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淮南市潘集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海水淡化C.酒精挥发D.甲烷燃烧

2.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空气中的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

3.下列溶液无色,在pH=10时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S04NaClKNO3B.NaOHNaClKNO3

C.Na2sOdNH4C1NaNO3D.K2SO4AgNO3NaCl

4.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饰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饰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铀的原子序数为58B.钵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C.车市属于金属元素D.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5.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gB.用10ml量筒量取9.45mL蒸储水

C.食盐的溶解度是36D.用托盘天平称量4.5g食盐

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由紫变红

D.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7.常温下,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番茄汁(4.0〜4.4)B.柠檬汁(2.0〜3.0)

C.草木灰水(10.3〜11.1)D.西瓜汁(5.0〜6.0)

8.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B.生成物是混合物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1

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探究石墨具有还原性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NaOH

溶液

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0.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表

述中错误的是()

物质XYZQ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68164.43.6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4未测48.439.6

A.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C.第二次测定时,Y已完全反应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物质的分离、除杂、鉴别中,正确的是()

A.将10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浓度变为20%,将溶液倒出一半即可达到目的

B.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NH4cl和CuSC>4,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溶质有KNO3和氨水

C.FeC%、H2s。4、NaNO3,KOH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

D.分离Zn和Al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ZnCk溶液,过滤即可达到目的

12.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50。(:时,a、b、c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a>b>c

B.物质c表示的是氢氧化钙

C.物质b不属于易溶物

口.将50。(2时10%2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02050温度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3.尿素[(NH2)2CO]是农业上重要的氮肥。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工艺流程如下:

水蒸气空气

(1)煤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化石燃料,主要含有元素。

(2)造气炉中发生反应:①c+比。管CO+出,@C+02=C02-其中反应②的基本类型是

上述两个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

(3)脱碳过程③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将CO2与电、“分离,此过程发生的是(填“物理变化”

或“化学变化”)。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o

(5)写出由CO2和N&合成尿素[3也)2(:0]并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呼吸作用

生活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酯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叫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

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养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

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微生物的发酵)是指细胞在

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同时释

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苹果储藏久了会有酒味、人体在久了运动后身体会发酸都与无氧呼吸有关。

呼吸作用的过程,可以比拟为氢气与氧气的燃烧反应,但两者间最大分别是:呼吸作用通过一连串的

反应步骤,一步步使食物中的能量放出,而非像燃烧般的一次性释放

(1)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是指(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2)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从氧化反应的角度分析,氢气燃烧与呼吸作用的最大区别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b.同质量有机物发生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c.无氧呼吸在生活中没有任何用处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面是两个常见的化学实验。

I.“题18图1”中A-C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题18图1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可用装置(:制取的气体是,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o

(3)装置B(夹持装置省略)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o

n.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于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配制溶液的步骤

如“题18图2”所示。

题18图2

(4)氢氧化钠固体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是因为它具有性。通过计算得知所需氢氧化钠

的质量为go称量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边,接下来的操作是,直至天平平衡。

(5)步骤③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

到明显现象.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

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

测定混合溶液的pH.则能支持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是.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

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

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4

①表中x=.

②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判断NaOH溶

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7.如图1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在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某同学在tJC时开始进行如图2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在溶液①〜③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填序号);

(3)在溶液③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精

确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海水淡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o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

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

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解答:

A、洁净的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A错误;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影响地球环境,因为二氧化碳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B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错误;

D、空气中的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正确,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解:pH为10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CuS()4能与0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NH4cl能与OFT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AgNO3.NaCl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pH为10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FT.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

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

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

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碱性溶液中共存。

4.【答案】D

【解析】解:A、钵的原子序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

B、饰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

C、锦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钵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难度不大,了解元素周期表表示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x2=44,其单位不是“g”,故A错误;

B、量筒量取液体时,只能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故B错误;

C、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应该有单位,故C错误:

D、用天平称量固体时,只能到小数后面一位,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的知识来回答;

B、根据用量筒量液体时读数的知识来回答;

C、根据溶解度的含义来回答;

D、根据天平的称量原则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有关天平、量筒准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知识,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和溶解度有无单位的知识。

6.【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此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溶于水成为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说法正确;

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来分析;

B.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酸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制取方法的掌握,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A、番茄汁的pH为4.0〜4.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柠檬汁的pH为2.0〜3.0,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草木灰水的pH为10.3〜11.1,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D、西瓜汁的pH为5.0〜6.0,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o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图示中含有不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的过程可用如图的过程

表示:

反应后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正确;

B、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原子,故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是一种化合物,故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故错误;

D、据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错误;

故选:Ao

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单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原子,而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分子,所以该反应

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然后根据反应的分子个数确定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有单质参加或

生成的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

9.【答案】C

【解析】解:A、图中实验,灯泡发光,说明说明具有导电性,不能探究石墨具有还原性,故选项实验不能

达到目的。

B、图中实验,可燃物的种类不同,不能用于探究燃烧条件,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形

成压强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目的。

D、图中实验,溶质的种类、质量不同,不能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Co

A、根据石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利用的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里的氧气后,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

大气压,当打开弹簧夹时,在瓶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水就会被压入瓶中。

D、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

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A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二次测得的Y质量为:(68+16+4.4+3.6)g-(4+48.4+39.6)g=0g,

X质量减少、Y的质量减少,Z的侦量增加,Q的质量增加,则X、Y是反应物,Z、Q是生成物,即:X+Y-Z+Q.

无法确定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若反应物X是氧气,则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Y在第二次测定时,已完全反

应;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48.8-4.4):(39.6-3.6)=11:9。

故选:A。

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

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

求出Y的质量.

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

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

11.【答案】C

【解析】解: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将10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倒出一半后,溶液仍为10%,

故A错误;

B.氨水呈碱性,CUSO4在碱性溶液中会生成蓝色沉淀,即C11SO4和氨水不能共存,故B错误;

C.溶液呈黄色的是FeCh溶液,分别取另外三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FeCh溶液,有红棕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

KOH溶液;把剩下的两种溶液分别往产生沉淀的这支试管内滴加,使试管内沉淀消失的是H2sO4溶液,无明

显变化的是NaNC>3溶液,故C正确:

D.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排在锌的前面,加适量的ZnC12溶液能把铝除去,而不是把铝和锌分开,故D错误。

故选:Co

A.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特征分析判断;

B.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

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C.根据FeCk、H2sO4、NaNC>3、KOH之间的相互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分离混合物是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而不是除去某种成分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

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D

【解析】解:A、50久时,a、b、c的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物质c表示的可能是氢氧化钙,可能是气体物质,故B错误;

C、20冤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10g,所以属于易溶物,故C错误;

D、20P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10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质量分数为:撰x100%。9.1%,所以将50?时

10%a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到20汽,有晶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

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温度改变后,溶液中是否会析出晶体。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

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1)碳

(2)化合反应碳

(3)物理变化

催化剂

(4)3H2+N2=2NH3;

高温高压

(5)CO2+2NH3=(NH2)2CO+H20

【解析】

【分析】

(1)根据煤的主要成分考虑;(2)根据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再判断出还原剂即可;(3)根据混合物的分离考虑;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煤的主要成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道化学

方程式的写法。

【解答】

解:(1)煤主要成分是碳,所以主要含有碳元素;

(2)碳与水反应中水是氧化剂,碳是还原剂,碳与氧气反应的氧化剂是氧气,还原剂是碳,反应②是碳和氧

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属于化合反应;因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所以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碳;

(3)脱碳过程③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将CO2与H2、电分离,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

——催化剂

(4)反应物是氮气和氢气,生成物是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N2=2NH3;

高温高压

(5)反应物是CO?和NH3生成物是尿素和水,用观察法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是CO?+2NH3=(NH2)2CO+

H20»

催化剂

故答案为:(1)碳;(2)化合反应;碳;(3)物理变化;(4)3H2+N2=’2NH3;(5)CO2+2NH3=(NH2)2CO+

高温高压

H20O

14.【答案】有氧呼吸;2H2+。2空2H2。;氢气燃烧是剧烈氧化,而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ab

【解析】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是指有氧呼吸;故填:有氧呼吸;

(2)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氢气燃烧是剧烈氧化,而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故填:2H2+

望_2出0;氢气燃烧是剧烈氧化,而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

(3)a.由题干信息可知,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

分解;无氧呼吸(微生物的发酵)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

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产物不同,故正确;

b.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能量

的过程。无氧呼吸(微生物的发酵)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

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故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无氧呼吸可用于食物的发醋、酒和醋的酿造等,故错误。

故选:ab0

(1)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2)根据反应的原理、氧化反应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5.【答案】锥形瓶氧气2KC103M吧z2KC1+302T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吸水性及腐

蚀8用药匙取出氢氧化钠固体,放入指定容器偏大

【解析】解:(l)a为固液反应溶质为锥形瓶;

故答案为:锥形瓶。

(2)C为固体加热装置,没有棉花,且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所以符合氧气的制备特点;此时没有棉花,故

选氯酸钾和二氧化锅制备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锦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

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C103M当z2KC1+3O2T;

M2

故答案为:氧气;2KC103=2KC1+3O23

(3)B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B制备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

(4)氢氧化钠具有极强吸水性,并且具有腐蚀性,所以不能直接称量,需要放置到烧杯等玻璃器皿;氢氧化

钠质量=100gx8%=8g;指针偏左,说明氢氧化钠质量多,因此需要将氢氧化钠取出,直至天平平衡;

故答案为:吸水性及腐蚀;8;用药匙取出氢氧化钠固体,放入指定容器。

(5)俯视读数时,溶剂质量减小,造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装置特点分析制备气体名称,同时得出反应物名称,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二氧化碳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4)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此题;根据实验现

象推断实验步骤;

(5)根据溶剂质量增大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