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类-高考语文二轮知识点训练(北京)_第1页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类-高考语文二轮知识点训练(北京)_第2页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类-高考语文二轮知识点训练(北京)_第3页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类-高考语文二轮知识点训练(北京)_第4页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类-高考语文二轮知识点训练(北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

考点15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类

【三年真题】

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3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⑴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L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I).“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

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

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LA2.B

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

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

岁”“记今夕”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A。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

体诗句分析作答。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

合题干要求,所以选B。

3.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可根据两首诗歌的标题、诗歌注释、作者等

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然后抓住诗歌关键词,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分析作答。

例如两首诗歌都描写了西村的自然风景之美,山此可得出作者对西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

之情。然后再根据作者不同时期的心境,联系写作背景分析其不同点。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题。

杂诗

西晋•王赞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昔往鸽鹅②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②鸽鹅:又作仓庚,指黄莺。

③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砚的一项是()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以下评价适用这首诗歌的一项是().

A.雄浑豪放B.沉郁壮阔

C.悲伤低沉D.华美绚丽

3.宋代洪咨夔在《促织》诗中“水碧衫裙透骨鲜,飘摇机杼夜凉边。隔林恐有人闻得,报

县来拘土产钱,”借“促织”发挥,言在此而意在彼。本诗“昔往鸽鹏鸣,今来蟋蟀吟”两

句借“蟋蟀”抒情又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在内容情感方面表达的不同之处。

【答案】1.B2.C

3.宋代洪咨夔在《促织》诗刻画促织形象以及在织机旁鸣叫促织,并以夸张笔法刻画促织

担心因鸣声似织机而被人报道官府来勒索租税的心理,实则暗喻织妇不堪重赋之忧心忡忡。

表现作者对官府盘剥制度辛辣的嘲讽与批判,揭露深刻又曲折委婉。

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嘴,如今又

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语言、内容、情感、思想等的鉴赏能力。

B.“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表述错误,“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昔往鸽鹅鸣,

今来蟋蟀吟”,意思是王命使得我心绪散乱,与家乡远隔就如商参星一样遥远。来的时候黄

鹏鸟鸣叫,现在则是蟋蟀叫声。表达的是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的能力。

这诗的主题是北方边塞战士的乡愁,取材则集中于战士服役归乡途中的感慨。首节写役满放

归,叙述离家长久,思归之极,这个秋天才得以回乡。次节写来到家乡,叙述为国守边,戍

地遥远,当年春天赴役,今年秋季回来。末节写感慨风谕,指出朝廷漠视人情,不了解也不

关切戍边战士的心情。因而整体风格是悲伤低沉的。

故选Co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促织》首句写形,七字即将促织亦或织妇的仪态描写得细致入微。衫裙薄如碧水,不仅色

泽鲜艳,还透出娇好的体形。第二句写声,尤如机杼之音的促织鸣叫之声,伴随夜深时清凉

的空气轻轻地飘到很远的地方。“隔林恐有人闻得,报县来拘土产钱”,一反上联婉约幽美

之气,直接以口语入诗,正面警告促织,夜织之声被人听到,报到县里,就要收“土产钱”

了。实际并无绿织之人,只有蟋蟀如同织车穿杼之声的鸣叫,在连剥削对象还没有的情况下,

县官竟然闻风前来“拘”钱。以夸张笔法刻画促织担心因鸣声似织机而被人报道官府来勒索

租税的心理,实则暗喻织妇不堪重赋之忧心忡忡O表现作者对官府盘剥制度辛辣的嘲讽与批

判,揭露深刻又曲折委婉。作者以反动统治者横征暴敛、鱼肉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巧用

夸张,夸张虽过,倒使讽刺辛辣,揭露深刻。

而本诗“昔往鸽鹏鸣,今来蟋蟀吟”,意思是“昔H来时黄莺啼鸣,而今岁暮蟋蟀悲鸣”,

叙述为国守边,戍地遥远,当年春天赴役,今年秋季还不能回转。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

境,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6题。

念奴娇•过洞庭B

张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

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4.下列对张词的理解,不亚州的一项是()

A.“更无”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B.“短发”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C.下阕“尽吸”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

D.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

5.文中“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句中,“襟袖”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作者内心

情感。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续专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是()

A.雕栏玉期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B.钟敷獴手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C.此去泉台招旧部,库膜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D.现不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张词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

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

者,徒有羡鱼情。

【答案】4.B5.D

6.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

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宵小的不屑;而孟诗用“端居耻圣明"''徒有羡鱼情”更多

地表达了诗人正当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希望得到引荐,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

事业的思想感情。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错误。“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两句写

作者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不是“幻想”。

故选B0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雕栏玉砌”代指的是南唐在金陵的宫苑建筑,运用了借代修辞。

B.“钟鼓馔玉”代指富贵生活,运用了借代修辞。

C.“旌旗”代指军队,运用了借代修辞。

D.“乱石穿空”中的“乱石”就是山,没有运用借代修辞。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从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角度分析,《念奴娇•过洞庭》作于作者被贬之后,但“表

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另一层是说三

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

“肝胆皆冰雪”,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

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还夹杂着

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扣舷独笑”,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从空间上说是由洞庭

之大到一己之小;从时间上说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稳泛;从心理上说是由知到不知,通过对照,

说明诗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想渡过湖去

却没有船只。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

“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

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

不到门路而己。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诗人表达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

没有人引荐,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蹲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儿时?安能踝蹬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③且直!

(注)①鲍照:南朝宋文学家。②踝蹑(diexie):小步行走。③孤:指“孤门细族”,也

就是“寒门庶族”。

7.下列对两首诗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为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拟行路难》是作者模仿乐府

《行路难》而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

B.《拟行路难》(其四)选自《鲍参军集注》,“参军”是官职名。同样以官职来命名的作

品集还有《王右丞集》《杜工部集》等。

C.《拟行路难》(其四)中的“酌酒以自宽”一句,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都

是用酒来宽慰自己,消愁解闷。

D.《拟行路难》(其四)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交错,构建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

形式,给人欲说还休之感。

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其四)中,开头两句通过泻水于地、水流向四方的日常现象,喻指人在世

间,走向各异。

B.《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酌酒自宽、举杯断歌,由此可知此前他借悲怆的《行路难》

抒发内心愁绪。

C.《拟行路难》(其六)中,开头通过写诗人难以进食来表现其心绪难平,一个倍受压抑的

形象跃然纸上。

D.《拟行路难》(其六)中,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追求安贫

乐道的人生真意。

9.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咏叹人生的抒情诗.以上两首诗中,引发诗人叹息之情的共同原

因是什么?并且从中任选一首,简要分析其在抒情上的一波三折。

【答案】7.C8.D

9.⑴出身寒门,地位低微:有才难施,仕途坎坷。⑵(任选一首)①(其四)先以水流各

向喻贵贱穷达不同,寄哀叹于其中;又言人生有命、不必哀叹,似自宽之语;最后以反问来

强化自己心非木石,从而来表达“吞声不敢言”的“有感”,在无声处更见深切的悲愤。②

(其六)先于拔剑击柱中直抒哀叹一一人生苦短,有志难展;又于悲情中强作欢乐,在无奈

中回归家庭平静生活;最后表面自嘲,实则将个人失意升华到控诉时世不公的高度,迸发出

满腔愁怨与愤懑。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错误,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李白是唐朝,鲍照不可

能化用李白的诗句。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错误,最后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

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作者人生真意是企求伸展抱负。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结构的能力。

共同原因: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运用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

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不同处境下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

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

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拟行路难(其六)“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可见,出身寒门,地位低微;“对

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

一波三折:拟行路难(其四)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哀叹现实社会里门阀制

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

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诗的结尾,

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写到这里,诗人心中

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

“那躅”克制住了。

(其六)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从“不能食”“拔剑击

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中间六句是

个转折。退一步着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不如丢开自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

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结末两句又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

愁怨的迸发。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

深化到控诉时世不公的高度。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T2小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本诗写的是天宝十三年岑参途经凉州时与故友的一次夜饮。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无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映照边城的景象,营造出明朗开阔的意境。

B.“胡人半解弹琵琶”,写胡人对弹奏琵琶一知半解,突出边城缺乏文化韵味。

C.“河西”“故人”两句运用顶针的修辞,描述了作者与故人久别重逢的情景。

D.结尾通过“大笑”“醉倒”等词语,生动写出了内心复杂情感,富有感染力。

11.“酒”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诗句中“酒”所寄寓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艰难繁恨繁霜鬓,潦倒新停独酒杯。(杜甫《登高》)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C.配酒临江,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12.同样写边地生活,《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与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相比,

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獐里,长烟落日孤城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答案】10.B11.C

12.(1)《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描写了凉州城的繁华、和平和安定,写了夜宴上朋友欢

饮的豪气纵横,这些都荡漾着盛唐的盛大、欢乐的情绪;而“岂能贫贱相看老”则表现出将

要建功立业的自信和豪迈;“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更体现出豪迈乐观的盛唐

气象。(2)《渔家傲•秋思》上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下阕是作

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词中既有思乡之情,又有爱国激情,还

有对朝廷政策的不满,情感复杂。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胡人对弹奏琵琶一知半解,突出边城缺乏文化韵味”错。“胡人半解弹琵琶”意思是

“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凉州居民能歌善舞,多半会弹奏琵琶,在月光下的凉州城,

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这里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

故选Bo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及情感的能力。

A.“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

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就来借酒浇愁都不能了,此句中的“酒”

更加重了悲秋之情,愁苦之绪。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准备饮酒暖一暖身子,可是寒冷是山于孤独

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酒未必淡,只是无法消除人的愁

绪,此处的“酒”越发衬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C.“醐酒临江,横槊赋诗”,指曹操临江洒酒,横槊赋诗的风采。这里的“酒”衬托出曹操

意气风发、慷慨豪迈的气概。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里的“酒”表现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

只有C项中“酒”的意象代表的情感是积极豪迈的。

故选Co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先看《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抒发的情感。本诗写作者赴北庭途经凉州在河西节度府作客,

与老朋友欢聚宴饮的景况,同时写到了凉州的边境风格及民俗风情。全诗格调豪迈乐观,尤

其把夜宴写得兴会淋漓,充满了盛唐的时代气象。“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不是有感于时光流逝,叹老嗟卑,而是有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有发的人生

态度。“一生大笑能几回”的笑,更是爽朗健康的笑。它来源于对前途、对生活的信心。同

样,末句“须醉倒”,也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是豪迈乐观的醉。以酒助兴,兴浓

欢悦,笑声爽朗,豪迈乐观,读者从人物的神态中,能感受到盛唐的时代脉搏。

再看《渔家傲•秋思》,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

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

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

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

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此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

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与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

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全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

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造语雄浑有力,情调苍凉悲壮。

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T5题。

晚晴①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②,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①晚晴:傍晚天空放晴。诗人此时寓居于桂林,夏季多雨少晴。②夹城:城门外的瓮城。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无煎的一项是()

A.首句表明观赏的立足点,着一“深”字,可见诗人的居所位置幽僻、环境清静,奠定了

全诗孤独悲戚的感情基调。

B.第二句进一步表明时令特点——春天虽然已经过去,炎热的盛夏却还没有到来,眼下正

是气候清和宜人的时节。

C.第三句中,诗人发现连生长在幽僻处的小草也沐浴了晚晴的余晖,并且进一步想象这是

天公对它的怜爱。

D.颈联中,诗人凭高远眺,视界广远,那夕阳的余晖淡淡地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一片光明,

在写景中表现出明朗的心境。

14.尾联中,诗人借飞鸟的姿态,表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下列诗句中,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15.李商隐在《登乐游原》中也描摹了傍晚的阳光,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本诗不尽相同,

请比较“人间重晚晴”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组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不同。

【答案】13.A14.B

15.①“人间重晚晴”:人们珍重傍晚的晴好天气。明知晚晴的短暂,却不因此而伤感嗟叹,

而是恰恰相反,因其美好而短暂,便更加珍视,是一种现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无比美好,可惜已经接近黄昏了。既有对美的赞叹,

也有美好晚景即将消逝带来的惋惜怅惘。

【分析】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奠定了全诗孤独悲戚的感情基调”理解错误。“深居俯夹城”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

夹城,“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结合第二句“春去夏犹清”分析可知,

此诗描绘了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

乐观的襟怀。

故选Ao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古诗有“越鸟巢南枝”之句,这里写

越鸟归巢,带有自况意味。“越鸟”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A.“月出惊Ih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一“惊”-“鸣”,看似打破了夜

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B.“大鹏一II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

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大鹏是李白

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大意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

见白云悠悠”。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

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大意是“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鹏在密

叶间空有美妙歌声”,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

的情味。

故选B0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比较“人间重晚晴”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组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情

感的不同。

(I)从整体上看,《晚晴》描绘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

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登乐游原》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

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1)“人间重晚晴”大意是说“人们珍重傍晚的晴好天气”,诗人赋予“晚晴”以特殊的

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

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种分外珍重美好而

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

脂,气象万千。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嫌,

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既有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蕴含着诗人

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

想价值。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T8题。

哀江头(1)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释:(1)唐肃宗至德元年秋,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被叛军抓获。第二年春,杜甫脱逃,

沿长安曾经的风景胜地“曲江”潜行,因事感怀,创作此诗。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冠以“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中回荡着抚时感事的哀痛之情。

B.全诗即景生情,表达了诗人真诚的爱国之情,以及深沉的国破家亡之痛。

C.从“霓旌下南苑”的欢愉到“血污游魂”的悲惨结局中寓有深刻的教训之义。

D.从结构上看,全诗是先从追溯对昔日的回忆写起,之后再从回忆转到现实。

17.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柳新蒲为谁绿”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B.“苑中万物生颜色”写御驾游苑使花木生辉,直接描绘了帝、妃游苑的欢乐情景。

C.“明眸皓齿”一词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

D.“人生”两句以无情反衬有情,意谓江水江花无情,而人生有情、泪沾胸臆。

18.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杜甫的《哀江头》和《登高》这两首诗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答案】16.D17.B

18.感情相同:都流露出沉郁哀痛的感情。

思想不同:《登高》通过诗人登高见闻,倾诉了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苦的哀愁感情。《哀江

头》通过以昔11之乐,反衬今11之哀,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以及抚时感事的哀痛之情。

【分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全诗是先从追溯对昔日的回忆写起”错误,该诗是从眼前写到昔日,又从回忆写到现实。

如“潜行江曲”“江头宫殿”“细柳新蒲”是眼前景而非昔日之景。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直接描写”错误,“苑中万物生颜色”间接描写,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华奢侈,明珠宝器

映照得花木熠熠牛.辉。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题干要求比较两首诗思想感情的异同,结合诗句内容做出分析。

抓住问题关键“思想感情”“异同”做出思想上和感情上的分析比较。

感情的相同:《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在表达真诚的爱国激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蒙难

君王的伤悼之情。这既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登高》“艰难苦恨”表

达出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和国难家愁的感情。两首诗均流露出沉郁哀痛的感伤之情。

思想的不同:《哀江头》从时间上是从眼前写到回忆,又从回忆写到现实。感情上是先写哀,

触类伤情,无事不哀;哀极而乐,回忆唐玄宗、杨贵妃极度逸乐的腐朽生活;又乐极生悲,

把亡国的哀恸推向高潮。这不仅写出“乐”与“哀”的因果关系,也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以乐衬哀,今昔对照,突出诗人难以抑止的国破家亡的悲痛。

《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艰难苫恨

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出自己白发日多,加上因病断酒,表达了悲愁难以排遣,沉郁

悲凉的感情。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9-21题。

早发渔浦潭"

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槎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⑵。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注释:(1)渔浦潭:今浙江富阳县东南。时诗人在此处漫游。(2)水獭捕鱼为食,常捕鱼陈

列于水边,有如陈物而祭,称为祭鱼,亦称獭祭。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F项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

B.五六句写光线变化使视野更开阔,细节真实生动。

C.诗人取景于日常,用语平实质朴,风格清淡自然。

D.本诗于叙事中写景,笔触生动,堪称“诗中有画”。

20.“猿”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诗句写“猿”与其他三项寄寓情感不回的一项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B.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C.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韩愈《湘中》)

D.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徐祯卿《送萧若愚》)

21.同样写早行,《早发渔浦潭》与《早发》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

分析。

早发

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答案】19.A20.A

21.《早发渔浦潭》:描绘了早晨渔浦潭及作者江上早行所见景象,明朗开阔,活泼有生机,

表达了诗人旅途之闲淡悠然及对美丽江景的喜爱与置身自然的喜悦。

《早发》:描绘了清秋早晨郊野客栈及周边的景象,凄清萧瑟,荒芜冷寂,表达了诗人羁旅

的孤独寂寞及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错误,根据“卧闻渔浦口”来看,应是诗人尚

在睡中,却被船外水禽噪聒声惊起。

故选Ao

2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借啼不住的猿声烘托行舟飞进,表达作者畅快和

兴奋的心情;

其余选项都是表达作者寂寞悲凉的感情。

故选Ao

2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早发渔浦潭》这是一首舟行途中之作。作者以乐观的情绪,欣赏途中的壮丽景色,展现出

一片高朗开阔的诗境与心境。开篇“东旭早光芒”,已构定全篇基调。舟行早发,随着时

间的推移,由熹微“早光”至U“日出气象”,再到“晴景豁”,构成一段完整的过程,渐

次展现出由静而动的‘生态与由朦胧到开豁的景象。结句点明“无闷”的心态,更以“晴景

豁”照应开篇,在完整结构的同时,表现出诗人积极开朗的精神风貌。

《早发》一诗,通过“星河”“孤灯”“斜月”“寒露”几个意象,描写了清秋早晨郊野客

栈及周边凄清萧瑟,荒芜冷寂的景象,衬托作者羁旅的孤独寂寞之情。“清秋无限恨,残菊

过重阳”,点明作者在本应家人团聚的重阳佳节却独自远行,从而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整首诗抒发了游孑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八、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22-24题。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一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椒花媚远天久明光@起草人所美,肺病几时朝日边©。

其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惟听棹相将,

(注)①杜甫流寓云安时曾计划出峡以避乱、返长安。②远天:指云安,荆楚有采椒花制酒

祝寿俗。③明光:指起草文诰的明光殿,诗人曾于宫中落笔为文。④日边,指朝廷。

2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首联上句写时值腊月寒天,却已春意萌动;下句写云安寒冷,江面肃杀令人伤悲。

B.其一颔联“何处”句写听觉,听到大雁的鸣叫;“谁家”句写视觉,看到江船逆流上行。

C.其二首联写“寒轻”“日满”,呈现“山烟碧”“江雾黄”的美景,以色彩凸显冬日

之美。

D.其二颔联写女子背盐出井,男子打鼓发船,既写民情,也体现了云安多盐、临江的特点。

23.雁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下列诗句中的“雁”,与“一声何处送书雁”句中的

“雁”,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B.孤雁不饮啄,飞鸣念群声。(杜甫《孤雁》)

C.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娇《汾阴行》)

D.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李愚《思妻诗》)

24.两首诗的尾联非常巧妙地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异同。

【答案】22.A23.D

24.同:(1)手法:都采用了用典和虚写的干法。

(2)情感:都表达诗人思归之情。

异:(1)手法:其一,昔II长安为官的荣耀与今日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对比;其二没有对

比。

(2)情感:其一,表达因为肺病不能回长安的担忧之情;其二,表达期待早H回归又担心

不能举桨出峡的迫切思归之情。

【分析】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下句写云安寒冷,江面肃杀令人伤悲”错误。该句主要交代r地点是在“云安县前”,

并不是为了写“云安寒冷”;而且该中“可怜”是怜爱的意思,写了作者想到今年或可乘船

东下,对云安县前的江水产生了怜爱之情,并未表达“江面肃杀令人伤悲”。

故选Ao

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一声何处送书雁”句中的“雁”,代指书信、音信。

A.“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中“雁行”比喻诸军貌合神离;

B.“孤雁不饮啄,飞鸣念群声”中的“孤雁”,“不饮啄”写出了孤雁的品骨;

C.“唯有年年秋雁飞”,借“秋雁”表达物是人非之感;

D.“讯音无雁寄回迟”中的“雁”,代指书信、音信.

故选D。

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我们一定要注意题目:对尾联“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异同”。“异同”类题

目,我们要先找“同”,再找“异”,同中求异。

从情感上看:其一尾联中的“明光起草人所美,肺病几时朝11边”,写了自己曾经在长安做

官的荣耀,从而表达自己因为“肺病”不能归朝的思归之情;其二尾联“春花不愁不烂漫,

楚客惟听棹相将”写了不担心春花开得不够美丽,而是因为身处楚地,担心不能举桨出峡的

迫切思归之情。

从手法上来看,其一尾联中的“明光起草”,借用「汉王商借明光殿起草作制诰,“日边”,

用《世说新语•夙惠》中晋明帝童年事之典故,借指皇帝和朝廷,是用典的手法;同时,“明

光起草人所美”又是回忆往事,运用了想象、虚写的手法;再者,“明光起草”与“肺病几

时”对比,即用昔日长安为官的荣耀与今日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对比。其二尾联“楚客惟

听棹相将”中“楚客”来自于鲍照诗“楚客心悠哉”,“相将”来自于陶潜诗“相将还旧

居”,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春花不愁”又写出了作者的担忧,属于虚写。

由此进行归纳。相同点为:在手法上,都采用了用典和虚写的手法;在情感上,都表达诗人

思归之情。不同点为:在手法上,其一,昔日长安为官的荣耀与今H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

对比;其二没有对比。在情感上,其一,表达因为肺病不能回长安的担忧之情;其二,表达

期待早日回归,又担心不能举桨出峡的迫切思归之情。

九、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25-27题。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曹雪芹

秋花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汨烛摇摇燕短蔡⑵,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⑶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⑷

苏轼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留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释:(1)藏ru6:点燃。(2)槃qing:灯架,蜡烛台。(3)脉脉:细雨连绵。(4)此

词创作于公元1094年8月。是时,作者由定州贬往英州、惠州。

2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诗人眼中,蜡烛也具有灵性。曹诗中它会同主人公一起因悲愁而流泪,在这里,外界

的物象被赋予了强烈的主观情感,正像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B.曹诗共用了十五个“秋”字,五个“风”字,五个“雨”字,对秋意极力铺陈渲染,反

复咏叹,形成一种“秋”气弥漫、“秋”味浓郁的诗境。

C.苏诗中“更听寒蛋促机杼”一句深秋蟋蟀的鸣叫,引出似在催促妇人织布之意,表现诗

人沉浸于田园生活,不畏贬谪的达观态度。朴中见真,实中见情。

D.苏诗中“夜凉枕簟已知秋”这句明写秋凉,实写人心之凄凉,与李清照的词“佳节又重

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有异曲同工之妙。

26.比较两首诗,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不同时空的两位诗人,面对萧瑟的秋景,各选角度,倾诉心怀,曹诗描写了风雨之夜的

情境,苏诗描写了雨夜梦醒的情景,共同表达了主人公伤秋的悲情。

B.两位诗人都描写了秋南之凉,并擅长以声写雨。曹雪芹描写了秋雨伴着漏声潇潇而下的

情形,苏轼则被梧桐叶上的秋雨声惊破梦境。

C.两位诗人都擅长化用前人诗句表达情感。曹诗中“罗衾不奈秋风力”巧妙地化用李煜词

句“罗衾不耐五更寒”;苏诗中“梧桐叶上三更雨”一句化用了温庭筠词句“梧桐树,三更

雨,不道离情正苦”0

D.同是写秋,但两首诗体裁并不相同。曹诗是一首拟乐府诗,“代”,犹"拟”,“仿作”

之意。而苏诗由语言形式可判定是一首七言律诗。

27.两首诗都因秋雨引发悲秋之情,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主旨的不同。

【答案】25.A26.B

27.曹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全诗环绕着秋字,通过一系列秋天景物的淋漓

渲染,展示了陷于恶劣环境的孤弱少女的满怀愁绪和无边伤感,从而预示她难以逃脱的悲剧

前途。全诗先写秋夜景物,再写秋风秋雨的氛围,中间十二句,具体地细致地抒写孤寂凄苦

的情怀。最后,通过彻夜未眠的诗人所见的晨景,抒发她对无休无止的悲剧的预感。《秋窗

风雨夕》这首词,是林黛玉在秋天萧瑟风雨的助力下,感怀身世所作。她对命运的担忧、对

爱情的无助,都写在了诗中。

苏轼这首词的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弟弟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

传达了思弟之离情苦。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名写秋凉,实写人凉。

进一步从感觉上和听觉上渲染J'他此时此地的凄凉心境。秋夜本来含有凉意,睡在竹床上更

觉冰凉,感到大自然的寒秋到来了,人世间的寒秋到来了。然而,此时作者又产生了泰然心

态,听到了一种特别亲切和谐的声音。时至暮年,作者仍壮心不已。

【分析】

2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能力。

A项,“正像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错误。曹诗里的蜡烛使用了拟人修辞,诗人

赋予蜡烛以人的情感态度一一流泪,可见诗人情感是外露的,直白的,并非王国维笔下的“一

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指出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强调情思要通

过写景表现出来,属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故选A。

26.本题考查比较两首诗后对异同点的理解分析能力。

B项,“两位诗人都描写了秋雨之凉”错误,曹诗不单纯写秋雨,应该是风雨并举,主要写

秋风之凉,“罗衾不奈秋风力”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

故选B0

27.曹诗二十句,竟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如果联系全

书其它诗词来理解,这个“秋”字还应有它更深的含意。全诗环绕着秋字,通过一系列秋天

景物的淋漓渲染,展示了陷于恶劣环境的孤弱少女的满怀愁绪和无边伤感,从而预示她难以

逃脱的悲剧前途。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一、开头四句,先写秋夜景物,再写秋风秋雨,造

成一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氛围,为主体部分的抒写作了环境铺垫。二、中间十二句,具

体地细致地抒写孤寂凄苦的情怀。三、最后,通过彻夜未眠的诗人所见的晨景,抒发她对无

休无止的悲剧的预感。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因景生。凄风苦雨的秋夜,一个重病少

女酸苦的哀思,悲凉的情绪如浓重的暗夜压在她的心头。这个犹如娇花嫩草的少女,孤单寂

寞地住在潇湘馆里,听着暗夜中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窗根,想着自己凄凉的身世和未来渺

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断肝肠。“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突然到来的秋风秋雨,

惊破了她绿色的幻梦,预感到她短暂的青春年华就要逝去了,这是多么值得人同情。对黛

玉将来因悲愁泪尽而死,《秋窗风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铺垫。《秋窗风雨夕》这首词,是林黛

玉在秋天萧瑟风雨的助力下,感怀身世所作。她对命运的担忧、对爱情的无助,都写在了诗

中。此时的林黛玉和贾宝玉,虽然早已经心意相通,黛玉对薛宝钗也已经没有了敌意,反而

当作姐妹。但是,小儿女的情怀,在大环境之下,是算不得数的。窗外风雨大作,小儿女们

只能躲在小楼里面写写诗词,调侃几句,如此而已。半点做不得婚姻大事的主。所以说,风

雨飘摇,有心的诗人,只能借诗作派遣自己的愁绪。

苏轼这首词的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弟弟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

全词点化运用前人词句,巧妙传达了思弟之离情苦。寓情F景,于物有情;如夜凉知秋,如

寒蛰促机;朴中见真,实中见情。然而,仍不免有“惊魂未定”,“岂谓天幸,得存此生”

的余悸潜于词中。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词是从“梧桐叶上三更雨”

写起的。他巧妙地点化运用了唐代温庭筠《更漏子》词来抒发其贬怨离情的。也正是夜半三

更,一场秋雨,惊破了东坡的梦魂。除了“离情”,他眼前一切皆空。京都无处觅,“穷达”

成幻影。“夜凉枕覃已知秋,更听寒蛰促机抒。”名写秋凉,实写人凉。进一步从感觉上和

听觉上渲染了他此时此地的凄凉心境。秋夜本来含有凉意,睡在竹床上更觉冰凉,感到大自

然的寒秋到来了,人世间的寒秋到来了。然而,此时作者又产生了泰然心态,听到了一种特

别亲切和谐的声音:“更听寒蛋促机杼。”东坡前往惠州,身不由己,处境苍凉。在此窘况

下,他首先想到的竟然是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竟然如寒蛰那样催促着农妇早起织布。这是东

坡爱民的可爱的品格。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在上半夜人睡时,“梦中历历来时路”。

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宴会虽小,可雄风不减

当年。“江亭醉歌舞”,“尊前”又遇知己人。“别来”不寻常,人人必有“心与绪”。三

句不离行,仍是和友人话兄弟情、未竟业。最后一语,与上片最后一语照应,如出一辙,实

为作者出世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时至暮年,作者仍壮心不已,诚为可贵。

十、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28-30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