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9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1页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9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2页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9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3页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9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4页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9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2.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耕作制度形成的主要条件是()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 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C.土壤比较肥沃 D.冬季风不能到达【答案】1.D2.A【解析】【分析】【1题详解】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而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大致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A错误;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均为我国种植业区,因此不是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B错误;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都有我国棉花主产区,因此不是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C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秦岭一淮河一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D正确。故选D。【2题详解】影响作物熟制的主要条件是水热条件,其中热量条件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生长期长,且水热配合较好,因此形成一年两熟或三熟耕作制度,A符合题意;地形平坦程度、土壤的肥沃程度,对作物熟制影响很小,且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以丘陵地形为主,平原面积并不广大,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并不都肥沃,排除B、C;影响我国的冬季非常强大,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明显,排除D。故选A。【点睛】秦岭—淮河一线: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水稻集中产区的北界,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红壤分布区的北界等等。下图为我国南方与北方速筑物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下列有关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B.北方民居的墙体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C.民居屋顶坡度北方较南方大 D.民居的屋檐北方较南方窄4.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南北方建筑物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下列有关北方建筑物特点及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强一平原地形 B.墙体严实厚重(保温御寒)一冬季寒冷漫长C.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一降水量大 D.房屋进深和高度大(利于通风纳凉)一夏季湿热【答案】3.C4.B【解析】分析】【3题详解】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在冬季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因此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A说法正确,故不选A;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因此北方民居的墙体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B说法正确,故不选B;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民居屋顶坡度南方较北方大,更有利于排水,C说法错误,故选C;南方地区降水较多,阴雨天气多,民居的屋檐南方较宽,有利于挡风避雨,D说法正确,故不选D。故选C。【4题详解】北方建筑物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强原因是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在冬季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A错误。北方因为冬季寒冷漫长,为了保温御寒,墙体严实厚重,B正确。北方建筑物屋顶坡度小,C错误。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D错误。故选B。【点睛】从北到南,由于温度逐渐升高,民居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的要求提高。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5.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①人才缺乏②交通落后③资源短缺④外商投资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下列关于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化水平没有中、西部经济地带高②东部经济地带的工业化水平高于中、西部经济地带③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对外开放程度低④西部经济地带地域辽阔,交通通达度高于中、东部经济地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5.C6.B【解析】【5题详解】读图我国西部地区科技人员、运输线路、外资所占比重都比较低,我国西部地区人才缺乏、交通不便、外商投资少、经济发展水平低,但资源丰富,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所以该题选C。【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化水平比中、西部经济地带高,①错误;东部经济地带的工业化水平高于中、西部经济地带,②对;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对外开放程度比东部低,③对;西部经济地带地域辽阔,但交通通达度低于中、东部经济地带,④错误,②③对,①④错,所以该题选B。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7.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A.山麓和丘陵地带 B.平坦肥沃的平原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8.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A.采集和狩猎 B.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C.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 D.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9.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中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答案】7.A8.B9.D【解析】【分析】【7题详解】.采猎文明时期,人类的生存主要依靠野果和野兽提供的食物,山麓和丘陵地区更有利于采集和狩猎。图示石器时代活动遗址多分布在山东丘陵和西部太行山山麓地区,所以采猎文明时期,人类活动主要分布于山麓和丘陵地带,A正确。故选A。【8题详解】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区位较优越,有利于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B正确。采集和狩猎为原始社会阶段的主要生产活动,A错误。农业社会时期,以农业为主,工业和商品贸易发展水平较低,C错误。高新技术产业是在工业化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D错误。故选B。【9题详解】资源和交通条件对工业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沿海或海岛的港口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的地区,往往成为人类活动集中分布区;而大江大河的源头一般位于地形崎岖的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D正确。故选D。【点睛】采集和狩猎阶段在材料中为石器时代,关键要抓住不同时期的人类生产活动的特征,进而判断主要的影响因素和地区差异。读“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0.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技术改革B.气候C.市场D.交通11.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政策B.地形C.光热资源D.水资源【答案】10.A11.D【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改革。自然因素变化较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11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短缺,所以水稻种植的面积较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a、b、c、d曲线表示的因素正确的是A.a—原料 B.b—土地C.c—劳动力 D.d—技术13.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 B.质量C.类型 D.区位【答案】12.D13.D【解析】本题组以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2题详解】图中显示,a曲线在农业文明时期影响程度很高,而原料以农业生产影响不大,所以A错。图中显示,b曲线在狩猎文明时期影响程度最高,在农业文明时期影响程度降低,而土地对农业文明至关重要,所以B错。图中显示,c曲线在狩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没有影响,而劳动力对这两个文明时期至关重要,所以C错。图中显示,d曲线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影响程度不断增强,与技术因素影响特征吻合,故D对。【13题详解】由于工业生产一般不从土地直接获取产品,因此工业生产对土地的数量、质量、类型要求较少,但对土地的区位条件(如交通,与原料、市场的距离等)要求高,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4.下列关于该岛有关自然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大西洋 B.属于热带沙漠气候C.周围不可能生长珊瑚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15.下列有关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岛是新生的岛礁且长期无人居住,则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哪个国家可拥有对其控制权B.该海岛没有利用价值,因而不能引起重视C.对该海岛开发的重点可放在工业上D.该海岛发展潜力较小【答案】14.D15.A【解析】【分析】【14题详解】根据149°30'W经线穿过该岛,可判断该岛位于太平洋;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岛不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该岛温暖湿润,故该岛周围有可能生长珊瑚;根据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大洋判定其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据此分析本题选D。【15题详解】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该岛屿为太平洋中的岛屿,若该岛是新生的岛礁且长期无人居住,则根据一般规则: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哪个国家可拥有对其控制权,A对;该海岛地势中间高,有利用价值,岛屿周边专属经济区范围大,不可能不受重视;岛屿多山且较小,故不适宜发展工业,对该海岛开发的重点可放在旅游业上;该海岛发展热带海岛旅游业的潜力较大。据此分析本题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信息判断出岛屿所在地,并就图示的河流信息推断出岛屿的地势,进一步判断出其可能的产业发展方向。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6.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地区是()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1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①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②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④使当地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16.A17.C【解析】【分析】【16题详解】根据关联图可知,该地区土质疏松且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降水集中,该地的主要生态问题导致河湖淤积,推断出该环境问题导致河湖的含沙量变大,因此,该环境问题最可能是水土流失,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据此分析本题选A。【17题详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较为肥沃的表土被冲刷,使得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大量泥沙汇入黄河,到河流下游后,因为流速降低,泥沙淤积,使得下游的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水土流失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这并不是水土流失的危害,而且该现象并不是该地水土流失形成的,是地质史上的堆积作用及其他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据此分析地区①③对,②④错,本题选C。【点睛】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危害: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主要措施:1、生物措施生物措施主要指种树种草,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但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沟壑斜坡上适宜种护坡林,沟壑中则应沿着侵蚀沟道植树,有些地区还应辅以工程措施;2、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都是工程措施.在沟道里打坝淤地,拦蓄泥沙,不仅可以防止泥沙流入河中,还可以在淤地上种植庄稼,治沙效果显著。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应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下图为20082016年我国某地荒漠化面积及开发利用面积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18.该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 C.矿山开采 D.不合理利用水资源19.20142016年中度荒漠化、轻度荒漠化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绿化面积减少 B.重度荒漠化土地治理C.水资源持续短缺 D.耕地面积扩大20.2014年后该地治理荒漠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A.提高资源利用率 B.全面退耕还林还草C.减少矿产开采量 D.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答案】18.C19.B20.C【解析】【18题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重度荒漠化严重,主要是矿山占地造成的,C选项正确。【19题详解】绿化面积减少与荒漠化无关,水资源短缺和耕地面积扩大会可能荒漠化面积增大,但是中度荒漠化面积减小,因此排除ACD。20142016年重度荒漠化面积减小明显,最有可能是重度荒漠化治理导致中度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面积有所增加,B正确。【20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在2014年造成荒漠化的最重要原因是矿山占地,因此2014年后该地治理荒漠化采取的措施是减少矿山开采量,C选项正确。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而且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据此完成各题。21.开发治理前的田纳西河()A.经济发达B.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C.基本保持原始自然状态D.土壤肥沃,农业发达22.下列不属于田纳西河流域多洪水的原因的是()A.汛期降水集中B.下游为平原,排水不畅C.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D.过度垦殖,滥伐森林【答案】21.B22.C【解析】【分析】【21题详解】因滥垦、滥伐和流域内降水丰富等,田纳西河在治理前经济落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芜,农业生产条件恶劣,ACD错误;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B正确。故选B。【22题详解】由于田纳西河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汛期降水集中,下游为平原,排水不畅,加之滥伐森林、过度垦殖等,使流域多洪水,故ABD属于田纳西河流域多洪水的原因,不合题意;田纳西河流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洪水,C不属于田纳西河流域多洪水的原因,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田纳西河干流已经完成梯级开发,共修建了9座大坝,每座大坝都建有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每年8月1日,全流域的防洪水库开始放水,以便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3.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大坝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②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利用内河航运③水流急,且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④水流急,且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利用内河航运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24.修建水库后,改善了通航条件的原因是()A.含沙量减小 B.使航道变宽变平稳C.河流径流量增加 D.需要通过船闸【答案】23.D24.B【解析】【23题详解】田纳西河流经地区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①对。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主要目的不是发展内河航运,②错。水流急,且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调节径流季节变化,③错。水流急,且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利于内河航运,④对。D对,A、B、C错。【24题详解】修建水库后,改善了通航条件的原因是使航道变宽变平稳,B对。含沙量减小不是主要因素,A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不会增加,C错。通过船闸,不是通航条件变化的主要原因,D错。【点睛】田纳西河流经地区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可调节径流,使航道变宽变平稳,利于内河航运。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豆产区,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和大豆宜耕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25.三江平原成为水稻种植优势区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坦开阔,多冻土和沼泽B.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C.北部有山地阻挡,不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D.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26.关于东北农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北的农业种植带要根据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规划,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B.同一地区种植同种作物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C.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宜喜温作物生长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答案】25.D26.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特征及发展。【25题详解】东北的冻土和沼泽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东北味中温带和寒温带,积温低,农作物生长期短;该地距冬季风源地较近,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所以选D。【26题详解】同一地区发展同种作物有利于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积温低,不适宜喜温作物生长;东北地区热量不足,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所以选A。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方格状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7.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28.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答案】27.D28.C【解析】【分析】【27题详解】美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偏低,农作物两年三熟,东北玉米带,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一年一熟,故①错误;地广人稀属于社会经济因素,故②错误;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③④⑤正确。据此分析本题故选D。【28题详解】美国城市化水平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少,故①错误;美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偏低,农作物两年三熟,东北玉米带,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一年一熟,则中国东北玉米带复制指数不高,故④错误;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地广人稀,故②③⑤正确。故选C。【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近几年,黑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和“绿色大厨房”工程,提出率先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29.与“长三角”相比,有利于黑龙江省建成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的条件是()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地广人稀 D.市场广阔30.按照“稳面积、调结构、增产量、提品质”的原则,2014年黑龙江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等优质粮食生产。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全球变暖 B.雨热同期 C.市场需求 D.交通改善【答案】29.C30.C【解析】【29题详解】结合材料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有利于黑龙江省大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地广人稀,便于机械化生产,C项正确。【30题详解】东北地区光照时间较长,有利于糖分积累,水稻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C项正确。第Ⅱ卷二、综合题(有4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面的材料并结合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上海世博会西藏馆的外立面是一幅高7米、长63米的三面挂体的拉萨城市画卷。展馆中的主体影片《天上西藏》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紧贴鲜明的西藏特点。(1)(多选)西藏馆的主体影片为“天上西藏”,下列对西藏的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反映了“天上西藏”特征的是()A.位于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上B.地势高,空气稀薄C.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D.气候高寒,气温日较差较大(2)西藏的人口及城市的分布特征是什么?原因是什么?(3)拉萨号称“日光城”,这说明拉萨太阳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4)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ABD(2)西藏的人口及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降水相对适宜。(3)因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4)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交通不便,科教落后,经济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分析】本题借助世博会的时事,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的相关内容,解答此题应准确理解青藏高原对西藏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详解】(1)“天上西藏”反映的特征主要是高。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A对。因地势高,导致空气稀薄,B对。从而形成高寒气候,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候寒冷,导致日较差较大,D对。草原、荒漠为主只能反映其水份条件,不能反映其“天上西藏”高的特征,且西藏主要是高山植被,C错。故选ABD。(2)从西藏的交通简图可得知,西藏的人口及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而河谷地带海拔比较低,气候温暖,降水相对适宜,适宜人居住,有利于发展经济,所以人口和城市比较密集。(3)太阳能主要受二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年日照时数,二是空气稀薄度,空气越稀薄,对太阳光的削弱程度就越小。从材料可知,拉萨纬度相对较低,且大多为晴天,年日照时数长;拉萨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所以综合来看,太阳能资源丰富。(4)制约西藏地区发展的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和气候上,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多高山气候类型,自然环境恶劣;生态上,生态脆弱,具有严酷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因素:市场上,由于西藏地广人稀,市场发育程度低;交通上,地形带来的不变导致运输业的不发达;科教上,科教落后,西藏的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基础上,西藏的农业、交通、能源以及工商业发展十分薄弱。综合来看,上述因素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点睛】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形成高寒气候,对西藏的植被、土壤、农业活动、人口与城市分布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和气候。32.图一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二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__________产业,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对策理由开源方面节流方面区际协调【答案】(1)二工业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是用电大户)(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3)对策理由开源方面开发新能源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节流方面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区际协调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同学们具备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用柱状图表示三大产业用电量时间变化,以及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地区差异,这是一个常规题。【详解】(1)要注意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而不是增长率最多。由于第二产业发展快,耗电量大,所以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二产业。(2)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和因素分析,课本介绍很清楚,这一题要同学们从能源——电力这一方面来比较,图中有2003年的状况,总结出来就可以了。如果要更工整,列表那就更好。(3)是要同学们解决问题,这也是地理学科的特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表格当中已列表从三个方面来提出对策,开源、节流、区际协调,这些在平时训练学习中,同学们应该有知识储备,具备这个能力,关键是要看清是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经济发展的状况,如常规能源较短缺,经济发展水平快、能源需求量大、科技水平高等,根据这些特征,解决电力紧缺的理由就很充分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石质山区。材料二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下)。(1)江南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试分析其原因。(2)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景上的差异。比较相同点不同点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3)南方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4)要恢复植被,必须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燃料问题?【答案】(1)①这里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量较高,同样单位面积土地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②一旦表层较薄的土层被蚀去,石质裸露,很难再恢复;③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2)比较相同点不同点黄土高原土壤抗侵蚀力差,降水集中,多暴雨;人地关系紧张、开发历史悠久、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开矿后未及时复垦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难,常规能源丰富南方低山丘陵丘陵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生长快,常规能源短缺(3)恢复地表植被(4)开发水电、开发沼气、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推广节能灶等。【解析】【分析】题目通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考查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和治理等知识的分析总结能力。【详解】(1)分析江南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