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详解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详解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详解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详解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叶子,可有效减慢体内水分的

A.汽化B.升华C.液化D.凝固

2.禁止鸣笛可以有效控制噪声对人们学习、休息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与禁止鸣笛的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

()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B.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C.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3.彩色公路是用红、黄、绿三种彩色防滑材料表示减速线,当夜晚汽车尾灯发出的红色光线照射到有红、黄、绿

三种颜色的路面上时,我们看到的颜色分别是()

A.红、黄、绿B.绿、黄、红C.黄、绿、红D.红、黑、黑

4.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小孔半透明纸张

ab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5.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果想再次看到硬币,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用手电筒照亮硬币B.向碗里缓缓注水

C.人向碗走近一些D.借助一块平面镜

6.探究活动中,研究方法非常重要,如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以下活动中

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用光线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棋子B寻找棋子A的像

C.测量人体体温时,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短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源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7.常用来焊接电路接头的锡是晶体,下列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8.“一寸光阴一寸金",Imin的时间内(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可读50个字B.健康人的脉搏跳动70次左右

C.健康的人呼气吸气1次D.中学生骑自行车正常行驶1000m

9.如图甲所示,某透镜L正对太阳光,在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看到的现象如图乙。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A.透镜远离白纸,若I区变小,则L是凸透镜

B.透镜靠近白纸,若I区变大,则L是凹透镜

C.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凸透镜

D.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凹透镜

10.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

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A.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

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D.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

11.如图所示,一束光入射到“魔盒”中的光学器件上,从“魔盒”的另一侧射出,出射光与入射光平行,则“魔

盒”中的光学器件可能是()

/////

魔盒

777777TTFTTT

-►——

甲:一块平面镜乙:两块平面镜丙:角反射器丁:玻璃砖

A.甲或丙B.乙或丁C.丙或丁D.乙或丙

12.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在试管内滴入少许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瘪的气球(如图),把

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时间r,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20cm;实验2: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紧套在试

管口,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相同时间,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5cm,对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做实验1就可以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

B.只做实验2就可以说明空气遇热会膨胀

C.对比实验1和2可知,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

D,两次实验最后取出试管充分冷却,都可以发现气球变瘪

二、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22分)

13.啄木鸟捕食躲藏在树干虫洞中的虫子时,会用嘴敲击树干,使树干,发出“咚咚”的啄木声.啄木鸟用力

不同,产生的声音的不同.声波通过树干和虫洞内的传播到虫的位置,听到声音的虫子昏头转向,

逃到洞口被啄木鸟捕捉.

14.《流浪地球》被推荐为中小学生观看的影片。有段情节是北京气温低达-84°C,人们呼出的“白气”直接就是小

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现象,形成过程要热;地球停止了自转,日出日落现象消失,这可以用光

的规律来解释。

15.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

(1)如图甲所示,当水培鲜花盛开时,室内弥漫着花香,这是现象,花瓶中的水渐渐消失(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

(2)如图乙所示,将塑料绳撕成丝带状,用两条相同材质的毛巾分别摩擦塑料丝带和PVC管,再将塑料丝带放

在PVC管上方,塑料丝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就是神奇的静电“章鱼”实验。若将图中“章鱼”接触带

正电的物体,“章鱼”爪子张开角度会变小,由此判断:图中PVC管带电荷,摩擦塑料丝带后的毛巾

______电子。

甲乙

16.在河边散步的小明(C点)发现,水中的鱼游到了“路灯罩”里,小明看到水中的灯是因为光由___点射向水

面(选填“A”、“8”或"C',下同),再射向点形成的;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由_____射向而形成的(填

介质名称)。

/y路灯

•c小明

17.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1)研究电冰箱内的温度分布情况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小明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了自己

家电冰箱不同区域的温度,所得数据如下:

位置冷藏室上层冷藏室中层冷藏室下层冷冻室

温度10℃7℃3℃-15℃

己知鸡蛋在2-5℃中可保存约20天,10℃中可保存约7天,25℃中可保存约3天,若要较长时间的保鲜鸡蛋,应

该放在电冰箱的;

(2)研究冰箱中霜的主要来源。首先,将一碗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关闭冰箱门5h后,打开发现水已经全部结

冰,但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的霜却很少;接着再将相同的一碗水放入冷冻室,每lOmin打开冰箱一次,5h后水也全

部结冰,但此时冰箱冷冻室的内壁上霜却明显增多。冰箱中霜是由水蒸气形成,根据实验,要想减少冰箱

冷冻室霜的产生,你的建议是o

18.两小车42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C、。两点(C、。间距为20m),同时相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图像分

(DA车做的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VAVB(选填“>"、"=”或);

(2)经过6s,两车相距m,A车再运动s到达。点。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54分)

19.一束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其反射光路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0.如图所示,试画出光通过三棱镜时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并画出相应的法线。

a、6为同一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请画出点光源S及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的位置。

22.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设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

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司机驾车以90km/h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便

紧急停车,反应距离为15m,制动距离为45m,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4s。求:

(1)汽车司机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3)若该司机醉酒后驾车,仍以90km/h速度行驶,已知该司机醉酒后的反应时间是正常时的两倍,紧急停车

时制动距离不变,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发现情况开始刹车

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23.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器材Q放在水平桌面上,P是带有刻度的白色纸板,左右两部分可绕中缝NO翻折。器材Q是,为了

在纸板P上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纸板P与器材Q的位置关系是;

(2)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3)如图乙所示,小明在做完上述实验后,将纸板P的右半部分绕中缝NO向后翻折,他(选填“能”或

“不能”)在纸板P上右半部观察到反射光,其原因是;

(4)通过实验,小明记录数据如表,分析数据可得结论:在光的反射中,。为让该结论具有普遍性,他接

下来的操作应当是=

24.小明和小红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人的实验装置均如图甲所示。

;

甲乙丙

(1)请指出图甲所示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

(2)改正错误后,实验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水温是;

(3)小明和小红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先沸腾的是

的实验,可能原因是,实验中水的沸点为℃,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操作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若用纸杯(纸的着火点约为190℃)替换实验中装水的烧杯,是否可行?(选填"行”或“不行”)。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

______上;

(2)小华同学经过规范操作,正确测量,实验记录如表:

序像性质物距像距

u/cmv/cm

①a30.020.0

②b15.060.0

正立、放大、虚

③6.0

表格中有a、b项内容漏填,请你补填:a.,b.;

(3)如图乙所示,在进行实验②时,若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看到清晰的像,其原因是;

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的高度(选填“调

高”“不调”或“调低”),小明拿来一个眼镜片放在图乙所示的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适当向左移动

蜡烛,像又变清晰了,由此可判断眼镜片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

(5)在各组汇报数据时,有两个小组使用的焦距与图甲中相同,物距都是18.0cm,所测像距分别为37.5cm、

34.6cm,两组讨论后认为:数据出现差别的原因不是测量像距时的误差造成,而是由于实验时的操作引起的。请

你写出数据出现差别的可能原因:o

26.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剪去一部分,做成①号纸锥和②号纸锥。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图甲所示的A和B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

(2)按正确方式摆放,同时释放,发现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说明②号纸锥比①号纸锥快,这是通过相同

比的方法比较快慢;

(3)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①号纸锥下落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己知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①号纸锥

的直径为10cm;

a.纸锥从0到D的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b.为测量纸锥从。下落到。平均速度,还需要测出照片中和;

c.根据实验估算出纸锥从0下落到D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4)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为此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纸锥下落最

大速度可能与纸锥锥角的大小有关;猜想二: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质量的大小有关。小娟在实验中测得

②号纸锥的最大速度比①号纸锥大,从而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大。小娟所得的结论(选填“可

靠”或“不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给出你的改进方法:O

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无人机

我国生产的一款智能无人机,具有自动避障、高速摄影、红外热像仪等功能。

为有效避障,无人机采用双目视觉、发射超声波两种技术自动躲避障碍物。双目视觉技术是通过两个摄像机模拟

人眼,比较观察到的物体表面明显的纹理产生的两个对应点位置不同进行避障,当双目视觉避障无反应时,无人

机发射、接收超声波侦测障碍物,实现自动避障。

无人机高速摄影机拍摄画面的大小,不仅与物距、镜头焦距、像距有关,还受镜头成像尺寸和感光面尺寸影响,

选用镜头时,应使镜头的成像尺寸与摄像机的感光面(如CCD')尺寸大小相吻合,当镜头的成像尺寸比摄像机感

光面的尺寸大时,不会影响成像;而当镜头的成像尺寸比摄像机的感光面的尺寸小时,就会影响成像,并表现为

成像的画面四周被镜筒遮挡,在画面的四个角上就会出现黑角。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捕获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获得红外热像图,光学成像物镜是由错

玻璃做成的透镜,只对红外线有极高的透光性。

表格是该无人机的部分参数,“in”代表英寸,lin相当于25.4mm;摄影频率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

摄影频率

CCD尺寸/in

nl(帧•秒一1)

1

11000

3

(1)装在无人机上的红外线热像仪的工作原理是;

A.物体温度越高,红外探测器接收到的红外线越强

B.光学成像物镜主要是将接收的红外线反射回去

C.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工作

D.红外热像仪会自动发出红外线照向物体表面

(2)摄像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当摄像机向被拍摄的物体靠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选填”变

小”“变大”或“不变”),若前方有标志“WH”,则该标志经摄像机镜头在传感器中所成的像是(选填

“WH”“HW”“HM”或“MH”);

(3)遇到光滑的窗玻璃时,无人机利用技术才能较好地避开障碍物;为了能拍摄物体的全貌,该款无人机携带的高

速摄影机,从“'in、-in>|in,=in、lin”五种成像尺寸中选择镜头时,一定不能选择的镜头尺寸是in;

(4)如图所示,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实时监测高速公路通行情况。某时段测得一辆轿车通行60m的过程中,高速

摄像机拍摄帧数为22000帧,该轿车的行驶速度是m/s,轿车以该速度匀速通过前方隧道,高速摄像机有

10s完全没有拍到轿车,若轿车长5m,则隧道的长度为I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叶子,可有效减慢体内水分的

A.汽化B.升华C.液化D.凝固

【答案】A

【详解】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缓水分的蒸发,而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

式,故A正确,BCD错误。

2.禁止鸣笛可以有效控制噪声对人们学习、休息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与禁止鸣笛的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B.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C.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答案】C

【详解】禁止鸣笛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彩色公路是用红、黄、绿三种彩色防滑材料表示减速线,当夜晚汽车尾灯发出的红色光线照射到有红、黄、绿

三种颜色的路面上时,我们看到的颜色分别是()

A.红、黄、绿B.绿、黄、红C.黄、绿、红D.红、黑、黑

【答案】D

【详解】夜晚汽车尾灯发出的红色光线照射到红色路面上时,红光被反射,红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路面

是红色的;夜晚汽车尾灯发出的红色光线照射到黄、绿色路面上时,红光被路面吸收,没有光线被反射,我们看

到路面是黑色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小孔半透明纸张

---------------一

ab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详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像到小孔的距离b小于蜡烛到

小孔的距离必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果想再次看到硬币,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用手电筒照亮硬币B.向碗里缓缓注水

C.人向碗走近一些D.借助一块平面镜

【答案】A

【详解】A.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若用手电筒照亮硬币,光的传播路线不

变,故不能看到硬币,故A符合题意;

B.向碗里缓缓注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折射光线进入人

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故B

不符合题意;

C.人向碗走近一些,一定能看到硬币,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碗上方的适当位置放一平面镜,可以通过平面镜的反射看到硬币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探究活动中,研究方法非常重要,如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以下活动中

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棋子B寻找棋子A的像

C.测量人体体温时,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短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源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答案】C

【详解】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通过水花四溅,知道发声体在振动,采

用的是转换法。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直线传播时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不符合题

思-zfe.;

c.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

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得到真空不

能传声,采用的是推理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常用来焊接电路接头的锡是晶体,下列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详解】锡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锡在焊接过程中,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

A.图像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故A错误;

B.图像是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故B错误;

C.图像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C错误;

D.图像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8.”一寸光阴一寸金",Imin的时间内()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可读50个字B.健康人的脉搏跳动70次左右

C.健康的人呼气吸气1次D.中学生骑自行车正常行驶1000m

【答案】B

【详解】在Imin内:

A.中学生在Imin内约朗读100~200个汉字,故A不符合题意;

B.健康人的脉搏约为65~80次,故B符合题意;

C.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约为16次,故C不符合题意;

D.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由v=£得,Imin骑自行车的路程约为

s=M=5m/sx60s=300m=0.3Am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如图甲所示,某透镜L正对太阳光,在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看到的现象如图乙。下列判断

白纸I区

II区

透镜L

甲乙

A.透镜远离白纸,若I区变小,则L是凸透镜

B.透镜靠近白纸,若I区变大,则L是凹透镜

C.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凸透镜

D.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凹透镜

【答案】D

【详解】实验中将透镜逐渐远离白纸,根据图乙可知,光线是发散的,所以该透镜为凹透镜,即:无需操作,就

可以判断该透镜是凹透镜,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

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

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D.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

【答案】D

【详解】判断物体静止还是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小明的爸爸说自己的车没有动,是选择地面

为参照物的;小明观察窗外旁边的汽车,发现自己的车向前移动,是选择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为参照物的.故选D.

11.如图所示,一束光入射到“魔盒”中的光学器件上,从“魔盒”的另一侧射出,出射光与入射光平行,则“魔

盒”中的光学器件可能是()

—一魔盒/////

777777

->—TTFTTT

甲:一块平面镜乙:两块平面镜丙:角反射器T:破璃砖

A.甲或丙B.乙或丁C.丙或丁D.乙或丙

【答案】B

【详解】甲:一块平面镜,只能发生一次光的反射,反射光线不会与入射光线平行,故甲不可能;

乙:两块平面镜,可以发生两次光的反射,使出射光与入射光平行,例如:潜望镜,故乙可能;

丙:角反射器将入射光反射后,出射光与入射光平行,且方向与入射光相反,与魔盒中的出射光光路不同,故丙不

可能;

T:光经过玻璃砖的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平行的,故丁可能。

故选B。

12.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在试管内滴入少许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瘪的气球(如图),把

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时间右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20cm;实验2: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紧套在试

管口,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相同时间,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5cm,对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做实验1就可以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

B,只做实验2就可以说明空气遇热会膨胀

C.对比实验1和2可知,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

D.两次实验最后取出试管充分冷却,都可以发现气球变瘪

【答案】A

【详解】A.只做实验1时,气球膨胀,可能是酒精汽化变成了气态的酒精使得气球体积增大,也可能是空气遇热

膨胀使得气球体积增大,所以只做实验1不能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实验2中,试管内只有空气,把试管压入开水中,试管内空气遇热膨胀,会使气球体积变大,故B正确,不符

合题意;

C.对比实验1和2可知,实验1中气球的膨胀程度明显更大,说明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的汽化,故C正

确,不符合题意;

D.将试管从开水中取出,让试管充分冷却,实验1中的气态酒精会液化成液态的酒精,气球体积减小;实验2

中,试管内的空气会遇冷收缩,体积变小,气球也会变瘪,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二、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22分)

13.啄木鸟捕食躲藏在树干虫洞中的虫子时,会用嘴敲击树干,使树干,发出“咚咚”的啄木声.啄木鸟用力

不同,产生的声音的不同.声波通过树干和虫洞内的传播到虫的位置,听到声音的虫子昏头转向,

逃到洞口被啄木鸟捕捉.

【答案】①.振动②.响度③.空气

【分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它决定声音响度的大

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递声音.

【详解】啄木鸟捕食躲藏在树干虫洞中的虫子时,会用嘴敲击树干发出“咚咚”的啄木声,声音是由树干的振动产生

的;啄木鸟用力不同,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不同;并通过空气传播出去的;声波通过树干和虫洞内的空气传播到虫的

位置,听到声音的虫子昏头转向,逃到洞口被啄木鸟捕捉.

14.《流浪地球》被推荐为中小学生观看的影片。有段情节是北京气温低达-84°C,人们呼出的“白气”直接就是小

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现象,形成过程要热;地球停止了自转,日出日落现象消失,这可以用光

的规律来解释。

【答案】①.凝华②.放③.直线传播

【详解】山⑵假设北京气温达-84℃,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小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

是水蒸气在极低温度下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假如地球停止了自转,面对太阳的一面永远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永远是黑夜,所以日

出日落现象消失。

15.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

(1)如图甲所示,当水培鲜花盛开时,室内弥漫着花香,这是现象,花瓶中的水渐渐消失(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

(2)如图乙所示,将塑料绳撕成丝带状,用两条相同材质的毛巾分别摩擦塑料丝带和PVC管,再将塑料丝带放

在PVC管上方,塑料丝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就是神奇的静电“章鱼”实验。若将图中“章鱼”接触带

正电的物体,“章鱼”爪子张开角度会变小,由此判断:图中PVC管带电荷,摩擦塑料丝带后的毛巾

______电子。

甲乙

【答案】①.扩散②.可以③.负④.失去

【详解】(1)口]当水培鲜花盛开时,室内弥漫着花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⑵花瓶中的水渐渐消失,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这是水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2)[3北4]若将图中“章鱼”接触带正电的物体,“章鱼”爪子张开角度会变小,说明“章鱼”带负电荷;由于同

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图中PVC管带负电荷,则摩擦塑料丝带后的毛巾带正电荷,带正电荷是

由于失去电子。

16.在河边散步小明(C点)发现,水中的鱼游到了“路灯罩”里,小明看到水中的灯是因为光由点射向水

面(选填“A”、“8”或下同),再射向点形成的;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由______射向而形成的(填

介质名称)。

力?路灯

•C小明

【答案】①.A②.C③.水④.空气

【详解】[1]⑵小明看到水中的灯是平面镜成像的倒影,是因为光由A点射向水面再射向C点形成的。

[3][4]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即由水射向空气而形成的。

17.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1)研究电冰箱内的温度分布情况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小明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了自己

家电冰箱不同区域的温度,所得数据如下:

位置冷藏室上层冷藏室中层冷藏室下层冷冻室

温度10℃7℃3℃-15℃

已知鸡蛋在2-5℃中可保存约20天,10℃中可保存约7天,25℃中可保存约3天,若要较长时间的保鲜鸡蛋,应

该放在电冰箱的;

(2)研究冰箱中霜的主要来源。首先,将一碗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关闭冰箱门5h后,打开发现水已经全部结

冰,但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的霜却很少;接着再将相同的一碗水放入冷冻室,每lOmin打开冰箱一次,5h后水也全

部结冰,但此时冰箱冷冻室的内壁上霜却明显增多。冰箱中霜是由水蒸气形成,根据实验,要想减少冰箱

冷冻室霜的产生,你的建议是o

【答案】①.温度计②.冷藏室下层③.凝华④.减少打开冰箱门的次数

【详解】(1)口]为了比较电冰箱内不同区域的温度情况,需要控制时间相同,看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故除了秒

表,还需要温度计。

⑵已知鸡蛋在2-5℃中可保存约20天,保存时间最长,由表一数据知,冷藏时,冷藏室下层的温度约为3℃,所

以鸡蛋应该放在冷藏室下层冷藏保鲜的效果最好。

(2)[3]⑷根据题意可知,在不打开冰箱门时,冰箱内的霜很少,经常打开冰箱门时,冰箱内的霜比较多,这表明

经常打开冰箱门时,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冰箱后会凝华成霜;要想减少冰箱冷冻室霜的产生,可以减少打

开冰箱门的次数。

18.两小车A、B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C、。两点(C、O间距为20m),同时相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图像分

别如图甲、乙所示。若A、8的速度分别为VA、VB,贝

(DA车做的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VAVB(选填“>"、"=”或);

(2)经过6s,两车相距m,A车再运动s到达。点。

【答案】①.匀速②.<®.1444

【详解】(1)口]图甲中,A车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A做匀速直线运动。

[2]A的速度

2.4m.

v.=—=-------=0n.4m/s

,A6s

8的速度

SR3.6m八.,

v=-=-------=0.6m/s

BRq6s

所以VA<VB=

(2)[3]由图甲知,经过6s,A走过的路程是SA=2.4m,由图乙知,经过6s,2走过的路程为SB=3.6m,两车相距

As-SB-SA=20m-3.6m-2.4m=14m

[4]A到D的距离

SAD=20m-2.4m=17.6m

到达。的时间

9J.6m=44s

vA0.4m/s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54分)

19.一束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其反射光路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详解】图中已过入射点画出法线,且已知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入射光线;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根据折射光

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0.如图所示,试画出光通过三棱镜时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并画出相应的法线。

【详解】首先做出法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

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光线要远离法线。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6为同一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请画出点光源S及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的位置。

【详解】将两条入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发光点,作出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连接SA并延长为

入射光线a的反射光线,连接S3并延长为入射光线b的反射光线,注意辅助线为虚线,如图所示:

22.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设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

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司机驾车以90km/h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便

紧急停车,反应距离为15m,制动距离为45m,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4s。求:

(1)汽车司机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3)若该司机醉酒后驾车,仍以90km/h的速度行驶,已知该司机醉酒后的反应时间是正常时的两倍,紧急停车

时制动距离不变,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发现情况开始刹车车辆停止

SiQilog____"QgM—CF

卜反应距离制动距离*i

【答案】(1)0.6s;(2)20m/s;(3)见解析

【详解】解:(1)在汽车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速度

v=90km/h=25m/s

汽车司机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_S._15m

=0.6s

反应一%-25m/s

(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15m+45m

v==20m/s

t总t反应+褊动0.6s+2.4s

(3)该司机醉酒后的反应时间

t反应=2/反应=2义0.6s=1.2s

醉酒后的反应距离

S反应'=V车左应'=25m/sxl_2s=30m

司机醉酒后从发现障碍物到车停止的总距离

S总'=Sfi®'+S制动=30m+45m=75m>70m

所以会撞上障碍物。

答:(1)汽车司机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是0.6s;

(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

(3)若该司机醉酒后驾车,会撞上障碍物。

23.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器材Q放在水平桌面上,P是带有刻度的白色纸板,左右两部分可绕中缝NO翻折。器材Q是,为了

在纸板P上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纸板P与器材Q的位置关系是;

(2)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反射;

(3)如图乙所示,小明在做完上述实验后,将纸板P的右半部分绕中缝NO向后翻折,他(选填“能”或

“不能”)在纸板P上右半部观察到反射光,其原因是;

(4)通过实验,小明记录数据如表,分析数据可得结论:在光的反射中,o为让该结论具有普遍性,他接

下来的操作应当是。

【答案】①.平面镜②.纸板P垂直与器材Q③.漫④.不能⑤.两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

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⑦.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

【详解】(1)口]该实验探究的是光的反射定律,选哟用到平面镜进行光的反射,器材Q是平面镜。

⑵要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纸板P与器材Q的位置关系是纸板P垂直于器材Q。

(2)[3]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各个方

向。

(3)[4][5]当纸板在同一平面上,纸板上可以同时看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实验中将纸板F向向后折

转,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6]由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⑺为让该结论避免偶然性,具有普遍性,他接下来的操作应当是要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

24.小明和小红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人的实验装置均如图甲所示。

二11

甲乙丙

(1)请指出图甲所示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

(2)改正错误后,实验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水温是;

(3)小明和小红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先沸腾的是

的实验,可能原因是,实验中水的沸点为℃,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操作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若用纸杯(纸的着火点约为190℃)替换实验中装水的烧杯,是否可行?(选填"行”或“不行”)o

【答案】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②.48℃③.小明④.水的初温高⑤.99⑥.撤去

酒精灯⑦.行

【详解】(1)[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使测得温度偏高;因此一处明显错误是:温度计的

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2)[2]由乙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48℃。

(3)[3][4][5]由图丙可知,水温到达99℃以后,不再变化,即水的沸点为99℃;小明加热4min水沸腾,小红加

热8min水沸腾,故水先沸腾的是小明实验;小明和小红得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平行,说明实验时用水的质

量是相同的,小明实验用水的初温为96℃,小红实验用水的初温为93℃,所以小明实验的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水的初温高。

⑹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因此,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撤去酒精灯,观察水

是否继续沸腾。

⑷⑺纸的着火点约为190℃,水的沸点比纸的着火点低,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使得纸的温度总保持在100℃左

右,纸达不到着火点,烧不起来,所以用纸杯替换烧杯可行。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

______上;

(2)小华同学经过规范操作,正确测量,实验记录如表:

序物距像距

像的性质

〃/cmv/cm

①a30.020.0

②b15.060.0

正立、放大、虚

③6.0

表格中有a、b项内容漏填,请你补填:a.,b.;

(3)如图乙所示,在进行实验②时,若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看到清晰的像,其原因是;

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的高度(选填“调

高”“不调”或“调低”),小明拿来一个眼镜片放在图乙所示的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适当向左移动

蜡烛,像又变清晰了,由此可判断眼镜片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

(5)在各组汇报数据时,有两个小组使用的焦距与图甲中相同,物距都是18.0cm,所测像距分别为37.5cm、

34.6cm,两组讨论后认为:数据出现差别的原因不是测量像距时的误差造成,而是由于实验时的操作引起的。请

你写出数据出现差别的可能原因:=

【答案】①.12.0②.同一高度③.倒立、缩小、实像④.倒立、放大、实像⑤.在光的折射中,

光路是可逆的⑥.能⑦.调低⑧.近视⑨.没有前后移动光屏寻找到最清晰的像

【详解】(1)[1]透镜的焦距是透镜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42.0cm-30.0cm=12.0cm

⑵为了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调整凸透镜和光屏,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