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三贤堂记

[宋]范成大

吴郡治故有思贤亭,以祠韦、白、刘三太守。更兵烬,久之,遂作新堂,名曰三贤。当绍兴辛巳,鄱阳洪公始益以唐王常侍、本朝范文正之像,复其旧之名亭者榜焉。先是,公以岁五月来临吾州,繇州南鄙望洞庭,略具区①,观三江五湖之吐吞,涛波聒天,旁无边垠。而石堤截然浮于巨浸之上,若有鬼神之扶倾,鲸鳌背负而涌以出也。暮夜,人语马嘶,匈匈不绝。公固已语其人,思常侍之功矣。周览原田而相其沟防,东南之播于江,东北之委于海者,脉络酾通,湮芜涤除。夏旱易以陂,潦水时至,不能啮渚涯以决污邪,荒寒化为麦禾。

起景佑,迄今岁,无大浸,于是公又曰:“非文正范公之勤其民者乎"退而详两贤行事,尚什百于此。文正自郡召还,遂参永昭陵大政,德业光明,为宋宗臣,通国之诵曰文正公,而不以姓氏行焉。韦、白、刘之遗爱,邦人既已俎豆之,语在旧碑,尚矣。王、范风烈如此,且有德于吴宜俱三贤不没以为无穷之思此堂之所为得名者。

尝谓士才高必自贤,位高或不屑其官,世通患也。洪公,忠宣公之子,擢博学宏词第一,名字满四海余二十年。既入翰林为学士,未几,自列去。甫及里门,制书以左鱼②来矣。邦人度公且上朝谒,莫能久私公也。然始至之日,咨民所疾苦,退然不自居其智能,亟从掌故吏访诸贤之旧图画,仿佛想见其平生。公既以道学文章命一世,顾有羡于五君子者,意将迹其惠术,讲千里之长利以膏雨此民。彼憧憧往来,视桑阴,趣舍人装③者。夫才高而不自贤,位高而滋共其官,盛德事也。

斯堂法应得书,会公使来属笔纪岁月。窃愿诧斯堂以夸邻邦,以为邑子荣。乃不辞而承公命。八月既望,州民左从事郎范成大记并书。

(选自《范成大集》,有删改)

[注]①具区:古泽薮名,即太湖。②左鱼:符契的左半,唐宋时符契作鱼形。③舍人装:左右亲信或门客的装扮(典雅服饰),在此借指官员。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且有德A于吴B宜俱C三贤不没D以为E无穷之思F此堂G之所为H得名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俎豆,意为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的两种礼器,本文指祭祀,奉祀。

B.亟,屡次、多次之意,与成语“进退维亟”“亟不可待"中的“亟”词义不同。

C.趣,催促之意,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中的“趣”词义不同。

D、属,撰写、编辑之意,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贤亭为纪念韦、白、刘而立,历经战火重建,命名为三贤堂,后洪公增加王常侍和范仲淹的画像,以示纪念。

B.洪公当年遍览洞庭湖,巡视太湖,看到水道得到了疏通,荒地上种植了麦禾,认为这是先贤兴修水利的功劳。

C.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曾任吴郡太守,德行高尚,美名远播,为后人敬仰,他们的丰功伟绩被刻在石碑上。

D.洪公曾因博学宏词第一入翰林为官,后自请辞职,回乡即被召回,乡亲们猜测他将要上朝赴命,很舍不得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石堤截然浮于巨浸之上,若有鬼神之扶倾,鲸鳌背负而涌以出也。(4分)

(2)起景佑,迄今岁,无大浸,于是公又曰:“非文正范公之勤其民者乎"(4分)

14.范成大认为王常侍、范仲淹“风烈如此”,请参考以下对“风烈"的阐释,概括文中两位先贤“风烈”的表现。(3分)

“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隋书·地理志中》)

“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汉书·元帝纪·赞曰》)

“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宋史·范成大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墨子称:“景公问晏子以孔子而不对,又问三,皆不对。公曰:“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圣也,今问于子而不对,何也?'晏子曰:“婴闻孔子之荆,知白公谋而奉之以石乞,劝下乱上,教臣弑君,非圣贤之行也。”"

诘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陈宋齐卫。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孙胜以为白公,是时鲁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卫反鲁,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谋作乱。乱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虽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

墨子曰:“孔子厄于陈蔡之间,子路烹豚孔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之剥人之衣以沽酒孔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之。"

诘之曰:“所谓厄者,沽买无处,藜羹不粒,乏食七日。若烹豚饮酒,则何言乎厄?斯不然矣。且子路为人,勇于见义。纵有豚酒,不以义,不取之可知也,又何问焉?”

曹明问子鱼曰:“观子诘墨者之辞,事义相反,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复起,对之乎?"答曰:“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失其正,虽一人犹不能当前也。墨子之所引者,矫称晏子。晏子之善吾先君,吾先君之善晏子,其事庸尽乎。”曹明曰:“可得闻诸?"子鱼曰:“昔齐景公问晏子曰:“吾欲善治,可以霸诸侯乎?”对曰:“官未具也。臣亟以闻,而君未肯然也。臣闻孔子圣人,然犹居处倦惰,廉隅不修,则原宪、季羔侍;血气不休,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勤,则颜闵、冉雍侍。今君之朝臣万人,立车千乘,不善之政,加于下民者众矣,未能以闻者,臣故曰官未备也。'此又晏子之善孔子者也。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此又孔子之贵晏子者也。”曹明曰:“吾始谓墨子可疑,今则决不妄疑矣。"

(节选自《孔丛子·诘墨》)

10.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子路烹豚A孔子不问B肉之所由C来而食之D剥人之衣E以沽酒F孔子不问G酒之所由H来而饮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反,指反对、抵抗,与《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中的“反"词义不同。

B.矫,指假托,与陶潜作品《归去来兮辞》“时矫首而遐观”中的“矫"词义不同。

C.谤毁,指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与现在常说的“毁谤”“诽谤"义同。

D.千乘,指拥有一千辆兵车中等诸侯国,子路曾说自己的志向就是治理这样的国家。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拉出晏子来批评孔子,既借重名人,又细节逼真,因此形成了很强的迷惑性。

B.子鱼明确指出孔子在楚时间和白胜回国及谋乱时间,证据确凿,使谣言不攻自破。

C.孔子与晏子关系一直都很亲密,墨子捏造事实,肆意挑拨,既失其正,又失其礼。

D.本文针对墨子评价孔子的不实言论进行逐一批驳,逻辑性强,彰显理性精神。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圣也,今问于子而不对,何也?

(2)纵有豚酒,不以义,不取之可知也,又何问焉?

14.子鱼用了哪些方法来反驳墨子?有人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认为,他并没有说服曹明,对此你怎么看?(3分)

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鲍焦衣弊肤见,挈畚持蔬,遇子贡于道。子贡曰:“吾子何以至于此也”鲍焦曰:“天下之遗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于此也!吾闻之,世不已知而行之不已者,爽行也;上不己用而干之不止者,毁廉也。行爽廉毁,然且弗舍,感于利者也。"子贡曰:“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非其世而持其蔬,《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此谁有之哉”鲍焦曰:“于戏!吾闻贤者重进而轻退,廉者易愧而轻死。"于是弃其蔬而立槁于洛水之上。君子闻之,曰:“廉夫!刚哉!夫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行嫌者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为人不祥。鲍焦可谓不样矣!其节度浅深,适至于是矣!”《诗》云:“亦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选自《韩诗外传·卷一》,有删减)

材料二:盗跖曰:“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夫,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无往见跖邪"

孔子仰天而叹曰:“然!”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选自《庄子·杂篇·盗跖》,有删减)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丘A所谓B无病C而自灸也D疾走E料虎头编虎须F几G不免H虎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遗,指抛弃,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思相同。

B.适,指恰好,与《孔雀东南飞》中“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去"的“适”意思不同。

C.趋,指小步快走,与成语“亦步亦趋"中的“趋”意思相同,与“步"意思相对。

D.轼,指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与“轮”“轴"“辕”都是古代车子主要组成部分。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认为鲍焦与社会无法划清界限,鲍焦认为,贤者看重出仕,却不看重隐退;廉者易感到羞耻,却不在意死亡,于是便死在了洛水边。

B.君子认为鲍焦品行刚硬,德行不够深厚,他立下了与天地等同的志向,不能自我宽容,矫饰行为非议世事,因此为人“不祥"。

C.盗跖列举了六个被世人称为有道德的圣贤,认为他们轻视生命,把生命浪费在名声上的行为不可取,与他的“全真”主张相悖。

D.《庄子·杂篇·盗跖》写了盗跖反驳孔子的话并对孔子严加斥责,称之为“巧伪"之人,盗跖的态度大大出乎柳下季的意料。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行爽廉毁,然且弗舍,惑于利者也。

(2)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无往见跖邪

___

14.请结合材料中盗跖的言语和孔子的神态推断孔子对鲍焦的评价。(3分)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子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①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②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③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佑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元好问《市隐斋记》)

材料二:

“吏隐”之说,始于谁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④,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盖古今恬不之怪。

嗟乎!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吏而曰隐,此何理也!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

(节选自王若虚《门山县吏隐堂记》)

【注】①于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③韩伯休:韩康,字伯休,东晋人,以采药卖药为生,口不二价。④首阳为拙,柱下为工;首阳,山名,又名首山,传为伯夷、叔齐饿死处;柱下,相传老子曾为周柱下史。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予意大夫士之爱A公者B强C为之名耳D非公意也E君归F试G以吾言H问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指居住、住宿,与《苏武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中的“檠”用法相同。

B.渠,指他,作代词用,与《孔雀东南飞》“渠会永无缘"中的“渠”意思相同。

C.恬,指坦然、满不在乎,表示已经习惯,与成语“恬然自安"中的“恬”意思相同。

D.柝,指巡夜人敲的木梆。此处“抱关击柝",指守关巡夜的小官吏,也泛指卑贱小事。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好问认为隐士的世界不仅仅是在山水茅屋之中,还在农工商卜医等各行各业,只要符合“自闭之义”,无处不可。

B.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分,小隐隐于山林,因为信仰不够坚定,易受贪欲影响;大隐隐于朝市,因为心平气静,不受外物迷惑。

C.在元好问看来,当今那些在朝廷市肆的人,缩肩叠足,利嘴长牙,打着“大隐”的旗号,干着追逐微利、欺世盗名的事情。

D.娄公鬻书以食,够用就行,不妨害他的清廉;诗酒周旋,求和而已,不妨害他的清高。对此元好问给予了肯定,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也。(4分)

___

(2)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4分)

___

14.关于“隐",元好问和王若虚分别陈述了自己的观点,请简要说明。(3分)

___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嘉定间,杨伯子①为湖州守,弹压索贵,牧养小民,治声赫然,为三辅冠。郡之士相与肖像,祠于学宫,与工部尚书戴少望并祠。伯子意不悦,会除浙东庾节,将行,辞先圣先师礼毕,与教官、诸生坐于讲堂,命取所祠画像来,题诗其上云:“面有忧民色,天知报国心。三年风月少,两鬓雪霜深。更莫留形迹,何曾废古今。不如随我去,相伴老山林。”遂卷藏而行。当时士子有戏和其诗者,末句云:“可怜戴工部,独树不成林。"

(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湖州生祠》)

材料二:

杨诚斋夫人罗氏,年七十有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曰:“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曰:“奴婢亦人子也。清展寒冷,须使其腹中略有火气,乃堪服役耳。"东山曰:“夫人老,且贱事,何可倒行逆施乎”夫人怒曰:“我自乐此,不知寒也。汝为此言,必不能如吾矣。"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那圆种苎般纺缉以为衣时年善八十有余矣。东山月体,分以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曰:“此长物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将漕江东,有俸给仅万缗,留库中,弃之而归。东山帅五羊,以俸钱七千缗代下户输租。其家采橡土阶,如田舍翁,三世无增饰。东山病且死,无衣衾,适广西帅赵季仁馈缬绢数端。东山曰:“此贤者之赐也,衾材无忧矣。”史良叔守庐陵,官满来访。入其门,升其堂,目之所见,无非可敬可仰、可师可法者,所得多矣,因命画工图之而去。诚斋、东山清介绝俗,固皆得之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诚斋夫人》)

注:①杨伯子:杨长孺字伯子,号东山,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诗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东山守吴兴A夫人B尝于郡圃C种苎D躬纺缉E以为衣F时G年H盖八十有余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州守"“守庐陵”及“帅五羊"“广西帅”中的二“守"字、二“帅”字,其用法均不同。

B.长物,意为“多余的东西",其含义与成语“一无长物”“身无长物"中“长物”均不相同。

C.乳,意为“喂奶、哺育",其含义与用法与归有关《项脊轩志》中“乳二世”的“乳"字相同。

D.缗,与《水浒传》“一贯钱”的“贯"、《红楼梦》“一吊钱”的“吊",均指成串的千文铜钱。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长孺在被罢免浙东庾节一职后,借辞行之机,在画上题诗明志,表达自己归隐山林的意愿。

B.杨长孺平生敝屣钱财,但临终时,并未拒绝赵季仁所赠的丝绸,他以为这是“贤者之赐也”。

C.作者认为,杨万里、杨长孺父子二人处世清正耿直,部分是天性使然,部分是受罗夫人影响。

D.材料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主要人物杨长孺、罗夫人,次要人物史良叔等形象皆鲜明生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郡之士相与肖像,祠于学宫。

(2)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

14.作者评价“诚斋、东山清介绝俗",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杨长孺“清介绝俗”的表现。(3分)

浙江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豫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蜂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节选自《将苑·卷一·戒备》)

材料二:

吴子问孙武曰:“吾至轻地①,始入敌境,士卒思还,难进易退;未背险阻,三军恐惧;大将欲进,士卒欲退,上下异心。而敌盛守,修其城垒,整其军骑,或当吾前,或击吾后,则如之何?”武曰:“军在轻地,士卒未专以入为务,无以战为。故无近其名城,无由其通路,设疑佯惑,示若将去。乃选骁骑,衔枚先入,掠其牛马六畜。三军见得进,乃不惧。分吾良卒,密有所伏,敌人若来,击之勿疑;若其不至,舍之而去。"又问曰:“交地②,吾将绝敌,令不得来,必全吾边城,修其所备,深绝通道,固其阨塞。若不先图,敌人已备,彼可得来,而吾不可往,众寡又均,则如之何?”武曰:“既吾不可以往,彼可以来,吾分卒匿之,守而易怠,示其不能。敌人且至,设伏隐庐,出其不意也。"又问曰:”吾引兵深入重地③,多所逾越,粮道绝塞。设欲归还,势不可过。欲食於敌,持兵不失,则如之何?"武曰:“凡居重地,士卒轻勇,转输不通,则掠以继食。下得粟帛,皆贡于上,多者有赏,士无归意。若欲还出,切为戒备,深沟高垒,示敌且久。敌疑通途,私除要害之道乃令轻车衔枚而行尘埃气扬以牛马为饵。敌人若出,鸣鼓随之,阴伏吾士,与之中期,内外相应,其败可知。”

(节选自《通典·卷一百五十九》)

【注】①轻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②交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③重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私除要害A之B道C乃令轻车D衔枚E而行F尘埃G气扬H以牛马为饵。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旰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泛指勤于政事。多用于执政者、帝王等人的勤政。

B.衔枚,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口中衔着枚,防止喧哗。枚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

C.深沟,文中指深筑壕沟,其中的“深"与成语“深不可测”中的“深"意思不相同。

D.期,指时限、期限,与《兰亭集序》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期"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通过类比指出,就连蜜蜂和蛇、蝎之类都以毒作为防御的工具,而一个庞大的国家就更应该重视国防的问题。

B.吴子先向孙武请教了以下情况的应对方法:军队刚进入敌方边境时,士卒想要回家、内心惶恐,上下异心,而敌方却守备强势,士气旺盛。

C.吴子认为在交地,如果不先打算,敌人已做好准备,他们能够来到,我们却不能前往,士兵数量相当,这种情况极难获胜。

D.孙武认为处于敌人腹地,要靠掠夺敌人物资来维持饮食。士兵得到了物资都上交,上交多的人有赏,士兵就没有回去的想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4分)

(2)故无近其名城,无由其通路,设疑佯惑,示若将去。(4分)

14.材料一中,作者对国防问题有哪些看法?结合文本简要回答。(3分)

文言文阅读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三贤堂记

[宋]范成大

吴郡治故有思贤亭,以祠韦、白、刘三太守。更兵烬,久之,遂作新堂,名曰三贤。当绍兴辛巳,鄱阳洪公始益以唐王常侍、本朝范文正之像,复其旧之名亭者榜焉。先是,公以岁五月来临吾州,繇州南鄙望洞庭,略具区①,观三江五湖之吐吞,涛波聒天,旁无边垠。而石堤截然浮于巨浸之上,若有鬼神之扶倾,鲸鳌背负而涌以出也。暮夜,人语马嘶,匈匈不绝。公固已语其人,思常侍之功矣。周览原田而相其沟防,东南之播于江,东北之委于海者,脉络酾通,湮芜涤除。夏旱易以陂,潦水时至,不能啮渚涯以决污邪,荒寒化为麦禾。

起景佑,迄今岁,无大浸,于是公又曰:“非文正范公之勤其民者乎”退而详两贤行事,尚什百于此。文正自郡召还,遂参永昭陵大政,德业光明,为宋宗臣,通国之诵曰文正公,而不以姓氏行焉。韦、白、刘之遗爱,邦人既已俎豆之,语在旧碑,尚矣。王、范风烈如此,且有德于吴宜俱三贤不没以为无穷之思此堂之所为得名者。

尝谓士才高必自贤,位高或不屑其官,世通患也。洪公,忠宣公之子,擢博学宏词第一,名字满四海余二十年。既入翰林为学士,未几,自列去。甫及里门,制书以左鱼②来矣。邦人度公且上朝谒,莫能久私公也。然始至之日,咨民所疾苦,退然不自居其智能,亟从掌故吏访诸贤之旧图画,仿佛想见其平生。公既以道学文章命一世,顾有羡于五君子者,意将迹其惠术,讲千里之长利以膏雨此民。彼憧憧往来,视桑阴,趣舍人装③者。夫才高而不自贤,位高而滋共其官,盛德事也。

斯堂法应得书,会公使来属笔纪岁月。窃愿诧斯堂以夸邻邦,以为邑子荣。乃不辞而承公命。八月既望,州民左从事郎范成大记并书。

(选自《范成大集》,有删改)

[注]①具区:古泽薮名,即太湖。②左鱼:符契的左半,唐宋时符契作鱼形。③舍人装:左右亲信或门客的装扮(典雅服饰),在此借指官员。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且有德A于吴B宜俱C三贤不没D以为E无穷之思F此堂G之所为H得名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俎豆,意为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的两种礼器,本文指祭祀,奉祀。

B.亟,屡次、多次之意,与成语“进退维亟"“亟不可待”中的“亟"词义不同。

C.趣,催促之意,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中的“趣"词义不同。

D、属,撰写、编辑之意,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贤亭为纪念韦、白、刘而立,历经战火重建,命名为三贤堂,后洪公增加王常侍和范仲淹的画像,以示纪念。

B.洪公当年遍览洞庭湖,巡视太湖,看到水道得到了疏通,荒地上种植了麦禾,认为这是先贤兴修水利的功劳。

C.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曾任吴郡太守,德行高尚,美名远播,为后人敬仰,他们的丰功伟绩被刻在石碑上。

D.洪公曾因博学宏词第一入翰林为官,后自请辞职,回乡即被召回,乡亲们猜测他将要上朝赴命,很舍不得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石堤截然浮于巨浸之上,若有鬼神之扶倾,鲸鳌背负而涌以出也。(4分)

(2)起景佑,迄今岁,无大浸,于是公又曰:“非文正范公之勤其民者乎”(4分)

14.范成大认为王常侍、范仲淹“风烈如此",请参考以下对“风烈”的阐释,概括文中两位先贤“风烈"的表现。(3分)

“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隋书·地理志中》)

“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汉书·元帝纪·赞曰》)

“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宋史·范成大传》)

10.BDF

11.D(“会公使来属笔纪岁月",“属”通“嘱",委托之意)

12.D(“曾因博学宏词第一入翰林为官”错,文中没有这个因果)

13.(1)有一块石堤形状分明地浮在巨浪之上,像有鬼神扶住一样,也像是鲸鳌背负重物涌出水面。

(得分点:“截然":形状分明(的样子);“巨浸”:巨浪;“若":像;“涌以出”:涌出,奔涌而出;每点1分。)

(2)从景佑年到今年,没有洪水灾害,于是洪公便说:“这不正是范文正公对百姓尽心尽力(的结果)吗"

(得分点:“起迄”:从……到;句式“非…乎";“勤”:尽心尽力,或(对民生/民事)

勤政;句意合理通顺1分。注:“于是"译为连词“于是”或“此时"均可)

14.(1)谦卑自牧;(2)德行高尚;(3)大兴水利;(4)勤政于民;

(4)爱国爱民;(5)执政为公;(6)才华横溢。

(评分标准:一点1分,意思相近均可给分。)

21.①三个“是……的”强调了(1分)咸菜的原料、咸菜汤的制作方法和颜色(1分),语气肯定(1分),体现作者对咸菜和咸菜汤印象深刻(1分);②“是……的"句式的反复使用(1分),使间隔的三句话在语意上有了连缀感(1分),连接起了一幕幕熟悉的生活画面(1分),更能呈现一种朴素的生活况味(1分),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1分)。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两点4分。按点给分,每点不超过2分。)

22.示例一:赞成用顿号。顿号停顿时间比逗号短,简洁干脆,形象地表现出新咸菜脆嫩的口感,是作者记忆中的味道,饱含作者的喜爱之情;顿号让“细”“嫩"“脆”“甜"四个词成为一个整体,与“很好吃”“不咸"“难可比拟”等词构成并列关系,共同写出了新咸菜的独特味道。

示例二:赞成用逗号。逗号停顿时间比顿号长,对新咸菜“细"“嫩”“脆"“甜”的四种口感都进行了强调,表现其独特味道;逗号使“细"“嫩”“脆"“甜”四个词成为独立谓语,语气舒缓,更能体现作者在回忆新咸菜味道时慢慢品味、享受其中的情态。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两点4分。)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墨子称:“景公问晏子以孔子而不对,又问三,皆不对。公曰:“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圣也,今问于子而不对,何也?'晏子曰:“婴闻孔子之荆,知白公谋而奉之以石乞,劝下乱上,教臣弑君,非圣贤之行也。"”

诘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陈宋齐卫。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孙胜以为白公,是时鲁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卫反鲁,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谋作乱。乱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虽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

墨子曰:“孔子厄于陈蔡之间,子路烹豚孔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之剥人之衣以沽酒孔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之。”

诘之曰:“所谓厄者,沽买无处,藜羹不粒,乏食七日。若烹豚饮酒,则何言乎厄?斯不然矣。且子路为人,勇于见义。纵有豚酒,不以义,不取之可知也,又何问焉?"

曹明问子鱼曰:“观子诘墨者之辞,事义相反,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复起,对之乎?”答曰:“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失其正,虽一人犹不能当前也。墨子之所引者,矫称晏子。晏子之善吾先君,吾先君之善晏子,其事庸尽乎。"曹明曰:“可得闻诸?”子鱼曰:“昔齐景公问晏子曰:“吾欲善治,可以霸诸侯乎?"对曰:“官未具也。臣亟以闻,而君未肯然也。臣闻孔子圣人,然犹居处倦惰,廉隅不修,则原宪、季羔侍;血气不休,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勤,则颜闵、冉雍侍。今君之朝臣万人,立车千乘,不善之政,加于下民者众矣,未能以闻者,臣故曰官未备也。'此又晏子之善孔子者也。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此又孔子之贵晏子者也。"曹明曰:“吾始谓墨子可疑,今则决不妄疑矣。”

(节选自《孔丛子·诘墨》)

10.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子路烹豚A孔子不问B肉之所由C来而食之D剥人之衣E以沽酒F孔子不问G酒之所由H来而饮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反,指反对、抵抗,与《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中的“反”词义不同。

B.矫,指假托,与陶潜作品《归去来兮辞》“时矫首而遐观"中的“矫”词义不同。

C.谤毁,指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与现在常说的“毁谤"“诽谤”义同。

D.千乘,指拥有一千辆兵车中等诸侯国,子路曾说自己的志向就是治理这样的国家。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拉出晏子来批评孔子,既借重名人,又细节逼真,因此形成了很强的迷惑性。

B.子鱼明确指出孔子在楚时间和白胜回国及谋乱时间,证据确凿,使谣言不攻自破。

C.孔子与晏子关系一直都很亲密,墨子捏造事实,肆意挑拨,既失其正,又失其礼。

D.本文针对墨子评价孔子的不实言论进行逐一批驳,逻辑性强,彰显理性精神。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圣也,今问于子而不对,何也?

(2)纵有豚酒,不以义,不取之可知也,又何问焉?

14.子鱼用了哪些方法来反驳墨子?有人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认为,他并没有说服曹明,对此你怎么看?(3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和词语的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句意:子路煮小猪,孔子不问肉从哪里弄来的就吃了;子路剥下别人的衣服来换酒,孔子也不问酒怎么弄来的就喝了。

“子路烹豚”主谓宾齐全,“子路"是主语,“烹”是谓语,“豚"宾语,在A处断开;“孔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之”“孔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之"是对衬句,应单独成句,在DF处断开。

故选:ADF。

(2)A.“反”在文中通“返",解释为“返回”,与“盖亦反其本矣"中的“反”义近。

故选:A。

(3)C.“关系一直都很亲密"“肆意挑拨”错误,文中子鱼只说孔子和晏子互相赞赏的例子有很多,并没有说他们“关系亲密",另外,墨子与孔子、晏子生活年代不相接,“挑拨”之说无从谈起。

故选:C。

(4)①重点词语:语,说;不对,不回答;以为,以(之)为。句意:在我面前言说孔子的人很多,都以为他是圣贤,今天向您询问却闭口不言,这是为什么呢?

②重点词语:豚,猪肉;以,介词,通过;何问,怎么还会问。句意:即使是有猪肉和酒,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子路不要这是可以肯定的,孔子怎么还会问食物从哪里来的呢?

(5)由“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谋作乱。乱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可知白公回楚一年后,才图谋作乱,这件事发生在哀公十六年秋天,而此时夫子已去世一百余天了。从时间上看,不符合“知白公谋而奉之以石乞,劝下乱上,教臣弑君”这一言论,运用事实论证反驳墨子。

文章节选自《诘墨》,目的是谴责墨子的言论,文中墨子批驳孔子非圣贤,孔鲋诘责墨子,曹明对墨子的话感到怀疑才询问孔鲋,前面的所有辩驳都是为了说服曹明的,如果曹明不同意,这不符合行文的逻辑了。

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误认识,主要是误解了曹明的意思,“吾始谓墨子可疑"说的是对墨子的话将信将疑,“今则决不妄疑矣”则是指现在决不再胡乱怀疑孔子了。

答案:

(1)ADF

(2)A

(3)C

(4)①在我面前言说孔子的人很多,都以为他是圣贤,今天向您询问却闭口不言,这是为什么呢?

②即使是有猪肉和肉,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子路不要这是可以肯定的,孔子怎么还会问食物

(5)子鱼运用了事实论证来批驳墨子之言。

不同意这种看法:①这不符合行文的逻辑,这篇文章叫《诘墨》,如果曹明最后不认同子鱼的观点,那么前面的辩驳都变得毫无意义了;②“吾始谓墨子可疑"说的是对墨子的话将信将疑,“今则决不妄疑矣”则是指现在决不再胡乱怀疑孔子了。可见已说服了曹明。

参考译文:

墨子说:“齐景公向晏婴询问孔子(的为人),晏婴却不回答,再三询问,晏婴还是没有回答。景公说:‘在我面前言说孔子的人很多,都以为他是圣贤,今天向您询问却闭口不言,这是为什么呢?’"晏婴说:“我听说孔子到达楚国,明明知道王孙胜的图谋,还将石乞推荐给他,鼓励臣子以下犯上,纵容他们弑杀国君,这并非圣贤的行为。”

孔鲋诘责说:“楚昭王在世时,夫子受昭王聘请到达楚国,因不被任用而返回,在陈、宋、齐、卫等国周游。楚昭王去世后,惠王继位。楚惠王十年,令尹子西才召回白公,此时为鲁哀公十五年,夫子从卫国回到鲁国已经五年了。白公回楚一年后,才图谋作乱,这件事发生在哀公十六年秋天,而此时夫子已去世一百余天了。墨子虽欲毁谤圣人,凭空虚造诬枉之言,但时间上不相符合,这又该怎么说呢?"墨子说:“孔子在陈、蔡之间受困,子路煮小猪,孔子不问肉从哪里弄来的就吃了;子路剥下别人的衣服来换酒,孔子也不问酒怎么弄来的就喝了。”

孔鲋诘责说:“所谓困厄,就是酒肉无处去买,一丁点食物都无处去寻,以致绝粮七日。如果能煮肉喝酒,那么怎能说是困苦呢?应该不是这样的。况且子路为人,勇于承担道义,即使是有猪肉和酒,如果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子路不要这是可以肯定的,孔子怎么还会问食物从哪里来的呢?

曹明问子鱼说:“看您诘责墨子的言论,事情的道理都与他们相反,墨者之说太虚妄了。如果墨子能够重生,您还会和他们辩论吗?"子鱼回答说:“如果能把握事理,即使一百个墨子我也能说服他。假如我丧失正理,哪怕是一个墨子我也辩论不过他啊。墨子所征引的,都是假称晏婴的言论。晏子赞同我先祖孔子,孔子他老人家也赞誉晏子,这些日常的事情怎么能说得尽呢?”曹明说:“我可以听听这些事情吗?"子鱼说:“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打算好好治理国家,可以称霸诸侯吗?’晏婴回答说:‘贤能之官还未完备,臣屡次向您禀告,可您不以为然。我听说孔子虽然是圣人,但在疲劳倦怠、品行不修时,就会召原宪、子羔侍坐;气血不通畅、志愿不能实现时,则由子路、子夏侍坐;德行不盛、行动不勤,则由颜回、闵子骞、仲弓侍坐。现在君主的朝堂上有臣子万余人,兵车千乘,但是,对百姓无益的政令太多了,而臣下大多都没有向您报告。所以我说贤能之官还没有完备啊。’这又是晏子在赞誉孔子。孔子说:‘晏子善于与人交往,交往时间越长,别人越尊重他。’这又是孔子在赞美晏子。”曹明说:“我开始的时候也觉得墨子的言论有些可疑,(听了您的话)现在我绝对不再胡乱地怀疑圣人了。"

【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第一步,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读懂个大概即可。

第二部,细读文章,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读中,要结合选项的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较为简单的题目。

第三部,在读文章,加深理解。这一步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进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鲍焦衣弊肤见,挈畚持蔬,遇子贡于道。子贡曰:“吾子何以至于此也”鲍焦曰:“天下之遗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于此也!吾闻之,世不已知而行之不已者,爽行也;上不己用而干之不止者,毁廉也。行爽廉毁,然且弗舍,感于利者也。"子贡曰:“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非其世而持其蔬,《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此谁有之哉”鲍焦曰:“于戏!吾闻贤者重进而轻退,廉者易愧而轻死。"于是弃其蔬而立槁于洛水之上。君子闻之,曰:“廉夫!刚哉!夫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行嫌者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为人不祥。鲍焦可谓不样矣!其节度浅深,适至于是矣!”《诗》云:“亦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选自《韩诗外传·卷一》,有删减)

材料二:盗跖曰:“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夫,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无往见跖邪"

孔子仰天而叹曰:“然!”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选自《庄子·杂篇·盗跖》,有删减)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丘A所谓B无病C而自灸也D疾走E料虎头编虎须F几G不免H虎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遗,指抛弃,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思相同。

B.适,指恰好,与《孔雀东南飞》中“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去"的“适”意思不同。

C.趋,指小步快走,与成语“亦步亦趋"中的“趋”意思相同,与“步"意思相对。

D.轼,指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与“轮”“轴"“辕”都是古代车子主要组成部分。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认为鲍焦与社会无法划清界限,鲍焦认为,贤者看重出仕,却不看重隐退;廉者易感到羞耻,却不在意死亡,于是便死在了洛水边。

B.君子认为鲍焦品行刚硬,德行不够深厚,他立下了与天地等同的志向,不能自我宽容,矫饰行为非议世事,因此为人“不祥"。

C.盗跖列举了六个被世人称为有道德的圣贤,认为他们轻视生命,把生命浪费在名声上的行为不可取,与他的“全真”主张相悖。

D.《庄子·杂篇·盗跖》写了盗跖反驳孔子的话并对孔子严加斥责,称之为“巧伪"之人,盗跖的态度大大出乎柳下季的意料。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行爽廉毁,然且弗舍,惑于利者也。

(2)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无往见跖邪

___

14.请结合材料中盗跖的言语和孔子的神态推断孔子对鲍焦的评价。(3分)

10.CDE

11.A。(A选项两个“遗”字意思不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是“留给,送给"的意思)

12.D。(D选项“其态度出乎柳下季的意料”错误,柳下季早有所料。)

13.(8分)

(1)行为过错,清廉败坏,但是如果仍不愿意放弃,是被利益迷惑了。

(关键词和句式:爽、舍、“于"的被动句,各1分,整体通顺1分)

(2)近来,好几天没有见到你,心里怅然若失,看你的车马有像行了远路的情状,该不是去跟跖会面了吧?

(关键词和句式:阙然、行色、得无……耶,各1分,整体通顺1分)

14.(3分)盗跖认为鲍焦被虚名所困,死得轻贱,不念及本性,不爱惜生命,和死狗、死猪、乞丐没有区别(1分),孔子在与盗跖这番交谈后,怅然若失,面如死灰(1分),由此我们推断孔子对鲍焦的品质操行是认可的(1分)。

译文:

《韩诗外传》

鲍焦衣服破烂,露着肌肤,提着个草编的筐子,里面装着些野菜,在路上遇到了子贡。子贡说:“您怎么到了这种地步啊?”鲍焦说:“天下抛弃道德教化的人太多了,我又怎能不落到这步田地呢?我听说,社会不理解自己却还不停为社会干事,是自己行为的过错。君主不任用自己却还不停求君主任用,是败坏自己的清廉。行为过错,清廉败坏,但是如果仍不愿意放弃,是被利益迷惑了。"子贡说:“我听说:抨击自己所处的社会的人,那就不要凭借这个社会的利益来生存;认为自己君主污浊昏庸的人,那就不要踏上他所统治的领土。非议这个社会却又采它的野菜,《诗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土地和野菜又是谁拥有的呢?"鲍焦说:“唉!我听说贤明的人看重出仕但也能说辞就辞掉官职;清廉的人容易感到羞愧而从不在意死亡。”于是扔掉筐子里的野菜,然后就死在了洛水边。有识之士听到了,说:“耿介清廉的人真刚直啊!山坡太陡峭,就不会很高;水流太狭窄弯曲,就不会很深;品行太过于刚硬,德行就不会深厚。如果立下与天地等同的志向,那么这个人是不幸的人。鲍焦可以说是不幸的人!他的气节和度量不够深厚,恰好会有这样的下场!《诗经》说:“算了吧,老天已经做好一切了,还能说什么呢"。

《庄子·杂篇·盗跖》

盗跖说,世人所说的贤士,就如伯夷和叔齐。他们拒绝当孤竹国君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尸骨也未能埋葬。鲍焦粉饰自己的行为不满现实,竟抱着树木而死去。申徒狄劝谏没被采纳,背上石头自投河中,尸体被鱼鳖吃掉。介子推最为忠心了,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给晋文公吃,晋文公返国后却背弃了他,介子推愤怒离去,抱着树木被火烧死。尾生跟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如期赴约,水漫上来他也不离开,抱着桥柱被淹死了。这六个人,跟被抛弃的死狗和漂流的死猪、拿着瓢子讨饭的乞丐想比有何区别,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不顾念身体和寿命的人。……你孔丘所说的那套东西,都是我要抛弃的。快点滚回去,不要再说了。你的那套主张,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都是巧诈、虚伪的东西,不可以用来保全真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孔子拜了两拜就快步离开了,出了门上了车,手里的缰绳三次失去掉落,两眼茫然什么也看不见,脸色如同死灰一样,他靠着车前横木低着头,喘不过气来。回到鲁都东门外边,恰好遇上柳下季。柳下季说:“近来,好几天没有见你,心里怅然若失,看你的车马有像行了远路的情状,恐怕是前去跟盗跖会面了吧?"孔子昂起头看天,长叹道:“是啊。”柳下季说:“盗跖莫不是像先前我所说的那样违背了你的意愿了吧?"孔子说:“是的。我正是常言说的没有生病而给自己扎针一样,急急忙忙跑去,撩拨老虎的头,编织老虎的胡须,差点不免于老虎的口中啊!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子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①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②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③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佑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元好问《市隐斋记》)

材料二:

“吏隐”之说,始于谁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④,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盖古今恬不之怪。

嗟乎!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吏而曰隐,此何理也!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

(节选自王若虚《门山县吏隐堂记》)

【注】①于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③韩伯休:韩康,字伯休,东晋人,以采药卖药为生,口不二价。④首阳为拙,柱下为工;首阳,山名,又名首山,传为伯夷、叔齐饿死处;柱下,相传老子曾为周柱下史。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予意大夫士之爱A公者B强C为之名耳D非公意也E君归F试G以吾言H问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指居住、住宿,与《苏武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中的“檠”用法相同。

B.渠,指他,作代词用,与《孔雀东南飞》“渠会永无缘"中的“渠”意思相同。

C.恬,指坦然、满不在乎,表示已经习惯,与成语“恬然自安"中的“恬”意思相同。

D.柝,指巡夜人敲的木梆。此处“抱关击柝",指守关巡夜的小官吏,也泛指卑贱小事。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好问认为隐士的世界不仅仅是在山水茅屋之中,还在农工商卜医等各行各业,只要符合“自闭之义”,无处不可。

B.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分,小隐隐于山林,因为信仰不够坚定,易受贪欲影响;大隐隐于朝市,因为心平气静,不受外物迷惑。

C.在元好问看来,当今那些在朝廷市肆的人,缩肩叠足,利嘴长牙,打着“大隐”的旗号,干着追逐微利、欺世盗名的事情。

D.娄公鬻书以食,够用就行,不妨害他的清廉;诗酒周旋,求和而已,不妨害他的清高。对此元好问给予了肯定,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也。(4分)

___

(2)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4分)

___

14.关于“隐",元好问和王若虚分别陈述了自己的观点,请简要说明。(3分)

___

10.DEF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11.C。【解析]意思不同,“恬然自安”的“恬"是“宁静、心神安适”的意思。

12.D。【解析]“夫隐,自闭之义也",“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娄公虽然清廉、清高,但求人赋诗写记,依然是在追求名声显耀,不符合“隐"的“自闭之义”,不能算真正的隐士。

13.(1)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自身的文饰之物,自身将隐居了,哪里需要用言辞来文饰这依然是寻求(自身显耀)。

(评分标准:文,文饰,1分:焉,哪里,1分:是……也,判断句“这是……",1分:文从句顺1分)

(2)喜欢奇谈怪论的人,常常将隐于朝市者列为美谈,而那些空占职位、无功受禄的人,于是趁机以此为借口(一边做官一边隐居)。

(评分标准:“好奇”,译为“喜欢奇谈怪论"或“喜欢新奇”,1分:“尸位",译为“空占职位”1分:“苟禄"译为“无功受禄”,1分:“因",译为“趁机”,1分:)

14.①元好问认为,隐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不追名,不逐利。

②王若虚把隐和仕放在一起讨论,认为二者区别明显不容混淆,一边做官一边归隐是不合理的。

(评分标准:一点1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一个姓李的朋友对我说过:“我游历长安,住在娄先生家。娄先生,是个隐士,住在长安的市区三十年了。他家有个小书斋,叫做‘市隐斋’。来往的官员大多都为它写诗作赋,他想请你也为他写一篇记,希望你看我的面子写一篇吧。"

我说:“你知道什么是隐吗隐,就是自我封闭的意思。古代的人隐于农、隐于工、隐于商、隐于医生、算命、隐于屠户、钓鱼,至于赌徒、卖粥的、看门的、酒保,无处不在,并非只有在深山之中,茅屋之下的,才叫做隐居。前人有大隐、小隐的区别,说初步懂得大道的人,对自己的信仰还不是很坚定,为了不接触贪欲,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隐居到山林,这是小隐:能够心平气静,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出仕或退隐,都能保持一致,对喧嚣或寂静的环境都视而不见,所以隐居在城市的叫做大隐。以我来看,在山林隐居的人,或许称得上小隐,但在朝廷市肆隐居的人,未必都能称得上大隐。自隐居的人索要自己作品高价之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假隐士)多了,更何况隐居在朝廷市肆的呢如今侥幸取利的人,敛缩肩膀(形容取媚于别人的样子)来到市肆,翘着脚来控制行市,利嘴、长爪,争相买卖,以至于和奴仆、贩夫为微末的小利争得头破血流,挂羊头,卖狗肉,干着盗跖(春秋末期的大盗)一样的行为,说着伯夷(商周时期的贤人)的话,说‘我是隐士’,能行吗敢问娄先生为什么隐居”

朋友说:“卖字换吃的,只够自己用的就行了,不妨碍他的清廉:凭借诗酒在达官责人间周旋,求得一团和气而已,不妨碍他的清高。清廉和清高,本来就是古人隐居所追求的,你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明白了,我替你写篇记。就算如此,我依然有点不相信,请让我用韩伯休的事情来结束我的言说。韩伯休在都市卖药,绝不让人还价,一个女子来买药,韩伯休依然坚持不还价。女子大怒说:‘你难道是韩伯休啊,竟然不让还价’韩伯休于是叹息说:‘我本来就是为了躲避名利,今天竟然连小女子都知道了我的名字!’扔掉了草药径直走了,终身都没有回来。娄先生固然是个隐士,但是自闭的本意,不是和韩伯休不同了吗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自身的文饰之物,自身将隐居了,哪里需要用言辞来文饰这依然是寻求(自身显耀)。为什么做这种自相矛盾的事情呢我认为是喜欢和他交往的官员们强加给他了名声,并不是娄先生的本意。你回去后,试着替我问问娄先生。

材料二:

“吏隐”之一说法,开始于谁呢(《汉书》中说)隐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是笨拙的,而隐于朝廷的老子才是聪明的,(所以世人)认为隐于山林者是小隐,隐于朝市者是大隐。喜欢奇谈怪论的人,常常将隐于朝市者列为美谈,而那些空占职位、无功受禄的人,于是趁机以此为借口(一边做官一边隐居)。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此都已满不在乎,不认为这是怪事。

唉,出仕和隐退,是君子最重要的节操,做官就做官,归隐就归隐,两者的区别清清楚楚的,是不可以混淆的。明明是做官却又说归隐,这是什么道理呢担当别人的职事,那就应该为别人的忧虑而担忧。担任守门打更这样的职事,一定要想着为主人效力,求得称职。岩穴之下,田野之中,行医、占卜、寺庙、道观,哪一个地方不可以隐居难道(非得)隐居在这里这是奸诈之人欺骗世人的言论,我不相信它。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嘉定间,杨伯子①为湖州守,弹压索贵,牧养小民,治声赫然,为三辅冠。郡之士相与肖像,祠于学宫,与工部尚书戴少望并祠。伯子意不悦,会除浙东庾节,将行,辞先圣先师礼毕,与教官、诸生坐于讲堂,命取所祠画像来,题诗其上云:“面有忧民色,天知报国心。三年风月少,两鬓雪霜深。更莫留形迹,何曾废古今。不如随我去,相伴老山林。"遂卷藏而行。当时士子有戏和其诗者,末句云:“可怜戴工部,独树不成林。”

(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湖州生祠》)

材料二:

杨诚斋夫人罗氏,年七十有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曰:“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曰:“奴婢亦人子也。清展寒冷,须使其腹中略有火气,乃堪服役耳。”东山曰:“夫人老,且贱事,何可倒行逆施乎"夫人怒曰:“我自乐此,不知寒也。汝为此言,必不能如吾矣。”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那圆种苎般纺缉以为衣时年善八十有余矣。东山月体,分以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曰:“此长物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将漕江东,有俸给仅万缗,留库中,弃之而归。东山帅五羊,以俸钱七千缗代下户输租。其家采橡土阶,如田舍翁,三世无增饰。东山病且死,无衣衾,适广西帅赵季仁馈缬绢数端。东山曰:“此贤者之赐也,衾材无忧矣。"史良叔守庐陵,官满来访。入其门,升其堂,目之所见,无非可敬可仰、可师可法者,所得多矣,因命画工图之而去。诚斋、东山清介绝俗,固皆得之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诚斋夫人》)

注:①杨伯子:杨长孺字伯子,号东山,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诗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东山守吴兴A夫人B尝于郡圃C种苎D躬纺缉E以为衣F时G年H盖八十有余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州守”“守庐陵"及“帅五羊”“广西帅"中的二“守”字、二“帅"字,其用法均不同。

B.长物,意为“多余的东西”,其含义与成语“一无长物"“身无长物”中“长物"均不相同。

C.乳,意为“喂奶、哺育”,其含义与用法与归有关《项脊轩志》中“乳二世"的“乳”字相同。

D.缗,与《水浒传》“一贯钱"的“贯”、《红楼梦》“一吊钱"的“吊”,均指成串的千文铜钱。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长孺在被罢免浙东庾节一职后,借辞行之机,在画上题诗明志,表达自己归隐山林的意愿。

B.杨长孺平生敝屣钱财,但临终时,并未拒绝赵季仁所赠的丝绸,他以为这是“贤者之赐也"。

C.作者认为,杨万里、杨长孺父子二人处世清正耿直,部分是天性使然,部分是受罗夫人影响。

D.材料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主要人物杨长孺、罗夫人,次要人物史良叔等形象皆鲜明生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郡之士相与肖像,祠于学宫。

(2)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

14.作者评价“诚斋、东山清介绝俗”,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杨长孺“清介绝俗"的表现。(3分)

10.ADF

(断句为“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郡圃种苎,躬纺缉以为衣,时年盖八十有余矣”。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B

(三处“长物"意思相同,均为“多余的东西”。D项“吊"的解说亦见教材《祝福》注。)

12.A

(原文中的“除”字意为“授予官职":“相伴老山林”是谐谑说法,表达的是不愿在尘世

浪逐虚名的意思,并非真正表达归隐意愿。)

13.(1)湖州的士人一起描绘了杨伯子的画像,在学宫里供奉。(采分点:相与、肖像、祠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使别人家的孩子挨饿,来哺养自己的孩子,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

(采分点:饥、是、诚各1分,句意通顺1分。“是诚何心哉"句亦见《齐桓晋文之事》,可参考。)

14.(1)处事不骛虚声,不愿自己的画像在学宫供奉,借此图名。

(2)为人清正自持,用自己的俸钱助人,视金钱为粪土。

(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具有理据的解说,亦可酌情给分。)

浙江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豫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蜂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节选自《将苑·卷一·戒备》)

材料二:

吴子问孙武曰:“吾至轻地①,始入敌境,士卒思还,难进易退;未背险阻,三军恐惧;大将欲进,士卒欲退,上下异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