
姜夔
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②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释】①庾郎:北朝人庾信,曾作《愁赋》。②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4.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写蟋蟀的虫鸣声哀怨婉转,似庾信自吟,又似凄切私语,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B.“露湿”三句列举可以听到蟋蟀虫吟的处所,而“露湿"“苔侵”则营造了清幽寂静的氛围。
C.“西窗"三句写凄风苦雨之夜,蟋蟀声应和着断断续续的捣衣声,平添离人漂泊思乡之苦。
D.词人未着力描写蟋蟀形体,转而描写凄切哀转的虫鸣,并通过联想将诗境开拓得更为广远。
15.陈廷焯评价“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最为入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最可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学每日计划安排
- 看亮剑学管理培训课件
- 五金产品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路径探索考核试卷
- 食道癌三切口护理
- 农药销售团队建设与激励课程考核试卷
- 光纤通信在数据中心的应用考核试卷
- 制刷工艺流程优化与质量控制方法考核试卷
- 体育组织赛事品牌合作与跨界营销考核试卷
- 专用车辆市场调研与分析考核试卷
- 功率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与制造考核试卷
- 五育融通的德育课程体系
- 2024年新旅游时代的探索和突破
- 2024年内蒙古包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手机售后服务方案
- 《机械基础(第七版)》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福建瑞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冷轧不锈钢精密钢带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帝国主义论完
- 熔融金属吊运、钢水爆炸事故树分析
- 镀膜基础知识
- 神经炎症调控
- 一年级数学《排队问题》最佳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