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高中统编版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教学内容第16课时主题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课时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学习目标时空观念通过对赋税制度的背景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从历史解释角度把握秦汉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两税法、募役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制度,认识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征。史料史证通过对赋税制度史料的解读,使学生归纳出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习目标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知道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学习目标家国情怀从家国情怀角度并结合近代列强的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掌握中国近代关税权的得与失。教材分析重点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难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和特点。学情分析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自主学习归纳提升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积极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核心主干知识,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环环相扣、绕疑深入的目的,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网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秦汉时期秦汉时的赋役,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和徭役田赋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②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人头税①秦朝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徭役①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②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③戍卒: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2.隋唐时期(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2)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①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②基础:均田制。(3)唐朝中期以后:改行两税法。①原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②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3.宋代(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且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2)募役法: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4.元朝(1)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2)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5.明朝(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2)一条鞭法①背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②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③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6.清朝(1)康熙时期:1712年,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2)摊丁入亩①时间:雍正帝即位后。②内容: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③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史料史证能力训练训练一】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材料一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大唐六典》材料二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新唐书•杨炎传》材料三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知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明史•食货志》材料四“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浙江《嘉兴府志》材料五到雍正末年,国家库存银两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6000多万两。全国人口更是由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1913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3.01多亿人。中国封建社会由此出现了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1)根据材料一,归纳材料中赋税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税法的征税标准是什么?影响是什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中收取租税的内容有什么变化?有何影响?(4)据材料四、五,回答摊丁入亩有哪些作用?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关税的起源与演变(1)定义: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2)起源: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3)发展演变①在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中国直到1937年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③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等,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政务院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⑤改革开放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1987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2.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1)定义: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2)起源与演变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②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④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⑤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史料史证能力训练二】海关管理权的丧失与收回关税自主权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合作探究知识升华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高分跨栏——知识技能系统化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本节的知识结构及探究本课重点难点:【认知深化】摊丁入亩的进步性(1)首先,摊丁入亩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地赋和丁役合二为一,此后劳动人民与封建国家之间的人身隶属关系有很大松弛,特别是城镇工商业者免除了丁银客观上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2)其次,按土地的单一标准收税,即以土地占有和占有多少作为赋税征收的依据,基本上取消了缙绅地主优免丁银的特权,这对于均平赋税、减轻自耕农和一般无地贫民的负担起到了一定作用。(3)第三,摊丁入亩取消了按丁和地分别征收赋税的双重标准,进步简化了税收的程序,这不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官吏的贪污舞轻农民的负担,而且对于保证“国赋无亏”也有实际作用。【认知深化】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和特点1.趋势:(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3)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上述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2.特点:(1)循序性赋役制度改革步步相接、前后相承,很少有移植外国制度而骤然转折的现象,完全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2)反复性:赋役制度演变不是直线式的,在某个时期、某一税种方面,尚有消失之后复出的现象,这是因为社会动乱、军阀割据、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等造成了旧的赋役制度沉渣泛起、僵而不死。(3)差异性:中国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反映在赋役征纳上就是任土作贡”原则和征纳期限不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引出赋役负担不平衡问题。【历史解释】中国近现代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原因(1)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意识不断提高。(2)群众性收回关税自主权运动不断高涨。(3)历届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不懈努力。(4)一战后国际格局有利于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5)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6)美、英、日对华政策的调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默写过关知识深化高效训练不练不讲高效训练、不练不讲——知识题目化、能力具体化当场训练、同步测控: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时,“舍地而税人”,征收赋税,不税田亩而税人丁;唐朝中期,宰相杨炎改革,“舍人而税田”,征收赋税,不税人丁而税田亩。推动赋税征收标准变革的主要因素是()A.改革者的个人意愿B.土地所有制的变更C.社会形势的变化D.弥补财政的亏空2.西汉王朝建立不久,朝廷将田赋从秦时“泰半之赋”减至十五税一,之后又减至三十税一,甚至一度“除田之租税”。汉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活极贫困B.汉初财政较宽裕C.统治者开明政策D.鉴于秦灭亡教训3.汉武帝时期,政府颁布了算缗令,即对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每2000钱纳税一算(120钱),同时实行告缗令,即鼓励告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政府的这项举措()A.引发了统治危机 B.导致吏治严重腐败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导致国家财政收入锐减4.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入户籍。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经济的发展 B.增加国家税收C.打击土地兼并 D.消除割据基础5.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种新的赋税制度是指()A.租调制B.均田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6.公元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国家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A.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有效抑制了土地的兼并D.使征税依据不再包括人丁7.湖南蚕桑业原本比荆(州)、襄(阳)落后,在五代时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治通鉴》记载:“湖南民不事蚕桑,(高)郁令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抒大盛。”这一变化表明()A.赋税改革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B.手工业专业化趋势加强C.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8.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A.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C.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D.推动了征税标准的重大变革9.《新唐书》在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而租庸调法弊坏。……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该评论()A.分析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B.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C.认为租庸调制增加了百姓负担 D.主要强调了两税法的征税标准10.湖南蚕桑业原本比荆(州)、襄(阳)落后,在五代时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治通鉴》记载:“湖南民不事蚕桑,(高)郁令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抒大盛。”这一变化表明()A.赋税改革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B.手工业专业化趋势加强C.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11.明朝中后期,政府不断颁布流民复业令,三令五申禁止隐瞒人口和田地,并在山西、河南、山东、南直隶等处设置“抚民佐贰官”,专门抚辑流民,迫使逃户回归故乡。明朝政府此举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 B.控制人口规模C.稳定赋役征派 D.推行社会救济12.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谕令“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每地银(田赋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不等”。这一举措()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B.扩大了人丁税的征收范围C.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户负担D.刺激了广东海外贸易的发展13.《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 ()A.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C.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14.1993年底,中国大幅度地调整了进口关税,降幅为8.8%,即将进口关税水平由39.9%降至36.4%。以后又陆续调低关税,到1997年10月1日,进出口总税率已调低到17%多一点。这一调整()A.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B.表明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C.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必然要求D.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1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实行累进税率,纳税人收入越多,税率也就越高。“多收入多纳税,少收入少纳税”是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这说明()A.个人所得税就是国家对居民个人征收的税B.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C.国家对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适当的调整D.防止出现过高的个人收入是我国现在的一个重要任务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针对全国各地税制极不统一的情况,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财力需要,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税制的决定》,加强税收工作,建立新税制。各税在全国统一实行以后,全国税政得以统一,这也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建立。1953年起,我国进入“一化三改进”的过渡时期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了使税收制度适应新形势,依据“保证税收,简化税制”的精神,国家对原来的工商税收制度作了若干修正。——摘编自蔡秀玲《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税制的沿苹与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有何变化,并且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过渡时期税制改革的积极作用。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三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在低关税条件下受到世界市场的制约和冲击作用开始凸显出来。低关税导致了大量商品进口,形成对国内的巨大冲击,一些与洋货直接对抗的手工业先后衰落,甚至破产。在国外商品冲击及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中国实业界开始探索抵御洋货、不让利益外流的振兴之道,因而,进口替代工业在竞争中相继兴起。近代状元企业家张謇提出的棉铁主义就是进口替代的体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棉纺织业纷纷筹建或扩建纱厂,而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规模尤大。——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形成低关税的主要原因和特点。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案参考答案【史料史证能力训练训练一】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1)特点:按丁征税,交纳实物,以庸代役。影响:租庸调制保障了国家的赋税,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土地兼并的加剧,租庸调制也宣告失败。(2)标准: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影响: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贵族官僚和商人都要纳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3)变化: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影响: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折成银两,减少了农民被盘剥的可能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虽然由于大地主的反对,不久就停止实行,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4)作用:人口欺瞒现象消失,人口大量增加,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徇私舞弊的现象大大减少,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标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的废除。【史料史证能力训练二】海关管理权的丧失与收回关税自主权答案:(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高效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重在征收人丁税,而唐朝则侧重征收田税,导致征税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形势的变化,故选C项;改革者的意愿是主观因素,不是赋税征收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从商鞅变法到唐朝中期,土地所有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弥补财政亏空是目的而非原因,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汉初农民生活贫困是推行轻徭薄赋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汉初社会经济极端贫困,皇帝出驾配不齐四匹纯色马,将相只能乘牛车上朝,故B项错误;轻徭薄赋是汉初统治者开明政策的表现之一,统治者开明政策并非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题干“西汉王朝建立不久”说明统治者一再减轻农民田租是鉴于秦灭亡的教训,意在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3.【答案】C。【解析】汉武帝通过算缗令和告缗令打击了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诸多举措提供了物质保证,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故选C项,排除D项。汉武帝此举旨在抑商,而小农经济在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故“引发了统治危机”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针对的是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与官吏无直接关联,故排除B项。4.【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汉朝时期的编户齐民制度,这主要是为了增加政府控制的编户数量,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项正确。A、C两项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新的赋税制度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结合材料涉及的人物可知,这是唐代两税法,D项正确。租调制、租庸调制依然按照人丁征税,排除A、C项;均田制属于土地制度,排除B项。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以资产为宗,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B项;两税法简化了税收的种类和项目,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排除A项;两税法的推行减少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加剧了土地兼并,排除C项;据材料“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可知D项错误。7.【答案】A。【解析】材料“郁令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抒大盛”体现的是赋税制度变革对民间手工业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C项排除;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算赋……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改为20岁始傅”,结合所学可知,汉代赋役的减轻,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发展,故选A项;材料与农民的收入来源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不涉及民间工商业,排除C项;推动了征税标准的重大变革的是唐朝两税法,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材料“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而租庸调法弊坏”说明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租庸调制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增加了百姓负担,故B、C错误;材料未涉及两税法的征税标准,故D错误。10.【答案】A。【解析】材料“郁令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抒大盛”体现的是赋税制度变革对民间手工业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C项排除;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政府颁布流民复业令、禁止隐瞒人口和田地、设置“抚民佐贰官”,都是为了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改
- 服装店买卖合同协议
- 全新员工忠诚承诺与发展保证
- 便捷办公服务协议
- 分包协议合同中的权益保护
- 政府采购合同性质的解读与思考
- 活动板房建设施工招标
- 油漆工程承揽协议范本样本
- 配电工程招投标操作规范
- 起重机招标文件细节解析
- 2024年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答案 (四套全)
- 煤矿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安装试验规定
- (全新)中职单招机械类技能考试复习试题库(含答案)
- 技术售后人员年终总结
- MOOC 城市生态学-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豆芽发芽生长过程观察》ppt文档全文预览
- 口腔科护理技术课件
- 《早期教育概论》课程标准
- 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 药物分析年终述职报告
- 电气安全与静电防护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