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2_第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2_第2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2_第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2_第4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潮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级教学质量检测卷

语文

本试卷共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者雪樵

凯歌

雪樵的字儿写得好,是大伙儿都知道的事。窗外,杏树枝头的雀雀儿刚叫上早,雪樵就已经站立在书案前,眼皮子似合微张,整个人似醒未醒,就那么傻乎乎地站着;要么,就直接往椅子上一蹲,面无表情,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

良久,他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末了,瞥上一眼未干的墨迹,捧起沏好的一壶“铁观音",长长地舒上口气。这字,就算是成了。

字好,又出名,雪樵隐退的祖屋门前依然不清静。先是有后生向雪樵求字,雪樵瞥一旁棉絮外翻、冻得红鼻青脸鼻涕顺溜的年轻人,微笑着点头。提笔,发力,转眼间,几个遒劲的楷体已是入木三分,写的是“业精于勤”四个大字。

又有人风尘仆仆往神木县而来,来的是一位河东商人。来人双手施礼,恭敬地放下润金。雪樵头也不抬。也就在片刻之间吧,来人挨着木椅的屁股还没有蹭出温热来,这边雪樵已经风起云止,大功告成了。

雪樵吹着茶叶说,拙字取走,这东西(润金),就拿回去吧。人家是诚心想交这个朋友啊,商人是个不错的商人,在河东很有慈善之名,雪樵早有耳闻。商人冲雪樵肃然施礼,过些日子,却让人送来用四头骡子驮着的八垛习墨用纸。

陕北的九月天高云淡,却不时有阴雨扑来,让人猝不及防。

前脚刚跨出门的雪樵就给迎面而来的一大片黑云驻了足。随黑云一道而来的是国军副师长子清。子清土匪出身,但素来敬仰读书人。子清使人呈上二百块银圆,并说,过些天是陕北镇守使大人的寿辰,我辈均仰慕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墨,为寿宴添光盈彩!

陕北镇守使大人,咱不认识呀?雪樵耷拉着眼皮说。忽地一抬头,恍然大悟地说,想起来了啊,可是那个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又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大人吗?

副师长子清低下头来干咳了两声,一抱拳说,正是,那可是咱们西北的一位英雄豪杰啊!雪樵抚着胸口自言自语,唉,莫非昨夜受了些寒,为甚感觉这般恶心呢?子清脸色陡变,卫兵齐刷刷地拔出枪。子清沉着脸说,既然先生身体有恙,子清改日再来造访!

这天庙会,上香的,看戏的,大家扶老携幼,一团和气。就听见一阵“嗡嗡"的声音由远而近,像苍蝇一般。大伙抬头,这群“苍蝇”已经开始“下蛋"了。顿时,接二连三的爆炸声传来,庙会现场一片火海。

小鬼子的飞机又过黄河了!

负责治安的子清提着枪,一边指挥乡亲们躲避,一边命令士兵们还击,火光中,瞅见一人手牵毛驴,指天痛骂。子清喊了一声,冲上前一看,正是雪樵。子清又气又恼,一把扯过雪樵,直奔防空洞。

士兵接连向子清报告:房屋被毁,百姓死伤无数……

子清大怒,挥起拳头,狠狠地砸向桌面。忽听“啪”地一声响,早有人拍案而起。奇耻大辱呀,雪樵怒形于色,我堂堂华夏国土,岂容倭寇这般横行霸道,痛煞我也!

雪樵大喝一声,笔墨何在?子清一听,惊喜地说,莫非先生要留墨了?忙喊警卫员,文笔伺候!雪樵一边挽袖一边说,待我修书一封往省城,向省府提议成立救国会,我誓将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亲赴前线杀敌,不胜不归……

雪樵的咳嗽声传来,子清望望雪樵那单薄的身子,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心里却翘起了拇指:这怂人,一点儿都不怂啊!

去扎萨克旗,是应了蒙古王爷的诚邀前往草原的。那里,日本人正谋划着一场将蒙汉分而治之的阴谋,雪樵拖着病躯上路。雪樵与众友人四处奔走,据理力争;蒙汉人民携手抗日,心若磐石。46岁,本该壮年的雪樵,却被病情耽搁得形如枯槁。

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尘埃落定,万籁俱寂。消息传来,众人落泪。子清泪眼婆娑、捶胸顿足:老弟呀,怎么走得这么急,你还欠着哥哥的字儿呢!

这年春天,黄河水解冻,子清的队伍要开拔了,在河的那头,早有一支武装力量等着他们呢。誓师大会上,有人送来了一幅横匾。

子清瞪大了眼睛,那字,他熟悉。对,是雪樵亲笔所书。

来人说,是先生在病中为师长您写的,先生临终前嘱托,若师长深明大义,胸怀长远,务必当面呈给您,见字如面……

匾上是几个遒劲雄浑风骨凸显的楷字:保家卫国。落款小楷自是气韵不凡:书者雪樵为兄长子清壮行。

子清向着北方施礼,敬酒,正身时已是泪流满面。转身,摔碗,子清向着长长的队伍发出号令:出——发——

这一声喊,声震苍穹,惊动了黄河水。

(《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2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雪樵写字的场面,既有环境的衬托,也有神态、动作等细节的描写,说明雪樵“字好,又出名"是苦练、苦思和钻研的结果。

B.年轻人向雪樵求字,雪樵微笑点头,写“业精于勤”四个大字,从中可以看出雪樵对年轻人厚爱与期待。

C.雪樵抚着胸口说“感觉这般恶心",含蓄表达了对拼命捉拿红军的陕北镇守使的厌恶、对国军副师长子清的看轻以及对子清求字的拒绝。

D.小说结尾“这一声喊,声震苍穹,惊动了黄河水”,突出了声音之大、气势之盛,是为了表现子清因雪樵去世而产生悲痛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用短句,如“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形象描绘了雪樵写字的神情动作,有利于表现雪樵书法艺术的精湛。

B.子清说娶了好几房姨太太、还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是“英雄豪杰",这一反语的运用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批判效果。

C.庙会上人声鼎沸,人们扶老携幼,一派和谐,这种热闹祥和的场景与后文日本鬼子飞机轰炸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破坏形成了对比。

D.小说中的“子清”是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雪樵起到陪衬的作用,子清求字,把雪樵拉进防空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雪樵对子清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把人物对话糅合在叙述之中,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有删改)

材料二: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修身劝学篇》)

5.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卷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极忙A亦须了B本日功课C不以昨日D耽搁E而今日补做F不以明日G有事H而今日预做。

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指听到,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闻”词义不相同。

B.跬步,古代称人行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

C.“而神明自得"与“而犹可以不间断”中的“而"意义不相同。

D.肄业,文中指修习课业,与现在所说的“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并不一样。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材料一第二段中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论述学习的意义。

B.《劝学》中将骐骥于驽马对比,谈坚持的作用,将蚯蚓与螃蟹对比,谈专一的作用。

C.曾国藩认为学习最应有恒心,并说他本人先前缺乏恒心,近年来好些了但仍然没有达到成熟的境界。

D.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学习"这一话题展开阐述,但是侧重点不同,材料二是侧重阐述学习贵在恒心。

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

9.曾国藩的“劝学”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吗?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虚实相生,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风格雄浑苍凉。

B.“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是对“江山如画"的映照。

D.“羽扇纶巾”写的是诸葛亮,此处借诸葛亮衬托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的儒将形象。

11.根据教材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读书小组要给《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写景·咏史·抒情。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笑。请你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是古人喜爱的颜色。一样的青色入诗,意境可能大不相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写出即将下雨的黑沉阴郁;又用“___”表现天空的广阔无际。

(2)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中国诗词大会》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不讲究关键字在诗句中的位置,请以古诗文中常用来抒发情感的“山"为关键词,写出《沁园春·长沙》中的一句“____”,《归园田居》中的一句“__"。

(3)语文课上,李老师在讲解诗歌的“借代”修辞手法时,用了高一必修上册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作解释。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到年关,外街里巷一片_____A_____,家家户户门上贴春联的时候,喜庆的气氛便油然而生。

①远远望去,②大红纸条端正笔直,③就像凝固的火焰,④用它炽烈且内敛的热情,⑤照耀着他们美好的明天,⑥燃烧着乡里人对新一年的展望。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雄鸡振翅山河壮,瑞犬欢歌气象新"预示着国泰与民安。我的叔公是一名乡村教师,常为乡人写对联。有一年春节前夕,邻居家喜得千金,叔公应邀而往。当时春雨霏霏,_____B______。太公信笔写下:“红雨润大地,翠柳生新枝。”旁人看不出,熟人却明白,这副对联开头正好是产妇的名字“红翠"。简简单单十个字,不仅展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和生命繁衍之美,更洋溢着对伟大母爱的真情赞美。

对小孩子来说,春节最高兴的是讨压岁钱。有些老人家嫌不够热闹,故意只掏出一角钱,孩子们便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人家的红包“搜刮”一空后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_____C_______,认为这是新年的好兆头。

1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4.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乡土社会里,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在身内的良心。

而在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法律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法律制度下,很多时候,诉讼的目的是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一个变动中的社会,所有的规则是不能不变动的。环境改变了,相互权利不能不跟着改变。现代社会中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种固定的规则了,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事实上并没有两个案子的环境完全相同,所以各人的权利应当怎样厘定,时常成为问题,因之构成诉讼,以获取可以遵守的判例。

(节选自《乡土中国》第九章,有删改)

15.阅读材料,提炼一个概念填写在下面括号中。

乡土社会是()的社会

16.请以“法律”开头,概括材料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

四、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中的主人公“雪樵",用他短暂的人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生命的意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潮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级教学质量检测卷

语文

本试卷共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者雪樵

凯歌

雪樵的字儿写得好,是大伙儿都知道的事。窗外,杏树枝头的雀雀儿刚叫上早,雪樵就已经站立在书案前,眼皮子似合微张,整个人似醒未醒,就那么傻乎乎地站着;要么,就直接往椅子上一蹲,面无表情,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

良久,他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末了,瞥上一眼未干的墨迹,捧起沏好的一壶“铁观音",长长地舒上口气。这字,就算是成了。

字好,又出名,雪樵隐退的祖屋门前依然不清静。先是有后生向雪樵求字,雪樵瞥一旁棉絮外翻、冻得红鼻青脸鼻涕顺溜的年轻人,微笑着点头。提笔,发力,转眼间,几个遒劲的楷体已是入木三分,写的是“业精于勤”四个大字。

又有人风尘仆仆往神木县而来,来的是一位河东商人。来人双手施礼,恭敬地放下润金。雪樵头也不抬。也就在片刻之间吧,来人挨着木椅的屁股还没有蹭出温热来,这边雪樵已经风起云止,大功告成了。

雪樵吹着茶叶说,拙字取走,这东西(润金),就拿回去吧。人家是诚心想交这个朋友啊,商人是个不错的商人,在河东很有慈善之名,雪樵早有耳闻。商人冲雪樵肃然施礼,过些日子,却让人送来用四头骡子驮着的八垛习墨用纸。

陕北的九月天高云淡,却不时有阴雨扑来,让人猝不及防。

前脚刚跨出门的雪樵就给迎面而来的一大片黑云驻了足。随黑云一道而来的是国军副师长子清。子清土匪出身,但素来敬仰读书人。子清使人呈上二百块银圆,并说,过些天是陕北镇守使大人的寿辰,我辈均仰慕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墨,为寿宴添光盈彩!

陕北镇守使大人,咱不认识呀?雪樵耷拉着眼皮说。忽地一抬头,恍然大悟地说,想起来了啊,可是那个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又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大人吗?

副师长子清低下头来干咳了两声,一抱拳说,正是,那可是咱们西北的一位英雄豪杰啊!雪樵抚着胸口自言自语,唉,莫非昨夜受了些寒,为甚感觉这般恶心呢?子清脸色陡变,卫兵齐刷刷地拔出枪。子清沉着脸说,既然先生身体有恙,子清改日再来造访!

这天庙会,上香的,看戏的,大家扶老携幼,一团和气。就听见一阵“嗡嗡"的声音由远而近,像苍蝇一般。大伙抬头,这群“苍蝇”已经开始“下蛋"了。顿时,接二连三的爆炸声传来,庙会现场一片火海。

小鬼子的飞机又过黄河了!

负责治安的子清提着枪,一边指挥乡亲们躲避,一边命令士兵们还击,火光中,瞅见一人手牵毛驴,指天痛骂。子清喊了一声,冲上前一看,正是雪樵。子清又气又恼,一把扯过雪樵,直奔防空洞。

士兵接连向子清报告:房屋被毁,百姓死伤无数……

子清大怒,挥起拳头,狠狠地砸向桌面。忽听“啪”地一声响,早有人拍案而起。奇耻大辱呀,雪樵怒形于色,我堂堂华夏国土,岂容倭寇这般横行霸道,痛煞我也!

雪樵大喝一声,笔墨何在?子清一听,惊喜地说,莫非先生要留墨了?忙喊警卫员,文笔伺候!雪樵一边挽袖一边说,待我修书一封往省城,向省府提议成立救国会,我誓将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亲赴前线杀敌,不胜不归……

雪樵的咳嗽声传来,子清望望雪樵那单薄的身子,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心里却翘起了拇指:这怂人,一点儿都不怂啊!

去扎萨克旗,是应了蒙古王爷的诚邀前往草原的。那里,日本人正谋划着一场将蒙汉分而治之的阴谋,雪樵拖着病躯上路。雪樵与众友人四处奔走,据理力争;蒙汉人民携手抗日,心若磐石。46岁,本该壮年的雪樵,却被病情耽搁得形如枯槁。

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尘埃落定,万籁俱寂。消息传来,众人落泪。子清泪眼婆娑、捶胸顿足:老弟呀,怎么走得这么急,你还欠着哥哥的字儿呢!

这年春天,黄河水解冻,子清的队伍要开拔了,在河的那头,早有一支武装力量等着他们呢。誓师大会上,有人送来了一幅横匾。

子清瞪大了眼睛,那字,他熟悉。对,是雪樵亲笔所书。

来人说,是先生在病中为师长您写的,先生临终前嘱托,若师长深明大义,胸怀长远,务必当面呈给您,见字如面……

匾上是几个遒劲雄浑风骨凸显的楷字:保家卫国。落款小楷自是气韵不凡:书者雪樵为兄长子清壮行。

子清向着北方施礼,敬酒,正身时已是泪流满面。转身,摔碗,子清向着长长的队伍发出号令:出——发——

这一声喊,声震苍穹,惊动了黄河水。

(《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2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雪樵写字的场面,既有环境的衬托,也有神态、动作等细节的描写,说明雪樵“字好,又出名"是苦练、苦思和钻研的结果。

B.年轻人向雪樵求字,雪樵微笑点头,写“业精于勤”四个大字,从中可以看出雪樵对年轻人的厚爱与期待。

C.雪樵抚着胸口说“感觉这般恶心",含蓄表达了对拼命捉拿红军的陕北镇守使的厌恶、对国军副师长子清的看轻以及对子清求字的拒绝。

D.小说结尾“这一声喊,声震苍穹,惊动了黄河水”,突出了声音之大、气势之盛,是为了表现子清因雪樵去世而产生的悲痛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用短句,如“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形象描绘了雪樵写字的神情动作,有利于表现雪樵书法艺术的精湛。

B.子清说娶了好几房姨太太、还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是“英雄豪杰",这一反语的运用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批判效果。

C.庙会上人声鼎沸,人们扶老携幼,一派和谐,这种热闹祥和的场景与后文日本鬼子飞机轰炸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破坏形成了对比。

D.小说中的“子清”是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雪樵起到陪衬的作用,子清求字,把雪樵拉进防空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雪樵对子清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把人物对话糅合叙述之中,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B

3.一开始子清为镇守使寿辰求字,雪樵不齿镇守使为人,因而也看轻了子清,拒绝其题字的请求。在经历敌机轰炸时,负责治安的子清边指挥百姓躲避,边命令士兵们还击,这让雪樵感受到子清的爱国、爱民之情。最后病中为子清写了“保家卫国"的牌匾,激励他的抗日热情。

4.①叙述形式新颖,语言简洁,便于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②直接展现人物的个性和内心世界,凸显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③引起读者共情,与小说中的人物或作者产生共鸣(或:拉近叙述者、阅读者和小说人物之间的距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是为了表现子清因雪樵去世而产生的悲痛之情”错误。不仅表现子清因雪樵去世而产生的悲痛之情,更是把小说主题由颂扬子清升华为表现全民族的团结与爱国精神。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B.“这一反语的运用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批判效果"错误。子清说陕北镇守使是“英雄豪杰”,是出于恭维奉承,此时的子清仍与陕北镇守使站在同一立场。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小说中“子清使人呈上二百块银圆,并说,过些天是陕北镇守使大人的寿辰,我辈均仰慕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墨,为寿宴添光盈彩"“想起来了啊,可是那个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又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大人吗?”“雪樵抚着胸口自言自语,唉,莫非昨夜受了些寒,为甚感觉这般恶心呢"可知,当子清向雪樵求字,想送给镇守使作为寿礼,雪樵对镇守使的为人颇为不齿,因此也看轻子清,拒绝为其题字。

从小说中“负责治安的子清提着枪,一边指挥乡亲们躲避,一边命令士兵们还击,火光中,瞅见一人手牵毛驴,指天痛骂。子清喊了一声,冲上前一看,正是雪樵。子清又气又恼,一把扯过雪樵,直奔防空洞”“誓师大会上,有人送来了一幅横匾……来人说,是先生在病中为师长您写的,先生临终前嘱托,若师长深明大义,胸怀长远,务必当面呈给您,见字如面……"等内容可知,在经历敌机轰炸时,雪樵感受到子清的爱国、爱民之情,在他去蒙古王爷那里联合抗日时,他为子清写了“保家卫国”的牌匾,激励他的抗日热情。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原文中,“雪樵吹着茶叶说,拙字取走,这东西(润金),就拿回去吧"“子清使人呈上二百块银圆,并说,过些天是陕北镇守使大人的寿辰,我辈均仰慕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墨,为寿宴添光盈彩”“子清喊了一声,冲上前一看,正是雪樵"等内容,以作者直接叙述的形式展现了小说人物的语言,也让读者能直接看到人物的语言,而不是借由冒号、引号等表示人物语言的标识特意指出。因此,把人物对话糅合在叙述之中,使叙述者、阅读者和小说人物之间的距离更贴近,感情流动更自然,节奏也更流畅。

原文中,“陕北镇守使大人,咱不认识呀?雪樵耷拉着眼皮说”“忽地一抬头,恍然大悟地说,想起来了啊,可是那个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又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大人吗"“副师长子清低下头来干咳了两声,一抱拳说,正是,那可是咱们西北的一位英雄豪杰啊”“雪樵抚着胸口自言自语,唉,莫非昨夜受了些寒,为甚感觉这般恶心呢"等内容,作者以直接叙述的方式,展现了雪樵和副师长子清的言语交锋,展现了他们之间因为人处世准则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士兵接连向子清报告:房屋被毁,百姓死伤无数……”“奇耻大辱呀,雪樵怒形于色,我堂堂华夏国土,岂容倭寇这般横行霸道,痛煞我也"“雪樵大喝一声,笔墨何在?子清一听,惊喜地说,莫非先生要留墨了?忙喊警卫员,文笔伺候!雪樵一边挽袖一边说,待我修书一封往省城,向省府提议成立救国会,我誓将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亲赴前线杀敌,不胜不归……”等内容,则展现了当时中日之间的矛盾。作者把人物对话糅合在叙述之中,使文意表达更为集中紧凑,更能凸显人物的矛盾冲突。大部分小说中,在表现人物对话时,一般都用引号将对话内容囊括其中。而作者在文中却并未采用这一形式,而是直接以叙述方式娓娓道来。这一表现方式,使叙述形式新颖,不落俗套,叙述语言简洁。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有删改)

材料二: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修身劝学篇》)

5.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卷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极忙A亦须了B本日功课C不以昨日D耽搁E而今日补做F不以明日G有事H而今日预做。

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指听到,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闻”词义不相同。

B.跬步,古代称人行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

C.“而神明自得"与“而犹可以不间断”中的“而"意义不相同。

D.肄业,文中指修习课业,与现在所说的“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并不一样。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材料一第二段中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论述学习的意义。

B.《劝学》中将骐骥于驽马对比,谈坚持的作用,将蚯蚓与螃蟹对比,谈专一的作用。

C.曾国藩认为学习最应有恒心,并说他本人先前缺乏恒心,近年来好些了但仍然没有达到成熟的境界。

D.两则材料都围绕“学习"这一话题展开阐述,但是侧重点不同,材料二是侧重阐述学习贵在恒心。

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

9.曾国藩的“劝学”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吗?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答案】5.ACF6.B

7.A8.(1)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或:就没有可以寄身的地方),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或: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2)说在家读书不能用功,这是善于(找借口)推卸责任而已

9.①可以作为论据支撑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②曾国藩以自身为例,虽事务繁忙仍坚持每天临帖、读书圈批;批评诸弟“谓在家不可用功,是巧于卸责”,这些都可以作为论据。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虽然很是繁忙,也要保证完成当天的功课,不因为昨天耽搁而今天补做,也不因为明天有事而今天预先做。

“虽极忙"与“亦须了本日功课”构成转折关系复句,二者之间A处断开;

“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与“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结构一致,分别成句,前后CF处断开。

故选ACF。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听到;领会,懂得。句意: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他领会道理本来就早于我。

B.“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错误。应为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C.正确。表因果关系,因而;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句意:因而非凡的智慧就会得到。/却还可以坚持读书从不间断。

D.正确。句意:明年修习课业的地方。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论述学习的意义”错误,应是论述学习的作用。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跪",腿;“者……也”,判断句;“用",因为。

(2)“谓”,说,认为;“巧",善于;“卸责”,推卸责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①可以作为论据支撑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②由原文“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皆朱笔加圈批”“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可知,曾国藩以自身为例,虽事务繁忙仍坚持每天临帖、读书圈批;批评诸弟“谓在家不可用功,是巧于卸责”,这些都可以作为论据。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更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加疾劲,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非善于奔走,却能远达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积累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因而非凡的智慧就会得到,圣人的心怀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拿刀刻东西,如果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实为“八")条腿和两只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材料二:

学海无涯,没有穷尽,总要以有恒心为主。

为兄往年最缺恒心,近年情况稍好,但仍然没有达到成熟的境界。从七月初一至今没有一天间断,每天临帖一百个字,抄写一百个字,看书少的时候也必须看完二十页,多的时候就没有计算数量。从七月起到现在,已看过《王荆公文集》一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一百卷,都用红笔加以圈点批注。虽然很是繁忙,也要保证完成当天的功课,不因为昨天耽搁而今天补做,也不因为明天有事而今天预先做。各位弟弟如果能这样有恒心,那么即使像四弟这样的中等资质,也会有所成就,更何况六弟、九弟上等的天资呢?

明年修习课业的地方,不知定下来没有?在家乡或者在外地,没有不可以的。说在家读书不能用功,这是善于(找借口)推卸责任而已,我现在在京城,天天事务繁多,却还可以坚持读书从不间断,更何况家中怎么也不会如我这里事务繁杂!千万不要以家里的琐事为由而间断看书的功课,更不要以考试临近为借口间断看书的功课。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虚实相生,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风格雄浑苍凉。

B.“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是对“江山如画”的映照。

D.“羽扇纶巾"写的是诸葛亮,此处借诸葛亮衬托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的儒将形象。

11.根据教材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读书小组要给《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写景·咏史·抒情。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笑。请你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答案】10.D11.甲组参考答案示例:①本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②词的上片重写景,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勾起了下片对三国周郎的吟咏,由景及人,托古言今,映照自己的遭遇。③抒发了诗人临古迹思古人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乙组参考答案示例:①“笑”是全词的一个情感落脚点,它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②“笑"是一种自嘲。应笑我多情,以年轻有为,功成名就的周瑜衬托出词人白发早生,功业无成的失意和愤懑。③“笑”是一种自解。想到“多少英雄豪杰"都已不在,“人生如梦”,不如把酒祭奠那亘照千古的江月,自我宽慰。④“笑"是一种自信,“谈笑间”突出周瑜成竹在胸、轻松取胜的神态,也表达词人对他的仰慕。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羽扇纶巾’写的是诸葛亮,此处借诸葛亮衬托周瑜"错误。“羽扇纶巾”,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本句直接刻画周瑜的仪容装束,反映出周瑜临战潇洒从容的状态。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题的任务为给词作写短评的思路。写作时要围绕甲、乙两个小组给出的关键词,结合词作的内容和情感进行作答。

甲组关键词为“写景·咏史·抒情",即可以总体分成三条来写,第一写景,写了什么景,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上阕写景,借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景物,勾勒出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和雄奇壮丽的景象,展现了一种豪放、壮阔的意境,为下片中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了氛围。第二咏史,歌咏了哪位古人,突出描写其什么事迹,展现其什么形象;描写了风华正茂、功业非凡的周瑜形象,借古抒怀,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第三抒情,通过写景与咏史抒发了什么情感;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愤之情。

乙组关键词为“笑”,可以结合诗歌内容和情感来分析“笑"中蕴含的不同情感。首先是“笑我”,笑“我"多情,面对三国时的周瑜年轻有为,功成名就,我只能自我嘲笑,嘲笑自己的功业无成、人生失意。其次是“笑人生如梦”,浪花淘尽无数英雄豪杰,个人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脚步,那就用一杯酒来祭奠江月,让自己在不变的月光中得到人生的宽慰。第三是为周瑜“笑",年轻的周郎风流潇洒,自信胜敌,不由得让人心中为之开心一笑,为其风采而笑,为其功业而笑,展现词人的仰慕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是古人喜爱的颜色。一样的青色入诗,意境可能大不相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写出即将下雨的黑沉阴郁;又用“___"表现天空的广阔无际。

(2)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中国诗词大会》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不讲究关键字在诗句中的位置,请以古诗文中常用来抒发情感的“山”为关键词,写出《沁园春·长沙》中的一句“____",《归园田居》中的一句“__”。

(3)语文课上,李老师在讲解诗歌的“借代"修辞手法时,用了高一必修上册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作解释。

【答案】①.云青青兮欲雨②.青冥浩荡不见底③.看万山红遍④.性本爱丘山⑤.激扬文字⑥.粪土当年万户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写法,“兮"“冥”“激"“粪”“衿"“悠”“弦"“泣”“衫"“樯”“橹"“纶”。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到年关,外街里巷一片_____A_____,家家户户门上贴春联的时候,喜庆的气氛便油然而生。

①远远望去,②大红纸条端正笔直,③就像凝固的火焰,④用它炽烈且内敛的热情,⑤照耀着他们美好的明天,⑥燃烧着乡里人对新一年的展望。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雄鸡振翅山河壮,瑞犬欢歌气象新”预示着国泰与民安。我的叔公是一名乡村教师,常为乡人写对联。有一年春节前夕,邻居家喜得千金,叔公应邀而往。当时春雨霏霏,_____B______。太公信笔写下:“红雨润大地,翠柳生新枝。"旁人看不出,熟人却明白,这副对联开头正好是产妇的名字“红翠”。简简单单十个字,不仅展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和生命繁衍之美,更洋溢着对伟大母爱的真情赞美。

对小孩子来说,春节最高兴的是讨压岁钱。有些老人家嫌不够热闹,故意只掏出一角钱,孩子们便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人家的红包“搜刮"一空后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_____C_______,认为这是新年的好兆头。

1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4.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3.A.红装素裹/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热闹非凡/欢天喜地/其乐融融B.万物复苏/万象更新C.乐不可支/眉开眼笑/笑逐颜开

14.语句④:“且”改为“而";

语句⑥:“燃烧”改为“寄托"。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

A.根据上句“一到年关”和下句“家家户户门上贴春联的时候,喜庆的气氛便油然而生"可知,语境是指外街里巷一片节日热闹的景象,应用“红装素裹”,或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热闹非凡/欢天喜地/其乐融融"。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喜气洋洋: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其乐融融: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

B.根据上句“当时春雨霏霏”可知,语境是指到处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应用“万物复苏",或者“万象更新”。万物复苏:形容到处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发生了改变,展现出一种新的气象或状态。

C.语境是指老人家逢此情景却满面笑容,非常高兴,应用“乐不可支",或者“眉开眼笑”“笑逐颜开"。乐不可支:快乐到了极点,以至于无法继续支撑或控制自己的情绪。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笑逐颜开: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面笑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句④: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炽烈”与“内敛"之间是并列关系,“且”是递进关系,应用表并列关系的词语,“且"改为“而”;

语句⑥:搭配不当,“燃烧……展望"搭配不当,“燃烧”改为“寄托"。

(三)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乡土社会里,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在身内的良心。

而在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法律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法律制度下,很多时候,诉讼的目的是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一个变动中的社会,所有的规则是不能不变动的。环境改变了,相互权利不能不跟着改变。现代社会中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种固定的规则了,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事实上并没有两个案子的环境完全相同,所以各人的权利应当怎样厘定,时常成为问题,因之构成诉讼,以获取可以遵守的判例。

(节选自《乡土中国》第九章,有删改)

15.阅读材料,提炼一个概念填写在下面括号中。

乡土社会是()的社会

16.请以“法律"开头,概括材料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

【答案】15.礼治无讼(或用文段中的“规则”“礼俗")

16.法律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安全,且随时间、环境而改变。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概括要点的能力。

本题要点提炼概念概括乡土社会的特点,答题区间在第一段。

根据“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概括出“礼治”或“规则";

根据“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在身内的良心”概括出“无讼"或“礼俗”。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本语段共8句话,前3句由“权利"一词提出“法律”概念;

4、5句提出“法律"的用意,即“法律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安全”;

6、7、8句强调的是“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和“事实上并没有两个案子的环境完全相同”。

所以可以概括为:法律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安全,且随时间、环境而改变。

四、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中的主人公“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